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邻乡村怎么改变页面颜色

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杯”或“铁架台”)(2)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此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写出一点即可)(3)请根据他们所记录的数据在图1中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如图2所示,是小红操作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相平;②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5)在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中(a)(b)所示,则图(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此时所听到的声音的情况是(a).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下表是小明和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所记录的一组数据. 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89898(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杯”或“铁架台”)(2)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3)请根据他们所记录的数据在图1中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如图2所示,是小红操作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①______;②______.(5)在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中(a)(b)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此时所听到的声音的情况是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下表是小明和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所记录的一组数据. 时间/min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8989898(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高度固定的.(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杯”或“铁架台”)(2)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低于100℃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3)请根据他们所记录的数据在图1中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如图2所示,是小红操作的实验,其中错误的是①______;②______.(5)在实验中,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3中(a)(b)所示,则图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此时所听到的声音的情况是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t/min012345678T/℃90939699102102100102102&&&&&&&&&&&&&&&&&&(1)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在第_______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得到的结论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填一种)(2)请指出甲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进行实验交流时,小红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______________。小明和小华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乙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不同.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她的操作存在错误,请指出其中两个错误之处: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该地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3)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则图A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减少水的质量.(5)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水银的温度计.
78(6)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有温度计和秒表.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查看: 142|回复: 2
网上收集的29个拍摄技巧与常识(新手进)
拍摄技巧与常识(杂烩)
一、如何拍出色彩艳丽的照片
& & 水边或是在雪地里拍摄时,切勿忘记给镜头加遮光罩。遮光罩可以防止天空、地面或水面上反射的杂散光进入镜头,从而保证画面色彩鲜艳、饱和。
& & 旭日初升的早晨和暮日西坠的傍晚,这段时间是拍摄的大好时机,色彩表现丰富。而在中午时分,顺光会使画面的色彩减弱。& &
& & 采用轻微的曝光过度(比正常曝光开大半档光圈),则可以使照片获得艳丽的色彩效果。
二、拍好纪念照 从“到此一游”变成构图高手
(一)拍人物
1、“横”比“竖”好
横构图拍摄把人物放在左侧比放在右侧在视觉上更舒服一些。把人物放在画面右侧会显得过“重”或“一头沉”的感觉。竖构图只在拍摄半身像或特写时才用到。这里要强调的纪念照拍摄原则是:横构图为主.竖构图为辅.一般情况下应对脸部进行测光。
& &&&2、把人“框”起来
利用门、窗、大树等物体把人物“安排”在这些“框”中。充分利用框架构图是“创作”纪念照的一个“必杀绝技”。& && && &
& &3、斜线与卡通效果
& & 采用对角线构图的方法拍“斜”。这样的手法处理“美女纪念照”或者“儿童纪念照”比较合适.利用超广角镜头贴近人物拍摄。可以使美女的眼睛显得很大很可爱. 拍摄长辈或者领导,多采用低角度拍摄。& &
& & 4、利用角度变化
& &一般来说,阴天比晴天更符合旅游大合影的拍摄用光要求.此时采用逆光加补光的方式是最好的旅游纪念照拍摄方法。
& &5、突出个性
& &剪影照应采用逆光拍摄侧面为好,突出人物“侧脸”的轮廓特征。把焦点对在被拍摄物体上,以明亮的背景作为曝光依据。被摄主体曝光不足,而背景曝光量正常。应以天空作为背景.一般采用点测光.按照天空亮度曝光.如果相机没有点测功能只有平均测光的话.需要在曝光量的基础上减2—3档。
(二)建筑摄影
应使用偏振镜来压暗天空,突出天上朵朵白云,这样拍摄的建筑群体,才会给人以气象万千之美。
& & 可以将优美的景观放在建筑物前的显要位置加以运用。特别是建筑物前的水池、花园,选择那些造型优美和绿色植物生长最茂盛的区域进行拍摄,这样拍出的建筑才会更协调和完美。
三、怎样拍云
一般在雨后天晴、空气洁净、天蓝、云多时拍摄比较好,在风雨过后天气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则容易出现美丽的朝霞或晚霞。
& & 根据云彩的形状分别采用横幅、竖幅、斜幅取景。在构图时云彩周围应当留下足够的空间,避免画面太堵。
& & 有时可以根据情况把一些地面景物摄入画面中,但是不可喧宾夺主。
& & 曝光控制:要善于使用最佳光圈,把镜头焦距调至“无限远”,尽量采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对于流动速度慢的云彩可用1/125秒,对于流动速度快的应采用l/250秒或者更快的快门速度,以提高图片的清晰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对云彩的边缘和云层里透出的束光边缘是否清晰很关键.因此最好使用三脚架、快门线。 为了突出白云主体,最好在镜头前加上偏光镜或者ND减光镜(灰镜)。
四、宠物摄影小窍门
景深——鼻子眼睛都要清楚
& & 光圈太大。没准狗狗鼻子是清楚的。眼睛却虚了。将光圈缩小到F 11 左右.加大景深。
& &&&RAW——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的空间。
& && &焦点——眼睛最重点
& &&&一般来说.拍摄动物时一定要将焦点对在眼睛上.。
& && &视角——将视角压低,与动物眼睛平行。这需要我们蹲在或趴在地上拍摄.或者找一个斜坡.让小猫小狗站在高处。& &&&
& && & 沟通——在和它玩儿的过程中自然抓拍效果好。
五、四步让你拍摄清晰夜景
第一步最好使用三脚架,减少照相机的晃动。& && &
& && &第二步 选好拍摄模式。平行光源或是平行的泛光灯,且光源在10 米之内,用普通挡模式就能拍出较为理想的夜景照片。夜景模式适合拍摄散点光源、照射面积较为纵深式光源的夜景留念照。& &&&
& & 第三步 按动快门快且稳。 数码相机的快门按键都是采用两个行程设计,先完成测光、对焦,然后才释放快门,这一过程需要1 秒左右的时间,不可操之过急。按快门的动作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晃动。& & .
& && &第四步 一般普通数码卡片机ISO 值最好不要超过100。
六、焰火拍摄技巧
选择一座宏大的建筑物或水面作为背景。
使用三脚架、快门线来进一步减少震动。
感光度最好使用ISO 100。有时为了提高快门速度,也可设置ISO 400。不可再高。
& & 设置为高饱和色彩模式。
& & 使用手动对焦:最好用超焦距拍摄,或提前将焦点设置好。
& & 第一个火花往往是最漂亮、最清晰的一个,其后烟雾影响,拍摄效果也会有所下降。
& &可以选择多重曝光模式,这样在一帧画面中可以拍摄到多个烟花。
七、彩虹拍摄技巧
& &将相机的镜头推到长焦部分,对准虹圈测光.然后再加O.5EV即可。一般地说,其曝光组合多为F5.6。1/30秒一F11,1/125秒之间。
八、闪电的拍摄
可以使用夜景模式拍摄闪电。当然要用三脚架和快门线或者遥控器。选择一些山峦、建筑作为前景,使闪电照片更富感染力。 一般要求背景光越暗越好。长时间曝光模式“守株待兔”。可以用快门优先方式设置曝光时间为10-30 秒,光圈不要太小,一般在F5.6-F8 可,较近的闪电可用F11。应对焦到无穷远处,关闭闪光灯,并将感光度设定为IS0 100。 注意人身安全。选择拍摄地点时要远离制高点、空旷的平地和山顶,不要在树下、金属塔底等拍摄。不要手扶金属三脚架。选择避雷设施较好的建筑物内是最安全的。
九、水珠拍摄
微距镜头、光圈要尽量小(如光圈F32),快门速度较慢(如快门速度1/10 秒)。关键是焦点要对准水珠里的景致,水珠里映出的景物拍清晰。
十、日出日落拍摄要素
一是观察。晚上天空星星多.次日早上才可能拍摄到不错的日出景色。
& &&&二是时间。日出后10分钟左右和日落前10分钟左右是拍摄的最佳时刻。拍摄日出如时间太早,拍出的太阳不够鲜明:反之.拍出的太阳就会过于明亮.而且也会容易出现光晕。所以,拍摄日出应在太阳放射光芒之前按下快门。
& &拍日落准确时机应在太阳渐渐由白变红不刺眼时按下快门.
& && &&&三是曝光。正确的曝光控制应该是,以太阳和其他主要被摄景物的中间亮度值为标准.适当考虑增加一点对地面较暗景物的曝光。在现场测光时,注意不要将太阳放置在相机取景框正中位置。否则,拍出的太阳以外的其他景物将会曝光不足.
& & 正确的测光方法应该是.采用平均测光法,将天空中的太阳放置在取景框边缘.
四是聚焦。拍摄日出和日落.当调焦至无限远时.画面前、中、远景都会处在镜头清晰范围内.这时的太阳轮廓是清晰的,太阳的大小也与现场看到的实际大小基本一致。如果改变聚焦点,将焦距对在靠近相机的前景物体上.这时将失去太阳的清晰轮廓.基于散焦原理,太阳看上去就会大于现场人眼所看到的实际大小,焦点离相机越近,光圈越大.这种现象就越突出。使用短焦距镜头时.为了解决太阳在画面里成像小的问题.可将焦点对在前景上,让远景太阳虚化.这时被虚化的远景太阳会被放大几倍。
& & 拍摄日出和日落,如果使用长焦镜头.为了使画面中预设主体(可能是太阳.也可能是别的景物)保持清晰.最好采用手动对焦,以便找准实际的焦点。& && && &
五是器材。要想拍出太阳的光芒效果.可选用小光圈。镜头应加用遮光罩。以避免光线直射镜头而影响成像质量。不要使用自动白平衡。可使用日光模式.这样拍出的日出和日落景物可强化红色夸张的效果。当确定以水面作为前景拍摄时.可考虑加用偏振镜来减弱水面反射光.从而增强画面立体感。
十一、六个要点拍出雨天感觉
根据相机的平均测光读数进行适当的曝光补偿。& &
& &&&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 & 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度方向落下为宜。一般以使用1/30 秒到1/60 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 &&&透过玻璃拍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凡士林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 && &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尝试利用这些色彩斑斓的倒影和实际景物结合,会拍出很好的雨天夜景照片。& &
& && &一般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
十二、风光摄影
& &&&选取最大的景深;最简单的办法是选用最小的光圈设定(镜头上显示的最大的数字),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
& & 使用三脚架;当你选用小光圈时,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快门。三脚架会对你有所帮助。
考虑前景、天空;风光摄影都会有大幅的前景或者天空,否则照片就会显的很无聊。将图像的吸引点放置在前景内。可以创造有延伸感的景深。在风景摄影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天空。
& & 如果你拍摄时恰好天空的景色很乏味,可以把地平线的位置放在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方。(前提是应该确定你的前景很吸引人)。如果你拍摄时天空中有精彩色泽和云团,把地平线的位置放低,让天空中的精彩凸显出来。
& & 你也可以使用滤镜来突出强调天空。(比如使用偏振滤镜来加深色泽和对比度)。
捕捉动态;比如:树林中的风,海滩上的波浪,瀑布的水流,头顶飞鸟,移动的云层。
& &一般意味着你需要使用慢快门(有时需要几秒钟)。当然需要使用小光圈或者滤镜,甚至在黎明或者黄昏这种光线较弱的时候拍摄。
在黄金时间里拍摄; 在黄昏和黎明时拍摄。因为那是 “金光”出现、是光线最好的时候,照片可以“活”起来。
&&考虑地平线;将地平线放置在图像三分之一的地方,(上三分之一,或者下三分之一)而不是图像正中。除非是那些特别惊人的照片。
改变你观察的角度;趴在地上从低角度拍摄。或者找个有利的高点进行拍摄。 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的尝试,你会发现一些真正独一无二的东西。
十三、人物摄影的基本常识
刺眼的直射光线会让人物的脸部看起来过度偏白。最常用的技术是将被摄主体处于阴暗处,然后使用闪光灯照亮脸部。最佳的拍摄时间是在下午,这时的光线柔和、呈金黄色。有时候,逆光偶尔会拍摄出很有创意的照片,因为头发会产生光晕现象。  
 &&拍摄位置
尽量靠近一些,不要将整个人都拍摄下来。如果是做特写镜头,就完全可以让人物充满整个画面。对着人物的视线水平拍摄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如果是给小孩子拍摄,就需要跪下来。
  图象比例
一般情况下是保持人物的眼睛在画面的中央,如果人物看起来有些偏向一边,就在空出了一边加上一些其他的物体。
  如果被摄人物的明暗反差强烈时,你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或快门速度来控制闪光照度,比如说,光圈大,闪光在照片上的照度大;光圈小,则照度小。
  给照片添加情趣
  可以将相机旋转30度拍摄,使人物看起来好象处于一个很危险的角度;或是使用广角镜头来扭曲人物的脸部等等。
& &人物摄影中的基本取景法 特写和大特写
& &特写一般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节的画面。
近景拍摄人物脸部到胸上,因而拍摄的重点在于人物面部的表情。
& &人物照片多采用纵向构图。
&&横排的构图可以一同框取人物和周围环境
十四、闪光灯的使用小技巧
正午拍摄,打开闪光灯,来减轻阴影。
闪光灯天生有点偏蓝色色调。
通过控制白平衡模式,可以起到虚拟滤镜的作用。不同的白平衡模式效果通过对色温的控制来达到。5300K的色温被认为是标准日光色温,6000K则是阴天日光的色温,7500K是高海拔地带正午日光的色温。
白平衡模式是怎么起到滤镜的作用的呢?在阴冷的雨天,摄影师可能会通过给画面蓝色色调来突出雨天那种冷冷的感觉。这时将色温调到3000K,此时就是钨丝灯白平衡模式。
钨丝灯是常见的室内灯光,会产生一种暖色调感,但是色温3000K的白平衡模式通过给画面增加蓝色色调纠正了这种暖色调。如果你在户外使用色温3000K的白平衡模式,就会给画面增加蓝色色调,或者说给画面营造出一种冷冷的情绪。反过来,我们可以将白平衡模式色温调到6000K,给画面增加暖色调。
■ 在钨丝灯光源的场景中拍摄时,将白平衡色温设定为5300K,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
■ 如果是在阴雨天的下午拍摄,将白平衡色温设定为3600K,增加更冷的色调。
■ 不要使用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模式就是无论环境光线如何,都让数码相机默认“白色”,就是能认出白色。如果日落时分的金色自然光,自动白平衡模式就会纠正画面中的温暖的金色,此时尝试使用色温5300K的日光模式或者色温6000K的阴天模式。
十五、不同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的作用
收缩一档光圈需减低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开大一档光圈需提高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调整后,“感光量”仍然保持了准确性.可获得准确曝光。
选择快门速度须注意三点:& &
第一.如手持相机拍摄,不宜采用过低的快门速度,以免因相机晃动导致图像虚化.借助开大光圈或提高感光度,可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第二,选择高速快门便于将运动对象“凝固”,拍摄运动对象时快门速度过低,将导致影像明显虚化;
第三.选择低速快门时可以夸张运动对象的“动感”.甚至于使运动对象在画面上消失。如选择1/4 秒的快门速度,人物正常行走时晃动的腿将被虚化得似乎不存在一样.
十六、抓拍控制的两个要素
一是抓拍对象的选择
& &&&抓拍人物对象时,可用中长焦镜头.取人体站立时的眼部高度为基准拍摄视点.拍摄尽量采用近景或特写的构图.取人物正面或侧面45度的拍摄角度,重点突出所拍对象的行为动作。另外,一般抓拍人物要用大光圈.速度尽量快.拍摄重点放在捕捉被摄者专心致志做某件事时的神态、形态、心态上.这样拍出的片子才会成功。
& && &二是抓拍的光线选择
&&选择晴天微弱的逆光、侧逆光、侧光、前侧光和阴天明亮的散射光.均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选择晴天逆光、侧逆光抓拍时,如果测光点在主体人物正面要适量增加曝光.当然也可以在取得平均测光值基础上再增加一级曝光量来进行拍摄.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人物的头发丝质感和层次得到很好表现.而且还可以避免人物脸部因曝光不足而产生“黑团”现象。
& && &选择阴天散射光拍摄.可以获得较柔和的反差.第一种是选用大光圈.对焦点放在人物的面部.有意利用虚实对比使主体人物面部突出:第二种是选用大光圈并将焦点对准前景中的物体.有意使画面达到前景清晰.而主体人物模糊的艺术效果:第三种是选用小光圈.焦点对在主体人物与前景之间.充分利用小光圈大景深的作用.使拍出的画面达到主体人物与前景均清晰。
十七、表现景物立体感的常用技巧
&&从侧面拍摄使得立体感较强。
用较大的光圈来减小景深.使被摄主体清晰,其他景物虚化,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 & 采取高角度俯拍时,前景的小船和人物醒目,远处山峦叠嶂,画面很有立体感。
用短焦距的镜头拍摄时。长焦镜头具有压缩透视的功能,这对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十分不利。
十八、使焦点更清晰的妙法
先对焦后构图.必保持半按快门以锁定焦点。如不锁定焦点.在重新构图时相机往往会自行“校正”焦点.出现“自动”脱焦.导致主体不在焦点上。
& &快门速度较低如1/60 秒或更低时,借助三脚架,启动相机的自拍功能来拍摄。
采用1/250 秒的快门速度,就能克服相机振动情况。
镜头成像的最佳状态是在将最大光圈收小2—3档时。如最大光圈为F2.8 的镜头.将其光圈收至F5 6~8 时,成像率最佳,可以拍摄出最清晰的影像。
十九、准确曝光――用好点测光功能
&&点测光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它能让摄影者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进行准确的曝光。
& && &找到测光点
& & 点测光模式适合要求较高的摄影者。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约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景物的曝光情况.
& && &我们在遇到光线复杂的拍摄环境时.不应只依赖经验和曝光补偿.大家可以利用点测光来做更精准的曝光判断。
& &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就是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适合选为“点”且作为测光基准。
& & 1.寻找画面中接近18%灰的区块
& & 在一个画面中找出接近18%反光率的地方.它可能是蓝天.可能是大太阳下的柏油路面.可能是青绿的草丛,也可能是没有粉刷过的墙面。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进行点测光的地方。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并针对亮度为中性灰(近似于亮与暗的中间地带)的区域测光得到可以满足多数条件下合适的曝光参数。
& & 2.使用灰卡或是手掌来测光
& & 如果判断中间调的经验不足或是环境混乱.可以直接将灰卡置于环境光源下,直接对着它来测光。
& & 如果没有灰卡.可以用自己的手掌来取代。人的肤色接近18%的灰调.所以自己的手其实就是一张很好用的灰卡。不过要记得别用被太阳晒得很黑的手背.那样会影响测光结果。
& && &与曝光补偿功能相配合
& & 使用点测光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曝光补偿。
& & 在比较大的场景中.如果按照普通的测光方式.建筑的细节和天空的颜色肯定不能同时获得很好的还原。对建筑物受光的部分进行点测光并做-0.7Ev的曝光补偿效果非常好。
& && &二十、点测光的运用场合
& & 点测光的应用面很广.比如在风景摄影中.对细节的表现很重要,如果采用多区测光.经常会造成某些高光部位的过曝,使整张照片缺乏感染力。解决的方法是对高光部分进行点测.再适当地增减1/3 级曝光。在静物摄影中.一般可以摆设灯光.对被照亮的主体点测光可以造成背景曝光的严重不足.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对高光部位的点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由于曝光量减少了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快门速度.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有利于拍出清晰的照片.
& & 点测光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的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的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比如说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需要摄影者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这时依据点测光才比较可靠。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
测光和设定曝光
平均测光:
它从整个影像测取光的读数并计算出平均值。主要缺点是,很容易被误置,当拍摄逆光的风景时最明显,天空要比前景显著明亮。照片的下部分会曝光不足。
中心重点测光:
& &它的读数倾向于更注重画面中心的亮度。理论是照片的被摄体多半可能处于中心。前两种效果差不多。
& &从画面的一小部分区域测取读数。通过把照相机指向构图的不同区域,以便能判断从哪部分区域测取读数合适。适用于人物脸部测光。
矩阵式测光:
& & 这一系统又称作多区域估计测光,可以在许多高级照相机上找到。实际上,它把影像区域分成不同的区域,然后把每个区域的亮度值进行比较,然后对像明亮的天空或黑暗的前景等成分进行补偿。
手动曝光:
& & 不管测光系统多么先进,照相机偶尔会建议错误的曝光设定。因此你可以手动设定曝光。 你可以增加或减少整个曝光多达三级。
& & 避免曝光不足:明亮的,反光的雪经常会导致曝光不足的照片。+1的设置是拍摄这种景物的典型起点。
& & 全白:浅色的背景可把曝光补偿增加半级。
& & 使用18%灰板测取读数:把它放在非常白或者非常黑的被摄体的同一位置,从它测取反射光的读数。因为让画面中一个公认的中性物质的色彩呈中性,就意味着画面中同样的其他物体的色彩也会正确,不会偏色。
包围法曝光:
& &&&在某些情况下设定正确的曝光可能是困难的,以至于对重要的曝光采取“包围法”处理,自动包围法曝光功能,它自动增加半级曝光和减少半级曝光拍摄一组包围法曝光的照片。& &
二十一、如何拍雨天照片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2.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3. 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4. 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 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6. 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7. 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8. 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二十二、拍焰火
拍摄焰火照片时,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了解燃放焰火的地点,周围环境的特点,便于选择拍摄的位置.
  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最好在第一次燃放焰火时,即开始拍摄.因为焰火燃放后,天空的烟雾不容易散开,这样会影响表现焰火.
  2. 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打开B门可以拍摄焰火的全部过程.但是,拍摄时还要考虑到焰火的造型效果,如果曝
  光时间太长,焰火散得太开,拍出来的影像反而不美.所以,要控制曝光时间,一般多在开花时打开快门,拍摄焰火形象最美的一刹那.
  3. 可使用两次或多次曝光的方法.第一次曝光时,先拍摄地面景物和人物,尽量把它们安排在画面的下部,画面上部空出,根据地面灯光亮度曝光.第二次曝光时,可在焰火开放时进行,曝光时间可短些.如觉得焰火燃放得不
  够时,还可以进行三次或更多次曝光.但注意不要在一张底片的同一位置上将许多焰火重叠在一起.
  4. 当空中焰火和地面的景物,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张画面时,也可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用一张胶片上半部拍焰火,用另一张胶片下半部拍地面景物或人物,两张胶片的曝光时间各不相同,然后把两张底片叠在一起放大。
二十三、拍朝霞、晚霞
朝霞是一天当中最早的拍摄对象,往往先于日出而有彩云;晚霞则后于日落而成为拍摄对象。它们能呈现为辉煌壮观的自然景观。
& & 朝霞、晚霞都有自身的光线和色彩特点,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保证拍摄成功。他们的特点是天空中都有不同形状的彩云,有的如朵状,有的呈鱼鳞状,有的是片云、水波云,还有的是长云或卷状云等。由于一早一晚的日光色温偏低,所以云朵一般都是呈现为红橙色。霞光色温偏低,用日光片在低色温下拍摄会有红橙的偏色,但这恰恰是云霞所需要的色彩。早、晚霞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有20分钟至30分钟,因此拍摄时应抓紧时机。云霞形状不断变换,十分动人,有时稍纵即逝,容易留下遗憾。此外,以云霞为拍摄对象,它们多是处于逆光条件,因而地面景物显现得较暗,反差较大,所以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景物作为前景,一般将其处理为剪影更具魅力和迷人。
  拍摄朝霞,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的20分钟内开始,而拍摄晚霞宜在日落之后的30分钟内完成。根据这种时间段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提前选择拍摄地点。取景时应在画面上部留出充分表现云霞的位置,而地面景物一般安排在画面下端,且不宜过大,避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地面景物要以选那些形态突出,轮廓明显的小树、亭台楼榭为宜,或是结合放牧归来的牧童、羊群等,更能增添抒情的意趣。
  拍摄云霞要准确掌握曝光量的问题,曝光不足使整个画面色彩沉闷,红橙色的云彩发暗,失去鲜艳效果;倘若曝光过度,画面色彩浅淡,红橙色的云彩过于发“飘”。朝霞是越变越亮,而晚霞则是越变越暗,拍摄时应及时调整曝光组合。当以朝霞或晚霞为背景拍摄人物时,因人物处于逆光照明,极易产生剪影效果,若有意表现人物情绪,可以采用闪光灯作为正面补光之用,将人物适当照亮,又不会冲浅云霞斑斓的效果。总之,晨曦和黄昏是拍摄彩色照片的黄金时刻,切莫错过这一难得的光阴。尤其拍摄朝霞,更是要求摄影者早起床,赶在日出前半小时到达拍摄地点,才能抓住好时机。
二十四、拍荷花
拍摄荷花,大都在野外,因而以使用轻便灵活的135单反相机为佳;由于荷花摄影要求清晰度高,因此三脚架是必备的摄影辅助工具,而且,附加镜也是必要的,例如偏振镜对色彩,层次,质感的表现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至于照相机的镜头,一般离荷花主体较近时,标准镜用得多,它具有清晰度高,空间透视强,平,俯,仰各种角度变化较为灵活的功能;当然,中,长焦镜头就用得更多了,因为它可以摄影略远或较远的一两朵荷花的特写。所以,我偏爱135毫米的定焦镜头。它不但结像好,使用也方便,拍摄两米远近的荷花,可形成强烈的亲近感,真是赏不尽的荷姿,闻不完的荷香,最能成功地表现此景此情,最能把主体形象突出地展示在画面中。
& & 光线的运用
  早晨光色调效果明朗,光比大,方向性强,物象受光面呈金黄色,那时,荷花雨露滋润,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无穷的色彩意蕴,显格外朝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可谓是拍荷花的黄金时间。九时后的光线,对物态的描绘接近人们通常的视觉习惯。中午的光线,色温,光照的热度都增高,荷花及绿叶开始萎缩,不能表现富有生气的荷姿。傍晚的光线,夕阳斜射荷花色彩更加浓郁,深厚,含苞待放的荷花妖媚,温顺,娴静,显得格外富有诗意。拍摄荷花,不管是写实还是写意的表现,都必须重视立体感,质感,空间感等画面效果,由于顺光时对主体与背景的分离不明显,光线平铺直叙,单调,因此不宜采用,而应采用前侧光,侧射光,侧逆光甚至逆光,以期有效表现荷花的还原较为正常,影像层次丰富,光影效果较为强烈。
& & 画面的处理
  荷花摄影的创作特点是对同一素材要表现出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作品,亦就是说,须通过不同的角度,光线色彩,不同的审美感去表现同一题材,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象。因此,荷花摄影创作要避免雷同,首先是主体形象的表现要有区别,要体现“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也是荷花摄影创作审美意识和艺术技巧的体现。拍摄荷花应该尽量利用自然环境作背景,例如仰拍以蔚蓝的天空作背景,俯拍以水光倒影作背景,或以荷叶作背景,这可显其自然的韵致。但若遇到杂乱的背景,而以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可选择逆光角度暗化背景,或利用景深控制虚化背景,或加用人工背景,甚至通过暗房加工来处理背景,达到预期效果。
二十五、逆光拍摄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的一种手段。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在逆光的场景下,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更漂亮,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整个人物会变的更立体。
  这也就是在摄影领域中,许多人喜欢逆光进行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下,我们再针对逆光的拍摄,做一整理及说明。
  以拍摄人像为例,太阳(或光线)在人像的后方,整个场景的光线分布,人像的脸部、正面,会呈现相对较暗的情况,这便是所谓的「逆光拍摄」。
  大部份的相机会预设以全部的取景画面做为测光的依据,由于逆光环境,人像的后方光线已相对较强,在平均计算之后,相机便会认为人像的正面之阴暗情况是正常的,这也就是逆光环境,会拍出『大黑脸』的原因。
  解决方案  
  1. 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补偿」的观念,来处理「逆光的摄影」,也就是增加曝光量来让脸部更亮一些,但是这种方法,会提升整张相片的亮度,所以不但脸部变得亮一些,背景也会跟着变亮,而导致背景的细节有所丧失。  
  2. 比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
反光板的选择  
  在艳阳下,可以使用白色的反光板,以求光线的柔和,在阴天,则可使用银色或金黄色的反光板,以求反射更多的光线。
  事实上,你也可以自制反光板,利用保丽龙板,银色的纸,剪贴成自制的反光板。
二十六、剪影照片
剪影照片表现的只是物体的轮廓,而不要求描绘它的影纹层次.剪影照片分全剪影和半剪影两种.半剪影照片是在物体轮廓上加用光线勾划,但从总的来看,它与剪影照片的要求是一样的.
  拍摄时注意以下几点:
  1. 剪影照片可在室内拍也可在室外拍.室内拍剪影,可用自然光也可用灯光.用自然光时,相机要面向门窗.为了避免在背景上出现窗棱或室外的景物,应把门窗打开,并用白床单把门窗挡起来.被摄对象要侧向站在门窗与照相机之间,以白背景的亮度为准进行曝光.用灯光拍摄时,可把白床单挂在屋子中间,灯从床单背后射进来,人站在床单与相机之间,或者直接把背景灯打到白墙上.拍彩色片时,还可在灯光前加滤光片,使背景出现颜色。为了增强剪影的效果,被摄者最好着深色服装,以增强反差,达到主体突出、轮廓清晰的目的.
  2. 在室外拍剪影照片时,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这时太阳角度低,光线不太强烈.被摄景物可挡住太阳形成剪影.
  3. 拍剪影照片,被摄物的轮廓线要清楚,拍人像时一般多选取侧面.
  4. 画面背景要简洁,一般多以天空和水面作背景.背景如果有其它景物时, 要注意不要与主体剪影重叠.
  5. 曝光时要以背景的亮度为准,主体严重曝光不足,这时才会出现黑影.拍摄时,虽然主体上没有影纹层次,但镜头仍要聚焦在主体上,以保证轮廓的清晰。
二十七、拍月亮
月亮本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太阳光,所以它的亮度很低.如果以中午时的日光与满月的明朗月光相比,日光要比月光亮六万倍.月光亮度极低,拍摄月景时必需要长时间曝光.但是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长时间的曝光,会使月亮在画面中移动,而形成一条光带.所以一般拍摄月景,多使用两次曝光法.
  拍摄时要注意:
  1. 一般相机都设有多次曝光装置.两次曝光法就是在一张胶片上进行两次曝光.第一次先根据地面景物亮度曝光,拍摄了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在画面上方留下月亮的位置.然后在这张底片上再进行第二次曝光,在原先留出的位置上再拍摄月亮.第二次拍摄月亮时,如果想使月亮的影像拍得大一些,可在此时换用长焦距镜头.另外,因为月亮比月光下的景物亮度高,所以拍月亮时要重新调节曝光时间.如拍月景用光圈2、30秒时,单独拍摄月亮可用光圈2、2-3秒.
  2. 如果月亮的轮廓拍得过份清晰时,效果并不好.所以有时故意把月亮拍得有些模糊,有月晕效果.
  3. 也可使用两张胶片,分别拍摄月亮与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月亮与月光下景物的位置要安排好.
  4. 也可使用一张胶片,一次长时间曝光.如果天空有云,可等月亮被遮住时,先对景物进行曝光,待月亮出云后,月亮也可被拍入画面.也可以在根据地面景物的亮度进行长时间曝光时,用手把月亮遮住,待曝光到最后两秒钟时,再把手拿开,让月亮在底片上曝光.
  5. 拍摄月景需要使用三脚架.另外,长时间曝光时,也要考虑到感光片倒易律失效的问题应当适当增加曝光量加以补偿.如使用彩色片时,应选用长时间曝光型的彩色片.曝光时,因为倒易律失效的问题,除了要增加曝光量加以补偿外,还需要加用滤光镜进行色彩补偿.
  6.用彩色片拍摄时,可选用灯光型彩色片,拍出的色调偏兰,可渲染月夜气氛.
二十八、拍雪景
雪景的特点是,白雪反光极强,亮度极高,它与暗处的景物相比,明暗反差对比强烈.这一反差级数是远远超过感光片的宽容度的.拍摄时,如果不充份估计到这一特点,画面的影纹和层次就要受到损失.拍出的照片或是白雪曝光过度,一片死白;或是暗处景物曝光不足,没有影纹.所以拍雪景时,既要反映出雪的特点,又要照顾到雪与其它景物的反差问题.
  拍摄时要注意:
  1. 拍雪景不宜采用阴天的散漫光或顺光,因为这种光线不利于表现雪的质感.一般多采用侧光、逆光或侧逆光. 使用侧光或逆光时,阴暗部分最好加用补助光,可用闪光灯、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中的白色反射物.
  2. 拍摄时,可加用滤光镜.除兰色滤光镜外,其它颜色的滤光镜都可以吸收兰、紫短波光,从而减弱雪地的亮度.一般多加用U、V或黄滤光镜,橙、红色滤光镜会使天空的色调过暗.拍彩色片时,多加用偏振镜.因为它可以吸收雪地反射的偏振光,降低雪的亮度,调节了影调,而偏振镜又不影响原景物的颜色.加用偏振镜可以使兰天里的白云突出,还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
  3. 曝光时,应以主体作为曝光的依据.如果画面中以人物为主,应以人物的亮度作为曝光的标准,适当照顾雪景.如果以雪景为主,应按雪景亮度曝光.如需要人与雪景兼顾时,可考虑折衷数字.为了降低雪与暗处景物的反差,可采用增加曝光,减少显影的办法.增加了曝光量,可照顾了暗处的影纹密度;而减少显影时间,又可抑制了亮处影纹密度的显现.这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雪景的反差.一般曝光量可增加一挡到两挡,显影时间最短不可短于正常显影时间的1/3.
  4. 拍摄漫天飞雪的景致时,快门速度不要太高,一般要在1/60秒以下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要选用深暗的景物为背景,这样才可以把白色雪片衬托出来.
  5. 利用带雪或挂满冰凌的树枝、树杆、建筑物等为前景,可以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因为这些前景不仅能使画面产生变化,增加空间深度,而且能增强人们对雪景的感受.
  6. 如果拍摄的画面只是单一的雪原、雪山时,雪的本身的反差又很小,这时要有意识地选择好衬景.要使雪景与周围灰白色调的景物区分出来.
二十九、关于舞台的拍摄技巧
& & 有很多看演唱会的朋友都喜欢拿数码相机拍下难忘的一刻留待日后再三回味。不过由于演唱会上的拍摄距离较远,加上灯光变化又快又密,反差非常之大,技术、器材运用、运气等都是拍出精彩照片的重要因素。
  1.ISO400至ISO800感光度
  虽然歌星演唱会的观众席灯光十分暗,不过舞台上的光线又完全是两回事。在射灯的照射下,演出者的受光度可以足够在不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如果大家用f/4光圈的话,以ISO400-800很多时候都可提供1/125秒或以上的快门速度,足够在动作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凝固演出者的动作。
  2.用重点测光
& & 相对起背景来说,舞台上的演出者在射灯照射下光度就显得相当之高,主体、背景的光差非常之大。如果大家使用相机预设的平均测光,测光受到黑暗的背景影响,拍出来的主体一定会严重曝光过度。大家只要用重点测光锁定演出者的光度,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锁定曝光的方法每部机不尽相同,功能较为自动的型号,半按快门就会锁住曝光,多数没有独立的曝光锁按钮。你在正式拍摄前可先锁定曝光,重新构图后再按快门即可。
  3.对焦
& & 现在不少数码相机都有多点自动对焦功能,例如CanonEOS10D的自动对焦点就有7点。虽然大家可以手动设定对焦点的位置,不过在拍摄演唱会时,大家可放心使用相机的自动选择对焦点功能。因为演唱会中演出者的光度一定是最高,相机选错对焦点的机会很微。省掉对焦的烦恼,大家就可以集中留意曝光及构图啦﹗
  4.注意日光白平衡
  演唱会的灯光色彩配搭是最精彩的地方之一。不过如果大家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的话,相机会将现场的灯光泛白,拍出来的照片会面目全非。大家最好使用日光白平衡设定,照片的颜色看起来会较为原汁原味。
  5.要留意黑白服装
  虽然之前提过大家要用重点测光,不过当演出者穿起全黑或全白服装,相机的测光系统受到误导,照片就极有可能出现严重曝光失误。所以如果演出者穿全白衣服,大家就需要增加约1级至1.5级曝光(即+1.5EV);如果穿黑色衣服的话,大家就需要减少约1.5级曝光。
& & 6 .关上闪光灯
  由于距离太远,开启闪光灯对于拍摄演唱会没有多大帮助,反而会引起会场烟雾的反光,令照片一片灰白。关上闪光灯反而拍得更清晰。
学习了&&谢谢分享
好帖 欣赏欣赏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邻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