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三季度的b2c网站排名 2014的访问量排名和交易量排名

作者:郑春晖
来源:标签:
导语:014年第二季B2C市场在“418”、“520”、“618”、“世界杯大促”等大促活动的刺激下,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充分释放,整个网上零售市场呈现较快速的增长。
  速途研究院9月11日报告(分析师 郑春晖
李国琦)2014年第二季B2C市场在“418”、“520”、“618”、“世界杯大促”等大促活动的刺激下,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力得到充分释放,整个网上零售市场呈现较快速的增长。通过市场格局可以看出天猫继续一家独大,以占比57%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另外京东凭借腾讯在QQ与微信在移动端上的大力扶持,引流效果更是明显,以21%的市场份额,稳坐第二把交椅。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根据B2C市场现状进行研究整理,解读第二季度B2C市场现状。
  2014第二季度B2C市场交易规模近七千亿元
  从2013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二季度国内B2C市场交易规模的统计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B2C市场交易规模处于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3521亿元,到2014年第二季度已经增长到6945亿元,较2013年第一季度增长了97.2%。但由于基数的不断增大,相较于上一季度的增长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网络零售市场在社会零售中的占比高达14.7%
  通过2008年-2014年网络零售市场在社会零售中的占比柱状图可以看出,网络零售市场在社会零售中的占比持续增长,2008年占比只有1.3%,到了2013年占比增长到了8.0%,预计2014年这样的一个占比可以达到14.7%。可见网络零售正在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用户也逐渐接受并纷纷加入到了网购大军中来。
  B2C网购交易市场份额天猫独大
  从网购交易的市场份额来看,天猫以57%的市场份额占比遥遥领先,相较于上个季度的52.4%还有了明显的增长,位居第二的京东商城市场份额只占到了21%,苏宁易购以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唯品会占3%,国美电商、当当网、亚马逊中国各占2%,1号店、易迅网占比1%,其他电商均不足1%。由此可以看到天猫在国内B2C市场中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
  各大B2C网站PV统计表
  通过统计各大B2C网站的综合排名以及近一周的日均访问量得到上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天猫以综合排名18位列第一,日均访问量12094万次,京东的综合排名虽然以620排在第四位,但是日均访问量依然有3130万次位列第二。意外的是市场份额均只占2%的亚马逊和国美,网站综合排名分别达到了417和228,日均访问量也都在1000万次以上。苏宁易购综合排名933位列第五,拥有1374万次的PV。唯品会和1号店分别排,日均访问量也均在300万次数量级。当当网日均访问282万次综合排名第2169,易迅网日均访问53.6万次综合排名第5412,凡客诚品日均访问量只有40.6万次,排名到了14700。网站是B2C市场交易实现的核心,一个成功的受欢迎的网站是B2C能够做大的重中之重。
  B2C市场手机APP下载量排行:
  B2C市场手机APP下载量排行(截止到日),看到天猫以13514万次下载量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京东,下载量为10834万次。唯品会虽位居第三,但与第一第二名有着较大差距,下载量仅为4373万次。苏宁易购下载3545万次,1号店下载2343万次,分列第四第五。亚马逊购物排名第六,累计下载1808万次,当当网下载1540万次排第七位,凡客诚品下载1223万次,易迅网下载883万次,国美在线累计下载443万次。可见,天猫和京东两大B2C交易平台在手机用户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而天猫在移动端B2C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
  中国网购网民数量极速增长
  中国网购网民的数量从上图来看,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从2008年仅有的7400万人到2014年第一季度网购网民已达31664万人,而到了2014年第二季度网购网民数达到了40354万人,环比上涨了27.4%,相较于2008年,增长了445.3%!而这样的一个数字还在保持着增长的状态。可见网购不但被人们所接受,还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网络购物渗透率达53%
  总网络购物的渗透率走势看,国内网络购物渗透率保持平稳增长。从2008年不足四分之一,到了2014年第二季度网购渗透率已经超过50%。这意味着网购网民正在飞速的在网民中蔓延开来。
  网购人群男性用户已成为主力军
  我国网购人群性别比例如上图所示。可见在网购的消费者群体中,男性仍然占据着主体地位,而且这个占比相较于2013年的65%还有了明显的增长。然而在大多数人眼中,逛商场似乎是女性的专属技能,着这一结果表面上似乎颠覆了这一观点。但细想一下当今贯彻的“我购物,你花钱”的理念,似乎都可以讲得通了。男同胞们,你的支付宝充够钱了么?
  70-80后群体成为网购主力大军
  从网购人群年龄分布扇形图中可以看到,消费人群中人数最多的是30-39岁,占到了总人数的52%,其次是20-29岁的消费者,占到了25%,40-49岁的人占12%,50岁以上占比6%,19岁以下网购人数占比7%。可见网购人群中,年龄在20-39岁之间的人是网购的主力军。这部分人能够较快的接受网购这类非传统购物模式,且具有良好的支付能力,同时还拥有较多的接触互联网的时间。
  阿里巴巴生态系统架构
  2014年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阿里巴巴即将在美国上市了。这说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已经基本构架完成。
  天猫作为国内最大的B2C交易平台,在其背后拥有一淘为交易提供便捷的信息,支付宝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易纽带,同时还包括各类软件服务和生活服务。保障了这一交易平台稳定运转。当然面对阿里即将在美国上市的问题,经测算阿里巴巴的估值在1542亿到1698亿美元,这样的估值湛湛和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1600亿美元的市值比肩。
  速途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郑春晖认为,阿里巴巴虽然即将在美国成功上市,但是对B2C行业整体格局影响不会很大,但会刺激B2C行业的整体增长与回暖。面对众多B2B企业,B2C企业大都还处于亏损阶段,如何可以在物流成本过高的B2C行业中取得立足之地,并且可以成功扭转亏损局面,是该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用钱换时间抢市场的阶段即将过去,精细运营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本报告由速途研究院出品,某些数据采用样本调查方式,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影响,部分数据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报告版权归北京速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速途研究院是速途网旗下的基础数据研究机构,以“促进中国IT和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企业智库、业界智囊”为建设宗旨,重点开展互联网经济领域的基础性行业研究,以数据挖掘、产品及行业分析来推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房真真是互联网二手房信息发布平台,为用户提供真实的、全面的、无重复的二手房源信息和专业的房产中介服务。2012年11月国内排名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电商加油站o为梦想加油
[28期]广州
日-3月23日
日-4月27日
[19期]北京
日-4月20日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电商大爷——全网电商精选内容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特色数据:
所属概念:
未来大事件
意见反馈回到顶部2013年2月国内B2C网站访问量排名
作者: 联商网来源: 联商网 09:10:42
3月4日(今日),Hitwise发布了最新网站访问量排名。
1.京东流量再次超越天猫正式登顶B2C流量排名第一;
2.苏宁集团2月表现抢眼,苏宁易购流量大幅上涨,同期旗下红孩子和缤购网流量大幅上扬;
3.易迅、亚马逊中国、当当网流量均有所下滑;
4.天猫、凡客流量下滑幅度均超30%,唯品会流量下滑也明显;
5.梦芭莎流量小幅上扬挺近B2C前15。具体见下表
数据来源:Experian Hitwise 中国 2013年3月
备注:2013年2月B2C流量排名前15名依次为:京东、天猫、苏宁易购、易迅、1号店、亚马逊中国、1号商城、红孩子商城、缤购、当当、聚美优品、凡客、唯品会、新蛋中国、梦芭莎等。
电商服务推荐
亿邦动力版权所有京ICP证070369号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热门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2013年2月份国内B2C网站访问量15强榜单
2013年2月份国内B2C网站访问量15强榜单
来源:联商网责任编辑:梁淘淘有
人浏览日期:
文章摘要:3月4日(今日),Hitwise发布了最新B2C网站访问量排名。2013年2月B2C流量排名前15名依次为:京东、天猫、苏宁易购、易迅、1号店、亚马逊中国、1号商城、红孩子商城、缤购、当当、聚美优品、凡客、唯品会、新蛋中国、梦芭莎等。
  3月4日(今日),Hitwise发布了最新B2C网站访问量排名。
  1.京东流量再次超越天猫正式登顶B2C流量排名第一;
  2.苏宁集团2月表现抢眼,苏宁易购流量大幅上涨,同期旗下红孩子和缤购网流量大幅上扬;
  3.易迅、亚马逊中国、当当网流量均有所下滑;
  4.天猫、凡客流量下滑幅度均超30%,唯品会流量下滑也明显;
  5.梦芭莎流量小幅上扬挺近B2C前15。具体见下表
  数据来源:Experian Hitwise 中国 2013年3月
  备注:2013年2月B2C流量排名前15名依次为:京东、天猫、苏宁易购、易迅、1号店、亚马逊中国、1号商城、红孩子商城、缤购、当当、聚美优品、凡客、唯品会、新蛋中国、梦芭莎等。
关注企汇网官方微信账号:“henanqihuiwang”,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 关于“联商网”的相关资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中国b2c电商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