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尔滨中央大街街说明文

青岩古镇说明文
青岩古镇说明文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贵州青岩古镇
贵州青岩古镇 徐霞客异常迷恋的地方(图)
中国网 .cn
青岩古镇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历明清两代,迄今6
百余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氛围极为浓郁。因附近多青色岩峰而得名,古为屯田驻兵之地。
明清之际商贾云集,寺庙林立,香烟缭绕,盛极一时。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大旅行家徐霞客经过青岩,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青岩其城新建,城中颇有瓦楼街市,是贵省南部要害”。
青岩古镇旧城四周有城墙,皆用巨石构筑于悬崖之上,依山就势,巍峨险要,颇
富山寨城堡特色。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现存有建于清代的城南定广门。四门内外原有8座石牌坊,现存3座,皆为白棉石建造四柱三开间牌楼,上有楹联、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其中赵理伦百岁坊一反常规的石狮雕塑,艺术大师刘海粟称赞备至,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青岩古镇方圆3平方公里范围内,祠宇林立,规模宏伟,建有9寺、8庙、5阁、
2祠、1院、1宫,近3O座庙宇祠堂。保存较完整的有迎样寺、慈云寺。赵以炯状元故
居、川祖庙、万寿宜、云龙阁、文岩书院等。这批古建筑布局合理,气势雄伟,雕梁
画栋,重檐飞角,建筑工艺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青岩古镇的民居特色十分引人注目,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及大街小巷的青瓦木屋,
保留了浓郁的南方古民居风韵。镇内石砌的围墙、路面、柜台、庭院及石滩、石磨、
石碾、石缸随处可见,极富地方风貌,因此,青岩古镇又誉为青岩石头城。
明清以来,青岩历史上出了几个著名人物。周渔璜是贵州清代康熙年间《1665年一
1774年)著名诗人,官至翰林院学士,曾参与撰修《康熙字典》和《贵州通志》,并著有《桐野诗集》,对拓展中国文化作出过杰出贡献。现建有桐野书屋供人缅怀。清康熙年间(1671年一1763年)举人周钟直曾任台湾诸罗知县,著有《诸罗县志》。清末(1857年一19O7年)状元赵以炯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第一人轰动华夏。现已恢复“赵以炯状元府第”供人游览。平刚先生是贵州辛亥革命的先驱,曾东渡日本留学,任孙中山先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秘书长。现存平刚先生故居。
镇内还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自然风物景观。现存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
战指挥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父母曾居地,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遗址。有占地2OO余亩,相传为云龙门和尚所植的国内珍稀保护植物青岩油杉林以及全团著名古生物化石山――云上坡。
青岩的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正月间的舞龙、跳花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男女
老幼前来观赏。
青岩土特产颇具魅力,刺梨糯米酒、双花醋、玫瑰糖、豆腐皮、水盐菜、苦丁茶等遐
迩闻名,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网 .cn
古镇民风纯朴、待人热情。笔者2002年春节游玩古镇时,多次问路,均得到热情、
详细的答复,甚至向我提供最佳浏览路线建议。
1、交通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南郊,距贵阳市区29公里。散客可乘坐中巴
车由贵阳客车站经花溪到达古镇,票价4元,或者,由花溪客车站乘坐中巴车到达古
镇,票价2元。
2、目前古镇尚在开发之中,许多景点还有待修缮,因此,游古镇不要钱,只有两
三个景点收门票,票价3元。
3、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回贵阳市区或花溪住宿。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香甜可口,系平正
宽家于1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图文:久负盛名贵州青岩古镇 宛如一首歌
青石板铺就的古驿道,见证了小镇的每一段历史
从贵阳出发,驱车南行不到一个小时,便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青岩古镇。步入青岩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扑面而来,古驿道上斑驳的方砖,两旁两重檐的民居,民居檐上朽损的木雕,路边残断的碑石……把人带入古镇那独特的韵味之中。
古镇不大,却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好奇的脚步,轻轻地踏着被岁月磨砺得十分光滑的青石板街,引领着我来到一座四柱三间四阿顶式的石牌坊前。四立柱南北两面护柱是极其少见的下山狮,据说,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老先生曾对此给予极高的评价。正细细打量,突然,身后有人招呼我:“进来坐,喝杯茶。”顾不上客气,便循着声音迈进了一户两重檐民居的门坎。坐在一把百龄的木椅上,张姓的主人家便沏了杯当地的青茶,随后就打开了话匣子,将他60多年来生活在古镇所见所闻一一道来。看着杯中的茶叶慢慢张开,一缕清香飘然而出,再有老人在一旁绘声绘色地讲古,好不惬意。
青岩镇隶属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小巷的尽头,是青岩三宫之一的万寿宫。万寿宫大门上方的墙上镶嵌着一些泥雕,不难看出,都是民间故事。虽然个中人物无头,却也不失古韵。篇二:青岩古镇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社会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一个古老而整齐划一的古城镇。述其地理环境,为广西、云南、贵州三省的交界处,地质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按当地居民的话说就是:“青岩地皮下面是空的,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地质不很稳定。”
下面便将本次调研成果及论述如下:
(一)古老历史
青岩是贵州最著名的文化名城之一,古老历史造就了文物多达百处,其中有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现已不一一例数。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曾是浙大西迁入贵州的第一站,当时浙大迁入贵阳时就选在此地建学。一是这里是日本飞机轰炸时的盲点地区,能够相应地保护师生及教学设施的安全。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但是为了学术研究及持续,大家都坚持下来共度难关。随同浙大西迁的还有另外几间国内知名大学,其中就有一间师范大学迁于此(具体校名待查)。据当地老人的讲述如下
当时我才十多岁,那是就有一间师范学校搬到我们镇里,就在山前面办学。那个地方有很大的一块操场,我们那时候就很喜欢在那个地方玩,至于他们是什么时候搬来的我就不知道了。他们中大多都是外省人,他们的校长是校长,张校长一百多岁才去世。那时候日本军轰炸贵阳时,从青岩上方飞过,飞得很低,但是却没有轰炸青岩这个地方。至于他们什么时候搬走的,这个我们也不知道了。当时他们在这个地方受到大家的欢迎和爱戴,他们都是自己做饭吃。当时为了躲避战火,他们也有些跑进山洞里上课,条件很艰苦。 另外还有周恩来及其妻子邓颖超在此居住过,其住地现已是被保护起来。再者这里曾出现了云贵第一个状元赵以炯,现今还保存好有赵公祠,是当时的当地村民自发出钱修建的。
(二) 丰富的文化资源
提及文化资源,当地的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从河滨公园至其有一个小时的车程,途间忽然从城市转入乡村这种心情是略带有一点失落感的,对于一个习惯于大都市繁华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失落感。但是这里却不一样,车子刚刚停住,走下车迎面而来的是古老的城墙,给人一种古老而肃穆的感觉,到是两旁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建筑对其抹灭了不少,这是一个憾点。以下便将把我们作为一个旅游者的角度自门口进入到游览完毕途中所见的文化资源论述出来,其中有新引进的及原始的。
(三)行为艺术
刚入城门,只见众多人围在一起,处于好奇我们便跟了过去。只见有两人身着清代后期的服饰,全是涂上如古老电影中的人物,一个手持青铜算盘,一个手持铜扇。两人屹立不动,游者拍照不绝,也有上前与之合影的。
赵教授向我们讲述,这是由省外新引进的一种文化艺术,这也算是给当地的旅游增加了一些生机吧!
(四)整体布局
进入后大家都有一个感受就是,这里的规划是相当好的。路为青石板路,路旁的建筑是古老的明清建筑,虽经过现代工艺的加工,但是却保留了其固有的时代气息。
其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此外还有大量的祠堂庙宇。
整个街道上下都形成了商业性质的街区,这给古镇减去了几分原本应有的民族气息。现代化及旅游规划虽然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当地原本的风貌。
(五)商业特色
当地为苗族聚居地,满街的苗家特产,如苗银、苗服、苗饰等。游客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购买到各种有特色的纪念品,亦也可以观看银匠师傅现场制作银饰。当然还有青岩特产卤猪脚及玫瑰糖等的买卖,这是其相对保存较好的地方特色。
但是其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如旅游商品的相同性,与其他旅游地区的旅游产品相同这在本地是最常见的,这也是很多旅游地区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其还将延存一个巨大的问题,游客都是奔着青岩的名气而去,但是真正来过一次的人将不会再想来第二次,这是大多旅游地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过分的商业化,在人们的眼里也就是一个商贸地,且其商品与地方特色联系较少,失去独特性,很大程度会降低其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别说回头客的再次光临。篇三:青岩古镇景点现状实践调查报告
青岩古镇景点现状与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旅游业这个新兴产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所以它既是经济、文化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居民收入的增长,个人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求新、求知、求乐、求健欲望的增强,人们不再只满足“衣、食、住、行”,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进而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报告通过对青岩古镇旅游地现状分析,发现青岩古镇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问题,从而为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对策。
关键词:青岩古镇
一、调查背景
花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其真山真水,瑰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精心打造“青岩古镇”等品牌,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兴区”成为全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青岩古镇开发历史悠久,但近些年来,发展并没有突破,反而呈跌落趋势,所以,作为花溪区打造生态文明旅游区的战略基地之一,青岩古镇急需做出相应的对策带动发展,因此对古镇旅游的青岩做了调查,了解该景区的旅游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去把握与预测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虽然青岩古镇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可是从整个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来看,依然处于后进的地位。与周边省份相比有着比较大的差距,青岩要想发展自己的旅游市场,就必须立足于当前情况,通过对西部大开展战略时机的利用,有效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推动全面发展旅游经济。
1、 调查时间:号至号。
2、 调查地点:青岩古镇景区内以及十里河滩湿地公园景区内。
3、 调查人: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以及景区规划与管理专业全体学生。
4、 调查方式: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和统计,在景区进行口头采访交流、实地走访考察等。
5、调查内容:不同年龄游客对目前景区现状的看法以及改进的建议。
二、总体现状及分析
(一)古镇概况:
青岩古镇地处东经106°14′,北纬26°20′,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海拔
米,是贵阳通往惠水、罗匐、广顺等地的交通咽喉,也是花溪南部的农村商品集散地。青岩古镇总面积92.3平方公里。青岩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旅游姿源,且具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青岩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政府为屯田设治,在青岩狮子山下修建青岩堡,距今已有610余年的历史。地处黔中“高原明珠”花溪的腹地,又以其明、清吉建筑保存完好形成独具特色的入文旅游景观而著称。现在的青岩镇北街村仍有以青岩堡命名的自然树寨。现有的青岩吉镇是以甓天启六年(1626年)青岩人班麟贵修建的青岩老城失基础形成携,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四条主要街道呈十字纵横,大部分吉建筑1日观犹存。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情独特、历史悠久,于1992年被列为贵州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二)古镇现有旅游资源
1. 自然旅游资源:包含了山地景观、喀斯特洞穴、局部构景河段、自然泉流、舒适气候、风景林、古树名木、自然地标景段等。
2. 人文旅游资源:包含了遗址、遗迹、军事防御体系遗址、宗教建筑群、名人陵墓、传统民居群、历史街区、殿堂、石塔、牌坊、古桥、古井等。
3. 现代人文吸引物:近两年形成的南街、北街购物旅游地段、青岩特色饮食、土特产;以及观音会、桐木岭跳场等节庆活动。
4. 抽象人文吸引物:民间传说、宗教曲谱、关于青岩研究的有关典籍、书籍等,构成了正统渠道与民间传说相互补充的历史人文资源;以及影视外景拍摄常用场地。
5. 独特的青岩文化:典型代表如四教并存现象,构成与其它地域不同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青岩文化,这是青岩古镇旅游开发的文化支撑。
(三)古镇现有旅游产品
1、食品是青岩旅游“软”产品,名小吃青岩豆腐、米豆腐 卤猪脚,还有玫瑰糖、糕粑稀饭、鸡辣角这些小吃都经过包装成为当地的特有产品。
2、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这样的特色古建筑。“一镇四教”(中国本土盛行的佛教和道教以及西方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宗教特色。
3、名人文化:青岩人为之自豪的是历史上为出现过“伟人”,贵州历史上第一状元赵以炯导致如今的“赵状元府第”已成为游客必到的观光点。
4、这里的娱乐活动大多与军事相关,比如射箭,花费很低(三元钱可以射十只箭,如果有两只箭射在十环之内还可以免费再射十只),可参与性非常强。
(四)古镇现有旅游形象
青岩以军事古镇出身,历史文化悠久,独具特色,“四教合一”的兼容并包更是全国少有,这是其主要优势。但是并未做到充分的宣传。
1 青岩古镇的建筑风貌总体上保存相对完整,历史遗迹散布于古镇范围内,建筑类型与风格
多元化,但风格亟待提升,建筑使用功能已表现出与时代的不协调,亟待完善。
2旅游产品可复制性强,“特色”向大众化转变,旅游产品驻足于短期利益,不利于当地旅游产业长远发展。
3食品种类丰富,但是没有形成相应的品牌发展,导致很多都“师出无名”,甚至不被游客所重视。
4景区形象不明,没有明确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标志;并且宣传力度小、种类单一。景点负责人以及政府对营销以及管理的不重视。
(五)青岩发展机遇
1是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在高位运行,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由于逐步提高的人民生活质量与水平,这肯定提供着巨大的客源市场给贵州旅游。
2是如今我国居民主要的休闲消费方式是旅游消费。在蓬勃发展的我国国民经济背景下,如今我国居民的主要休息消费方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旅游消费。贵州旅游保持着空前速度稳步推进,而更为社会化与大众化的旅游活动,这就展现出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3是旺盛旅游需求。由于在发展的旅游业,那么不管是旅游者或者是旅行社,都必须去对新的旅游目的地寻找,从而做到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满足。这就导致极有可能让贵州旅游逐步发展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首选之一。
(六)青岩发展劣势
1是交通特别落后。由于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地带,有着众多的山地,在该境内建设公路、铁路有着比较高的成本,而这就导致很多的景区有着比较差的交通条件,有着比较差的易达到性。同样会导致青岩旅游市场出现障碍。游人有着比较高的时间成本与交通成本,比较短时间逗留。
2是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的很多旅游景区由于受到经济滞后等多方面原因影响,导致有着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导致游人的安全感缺乏,更无从谈及亲切感与舒适感。
3是贵州旅游有着不突出的整体形象,对于青岩旅游特色也没有展现,这样就不能做到强大品牌形成。是尚未完成整合利用资源,与旅游大省相比,贵州旅游业在目的地营销与宣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尚未完全显现贵州旅游的产业性,而这也只是属于一个经济增长点,尚未真正做到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只有很小的相关产业带动作用,这就使得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
4是基于吃、住、行、游、娱、购这六个要素来看,这其中的住、行、娱、购这四方面通过和旅游者的需求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三.青岩发展的相关对策
1、坚持“修复如旧”,即对于建筑功能的提升、建筑风格的延续以及地域生态适宜技术的采用,使古镇的建筑风貌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与恢复,强化对游客的吸引力。
2、旅游产品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手工业产品,小吃以及当地的土特产都应该包含进去,形成特有的产品高、中、低档特色组合,申请专利,防伪必究维护自身产品的质量问题,形成统一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有效的长远的发展当地旅游产业。
3、有关吃法的设计中,应按着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来设计。首先是特色化,要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品,从食品方面体现文化的吸引力。精细化,是不违背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采用更多的原料,制作更多的食品种类。品牌化,要通过饮食的发展,形成品牌菜肴、品牌宴席、品牌服务。
4、实施旅游形象战略,完善古镇景区的景点标志、加强古镇的接待设施建设。 开掘新的旅游市场,明确古镇的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宣传方式的多样化,内容的新颖化。从旅游者的偏好出发,使得旅游景区更加舒适化。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科学合理地定位古镇的旅游形象。
5、针对旅游附加值低这一问题,在2013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投入50万对古镇进行升级,正在升级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应的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走特色路线,做出青岩风格的模式而不是一味模仿别人,同时也要注意对人才的引进与培训,促进整体实力的提升。 对当前贵州发展旅游业的相关对策
6是必须紧抓机遇,加大宣传力度。随着国发二号文件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逐渐落实,这就为贵州发展旅游提供难得的机遇。贵州青岩必须对这次机会充分利用,将对外宣传旅游的深度与广度加大。由于旅游业有着比较高的投入产出,,这就使得在投入方面舍得花钱,在介绍宣传贵州旅游要利用广告宣传画、新闻电视媒体,将贵州青岩的真山真水、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录制成宣传片。将贵州向海内外朋友介绍,以便让他们向往神的贵州青岩,从而来贵州旅游。
7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贵州省发展旅游业的起着重要制约作用的则是落后的交通设施,要对当前状况进行改变,就必须对交通条件改善,加快建设高等级公路,做好包含餐 饮、厕所、住宿、通讯等设施的配套建设。通过对卫生安全、舒适方便环境的创造,使得良好贵州旅游形象得以树立,真正做到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尽兴而归。
8是服务规范,整体意识增强,使得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提高。通常来说,旅游业这一行业将吃、住、行、娱、游、购融合为一体,属于综合性的行业窗口。这就必须有着足够的硬件条件之后,相应的还必须要有规范的服务,这才能让来客不留遗憾,让来客满意。这就必须放眼未来,在对行业管理加强的同时,还应该对不正之风纠正。
9是打出自己的特色牌。通过对旅游业进行分析,其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中不管哪样都缺一不可,这其中最能够对一个地区旅游业附加值直接提升的就是旅游购物,旅游产品的生命就是要具备一定特色。旅游产品如果有着自己的特色所具备的市场比较大,那么就必须找准这一市场,借助于传统手法的表现运用,以便对现代人的审美需要的内容适应,使得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与内涵得到提高。这特色不仅体现在旅游产品上,还应该在旅游线路,要将贵州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所体现的资源优势突出,这样就能够在世人眼前展现贵州独特旅游资源。五是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绝对不能盲从。由于我国有着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对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开发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做到对旅游资源注意保护,开发合理,永续利用。绝对不应该出于眼前利益断子孙路,要放远眼光,立足长远意识,留给后代青山绿水蓝天,把凝结在旅游资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子孙后代,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让子孙后代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将自然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把我们的旅游业搞得更好,经济更发展。
花溪是著名的文化区、风景区、旅游区。贵阳市花溪高校聚集区位于花溪区西南部党武乡思丫一带,一期规划用地约7500亩,建设“两轴、两片、四大功能板块”。这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挖掘区域,建设中的青岩也正如一个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一样,奋力准备着,朝气蓬勃的面向未来旅游业发展,篇四:说明文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
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种埴了大量香樟、枫香、榆树等观赏树木,夕照林涛,景色依然富丽。遗憾的是古塔无踪,雷峰夕照在西湖十景中成为[缺席者]。雷峰塔有太多的苦难经历。他原名叫西关砖塔,又称黄妃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八年。北宋末,塔遭雷击,南宋初修复后比原塔减去二级成为五级浮屠。这是一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芯砖砌,塔檐、平座游廊、栏杆等为木构。塔内壁每面均嵌《华严经》刻石,塔下辟地宫,供奉金洞罗汉。南宋以后,雷峰塔木构檐廊屡毁屡修,当时画家陈清波等绘声绘色有《雷峰 夕照》图,塔下又有御园以芳园。斜阳落照,塔起金轮,湖上黄昏暮景中无有堪与之相匹者,西湖十景中自然少不了好的一席之地。岂料,明喜靖年间,倭寇海盗侵入杭州,怀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竟放火吞噬了木构檐廊,仅剩砖体塔身,塔顶也毁残了,老树婆娑,有人题诗叹为[雷峰残塔紫烟中,潦倒斜曛似醉翁]只剩塔芯的雷峰塔,仍然凌空兀立,以残缺美的特殊风姿又耸峙了四百余年。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他与湖对岸的保淑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宝石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日下午一时40分许,西湖南岸一声巨响。[老衲]突然[仆倒],一时尘埃蔽天,鸦雀惊飞,雷峰之巅碎砖累累,不下万千,杭州城中万人空巷赶来看热闹,不少人还趁乱在塔砖堆里[淘宝],居然也有发意外之财者。原来,塔倒之前,早已为挖塔砖者损坏提骸骸可危,因为民间谣传,雷峰塔砖有辟祸镇邪的[神力],故而盗挖者屡禁不绝,终于酿成大祸。浪漫诗人徐志摩托车在他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记中为我们留下了[老衲 ]临终前险状的物写:[路上我们逛了雷峰塔―塔里面四大根砖柱已被拆成倒置圆锥体形,看了危险极了。
七十多年过去了,因历史文化融入湖光山色,孕育并发展了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势必历史地、文休地与湖光山色相依相存。雷峰夕照的[缺席]终将仍由雷峰夕照来补全
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奇,是指岳麓山区林草繁茂,存有植物种类达几千种,女贞、银杏、樟树、椤木、苦槠、枫香等名木应有尽有,甚至千年以上树龄的古树亦可见到,还有皂荚、白玉兰等濒危树种,而桃花、迎春、玉兰、腊梅、丹桂、百合、芙蓉、蔷薇等花木更是漫山遍野,姹紫嫣红中绣出麓山织锦画幅。珍,是指岳麓山区野生动物繁衍较旺,林中穿梭歌唱着的有画眉、黄鹂、布谷、杜鹃,还有啄木鸟、鹦鹉、猫头鹰等等,而在密林深处若隐若现,时不时露出头脸的有狐狸、山羊、野兔、山鸡等等。幽,幽壑千重,幽泉千缕,若你冬季来此且碰巧遇上岳麓漫天飞雪,一个“幽”字更会让你感受入骨三分,著名的潇湘八景之一有“江天暮雪”,即此。美,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岳麓山的人文景观,那是岳麓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三湘人才辈出的历史记录,而爱晚亭内那吟唱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留着一缕长髯的老夫子,那情那景更是让人留恋忘返。
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是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由著名的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的;江夏黄仙鹤勒石刻篆,因为文、书、刻石都十分精美,所以向有“三绝”之称。碑高4米,宽1.35米,碑文共14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最为艺林所看重,传拓碑文曾风靡一时,笔法刚劲有力,是最为著名的唐碑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等等。
岳麓书院园林建筑,具有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它既不同于官府园林的隆重华丽的表现,也不同于私家园林喧闹花俏的追求,而是反映出一种士文化的精神,具有典雅朴实的风格。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这是贵州非常著名的文化古镇之一,游客来到这里,立即就会感悟到悠悠古韵。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日&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尢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时人称为&王城&音译汉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是今青岩城的雏形。土城居高踞险,原青岩堡内寨民为避兵祸,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贵阳,西入平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寨。经数百年历史沧桑,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于今青岩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
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在那亘古不变的狮子山下,古镇胜迹随处可见。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其中8座石碑坊现存3坊。这些古建筑都是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寺庙、楼阁无不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虽年久失修,大部分仍风韵犹存。
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至今仍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陈旧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总给人以悠悠古韵。新建的古镇商业街更使古镇遗风韵味得以弘扬。
伫立在已经修复的定广门城墙上,仍依稀可见古城墙的遗址残迹,使人联想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驻守的雄姿。面对&赵理伦百岁坊&上造型创意独到,被刘海粟大师叹为&实属罕见&的下山狮,以及另外两座石碑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你可以细细品味到古镇文化的部分缩影。踏进贵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以炯的府第、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平刚先生的故居,还有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以及周骼础。
青岩还有自身特有而远近驰名的土特产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闾鹂煽冢?灯秸?砑矣?874年首户生产传承至今的百年老字号。青岩双花醋也有百岁高龄,至今不衰,其醋液浓稠持碗,色如酱油黑中带红,酸味适中,曲香回味悠长而略甜,&老贵阳&们对它颇为偏爱。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
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小荷作文网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小荷作文网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宙斯神庙位于奥林匹亚村,是为了祭祀宙斯而建的,也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宙斯神殿建于公元前470年,于公元前456年完工,由建筑师Libon设计,宙斯神像则由雕刻家pheidias负责。直到公元前86年,罗马指挥官苏拉(Sulla)攻占雅典,破坏了尚未完成的建筑,将一部分石柱和其他建材拆下来之后,运到罗马。直到今天,在罗马市中心的古罗马广场遗址上,还能看见它们。神殿是以表面铺上灰泥的石灰岩建成,殿顶则使用大理石兴建而成。宙斯庙尤以象牙和黄金的塑像而闻名于世。
宙斯神庙是按照伊奥尼亚风格的建筑,后来改用了科林斯式石柱风格,而且一概使用大理石。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205米长,130米宽的地基上,神庙本身长107.75米,宽41米,共有104根科林斯柱。每根石柱高达17.25米,顶端直径达1.3米,约计用大理石1.55万吨。和众多的古希腊神庙一样,宙斯神庙也遭受严重的破坏,104根柱子中仅存13根。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隔路相望,宙斯神庙位于路南,而哈德良拱门则位于路北,这两座建筑都是由距今1900多年前的罗马帝国国王哈德良时期修建的。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宙斯神庙和哈德良拱门的原始形态,只能通过断壁残垣来回忆当时的辉煌。
宙斯神殿是古希腊的宗教中心。神殿位于希腊雅典卫城东南面,依里索斯河畔一处广阔平地的正中央,为古希腊众神之神宙斯掌管的地区;目前这地方尽是一片黄澄澄的丘陵,但是在古希腊时期,四周环绕翠谷和清冽溪水,景境幽雅,不远处更有一座密林,绿意浓郁,林中小径两旁更是花木扶疏,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更是当时的宗教中心。在古希腊时代,那地位于雅典城墙外,到了哈德良帝时代为了扩大雅典城规模,将城墙往外扩展,才把神殿纳入城内。篇五:青岩古镇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中文名称: 青岩镇 所属地区: 中国贵阳市
地理位置: 位于贵阳市的南郊距市区
简介 面积: 92.3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九寺 特产:
玫瑰糖、双花醋、糕粑稀饭
小镇,名青岩,位于贵阳花溪南12公里处,城门上大书“定广门”三个字。城门左右两边有逶迤城墙,上筑敌楼、垛口、炮台。全部用方块巨石筑就,一派青灰苍黑。
小镇隶属贵州省贵阳市,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古镇曾有九寺、八庙、三宫、三阁、一院、一楼,还有石牌坊、城墙
等古建筑群。原为土城,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经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之石城。
贵阳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层层岩石堆垒,异军突起处,即为山。山多石就多,石又厚厚薄薄,逐一分层,使用极为方便。因此,贵阳城郊民居多以石片当瓦、石块垒墙。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青苍苍一片,是当地山乡特别的一道风景。青岩镇依山傍岭,城门城墙全用石头建造成也就顺理成章了。是的,古镇的盎然古意首先来自苍然青石。
古镇的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石雕、木雕工艺精湛,蕴含着许多神话传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叹为观止。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分列两旁的、古老的石柜台和木柜台,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信步走进一条叫做“背街”的小巷,立即感到一种强烈的时间和空间的莫大距离,青石板铺的路、青石板垒的墙,仿佛是一条石板制成的时空隧道。
还有令人称奇的,小小古镇居然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东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初一、十五,寺庙里香火不断,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络绎不绝。偏远的地方多宗教场所并不足为奇,奇的是,镇民与生俱来的、对外来事物的宽容与大度,使本不属于这方天地
的宗教信仰也在此生生不息。
站在青岩镇的城楼上远眺,尖顶的教堂和肃穆巍然的贞女牌坊遥遥相对,你不觉得它们之间的突兀,反倒感觉出一种参差文化的不对称美,就像那镂空花窗、玻璃青瓦和五颜六色的现代商品,流露出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扯不断、理还乱。
青岩最好的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淳朴民风。累了,镇民会挪出自己的椅子让你歇歇脚;渴了,会端上一碗清凉的苦丁茶,还要为你说上一段青岩的典故,让你的精神也解解乏。这一切,是可以随意享受的,如果你执意要给钱,一句“随便拿一
点就行”或“几块钱就行”的话语更让你从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小镇。
龙阁、三宫阁、玉皇阁)、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以及青岩书院、万寿宫、水星楼、牌坊等,多为明清建筑,设计精巧,工艺精湛。青岩古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该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
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 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
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共37处。
青岩镇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市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全镇总人口中,汉族占总人口数的61%,少数民族占总口数的39%。少数民族人口中,苗族、布依族占绝大多数。经济以农业为主,林业为辅。以磷化工、建材、保健三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快速。2003年,全镇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3063万元。依托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和区域优势,旅游经济收入上升趋势明显,与乡镇企业互为补充,行成该镇两大经济支柱。
青岩古镇在贵阳市花溪南12公里处的213国道旁。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内城和外城,用方块巨石垒砌,城墙上筑有敌楼、垛口、炮台。气势宏伟的定广门城楼与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辉映。
600年前的军事古镇
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为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于是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交错密布于镇内的明清古建筑,计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等
位置与区划
青岩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是花溪区南郊中心集散地,贵州省的历史文化古镇
。地处东经106°37′―106°44′、北纬26°17′―26°23′,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92.3平方公里,东接黔陶乡、西与燕楼、马铃相连,南与惠水县接壤。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部、南部较低,属丘陵河谷盆地,海拔1100――1300米,最高峰大苗山海拔1330米,最低
处思潜村官塘河入惠水处1010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100米左右。
镇域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桐木岭分水地带南侧,属珠江水系,河流源远流细,洪枯涨落幅度大,境内有属珠江水系的青岩河、杨眉河、赵司河,平均径流613毫米,水能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气候及土壤
青岩镇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相对湿度为81%,年平均日照数为小时,年降雨量毫米,全年无霜期273―280天,年平均风力2至3级,夏季主导风向偏南,冬季偏北。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石灰土、水稻土,土壤显中性、微酸性。
行政建制及交通
镇辖区为17个行政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歪脚村、山王庙村、摆托村、杨眉村、摆早村、新哨村、思潜村、达夯村、谷通村、新楼村、二关村、大坝村、龙井村、新关村,131个村民组,5个居委会,19个居民组。全镇有106个自然村寨,镇辖区内有中小学17所,其中:完小8所、初小8所,区属中学1所,幼儿园 2所。2000年初全镇总人口29108人,其中集镇中心人口8187人,2810户,非农业人 口31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
主要公路有青高、青燕、青马线
与主干道横跨东西,公路等级为2―3级,全镇17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106个自然寨也基本通公路。
全镇总耕地面积为19357亩,其中水田12690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有宜牧荒山7160亩,有适宜发展渔业生产的水面2025亩,有山塘水库6个,有效灌溉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0%。有林地面积16170亩,宜林荒山17584亩,森林覆盖率达13.29%,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还的
世界稀贵树种青岩油杉、古银杏树等,以松树为主的树种占用材林面积的75%。
龙,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年,许多广告都将2000形象为飞舞的龙,实在是深入人心。眼光缭乱之余,想起了童年在青岩所闻龙的传说。
那时,青岩西南黑神庙的的山上、是葱葱的梓木树。在黔陶路旁边龙阁周围,更有森林的油杉。城里的场坝在我眼中也是好宽好大的。高高的城墙,众多的庙宇殿堂DD万寿宫、寿福寺、
龙泉寺、天主教堂等。而深刻在我记忆中的,却是青岩城下的龙的传说,这龙的头在迎龙阁山下的河里,有许多门板大的鱼陪着。龙尾则在黑神庙的山上,在那儿还看得着龙的鳞片哩。这龙的身段正伸展在场坝的地下。石板铺就的场坝中央,有座高高的砖塔,塔前有个水池。这个用以焚化水纸的塔和水池下面,正是龙的腰身,据说底下还有一口大铁锅,站着一只大公鸡,是看管龙身的,
因为龙的腰一扭动,就会发大水,大公鸡狠啄她一口,龙身就不动,青岩城也就平安不被水淹了。
每当人们走过场坝时,总要去看那一潭水,凝望那水中有无守护在下面的大公鸡。也曾结伴爬上黑神庙周围的山上去找寻龙的鳞甲。更记得随大人胆颤地经过歪脚的平桥,上迎龙阁的庙里去吃过斋饭,也下到河边,面对绿茵的河水,渴望见到那门板大鱼和龙头的威颜……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人们记起这龙的传说时,青岩的迎龙阁、黑神庙早已随云烟逝去而不存,那场坝也显得窄小多了。欣喜的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中,青岩古镇风貌正在重振,新兴的古镇一条街,热闹的迎祥寺,大兴土木的万寿宫、慈云寺,崭新的城楼,开放的状元府,展现出人文新姿,吸引着众多的人们前
往游览。青岩的龙将不是在地下、水中、而是在黔中上空腾起,驾着祥云!
牌坊与教堂
其实小镇有特色且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还有很多。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当地人称黄家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由于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所以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寺庙、城门,这些主体建筑在袅袅炊烟缭绕中屹立着,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古老故事。让人诧异的是,小镇中
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
也就是说,小镇中既有佛教徒、又同样盛行天主教和基督教,无法得知这样的“三教并存”现象是如何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下来的,但据镇上人说,每每到了初一、十五、寺庙里的香火是不会断的,而周日到教堂做礼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而除了寺庙、教堂,镇上最有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可能就是保存完好的古代牌坊,据说古镇原来是有8座石牌坊的,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只留下三座了,它们分别是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南门内的“赵伦理百岁坊”和靠近定广门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其中以节孝坊的建造最为大气,坊的上方甚至还镶嵌着圣旨立匾。更为戏剧化的是,代表西方文化的教堂就建在象征东方传统的节孝坊对面,高高尖顶屹立了百年之久,这种参差交错的不对称美以一种强烈的反差,被渲染到整个文化气氛中,所以在这里看似激烈的文化宗教冲突,却空前地融合起来,让人不得不
感叹此弹丸之地内的文化包容性是多么神奇。
青岩民俗民居
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同时,在传统文化中,象与羊均为“祥”音近,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如将大象与猴子相配,则补誉称“封候拜相”了。青岩民居撑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汉文化看来,蝙蝠与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征“寿”。蝴蝶的谐音为“福”与“耋”。一个人,如果能活到“耄耋之年”,那无疑是老寿星了。青岩民居的林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
青岩有些人家住在深宅大院,于当街处修建十分气派的朝门。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彷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门前或大门前,铺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意为”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如意、牡丹、祥云、龙凤等图案,均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向来备受民间青睐。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人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重檐悬山式民居
重檐悬山式民居完全是人体仿生学与商业经营两者之间的巧妙结合,青岩古镇的民居表面看起来和其他明清建筑并无明显不同之处,青瓦石墙、古朴沧桑,但仔细观察,却有着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地域色彩。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下雨,总不能耽误了生意,精明的生意人们经过反复地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青岩镇的典型民居孕育而生。门面作为商铺的民居,一般会显得高大一些,光有第一重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更何况还有带着风的偏山雨,但总不能把门关上了不做生意吧,就再加上一重檐,很好的保护了柜台,这样再大的雨也不怕了。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双重檐就像人的眉毛和睫毛,保护眼睛的是睫毛,而不是眉毛,眉毛起到是一种装饰作用,这种仿生学的商铺式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古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运用人体仿生学,独具特色的多功能民居建筑即便放在全国范围看也实属
青岩民居,多建腰门,其门斗和拉手颇有学问。许多人家的上门斗,着意雕成桃子形、如意形。或者虎头形、牛角形。拉手有的做成葫芦形、石榴形或者祥云形、如意形。俗称“打门锤”的大门门簪,或者雕刻乾卦、坤卦。或者雕刻牡丹、葵花。大门楹,雕刻桃子、石榴、祥云、如意或龙凤等图案,被誉称为“门龙”。
门斗、门簪、连楹上的石榴、葫芦、葵花等木雕,既寓意“多子”,又象征“多福 ”。“多子多福&皆是人们梦寐以的。如意、牡丹、祥云、龙凤等图案,均为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向来备受民间青睐。青岩窗雕,也很精彩,除常见的福、禄、寿禧和耕、读、渔、樵等图案外,还有龙、凤、狮、象等造型。许多大户人家,前院作店铺,后院为居室,两厢当书房。书房窗雕多为冰裂纹,意为熬过十年寒窗,方可飞黄腾达。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同时,在传统文化中,象与羊均为“祥”音近,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如将大象与猴子相配,则补誉称“封候拜相”了。
青岩民居撑拱,有的雕成蝙蝠形,有的雕成蝴蝶形。在汉文化看来,蝙蝠与蝴蝶通常代表“福”,蝴蝶甚至象征“寿”。蝴蝶的谐音为“福”与“耋”。一个人,如果能活到“髦耋之年”,那无疑是老寿星了。青岩民居的木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青岩有些人家住在深宅大院,于当街处修建十分气派的朝门。朝门多为垂花门。有的在门罩上彷石结构精雕细刻立柱及柱础,外观十分逼真。有的人家,在朝门前或大门前,铺墁青石板,其上雕刻蝙蝠、古钱、白果、鲤鱼等图案,意为“开门见福”、“开门见财”、“开门见子”、“年年有余”和“鲤鱼跳龙门”等吉象。青岩民居的外装饰,看上去并不怎么豪华,因此也不特别抢眼,这多少反映出青岩商人“财不露白”的传统理念。但仔细观察,青岩民居的外装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像是一部很有嚼头的古书
古巷里住过名人、出过状元
青岩靠山,整个青岩镇是用石头砌成,石板房、石头墙、石坊、石街和石巷。青岩很大,象“迷魂阵”一样的石巷遍布全镇,在这些青石巷子之间有无数的门脸,门脸上的风格以主人的品味而定。门脸上贴着的年画具有浓郁的贵州特色。
青岩人为之自豪的是历史上为出现过“伟人”,贵州第一状元赵以炯的“赵状元府第”,已成为观光点。
一镇四教,各念各的经
外来的文化也是通过小路悄悄地进入古镇的。宗教的影响尤为典型,在中国的古镇中已很难再有青岩这样的“四教合一”的风景了。在青岩,佛教和道教寺庙的香火也很旺。佛教寺庙虽然谈不上规模宏大,但布局严谨,有不少工艺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寿佛寺的木雕艺术均为贵阳市仅见的精品。出庙门不远是基督教堂,教堂里教徒们聆听着白发苍苍的老先生讲解《圣经》。还有道教的宫观,在袅袅的青烟中传出道家的祷文。
历史在古牌坊下走过
牌坊是青岩古镇的标志。古镇原建有8座石牌坊,现在仅存三座。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岁坊”、定门外的“周王氏媳妇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均是南北向,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四阿顶式。四立柱南北两面有石鼓护柱或狮护柱。节孝坊的正中横梁上刻有空雕“二龙抢宝”、“五龙图”,雕刻十分精美,中间还嵌圣旨立匾。贞节牌坊下不知走过了多少女性,如今在牌坊下的游客,也许并不知道将大名嵌入牌坊上的女人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赞美的,只是那古坊的宏伟壮观。
历史上,青岩古城四门内外有八座牌坊,现保存的只有南门外的“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南门内的“赵理伦百寿坊”和北门外的“赵彩章百寿坊”三座。三座牌坊的建筑造型基本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大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