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苏轼传颜师鲁传全文翻译

泉州历史网
泉州人名录(15划)
  15划:
  颜仁郁(字文杰,号品俊,唐末五代初·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人。身世。归德场长。颜长官诗。身后。)、颜化Z、颜廷榘(字范卿,自号陋巷生、赘翁、桃源渔人,后世尊称桃陵先生)、颜(字叔坚)、颜颐仲(字景正,号员峤。师鲁之孙。历将作监兼知临安府事。知泉州。累官吏部尚书。以宝华阁学士致仕。)、颜师鲁(字几圣。初宦。国子丞、江东提举。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直秘阁。监察御史。国子祭酒。礼部侍郎兼吏部。遗留礼信使。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兼侍讲。知泉州。身后。)、颜孝初(北宋·永春人)、颜(字子养,或作字养正,南宋·晋江人,永春籍)、颜容舒(明·晋江人)、颜仪凤(字亦允,清·晋江人,永春籍)、颜志高(清·晋江人)、颜振仲(字景玉,南宋·龙溪人。宝庆元年任安溪知县)、 颜褒(号唯庵,南宋·永春人)
  潘存实(字镇之)、潘鼎(又作鼎n,字子登)、潘和五、潘思光(又名道垦,字亚卿,号涵亭,别号梓亭)、潘东D(字达晓)、潘承佑、潘清泰、潘洙(字士鼎,号鹏江。行状。潘母教子。弟潘藻、潘澜。)、潘维岳、潘承家(字可钦,号师六)、潘靖(明·浙江金华人)
  德萃、德林、
  蕴谦戒琬、樊维城(号紫盖)、撒启明(清·山阳人。以莆田丞署德化邑篆)
  颜仁郁,字文杰,号品俊,唐末五代初·德化石杰乡人(今三班镇泗滨村)。清·乾隆《德化县志·卷8·祠宇志·宅墓(附)·五代唐》:“归德场长颜仁郁宅,在石杰乡。”生于唐·大和年间(787~835年),卒葬德化县三班村纱帽峰麓。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6·闽7·列传·颜仁郁》、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唐·颜仁郁》等有传。
  颜仁郁为颜芳第7子。
  颜芳(787~860年),字教先,唐·河南温县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之曾孙。其父颜景茂任侯官县令,颜芳随父入闽。永贞元年(805年),颜景茂远游归德场归义乡(现德化县三班镇),受泗滨村缙绅金员聘为家塾塾师,即在当地开馆讲学。“瞬屈三年,旋奉严谕,挈眷赴垣,父(颜景茂)已归矣。”
  颜芳幼年时就饱学经书,并精通各种文艺,性情雅素,对仕途看得十分淡泊,喜欢四处游山玩水。元和十年(815年),颜芳“复南下卜居泗滨,为颜氏入闽开基始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祠堂·颜氏·永茂堂》)
  颜仁郁自小秉承庭训,饱学多才,少年时就胸怀“匡才济世”的大志。
  归德场长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颜仁郁被闽王·王审知任命为福建农官,巡视州县,劝农桑;后唐(923&#年)时,闽国·太祖·王审知任命颜仁郁为归德场(今德化县)场长。(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王审知》)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唐·颜仁郁》:“颜仁郁,字 文杰。为归德场长,号颜长官。时政荒民散,郁抚之,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菜辟,三年民用足。”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6·闽7·列传·颜仁郁》:“颜仁郁,泉州人。仕太祖为归德场长。时土荒民散,仁郁抚之,一年襁负至,二年田菜辟,阅三岁而民用足。”
  颜长官诗
  颜仁郁不仅是优秀政治家,还是晚唐著名的诗人。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唐·颜仁郁》:“有诗百篇,传于民间,至今邑人歌之。”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卷96·闽7·列传·颜仁郁》:“有诗百篇,宛转回曲,历尽人情,邑人途歌巷唱之,号‘颜长官诗’。(原按:其《劝农诗》曰:“夜半呼儿f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未识农家苦,敢道田中谷自生。”)”
  “颜长官诗”分《农桑》(又名《谕农》)、《朱门》、《客路》、《边庭》、《城市》、《贫女》、《负薪》、《空门》、《山居》和《渔家》10门类各10首,共百首,主要反映农家、朱门、城市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封建社会的现实,洋溢乡土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其诗作在民间广为传诵,并传入京师。
  清·《全唐诗》和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5·艺文志上·诗(唐)》均载有如下两首:
  《闲居》:“柏树浓荫护竹斋,罢烧药灶纵高怀。世间多少闲中景,云绕青松绿满阶。”
  《谕农》:“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与《十国春秋·颜仁郁》原按所载略有不同。
  选入《全唐诗》和《新选唐诗三百首》的还有如下一首:“村南村北春雨晴,东家西家地碓声;麦黄正满绿叶密,稻黄无际红云平。”
  此外,有《赞神曲》:“前年谷与金同价,家家啼哭伐桑柘。岂知还复有今年,酒肉如山祭春社。”
  《城市》第10首:“休夸城市足繁华,到底看来眼前花。凿井耕田长饱暖,一生无虑是农家。”
  《农桑》:“夏日炎炎如火钻,野田禾秀半枯干。皇天不雨农家望,何恨龙神不我看。”
  颜仁郁卒后,归德场人民感其恩德,唐末宋初在龙浔山麓东侧和三班归德寨(湖内寨)兴建“颜长官祠”祭祀,南宋·嘉定(;1244年)间,又在三班后房街头建“忠应庙”塑像祀之,后又祀于乡贤庙。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乡贤·唐·颜仁郁》:“立祠于石杰乡,岁俎豆,水旱、疾疫必祷焉。”
  民间传说,颜仁郁生前爱惜老百姓,死后也是如此,“有光前扶后,善世保民之功。”
  《族谱》记载:“宋·绍定三年(1230年),汀寇入境,闻金鼓声惊怖而遁,皆公默护之灵,动闻京师,复加显惠王。”时汀州、邵武的流寇晏彪等攻陷德化县城,继而攻入三班,宋朝官兵节节退败。就在这时,天空忽现一“颜”字旗帜,旗帜飘摇不止,田野上的稻荐全部变幻成阴兵,直杀向汀寇队伍,官兵反败为胜。如今三班泗滨昭阳宫内,还奉祀着颜仁郁身着大红龙袍、手抡大锤的武像。
  宋末元兵南下,颜仁郁也曾多次显圣抗拒元兵,匡扶宋室,因此明代赐庙额“忠应”。
  颜化Z,名徙纹,唐末·归德场泗滨人(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生于咸通五年(864年),卒于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是迄今发现德化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陶瓷研究专家。
  颜化Z是经博士颜文丽之子,伯父颜仁郁曾任归德场长。颜化Z幼承庭训,好学不倦,弱冠入国子监,名列博士,文炙一时,有“我伴秋风临上座,人随夜月到中庭”(《题秋景》),“地生玉树长春国,天作银花寿老人”(《对雪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泗滨地区陶瓷业繁盛,颜化Z总结本地先辈制作陶瓷的经验,编纂德化第一部也是泉州第一部陶瓷工艺专著《陶业法》,并绘制《梅岭图》(梅岭即今泗滨村南岭),介绍泗滨梅岭制瓷工场和工艺技术。
  至明代正统、景泰年间,后人颜俊高(;1485年)得颜化Z《陶业法》善本,按图依法建梅岭窑,所产瓷器销售海外,“千余丁仰给裕如斯。”史载:“泗滨村颜俊高得祖先《梅岭图》,筑碓以舂,兴工创绩,其为子孙谋深矣。”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陶瓷》、《泉州人名录·颜仁郁》)
颜廷榘(年)
  字范卿,自号陋巷生、赘翁、桃源渔人,后世尊称桃陵先生,明?永春始安里(今石鼓乡桃场村)人,生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是永春历史上有名的乡贤、诗人和书法家。《永春县志?卷32》有传。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颜廷榘被举为岁贡,历官九江通判、太宁都司断事、岷王府长史。世称颜国史或颜长史。
  年七十余辞官告归,纵游蓟燕吴越间,所过皆留诗纪胜,海内名士大多与他有交往。颜廷榘工书法,但不肯轻易与人挥毫。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
  著有《楚游草》、《燕南寓稿》、《丛桂堂全集》、《杜律意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杜律意笺》)。
  颜廷榘的诗友黄克缵对颜之书法、诗文极为推崇,其《数马集?卷27?跋李还素所藏黄孔昭、颜范卿诗画卷》称,“颜精草隶,称笔下龙蛇”;认为颜诗“衣钵少陵(杜甫),而时出入于中唐者也”。
  颜(;1207年),字叔坚,南宋·永春人。
  颜少受学于傅伯寿(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傅伯寿》)。淳熙七年(1180年)领乡荐,入太学。淳熙十二年(1185年)上舍优释褐,为温州判官。召除国子监正给礼。由三馆兼南京舍人,出知池州。提举江东常平公事,召还为宗正少卿,不久迁中书舍人、兼直翰林学士院。进吏部侍郎,权兼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宁宗开禧三年(1207年)五月卒于官,年五十二。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6·人物·泉州府·名臣·宋·颜》:
  “颜,字叔坚,永春人。
  淳熙(;1189年)中以上舍两优释褐,为温州判官,召除国子正,时(与吴猎、项安世并命)有‘三隽’之号。
  已而由三馆出知池州(以治辨闻),提举江东常平公事(救荒绩优),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时加福尊号,且建长秋典册从至,皆出其手,草制称上意)。训词雅丽有体,至为外夷敬慕。
  进吏部侍郎,权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卒。
  所著《礼记解》,《内外制奏议》、诗文四十卷。
  子宗老(终隆兴府通判)、虞老,皆贵显。”
  颜以文学名世,惜其依附韩诧胄,晚节不终,为士论所薄。
颜颐仲(年)
  颜颐仲,字景正,自号员峤,南宋·漳州龙溪人,颜师鲁孙。淳v二年(1242年)知泉州事。
  事见《后村(刘克庄号后村)大全集·卷143·宝学颜尚书神道碑》。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颜颐仲》据旧《志》有《传》。
  师鲁之孙
  清·道光《晋江县志?颜颐仲》:“颜颐仲,龙溪人,师鲁之孙。”
  历将作监兼知临安府事
  以荫授通仕郎,历宁化尉,知西安县,通判临安府,知严州。
  端平年间(年),朝廷征用正直之士,颜耆仲、颜颐仲兄弟二人一起受到朝廷重用。当时天下称儒学政事者,必以“二颜”昆仲为首。
  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为两浙转运判官。
  端平二年(1235年),龙溪籍检正颜耆仲和侍郎颜颐仲捐资,派人到福州九仙观摹写道藏经典564函,收存于漳州天庆观,并修建天庆观魁星祠及北斗祠,扩大天庆观规模。
  端平三年(1236年)为将作监兼知临安府事。
  《续资治通鉴·卷168·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三年》 : “夏,四月,己亥,试将作监兼知临安府事颜颐仲,论用人当久任。帝曰:‘用得其人,不必数易。’又言人主一心,攻之者众,帝曰:‘常持敬心,则不为外物所移。’&”
  嘉熙元年(1237年),漳州九龙江北溪下游的江东桥(原为木桥,名通济桥、虎渡桥)被火烧毁。漳州郡守李韶倡议并捐钱改建石桥,颜颐仲及故守庄夏之子梦说衮成之。
  知泉州
  清·道光《晋江县志?颜颐仲》:“淳熙二年(?)以侍郎出知泉州。罢溪籴,减商税,除监贼,教宗室,开东湖,民甚德之。 ”
  颜颐仲知泉州的时间,道光《晋江县志?颜颐仲》所记“淳熙二年”有误,应为淳v二年(1242年)。
  九日山淳v三年(1243年)四月颜颐仲祈风石刻:“太守贰卿颜颐仲,祷回舶南风,遵典彝也……时淳v癸卯(淳v三年,1243年)孟夏(四月)乙丑也。”(参见泉州历史网《海丝之路·南宋·祈风祭祀·九日山祈风石刻》)
  《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载颜颐仲浚东湖事,曰:“东湖城东一里。郡境诸湖,此为最大……(南宋)淳v三年(1243年),守颜颐仲(令僧人)复浚,又积土湖中为三山(小山与小山之间造桥相连,加修丰泽陡门),郡人因名湖曰七星湖。”(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水利·东湖》)
  紫帽山金粟洞前有摩崖石刻,行书:“淳v癸卯(淳v三年,1243年)暮春之望,郡守颜颐仲约宗正赵师恕登紫帽峰,别驾卢同父、幕椽林希逸俱。”(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山川·紫帽山》)
  累官吏部尚书
  清·道光《晋江县志?颜颐仲》:“历官吏部尚书。”
  淳v四年(1244年),颜颐仲知温州,寻迁知庆元府兼沿江制置使。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收录《普陀志》载:“宋·淳v(;1252年)间,连岁苦旱,浙帅颜颐仲祷潮音洞,见大士现欢喜状,甘雨立沛。”
  淳v十二年(1252年),知临安府,终吏部尚书。
  以宝华阁学士致仕
  以宝华阁学士致仕。
  漳州龙文区云洞岩风景名胜区云洞岩(位于漳州市蓝田镇蔡坂村)最高处有“天开图画亭”,又名“仙亭”,是颜颐仲告老后所建。该亭上倚山巅,下俯清溪,风帆钧艇,烟云林树,宛如图画,故称“开天图画”。《漳州府志·古迹》:“(仙亭岩)石壁,高出云霄。宋僧人往,见二士对弈,就之,化为白鹤,冲天而去。余一棋子,取咽之,因群谷不食,寿百余岁。”《龙溪县志·山川》:“山之阴为仙亭岩,宋僧从谦遇仙处。祭酒刘植建亭其上,尚书颜颐仲建岩其下。”
  景定三年(1262年)卒,年七十五。 墓在漳州市龙海县步文镇西坑村田璞社。
  颜师鲁、颜颐仲祖孙先后修葺漳州三坪寺,后来三坪寺塔殿右后角陪祀两尊塑像,左为颜颐仲,右为潘荣,俗称“潘、颜二尚书”。潘荣,龙溪人,历事明·英宗、代宗、宪宗三君四朝,官至户部尚书,亦修寺有功。
颜师鲁(年)
  字几圣, 南宋?福建龙溪人,南宋理学家。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在任三年。绍熙四年(1193年)以焕章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未赴,再知泉州,当年卒。
  《宋史·卷389·列传第148·颜师鲁》、明·嘉靖《龙溪县志·卷7、8》、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宋·知州事·颜师鲁》(据旧《志》)有《传》。
  道光《晋江县志·颜师鲁》:“颜师鲁,字几圣,龙溪人。第进士。”
  《宋史·颜师鲁》: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
  绍兴中(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擢进士第,历(番禺、兴化县主簿,怀安县丞,知宁德县)知莆田、福清县。
  尝决水利滞讼,辟陂洫绵四十里。
  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更平。”
  国子丞、江东提举
  《宋史·颜师鲁》:
  “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召为官告院,迁国子丞,除江东提举。
  时天雨土,日青无光,都人相惊。师鲁陛辞,言:‘田里未安,犴狱未清,政令未当,忠邪未辨,天不示变,人主何繇省悟!愿诏中外,极陈得失,求所以答天戒,销患未形。’
  上韪其言。”
  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
  《宋史·颜师鲁》:
  “寻改使浙西(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
  役法敝甚(以钱代劳),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
  盐课岁百钜万,(政府禁私盐,但向盐农收来的盐扣除应交税款后)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师鲁撙帑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毋侵移,比旁路课独最。
  上谓执政曰:‘儒生能办事如此。’”
  直秘阁
  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由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公事除直秘阁(《宋会要辑稿?职官62之23》)。
  《宋史·颜师鲁》:
  “予职直秘阁。
  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己利,师鲁奏:‘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
  奏可,遂著为令。”
  监察御史
  道光《晋江县志·颜师鲁》:“历官监察御史。尝论除职师藩者,平时交结权幸,一纡郡绂,辄掊克以厚苞苴。故昔以才称,今以贪败。高宗纳其疏袖中,行之。”
  《宋史·颜师鲁》:
  “入为监察御史(亦见《宋会要辑稿?选举22之4》),遇事尽言,无所阿挠。
  有自外府得内殿宣引,且将补御史阙员,师鲁亟奏:‘宋Z召自广州,道中不与杨思勖交一谈。李{耻为吐突承璀所荐,坚辞相位不拜。士大夫未论其才,立身之节,当以Z、{为法。今其人朋邪为迹,人所切齿,纵朝廷乏才,宁少此辈乎?臣虽不肖,羞与为伍。’命乃寝。
  继累章论除职帅藩者:‘比年好进之徒,平时交结权幸,一纡郡绂,皆掊克以厚包苴,故昔以才称,后以贪败。’上出其疏袖中,行之。”
  国子祭酒
  《宋史·颜师鲁》:
  “(淳熙)十年(1183年),繇太府少卿为国子祭酒。初,上谕执政择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学,故有是命。
  首奏:‘宜讲明理学,严禁穿凿,俾廉耻兴而风俗厚。’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孳孳以治己立诚为本,艺尤异者必加奖劝,由是人知饬励。
  上闻之喜曰:‘颜师鲁到学未久,规矩甚肃。’”
  礼部侍郎兼吏部
  《宋史·颜师鲁》:
  “除礼部侍郎,寻兼吏部。
  有旨改官班,特免引见。师鲁献规曰:‘祖宗法度不可轻驰,愿始终持久,自强不息。’
  因言:‘赐带多滥,应奉微劳,皆得横金预外朝廷会,如观瞻何?且臣下非时之赐,过于优隆;梵舍不急之役,亦加锡赍。虽南帑封桩不与大农经费,然无功劳而概与之,是弃之也。万一有为国制变御侮,建功立事者,将何以旌宠之?’
  高宗丧制,一时典礼多师鲁裁定。
  又与礼官尤袤、郑侨上议庙号,语在《袤传》。”
  《宋史?卷389?列传第148?尤袤》载:
  “高宗崩前一日,(尤袤)除太常少卿……当定庙号,袤与礼官定号‘高宗’,洪迈独请号‘世祖’。
  袤率礼官颜师鲁、郑侨奏曰:
  ‘宗庙之制,祖有功,宗有德。艺祖规创大业,为宋太祖;太宗混一区夏,为宋太宗;自真宗至钦宗,圣圣相传,庙制一定,万世不易。在礼,子为父屈,示有尊也。
  太上亲为徽宗子,子为祖而父为宗,失昭穆之序。议者不过以汉光武为比,光武以长沙王后,布衣崛起,不与哀、平相继,其称无嫌。太上中兴,虽同光武,然实继徽宗正统,以子继父,非光武比。将来y庙在徽宗下而称祖,恐在天之灵有所不安。’
  诏群臣集议,袤复上议如初,迈论遂屈。诏从礼官议。众论纷然。会礼部、太常寺亦同主‘高宗’,谓本朝创业中兴,皆在商丘,取‘商高宗’,实为有证。始诏从初议。”
  遗留礼信使
  《宋史·颜师鲁》:
  “诏充遗留礼信使。
  初,显仁遗留使至金,必令簪花听乐。师鲁陛辞,言:‘国势今非昔比,金人或强臣非礼,誓以死守。’沿途宴设,力请彻乐。至燕山,复辞簪花执射。
  时孝宗以孝闻,师鲁据经陈谊,反复慷慨,故金终不能夺。”
  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兼侍讲
  道光《晋江县志·颜师鲁》:“后迁吏部尚书。”
  《宋史·颜师鲁》:“迁吏部侍郎,寻除吏部尚书兼侍讲。”(亦见《宋会要辑稿?崇儒4之32》)
  知泉州
  道光《晋江县志·颜师鲁》:“抗章请老。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始至即蠲海舶诸税,诸商贾胡尤服其清。为政专以恤民为心,郡人塑像祀之。 ”
  《宋史·颜师鲁》:
  “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台谏、侍从相继拜疏,引唐?孔事以留行。内引,奏言:‘愿亲贤积学,以崇圣德,节情制欲,以养清躬。’
  在泉因任,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蠲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
  (绍熙四年[1193年]以焕章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未赴)再起知泉州。”
  颜师鲁知泉州时,为泉州办了不少好事。免除永春县非法“预借”租赋,解除安溪县巧立名目的“逃亡”税,制止土豪劣绅借“经界法”侵占农民土地;修筑罗城防盗寇;重视教育,修葺泉州府学;改善道路交通,修复万安桥(亦称洛阳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文庙?泉州府文庙》、《泉州桥梁?洛阳桥》)
  《宋史·颜师鲁》:
  “以绍熙四年(1193年)卒于家,年七十五(封漳浦郡侯,赠宣奉大夫)。
  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
  常曰:‘穷达自有定分,枉道希世,徒丧所守。’故其大节确如金石,虽动与俗情不合,而终翕然信服。
  嘉泰二年(1202年),诏特赐谥曰定肃。”
  真德秀守泉时,嘉定十二年(1219年)举与程大昌、林、孙逢吉、韩国华、陈、赵鼎并祀于泉州先贤祠。(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祠堂?先贤祠》)
  颜孝初,北宋·永春人。嘉v(;1063年)中第进士,官秘书郎。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文苑·宋·颜孝初》:“颜孝初,永春人。力学起家。嘉v中第进士。初廷对有升黜,孝初凡两中南宫。以文名世,尤长于诗,人争诵之。官秘书郎。 ”
  颜,字子养,或作字养正,南宋·晋江人,永春籍。开禧元年(1205年)以永春籍举进士,历藤州教授、会昌令、南康令、南海令、循州通判、知梅州。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良吏·宋·颜》:“颜 ,字养正(乾隆《泉州府志·循绩》作“字子养”),械之族弟,永春人。开禧中登第,历藤州教授,累官知梅州。赣贼陈三枪逼城四十二日,激励将士,分隅拒守又合船,布水阵,攒矢射之,贼遁去。帅垣上其功,会病卒。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0·人物志·宦绩1·宋·颜》:“颜,字子养。开禧元年进士,教授藤州,擢会昌令,调南康,继调南海,擢循州通判,历知梅州。赣寇陈三枪万众逼城,激励将士,分隅拒守,布水阵,攒矢射之,贼遁去。”
  颜容舒,明·晋江人。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进士,历博罗令、礼科给事中。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3·人物志·宦绩4·明·颜容舒》:
  “颜容舒,隆庆戊辰进士。
  授博罗令。时倭寇告警,设民兵三百,训练精严,大破群凶,寇旋解散。
  擢礼科给事中,巡城厂库,拒内官,忤柄相,纠]法,题奸商渎奏,抑珍珠幸利暨军器解料交库成规诸疏,皆便民。钦差册封崇府加一品。”
  颜仪凤,字亦允,清·晋江人,永春籍。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年)以永春籍举进士,历安平令、正安州牧。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6·人物志·宦绩7·国朝·颜仪凤》:
   “颜仪凤,字亦允。
  康熙癸巳进士,授安平令。遇荒便宜赈饥,代输逋赋,恤孤寡,慎刑狱,大著贤声。
  擢正安州牧,兴利除弊,一如安平。
  奉委绘图丹江,值征剿乌蒙,檄督理五省兵饷,兼筑威宁城,军功议叙。以劳皱芗玻婀椤”
  颜志高,清·晋江人,著名医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58·人物志·方伎·国朝·颜志高》:“颜志高,孝友,精医学,每岁施灵丹数百。有子孙延医祖父,概不受酬。郡守张延乡宾赠匾曰‘至仁不伐’。”
  颜振仲,字景玉,南宋·龙溪人。宝庆元年(1226年)任安溪知县。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宝庆中:颜振仲,元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宋·知县·颜振仲》:“振仲,字景玉,龙溪人。以祖师鲁泽补登仕郎,来宰县。留心民隐,振刷冤滥。道有阳高岭,多盗,尉执平民诬曰盗,振仲物色之,知其佣作,有主家,遂得释。守游九功褒异其事,迁y莆阳。”(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颜师鲁、游九功》)
  颜褒,号唯庵,南宋·永春人;颜孝初孙。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泉州府·文苑·宋·颜褒》: “颜褒,永春人,号唯庵,孝初孙也。长于《易》,工诗善书。陈知柔《咏清涵阁》云:‘追忆唯庵真可人,诗成咳唾笔如神。’”
  (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颜孝初、陈知柔》)
  潘存实,字镇之,唐·晋江人,晚唐诗人之一。登元和十三年(818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诗见《文苑英华》第186卷。
  潘鼎,又作鼎n,字子登,清·康熙间安溪人,居晋江。寓台湾游府庠,归籍泉州。
······
  “潘鼎,字子登。天才明敏,下笔千言。
  尝游交趾,著《安南纪游》,石门吴青坛见而重之,为梓入《说铃》前集。
  【康熙二十七年(1689年)冬,潘鼎因事到广东高凉(今广东阳江),海船遇风飘至越南万宁州江平港。从江平买“土舟”抵华封,后到轩内、都城等地。归国后“谨因昔所阅历,稽其舆图,参以闻见,详为铨次”,著《安南纪游》,记其山川、风土之大略。(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南著述·安南纪游》)&】
  岭南三大家,其中陈元孝尤号知交,托鼎为序其文集。
  【岭南(广东)“三大家”为陈恭尹、梁佩兰、屈大均。其中的陈恭尹,字元孝,广东顺德人,曾任南明锦衣卫佥事,抵抗清兵。桂王死后,归隐广州,卖文为生。工诗书,著有《独鹿堂文集》、《独鹿堂诗集》。】
  所著诗文二十余卷,卒年八十。”
  明?泉州人,旅居菲律宾。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菲律宾西班牙殖民者强征马尼拉华侨250人参加侵美洛居战事。潘和五率众起义,杀死率队的西班牙驻菲总督达禾马仁那示等,后驾船驶往交趾。
潘思光(年)
  又名道垦,字亚卿,号涵亭,别号梓亭。清?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乡留山村)。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廿二日生。
  幼颖异。周岁,教以天地日月山川草木名称,皆能记忆。4岁能诵五言诗。5岁入学,与诸童子不同趣,喜画地作山水花鸟的形图。7岁,祖父以雨中戴笠拜孔子出对:“竹笠拜先圣”,他随口答对:“玉笏觐至尊。”祖父大为惊叹!11岁随母归宁湖丘(今虎邱乡),当地副举人林宪老提出一联:“天同地同王不同”,他随口对答:“道异释异儒不异”。于是传为“神童”。15岁就学府城泉州,博通群书,为文辄惊人。18岁祖父去世,家境困迫,辍学从教,持家养母。他边教边学,肆力文章。29岁入泮,37岁中举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44岁时中进士。
  乾隆十四年(1749年)冬,思光任汜水知县。下车伊始,即了解民间疾苦,兴利除弊,查询讼事,旬日而决,案无积牍,百姓称颂。邻县有疑难案件,都请他参与决断。重建汜水县成阜书院。
  思光在汜水知县任内,有一年上元节,他陪伴老母游街观灯,老母坐轿,他徒步随行。有一村民携妻观灯,弃母于家,见而深为感动,自愧不孝。监生何林松言及此事,还称赞他为人做事,克宽克仁,彰信于民;虽不事威严,而能使人不赏而勤,不威而畏。
  乾隆十七年(1752年),以抚台陈某举荐,思光调任河南汝州杞县知县。勤心政纪,治理纷乱,政绩斐然。并新建志学书院、文庙、八卦楼和东关迎春阁,又修建殉难刘状元祠,苏子由与愚庵之墓,还刻印《王苍谷集》。
  江南岁饥,他奉命赈济,尽心尽力,上宪称赞其廉洁奉公。
  乾隆二十年(1755年),周边诸县并遭水灾,邻县皆匿报灾情。思光据实上报,为民请命,竟遭上司责备。
  乾隆廿三年(1758年),杞县水灾严重,民房多半被冲毁。思光日出勘察,拨款赈济,偏遇当事者搬弄是非,遂被调离,转任郏县。
  他到郏县任仅三日,即除去极恶大盗二人。
  翌年邻县馑,饥民多流离转徙,聚于郏县,他边上报,边劝募,出俸薪以为首倡,收养饥民,自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计上千人。
  当时办兵差者,借用民马,不给租金,马死途中,不给赔偿,民多匿马不出借。他知道后,一改旧例,解决租金赔偿问题,民众于是乐意急公成事。
  他重视振兴文教,在郏县重建崇正书院。
  思光为官,清廉律己,谨慎奉公,兴文教,急民瘼,除弊病,历任县职,均得民众好评。每次凋动,百姓呈请力留,牵挽车辕,依依不舍。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传说他将出任鲁山县事,该县有一大盗,闻知连夜逃匿,及新官到任,才改名复回。
  乾隆廿八年(1763年),思光辞官回乡。他仗义执言,好以诙谐、蔑视、戏弄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合理之事,因而得罪了安溪县知县和泉州知府,他们上下一气,行将构陷,幸得同窗内阁学士李宗文写信给知府、知县劝解,乃止。
  居家三年病逝。所作诗文,凡千余篇,分订七卷,惜末付梓,历久散失,残存的又在“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好以诙谐、蔑视、戏弄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平之事,民间流传其机智的故事颇多。其中几则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安溪分卷》。
  卒葬西坪镇留山村路下。(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古墓·潘思光墓》)
  安溪县崇信里留山乡(今西坪镇留山村)人,明·万历年间(;1620年)曾任山东布政司德州通判(正六品)。
  清·乾隆《安溪县志·仕迹》载:“潘东D,字达晓。以例初授卫经历,擢德州判,摄东阿县印。居官安静无为,民怀其德。”
  五代?福建晋安人。初仕吴为光州司法参军,后出仕闽王官,至大理少卿,王延政要以潘承佑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以进谏归私第。南唐攻破闽王后,李Z署潘承佑为卫尉少卿,兼管理南方之事,与陈洪进入南安管领,终以礼部尚书致仕。隐居于洪州(江西南昌)病卒。
  明?安溪人,生卒时间不明。
  嘉靖间(年)筑精舍于激林之龙潭,攻儒业。晚年遁迹于黄冠〈隐居做了道士〉,居住在莲叶山麓老子法门,有吟“不厌清斋淡,应知道味鲜”诗句。
  他的一位惠安亲戚李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恺》)拜访时,与他谈玄论道,并写了一首诗送之。诗云:
       “得道留山老岁寒,繁华富贵等闲看。
        随云采药超尘远,敲雪烹茶坐夜关。
        六甲风雷藏宝篆,一壶天地杂灵丹。
        纵然复出山阴客,第惜鹅经欲换难。”
  一天,沐浴更衣,召集亲人说:“鼎湖云暗处,华表月明中。了此平生事,优游上帝宫。”端坐而逝。
潘洙(弟潘藻、潘澜)
   潘洙,字士鼎,号鹏江,明·晋江人。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7·藩伯潘士鼎先生洙》据雍正九年《郡志》为作传,曰:
  “潘洙,字士鼎,晋江人。
  万历戊子(万历十六年,1588年)乡荐第一,联第(已丑科,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陶望龄榜),教授庐州。(辛卯[万历十九年,1591年]广东分考官)
  升国学(国子监)博士。
  转工部(水司)主事,榷杭州南关税。羡金八千余,悉贮藩库。
  改吏部(考功司主事),历员外(文选司员外郎),升(稽勋考功司)郎中。时神宗恶吏部诸臣,在官在籍尽逐去,留者仅四人,洙与焉。丁外艰,服除复补吏部。念母,假归久之。
  起为江西(右)参政,兼理驿传。丁内艰。
  服除,补浙江(右)参政,备兵嘉湖(嘉湖兵备道),迁广西按察(按察使),升江西右布政,转广东左布政,卒于官。
  洙莅官所至,不妄取一钱,家日窘迫,终无改悔,爱国之诚,至没不衰。
  弟澜,字士观,万历甲辰(万历十二年,1584年)进士(会试第四名),授户部主事,改兵部,历郎官,出为湖广参政。
  著有文集。”(泉州市图书馆藏有潘洙《三苏选约》2卷、《史汉选约》)
  另有弟潘藻,字士雅,举人,以明经仕宁德训导,迁广东长乐知县。藻铮志古人,临殁犹与何乔远(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何乔远》)谈曾氏之学。
  潘母教子
  民国·蔡振绅辑《八德须知全集·卷七·二十四廉》有&《潘、郭诗诫》述潘洙母郭氏教子事。
  诗曰:“郭氏诫子,诗句遗徽。为官廉德,胜舞斑衣。”
  文曰:
  “明·潘维城妻郭氏,少习文史,尝取古今格言,列诸座隅以自戒。既归维城,夜每伴其读书。子洙官至藩司,郭氏尝示以诗云:‘愿子为官廉以德。殊胜斑衣舞老莱。’又云:‘人生名利等秋叶。惟许丹心照天地。’少从父尚宝卿立彦居京师,当时朝臣如严相、张司马、王中丞、陆锦衣辈始终成败,历历记之,时述以诫诸子焉。
  潘郭氏事舅孝谨,事妾姑如其姑,事夫兄弟和而敬,固已孝悌兼全矣。盖其最好《太上感应篇》,深味有得,故列古今格言于座隅以自儆。记当时朝臣之成败以诫子,廉诗四句,尤足录为千秋之仕训。”
  潘维岳,明晋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授卢州教谕,后任国子监博士,工部水司主事,擢杭州南关、嘉湖兵备道,吏部考功司主事,文选司员外郎,稽勋考功司郎中,浙江右参政,江西右参政,广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司,广东布政使等职。
  潘承家,字可钦,号师六,清南安乐峰镇湖内村人,父潘升,母陈氏。顺治十六年已亥(1659年)生,康熙五十八年已亥(1719年)卒。墓在乐峰镇炉山村慕美山头,俗称“家爷墓”,又称“蝴蝶墓”。
  蝴蝶亭至今完整保存潘承家《墓志铭》石碑,文曰:
  “钦赐祭葬皇清诰授荣禄大夫、镇守广东碣石等处地方总兵官、左都督、仍第馀功二次加一级师六&潘公暨原配一品夫人郭氏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叔锦顿首拜撰文
  乡进士文林郎、知云南大理府云南县事、弟晋龄顿首拜篆额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知贵州思南府印江县事、弟晋晟顿首拜书
  今上御之五十有九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仲冬,吾宗诸犹子行俊等奉其故考、诰授荣禄大夫、镇守广东碣石等处地方总兵官、左都督师六公极遵上谕祭葬钜典,得吉眠于其乡芦川之麓,将奉厝,先数月泣书以其状走京师,丐铭于不佞曰:‘先大人状叔父填讳,兹得铭,尤泉壤宠。’不佞义忝宗支,待罪银台,曩居于府,公陛见都中旅聚经年,知其行义勋代与先后荣荷主眷颇稔,不敢以不文辞。
  按状元讳承家,字可钦、别号师六,世居泉州南安芦川芦名村。姓氏于南安为右族,科甲蝉联,仕多伟绩。公以勋为封疆大帅,得追赠于其曾祖父缓旭公,祖父祥云公、父升公,俱为荣禄大夫,如其官;曾祖妣黄氏、祖妣欧氏、妣陈氏,为一品夫人,盖异数也。
  公三岁而孤,七龄母夫人又见背,单承遭乱,不能负荷先泽。(潘承家孑然无依,只好寄托于叔父母度日,挑柴换盐狼藉求生。)
  弱冠从戎,以勇闻。值靖海将军施公(施琅,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施琅》)征剿澎台,以守戎从铜山游击将军陈攻克有功,授左都督,分补江南,录江南镇海将军焉,公标为右军千总。
  癸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春,翠华南巡,至瓜(瓜州),公监押皇船接江行,微有风作梗帆侧,公扈从心敬,于所乘舟飞跃以护。上惊愕然,问其姓名,职官曰:‘此小臣也,而诚恳如是。’问:‘?’‘从平海。’则又曰:‘此福建好汉子也,勇如此,宜扈从。’遂奉旨保驾上金山,次日银山,自是率以为常,注问有加。尝于舟次作满语,顾皇太子曰:‘此大将材也,他日可大用。’銮回,次常州,赐克食;次淮安,赐御笔唐诗(“边头射雕将,走马出中军,宛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授京口右营守备,以勤操防捕盐枭,荐卓异。
  乙酉(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春,驾又南巡,公又扈往返凡数月,赐御书,赐金,赐食与人参,不一而足。尝事委公署左军游击篆。
  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驾复南下,公复扈舟迓。上顾之喜,则曰:‘汝来了么?’宴赉金帛药饵宝物有差,皇太子赐御笔唐诗,大亲王赐视匾额,于是有水师右将军游击之擢,陛见赐奖优加(加封从潘承家上溯三代皆是一品即“四代一品”,封潘承家妻室为“荣禄大夫一品夫人”。现乐峰镇炉内潘氏家庙存有潘承家立的康熙帝御书“四代一品”牌匾。),仍授以左都督职衔,使归就职。
  公被命以来,荷恩愈厚,殚职弥勤。会有□□□□、海岛剿海之役,公从督抚搜捕黄岩镇。仇与都统许互讦事,需公作据乃直,公不避权贵,置答。
  闽、粤荐饥,公同苏松戎穆公监运御赈米,由海自闽至粤回复。陛见,上顾之,又喜,则又曰:‘尔又来了么?’于是,中和殿有宴,元旦有朝。
  乙未(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冬,又陛见。同时引见副游守四十余员,公以游戎属第七,未及次,上忽于御座见之,疾呼其名使上,注问慰劳良久。留待禁苑经年,晓夕尝直无异。
  曩扈从时,凡赏赉视昔,尤百有加。
  丙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用补福建台湾安平水师副将,逾格迁擢,出于特旨。
  【潘承家奉旨接替张国任台湾水师协副将,隶属台湾镇之下,是当时全台湾海防军事层级最高的武将,统帅三营兵力、约数千名水师兵勇。】
  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又特旨擢广东碣石总兵,未几署南粤总兵,比新镇监至,公仍回本任。
  公之任台湾水军也,海外孤屿,控驭维艰,时则以防海为事,舟师哨巡,躬自督率,波之不惊,师武臣力也。
  于南粤碣石,凡所以思患预防,使山之伏莽不兴,海之烽烟永息,公得以封疆大帅专闻,力而行之。
  上以纡九重南,雇忧下竭,臣子术焉,涓埃盖直,靡有几微。憾无禄不年,所施不竞。遗疏一至,天颜震悼,特赐谕旨:‘潘承家仆仗很好,熟识水性,行走效力之处甚多。擢用总兵官以来,整顿营伍,和戢兵民,尽心职守。忽闻病患淹逝,深为轸恻,应得恤典,着察例具奏。’恩纶一下,祭葬荣光,公之生死仰沐皇恩,真一时无两也。
  公神勇出于性生,自总角从戎,以臻荣贵,凡有烽警,鼓勇争先,恬淡恺恻,洁已惠下,身为大帅,未尝少有兴作役一兵,偏喜怒妄赏罚一卒,用能声名洋溢。翠华频幸,所至优褒;督抚称扬,文章荐举。闻其箕诗之日,军民哀悼,罢杵弘歌。公之致此,诚不诬也。他诸孝亲睦族,诸大节则有公之行状在,余不具论。列其绩之勒于官,与遇之荣于主者勒诸幽宫,示不忘焉。
  公生于顺治已亥年(顺治十六年,1659年)八月二十五日寅时,卒于康熙已亥年(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初六日寅时,享年六十有一。
  元配诰赠一品夫人顺淑&郭氏,系出漳潭望族,结于公平台之日。公分选江南,留夫人居里课子、供苹蘩以代祭事,良入官卑禄,夫人勤纺绩佐不逮,使公居官殚职,无内顾忧,皆夫人力也。公秩荐加,夫人复之任赞助。圣驾南巡,公扈从数载,凡阃以内,夫人主之,无大小异举。而无禄,于年以康熙辛卯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三十日辰时先公卒,距生康熙庚戌年(康熙九年,1670年)十二月初八日卯时,享年四十有二,其在堂之待封一品夫人。
  吴氏则公继室,待封宜人;陈氏则公副室也。
  子男四人:
  长俊,贡生,娶张氏,文渊阁大学士张公讳玉书曾女孙、原镇守福宁州等处总兵官加赠太子少保张公讳承恩女孙、世袭摆搭喇布勒哈番、原任广东黄岗都司张公讳昌诈长女;郭氏夫人出。
  次杰,娶陈氏,原江南苏州府知府陈默庵公女孙、贡生陈公讳□□女。三仪,太学生,聘施氏,靖海将军、靖海侯施公(施琅)曾女孙、总督淮阳等处漕运粮饷施浔江公女孙、贡生施公士潮女。俱吴氏夫人出。
  四仁,陈氏宜人出。
  女五人:
  长女配闽安副总兵官许公讳日升孙、侯选州同知许公讳士俊长男太学生钟陵;吴氏夫人出。
  次女配琼州副总兵官黄公讳助次男太学生迁尚;陈宜人出。
  三女、四女未许;吴氏夫人出。
  五女配海坛镇总兵官程公讳雕五男;陈宜人出。
  男孙三人,长栋,次楷,未聘,俱俊出。
  以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午时,奉公与郭夫人葬于南安本乡芦川之慕穴,美坐艮向坤兼寅辛金丑,而虚其以待在堂夫人吴氏。
  铭曰:眠之区,曰慕美。于梓乡夏屋,倚春与秋展谒迩,伉俪偕琴瑟,拟圣恩隆祭,特旨鼎书,砺比永固,安绵福址,不朽勋铭,以此曩事。
  不孝男孤哀子俊、仪、仁仝泣血颡,督服孙栋、楷仝首石。”
  潘靖,明·浙江金华人;正统二年(1437年)任安溪知县,朝京道卒。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明·知县》:“正统中:潘靖,二年任。”
  清·康熙《安溪县志·卷6·风俗人物之三·叙官·明·知县·潘靖》:
  “潘靖,金华人。来令县,朝京道卒,邑民哀之。去之二十余年,为立遗爱碑,请漳洲布衣陈真晟为记。
  记曰:‘公善作斯邑,其大者新学校,劝耕桑,均徭役,抑豪右。邑大饥,谕巨室出羡余赈贫乏,奏免税银九千余石,招复流民百十余户。事苟利民,虽难不避,虽小必为。吏民皆不敢欺,而亦不忍,虽深山羸老,扶杖而出,愿一见焉。岂真所谓循吏者耶?’”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 国朝(清)?德萃》载:
  “德萃(清?南安人,曹洞系僧人),为僧开元寺。(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开元寺》)
  康熙壬申(康熙卅一年,1692年),鼓山道霈和尚来寺开堂结制,众推德萃入堂。逾年(康熙卅二年,1693年),从霈登鼓山,住八载。
  庚戌(雍正八年,1730年),至赣州崆峒山。癸丑(雍正十一年,1733年)春,至云间青龙寺。丁巳(乾隆二年,1737年),游浙江诸丛林。
  戊午(乾隆三年,1738年)回闽,后仍归开元寺,主戒坛。”
  著有《春梦集诗草》9卷、《语录》6本。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60?人物志?仙释? 国朝(清)?德林》载:
  “德林(清?晋江人),剃发于德化戴云山寺。又入黄檗为记室,历居安溪太山岩(泰山岩)。风度端凝,言笑终日,而体貌不失。(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寺庙?戴云寺、泰山岩》)
  有雄略,知兵法。顺治(年)间,大寇林某动劫李文贞 光地家,林画策,使其徒晦潭为响导,出之。耿(耿精忠)、郑(郑经)之乱,料成败多奇中。(参见泉州历史网《泉州人名录?李光地、郑经》)
  生平茶弈燕谈,微文隐要,语有前知。年八十五,端坐而化。”
蕴谦戒琬(1610―1673年)
  号作烟,俗姓林,泉州人。17岁出家,清?顺治六年(1649年)应邀东渡日本,为长崎福济寺中兴开山住持。1672年退隐于桑莲寺,1673年圆寂。
  樊维城,号紫盖, 明·湖广人。崇祯 (;1644年) 间任泉州知府,秩满迁擢去。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34·政绩志文秩1·明·知府》节《笋堤集》为作传,曰:
  “樊维城,号紫盖,湖广人。崇祯间任泉州知府。
  廉明勤敏,下车询民疾苦,在于词讼多门,即奏记上官,立清夙弊。旬日间,衙斋幕悴,肃然袖手。
  军士苦给饷抽扣,躬诣卫所,手自给散。按月查册积,猾吏胥不得稽冒。兵有余粮,士呼宿饱。
  俗竞讼,延岁月不能决,维城手不停挥,案无留牍。遇山海之争,星言夙驾,近者数里,远者数十里,不惮跋涉,亲临h勘,曲直立分。
  海寇窃发,叛服靡常,遇警报即驰至军前,冒矢石为将士先。贼相戒勿犯,环海安堵。
  他若勤考较,精赏拔,多士奋勉。拊穷民,祛役蠹,里巷讴歌。
  筑石湖之堡,建具瞻之堂,诸废俱兴。
  秩满迁擢去,士民思之。 ”
   撒启明,清·山阳人。以莆田丞署德化邑篆。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1·秩官志·国朝·知县(署县附)》:“撒启明,由莆田县丞署(“署”原缺,据民国志补)。”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3·人物志(上)·宦迹·知县·国朝·撒启明》:“撒启明,山阳人。以莆田丞署邑篆。公正明决。下车奉文编审丁苗,悯赋役偏枯,不避嫌怨,详请均摊。由是富者不得诡避差徭,贫者不至重派苦累,八里称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史 苏轼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