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压为 10 6 pa 下,发生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后体系的体积减少了6 × 10 -3 m 3 , 试计算体积功?

【应用化工系】 基础化学——习题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判断题
1、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2、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种类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3、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4、有一稀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DTb,凝固点下降值为&DTf,则&DTf必大于&DTb 。
5、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的现象称作渗透现象。
6、 0.3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3mol&kg-1的甘油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7、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汽压大于水的蒸汽压。
8、对于难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依数性(&DTb = Kb&b) 中b指溶液中溶质质点的质量摩尔浓度的总和。
9、质量相等的甲苯和苯均匀混合,溶液中甲苯和苯的摩尔分数都是0.5。
10、溶剂中加入难挥发溶质后,溶液的蒸气压总是降低,沸点总是升高。
11、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12、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13、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选择题
1、0.288g某溶质溶于15.2g己烷C6H14中,所得溶液为0.221mol&kg-1,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85.7&&&&&&&&&&&&&&& B. 18.9&&&&&&&&&&&&&&& C. 46&&&&&&&&&&&&&&&& D.96
2、若35.0% HClO4水溶液的密度为1.251 g&cm-3,则其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A. 5.36mol&L-1和4.36mol&kg-1&&&&&&&&&&&&&&&&&&&& B.13mol&L-1和2.68mol&kg-1&&&
C. 4.36mol&L-1和5.36mol&kg-1&&&&&&&&&&&&&&&&&&&& D.2.68mol&L-1和3mol&kg-1
3、1.50mol&L-1 HNO3溶液的密度&=1.049g&cm-3,则其质量摩尔浓度(mol&kg-1)为
A. 3.01&&&&&&&&&&&&&&&& B. 1.73&&&&&&&&&&&&&& C. 1.57&&&&&&&&&&&&&&& D. 1.66
4、若NH3&H2O的质量摩尔浓度为m mol&kg-1密度为& g&mL-1则NH3?H2O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5、密度为& g?mL-1的氨水中氨的摩尔分数为x,其质量摩尔浓度为(mol?kg-1)
A. &&&&&&&&&B. &&&&&&&&&&&&&&C. &&&&&&&&&D.
6、哪种真实气体与理想气体较相近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7、 20?C时乙醇p?=5.877KPa,乙醚的P?=58.77KPa,将它们等物质的量混合而成的溶液,在该温度时混合溶液液面上的总压力为&
A.64.65KPa&&&&&&&&&& B. 32.32KPa&&&&&&&&&&&& C. 52.89KPa&&&&&&&&&& D.不确定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液体与其蒸气处于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该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B.液体混合物的蒸气压等于各纯组分的蒸气压之和
C.稀溶液中某一液体组分的蒸气分压等于它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与其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之积
D.蒸气压大小与容器直径大小有关
9、将18.6g某非电解质溶于250g水中,若溶液凝固点为-0.744?C,则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186     && B. 93.0&&&&&&&&&&&&&& C. 298&&&&&&&&&&&&&&&& D. 46.5
10、在100g水中溶解了6.0g某非电解质(M=60g ? mol-1),则在101.325KPa时此溶液的沸点&&&&&&&&&&&&&&&&&&&&&
A. 0.51?C&&&&&&&&& B. 100.51?C&&&&&&&&&& C. 99.49?C&&&&&&&&&&& D. 101.86?C
11、将1.00g硫溶于20.0g萘(K&= 6.8K?Kg?mol-1)中,溶液的凝固点较纯萘(80?C)低1.30?C,则此时硫的分子式接近
A.S 2 &&&&&&& && B. S4&&&& &&  &&& C. S6    &&&&& D. S8
12、有一种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DTb,凝固点下降值为&DT&,则
A.&DT& & &DTb&&&&&&&&& B.&DT& = &DTb&&&&&&&&&&&&&& C.&DT& & &DTb&&&&&& D.无确定关系
13、常压下,难挥发物质的水溶液沸腾时,其沸点
A. 100&C&&&&&&&&&&&& B.高于100&C&&&&&&&&&&&&& C.低于100&C&&&&&& D.无法判断
14、在1升水中溶有0.01mol的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A.MgSO4 &&&&&&&&&&&&&B.Al2(SO4)3 &&&&&&&&&C.CH3COOH&&&&&& D.K2SO4
15、 101&C时,水在多大外压下沸腾
A.101.3KPa&&&&&&&&&& B.1013KPa&&&&&&&&&& C.略高于101.3KPa&&&&&&&& D. 略低于101.3KPa&
16、朗缪尔提出的吸附理论及推导的吸附等温式(C)
A. 只能用于物理吸附&&&& B. 只能用于化学吸附&
C. 适用于单分子层吸附&& D. 适用于任何物理和化学吸附
17、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是(C)
A.&&&& 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B. 指向液体边界
C. 在与液面相切的方向上&&&&&&& D. 指向四面八方
18、下列关于表面张力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与温度有关&&&&&&&&&& B. 与压力有关&
C. 与接触的另一相有关&& D. 与表面积有关
19、高度分散的多相性和( D& )是胶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A. 热力学稳定性; B. 不均匀性; C. 胶粒的带电性质; D. 热力学不稳定性
20、 胶体系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 C& )。
A.光的反射; B. 光的透射; C. 光的散射; D. 光的衍射
21、胶体的电泳性质现象表明( C& )。
A.&&&& 分散介质带电; B. 胶体粒子带正电; C 胶体粒子带电;
D.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
22、对于以AgNO3为稳定剂的AgCl水溶胶胶团结构,可以写成:
{[AgCl]m nAg+&(n-x)NO3-}x+ & xNO3-
则被称为胶体粒子的是指(& C&& )。
A.&&&& [AgCl]m ;&&& B. [AgCl]m nAg+ ;&&& C. {[AgCl]m nAg+&(n-x)NO3-}x+ ;
A.&&&& {[AgCl]m nAg+&(n-x)NO3-}x+ & xNO3-&
23、 胶体系统是指分散相粒子直径d至少在某个方向上在(& C )nm的分散系统。
A.&&&& 0~1;& B. 1~50;& C. 1~100;& D. 1~1000
24、 布朗运动的实质是( B& )。
A.&&&& 胶体粒子的扩散运动;& B. 胶体粒子的热运动;
C. 胶体粒子的沉降运动;& D. 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的定向运动
25、憎液溶胶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它能够相对稳定存在的三个重要原因是(& A )。
A.&&&& 胶粒带电,布朗运动,溶剂化作用;& B. 胶粒带电,扩散运动,溶剂化作用;
C. 布朗运动,扩散运动,沉降平衡;&&& D. 胶粒带电,布朗运动,沉降平衡
26、电渗现象表明胶体系统中( D& )。
A.&&&& 胶体粒子是电中性的;&& B. 分散介质是电中性的;
C. 胶体粒子是带电的;&&&& D. 分散介质也是带电的
27、在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在固体表面上的气体吸附一般是什么形式:D
(A)& 形成表面化合物 ;&&&& && (B) &化学吸附 ;&
(C) &液化 ;&&&&&&&&&&&&&&&& &(D)& 物理吸附。&&&&&&&
28、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B
(A)& 液体 ;&&&& &(B) &气体 ;&&&&
(C) &固体 ;&&&& &(D) &气体或固体 。
29.对由各种方法制备的溶胶进行半透膜渗析或电渗析的目的是:C
(A)&&&&&&&&&&& 除去杂质,提高纯度 ;&&&&&&&&&&&&&&
(B)&&&&&&&&&&& 除去小胶粒,提高均匀性 ;
(C)&&&&&&&&&&& 除去过多的电解质离子,提高稳定性 ;
(D)&& 除去过多的溶剂,提高浓度 。
30.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A
(A)&&&&&&&&&&& [(AgI)m&nI-&(n-x) &K+]x-&xK+ ;&&&
(B)&&&&&&&&&&& [(AgI)m&nNO3-&(n-x)K+]x-&xK+ ;
(C)&&&&&&&&&&& [(AgI)m&nAg+&(n-x)I-]x-&xK+ ;&
(D) &&[(AgI)m&nAg+&(n-x)NO3-]x+&xNO3- 。
31.工业上为了将不同蛋白质分子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溶胶性质中的:A
(A)& 电泳 ;&&&& (B) 电渗;&&&&
(C)& 沉降 ;&&&& (D) 扩散 。
三、计算题
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
2、温度下,将1.013&105Pa的N2 2dm3和0.5065Pa的O23 dm3放入6 dm3的真空容器中,求O2和N2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
3、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4、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5、在273K时,将同一初压的4.0 dm3 N2和1.0dm3 O2压缩到一个容积为2 dm3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3.26&105 Pa,试求
(1)两种气体的初压;
(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6、 在25℃ 时将相同压力的5.0 L 氮气和15 L 氧气压缩到一个10.0 L& 的真空容器中,测得混合气体的总压为150 kPa ,(1)求两种气体的初始压力;(2)求混合气体中氮和氧的分压;(3)将温度上升到 210 ℃ ,容器的总压。
7苯和甲苯混合而成的溶液可看作理想溶液,它们遵守稀溶液依数性。已知苯和甲苯在293.15K时蒸气压分别为9.958kPa和2.973kPa,今以等质量的苯和甲苯在293.15K时混合,试求:
(1)此时溶液的蒸气压&& (2)其中甲苯的分压&& (3)蒸气中甲苯的量分数
8、 10.00mLNaCl饱和溶液重12.003g,将其蒸干后得到NaCl 3.173g,试求(1)该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2)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3)盐的摩尔分数;(4)水的摩尔分数
9、在1mol氯仿中溶解8.3g某电解质物质,所得溶液的蒸汽压为68.13kPa。已知此时纯溶剂氯仿的蒸汽压是70.13kPa,求
(1)溶质的物质的量&&& (2)溶质的摩尔分数&&& (3)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0、将2.50g果糖(M=180g mol?L-1)溶解在100g乙醇中,乙醇的沸点升高0.143K,而某有机物2.00g溶于100g乙醇时,沸点升高了0.125℃。已知乙醇的Kf=1.86 K?kg?mol-1。
求(1)该有机物的乙醇溶液△Tf为多少?并与△Tb相比较,得到什么结论?
&&& (2)在20℃时,该有机物乙醇溶液的渗透压为多少?
11、 12.2g苯甲酸溶于0.10Kg乙醇后,使乙醇的沸点上升了1.13℃,若将12.2g苯甲酸溶于100g苯中,则苯的沸点升高了1.36℃。计算苯甲酸在两种溶剂中的摩尔质量。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乙醇的Kb=1.19K?kg?mol-1,苯的Kb=2.53K?kg?mol-1
12、在25℃时,将2g某化合物溶于1000g水中的渗透压与同温下将0.8g葡萄糖(C6H12O6)和1.2g蔗糖(C12H22O11)溶于1000g水中的渗透压相等。求
(1)此化合物的分子量
(2)此化合物的沸点和凝固点
(3)此化合物的蒸汽压下降了多少Pa(25℃时水的蒸汽压为3.17kPa,稀溶液的密度近似为1g?mol-1)
一、判断题
&&& &&& & & & & & &&&& &&&& &&&
二、选择题
ACCBBCBDABDABBCCCDDCCCCBADDBCAA
三、计算题
1、17g/mol& NH3
2、CO2: 2.026&104Pa N2: 1.103&104Pa O2: 8.104&104Pa
3、O2: 2.53&104Pa N2: 3.377&104Pa 总: 5.91&104Pa
4、2.12&103Pa
5、(1)1.304&105Pa& (2)O2: 6.52&104Pa N2: 2.608&105Pa (3)O2:0.057mol N2:0.23mol
6、(1)75k Pa (2)N2: 37.5k Pa& O2: 112.5k Pa&
7、6.754kPa; 1.368kPa; 0.20
8、6.15mol?Kg-1; 5.43mol?L-1; 52.5%; 47.5%
9、0.0293mol;0.
10、 0.225K; 因为&DT&&&DTb,故在测定时更易提高准确度;295kPa
11、4128.48 g?mol-1 ;226.96g?mol-1;苯甲酸在苯中主要以双分子缔合形式存在
12、 251;100.004℃;-0.015℃;0.45Pa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一、判断题:
1、某反应体系从状态A变为状态B后又经另一途径返回状态A,此过程中体系内能不变。
2、功和热都是能量的传递形式,所以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3、△u=△H&p△V,这个关系式适用于任何体系,任何条件。
4、恒容下,p△V,=0,此时Qv=△u,由于u是状态函数,因而此时的Qv也是状态函数。
5、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有多少步骤,只要回到起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变(△u和△H)应为零。
6、单质的标准熵为零。
7、某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它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其变化途径无关。
8、在标准压力和反应进行时的温度,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1mol某化合物的反应热,叫做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
9、石墨、金刚石和臭氧都是单质,它们的标准生成焓都为零。
10、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该反应的焓变。
11、H2O(s)&H2O(g)是个熵增过程。
12、熵变为负的化学反应,必定是非自发反应。
13、凡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14、若反应的和均为正值,则随温度升高,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增加。
15、如果反应的,则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可能自发进行的。
二、选择题
1、下列情况属于封闭体系的是
A.用水壶烧开水&&&&&&&&&&& B.氢气在盛有氯气的密闭绝热容器中燃烧&&&&
C.NaOH与HCl在烧杯中反应& D.反应N2O4(g)2NO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下列叙述中不是状态函数特征的是
&&& A.系统状态一定时,状态函数有一定的值&
B.系统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与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C.系统一旦恢复到原来状态,状态函数却未必恢复到原来数值&&
D.状态函数具有加和性
3、体系在某一过程中,吸收了热Q=83.0J,对外做功W=28.8J,则环境的热力学能的变化△U环为
A.111.8J&&&&&&&&&&&&& B.54.2J&&&&&&&&&&&&& C.-54.2J&&&&&&&&&&&&&&& D.-111.8J
4、已知金刚石和石墨的燃烧热各为-395.39KJ&mol-1和-393.3 KJ&mol-1,则由石墨变为金刚石的热效应为
A.吸热&&&&&&&&&&&&&& B.放热&&&&&&&&&&&&&& C.-2.1 KJ&mol-1&&&&&&& D.无法确定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恒压下△H=Qp及△H=H2-H1,因为H2和H1,均为状态函数,故Qp也是状态函数
B.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该反应的焓变
C.某一物质的燃烧焓变愈大,则其生成焓就愈小
D.在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6、由下列数据确定反应2C(s) + H2(g) C2H2(g)的为&
&&&&& C2H2(g)+5/2O2(g)2CO2(g)+ H2O(l)&& =-1301 KJ&mol-1&&&
&&&&&&&& C(s)+O2(g)CO2(g)&& =-394.1 KJ&mol-1&
H2(g)+1/2O2(g)H2O(1)& =-285.5 KJ&mol-1&&
A.227 KJ&mol-1&&&& &&&&&B.621 KJ&mol-1&&&&&& &&C.1301 KJ&mol-1&&&&&&&&& D.-2375 KJ&mol-1&
7、由下列数据确定△fH&&&
C(s)+ O2(g)&CO2(g) =-393.5 KJ&mol-1 ;
Mg(s)+1/2O2(g)MgO(s) =-601.8 KJ&mol-1&&
Mg(s)+ C(s)+ 3/2O2(g)MgCO3(s) =-1113KJ&mol-1
MgO(s)+ CO2(g)&MgCO3(s)&&&& =?
A.-118 KJ&mol-1& &&&B.-996 KJ&mol-1& &&&&&&C.118 KJ&mol-1& &&&&&&D.996 KJ&mol-1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熵变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温度无关&&&&&&&&&&& B.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
C.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化学反应的熵变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放热反应均为自发反应&&&&&&&&&&&&&&&&&&&&&&& B.I2(g)的=0&&&&&
C.若反应的△H和△S均为正值,则温度升高△G将增加&&&&
D.某反应的&0,并不表示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H&0,△S &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B.△H&0,△S&0,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C.△H&0,△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D.△H&0, △S&0, 在任何温度下,正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11、已知25℃时,NH3(g)的=-46.19KJ&mol-1,反应N2(g)+3H2(g)&2NH3(g)的=-198 J&mol-1&K-1,欲使该反应在标准状态时能自发进行,所需的温度条件应为
&&& A.&193℃&&&&&&&&&&& B.&193K&&&&&&&&& C.&193K&&&&&&&&&&&& D.&193℃
三、计算题
1、计算下列各体系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时热力学能的变化
(1) 吸收了2000KJ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00KJ。
(2) 向环境放出了12.54KJ热量,并对环境做功31.34KJ。
(3) 从环境吸收了7.94KJ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31.34KJ。
(4) 向环境放出了24.5KJ热量,环境对体系做功26.15KJ。
2、 已知在体积不变时,1mol理想气体温度升高1K吸收热量3/2R(R为理想气体常数),计算2.5mol理想气体在恒容条件下,温度从273K升到373K时△U,Q和W。
3、在标准压力下,100℃时1mol液态水体积为18.8mL,而1mol水蒸气的体积为30.2ml,水的汽化热为40.67KJ&mol-1,计算100℃时在标准压力下由30.2g液态水蒸发为水蒸气时的△H和△U。
4、利用标准生成热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焓变
(1)CaO(s)+SO3(g)+2H2O====CaSO4&2H2O(s)
(2)Fe2O3 (s)+6H+(aq)=====2Fe3+(aq)+3H2O(l)
(3)1/2(NH4) Cr2O7(s)====1/2Cr2O3 (s)+1/2N2(g)+2H2O(g)
5、甲苯,CO2和水在298K时的标准生成焓分别为48.0KJ&mol-1、-393.5KJ&mol-1和-286.0KJ&mol-1,计算298K和恒压下10gCH4 (g)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 (s)+3 CO(g)====2Fe(s)+3 CO 2 (g)&&&& =-27.6 KJ&mol-1
3 Fe2O3 (s)+ CO(g)====2 Fe 3O4 (s)+ CO 2 (g)& =-58.58 KJ&mol-1
Fe 3O 4 (s)+ CO(g)====3FeO(s)+ CO 2 (g)&&&&& =38.07 KJ&mol-1
计算反应FeO(s)+CO(g)====Fe(s)+ CO 2 (g)的和Fe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7、已知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
2NH 3 (g)====N 2(g)+3H 2(g)&&& =92.22 K&.mol-1
H2(g)+1/2O 2 (g)====H 2O(g)&&& =-241.82 KJ&mol-1
4NH 3 (g)+5O 2 (g)=====4NO(g)+6H 2O(g)&& =-905.48 KJ&mol-1
计算NO(g)的。
8、已知Al2O3(s) 和MnO2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676 kJ.mol-1&& 和 -521 kJ.mol-1&& ,计算铝与足量MnO2反应(铝热法)焓变量。
9、贝尔(Alfred Nobel )&& 发明的炸药爆炸可使产生的气体因热膨胀体积增大1200倍,其化学原理是硝酸甘油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4C3H5(NO3)3(l)& ===6N2(g)& + 10H20(g)& + 12CO2(g)& +O2(g)
已知C3H5(NO3)3(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355 kJ.mol-1 ,计算爆炸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
10、碘钨灯因在灯内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W(s)& + I2(g) ====WI2(g)
碘蒸气与扩散到玻璃内壁的钨会反应生成碘化钨气体,后者扩散到钨丝附近会因钨丝的高温而分解出钨重新沉积到钨丝上去,从而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
已知在298 K时: W(s)&&&&& WI2(g)&&&& I2(g)
&△fGm&/ kJ.mol-1&&&&& 0&&&&&&&& -8.37&&& 19.327
&Sm& / J.mol-1 .K-1& &33.5&&&& 251&&&&&& 260.69&&&&&&&
(a)设玻璃内壁的温度为623K ,计算上式反应的 △fGm&(623K)&&& 。
(b)估计WI2(g)在钨丝上分解所需的最低温度。
11、查出生成焓和标准熵,计算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上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什么温度范围内是自发的。这一反应能否实际发生?
一、判断题:
&& && & & & & & && & && &&& &
二、选择题
D&& C&&& C&& A&& B&&& A& C&& D&&& D& C&& A&&
三、计算题
1、& 1700KJ;& -43.88KJ;& 39.28KJ;& 1.64KJ
2、 3.12KJ;& 3.12KJ;& 0
3、 67.78KJ;& 62.68KJ
4、 -420.6KJ&mol-1;& -130.4 KJ&mol-1;& -150.1 KJ&mol-1
5、 429 KJ
6、& -100.39 KJ&mol-1;& -383.37 KJ&mol-1
7、 90.25 KJ&mol-1
8、-1789kJ/mol
9、- kJ/mol
10、(a) -13.661 kJ/mol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判断题
1-1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各种反应。
1-2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1-3凡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计量系数一致时,此反应必为基元反应。
1-4化学反应速率通常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1-5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反应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就越快。
1-6对一切化学反应来说,如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也将成倍增大。
1-7反应物浓度不变时,温度每升高10&C,反应速率一般增加1倍,则400K时的反应速率是350K时的25倍。
1-8 当反应A&B的反应物浓度加倍时,如果反应速率也加倍,则该反应必定是一级反应。
1-9催化剂可大大加快某反应的反应速率,故其平衡常数也将随之增大。
二、选择题
2-1反应2SO2(g)+ O2(g)&2SO3(g)的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v=-d(O2)/dt,也可以表示为
A.v1=2d[SO3]/dt&&&&& B.v2=d[SO3]/dt&&&&&& C.v3=-2d[SO2]/dt&&&&& D.v4=d[SO2]/dt
2-2& 800K时测定反应CH3CHO(g)&CH4(g)+CO(g)的反应速率数据如下,&&&&&
[CH3CHO] mol&L-1
v mol&L-1&s-1
则此反应的级数应为
A.0&&&&&&&&&&& B.1&&&&&&&&&&&&& C.2&&&&&&&&&&&&&&& D.4
2-3反应A(g)+B(g)&C(g)的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
&&& A. s-1&&&&&&&&&&&&&&&&& B. L&mol-1&s-1&&&&&&&&&&& &C. L2&mol-2&s-1&&&&&&&&&&&&&& D.不能确定
& 2-4& 25℃时反应N2(g)+3H2(g)&2NH3(g)的△H&=-92.38 KJ&mol-1,若温度升高时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C.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D.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减小
& 2-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反应物、生成物系数都是1的反应&&&&&& B.那些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C.任何能进行的反应&&&&&&&&&&&&&&&&&&&& D.多步完成的复杂反应
2-6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一倍,则65℃的反应速率要比25℃时的快
&&& A.8倍&&&&&&&&&&& B.16倍&&&&&&&&&&& C.32倍&&&&&&&&&&&& D.4倍
2-7反应A(g)+B(g)&C(g)的速率方程为v=k[A]2[B],若使密闭的反应容器增大一倍,则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A.1/6倍&&&&&&&&&& B.1/8倍&&&&&&&&&&& C.8倍&&&&&&&&&&&& D.1/4倍
& 2-8若反应A+B&C,对于A和B来说均为一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反应为一级反应&&&&&&&
B.两种反应物中,无论哪一种的浓度增大一倍,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加一倍&&
C.两种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半,则反就速率也将减半
D.该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s-1
2-9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首要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本性&&&& B.反应物的浓度&&&&&&&&&& C.反应温度&&&&&&&&&&& D.催化剂
2-10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 D
&&& A.加快了分了运动速率,增加分子碰撞的机会&&&&&&&&&&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D.以上说法都对
2-11某反应的速率方程是v=k[c(A)]x[c(B)]y,当c(A)减少50%时,v降低至原来的1/4,当c(B)增大2倍时,v增大1.41倍,则x,y分别为
&&& A.x=0.5, y=1&&&&&&& B.x=2, y=0.7&&&&&&&&& C.x=2, y=0.5&&&&&&&&& D.x=2, y=2
2-12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有 D
&&& A.催化剂&&&&&&&&& B.反应物的浓度&&&&&&&&&& C.总浓度&&&&&&&&&&&& D.温度
& 2-13一定温度下,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A
&&& A.恒为常数&&&&& B.由反应式决定&&&&&& C.随平衡浓度而变&&&&&& D.随平衡压力而变
2-14 25℃时反应2SO2(g)+ O2(g)&2SO3(g)的△H&=-196.6 KJ&mol-1,当其达到平衡时,K将
&&&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C.随加热而减小&&&&&&&&&&&&&&&&&&&&&&&&& D.随产物的平衡浓度增大而增大
& 2-15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密切,它们的关系是 A
&&& A.取决于反应的热效应&&&&&&&&&&&&&&&&&&&&&&&&&&&&&& B.随温度升高,K值减小&&&
C.随温度升高,K值增大&&&&&&&&&&&&&&&&&&&&&&&&&&&& D.K与T呈直线关系
2-16对可逆反应来说,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平衡常数间的关系为 D
&&& A.相等&&&&&&&&& B.二者正、负号相反&&&&&&&& C.二者之和为1&&&&&& D.二者之积为1
2-17若反应N(g)+H2(g)NH(g)在某温度下的标准平衡常数为2,那么在该温度下氨合成反应N+3H22NH的标准平衡常数是
&&& A.4&&&&&&&&&& B.2&&&&&&&&&& C.1&&&&&&&&& D.0.5&&&&&&&&&&&&&&& E.0.25
2-18已知升温增压都可使反应2A+B2C的平衡向左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产物C发生分解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反应的K&=&
C.反应的K&=&&&&&&&&&&&&&&&&&&&&&&&&&&& D.反应的K&=
2-19已知反应N2O4(g)&2 NO2(g)在600℃时K1=1.78&104,转化率为a%;在1000℃时K2=2.82&104,转化率为b%,并且b&a,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由于1000℃时的转化率大于600℃时的,所以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因为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此反应的△H&0&&
C.此反应的Kp=Kc&&&&&&&&&&&&&&& D.因为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反应的△H&0
2-20已知乙苯脱氢的反应C6H5-C2H5(g)&C6H5-C2H3(g)+ H2(g),在873K时Kp=0.178,则在该温度及平衡压力为101.325KPa下,纯乙苯的转化率为
&&& A.18.9%&&&&&&&&&&&&& B.15.1%&&&&&&&&&&&&&&& C.30.2%&&&&&&&&&&&&&&&& D.38.9%
2-21反应(1)CoO(s) + CO(g)&Co(s) + CO2(g)& (2) CO2(g) + H2(g)&CO(g) + H2O(l)&& (3) H2O(l)&H2O(g)的平衡常数各为K1、K2和K3。则反应CoO(s)+ H2(g)&Co(s)+ H2O(g)的K等于
A. K1+ K2+ K3&&&&&& B. K1- K2- K3&&&&&&& C. K1 K2 K3&&&&&&&&& D. K1 K3/ K2
三、填空题
3-1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dm3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分钟后反应达平衡时,测知D的浓度为0.500 mol&dm-3,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dm-3&min-1,则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x值为 &&&&&&&&&。
3-2 某化学反应A+2B===C是一步完成的,开始时A的浓度为0.500mol&dm-3,B的浓度为 0.100mol&dm-3 ,一秒钟后,A 的浓度下降为0.482mol&dm-3,该反应速率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时为vA=&&&&&&&& ,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A= &&&&&&&&;若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时,vB=&&&&&&&& ,kB=&&&&&&&& 。
3-3所谓基元反应,即&&&&&& &&&&&&&&&&&&&&&&&&&的反应。反应HBrO+H++Br-H2O+Br2为基元反应,其反应速率方程为&&&&&&&& ,反应分子数为&&&&&&&& ,反应级数为&&&&&&&& 。
3-4在一定范围内,反应2NO+Cl22NOCl的速率方程为v =kc2(NO)&c(Cl2)
(1)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 ,由此,&&&&& (能、不能)判断该反应是基元反应。
(2)其它条件不变,如果将容器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3)如果容器的体积不变,而将NO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保持Cl2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4)若已知在其瞬间,Cl2的浓度减少了0.003mol&dm-3&s-1,分别用NO或NOCl浓度变化表示该瞬间的反应速率为&&&&&&& 、&&&&&&& 。
3-5反应A+B产物,根据下列每一种情况的反应速率数据,写出速率定律表达式:
(1).当A浓度为原来浓度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速率的2倍,当B浓度为原来浓度的2倍,反应速率为原速率的4倍。则v=&&&&&& 。
(2)当A浓度为原来浓度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速率的2倍,当B浓度为原来浓度的2倍,反应速率为原速率的1/2倍。则v=&&&&&& 。
(3)反应速率与A浓度成正比,而与B浓度无关。则v=&&&&&& 。
3-6 对于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标准平衡常数K&将&&&&&&&&& ;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时,K&将&&&&&&& 。
3-7反应C(s)+H2O(g)CO(g)+H2(g)的=134K.J.mol-1,当升高温度时,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将&&&&&&&&& ,系统中CO(g)的含量有可能&&&&&&&&& 。增大系统压力会使平衡&&&&&&&&& 移动;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加入N2(g),平衡&&&&&&&&& 移动。
3-8某一温度下,反应的K&越&&&&&&&&& ,反应进行得越 &&&&&&&&&&,通常情况下,若反应的K&大于&& 107 ,则可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若K&小于&& 10-7 &&&&&&,则可认为反应基本不发生。
3-9由N2和H2化合成NH3反应中,﹤0,当达到平衡后,再适当降低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将&&&&&&&& ,逆反应速率将&&&&&&&&&&& ,平衡将向&&&&&&&&&&&&&&&&& 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将&&&&&&&&&&& 。
3-10反应N2O4 (g)2NO2 (g)是一个熵&&&&&&& 的反应。在恒温恒压下达到平衡,若增大n(N2O4):n(NO2),平衡将&&&&&&&&&& 移动,n(NO2)将&&&&&&&& ;若向该系统中加入Ar(g), n(NO2)将&&&&&&&&& ,N2O4解离度将&&&&&&&& 。
3-11已知下列化学反应在25℃时的标准平衡常数:
HCN(ag)H+(ag)+CN-(ag)&&& &&&&&&&&&&&=6.2&10-10
NH3 (ag)+H2O(l)NH4+(ag)+OH- (ag)&&&&& =1.8&10-5
H2O(l) H+ (ag)+OH-(ag)&&&&&&&&&&&&&&& &=1.0&10-14
则反应NH3 (ag) + HCN(ag)NH4+(ag) + CN-(a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四、简答题
1、写出下列各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1) 2SO2(g) + O2(g) = 2SO3(g)
(2) CaCO3(s) = CO2(g) + CaO(s)
(3) Ag2O = 2Ag(s) + 1/2 O2(g)
(4) HCN(aq) = H+(aq) + CN-(aq)
(5) Ag2CrO4(s) = 2Ag+(aq) + CrO42-(aq)
(6) BaSO4(s) + CO32-(aq) = BaCO3(s) + SO42-(aq)
2、反应2 NO(g) + 2 H2(g) && N2(g) +& 2 H2O(g)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 k[NO2]2[H2],试讨论下列各种条件变化时对初速率有何影响。
(1)&&&&&& NO的浓度增加一倍;
(2)&&&&&& 有催化剂参加;
(3)&&&&&& 将反应器的容积增大一倍;
(4)&&&&&& 将反应器的容积增大一倍;
(5)&&&&&& 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N2。
3、下面各种改变对反应 2SO2(g) + O2(g) = 2SO3(g)(△rHm& =198kJ/mol)中的 SO3 的平衡分压有何影响?
A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倍。
B保持体积不变,增加反应的温度。
C加多氧量。
D保持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加入氩气。
4、下面的反应在一个 1L 的容器里,在 298K 下达成平衡:
&& C(石墨) + O2(g) = CO2(g)&&&&&&&&& △rHm& =-393kJ/mol
以下各种措施对氧气的平衡分压有何影响?
A增加石墨的量。
B增加 CO2 气体的量。
C增加氧气的量。
D降低反应的温度。
E加入催化剂。
5、 PCl5(g)分解成 PCl3(g) 和 Cl2(g) 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以下各种措施对于五氧化磷的解离有何影响?
A压缩气体混合物。
B增加气体混合物的体积。
C降低温度。
D保持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向气体混合物添加氩气。
6、在 200℃ 下的体积为 V 的容器里,下面的吸热反应达成平衡态:
&&&&& NH4HS(g) = NH3(g) + H2S(g)
通过以下各种措施,反应再达到平衡时,NH3 的分压跟原来的分压相比,有何变化?
A增加氨气。
B增加硫化氢气体。
C增加 NH4HS固体。
D增加温度。
E.加入氩气以增加体系的总压。
F.把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加到 2V。
7、已知氯气在饱和食盐水里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里的溶解度。试从平衡移动的原理加以解释。
8、 平衡常数能否代表转化率?如何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9、 什么是化学反应的反应商?如何应用反应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并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
10、 反应H2O(g) + CO(g) &H2(g) + CO2(g)在某温度下平衡常数Kp=1,在此温度下,于6dm3的容器中加入2 dm3 3.04&104Pa的CO,3dm3 2.02&105Pa的CO2,6dm3 2.02&105Pa的H2O(g)和1dm3 2.02&105Pa的H2。问净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1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某一定量的PCl5和Cl2。试判断在下列情况下,PCl5的离解度是增大还是减小。
(1)&&&&&& 减压使PCl5的体积变为2 dm&3;
(2)&&&&&& 保持压强不变,加入氮气,使体积增至2dm3;
(3)&&&&&&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压强增加1倍。
五、计算题
1、& 600K时测得反应2AB(g)+B2(g)&2AB2(g)的三组实验数据
Co(AB)/mol&L-1
Co(B2)/mol&L-1
V/mol&L-1&s-1
(1)确定该反应反应级数,写出反应速率方程
(2)计算反应速率常数K
(3)计算Co(AB)=0.015 mol&L-1,Co(B2)=0.025 mol&L-1时的反应速率
2、在523K、2.0L的密闭容器中装入0.7mol PCl5(g),平衡时则有0.5molPCl5(g)按反应式PCl5(g)PCl3(g)+Cl2(g)分解。
(1)求该反应在523K时的平衡常数K&和PCl5的转化率
(2)在上述平衡体系中,使c(PCl5)增加到0.2 mol&L-1时,求523K时再次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和PCl5的转化率。
(3)若在密闭容器中有0.7mol的PCl5和0.1mol的Cl2,求523K时PCl5的转化率。
3、 有10.0L含有H2、I2和HI的混合气体,在425℃时达到平衡,此时体系中分别有0.100molH2和I2,还有0.740molHI(g).如果再向体系中加入0.500molHI(g),重新平衡后,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多少?
4、& 反应 2 NO(g) + 2 H2(g) && N2(g) +& 2 H2O其速率方程式对NO(g)是二次、对H2(g)是一次方程。
(1)&&&&&& 写出N2生成的速率方程式;
(2)&&&&&& 如果浓度以mol&dm&3表示,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多少?
(3)&&&&&& 写出NO浓度减小的速率方程式,这里的速率常数k和(1)中的k的值是否相同,两个k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已知反应 ICl(g) = 1/2 I2(g) + 1/2 Cl2(g) 在 25℃ 时的平衡常数为 K& = 2.2&10-3,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1)2ICl(g) = I2(g) + Cl2(g)
(2)1/2 I2(g) + 1/2 Cl2(g) = ICl(g)
HCN = H+ + CN-&&&&&&&&&&& &&&&&&&&&&&&&&&K1& = 4.9&10-10
NH3 + H2O = NH4+ + OH-&&&&&&&& &&&&&&&&&&K2& = 1.8&10-5
H2O = H+ + OH-&&&&&&&&&&&&&&&&&&&&& K3& = 1.0&10-14
求反应 NH3 + HCN = NH4+ + CN- 的平衡常数 K& 。
7、反应 CO(g) + H2O(g) = CO2 + H2(g) 在 749K 时的平衡常数 K& =2.6 。设(1)反应起始时 CO 和 H2O 的浓度都为 1mol/L(没有生成物,下同);(2)起始时 CO 和 H2O 的摩尔比为1比3,求 CO 的平衡转化率。从计算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8、将 SO3 固体置于一反应器内,加热使 SO3 气化并令其分解,测得温度为 900K ,总压为 p& 时 ,气体混合物得密度为 &=0.925g/dm3 ,求 SO3 的(平衡)解离度 & 。
9、已知反应 N2O4(g) = 2NO2(g) 在308K下的标准平衡常数 K& 为0.32。求反应系统的总压为 p&和 2p&,N2O4 的解离度。从计算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
10、在 693K 和 723K 下氧化汞分解为汞蒸气和氧的平衡总压分别为5.16&104 和 1.08&105 Pa ,求在这两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
11、雷雨导致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为 NO 是自然界中氮的固定的主要反应之一。经热力学计算得知,在 2033K 和 3000K 下该反应达平衡时系统中 NO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0.8%和4.5% ,试问(1)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2)计算 2033K时的平衡常数。
12、 在308K和总压1.013&105Pa,N2O4有27.2%分解为NO2。
&(1)计算 N2O4(g)2 NO2(g)反应的K&;
&(2)计算308K时总压为2.026&105Pa时,N2O4的离解百分率;
&(3)从计算结果说明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13、 某温度下,反应PCl5(g)PCl3(g)+ Cl2(g)的平衡常数K=2.25。把一定量的PCl5引入一真空瓶内,当达平衡后PCl5的分压是2.533&104Pa。问:
(1)&&&&&& 平衡时PCl3和Cl2的分压各是多少?
(2)&&&&&& 离解前PCl5的压强是多少?
(3)&&&&&& 平衡时PCl5的离解百分率是多少?
一: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2-1 B&& 2-2 C&& 2-3 D&& 2-4 C& 2-5 B& 2-6 B&& 2-7 B&& 2-8 B&& 2-9 A& 2-10 D& 2-11 C&&
2-12 D& 2-13 B&& 2-14 B&&& 2-15 A&& 2-16 D& 2-17 E&& 2-18 A,B&& 2-19 B& 2-20 D& 2-21 C
三:3-1& 0.05mol&dm-3&min-1;& 2
3-2 0.018 mol&dm-3&s-1 ;& 3.6 mol-2&dm6&s-1;& 0.036 mol&dm-3&s-1;& &7.2 mol-2&dm6&s-1
3-3一步完成;& v=k&c(HBrO)&c(H+)&c(Br-);& 3;& 3
3-4& 3;& 不能;& ;& 9;& 0.06 mol&dm-3&s-1;& 0.06 mol&dm-3&s-1
3-5 k&c(A)&c2(B);& k&c(A)&c-1(B);& k&c(A)
3-6增大;& 减小
3-7增大;& 增加;& 向左;& 不
3-8大;& 完全;& 107;& 10-7
3-9减小;& 减小;& 合成氨;& 增大
3-10增;& 向右;& 增加;& 增大; 增大
四、简答题
& C. 平衡向左移动,解离度减小;D. 平衡不移动,解离度不变。
平衡常数与转化率都可用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但平衡常数是只与反应温度有关的一个常数,而转会率不只与温度有关,还与反应的初始反应条件有关。
当Q〈 K时,正反应自发进行
当Q =& K时,反应达到平衡
当Q 〉K时,逆反应自发进行
10、解:通过比较Q和K&T,得知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11、解 (1)增大;
&& (2)增大;
&& (3)不变。
五、计算题
1、& v=k&[c(AB)]2& [c(B2)];& 2.5&103 mol-2&L2&s-1;& 1.4&10-2 mol-1&s-1
2、& 0.625;& 71.4%;& 0.30 mol&L-1;& 0.30 mol&L-1;& 0.15 mol&L-1;& 66.7%;& 68.6%
3、& 0.0153;& 0.0153;& 0.113
即转化率为86.5%。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平衡向右移动,转化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反应的初始条件有关。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
12、解 (1) N2O4(g)2 NO2(g)
&&&&&&& 0.272&&&&&&&&&&&& 0.544
&&&&&&& K==0.32
&& (2) PV=nRT& =&& 同理得出N2O4的离解百分率是19.6%。
&& (3) 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 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13、解& (1) =2.25&
&&&&&&& P=P=7.60&104Pa
(2)P=(2.533+7.6)&105Pa
(3)P=&100% = 75.25%
&第七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一、填空题
1.&&&&&& 在氨溶液中,加入NH4Cl则氨的&&& &&&,溶液的pH值& &&&,这一作用称为& &&&。
2.&&&&&& 对于二元弱酸H2A,其逐级解离常数为K1 、K2,当K2很小时,那么c(A2-)=& &&&。
3.&&&&&&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H2O既是酸又是碱,其共轭酸是& &&&,其共轭碱是& &&&。
4.&&&&&& 对某一共轭酸碱HA-A-,其Ka与Kb的关系是& &&&。
5.&&&&&& H2PO4-是两性物质,计算其氢离子浓度的最简公式是 &&&&&&&&&&&&。
6.&&&&&& 在NH3和NH4Cl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原溶液的pH值& &&&,含n(NH4+)=n(NH3)=0.5mol的溶液,比含n(NH4+)= 0.9mol, n(NH3)= 0.1mol的溶液的缓冲能力& &&&&。
7.&&&&&& 在c=0.20 mol&L-1的某弱酸(Ka=10-5)溶液50mL里加入50mL0.20 mol&L-1的NaOH溶液,则此溶液的pH值是& &&&&。
8.&&&&&& HCO3-是两性物质,如果HCO3-的Ka是10-8,则CO32-的Kb是& &&&&&&。
9.&&&&&& H3PO4的pKa1 = 2.12, pKa2 = 7.20, pKa3 = 12.36, 则PO43-的pKb1 = ___, pKb2 = _____, pKb3 = ___。
10.&& HPO42-是______的共轭酸,是________的共轭碱,其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比较以下各对溶液的pH大小(用符号 &、 = 、& 表示)
(1) 同浓度的NaH2PO4(a)和NH4H2PO4(b): (a)____(b);
(2) 同浓度的Na2HPO4(c)和(NH4)2HPO4(d): (c)____(d)
& &&[已知pKb(NH3) = 4.74,H3PO4的pKa1~pKa3分别是 2.16,7.20,12.36]
12. NaOH溶液浓度标定后由于保存不妥吸收了CO2, 以此标准溶液测定草酸摩尔质量时,结果_____;若以此标准溶液测定H3PO4浓度(甲基橙指示剂)其结果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13.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剂与被测物浓度通常在0.1 mol/L左右。若浓度太稀,则_________ ;而浓度太大,__________。
14. NH4H2PO4 溶液中最主要的质子传递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H3PO4的pKa1~pKa3分别为2.12、7.20、12.36,NH3的pKb是4.74)。
15. 为下列溶液选择计算[H+]或[OH-]的合理公式(请填写A,B等):
(1) 0.10mol/L三乙醇胺(pKb = 6.24) ______& (2) 0.10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pKa1 = 2.95、pKa2 = 5.41) ______& (3) 0.10mol/L H2C2O4(pKa1 = 1.22、pKa2 = 4.19)&&&& ____ (4) 0.10mol/L苯甲酸(pKa = 4.21)&&&&& 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强酸的共轭碱一定很弱。(&& )
2.&&&&&& 酸性缓冲液(HAc-NaAc)可以抵抗少量外来酸对pH的影响,而不能抵抗少量外来碱的影响。(&& )
3.&&&&&& 纯水中Kw=c(H+)&c(OH-)=10-14(25℃),加入强酸后因H+离子浓度大大增加,故Kw也大大增加。(&& )
4.&&&&&& 对酚酞不显颜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
5.&&&&&& 将氨稀释1倍,溶液中的OH-浓度就减少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
6.&&&&&& 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酸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碱色。(   )
7.&&&&&& 在H2S溶液中,H+浓度是S2-离子浓度的两倍。(   )
8.&&&&&& 把pH=3和pH=5的两稀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值应等于4?(&&& )
9.&&&&&& 等量的HAc和HCl(浓度相等),分别用等量的NaOH中和,所得溶液的pH值相等。(  )
10.&& NaHCO3的水溶液为酸性。(&&& )
11.&& 在纯水中加入酸后,水的离子积会大于10-14。(  )
12.&& 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它不仅能用于水溶液体系,也可用于非水溶液体系。(&& )
13.&&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
14.&&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可以是阳离子、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 )
15.&& 同一种物质,在某一条件下可能是酸,在另一条件下可能是碱,这主要取决于它们对质子亲和力的相对大小。(&& )
16.&& 既可以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又可以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
17.&& 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其酸性就越弱;反之就越强。(&& )
18.&& 物质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其碱性就越弱;反之就越强。(&& )
19.&& 在共轭酸碱对中,如果酸越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则其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 )
20.&& 酸碱反应是物质间质子转移的结果,根据酸碱反应整个平衡体系中质子转移的严格的数量关系列出的等式,称为质子条件。(&& )
21.&& 分析化学中要用到很多缓冲溶液,作为控制溶液酸度用或是测量其它溶液PH值时作为参照标准用的,称为标准缓冲溶液。(&& )
22.&& 缓冲溶液一般由浓度较大的弱酸(或弱碱)及其共轭碱(或共轭酸)组成。(&& )
23.&& 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越大,其缓冲能力越弱。(&& )
24.&& 常将指示剂颜色变化的PH区间称为&变色范围&。(&& )
25.&& 强碱滴定弱酸时的滴定突跃大小,决定于弱酸溶液的浓度和它的解离常数Ka两个因素。(&& )
26.&& 强碱滴定弱酸时,当碱的浓度一定时,Kb越大即碱性越强,滴定曲线上滴定突跃范围越大;反之,突跃范围越小。(&& )
27.&& 滴定分析中,盐酸标准溶液因含量不稳定,而且常含有杂质,应采用间接法配制。(&& )
三、选择题
1.&&&&&& 等量的酸和碱中和,得到的pH值应是:(  )。
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 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2.&&&&&& 将1mol&L-1NH3和0.1 mol&L-1NH4Cl两溶液按下列体积比(︰)混合,缓冲能力最强的是(  )。
A. 1 ︰1&&&&&&&&& B. 10︰1&&&&&&&& C. 2︰1&&&&&&&&&&& D. 1︰10
3.&&&&&& 水的共轭酸是:(  )
A. H+ &&&&&&&&&&&&B. OH-&&&&&&&& C. H3O+&&&&&&&&& D. H2O
4.&&&&&& 以下各组物质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
A. HCOOH-HCOONa&&&&&& B. HCl-NaCl
C. HAc-H2SO4&&&&&&&&&&&& D. NaOH-NH3&H2O
5.&&&&&& 将 NH3&H2O稀释一倍,溶液中OH-浓度减少到原来的(  )&
A. &&&&&&&&&&B. 1/2 &&&&&&&&&&&C. 1/4&&&& &&&&&D. 3/4
6.&&&&&& 有两溶液A和B,pH值分别为4.0和2.0,溶液A的H+浓度为溶液B的H+浓度(&& )倍
A. 1/100&& &&&&&&&&B. 1/10&&& &&&&&&&&C. 100&&& &&&&&&D. 2
7.&&&&&& 可逆反应HCO3-+OH- & CO32-+H2O 各物质中质子酸是:(  )
A. HCO3-和CO32-&& &&&&&&&&&B. HCO3-和H2O
C. H2O和OH-&&& &&&&&&&&D. OH-和CO32-
8.&&&&&& 某弱酸 HA的Ka =2&10-5,则A-的Kb为:(  )
A. 1/2&10-5&&&&&&& &&&&&&&B. 5&10-3&& &&&&&&&&&&&&&&C.5&10-10&&& &&&&&&&&D. 2&10-5&
9.&&&&&& 计算二元弱酸的pH值时,若Ka1>>Ka2,经常:(  )
A. 只计算第一级离解而忽略第二级离解 &&&&B.& 一、二 级离解必须同时考虑
C. 只计算第二级离解&&&&&&&&&&&&&&&& &&&&D. 与第二级离解完全无关
10.&& 在某溶液中加入酚酞和甲基橙各一滴,显黄色,说明此溶液是:(  )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不能肯定是酸性还是碱性
11.&& 向HAc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物质,使HAc离解度减小的是:(  )
A.& NaCl&&&&&&&&&&&&& B.& NaAc&&&&&&&&&& C.& FeCl3&&&&&&&&& D.& KCN
12.&&&& 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是 (&&& )
(A) Ka&Kb=1&&&& (B) Ka&Kb=Kw&& (C) Ka/Kb=Kw&&&& (D) Kb/Ka=Kw
13.&&&& HPO42-的共轭碱是 (&&& )
(A) H2PO4-&&&&& (B) H3PO4&&&& (C) PO43-&& (D) OH-
14.&&&& OH-的共轭酸是 (&&& )
(A) H+&&&&&& (B) H2O&& (C) H3O+&&& (D) O2-
15.&&&& 在下列各组酸碱组分中,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
(A)HCN-NaCN& (B)H3PO4-Na2HPO4& (C)+NH3CH2COOH-NH2CH2COO-& (D)H3O+-OH-
16.&&&& 下列各组组分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 (&&& )
(A) H2CO3和CO32-&& (B) NH3和NH2-&& (C) HCl和Cl-&&& (D) HSO4- 和SO42-
17.&&&& 浓度相同的下列物质水溶液的pH最高的是 (&&& )
(A) NaCl&&&&&&&& (B) NaHCO3&& (C) NH4Cl&&&&&& (D) Na2CO3
18.&&&& 相同浓度的CO32-、S2-、C2O42-三种碱性物质水溶液, 其碱性强弱(由大至小)的顺序是 (&&& )
(已知 H2CO3:pKa1 = 6.38, pKa2 = 10.25;H2S:pKa1 = 6.88 ,pKa2 = 14.15;H2C2O4:pKa1 = 1.22,pKa2 = 4.19 )
(A) CO32-&S2-&C2O42- &&&&&&&&(B) S2-&C2O42-&CO32- &
(C) S2-&CO32-&C2O42-& &&&&&&&(D) C2O42-&S2-&CO32-
19.&&&& 水溶液呈中性是指 (&&& )
(A) pH = 7&&&&&& &&&&&& (B) [H+] = [OH-]&&& (C) pH+pOH = 14&&&&& & (D) pOH = 7
20.&&&& 为标定HCl溶液可以选择的基准物是 (&&& )
(A) NaOH&&&&&&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
21.&&&& 强酸滴定弱碱,以下指示剂中不适用的是 (&&& )
(A) 甲基橙&&& &&& (B) 甲基红&& (C) 酚酞&&&&& && (D) 溴酚蓝& (pT = 4.0)
22.&&&& 酸碱滴定法选择指示剂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 )
A.滴定突跃的范围;&&&&&&&&&&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D.指示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四、问答题:
1、根据质子理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什么是两性物质?
2、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用混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2)用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3PO4至第一计量点;继续滴定至第二计量点时,对测定结果各如何影响?
3、一试液可能是NaOH、NaHCO3、、Na2CO3或它们的固体混合物的溶液。用20.00mL0.1000 mol&L-1HCl标准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可滴定至终点。问在下列情况下,继续以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还需加入多少毫升HCl溶液?第三种情况试液的组成如何?
(1)试液中所含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比为3∶1;
(2)原固体试样中所含NaHCO3和NaOH的物质量比为2∶1;
(3)加入甲基橙后滴半滴HCl溶液,试液即成终点颜色。
五、计算题
1.有一弱酸HA,其离解常数Ka=6.4&10-7,求c=0.30 mol&L-1时溶液的c (H+) =?
2.求0.10 mol&L-1NaCN溶液的pH值。
3.欲配pH=10.0的缓冲溶液,应在300mL 0.5mol&L-1NH3&H2O 溶液中加NH4Cl多少克?(Kb=1.79&10-5)&&&&
4.计算浓度为0.02mol&L-1的H2CO3溶液中[H3O+]、[HCO3-]、[CO32-]是多少?(Ka1=4.3&10-7,Ka2=5.61&10-11)&&&
5.在1升 0.2mol&L-1 HAc溶液中加入多少克NaOH才能使H+浓度达到6.5&10-5 mol&L-1 (Ka=1.78&10-5)?
6.于50mL 0.1mol&L-1 HAc中加入25mL 0.1mol&L-1的KOH,pH值为多少?若加50mL 0.1mol&L-1的KOH,pH值为多少?
7.某弱酸HY的Ka为8.5&10-6。在50.00mL 0.1000mol/L该酸溶液中需加入多少毫升0.1000mol/L NaOH溶液方能使溶液的pH为5.00?
8.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的HAc溶液,试计算在滴定开始前、化学计量点时及计量点前后溶液所对应的PH值,并由此判断选用哪些指示剂判定终点的到达?
9.用0.10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 0.1000mol/L的甲酸溶液时,化学计量点时pH为多少?应选择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滴定突跃为多少?
10.若配制pH=10.00,的NH3-&NH4Cl缓冲溶液1.0L,问需要15 mol&L-1的氨水多少毫升?需要NH4Cl多少克?(已知pKa=9.26)
11.取25.00 mL苯甲酸溶液,用20.70 mL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至计量点。(1)计算苯甲酸溶液的浓度;(2)求计量点的pH;(3)应选择那种指示剂。
12.计算用0.1000 mol&L-1HCl溶液滴定20.00 mL0.10 mol&L-1NH3溶液时(1)计量点;(2)计量点前后&0.1%相对误差时溶液的pH;(3)选择那种指示剂?
13.某试样中仅含NaOH和Na2CO3。称取0.3720 g试样用水溶解后,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0.1500mol&L-1HCl溶液40.00 ml,问还需多少毫升HCl溶液达到甲基橙的变色点?
1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3PO4或NaNH2PO4或Na2HPO4,或是它们不同比例的混合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48.36 mL1.000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接着加入甲基橙,再用33.72 mL1.000 mol&L-1 HCl溶液回滴至甲基橙终点(橙色),问混合后该溶液组成如何?并求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m mol)。
15.假设有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干燥试样(不含其它组分)0.4650 g, 溶解并稀释至50 mL, 当以甲基橙为指示剂, 用0.200 mol/L HCl 溶液滴定至终点时, 消耗50.00 mL。计算混合物中NaOH和Na2CO3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Mr(NaOH) = 40.00, Mr(Na2CO3) = 106.0]
一、填空题
1. 减小;减小;同离子效应。&& 2. K2&& 3. H3O+ ;OH-&&&& 4. Ka&Kb = Kw。
5.CH+=(Ka1&Ka2)1/2&&& 6.基本不变 ;大&&&& 7. 9&&& 8. 10-6&&& 9. 1.64&& 6.80&& 11.88&
10. PO43-, H2PO4-, [H+]+2[H3PO4]+[H2PO4-] = [OH-]+[PO43-] &&&11. = ,& &&&12.偏低,无影响& &&&13. 突跃小,终点误差大; 造成浪费 &&&&&&14.& H2PO4- + H2PO4- = H3PO4 + HPO42-&
15.& D,B,A,C
二、判断题
1.&;2.&;3.&;4. & ;5.& ;6.& ; 7.& ;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三、选择题
DDCAA&& ABCAD&& BBCBA&& ADCBB&& CD
四、问答题:
1.答: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 既可以给出质子表现为酸,又可以接受质子表现为碱的物质,称为两性物质。
2.答:(1)使测定值偏小。
(2)使第一计量点测定值不影响,第二计量点偏大。
3.答:(1)还需加入HCl为;20.00&4=5.00mL;
&& (2)还需加入HCl为:20.00&2=40.00mL;
(3)由NaOH组成。
五、计算题&&&&&&&&&&&&&&&&&&&&&&&&&&&&&&&&&&&&&
1. 4.38&10-4 mol&L-1&& 2. pH=11.15&& 3.1.43g&&& 4.[H+]=9.27&10-5mol&L-1, [HCO3-]=9.27&10-5mol&L-1, [CO32-]= Ka2=5.61&10-11mol&L-1 &&&5.1.72g &&&&&6. 4.75,8.73
7.23.0mL&&&&
8. 解:(1)滴定开始前:[H+]=(CHAc&Ka)0.5=(0.&10-5)0.5
=1.35&10-3(mol/L)&& 所以: pH=2.87
(2)化学计量点前:设滴入NaOH为19.98mL
[HAc]=(0.02&0.1000)/(20.00+19.98)= 5.00&10-5(mol/L)
[Ac-]=(19.98&0.1000) /(20.00+19.98) = 5.00&10-2(mol/L)
[H+] = Ka&[HAc]/ [Ac-]
&&& =1.8&10-5&5.00&10-5/5.00&10-2
=2&10-8(mol/L)&& &&所以: pH=7.7
(3)化学计量点时: Ac- + H2O === HAc + OH-
C Ac-= 0./(20.00+20.00)=5.000&10-2(mol/L)
[OH-]=(Kb&C Ac-)0.5=[(Kw/Ka) &C Ac-]0.5
&&&&&&&&&&&&&&& =5.3&10-6(mol/L)
pOH=5.28&& pH=8.72
(4)化学计量点后:设加入NaOH为20.02mL
[OH-]=(0.02&0.1000)/(20.00+20.02)=5.0&10-5(mol/L)
pOH=4.3&& pH=9.7
9. 解:(1)化学计量点前: 设滴入NaOH为19.98mL
[HCOOH]=(0.02&0.1000)/(20.00+19.98)= 5.00&10-5(mol/L)
[HCOO -]=(19.98&0.1000) /(20.00+19.98) = 5.00&10-2(mol/L)
[H+] = Ka&[HCOOH]/ [HCOO -]
=1.8&10-4&5.00&10-5/5.00&10-2
=1.82&10-7(mol/L)&&&& 所以: pH=6.74
(2)化学计量点时:NaOH + HCOOH=== HCOONa + H2O
C HCOO-= 0./(20.00+20.00)=5.000&10-2(mol/L)
[OH-]=(Kb&C HCOO-)0.5=[(Kw/Ka) &C HCOO-]0.5
&&& &=1.7&10-6(mol/L)
pOH=5.77&& pH=8.23
(3)化学计量点后:设加入NaOH为20.02mL
[OH-]=(0.02&0.1000)/(20.00+20.02)=5.0&10-5(mol/L)
pOH=4.3&& pH=9.7
所以,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是6.74,滴定突跃为pH=6.74~9.7,应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10.解:由缓冲溶液计算公式&, 得10=9.26+lg
lg=0.74& ,& =0.85 mol
即& 需 为0.85mol
即& NH4Cl为0.15mol,需0.15&53.5=8.0 g
11.解: (1)设苯甲酸的浓度为x
得& x=0.08280 mol&L-1
(2)当达计量点时,苯甲酸完全为苯甲酸钠,酸度完全由苯甲酸根决定.
(3)酚酞为指示剂。
12.解:(1)
&& 的[H+]=
(3),以甲基红为指示剂。
13.解:设NaOH为X mol,Na2CO3为Y mol,
则& X+Y=0.04&0.15=0.006
& 40X+105.99Y=0.3750
得& X=0.004&&&& Y=0.002
14.解:由题意得,混合液由H3PO4和NaH2PO4组成,设其体积分别为X ml,Y ml。
由2V1+V2=48.36
&& V1+V2=33.72
得 V1=14.64 ml
&& V2=19.08 ml
故 C1=1.000V1=14.64 m mol
&& C2=1.000V2=19.08 m mol
15.解:由题意得,40.00x+106.0y = 0.4650&&&&& (a)&
x+2y = 0.0&&&&& (b)
解联立方程,得&&& x = 0.005000 mol,&& y = 0.002500 mol
m(NaOH) = 40.00&0.005000 = 0.2000 (g)
m(Na2CO3) = 106.0&0.00250 = 0.2650 (g)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
一、填空题
1.&&&&&& Ba3(PO4)2的溶度积表达式是& &&&&&&&&&&&&&&&,而Mg(NH4)PO4的溶度积表达式是& &&&&&&&&&&&&&&&&&
2.&&&&&& 难溶电解质A3B2在水中的S=10-6mol&L-1, 则c(A2+)= &&&&&&&&&&&mol&L-1,c(B3-) =______________mol&L-1,Ksp=& &&&&&&&&&&。
3.&&&&&& 难溶电解质MnBm的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是& &&&&&&&&&&&&&&&&&,溶度积表达式是& &&&&&&&&&&&&&&&&&&。
4.&&&&&& 某难溶电解质A2B的Ksp=4.0&10-12,溶解度S=& &&&&&&&,饱和溶液中c(B2-) =& &&&&&&&&&。
5.&&&&&& 要使溶液中某离子尽量沉淀完全,加入沉淀剂一般应过量& &&&&&&&&,但不要 &&&&&&&&&&&&,以免& &&&&&&&&&&&&。
6.&&&&&& 吸附指示剂一般是有色的有机化合物被吸附在胶体微粒表面上以后,&&&&& 发生改变,引起颜色的变化。
7.&&&&&& 氯化物中氯的测定(莫尔法),指示剂为K2CrO4,根据&&&&&&&&&&&&&&& 来判断滴定终点。
8.&&&&&& 银量法确定终点的方法有&&&&& &&&&、&&&&&&&&&&&& 、&&&&&&&&&& &。
9.&&&&&& 佛尔哈德法的直接滴定法用&&&&&&&&&&&&&&&&& 作标准溶液,在&&&&&&& 条件下测定Ag+。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 同样条件下易溶电解质也能象难溶电解质那样达到溶解平衡,因而易溶电解质也有Ksp存在。(  )
2.&&&&&& 严格来说,难溶电解质的Ksp是溶液中它的离子的活度乘积。(  )
3.&&&&&& 难溶电解质,它的离子积和溶度积物理意义相同。(  )
4.&&&&&& AgCl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它的离子浓度也很小,说明AgCl是弱电解质。(&& )
5.&&&&&& 根据同离子效应,沉淀剂加得越多,沉淀越完全。(&&& )
6.&&&&&& 所谓完全沉淀,就是用沉淀剂将某一离子完全除去。(&&& )
7.&&&&&& 两种难溶电解质,Ksp小的那一种,它的溶解度一定小。( &&&)
8.&&&&&& 对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大,溶解度也大。( &&&)
9.&&&&&& 对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认为溶度积大的溶解度也一定大。( &&&)
10.&& 往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另一种强电解质,可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降低。(&&&& )
11.&& BaSO4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大些。(& &&&)
12.&& 佛尔哈德法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测定。(&& )
13.&& 莫尔法可用于测定Cl-、Br-、I-、SCN-等能与Ag+生成沉淀的离子。(&& )
三、选择题
1.&&&&&& Ca(OH)2的Ksp比CaSO4的Ksp略小,它们的溶解度:(  )
A. Ca(OH)2的小&&&&& B. CaSO4的小&&&& C. 两者相近&&&&&&&& D. 无法判断
2.&&&&&& 在饱和的Ba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则BaSO4的溶解度:(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3.&&&&&& 难溶电解质FeS、CuS、ZnS中,有的溶于HCl中,有的不溶于HCl,其主要原因是:(  )
A. 晶体结构不同&&&&&&&& B. 酸碱性不同
C. Ksp不同&&&&&&&&&&&&&& D. 溶解速度不同
4.&&&&&& 在Ca(OH)2(Ksp=5.5&10-6)、Mg(OH)2(Ksp=1.2&10-11)、AgCl(Ksp=1.56&10-10) 三物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g(OH)2的溶解度最小&&&&& B. Ca(OH)2 的溶解度最小
C. AgCl的溶解度最小&&&&&&&& D. Ksp最小的溶解度最小
5.&&&&&&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是:(  )
A. 离子浓度(适当方次)的乘积&&&&&&&&&&&& B. 离子活度(适当方次)的乘积
C. 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适当方次)的乘积&&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对
6.&&&&&& 加Na2CO3于1升1 mol&L-1的Ca(NO3)2溶液中,使CaCO3沉淀:(  )
A. 加入1 mol Na2CO3得到沉淀更多&& B. 加入1.1 mol Na2CO3得到沉淀更多
C. 加入Na2CO3越多,得到沉淀越多&& D. 加入Na2CO3越多,沉淀中CO32-按比例增大
7.&&&&&& Ag2CO3可溶于稀HNO3,但AgCl不溶于稀HNO3中,这是因为( &&)。(Ksp,AgCl &= 1.56 & 10-10,Ksp,Ag2CO3=6.65&10-12)&&
A. Ag2CO3的Ksp小于AgCl的Ksp&& &&&&&B. &AgCl的s小于Ag2CO3的s
C. 稀HNO3是氧化剂&&&&&&&&&&&&&& &&&D. &CO32-比Cl-的碱性强
8.&&&&&& BaSO4的Ksp=1.08&10-10,把它放在0.01mol&L-1 Na2SO4溶液中,它的溶解度是(&& )
A. 不变,因为Ksp是常数&&& B. 1.08&10-5&&&& C. &1.08&10-12&&&&&&&&& D. 1.08&10-8
9.&&&&&& 用莫尔法直接测定氯化物中氯的含量,若溶液的酸性较强,则会使测定结果(&& )。
A. 偏高&&& B.偏低&&&& C.不影响&&&& D.不能进行
10.&& 佛尔哈德法是用铁铵矾NH4Fe(SO4)2&12H2O作指示剂,根据Fe3+的的特性,此滴定要求溶液必须是(&& )。
A. 酸性&&&& &&B. 中性&& &&&&&&C. 弱碱性&&&&& D. 碱性
11.&& 在沉淀滴定中,莫尔法选用的指示剂是(&& )。
A. 铬酸钾&&&& B. 重铬酸钾&&&& C. 铁铵矾&&& &&D. 荧光黄
12.&& 用铬酸钾做指示剂的莫尔法,依据的原理是(&& )。
A.生成沉淀颜色不同&&&&&&&&&&&&&&&&&& &B.AgCl和Ag2CrO4溶解度不同
C.AgCl和Ag2CrO4溶度积不同&&&&&&&&&& D.分步沉淀
13.&& 莫尔法能用于Cl-和Br-的测定,其条件是(&& )。
A.酸性条件&& B.中性和弱碱性条件&&& C.碱性条件&&&&&& D.没有固定条件
四、计算题
1.&&&&&&&& 已知CaF2的Ksp=2.7&10-11求它在:(1) 纯水中;(2) 0.1 mol&L-1NaF溶液中; (3) 0.20 mol&L-1 CaCl2 溶液中的溶解度。
2.&&&&&&&& 常温下Mg(OH) 2 Ksp=1.2&10-11,求同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pH值。
3.&&&&&&&& Ni(OH) 2的饱和溶液的pH=8.83 ,求其Ksp?
4.&&&&&&&& 一溶液中含有Ca2+、Ba2+离子,各0.1mol&L-1,缓慢加入Na2SO4,开始生成的是何沉淀?开始沉淀时[SO42-]是多少?可否用此方法分离 Ca2+、Ba2+离子?CaSO4开始沉淀的瞬间,[Ba2+] 是多少?(已知:Ksp,BaSO4=1.08&10-10;Ksp,CaSO4=1.96&10-4)
5.&&&&&&&& 一溶液含有 Fe2+ 和Fe3+,浓度均为 0.05mol&L-1,如果要求Fe(OH)3沉淀完全,而Fe(OH)2不沉淀,需要控制pH在什么范围?(已知Ksp,Fe(OH)3=4.0&10-38;K sp,Fe(OH)2= 8.00&10-16)&&
6.&&&&&&&& 称取不纯的水溶性氯化物(无干扰离子)0.1350g,加入0.1120mol&L-1的AgNO3 40.00mL,然后用0.1231 mol&L-1的NH4SCN 20.50mL完成滴定,求试样的含氯量。
7.&&&&&&&& 称取分析纯KCl 1.9921g加水溶解后,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取出20.00mL,用AgNO3溶液滴定,用去18.30mL,求AgNO3的浓度是多少?
8.&&&&&&&& 佛尔哈德法标定AgNO3溶液和NH4SCN溶液的浓度(mol&L-1)时,称取基准物NaCl0.2000g,溶解后,加入AgNO3溶液50.00mL。用NH4SCN溶液回滴过量的AgNO3溶液,耗去25.00mL。已知1.200mLAgNO3溶液相当于1.000mLNH4SCN溶液,问AgNO3、NH4SCN浓度各为多少?(已知MNaCl=58.44g&mol-1)
一、填空题
1. Ksp=c3(Ba2+)&c2(PO43-); Ksp=c(Mg2+)&c(NH4+)&c( PO43-)&&&
2.3.0&10-6 ;2.0&10-6;1.08&10-28&&
3.MnBm(s) ?nMm++mBn- ;Ksp=cn(Mm+)&cm(Bn-)& &&&
4. 10-4 mol&L-1& ;10-4 mol&L-1&& &&5. 10%~30% ;过量太多; 产生副反应&&& 6. 结构&&
7.Ag2CrO4的砖红色&& 8.莫尔法;佛尔哈德法; 法扬斯法&& 9. NH4SCN或KSCN; 酸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 &;10.&;11.&;12.& ;13.╳ 。
三、选择题
BACCC&& BDDAA&& ADB
四、计算题
1.(1)1.89&10-4 mol&L-1;(2) 2.7&10-9 mol&L-1 ;(3)5.8&10-6 mol&L-1&&& &&&&&&2. 10.5&&&
3. 1.54&10-16 &&&&&&&&&&&&4. BaSO4先沉淀,开始沉淀时[SO42-] 为1.08&10-9 mol&L-1,CaSO4开始沉淀时[Ba2+]为5.5&10-8 mol&L-1,可用此方法分离 Ca2+和Ba2+离子&&
5.7.1>pH>3.2& &&&&&6.Cl%=51.45&& &&&&&7. c(AgNO3)=0.1169mol&L-1&&
8. c(AgNO3)=0.1711mol&L-1;c(NH4SCN)=0.2053mol&L-1
&第十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
一、填空题
1.&&&&&&&& 原电池通过 &&&&&&&&&反应将 &&&&&&&&直接转化为电能。
2.&&&&&&&& 将铜片插入盛有0.5mol&L-1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0.5mol&L-1 AgNO3溶液的烧杯中,组成电池,电池反应为 &&&&&&&&&&&&,该电池中的负极是&& &&。
3.&&&&&&&& 已知E&TFe3+/Fe2+ =0.77V,E&TMnO4-/Mn2+ =1.51V,E&TF2/F- =2.87V。在标准状态下,上述三个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是&&&& ,最强的还原剂是&& &&。
4.&&&&&&&& 将下述反应设计为电池,Ag+(aq) +Fe2+(aq)?Ag(s) + Fe3+(aq),其电池符号为&&&&&&&& &&&&&&&&&&&&&&&&&。
5.&&&&&&&& 反应3ClO-& ClO3-+2Cl- 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 &&&&&&反应。
6.&&&&&&&& 氢电极插入纯水中通氢气(pH2=100kPa),在298K时,其电极电势为&&&&&&& ,是因为 &&&&&&&&&&&&&&&&&&&&&。
7.&&&&&&&& 以 Mn2+ +2e ? Mn及 Mg2+ +2e ?Mg两个标准电极组成电池,则电池符号是&&&&&&&&&&&&&& &&&&&&&。
8.&&&&&&&& 电极电势是某电极与&&&&&&&& 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值,如果此电极发生&&& 反应,则此值应加上负号。
9.&&&&&&&& 在原电池中通常采用 &&&&&&&&&&&填充盐桥。
10.&&&&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 &&&&&&&&&&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在该滴定法中是以&&&&&& __或&&&&&&& 作为标准溶液,习惯上分为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滴定方法。
11.&&&& 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 &&&&&&&&&&&&&__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欲配制Na2S2O3、KMnO4、K2Cr2O7 等标准溶液, 必须用间接法配制的是_____________,标定时选用的基准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13.&&&& 向 20.00 mL 0.1000 mol/L的Ce4+溶液中分别加入 15.00 mL、 25.00 mL 0.1000 mol/L FeCl2, 平衡时体系的电位分别为 ________, __________。 [& (Ce4+/Ce3+)= 1.44 V, & (Fe3+/Fe2+)= 0.68 V]
1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计算时,滴定到化学计量点前,常用___________电对进行计算;滴定到化学计量点后,常用_____________电对进行计算。
二、判断题
1.&&&&&& 当原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或通过的电流接近零时,两极间的电势差叫做电池的电动势。(&&& )
2.&&&&&& 已知反应2Fe2++I2?2Fe3+ +2I- ,Fe3+/Fe2+为负极,I2/I-为正极。(&&& )
3.&&&&&& 电极的E&T值越大,表明其氧化态越容易得到电子,是越强的氧化剂。( &&)
4.&&&&&& 标准氢电极的电势为零,是实际测定的结果。(&&& )
5.&&&&&& 电极反应Cl2 +2e?2Cl-, E&T= +1.36V,因此Cl2 +e?Cl-, E&T=&1.36V。(&& )
6.&&&&&& 氢氧化钠长期放置,表面会转变为碳酸钠,这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 &&&)
7.&&&&&& 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两极电动势将发生变化。(&&& )
8.&&&&&& 同一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氧化数越高,其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数越低,其失电子能力越强。( &&&&)
9.&&&&&& 对于某电极,如H+或OH-参加反应,则溶液的pH改变时,其电极电势也将发生变化。( &&&)
10.&& 铁能置换铜离子,因此铜片不能溶解于三氯化铁溶液中。( &&&&)
11.&&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是直接由氧化剂和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之差来决定的。两者差值越大,K值也就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
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既能说明该反应的可能性和反应完全的程度,又能表明反应速率的快慢。(&& )
13.&&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测的物质本身有颜色,则滴定时就无须另加指示剂,它本身的颜色变化起着指示剂的作用。(&& )
三、选择题
1.&&&&&& Pb2+& +2e ?Pb&&& E&T=-0.1263V,则(&& &&)。&&
A.Pb2+浓度增大时E 增大&&&&&&&& &&&B.Pb2+浓度增大时E减小&&
C.金属铅的量增大时E 增大&&& &&&&&D.金属铅的量增大时E减小
2.&&&&&& 已知Fe3+ +e ?Fe2+ ,E&T= 0.77V,当Fe3+/Fe2+电极E=0.750V时,则溶液中必定是:(  )
A.c(Fe3+)&1 &&&&&&&&&&&&&&&&B. c(Fe2+) & 1
C.c(Fe2+)/c(Fe3+)&1& &&&&&&&&D. c(Fe3+)/c(Fe2+) & 1
3.&&&&&& Cl2/Cl-和Cu2+/Cu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是+1.36V和+0.34V,反应Cu2+(aq) +2Cl-(aq) = Cu(s) + Cl2(g)的&&T值是:(  )
A. &2.38V&&& &&&&B. &1.70V&&&& &&&&C. &1.02V&&&&&& D. +1.70V
4.&&&&&& 氢电极插入纯水,通H2(100 kPa)至饱和,则其电极电势(&&& )。
A.. E=0&&&&&& B. E>0&&&&&& C.E<0&&&&& D. 因未加酸不可能产生
5.&&&&&& 由氧化还原反应 Cu + 2Ag+ = Cu2+ + 2Ag组成的电池,若用E1、E2分别表示Cu2+/Cu和Ag+/Ag电对的电极电势,则电池电动势&为( &&&)。&&
A. E1-E2&&&&&& B. E1-2 E2&&&&&&&& C. E2-E1&&&&&& D.2 E2-E1
6.&&&&&& 在S4O62-中S的氧化数是:(  )。
A.+2 &&&&&&&&&&B.+4 &&&&&&&&&&&C.+6& &&&&&&&&&D.+2.5
7.&&&&&& 反应4Al +3O2 + 6H2O = 4Al(OH)3(s) △G&T=-nF&&T中的n = (&& )。&&
A. 12&&& &&&&&&B. 2& &&&&&&&C. 3&&& &&&&&&&&D. 4
8.&&&&&& 已知E&TFe3+/ Fe2+>E&TI2 /I->E&TSn4+/ Sn2+,下列物质能共存的是 (&&&& )。
A. Fe3+和Sn2+&&&&&& B. Fe2+和 I2&&&& C. Fe3+和I-&&&&&&&& D. I2和Sn2+
9.&&&&&& K2Cr2O7 + HCl& KCl + CrCl3 + Cl2 + H2O 在完全配平的方程式中Cl2的系数是:(  )
A.1&&&&&& B.2&&&& C.3&&&&&&& D.4
10.&& 下列反应在298K时的平衡常数为(& &&)。&&
Cr2O72-+3Sn2++14H+? 2Cr3+ +3Sn4+ +7H2O
A.lgK=&&&&&& B. lgK=&&& C. lgK=&&& D. lgK=
11.&& 金属铁表面镀有Ni,如有破裂处,发生腐蚀,而首先腐蚀的是:(  )
A.Fe&&&&& B. Ni&&&&& C. 同时腐蚀&&&& D. 无法判定
12.&& 在酸性溶液中比在纯水中铁更易腐蚀,是因为(& &&&)。
A. Fe2+/Fe的标准电极电势下降 &&&&&&&&&B. Fe3+/Fe2+的标准电极电势上升
C. EH+/ H2的值因H+浓度增大而上升&&&& &&D. E&TH+/ H2的值上升
13.&& Fe3+ 与 Sn2+反应的平衡常数对数值(lgK)为 &&&&&(&&& )
((Fe3+/Fe2+)= 0.77V, (Sn4+/Sn2+)= 0.15 V)
(A) (0.77-0.15)/0.059& &&&&& (B) 2&(0.77-0.15)/0.059
(C) 3&(0.77-0.15)/0.059 &&& (D) 2&(0.15-0.77)/0.059
14.&& 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 2 时,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99.9%,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
(A) 0.09 V&&&& (B) 0.18 V& &&&(C) 0.27 V&&&&&& (D) 0.36 V
15.&& 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 1 和 2 , 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99.9%, 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
(A) 0.09 V&&& &&&&(B) 0.18 V &&&&&&&&&(C) 0.24 V&&&&& &&&&(D) 0.27 V
16.&& 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对称的是 ----------------------(&&& )
(A) 2Fe3++ Sn2+ = Sn4++ 2Fe2+&& (B) MnO4-+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C) Ce4+ + Fe2+ = Ce3+ + Fe3+ &&&(D) I2 + 2S2O32- = 2I- + S4O62-
17.&& (1) 用 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 0.1 mol/L Fe2+溶液;(2) 用 0.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0.01 mol/L Fe2+溶液;上述两种情况下其滴定突跃将是 -------(&&& )
(A) 一样大&&&&& &&&&&& (B) (1)&(2) &&&&&(2)&(1)&&& &&& (D) 缺电位值, 无法判断
18.&& 在用 K2Cr2O7 法测定 Fe 时, 加入H3PO4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高酸度, 使滴定反应趋于完全&
(B)提高化学计量点前Fe3+/Fe2+ 电对的电位, 使二苯胺磺酸钠不致提前变色&
(C)降低化学计量点前Fe3+/Fe2+电对的电位,使二苯胺磺酸钠在突跃范围内变色&
(D)有利于形成 Hg2Cl2 白色丝状沉淀
19.&& 用KIO3标定Na2S2O3所涉及的反应是IO3-+5I-+6H+=3I2+3H2O;I2+2S2O32-=2I-+S4O62- 在此标定中n(KIO3) : n(S2O32-) 为-(&&& )
(A) 1:1&& &&&&&&&&(B) 1:2&&&&& &&&(C) 1:5&& &&&&&(D) 1:6&
20.&& 移取一定体积钙溶液,用0.02000 mol/L EDTA溶液滴定时, 消耗25.00 mL;另取相同体积的钙溶液, 将钙定量沉淀为CaC2O4, 过滤,洗净后溶于稀H2SO4中, 以0.02000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应消耗溶液体积(mL)为---(&&& )
(A) 10.00&&&&&&&& (B) 20.00&&&&&&&& (C) 25.00&&&&&&&&& (D) 30.00
21.&& 用同一KMnO4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体积相等的FeSO4和H2C2O4溶液,耗用的标准溶液体积相等,对两溶液浓度关系正确表述是---(&&& )
(A) c(FeSO4)= c(H2C2O4) &&&&&&&(B) 2c(FeSO4)= c(H2C2O4)&
(C) c(FeSO4)=2c(H2C2O4)& &&&&&&(D) 2n(FeSO4)= n(H2C2O4)
22.&& 移取KHC2O4&H2C2O4溶液25.00 mL, 以0.150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5.00 mL。今移取上述KHC2O4&H2C2O4溶液20.00 mL, 酸化后用 0.0400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溶液体积(mL)是---------------------(&&& )
(A) 20.00&&&&&&&& (B) 25.00&&&&&&& (C) 31.25&&&&&&&& (D) 40.00
23.&& Ba2+可沉淀为Ba(IO3)2或BaCrO4,然后借间接碘量法测定,今取一定量含Ba2+试液,采用BaCrO4 形式沉淀测定, 耗去 0.05000 mol/L Na2S2O3 标准溶液12.00 mL。若同量试液采用Ba(IO3)2形式沉淀测定, 应当耗去 0.2000 mol/LNa2S2O3 标准溶液体积(mL)为-(&&& )
(A)& 5.00&&&&&&&& (B)& 6.00&&&&&& (C) 10.00&&&&&&& (D) 12.00
24.&& 用碘量法测定矿石中铜的含量,已知含铜约50%,若以0.1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约25 mL,则应称取矿石质量(g)为[Ar(Cu)=63.50]----- -------(&&& )
(A) 1.3&&&&&&& &(B) 0.96&&&&&&&& (C) 0.64&&&&&&&& (D) 0.32
25.&& 为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A)分析纯的H2O2 &&&&&&&&&&(B)分析纯的KMnO4
(C)化学纯的K2Cr2O7 &&&&&&&&(D) 分析纯的K2Cr2O7
26.&& 为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宜选择的基准物是--------------(&&& )
(A) Na2S2O3&&& (B) Na2SO3&&&&& (C) FeSO4&7H2O& &&&(D) Na2C2O4
27.&& 用Ce(SO4)2滴定Fe2+时两个电对的电极电位相等的情况是(&&& )。
A.仅在化学计量点时;&&&&&& &&&&&&&&B. 在滴定剂加入50%时;&&&&&&&
C.& 在每加一滴滴定剂平衡后;&& &&&&&&D. 仅在指示剂变色时。
28.&& 以Na2C2O4标定KMnO4时,滴定速度应先慢后快,这是由于存在Mn2+的(&& )作用。
A.诱导&&&&&& B.受诱&&&&& C. 催化&&&&&& D. 自动催化
四、问答题
1、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的反应,应具备什么主要条件?
2、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采取哪些措施加速反应的完成?
3、氧化还原滴定中,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终点?
4、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5、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
6、化学计量点在滴定曲线上的位置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电子转移数有什么关系?
7、试比较酸碱滴定、络合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说明它们共性和特性。
8、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分为几类?各自如何指示滴定终点?
9、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10、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为什么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中进行?
五、计算题
1.&&&&&& 如果电池Zn|Zn2+(c=?)║Cu2+(0.02mol&L-1)|Cu& 的电动势是1.06V,则Zn2+浓度是多少?(已知:E&TZn2+ / Zn= -0.763V,E&TCu2+ / Cu= 0.337V)
2.&&&&&& 已知E&TAg+/Ag= 0.799V,Ksp,AgCl =1.56&10-10,求电极反应AgCl(s) + e ?Ag(s) + Cl-的标准电极电势。
3.&&&&&& 已知电对H3AsO4 + 2H+ + 2e?H3AsO3 + H2O,E&TH3AsO4 / H3AsO3 =0.559V,I3- + 2e ?3I-,E&TI2 /I-= 0.535V。
(1)计算下列反应在298K的标准平衡常数K&T
H3AsO3 + I3- + H2O ? H3AsO4 + 3I- + 2H+&&
(2)如果溶液的pH=7,反应向什么方向进行?
(3)如果溶液中的H+浓度为6 mol&L-1,反应向什么方向进行?
4.&&&&&& 取一定量的MnO2固体,加入过量浓HCl,将反应生成的Cl2通入KI溶液,游离出I2,用0.1000mol&L-1Na2S2O3滴定,耗去20.00mL,求MnO2质量。
5.&&&&&& 测定某样品中CaCO3含量时,称取试样0.2303g,溶于酸后加入过量(NH4)2C2O4使Ca2+离子沉淀为CaC2O4,过滤洗涤后用硫酸溶解,再用0.04024mol&L-1KMnO4溶液22.30mL完成滴定,计算试样中CaCO3的质量分数。
6.&&&&&& 称取KMnO4和K2Cr2O7混合物0.2400g,当酸化并加入KI后,析出I2相当于60.00mL0.1000 mol&L-1Na2S2O3,求混合物中KMnO4和K2Cr2O7的质量分数。
7.&&&&&& 在100mL溶液中:(1)含有KMnO4 1.158g (2)含有K2Cr2O7& 0.490g
问在酸性条件下作氧化剂时,KMnO4 和K2Cr2O7的浓度分别是多少?(mol/L)
8.&&&&&& 称取含有MnO2的试样1.000g,在酸性溶液中加入Na2C2O40.4020g,其反应为:MnO2 + C2O42- + 4H+ === Mn2+ + 2CO2 +2H2O& 过量的Na2C2O4用0.02000mol/L KMnO4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到达终点时消耗20.00mL,计算试样中MnO2的质量分数。(已知:2MnO4- + 5C2O42- +16H+ == 2Mn2+ + 10CO2 + 8H2O)
9.&&&&&& 称取基准物质Na2C2O4 0.1500g溶解在强酸性溶液中,然后用KMnO4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到达终点时用去20.00mL,计算KMnO4 溶液的浓度。
(已知:2MnO4- + 5C2O42- +16H+ == 2Mn2+ + 10CO2 + 8H2O)
10.&& 称取铁矿石试样0.2000g,用0.008400mol/L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到达终点时消耗K2Cr2O7溶液26.78mL,计算Fe2O3的质量分数。
(已知:6Fe2+ + Cr2O72- + 14H+ === 6Fe3+ + 2Cr3+ + 7H2O)
11.&& 用30.00ml某KMnO4标准溶液恰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O,同样质量的KHC2O4.H2O又恰能与25.20mL浓度为0.2012mol/L的KOH溶液反应。计算此KMnO4溶液的浓度。
12.&& 某KMnO4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484mol/L,求以下滴定度:(1)TKMnO4/Fe;(2)TKMnO4/Fe2O3;
(3)TKMnO4/FeSO4.7H2O
13.&& 将0.1963g分析纯K2Cr2O7试剂溶于水,酸化后加入过量KI,析出的I2需用33.61mlNa2S2O3溶液滴定。计算Na2S2O3溶液的浓度?
14.&& 在酸性介质中,1.00 mL KMnO4溶液恰好与0.3038 g FeSO4反应,而1.00 mL KHC2O4&H2C2O4溶液又正好与0.20 mL上述KMnO4溶液反应完全。问需多少毫升0.200 mol/L NaOH溶液才能中和1.00 mL该KHC2O4&H2C2O4溶液?& Mr(FeSO4)=151.90
15.&& 准确称取铁矿石试样0.5000g,用酸溶解后加入SnCl2,使Fe3+还原为Fe2+,然后用50mlKMnO4标准溶液滴定。已知1mlKMnO4相当于0.01260g H2C2O4.2H2O。试问:(1)矿样中Fe及Fe2O3的质量分数各为多少?(2)取市售双氧水3.00ml稀释定容至250.0ml,从中取出20.00ml试液,需用上述溶液KMnO421.18ml滴定至终点。计算每100.0ml市售双氧水所含H2O2的质量。
16.&& 仅含有惰性杂质的铅丹(Pb3O4)试样重3.500克,加一移液管Fe2+标准溶液和足量的稀H2SO4于此试样中。溶解作用停止以后,过量的Fe2+需3.05ml 0.04000mol.l-1KMnO4溶液滴定。同样一移液管的上述Fe2+标准溶液,在酸性介质中用0.04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需用去48.05ml。计算铅丹中Pb3O4的质量分数。
一、填空题
1. 氧化还原;化学能&&&&&&& 2. Cu+2Ag+=Cu2+ + 2Ag;铜片&&&& &&&&&&&&3. F2;Fe2+&&& &4. (-) Pt| Fe3+(c1),Fe2+(c2)║Ag+(c3) |Ag (+)&& &&&&&&5. 歧化&&&
6. -0.4144V;纯水中[H+]为10-7 mol&L-1& &&&7. (-)Mg(s)| Mg2+(c1)║Mn2+(c2)|Mn (+)&&&&&& 8.标准氢电极; 氧化&&& &&&&&&&&&&&9. KCl 或KNO3&&& 10. 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法&&&&& 11.自身指示剂、淀粉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
12.Na2S2O3、KMnO4;& K2Cr2O7、草酸钠(或草酸)&&& 13.1.41 V,&&& 0.72 V
14.被滴定物;滴定剂
二、判断题
1.&;2.&;3.&;4.& ;5. & ; 6.& ;7.&;8. &;9.&;10. &;11.&;12.&;13.&
三、选择题
ADCCC&& DABCC&& ACBBD&& CACDA&& CADDD&& DCD
四、问答题
1、答:(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0.4V。
(2)反应迅速,且没有副反应发生,反应要完全,且有一定的计量关系。
(3)参加反应的物质必须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或能与还原剂或氧化剂生成沉淀的物质。
(4)应有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
2、答:主要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诱导效应;
措施:加大浓度;提高温度;使用催化剂等。
3、答:(1)电位滴定法& (2)指示剂检测法:自身指示剂、淀粉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
4、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13&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配位效应;沉淀效应;酸浓度。
5、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
MnO2+H2C2O4+2H+==Mn2++2CO2+2H2O
&& 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
&&&&&&&&&&&&&&&&&& CH3OH+Cr2O72-+8H+===CO2&+2Cr3++6H2O
& &3)碘量法&&&&&&& 3I2+6HO-===IO3-+3H2O,
&&&&&&&&&&&&&&&&&& 2S2O32-+I2===2I-+2H2O
&&&&&&&&&&&&&&&&&& Cr2O72-+6I-+14H+===3I2+3Cr3++7H2O
6、答: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突跃范围的长短和氧化剂与还原剂两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相差的大小有关。电位差△E较大,突跃较长,一般讲,两个电对的条件电位或标准电位之差大于0.20V时,突跃范围才明显,才有可能进行滴定,△E值大于0.40V时,可选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当然也可以用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两个半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n1=n2时,则化学计量点的位置恰好在滴定突跃的中(间)点。如果n1&n2,则化学计量点的位置偏向电子转移数较多(即n值较大)的电对一方;n1和n2相差越大,化学计量点偏向越多。
7、答:酸碱滴定、配位滴定和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曲线共性是:在滴定剂不足0.1%和过量0.1%时,三种滴定曲线均能形成突跃;均是利用滴定曲线的突跃,提供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其特性是:酸碱滴定曲线是溶液的pH值为纵坐标,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以pM为纵坐标,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是以E值为纵坐标,其横坐标均是加入的标准溶液。
8、答:氧化还原滴定中指示剂分为三类:
(1)氧化还原指示剂。是一类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质的有机试剂,其氧化型与还原型具有不同的颜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指示剂或者由氧化型转变为还原型,或者由还原型转变为氧化型,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突变,指示终点。
(2)自身指示剂。 利用滴定剂或被滴定液本身的颜色变化来指示终点。
(3)专属指示剂。 其本身并无氧化还原性质,但它能与滴定体系中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结合而显示出与其本身不同的颜色。
9、答:在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了能成功的完成氧化还原滴定,时常需要将被测定的组分处理成能与滴定剂迅速、完全并按照一定计量关系起反应的状态,或者处理成高价后用还原剂进行滴定,或者处理成低价后用氧化剂滴定。滴定前使被测组分转变为一定价态的步骤称为滴定前的预处理。预处理时对所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以下几点要求:反应进行完全而且速度要快;反应应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应易于除去。
10、答:碘量法的主要误差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溶液的遇酸分解;
(2)碘标准溶液的挥发和被滴定碘的挥发;
(3)空气对KI的氧化作用:
(4)滴定条件的不适当。
由于碘量法使用的标准溶液和它们间的反应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进行。因为在碱性溶液中,将会发生副反应:S2O32-+4I2+10OH-=2SO42-+8I-+5H2O
而且在碱性溶液中还会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
如果在强碱性溶液中,溶液会发生分解:S2O32-+2H+=SO2&+S&+H2O
同时,在酸性溶液中也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4I-+4H++O2=2I2+2H2O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碘量法不适宜在高酸度或高碱度介质进行。
五、计算题
1. 0.45 mol&L-1 &&&&&2. 0.218V&&& 3. K=5.98;向右进行;向左进行& 4. 0.08694g&&& 5.97.50% &&&6. KMnO4%=40.92;K2Cr2O7%=59.08& 7. 0.07328mol/L,0.01667mol/L&&&&
8. 17.39%&&& 9.0.02239mol/L&&& 10. 53.88%&& 11.0.06760 mol/L&& &12. 0.06937g/mol;0.009917g/mol;0.03453g/mol&& 13. 0.1191mol/L&&&&& 14. 1.50 mL&& &15.53.73%,78.25% ;30.00g/100ml &&&&16. 88.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溶液中化学反应,若在等温等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