区域活动时孩子没按区域玩玩游戏fps低怎么办办

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快乐地成长--《青春岁月》2014年13期
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快乐地成长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充满灵性、活力的区域将会给幼儿一片更加自主,快乐的发展天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一、创设合理环境,提供层次性、开放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二、营造宽松的区域氛围,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三、以合适的身份参与活动,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13.7【正文快照】: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充满灵性、活力的区域将会给幼儿一片更加自主,快乐的发展天空。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海东;[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海红;;[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年10期
但菲;索长清;;[J];幼儿教育;2014年Z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关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黄舒华;[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黄燕榕;[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张程;[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小红;;[J];华夏教师;2012年12期
达娃琼达;;[J];西藏教育;2013年02期
钱春莲;;[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年11期
李昇丽;王静;;[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年05期
刘瑜;[J];幼儿教育;2004年11期
王卫红;[J];山东教育;2002年18期
;[J];父母必读;2002年03期
刘芳;[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李文莉;;[J];科技风;2011年07期
施丽娜;;[J];装饰;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幼稚园
许剑;[N];中国教育报;2013年
拓石;[N];吉林日报;2006年
扬州大学第二幼儿园
缪惠;[N];江苏教育报;2014年
临泽县平川学区
师瑛;[N];张掖日报;2011年
龚泽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袁颖;[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毕晓芬;[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_百度宝宝知道无相关信息&&& 3岁左右幼儿爱玩爱动、爱模仿,可塑性强,对他们来说平时的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为三岁孩子开设区域活动可以让他们在摆弄和玩耍中学习,在一些无意识的操作中得到锻炼,从而是他们的语言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得到发展。在开展小班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活动兴趣有以下几个特点:
&&& 1、容易对新事物感兴趣,喜欢操作摆弄,能认真地看、听,并尝试各种玩法。
&&& 2、兴趣具有随从性,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跟着玩什么,常常会出现争抢现象。
&&& 3、兴趣不够稳定,常会玩了一会儿就又去玩另一个玩具。
&&& 究其原因,首先是三岁左右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而其情绪又极易受外部事物影响,无意注意占优势;其次,教师如果提供给幼儿的玩具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就不容易使其感兴趣。要让幼儿积极、主动、专注地参加区域活动,兴趣的激发、培养极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有兴趣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去呢?
&&& 一、以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
&&&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概括自己的经验而实现的,小班孩子更是这样,他们的认知经验大多是通过摆弄玩具、材料,在自身的操作中获得的。所以区域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投放尤其重要。
&&& 1、投放新颖、鲜艳的材料。
&&& 对小班幼儿来说,首先材料的造型要新颖有趣,让他们觉得好看、喜爱、愿意玩。其次,材料的颜色要吸引孩子,幼儿往往会喜欢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如:大红、黄色、绿色等,这能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使他们一眼就能看到并爱不释手。再次,材料的质地要适用于小班幼儿,一方面小班幼儿喜欢抓、撕、扔等,因此,材料要坚固耐用,最好是能够活动的材料。另一方面,尽量少用坚固的、有棱角的、细小的材料,可用一些柔软的、圆角的、体积较大又比较轻的、不会伤害孩子的材料。例如:生活区&分色&。开始,我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片,要求幼儿将三种颜色分别放在三种颜色的瓶子中,个别幼儿玩了几下后,就再也没人光顾了。后来,我用饮料瓶做了三个小丑,三个小丑分别带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帽子,然后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片分别粘在雪糕棍上变成&魔术棒&,请幼儿将这些魔术棒根据颜色分别放在三个小丑各自的瓶子中,这样的材料一投放到活动区就受到幼儿的欢迎。又如:&夹夹子&的活动,刚开始我们请幼儿给小动物找影子,找到后用夹子把它的影子上。活动中我们发现玩&夹夹子&的幼儿并不多,而且玩的时间也很短。之后,我们改成用各种颜色制成的小动物,如青虫、狮子、刺猬等,请孩子给青虫装上脚,给狮子添上鬃毛,给刺猬安上刺。这样的材料一投放立刻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给青虫装脚,用夹子一夹小青虫就能站起来,孩子们拿着小青虫在地上走,还兴奋地说&小青虫会走路了!&将平面的材料变成立体的,给固定的材料赋予动感,增加了操作的趣味性。
&&& 2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投放材料。
&&& 材料的难度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活动的效果,从而影响幼儿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断引起幼儿的兴趣。一般起步可低一点,趣味性多一点,知识性少一点,视幼儿的发展情况在逐步提高。如:在语言活动区,第一阶段:教师可先投放单一的图片,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橙色的橘子等引起幼儿兴趣,利用&摘果子&、&给小动物吃果子&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第二阶段:教师可以丰富图片的内容(图片上可有2&&3样物体),让幼儿看看、排排、说说,活动形式可改为&百宝箱中摸宝物&等。第三阶段:教师可进一步丰富材料和内容,放上可爱的小动物头饰,让幼儿学小动物的样子说说、唱唱、跳跳。活动形式可采用&小动物找朋友&&小动物带图片宝宝游玩&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又有利于其获得新的知识,达到更高层次的活动目标。又如&夹夹子&的活动,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又增加了材料的难度,提供大夹子、大树和剪成橘子、苹果、梨状的泡沫板,让幼儿按特征将水果夹在大树上,比一比谁&结&的果子多。以后,我们又增加了&水果&的数量,不断地调整材料,使幼儿对这一内容始终能保持操作的兴趣。
&&& 3、提供丰富的材料,注意一物多用,反复翻新,环境的设要要富有童趣。
&&&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小年龄幼儿的特点,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互相谦让的意识不强,遇到问题协商解决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尽量提供丰富、充裕的材料,以免幼儿之间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在教师不断投放新材料的同时,也可以一物多用,反复翻新材料。如:语言区用的小动物头饰、纸偶等,就可稍做加工运用到别的区,新的材料和内容也随之产生,激发了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另外,在提供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环境的创设应富有童趣。因为小班幼儿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和感染,具体形象的事物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如:将&娃娃家&布置成家的样子,娃娃睡在小床上,衣服、裤子、鞋子放在固定的箱子里,这样的环境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想到给娃娃穿衣服、裤子、抱娃娃,而且玩得很投入。
&&& 总之,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点出发,做到适合、适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材料的作用。
&&& 二、以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 材料的提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的语言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导向正确,就能调动孩子积极的学习兴趣,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尤其对小班孩子而言,教师更应该以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 1、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拟人化。
&&&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句、拟人化的指导语对小班幼儿进行指导,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投放到美工区的&蘑菇&无人问津,看到这一情况我边以&兔妈妈&的口吻说:&今天午饭吃蘑菇,等我洗完衣服后就来采蘑菇。&立刻就引起了幼儿为兔妈妈中蘑菇的愿望。果然,在活动中,有许多幼儿都陆续到美工区&种蘑菇&。当孩子们看到&兔妈妈&带着竹篮&采蘑菇&时,都显得非常兴奋。
&&&&2、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 活动区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是观察者。为了不妨碍幼儿的探索,在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语言指导要适时、适度。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让孩子互相交流、在个别交流时配以动作演示、教师配合幼儿总结等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成功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班里有一个女孩,做任何事情都特别容易紧张,怕自己做不好。在一次交流中,她非常欣赏地拿着自己用橡皮泥做的作品,说:&我做了一个大饼。&虽然那块大饼做得比较粗糙,但我们都为她鼓掌,肯定她的成功。她非常高兴,之后,她一直都很有兴趣地在美工区玩橡皮泥。又如:&夹夹子&活动中,由于刚开始幼儿没掌握夹得方法,很少有人成功,有的幼儿遇到困难就放弃了。一次,我发现有一名幼儿成功了,就请他演示给大家看,并鼓励其他幼儿:&明天你们可以再试一试,看一看你能夹几只水果。&当幼儿做到时,我再提高夹的难度,再次鼓励幼儿:&xxx小朋友夹了4个水果,你们有谁超过他,比一比谁夹得多。&通过鼓励,使幼儿充满信心,对活动一直很有兴趣。
&&& 三、帮助幼儿克服爱活动区活动中的胆怯心理。
&&& 胆怯心理是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胆怯心理的存在阻碍着幼儿进入活动区的活动以及活动的质量。而胆怯、退缩严重阻碍了自信心的树立,自信心大约是在三岁左右开始显露,因此,在活动区活动中,对于我班幼儿,主要帮助他们克服胆怯、树立自信心,参与到活动区活动中去,使他们在活动中对活动区活动产生兴趣。
&&& 1、创设温暖、互相尊重、轻松的环境,让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参加活动区活动。
&&& 首先,各个活动区域的设置多分散、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提供的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能让幼儿在视觉上感觉宽松。材料的投放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如在美工区我们发现幼儿喜欢用喜爱颜色的蜡笔进行涂色练习;在劳作区&舀豆&进行用勺练习;在益智区给&小丑分魔术棒&进行分色练习。这些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从而淡化了他们胆怯、害怕的心理。
&&& 再则,在活动中我们避免给幼儿过多的限制及负担,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如在活动时,我们注意有的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总喜欢与平时要好的同伴一起活动,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就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带领及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能力弱的幼儿的胆怯心理。
&&& 我们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能让幼儿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选择游戏,在愉快的活动中忘却胆怯。
&&& 2、丰富必要的技能技巧,强化幼儿的成功体验。
&&& 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小班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能力强的幼儿在活动中能经常获得成功,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常遭失败,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参加活动产生胆怯心理。因此,帮助幼儿丰富、掌握一些技巧十分必要。如在美工区的粘彩链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先学习一个接一个连成直线,让幼儿感到&我也会做了&,初步体验成功,为下一步粘彩链树立信心。教师要帮助这些具有胆怯心理的幼儿体验成功,使他们初步树立信心,然后由易到难,在不断获得更大的成功中逐步消除胆怯。
&&& 3、家长配合,帮助幼儿消除胆怯心理。
&&& 家长共同配合,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寻找引起幼儿胆怯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的方法。如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们想家长反映:每当小朋友或老师请他的孩子到劳做区游戏时,他的孩子总是摇摇头,然后就到其他活动区活动了。后来家长反映该幼儿因不会扣纽扣,所以不去玩&给娃娃穿衣&的游戏,并提出能否让他们把活动区的娃娃带回家,由家长在家指导幼儿学习抠纽扣。家长提出的这个好建议被我采纳了。果然,第二天,那幼儿高高兴兴地来到劳做区,和同伴一起玩了&给娃娃穿衣&的游戏,还对小朋友说:&在家我还跟爸爸妈妈比赛抠纽扣呢。&
&&& 四、发现和肯定孩子创新的火花。
&&&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小,但他们也会尝试改变玩法。幼儿的思维没有受到太多的限制,因而他们看事物的眼光会和成人不同,作为教师要能理解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创新,肯定他们的&与众不同&。例如,在结构区,教师提供了小花篮、伞、花等范例,让孩子能模仿范例进行拼搭。在活动中,我发现一位幼儿没有按照范例搭,而是拼搭了一架非常逼真的飞机。在交流时,我请他向大家介绍的作品,并肯定他与众不同的搭法,还请他向其他小朋友介绍。那幼儿非常高兴,并经常在建筑区搭出各种东西。教师的做法也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欲,没过多久,建筑区中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造型物。
&&& 兴趣是活动区活动开展的原动力,这是我们在开展小班活动区活动中的体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就能让孩子较长时间专注地学习,并能从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幼儿园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lol卡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