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个手机APP软件开发app需要多少钱大的工作量,需要懂什么关于它的知识

组建以手机app为工作目标的网络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题主是国内某化妆品公司的新手PM,现在老总让本PM狗负责组建公司网络部,需要什么样的人直接告知人事,关键第一任务就是赶在五月份发布新品之前完成公司首个APP。APP的主要功能包括:1、公告、图片展示;2、在线视频(像新浪体育那样?)3、防伪查询4、会员注册5、附近的人,类似微信或者糗百那样,能搜索附近使用本app的人6、与附近的人、自己的联系人进行实时聊天,类似微信
瞬间感觉工作量好大,要卷铺盖的节奏。现在只有本PM狗和一个靠谱UI设计师,公司只有20M光纤和若干联想台式机。
暂时的主要目标是完成app,功能可以暂时不那么完全,页面可以暂时不那么好看,关键是5月份之前要拿出成品。至于以后的app升级维护啊,官网维护啊可以缓缓再考虑。
各位大神问题如下:1、我大概需要组建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几个android和IOS开发工程师?几个前端?后端?UI?运维?2、硬件有什么要求么?服务器?光纤?苹果一体机?需要网络攻城狮嘛?3、实在组建网络部门不靠谱的话,可不可以组建临时团队?目标就是app,拉人临时组团搞出来,完事儿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如果这样可以的话,怎么招人哇?有知乎大神愿意相助的不?坐标广州!4、外包?外包!!!!5、各位大神看完莫笑,本PM狗回去打包行李了,幸亏大一军训教官教的打包大法还记着。
按投票排序
参见我之前的回答:里面提到的人开Double随便挖一个或者几个过来,如果是广州的话重点关注 和。然后把从组建到研发的所有权责交给他们,你跟下进度,负责沟通老总和保证钱到位就可以了。请注意这不是玩笑,题主是新手,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出成果,依靠你是不现实的,不如全权交给专家。当然先找外包然后慢慢组团队接手也是一种思路。
先直接说结论吧:5月份要完成开发和测试现在,就今天赶紧启动UI,然后让老板确认UI和需求,开发赶紧找外包。团队你别想了,现在招人不好招的。大牛如果你有现成的,最好,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功能上,IM你用第三方的,防伪这个,今天就可以启动开发接口了。网络什么的你想多了,就现在什么都没确定的时候,你先用阿里云足够了。另外你需要注意:1.不要忘了消息推送,可以使用第三方;2.不要忘了友盟的统计;3.升级这块,你也可以用友盟的;细说一下:1.不要轻易组建团队。 如果你现在无法确定老板未来的计划,不要轻易招人。你招了APP团队,那老板想做web端怎么办?人多成本就高,你如何控制?2.如果可能,找一个技术大牛,然后去考虑外包。直到你和老板聊清楚一年内的需求,再考虑招人。找不到技术大牛,就多聊几家外包公司,可以聊一些技术实现的难点,细节。聊多了,你就懂了。3.你提的5个需求,我觉得1个月开发时间够了。前提是你IM是用的第三方的。现在是3月中旬,还有2个工作周,你让UI赶紧设计页面,让老板确认功能需求。在UI确定后,其实技术开发3周绝对没问题,1周测试。5月上线,虽然可能还有些bug,但主体应该没问题。PS:有其他问题可以私信我,对了,不要轻易说自己是PM狗,什么打包走人的。做个产品经理自信一点,你后面面对的困难还多着呢。
楼上说的很对,楼主是新手的话,必须要找个靠谱的大牛来实施开发,人员的话你要一时想全部招齐也不大可能,(除非你钱够多)如果强硬快速开发的话,来个牛的后端php的,服务器什么的都由他来,稍微考虑下以后的兼容,来3个左右的Android开发。好像借口都没定,这个也是要命的东西…突然感觉你要自己来,你要弄的太多,时间好像还不够,还是交给专业的或者外包吧~
今年5月要出?除非你老板富得把钱可以当纸烧,不然外包是最安全的(也可能失败)。。。
不是可以外包吗?!
作为一个刚刚参与了一个月完成的项目的人,祝你好运
要不要说一句谢邀?(第一次被邀请有点小激动的说呢)但是话说这么难的问题你问我不是明显暴露了我的无能么。。。。这些功能自己组建团队5月份发布,我只能说三个字:不!可!能!的!事!儿!(貌似是6个字)想要在时限内外包实现基本也不可能了。。。建议第一期外包,以后做出来之后再接手如果非要自己开发坚决不外包的话,那先上1、3功能吧2功能不知道你们做啥用,它与6都不是那么简单的,6没有的话5也没啥意义,而且一开始要推广既然功能少就先不要加4功能做注册门槛外包的话也是这个建议,不过如果找我家的话6功能可以两周给你实现,但是视频播放需要了解下你们是什么播放形式但是我想说,如果你有办法这么快招聘到这么齐全的队伍,请教教我~~星星眼有找工作的请联系我,招聘iOS、安卓、Java工程师及实习生,实习生要求二本以上计算机专业滴对不起我的回答变成招聘广告了一个成功的移动互联网App(Application)可以创造比传统互联网更大的价值,开发企业和App产品本身也会因此大幅升值,投资几百万元的App由于创新独特、有大量用户而被其他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几亿美元收购的案例已不在少数,但是成功的App少之又少。那么,如何才能够打造一个成功的App?以目前已经获得成功的App为例。“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两款同类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改善了中国城市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大大优化了出行时间、减少了空载率,大幅提高了城市交通体系的运行效率,受到了政府、民众、市场的接受和认可,也推动了中国城市交通体系的变革和转型升级,这是GIS地理信息经济在场景信息化的应用带来的社会增值。事实上,类似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这样的App新产品、新业态还有很多。仔细分析这些成功的App就会发现,这些产品除了设计完善、定位清晰,更重要的是首先实现了社会价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其次是具有平台的拓展性;再次就是拥有大量用户重复使用产生的大数据信息。将这三点归纳简化之后,就是“资本、平台、大数据”。成功要素之资本 移动互联网App开发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资本。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资本,既包括支付交易的网络化,也包括任何形式的价值流转。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的基本原则,随着互联网对金融行业深入影响,互联网金融作为网络商品经济的基石逐步予以确认,只有资本的流动才能带来社会的增值。支付交易的网络化,催生了支付宝、财付通等应用。可以看到,众多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立起到了资本流转的作用,而任何信息平台要实现盈利目的,必然要与银行网络支付或这些第三方支付工具对接起来才能顺利实现等价交换的目的,让资本在此平台上流转。同样的道理,对于企业而言,其内部的任何一款信息系统必须要能够实现价值链的持续增值才是有价值的。而判断一个消费类App开发的成功度就是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取代线下交易,或者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效益增值。根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中国网络经济交易额达到了15万亿元规模,占GDP总量的1/4左右,且近年来仍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按照此速度,中国将在“十三五”时期完成由传统实体商品经济向现代信息经济的转型。成功要素之平台 打造成功App的第二要素是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不是软件开发团队经过几个月的拼搏就足够的,还需要具备一些明显特征:准确的市场定位、聚合能力、界面人性化、功能简化易用。准确的市场定位就是要明确知道使用平台产生交易的双方——供方和需方都分别是谁?定位清晰之后还需要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替代平台?如果没有,此平台的开发投资机会是存在的。聚合能力也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就是资源配置能力,与其他平台的接口配合能力以及资源接入能力。举例说明,行业信息化平台定位就是要聚合行业的企业单位,服务行业企业同时又能很好地做好统计和监管;城市信息化平台定位则是,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无线城市、数字城市等各种称谓,最终都要定位为政府、企业、个人这三类对象服务;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定位是要找到企业的价值链主信息流并尽量使价值链最短,盘活企业现金流,兼顾可持续发展;场景信息化平台的定位,是要服务于一个特定场景下的场内管理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平台是围绕服务家庭运转的社区信息化、物业信息化、智能家居等服务;个人(社交)信息化平台则是更多服务于个人的社交平台、消费平台等。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小编认为当前信息化拥有上述六大方向,移动互联网平台都可以归为上述六种类型。成功要素之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App成功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大数据。信息经济对象的显性行为为资本的流动、资源的流转、信息的录入,隐性的是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用户数据、行为数据、统计数据。从用户数的角度来说大数据就是大用户群。供需双方都需要对数据进行了解,否则为了获得相应的数据会带来大量的重复工作量。但是,大数据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大量的交易信息、用户信息等都是国家法律保护的范围。因此,大数据的发展往往需要在大数据产业的未来价值与信息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点。大数据的交互分为数据本身和数据结论两层含义。未来不同利益体之间如果信息不交互则信息经济发展必当受限。因此就需要有第三方的标准化大数据挖掘工具,嵌入到各个数据持有方,通过这样一个过滤工具输出需求部门的具体需求。未来这样的挖掘工具开发必然是趋势,它既没有侵犯用户数据隐私,也保护了本部门数据。结语: 在新型商业领域,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仅仅表明信息化的重要性,而互联网思维的落地需要“投行思维”,资本驱使着经济往前发展,而资源的重新配置、流转就会相应带来资本的流转,就会使信息化应用产生价值,而这些需要顺畅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千千万万个信息化应用构成了信息经济的实体。总之,只要把握住以资本为驱动、以平台为载体、以大数据为提升的规律,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就能事半功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时代总是在螺旋式地发展变化中,设计潮流也是如此。随着移动端扁平化设计推进,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满足于仅仅是色块股市调动的不仅是股民的热情,一大批企业和创业者也积极投身股票APP市场:支付宝内嵌“股票”服务,腾讯在201内容分发类的产品,一般都会有排行榜单,比如我们常见的下载排行榜,热门排行版和热播排行榜。以app分发应用来说曾几何时,苹果App Store一直被称之为创业者的天堂。似乎只要灵光一闪,创业者就能很容易地凭借一款火爆应精准推送”是 App 开发者都非常关心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精准推送”?“精准推送”是怎么做到精准的?“精准推在移动互联网App流行的今天,时间的碎片化使得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要花2个多小时以上的时间在App上(数据源自一、App产品为什么改名对于移动互联网产品而言,上线之后经过早期的发展再改名字,其实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将像“近日,2015山东CIO联盟峰会在青岛成功举办。正益无线AppCan资深咨询顾问谢茂龙在此次大会上围绕“移动“你也在用易信?”当瞥到我在忙碌地回复着手机信息时,一起喝咖啡的客户惊讶地问我。的确,在微信压倒性的优势下,互联网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速度快,对移动端App开发更是这样,产品迭代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其获取用户的速APP导航承载着用户获取所需内容的快速途径。它看似简单,却是产品设计中最需要考量的一部分。APP导航的设计,导语:如果没有创新,只是做个简单的App,就很难在这个行业里发展下去,而App创业的方向也开始逐渐走向细分化或許我們很難想像,在平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無其的動作,對視障人士而言卻是一項極大的挑戰。一款最新在Appl90后,何方神圣?近段时间以来,创投圈对90后有某种妖魔化或神圣化的趋势。特别是在社交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领域提起童年这个话题,很难让人不想到街机;提到街机,也自然而然会想起那个陪在你左右,看上去是在做你的副手,实则为你玩同屏双打游戏徒增难度的坑货......该方案将用户手机变成一个控制连接器,防止因为家里遥控器过多或没电影响正常使用。更为智能的是,它还可以通过网络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手机网民已达5.27亿。伴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手机成为“第二钱包”。在大家享受便近来许多人都开始使用健康运动应用程序(APP),并在朋友圈晒出今天又走了多少步等信息,但也有不少人心怀疑问:提到App广告,相信大家想到最多的是“扰人”两个字。此前我们曾做过一份调查,征集手机应用中的哪些问题最让人忍生活总有很多怎么办,但如今你做啥app都能跟上你的脚步了。怎么规划婚礼事项和时间最靠谱?用APP筹备婚礼、用在这个时代,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或是一台平板电脑,或者两者兼有。那么,如果拥有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或是两者网页的未来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WordPress为约四分之一的网站提供支持,而Drupal也不甘示弱,如何能开发出更高性能的AndroidApp?这是软件开发公司以及广大程序员们头疼的一大难题,北邮在线讲几个提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数达到了8.7亿人,APP开发行业在移动互1、TripAdvisor Hotels Flights Restaurants
这款应用由全球最大的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我们不要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面耗费精力、耗费技术如今,应城滴小伙伴已将各类APP玩的如鱼得水,但越玩问题自然就越多。每当下载的APP打不开、连不上网、文件解智能手机全面普及让手机APP应用软件为人们所熟知,也让许多的开发人员争先恐后地涌入APP开发行业。不过开发者据媒体消息称,阿里巴巴收购了中石化5000座加油站。阿里巴巴开始卖汽油了吗,它要这么多加油站干嘛?难道以后我一个成功的移动互联网App(Application)可以创造比传统互联网更大的价值,开发企业和App产品本身眼看每天下班又是击倒一大波单身“职男”的节奏,好不容易不加班还是没有妹子陪啊!所以说一个人在家到底要怎么爽?看在怎么说和各位也都是老朋友的份上,咪咕哥就传授你们一个独爽秘诀好了,不但爽到飞起来,而且还不!要!钱!具体有多高能,去玩就造!移动营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那些过时的指标显然已经无法精确地表现出你的应用程序是否成功。本文将会告诉你应该重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手机App会不会完全取代手机浏览器,后者是否会逐渐消亡”,观点也几度变化,在当前时间点(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店内地图技术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帮助营销人员充分发挥其潜能?对今天活跃的消费者来说,休闲的消费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对手机APP应用软件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了。虽然每天都有上千款新的app软件被上传到应用如果想从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的话,其实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要抓住用户的体验,或者是抓住了用户的某一种如果你是创业家,你有可能会和自己正在制作或售卖的产品打交道。也许你没有记账、分析或者支付等专业技能。因此一款随着移动终端的性能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从刚开始的智能手到现在的平iPad、iPoApp是Application的缩写,也叫“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是现在装载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里的第三方软移动互联网创业浪潮势头高涨,连总理都开始为“互联网+”摇旗呐喊。但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背后,移动应用推广成本水sjappyy每天一款最热门手机APP应用推荐。汇集大量的app相关新闻信息,欢迎查看有关app资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iOS创业经验分享] 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生存之道
[iOS创业经验分享] 苹果AppStore应用商店生存之道
22:54:01 |
摘要:注:本文是CocoaChina社区用户johnqh分享的关于AppStore开发的一些经验,比较早的一篇文章,不过仍然非常值得国内iOS领域的创业者深读,Tech2IPO编辑整理。
先自我介绍。我从08年9月就开始做iPhone。之前做PC的软件,做得没有意思了,正好iPhone的SDK上市,就尝试了一下。当然一开始不懂App Store的各种销售方法。但是 ...
注:本文是社区用户johnqh分享的关于AppStore开发的一些经验,比较早的一篇文章,不过仍然非常值得国内iOS领域的创业者深读,Tech2IPO编辑整理。
先自我介绍。我从08年9月就开始做iPhone。之前做PC的软件,做得没有意思了,正好iPhone的SDK上市,就尝试了一下。当然一开始不懂App Store的各种销售方法。但是那个时候的竞争少,一共就几千个app。当然有iPhone的人也少。做得最好的时候有一个app到了美国区的销售榜第 2(可惜没有到过第1)。最高的时候每天的下载量为7千到1万左右。
但是很快就感觉到越来越难做。花同样的工作量,销量远没有以前高。而且,更让人难受的是没有黏性。做PC软件,即使不更新,一样有很长时间的生命,销量慢慢下滑。而在AppStore上面,如果没有更新,销量很快会跌下去。
我对创业的看法是,一种创业只是自己有自己的工作,但是还是需要一直工作才能赚钱。做为小开发者就是这种情况。真正的创业是找到一个模式让这个模式自己增长。所以,我从09年下半年就开始转型。已经上的iPhone app和以前的PC软件都不大管了,而是在找一个可以持久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背景,以下是看法。
无论任何的创业,都需要考虑是否有门槛。没有门槛的行业,即使一开始有钱赚,很快就会有竞争者。你可以做的,其他人也可以做。最后就是大家都靠价格竞争而导致都赚不到钱。在做一件事以前,先考虑是否有门槛。否则只能打着赚一票就走人的想法。门槛有很多种。技术的难度是一种。如果技术实施起来不难,但是与众不同,则可以考虑专利。公司做到一定规模,品牌商标也是一个对自己的保护。其它的可能的门槛为销售渠道,内容等等。
那么各位在想做一个软件的时候,请先想一下是否已经设置好门槛。很多人想到一个点子,觉得容易做。但问题是,如果对你来说容易,那么对别人来说也容易。如果你的销量高,不需要一两周就会有山寨。如果你的销量低,那做了有什么意思呢?所以没有门槛的创意只是在为别人做先锋而已,不是长远之道。
这里我要讲一下对原创和山寨的看法。
第一,山寨不犯法。第二,不只中国人山寨。第三,很多山寨比最原创要成功很多。第四,但是不要侵权。山寨的正确做法是复制带创新。你山寨,我山寨,大家山寨,所以最后需要创新才可以与众不同。这个创新可以是功能,图像,技术支持等等。不过你创新了以后别人马上可以山寨你的创新。又是混战一场。
所以下面一点很重要,就是需要品牌。举个例子是Camera+。这个本身是个山寨产品,有些创新但不算是革命性的。但是开发商(TapTap Tap)是最早的iPhone开发商之一,和各个有关iPhone的博客和新闻网关系都很好。它充分利用了它的品牌优势。这个圣诞的下载量是7万。我敢 100%的保证,如果是一个无名的开发商,做出一个完全同样的app,没有这个品牌,销售量也就几百。至于利用技术做门槛的我就不具体说了。有不少 app,从08年就开始卖,卖得很好,就是没有人山寨。
所以如果想长期地成功,你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做大,认认真真地投资,雇人,搞公关,做广告,把牌子打出来。另一个是找技术门槛。能够申请专利的最好(但是美国专利很贵),或者至少技术难度要高到别人很难山寨。但是,我们做软件的,不要一边骂顾客用盗版,一边自己侵权(商标,版权,专利)。这种做法更加是只顾眼前利益。后果在其它(英文)的iPhone网站上看看就知道。律师函要你下架是最轻的。有些案例中,被侵权的要苹果把开发者账户中的钱转到他们手中。甚至有个别案例,如果侵权软件卖得很好,结果被告到法庭,不仅所得全部被拿走,甚至还要另外出钱。所以,如果你侵权,你最好希望销量不高。高了以后一定会有麻烦。记得,版权包括文字,图片,音效。举个例子。如果你做一个星球大战的app,包括图像,声音,然后叫它“Star Wars XX”,那么你有商标侵权和版权侵权(图片和声音)。今天先写到这里。有很多想法要写下来,以后一篇一篇慢慢写。
二是机会成本,有的朋友会说,我就想写些小应用或者游戏,只要能够比我打工挣得多就可以了。感觉我在写市场经济而不是技术。不过AppStore本来就是一个纯粹的,无国籍的自由的市场,所以要想在这里竞争,一定要懂经济学。
上一篇已经讲过了,如果没有门槛,就是一场大家互相山寨的混战。当然,如果你写代码的效率比别人高,那么理论上来说你可以比别人挣得多。有真正牛的朋友。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是用蛮力。做技术的是吃青春饭的。你现在可以熬夜,每周写70小时代码。但是等你有女朋友呢?结婚了呢?有小孩了呢?而且,你可以用蛮力,别人也不比你差。所谓的“nerd”,在美国俄国欧洲都有得是。不是说你牛,别人就差了。
所以现在要讲一个概念,就是机会成本。简单的讲,就是如果你为人打工可以得到的收入。如果你的机会成本超过iPhone上的收入,你会放弃 iPhone。反之,会坚持。比如说,一个美国人,他可以找到一个每月1万美元的工作。那么如果他全工做iPhone但只挣9千就不核算了。而一个中国人,打工工资2到3千美元(1万到2万人民币吧),那么如果能在iPhone上挣4千,就很happy。
这样,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在一个完全自由和平等的市场,如果大家都做山寨式的,没有门槛的竞争,那么从那些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小开发者会逐渐推出。在这方面,中国的开发者占据优势。
你一定要想到,有其它国家有更低的机会成本。比如,可能在越南,一个程序员只能赚500美元(假设了,我也不知道)。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要想开发软件,是有一定成本的。要买Mac,还至少要一个iPod Touch,还有99美元的IDP。很多穷国家,虽然机会成本低,但是大多数人没有钱来买这些硬件,所以就无法加入竞争的行列。中国现在的情况是比较适合个人开发者的。
但是先要警告,随着其它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而不断会有其它国家的开发者加入竞争。中国开发者在机会成本方面相对欧美的优势,在三五年内会丧失给其它的第三世界国家。这个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软件业和电影业的共同点
国内开发者论坛我上得不多,一般我只上一个英文的iPhone开发网站。看看我发帖的时间。我在美国加州。这几天松散,写点码也写点文章。
我写这几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因为我看到很多朋友开发的程序用不正规的竞争方式(侵权),以及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AppStore上的软件的寿命很短。没有计划的,写到哪儿算哪儿的开发方式,按照我的说法是浪费生命。下面继续。
很多很多年以前(2000年左右),有次看到一篇文章,说软件产业和电影产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依靠”hit product“。这几年的经验证实如此。电影业每年出几百部作品。有的根本发行不了。有的几万票房,几十万,几百万…上亿。绝大多数电影都挣不到什么钱。大电影公司每年投几十部,只要有几个非常成功就可以了。
这个实际上和VC投资的概念也差不多。做软件也一样。你可能写几个,十几,甚至几十个。绝大多数是不挣钱的或挣小钱,但是也许你会碰上一个热销的就全值得了。所以大家做软件开发的时候,可参考好莱坞电影业的做法。几点:
如果是人们已经熟悉的人物和故事,票房就自然有保证。电影业方面的例子是哈利波特。软件的例子,比如一些精典的游戏(比如吃豆豆)。但是这条路需要版权授权。小公司和个人开发者根本就不要想。
创意。这个创意可大可小。当然,大公司可以做大创意,投入高,收益也高。但个人也可以实施的。但是要注意,前两篇已经探讨过,这个创意必须要有门槛,不容易被山寨。毕竟,电影的周期是至少一两年,即使是个小创意(比如Blair Witch Project)也不大可能被山寨。而多数iPhone软件的开发周期只不过一两周到一两个月。所以又回到这个门槛。如果你唯一可能创造的门槛是技术,那么就要注意有长远的积累的计划。
iPhone的SDK是比较完善的。一般的应用都费不了什么事。很多朋友的误区是,因为觉得容易开发所以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就因为容易开发,所以就难以筑造门槛。但是想像一下,如果你在某方面有特有的技术,花了你一年时间来开发,这个时候再出app,会有人山寨你吗?你会说,我怎么可能花一年时间来赌一个软件呢?本来就是万里挑一的成功率,如果这个失败,这一年不完全白费了?
所以,这里需要短期和长期的配合。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找一个专注的领域。比如说,专门研究陀螺的应用。开发短期的小应用(有收入但别指望靠它们变富),通过开发来积累你的class library。到了一定程度,会水到渠成。好,以后可以随手拿来放在其它的项目里。这个要积累,要时间。
一旦你有一套自己的代码,从中衍生出新的项目是非常容易的。举一个例子(很多人会想到的),联网下棋。你最一开始可能花很多时间做出非常完善的中国象棋,一旦做出来之后,再做国际象棋,日本象棋,泰国象棋(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么多种吧?),斗兽期等等等等就是小菜一碟。
另外,有所专功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产生品牌。还是以棋类为例,如果你把所有的棋类都做了,而且在每个app中向用户推荐你的其它棋类,这种凝聚力和网络效应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是长久的。
写来写去,三篇从经济写到技术,就是谈这个”门槛“。下一篇写中国市场了。这一点软件和电影不一样。一部电影拍的镜头只能这部电影用。而你写的代码,如果整理的好,是可以在别的项目里重用的。
4. 中国市场攻略:正篇
对于中国市场,我会写两篇。第一篇为正篇,是指传统的,卖App应用或游戏的商业模式。第二篇为奇篇,会讲一些其它的商业模式。现在的中国市场,几个字,“不成熟”。如果做20到30美元的PC软件,以Shareware的模式,免费试用,完整版收费,欧美正常的conversion rate为1%到2%。在iPhone上,付费版如果为99美分,这个百分比应该为10%到20%。但是,在中国,这个数字为0.05到0.5%,比欧美相差1到2个数量级。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元结算,付费不方便,还有中国文化中对盗版的容忍。
付费方面,如果苹果肯下功夫,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两年多了,苹果一直没有动静。因为他们有数据,知道即使付费这方面调顺了,销售额也不会上升多少。但是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中,盗版是一个阶段。就像女人买包,开始买盗版,山寨,但是有钱了以后又会去买上万的正版LV。我小时候在街头买MJ,警察和威猛的翻版录音带,后来都买了正版的CD。就在几年前,大家看电影(即使是好莱坞大片)是街头买DVD(10块人民币)。这两年,电影业发展得好了,人也有钱了,就去影院看80块钱的电影(比美国还贵)。
讲一下心理学。一般说来,一个人平均要三次认真的考虑后才会采取行动,而需要九次有效眼球才会真正考虑。意思是,人是很懒的。买了iPhone,把这个用户从不购买者转到购买者有一个过程。他看到9个吸引他的软件后,会第一次认真考虑是否设置他的iTunes账户来购买。平均3次认真考虑后才会真正行动。那么他需要看到27个吸引他的软件才会做第一次购买。这个数字,由于盗版的原因,在中国只会更高。
欧美人早就没有了这个槛,是因为音乐。iPod早已经成为欧美人音乐生活的一部分,一般人都已经有一个iTunes的账户。实际上我不认为99美分的价格是超出国人消费能力的。这只是两瓶水的价格。而且一旦一个人做出第一次购买,第二次,第三次就比较容易了。但是针对国内市场开发的软件并不多。所以有效眼球并不多。
这个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家都在等。苹果在等。开发者在等。用户也在等。这就变得很有意思。如果你想在中国市场成功,就必须有耐心,要等,而且我们不知道真的要等多久。但是可以一边为欧美用户开发(多数中国开发者都是这样的),一边为中国市场做准备。这个准备包括技术,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创意。有些针对中国的创意,你不一定要现在做,但是一定要把技术准备好。还有,我认为中国市场起飞的时候会有一个特色,就是客户群会和欧美不同。欧美的主要客户群是十几二十几的青少年,卖得最好的是游戏和娱乐类。中国最早一批的 iPhone拥有者是IT界的年轻人,男性为主,也喜欢游戏和稀奇古怪的应用,但是对欧美类的娱乐软件就不感冒。当iPhone成为大众消费的时候,开始的主要用户会是70后,小资状况,有车有房。他们的主要兴趣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健康,旅游等等),投资和家庭经济的管理,以及子女教育。当然,长久地说(比如5到10年后)的主客户群也会和欧美接轨成为青少年。
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女性会占更高比例。这个只能算是我的观察。有不少朋友给老婆卖了iPhone,然后买app都是老婆主导的。所以app要做得精致。这里要提倡大家不要总是宅在家里。多出门,多有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从生活中找到创意。另外,多问问老婆或女朋友的想法。
最后针对教育讲一点。如果自己没有小孩,不要去尝试针对小朋友的软件。有很多事情,没有小孩的时候是想不到的。比如,小孩的视力到6到7岁才发育好,不应该从小就盯着屏幕看。(中国小孩近视的不要太多哦)所以做这个5岁前年龄层的软件,一定不要用小字体,不要用很细致的图像,应该用大块的色块。甚至界面上应该完全不用字,而是用图标来表明功能。等等等等。这些有孩子的人会有体会。
5. 中国市场攻略:盗版篇
谈到中国市场,就必须对盗版有个研究。我下面写的不是从业者或者消费者的角度,而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盗版,以及预计国家决策方面的变化。我们不谈女人买的包,只谈知识产权。主要的盗版有PC软件,游戏机软件,音乐,影视和书。
在90年代底,中国人的收入还很低。电脑在那个时候还算奢侈品。相对来说,软件的价格是高得离谱。对盗版PC软件的默许是中国电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盗版软件,就没有联想等国内知名的电脑企业。另外,软件的盗版养活了一大批的装机者。同样,对影视DVD盗版的默许是对国产影视硬件(电视,DVD机)产业的支持。可以说功不可没。几乎一两年时间,DVD机就到了各家各户。DVD的盗版也养活了不少小商小贩。但是必须要认识到,盗版是利益的转移。对于一个产业链来说,需要内容提供者(软件公司,影视公司,作家,音乐家等)和渠道,最终到消费者。盗版的效果是把内容源头的利益无偿的供给渠道。在这里利益转移的过程中,会对经济的架构产生影响。
至少在初期,盗版软件和影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正的,因为被盗的是国外的软件企业和影视企业。利益从他们的手中转到了国内的下层民众,同时支持了国内的硬件厂商。但是,从长远来看,负面效果也不可低估。比如说,我们IT业发展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国际上能打得出牌子的软件企业。同时,就是我的圈子,就知道四家美国公司,在美国只是一个壳,全部的技术都放在国内做。这表明,我们在技术能力上不比国外差,但是因为国内软件环境(主要是盗版),只能给国外公司打工。国内的影视界也是如此。这么大的市场,但应该说大多是低成本的劣质作品。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如果盗版猖獗,都会对内容源头产生抑制作用。软件是最典型的例子。音乐也不例外。十年前被盗版的主要是港台歌手,最后结果是国内的音乐界停滞不前。90年代还有中国的原创摇滚。现在这些人大多另谋生路。除了炒出来的但毫无原创精神的超女,中国音乐界能拿得出手的有几个人?
游戏机游戏的盗版更加对国内的产业毫无帮助。最后得益的是索尼和任天堂。中国的盗版者只能赚些小钱。但同时,国内有技术可以做自己的游戏机硬件平台,但是没有人敢。这种盗版实际上对索尼和任天堂是个保护。国家在对盗版DVD的打击方面的力度有些加强。实际上就是在美国,大家看影碟主要是租而不是买。现在的发展方向是网上视频。这一方面我比较乐观。因为网流的成本,一个视频网站不可能永远免费,所以未来一定是付费观看,或者像IPTV里点播。所以影视界现在有复苏的迹象。
即使仅仅是要扶持几个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国家也会继续打击盗版DVD,而且支持这些网站像付费观看授权影视转型。书业的盗版本来也需要出实体印刷书。盗版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差,而且错字和乱章多,所以并不过分。现在转入电子书时代。随便什么书,都可以网上找到,因为读书还是手上拿着的好,所以虽然有影响,出版业还可以过得去。但是今后几年是掌上电脑,手机,和电子书硬件的时代。在iPhone或iPad上读电子书甚至比实体书更舒服。如果继续容忍电子书的盗版,会对国内的出版业和文学界有致命打击。
我可以预测,如此下去,文学界会布软件业和音乐界的后尘。
所有这些都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盗版。中心思想就是盗版在某一阶段是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但是如果长期允许,会造成源头干涸而对经济和文化产生抑制作用。
所以,我认为有关知识产权的政策会渐渐改变,保护的力度会增加。我曾经读到过(好像是创业家杂志),App Store在中国的销售额为全世界的0.N%,而10%的利润是中国开发者的。我在第二篇里面讲到过机会成本。根据那里面的逻辑,我认为这个比例还会增加。这个时候,打击盗版是保护国内开发者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国外开发者。另外,苹果每一次升级,破解都越来越困难。国家政策和苹果技术的双重挤压会使得 app盗版越来越难。另外99美分相对大多数的小资并不算过分。综合所有的因素,我对国内的市场的前景是看好的。
但是大家要注意,不要自己盗版。现在很多产权所有者还对App Store不了解不重视,但是一旦这个产业起飞,可以想像各种传媒的报道。到时候大家都会要分一杯羹。那个时候如果你用了盗版的内容或者商标,后悔也来不及。
这一篇放在正篇之后。孙子兵法说,“以正和,以奇胜”。盗版奇正都不算。因为没有可持续性,所以不可能胜。我把它归类于“自杀性攻击”。下一篇会讨论些另类的商业模式。
6. 中国市场攻略:奇篇
做任何行业都要有个宏观的意识。不要只盯着你自己的app和竞争者。世界上iPhone的量有多少?增长多少?开发者有多少?增长多少?
想像一下整个App Store的市场为一个大蛋糕。这个蛋糕是增长的,我的估计是每年翻番。但同时,开发者的数量增长得更快,每年3到4倍。所以虽然蛋糕大了,每个人分到的更少。
有些人会说“那么就靠广告”。但是广告的蛋糕有多大呢?
整个经济中广告的市场的大小是被最终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所限制的。一般一个公司,可以把收入的15%投入到市场开发,包括渠道开发,公关,广告,网站等等。广告这一块,又再细分到报纸,杂志,电视,网络,手机等等。手机这里再分iPhone,Android等等。当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出现的时候,这个广告业的大蛋糕是不增长的,而是多了一个分享者。每一次新的广告形式出现,原有的某些形式必然会被挤压。这个在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已经体现。报纸业承受的打击最大,现在所有的报纸都亏本。再过几年,可能会进入无报纸的时代。
我的意思是,虽然iPhone上广告的整体会增长,但是当这一产业成熟以后,这个增长率不会超过iPhone拥有量的增长。在app中加广告的开发者的增长率会比这个高得多。大家的广告收入也会越来越困难。
我把付费软件和广告看做为iPhone软件业的两个正途。要成功,我前面已经讨论过,要技术,经验,创意的积累。下面讨论的是奇途,为不一样的操作形式。App是手段,不是目的。
意思是,不要把自己框在软件业。眼光放开些,把iPhone app做为其它行业的商业工具。实际上我们已经有些例子。比如苹果自己的Remote,是它iTunes系统的一个部件。其它还有iPhone QQ,Amazon网店,Kindleapp,招商银行的掌上银行,等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免费,无广告,目的是把自己产品和服务的用户框在自己的系统里面。那么你会说,这些都是大公司,和我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任何大小的公司,或多或少都可以把iPhone加入到自己的服务之中。继续把这个概念延伸,我们可以考虑新的创业机会,甚至对已有行业有颠覆性的。我说的创业,不要仅限于IT。你可以考虑餐饮,娱乐,零售等等。例子包括用手机点餐,预定,KTV点歌等等。大家自己去想吧,我有些具体想法会留给自己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往这方面发展,就不能够只限于iPhone平台。Android,WP7和Nokia都需要在考虑范围之内。要求你对行业熟悉(不是说 IT行业,而是你app支持的那一业)。既然平台多,技术上的工作量也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门槛高,竞争少,而且黏性大。
在这条路上继续延伸,大家也可以考虑做硬件。利用iPhone的接口或蓝牙连接到其它的平台,而试用app提取和传递信息。这方面我可以讲几个例子。比如汽车警示灯亮,修理厂第一件事是用一个手上的ODB-2(汽车数据分析仪)来读错误信息。美国很多人自己都有,小问题就自己修了。这个东东很容易做成连接
一个iPhone的附件+软件(实际上至少有两家已经做了)。商业模式是卖硬件送软件。
再举一个医疗器械业的例子,很多的医疗仪器都可以转换为iPhone附件。比如说,有一种24小时的心电图,带了一天以后要送回给医生来看。想像一下,如果这个小机器把信息用蓝牙发给iPhone,再通过iPhone在软件内分析寻找异常,发现异常的时候直接发给医院,对病人和医生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要想在这个方向发展,开发者必须把自己的行业定位于IT之外。你不可能整天宅在家里幻想出来一个创意。需要走出家门,多和朋友聚会聊天,观察生活,才能会发现机会。而且当找到机会以后,你必须有社会关系(或者雇人)来了解你本来不懂的行业。好处是,当你真正地起步,那会是一个真正的创业。
当App Store上卖软件越来越难,甚至用广告赚钱都有向下趋势的时候,这种另类的app会逐渐增多,为开发者提供就业和收入机会。甚至长远(5到10年以后)来看,这一类的规模会超过传统的软件。
写到这里,前5篇都是为了这一篇打伏笔。分析过去和现状的目的是预测未来。我的新年感言的主体到此结束。这几篇基本上都是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个市场。以后可能会写些番外篇,写些具体的注意事项。这个要看心情了。
7. 本系列的目的
决定加写一篇。本来是想有些东西应该是意会的,但是还是讲清楚比较好。
我的这些观点,并没有在其它论坛上阐述过。肯定有很多朋友已经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想法,我只是把条理整理清楚罢了。一般来说竞争对手之间是不互相支持的。无论如何,把这些想法写出来,可能会对很多的现在和将来的竞争对手有帮助,也就是可能会伤害自己。为什么我要写这些呢?我又要写宏观了。
一个创业者,如果想成功,不只要自己有创意,技术,经验。还有一点,就是要有个好的大环境。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大群人在一个大厅里party。如果大家都小声说话,那么你说话的对象虽然有些困难但仍然可以听见。如果有一个人大声说话了,那么他的说话对象可以听得很清楚。那么是不是大声说话是最好的策略呢?如果所有的人都大声说话,结果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听见。
App Store这个市场在中国出于一个交叉路口,可进可退。因为我国的具体环境,普遍浮躁,很有可能把这个大环境搞砸了。一个人浮躁,市场还可以忍受。一个快餐软件对市场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浮躁,都做快餐软件,这个平台就根本不可能吸引人。那么无论你再有创意,再有技术,又能怎么样呢?
再举个iPhone之外但和iPhone有关的例子。比如9X盗版网。我在第5篇中已经讲过,如果盗版过于猖獗,会使得源头干涸。所以盗版网的存在需要一个特定环境,就是绝大多数人不使用盗版。很矛盾的,是不是?这种自相矛盾的商业模式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成功就是自杀。iPhone app中也有很多类似的盗版行为。如果你是开发者,请想一想长久的方向。我们在做app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自己赚钱。
想一下自己的app对整个平台是否有贡献。想一下如果这个平台所有的软件质量都是类似于你的,这个平台是否还有吸引力。我在第6篇所阐述的长远的方向,需要对其它行业的了解,需要支持多种平台,还有99%可能性需要后台数据库和服务器,需要行业内的关系网。不可能一个人操作,而且周期不是一周两周,而是以年计。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且这个模式的地域文化性是很强的。一个针对中国的创意放在美国一定不适合,所以必须要求App Store在中国的健康。你是否愿意花钱投入在一个5年以后可能没有吸引力的平台上?
的确,我是在分享经验,也有可能会给竞争对手产生帮助。但现在我所关心的是这个平台在中国的成长。我不希望它是一个垃圾堆。按照第2篇所说,大家应该很清楚中国在机会成本上的优势。因为这个机会成本的差异,很多欧美的个体开发者和小开发公司会被挤压而离开市场。再加上iPhone销售量的增加,至少在近期,这个平台对国内真正认真的小开发者还是有利可图的。那么我的具体建议:
行业需要自律。不要做快餐软件和盗版了。练手的app可以自己玩,可以分享给家人和朋友玩,不要放到App Store上去。
短期内可以山寨,但是要做出有水平的山寨,在不侵权的前提下要比原版做得更好。我知道我国IT的技术水平,有充分的信心。
做app要有专攻。GPS,录像,某一类游戏等等。挑一个,专心。
中期要原创。不要跟着别人走了。你不比别人苯,何必总落后一步呢?
积累经验和技术的同时,要注意生活,积累创意。同时,也必须积累资金。
未来的大创意可以是继续在iPhone软件业,也可以是IT以外。
某一天,你会觉得你的大创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就是你真正创业的时候。你会知道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花。
这一系列文章就算先钉个桩。有的新手需要两三年时间才会体会。等2013年新年,我们再回头看这些文字,到时候和现实对照一下,看看我对了
8. 竞争篇:如何以弱击强
一个成熟的市场,一定会产生领头厂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个团队,相对于个人,有太大的优势。代码可以共享。你一个人可能需要一星期才写好的代码,在一个大公司里,很有可能有现成的,拿过来用就可以了。你不懂的地方,公司里可能已经有专家,直接问比上网问要更快更直接,不知道要省多少事情。
无论国内国外,这是一个绝对的趋势。慢慢地,各个榜位都会被团队占取。如果你想要生存,你也必须要有个团队。不要再想像可以单枪匹马像赵云一样七进七出。你一个人杀进这个已经逐渐成熟的市场,连个水漂都很难打起来。
在这里的朋友,五年以后99%是两种结局之一:创业,带自己的团队,或者打工,做为一个团队的一员。还继续坚持单干的恐怕是很难得的。
先说明,打工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收入稳定,操心的事情少,有时间可以陪家人朋友出去玩。而且,做IT的,无论如何也算白领了,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但是,我猜大家玩iPhone,都有一个创业的
那么怎么能够在这个竞争环境下生存呢?你知道无论你怎么做,一定有一个公司比你做得更快更好。
我这里建议一个要点:
你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强。你只需要在一项上比别人强很多。如果你想做市场第一,那么你必须要在每一个领域和你比拼。但是正视现实,如果你是一个人,甚至两三人的团队,你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开战。如果那样做,你会败得很惨。但是如果你想在这个市场生存,只需要有一个特长,而且是别人很难山寨的特长就可以了。你不会是市场的领头羊,但是会站稳脚跟,这就会给你时间,给你机会。
随便看看现在的IT业,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苹果的Mac是千年老二,但是它的支持者像是一个教派一样,永不言弃。iPod的竞争对手中,大多数无特点的已经都撤了,倒只有微软的Zune利用另类的界面有一个小而坚韧的客户群。
至于智能手机中,老的Windows Mobile是在所有领域竞争但都不突出的,所以败得很惨。Android只有一个比iPhone强的地方(当然其它地方也都做得不错),就是免费,所以有赶超的趋势。而黑莓虽然OS老旧,可以说在所有的领域都比iPhone差一个数量级,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只因为它的公司电邮做得好,它的命还长着呢。 Wii相对XBox360和PS3是小弟弟,但就因为手柄而成了老大。就是说做为个人开发者或者公司,做精胜过做全。要学会取舍。做为一个创业者,知道什么应该放弃,什么应该坚持,才是最重要的。而一般人,很容易进入什么都要做的困境。尤其是当你收到用户的邮件,说“如果你的软件可以做。。。就好了”的时候。
但先说前提,你的专攻必须是不易山寨的。看我头三篇,讲得很清楚了。就我自己来说,也做过零七八碎的app,有些也挣些钱。但是回想起来,都不值得。那个时间精力,不如盯住一项。所以现在我手头的创意一大堆,都放着。没有精力做不如不做。术业有专攻。再结合app市场在国内只是一个初始阶段,我相信有些朋友一定可以脱颖而出的。
9.新年感言-大众与小众
在第8篇里,一些朋友在讨论团队和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要点,就是说,如果你(或团队)的创意做成功了,很容易被大公司山寨。在这一点上,反而个人更灵活。所以这一篇要从这一点谈开去。前面几篇谈过要做精,这一篇要谈在哪一方面做精。
先说明,我不是搞游戏的。对我来说,游戏和应用是两个行业。隔行如隔山,不敢评价。不过我对应用的东西搞得多了,从每份3万美元的专业软件(可以说没有那个软件,大家今天的生活会很不一样),到每份OEM挣25美分的;从PC,Mac到iPhone。所以这方面我是敢说话的。
如果要创业,先要有个目标。你是想赚一票就走?想要长久入账?想做到一定程度卖掉?
做其它行业,一般的就会想做长久,有稳定收入,而且压力不会过大。做软件业的,我们听到的都是做大事业的故事,想的是从一个人(或几个人)做成百渡,上市,变亿万富翁。
实际上,现实远远不是这样。即使是VC投资的,也是绝大多数失败。而成功的,也很少说以上市为出路。很多都是卖给大公司。这里先讲明,卖公司不是一个不成功的表示。很多人做IT公司的最开始定的最终目的就是卖,而且绝大多数的“成功”创业者的终点也都是卖掉。当然也有搞不下去被迫卖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有一个小团队,做出了一个大众市场接受的产品或者服务,肯定会受到大公司的注意。如果有大公司加入正面竞争,多半迟早会败得很惨。所以最好早点卖给大公司,双方都有利。
那么,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做IT业创业的,就不可能做长久吗?
错。这一篇的题目是大众与小众。大家在各种报道中看到的都是极端成功的例子。要做极端,就要做大众产品。要想要VC投资,前提是要盯大众市场。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服务小众市场的业者优哉游哉,在他们的领域垄断市场,又丝毫不怕有大公司的竞争。
举个例子。我在大学做的毕业项目是为一个公司重做“市场调查”软件。有一个同学在那个公司做事,所以知道些内部资料。所谓“市场调查”,实际上是每年竞选的时候的选民民意调查,所以有些政治上的专业性,软件也因此而内部写的。老板只做民主党生意。一个办公室里只有三四个人。一年的营业额为75万美元(90年初),办公室租金加员工工资不应该超过十五万(那个时候,年薪三万算不错的了)。电话调查是其它公司来做(费用是最终用户出),他这个公司只是最终把数据用软件整理出来,打印报表。老板一年只有快到竞选期的时候来办公室坐坐,平时根本看不见人。
这个公司的根本还是软件,但是老板一定不会说自己是软件业的。这个领域,没有任何的大公司会有兴趣,而壁垒(这个包括人脉)使得新的竞争对手很难进入。一个公司,完全可以十几或几十年的持续下去,也不需要太多的更新。
个人有个人可以掌控的市场。小团队有小团队可以掌控的市场。如果你超出自己所能掌控的范围,迟早会遇见无法抵抗的竞争。但是,如果你的市场选择得好,和你团队的规模相符,对大公司是鸡肋,而对个人或更小的团队来说门槛又太高,你完全可以在有限的小众市场区得垄断的机会。所以说”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
还有一点,大家所听说的,被报道的公司和团队都是做大众产品的。他们会有意识的PR,想办法上新闻,而且会尽量显示自己的成功。一方面是帮助产品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找到有兴趣的买家。而服务小众市场的公司一定很低调,一般不会接触媒体,即使被报道,也不会透露收入情况。再随便个些例子。iPhone的开发者论坛就是小众网站。新浪腾讯这样的大鳄一般不会对这个小众市场感兴趣的。
本文由Tech2IPO整理自社区用户johnqh的分享
标签: &&&&&&&&&
版权所有:非特殊声明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订阅更新:您可以通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懂的苹果ap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