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式卖军用望远镜镜那里的质量好?

鹰眼——二战德国蔡司军用望远镜
  在感叹二战德军骄人战绩时,不要忘记,准确的火力不仅展示了德国精良的机械工艺,更折射出德国精湛的光学工业水平!在世界的军用望远镜中,德国蔡司以其卓越的品质,多年来在世界望远镜领域独领风骚。蔡司公司的创始人卡尔·弗雷德里希·蔡司原先是一位出色的技工,1846年,蔡司在德国历史名城耶拿创立了卡尔·蔡司公司。这家公司起初主要是生产显微镜和其它一些光学仪器。1866年,蔡司聘用了当时年仅26岁的耶拿大学教授阿贝为公司的研究员这个了不起的决定使得蔡司公司由一间规模很小的工场逐渐成为驰名全球的世界性大型企业。1910年前后,蔡司研制出6×30规格的和7×50规格的望远镜,它们都是极为成功的望远镜,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均大量装备过这些望远镜。二战期间 ,蔡司公司亦生产了很多军用望远镜,其中为德国潜艇部队生产德8×60望远镜非常出名,它具有极为优异的光学性能,至今仍是资深望远镜收藏家追求的极品之一,二手交易价格甚至超过6000美元。每一架都是精品,蔡司望远镜在鉴别率方面要高出一筹,清晰度高,无论从颜色,还是形象上看,不容易失真;在零件装配组合,以及外观设计上,蔡司都做得“非常德国”,即考究、细致。一丝不苟。可以这么说,每一架出厂的蔡司都是精品。在1902年左右,蔡司制造了第一个6×30望远镜,6×30开始被认为是理想的狩猎用望远镜,最先制造的是中心调焦的型号,有着很重要的革新,采用铸铝的镜体和宽大的棱镜室。尽管它被认为非常合乎海军的要求,但并没有证据表面它曾在德皇时代的的德国海军中服役过,当然,有些海军军官私下里很喜欢使用这种小巧的“狩猎用望远镜”。公司1907年9月小册子详细描述了这种“新式的,小巧的,特别明亮的航海用望远镜”,并且将它推荐给帝国海军的军官们。一封1908年4月的信笺是这样描述早期的ZEISS 6×30:尊敬的阁下,我们诚恳的向您推荐得到海军部门好评的海军型ZEISS军用望远镜,请看附带的详细列表,6×21和6×30双筒望远镜被推荐给帝国海军,6×21被认为可以满足海军陆战队的使用,6×30被认为适合在舰上使用。此外,您可能对这样一个事实感兴趣,我们已经制作军用望远镜长达14年之久,有130000架以上优秀的望远镜得到了广泛使用,真诚的Carl Zeiss, Jena 1908年2月敬上到了二战期间,有M(海军)标记和鹰徽的蔡司6×30海军型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对于海军来说,6×30的地位已经远不如它在一战时那么重要了。在一战后的所有军用望远镜中,6×30的规格在海军和陆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还是德国陆军中最普遍使用的望远镜,在德国军方报告中指出:作为德国各军种的标准双筒望远镜,6×30必须带有十字分划.....1000米距离的视场要求达到150米宽。由于它的重要性和巨大的数量需求,6×30双筒望远镜的制造数量远远超过了后来任何一个时期。在日的一份军方报告中,一份一战后步兵需要装备的光学仪器清单被列了出来,Fernglaeser 03, 08成为6×30和10×50的军方编号,在1939年3月的一份报告中,带有十字分划的望远镜也仅列出了6×30和10×50两种。在1944年6月的一份技术资料中,也提到了6×30和10×50使用的皮挂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上台,梦想称霸世界,其战略部署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光学工业,德国以制造光学仪器出名,德国的照相机占据世界市场。1937年,蔡司的优先发展项目进行了很明显的调整。在德累斯顿,民用照相机的生产受到了影响,逐渐地,民用品的生产和研究开发就让位于生产满足当局急切需求的诸如轰炸瞄准镜之类的军用产品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爆发时,德国国内洋溢着一派对战争的乐观情绪,大多数蔡司产品仍和过去一样,骄傲地刻着它的商标和原产地。然而,不久一切就变得非常清楚了,盟军是有能力识别和轰炸德国的目标的。因此,在1942年的2月,德国军工部门为那些从事军事装备生产的厂家编制了一种由3个字母组成的代码,用以掩饰其生产厂家和产地。如卡尔蔡司耶拿曾使用的产品代码就有“blc”,徕卡使用过“beh”等等。蔡司的光学器材在许多成功的武器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具有耐水压功能,供潜艇使用的用于传送目标方位的双筒望远镜;超广角大口径双筒望远镜,用于指挥一些令人生畏的诸如88mm反坦克炮等武器的体视测距机等等。在这场战争初期被刊载最多的照片之一,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在华沙城外,通过一架炮队镜观察已被德国空军和地面炮火夷为废墟的华沙城区。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国军队的个人用望远镜可以由军人自己选择购买,在日的一份军方报告中提到:关于个人使用的望远镜价格,一架6×30望远镜及其附件在日的定价是115.50马克(依照日颁布的No 2882/2 Wa 4 IV命令,军人个人使用的望远镜由自己购买),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下去,到了二战期间,军人不容许使用自己购买的望远镜,但是最后阶段,老兵和受过伤的人又被特许了。最普遍的双目调焦6×30望远镜的设计都是参照Zeiss著名的Silvamar型设计,它们之间只有微小差别,6×30的不同制造厂和生产年代的差异导致了很多变化,起初使用的代价高昂的黄铜镜体,最后被铝合金所代替,镜体表面的饰皮,最后被漆纸甚至黑漆所代替。在30年代,由于德国成熟的军用望远镜制造技术,几乎所有的军用望远镜上的金属部件都开始用锌来制造,以节约宝贵的铜和减轻重量,然而,直到二战爆发后,仍有相当数量的铜制望远镜被制造并且服役。另外两个重要的改动也使望远镜的重量有所减轻,一种新的合金(镁铝合金)被开发出来,用它制作的民用蔡司被称为Federleicht(最轻量级),所用材料的量也大大减少了,所以,即使是同一种型号,它们的重量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年间,在军中服役的望远镜都没有被刻上制造厂商的商标,而是以一种特殊厂家代码来代替,一般是三个小写字母。这种式样一直被使用到战争结束,偶尔的既没有商标也没有厂家代码,只有军方代号,这种也是战时出品。因为很容易注意到它的表面饰皮被黑漆所代替,这是战争中才有的做法。在战争时期,某些细节部分的制造被忽略了,某些无关紧要的部件甚至用电木代替,因为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连黑漆都难以保证供给,某些时候,沙漠黄色经常用来取代黑漆,这也是一种标准的欧洲战场的伪装色,在非洲军团中,望远镜理所当然的也是这种沙黄色。在那个年代,有关战地的新闻中常有这么一句“在6×30望远镜的注视下”。蔡司的6×30的皮盒出厂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a.盒内垫木上有垫布。b.有木卡子固定在镜盒上。c.在真皮镜盒内包上一层人造革垫,这些细节有利于判断镜盒的生产年代。另外,在日的军内新闻上,还特别提到了可以利用电木制作镜盒。在1942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了望远镜用皮挂带的短缺“6×30和8×30,1.将来只有50%的望远镜可以装备皮挂带。2.军队现在只能得到没有皮挂带的6×30和8×30,以后皮带的配发另行通知。3.已经丢失的皮挂带参照命令1执行。”对望远镜皮挂带的使用,日的一份条令指出:关于6×30和10×50的皮挂带,从今往后必须在皮带上开出5个挂梢固定孔,以方便军人调节挂带的长短,已经配发的,将交各单位军械士按照附图进行改造。Busch的“Bakelitglas”型6×30是一种不一般的型号,它拥有非常好的光学质量,还有其他厂商服役的望远镜所没有的详细说明书,在它的镜轴连接处螺丝孔中有古怪的金属嵌入物件以保证光轴的平行。每边的两个棱镜尺寸也是不一样的,入射的光线需要更大的棱镜来汇集。另外,它的棱镜还有一个设计特别的抗震衬垫(这种设计在1916年的Voigtlaender军用望远镜上被采用过)。这种不寻常的望远镜被很巧妙的大量制造,所用的金属也很少,在它的结构重量中,大约200克是电木的重量,140克镜片和棱镜的重量,只有200克是铁和锌或者锌合金。这种型号的厂家序列号是6000。在二战中,镜片镀膜并没有应用到军用的6×30望远镜上,当时的观点认为,军用的望远镜不值得用如此昂贵的加工工艺,例外的是,在后期的ZEISS 6×30海军型上(有M标记),使用了特殊的充氮工艺,并且有部分在目镜和物镜有镀膜(非外表面)。二战前的光学玻璃与战后的不同,战前的光学玻璃和现在的玻璃板的成分相近,属于苏达玻璃,容易被水慢慢溶蚀,易焦化。镜片焦化后有变白、变蓝两种。变白像毛玻璃,透明度降低无法使用;变蓝的则能防止反射光,增加透光率,从镜片焦化变蓝的旧望远镜中看物体反而更明晰,在这样的启发下,专家们加以研究形成了望远镜、照相机镜片镀膜技术。在德军中主要是装备蔡司6×30,部分8×30,炮兵观察员配有10×50望远镜。 蔡司8×30是在6×30基础上改进而成,其精巧的外观,宽阔的视场光学性能,尤其是蔡司8×30的色彩还原度高。成像十分干净清澈,没有光晕,色差和像散也小很多,亮度均匀。使人感叹蔡司的精湛技艺,不愧为驰名世界的优秀产品。从冰天雪地的俄国前线到烈日炎炎的北非沙漠,蔡司8×30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德国国防军第98步兵师的一名中尉军官如此描述他心爱的蔡司:“我的8倍蔡司望远镜观测效果如此之好,难以想象它经过了1941年俄国炎热干燥的夏天和吞噬一切的冬季的可怕折磨,要知道我随时需要扑倒在地上或紧贴住掩蔽物,这个时候我不得不粗野地将它压在身下。”在二战中,7×50的蔡司望远镜综合技术指标较高(特别是分辨率、几何光率),堪称“蔡司之冠”。第一部7×50的军用望远镜设计于年之间,在蔡司的产品宣传册子中,7×50望远镜 已经在1911年被大量生产前出现了。蔡司7×50后来成为数以千计的的海军型望远镜的先驱,在一战中它们普遍被刻上了帝国海军的标记。在一战中几乎所有的7×50望远镜部件都是铜制,只有棱镜室是铝制的。在这之后,2型被设计了出来,这个系列中包含了铜制的镜身有饰皮的7×50。Leitz最终确定要将这一系列发展成为适合海军使用的军用望远镜,它们最终在海军中服役了近50年。它们中大约有一半被刻上了海军的M记号和帝国的徽记。在一战的旧照片上还可以看到7×50在潜水艇上也得到了使用。在第三帝国时期,急剧扩充的军队需要大量的军用望远镜,因此,蔡司对7×50制作了很多改型,每个型号的中轴上都有一个利于快速瞄准的古怪的环型准星。最早的一批这种型号棱镜室盖是铜制的,由3个螺丝固定。后期,几乎所有的金属部件都改为铝制(它一直生产到了二战结束),这些海军型号在棱镜室上盖上都设置了放硅胶的干燥仓,可以很方便的用特制工具打开,这种做法在三四十年代的军用望远镜上很流行。在30年代末期直到战争结束,蔡司的7×50海军型都有镀膜。在那个时期,蔡司还生产了一种特别的系列,它的目镜构造有所改变,而且外表包了层很厚的橡胶,其他裸露的部分被涂上了一种特别耐磨的黑漆,这种型号通常被刻上“beh”的标记,它们的上棱镜盖上也都有干燥仓。战时制造的7×50的质量是很好的,但还不是非常好,现存的大多都有起雾现象,有的棱镜部分也有损坏,可见棱镜的抗震系统设计的不是很好,而且,在环境温度急剧变化时,棱镜与框架有分离的现象。这一时期之后,的7×50继续大量制造并作为军用望远镜一直服役,它仍然是铝制的镜体。在早期,蔡司的7×50是铜或锌制的镜体,但到了三十年代,铝开始成为制造业中最重要的金属,它使军用望远镜变的更轻,饰皮逐渐在德国军用望远镜上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一种粗糙的黑漆。在战前甚至战时,好几种特殊的7×50型号被设计了出来,对海军用望远镜来说,最大的威胁是潮湿的空气,因此,棱镜室被一种特殊的套筒包裹起来的型号就诞生了,当然,它也一样配有干燥仓,海军的7×50通常在外面包上一层橡胶。15×50的蔡司望远镜倍率大,可远距离观察战场形势,为高级指挥员专用,通常由参谋人员携行,在部队中装备比例较少。还有蔡司25-40×80、20-31-50×80型。她们都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944年11月之后,由于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极度紧缺,蔡司不得不采取重点保障某些产品的生产的方式降低其它产品的工艺水准来维持生产。这点从以下的例子中就不难看出:我们可以看到一架当时生产的做工良好,光学性能优异的蔡司7×50望远镜,它甚至还配备了包括缝制考究的皮镜盒、挂带、目镜盖,两片滤色镜在内的全套附件;而同期生产的其它型号的蔡司望远镜不但未配备附件,就连饰皮也只得用黑漆替代。盟军空军在欧战即将结束之际所面临的最后几项选择之一就是:究竟是轰炸施因福特滚珠轴承厂,还是耶拿的蔡司工厂。最后,尽管施因福特五家工厂大约35%的生产能力已被疏散,它仍被选中成为轰炸目标。在这场战争中,大多数的德国城市都遭到了轰炸。例如,斯图加特就在1944年被袭,它的中心城区在轰炸中被彻底摧毁,在这次空袭中位于Henslack区的蔡司公司工厂仅遭轻微破坏。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耶拿遭到美国陆军第八航空队的数次空袭,其轰炸强度日渐加剧。蔡司公司的部分建筑物也因此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这里有一个事例,表明了由于原材料的紧缺以及运输困难,所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45年3月,德国军方所急需的一批“猎虎”坦克歼击车,因为蔡司不能及时交付该歼击车128mm火炮所配备的可抗剧烈振动的精密光学瞄准系统而迟迟无法完工。日,美第三军占领了布痕瓦尔德,在那里有部分囚徒劳工装配生产包括着蔡司军用望远镜在内的各种产品。在4月11日那一天,囚徒们将所生产望远镜扔给了经过工厂围墙外的盟军士兵,以这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解放!美国第三军继续挺进,45年4月13日第80师的的一支部队进占了耶拿,他们发现蔡司的工厂依然保存了下来,在报告中他们还对“轰炸所造成的损害之轻微”表示了惊奇。德国战败后,进军中的盟军部队获得了许多德国在各领域花了极大精力研发的令人感兴趣的产品,其中也包括光学仪器。这些战果中就包括“解放”了至少一架蔡司出品的200mm口径,重达1200磅的双筒镜。这些战利品至今仍被美国政府扣留在华盛顿。二战中国的军用望远镜同其他军械一样,多由德国进口。柏林葛尔茨望远镜公司和蔡司公司都曾专门生产过中国订制的望远镜,而以蔡司最多。仅1930年到1935年间,国民党政府向蔡司公司进口军用光学器材就耗用国币455万元。1937年,柏林大学公费留学生龚祖同奉命到德国实习,在威德特教授的指导下,与金广路一起设计了6×30(即放大倍率6倍,物镜直径30mm)双筒军用望远镜。1939年1月,昆明22兵工厂(后与51兵工厂合并改为53兵工厂)开始试制双筒望远镜。3个月后,试装出中国第一具双筒军用望远镜,从1939年至1949年,共生产了2万余具。这种望远镜曾以当时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号“敬之”命名,后改称“中正式”。这种望远镜左右目镜均可按需要调焦,右目镜中有密位分划,用于测量,镜体上饰硫化皮制的防热层,花纹大面凸现,外观粗犷。“中正式”及“军政部造”的椭圆形标记用极细的金属丝嵌入镜体端面。无论是国民党军的“中正式”还是不同时期进口的德国、美国以及英国和加拿大的军用望远镜,都曾被我人民解放军大量缴获,成了为我所用的战利品。例如,红军有中央苏区反“围剿”中缴获的一具德国8倍“蔡司”,抗日战争时,一直为周恩来所使用;彭德怀元帅指挥西北解放战争时,一直使用的是一具德国6倍“蔡司”。解放战争中我东北野战军缴区美式望远镜较多,如罗荣桓元帅使用的是M3型6倍望远镜;指挥塔山阻击战闻名的胡奇才中将使用的是M1 6×7倍望远镜,抗日战争中,我军缴获侵华日军6倍军用望远镜多种,其中标明“富士”的日本望远镜,其实是德国“蔡司”的翻版,我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平型关即缴获日军根据板垣师团第21旅团装备的此种望远镜。1945年,纳粹德国战败,依据雅尔塔协定耶拿划归前苏联占领。一些撤退到西德的前蔡司(耶拿)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斯图加特附近的Oberkochen兴建了新厂,并于1947年恢复了生产,这就是西德蔡司的由来。而原先的卡尔·蔡司(耶拿)公司在1948年经国有化成为东德的一家大型国营企业,也称东德蔡司。1954年西德蔡司为德国国防军生产了一型8×30军用望远镜,这也是西德蔡司战后开发的第一型望远镜。东德蔡司在生产规模上要比西德蔡司大了很多,战后东德蔡司在继续生产一些老型号望远镜的同时,也开发了一些新品,如原东德人民军装备的著名的D.F和EDF 7×40型军用望远镜。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望远镜多是引进苏联、捷克和民主德国的,如50年代进口苏联的Б-6(6×30)和Б-8(8×30)望远镜,捷克的ХЪК6×30、30ХЪК8×30望远镜,以及民主德国耶拿(JENA)制造的“蔡司”6×30、8×30及7×50、10×50、15×50几种望远镜,50年代,中国进口的军用望远镜,无论是光学系统还是外观,德国“蔡司”最好,苏联次之。中、苏交恶后,我国失去了从苏联和东欧进口望远镜的渠道,为满足部队的需要,我国参照蔡司8×30设计生产了62式军用望远镜,参考7×50望远镜设计了74式望远镜。74式望远镜性能大致同蔡司7×50相当,主要装备海军部队。两德统一后,一度是前东德最大国营企业的东德蔡司陷入可极大的困境。1991年7月西德的私有化当局把东德蔡司的望远镜部门出售给了西德的Docter光学公司。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您的位置: & 业主分享
网友:周凤岭
所在区域:辽宁
4家公司竞标,比较后选最佳选择多又省钱&比线下省30%
军用望远镜能看多远 62式军用望远镜真伪辨别方法
16:40:00 阅读(240)评论(0)
军用望远镜能看多远,这个是好多喜欢望远镜的人经常问到的问题,从专家和客观的角度来说,可以看到无穷远的,事实上,我们直接用肉眼就能看见非常远的天体,比如天空中的各种星体,所以说望远镜不能说可以看多远,只能说多大倍数,成像效果如何。双筒望远镜的倍数都差不多,因为倍数太大了就拿不稳了,所以也没有用处的。
  如果我们用10倍的军用望远镜看距自己一千米的物体。即为:用肉眼看到一百米时的效果。望远镜能看多远?这个提问的真实意图应该是问望远镜的分辨能力如何。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因素:
  1、观测环境如何,包括光线强度和方向,对比度,大气稳定性和透明度等;
  2、望远镜本身的素质,包括规格,类别,精度等;
  3、观测者本人矫正后的视力状况,以及熟练使用望远镜的程度。
  这三个方面基本都是不确定的,如果只考虑望远镜本身的辨别能力,一般来说口径大一些且倍数高一些的望远镜辨别能力高一些,镀膜好的镜子分辨力高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望远镜的倍数只是影响分辨力的众多关联因素中的一项。
  【62式军用望远镜真伪辨别方法】
  由于62式军用望远镜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部队的需要,1961年由云南北方光学(原二九八厂)开始试制,62年定型。当时的工业技术水平不高,经过这些年,它又改进了很多次,一次次在提高它的光学性能和结构。所以,市场上面也一直有人在分析62式军用望远镜的真假。今天,我以云光厂最新版的62式军用望远镜做分析。
  工具/原料
  62式望远镜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镜身外表用坚固耐用的硫化镉,经过48小时高温烘烤,已经和镜身融为一体;表皮凹凸,防滑设计,手感极佳;全面多层镀膜,成像锐利。
  方法/步骤
  1、望远镜的标识
  62年定型之后,先后又经过了几次改型,大致可以分为早期型、中期型和后期型三种。早期型表“六二式”,中期型标“62式”,后期型表“62-8WYJ”,这些标志以前都是丝印的字型,现在都是浅浮雕刻上去的。二九八厂六二式后期型:左镜肩从上到下依次标“62-8WYJ”、“(98)”、“出厂编号”;右镜肩标“8X30”。
  批注:出厂编号(军品序列号),是随生产线生产出来各批次望远镜而定,并不固定。
  2、镜身上面的螺丝钉样式
  经常有客户过来问,他们在网上看到的正版的62式军用望远镜用的是一字螺钉,我们的商品是十字螺钉。关于螺钉不同的话题,我只想说,这是生产车间采购螺钉批次的问题。以前厂里采用的是铜黄色的螺钉,现在又换成银白色的螺钉,所以螺钉颜色和样式并不能代表真假!
  3、镜肩上的加固螺钉位置
  以前目镜下方与镜身连接处有一个螺钉,后来发现那里影响了一定的防水性能,现在改良版的,加固螺钉就是左右在镜肩处。
  4、镜身的材料
  62式望远镜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镜身外表用坚固耐用的硫化镉,经过48小时高温烘烤,已经和镜身融为一体,附着力非常好,很难用工具撬动,时间再长也不会脱落,它表皮凹凸,防滑设计,手感极佳。而仿制的62式采用高仿硫化皮、人造革或者橡胶皮,用胶水粘的,附着力不好,用力就可以把皮撬开,时间长还容易开裂。
  5、目镜和物镜镀膜
  正品的62式军用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镀了增透兰膜,呈淡蓝色。尤其是阳光比较鲜亮的环境下,侧看望远镜的镜面,镜面呈淡蓝色,看起来晶莹剔透。
  6、62军用望远镜的结构
  62式望远镜参考著名的德国蔡司8X30 DELTRENTIS(部队称其为“德八”)和苏制b8型(亦称“苏八”)望远镜设计而成,但它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前棱镜盖为铁质,后棱镜盖的厚度也大大增加,因而较耐冲击,增设干燥剂仓使得棱镜不易霉变。62式望远镜光学性能和“德八”并无太大差别,视场均为8.5度,在八倍的望远镜中算是相当不错的;此外它的观察清晰度很好,宽阔的视野,体视感很强。可以独立调焦,对两视力不一致的近视者十分方便,测距分划板可大概略判断目标的距离。
  7、62式军用望远镜的干燥仓
  62式望远镜是建国后设计的望远镜,当时还没有充氮防水,采用的是棱镜室干燥仓保护。
  8、62式军用望远镜的干燥剂
  有的客户会问干燥剂的颜色,根据干燥剂的颜色辨别真假,我只想说干燥剂受潮变色是很正常的化学反应。
  62式军用望远镜干燥仓里面的干燥剂,是硅胶干燥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硅胶属非晶态物质,其形状透明不规侧球体。受潮后,干燥剂呈粉红色,即会失效,失效时应及时更换,并对干燥剂及时进行还原。
  9、62式军用望远镜的密封性
  正规产品,为防止灰尘进入,每一个镜片的内部和外部都用密封蜡浇注,而仿制的62式只是在外面的一层涂了蜡,仔细看是能看出来的。
  10、62式军用望远镜的主要参数
  11、望远镜的全套配置
  望远镜、说明书、合格证、擦镜布、皮带挂绳、滤光片X2、皮盒、包装盒。
  注意事项
  最后,还是说一下,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望远镜比较杂乱,本人建议还是到正规的厂家购买望远镜。一是正规的性能好,用的是正规的光学镜片,而不是普通的树脂镜片或者塑料片之类的,不仅耐用,对眼睛也没有影响。
  友情提醒:目前市场上的军用望远镜,大部分是由云南北方光学仪器厂生产,由它的附属子公司云南远锦光学仪器公司销售。
关注爱装网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军用望远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