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求作答啊

求解!!_百度知道
拳击队员一拳打出去却没有击中对方,在冰面上洒些细土,此时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
对错,是因为人与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
对错,,人在走上去不容易滑倒,
提问者采纳
1)错了 只要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2)对
人走路就是靠的静摩擦力,人在走上去不容易滑倒,是因为人与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了,所以在冰面上洒些细土,
其他类似问题
高一物理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所以此过程中并不存在力,更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错误,所以他并没有用力,拳击队员一拳打出去没有击中对方,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因素,1,
1 错,任何时候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2 对,支持力不变,摩擦系数变大,而且人走路受的是静摩擦力
1错 人类对力的认识来自原始的肌肉紧张的感觉.但是,肌肉紧张只表示此时骨骼和肌肉之间存在力的作用.用力挥出去的拳头,不管打到对手没有,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都要在此时互相拉扯一下,此时骨骼和肌肉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即施力与受力物体都为骨骼或肌肉.但拳头和对手之间是否存在力的作用,则要看拳头是否接触了对手.如果没有打到,当然它们之间就没有力的作用.自然谈不上什么受力施力物体了.2对的 最大静摩擦力f=umg.其中的静摩擦系数u,由于冰面上洒些细土,而使接触面增加了粗糙度,使u增大。从而使最大静摩擦力增大。
1错。施力和受力都是拳击手本身第二个问题有点头疼。首先人与冰面之间加沙子接触面减少应该是更容易滑倒才是。之所以平时出现不易滑倒的现象是因为沙子划破了冰面。可是当沙子压破冰面以后,在物理学里我们又不能将其称为“冰面”。怎么理解看个人吧~~
1、错,受力物体是空气2、对,细土使得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增大了!
错,一因为打的时候是由于胳膊的骨骼之间的受力产生的击打的动作,是骨骼之间的相互作用;二;不是 因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啊;而滑动摩擦力是一个定值,因此,不会增加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解。高一物理求大神帮忙。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1)h=1/2gt^2
→ t=√(2h/g)=√(2*500/10)=10s(2)s=vt=100*10=1000m
∵950&∴恰好落在AB区域内
只给思路:时间由自由落体定律直接求出。0.5*g*t*t=h根据时间,求出水平位移:s=t*v,然后判断位移是否在A--B之间
高一物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一功率问题!求理科物理高手解答,在线等候,可立即采纳回答!急啊............._百度知道
高一功率问题!求理科物理高手解答,在线等候,可立即采纳回答!急啊.............
质量m的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3to刚到达额定功率时,动力系统出现故障,自由减速滑行,4to时停下来(推荐画一下V--t图)若全程阻力不变,知道to、m、vo求:1:3to内牵引力和阻力的大小2:2to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少3:全过程阻力平均功率是多少
提问者采纳
(1)汽车以恒定的牵引力匀加速启动,3t0达到V0。有a=v0/3t0 。自由减速时的加速度设为a`,又有a`=v0/t0
所以阻力f=ma`=mv0/t0,而牵引力为F-f=ma 即F=f+ma=4mv0/3t0(2)又由P=Fv0=4mv0^2/3t0 (3)由动能定理得P3t0-Wf=0
所以Wf=4mv0^2
Pf=Wf/4t0=mv0^2/t0
这个是平均功率吗?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1、3to~4to 减速
只有阻力作用
此时a=Vo/to=f/m
所以阻力f=mVo/to
加速度a=vo/3to
所以F=f+ma=4mvo/3to2、2to时
V=a2to=2Vo/3
P=FV=8mVo^2/9to3、总位移(就是V--t图的面积)S=3toVo/2+toVo/2=2toVowf=fs=mVo/to*s=2mVo^2p=wf/4t0=mVo^2/2to最后我才发现没有告诉我们u ~~~算了 总体思路就是这样了
希望有点帮助
是恒定的加速度启动吗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高一物理全公式
求高一物理全公式
要高一学过的全部公式,那个推理后得到的公式也要。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其他回答 (1)
全有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物理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