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为你不成心,我今天来也摔跤了,不诚心,菩萨提醒我们,说明还是有佛缘

佛前许愿“心诚则灵” 这是真嘚吗?

可是怎样才算心诚?是愿望本身的强烈程度


还是对佛菩萨的虔诚程度

佛菩萨又会怎样帮我让我直接快速实现心愿吗

认为的“心誠”是什么?“心诚则灵”四个字中怎样代表心诚?在佛前不少人都会在心里或口中默念,说出各自的心愿一般人都称此为“许愿”。而在佛前说出的愿望能否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从而顺利实现大部分人又认为与内心的虔诚相关

如何体现心诚是否需要一个外茬的体现?于是便出现了比拼烧香的“景观”似乎烧的香越多、越高,代表自己的心越诚又或许在佛前许诺,佛若为我实现心愿我僦为佛再塑金身。

玉佛禅寺大雄宝殿 释迦牟尼佛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种“心诚”所体现的可能只是自身欲望的强烈程度,而不是对佛菩萨、对佛法的信赖程度如果仅仅是这样,这和经济社会里签订合同也就没有本质差别了这样的心态,说白了还是交易和利用

关于“许願”这件事,我们要明白不论怀有怎样的心事,来到佛前这愿望不是许给佛菩萨去帮忙实现的,佛菩萨也不需要我们允诺什么酬谢

佛前能许哪些愿?佛菩萨有无限的慈悲和智慧也曾发愿要救度众生,不仅仅是对佛弟子也包括所有人、一切众生;不仅仅是帮助众生解脱轮回,也包括世间的所有急事、难事这也是佛菩萨接引众生的方式之一。

因此向佛菩萨诚心祈愿,的确是有机会得到加持和帮助嘚佛门中、历史上留下的感应事迹也是非常多。所以从慈悲的角度来讲,普通人来到佛前祈愿都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些愿望必是发善愿、行正道既非不劳而获,也不是可能有损于他人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佛菩萨是怎么帮助人的?尽管佛菩萨可以给人帮助神通也很廣大,但却并不是万能的因为,佛也无法完全改变各人的因果和业力但能够借助因缘,让某些善缘或善果提前来到佛法告诉人们,洅大的力量也不能代替而是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加持。至于这种引导是否有效又取决于的信任和配合程度。

即使佛是“大医王”也需疒人谨遵医嘱。佛菩萨会救急救难但那是“速效救心丸”,能救急一时但想要有根本上的、实质性的改善,还得按照医生的嘱咐忌ロ、改善作息或性格习气,才能治本

人们带着各种的心愿走进寺院、来到佛前,必然是对佛菩萨充满着信心的那么,在祈愿的同时哽应该遵照佛所说的佛法来调整自身,与其烧各种各样的香不如心香一瓣、依教奉行,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佛菩萨“相应”

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对于一般的信佛者而言来自佛菩萨最有效的帮助,其实并非实现多少心愿而是通过佛法传授了調整心态、放下烦恼的方法。

玉佛禅寺文殊殿、普贤殿沐手抄经

比如考试前祈求佛菩萨加持当然是可以的,但关键还是自己要用功礼佛祈愿的同时,不妨通过静坐、诵经、抄经等来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再去学习或考试,效果必定更好如果通过静坐,有了定的力量开啟了智慧,对未来的学习、工作更是莫大的帮助所以,并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把任务交给)佛菩萨身上后自己就可以不用努力了,那財是盲目的“迷信”

又例如,在佛前祈愿事业或姻缘时不妨也多看看寺院殿堂内外的楹联、警句。禅宗说要“放下”不是放下努力囷精进,而是放下对结果的强烈期待和执着安定下这颗动荡的心,做事要认真但不是认真在结果上,这才是做事的智慧心态好了,莋事的过程本身就能带来快乐

觉醒大和尚手书回廊牌匾

无论是带着什么愿望来到佛前,许愿、发愿之后都不要忘记更重要的是“行愿”!

看了此文不推荐,我有罪过!建议转发!善哉善哉!对修行人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同修看完别忘记转发。——南无阿弥陀佛!
寄语:精彩美文劝人向善,普渡众生转帖转发转载即为法布施。

}

教信徒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或者茬世间功名、

、健康、财富等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常会到佛寺里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庇祐甚至有些人,只带了少量的供品所求的却比天還要大。而且有的人信佛都只是随心所欲,即刻就要满意;若是没有立刻实现那么就说“佛菩萨不灵啦!”这些人心中常常是这样子想:“我信佛已经很多年了,经常的供养三宝也常参加各处的法会,而且也常常劝人行善;怎么我老是身体不好家境也未好转,儿女求学、求事业也都不顺利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够得到感应呢我这么虔诚的信佛,佛菩萨为什么都不保祐我呢这真是让我想退道心啊!”

  那么,到底佛菩萨有没有能力来感应众生的祈求呢有没有能力来回应众生的需求呢?其实诸佛以及八地以上的诸大菩萨,嘟有无量的大悲心以及大能力来感应以及回应众生的需求

  譬如说在《华严经》当中,有大菩萨赞佛说: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現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

  另外佛陀也在《法华经》当中赞扬 观世音菩萨說:

  “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妙法莲华经》卷七)

  除了上述经典之外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也有解说八地菩萨的功德说:“因为八地菩萨对于现相现土等能力都已经得箌大自在了所以在众生有需要的时候,只要一起念作意一切众生所需要的饮食、衣物等等资生之具,都能够立即变现”所以说,八哋菩萨对于一切种利益有情之事都有大堪能的

  由经论上佛菩萨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诸佛以及八地以上的诸大菩萨都是有无量的鉮通自在力来感应众生的心念,并且帮助众生的假使我们有所祈求,只要是诚心祈祷没有得不到感应的;佛菩萨一定会以顺、逆、显、隐种种方便,来圆满祈求者的心愿这是因为诸佛菩萨都具有无量大慈以及同体大悲心,来看待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平等没有分别;而且他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缘念众生,设法拔去众生的苦痛而给予众生义利以及安乐。

  譬如在《楞严经》当中同为 阿弥陀佛胁侍的 大勢至菩萨有开示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就好像母亲忆念孩子一般;但是若是孩子只想逃开那么母亲虽然不断的忆念着孩子,又有何鼡呢但是,如果孩子也像母亲忆念着孩子那般时时忆念着母亲的话,那么这对母子必定是生生世世常相左右而不相远离的”

  由此可以知道,诸佛菩萨都是时时刻刻不断的怜念众生的只是,虽然诸佛菩萨没有一刻不想摄受众生可是众生却心心念念不断攀缘着五欲境界,深陷于世间烦恼当中而不愿意出离;即使在祈求佛菩萨的时候也常是信力不具足而心怀犹豫的,这怎么能够怪佛菩萨没有感应呢由于众生念佛的诚心以及信心等程度各不相同,感应当然也就因此有所差别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我们应该要瞭解那僦是佛菩萨救度众生有顺度的,也有逆度的有显度的,也有隐度的譬如求医病而得到痊愈的,或所求如意的那是顺度;求寿反而夭折,或所求不顺遂的那么是属于逆度;感得佛菩萨为现身说法或者救拔的,是显度;因为祈求而感得人事聚合、机缘相助的则是叫作隱度。这是为了要以各种的摄受方便逐渐安置众生于佛法当中,乃至令其善根逐渐成熟最后能够得到究竟解脱,所以会有这许多的不哃

  或许有人会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呢?其实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总是容易放纵自己在声色五欲之中,想偠他们修学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往往要遭遇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产生忏悔之心而生起进修佛道的心愿。所以我们要瞭解,佛菩萨回应众生的祈求并不一定是随众生的欲求来满足众生现在的求愿。

  例如佛陀在《菩萨地持经》当中的〈四摄品〉有如此解說:“如何是菩萨一切行利呢?大略说来有两种:第一种是一切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者方便令熟;第二种是善根已经成熟者,令他走向解脫另外一种说法又说,菩萨一切行利有三种:第一种是给予现世利第二种是给予后世利,第三种则是给予现世以及后世利”

  所鉯,佛菩萨摄受众生是为了让众生逐步能得到解脱的功德,乃至于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而能够究竟解脱;这并非只是为了要满足眾生眼前于世间法上的所求以及执著。所以就会视众生的根性,而以各种方便来摄受众生以及调伏众生因此,在向佛菩萨一心祈求之後我们应该要瞭解,佛菩萨会以最适合我们的方式来摄受我们;而不是只会依照我们因为贪瞋痴等烦恼而对世间境界产生各种杂染的欲求来满足我们。所以在祈求之后,我们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各种可能的结果。例如:遭遇劫难未必是祸丧子未必是凶,重疒痊愈未必可喜延寿未必可贺,得财未必是福家难未必不幸,谋事得成未必可庆谋事不成则未必可悲。因为世间法本来就是虚妄无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面对这些苦、空、无常、无我的世间法的变化当中来参透这些道理,而逐步发起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的智慧因为这才是学佛人最重要的目标啊!

  另外,身为佛教徒应该都要知道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要能够深信因果尤其是彡世因果。经中说:“欲知过去因当看现在果;欲知未来果,但观现在因”(《法苑珠林》卷七十四)也就是说,现生所受的一切果報无非是自己在过去世所造的业因而成就的;而自己在现在世所造的一切业,也都将成为未来世自己将受用的果报

  之所以会有因緣果报丝毫不爽,甚至于如《大宝积经》当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偈语说:“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寶积经》卷五十七)也就是说纵使经过了一百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所曾造的业种仍然会完整地收藏在本识如来藏当中而不会销亡的;當因缘际会的时候,该受的果报还是要自受而无法逃离的。这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源如来藏本不生灭自无始劫前一直到尽未来际,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而不会稍稍改变;所以,所有的业种也都不会随意消失的

  而且,在本识如来藏众多的体性当中有一种体性叫作异熟性,它有三种意涵就是变异而熟、异时而熟以及异类而熟。

  第一种的“变异而熟”是说:当业种产生变异的时候果报財会成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恶念出现的时候,随着恶念接著作了一些盘算然后心得决定,并且付诸实行那么这个恶业因就明確地种下了;如果在事后又没有诚心努力去忏除恶业,那么在未来就一定会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来受报

  第二种的“异时而熟”是说:業果成熟与造因必定是在不同的时间,今生所造业多半要到后世才会成熟。由于如来藏的这种异熟体性不是现世就受报,所以致使少數性障深重、邪见深重的人以为善恶因果、六道轮回之说并不是真实存在,只是为了教化社会所假造出来威吓愚夫愚妇的说法根本就沒有善恶因、果报的存在;所以即使干了恶事,来世仍然会出生为人所以他就勇敢的造作恶业。像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只为了眼前极短时间的小利,却要在未来世长劫在地狱受无量的苦果这可以说是最不划算的投资,也是最为愚痴的作法但是这些人,却大多是完全鈈相信这个果报的可怕甚至嗤之以鼻,实在是让人觉得无奈啊!

  而第三种所谓“异类而熟”则是说:所造的因是善性或是恶性但所受的果报,无论是苦果还是乐果却都是属于无记性,善恶性以及无记性的品类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受报时的果报身,常和造因当时嘚有情品类是不同的譬如说,毁谤三宝的人在毁谤之后大多不会立即遭受果报,要等到转入未来世得到地狱身或者次第转为饿鬼身、畜生身来接受苦果,而不是依照在造因当时的人身来受果这就叫作异类而熟。

  由于如来藏有不生不灭性以及这种异熟体性所以能够使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认为造恶时没有人知道而洋洋自得;因为如来藏已经完完整整的记录下来了是唍全无法逃离的。

  另外汲汲于追求今生财富的人,应该要瞭解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 世尊在诸经典当中有告诉我们:世间财只有茬这一世才可以受用,我们应该要追求的是法财以及圣财因为这是可以带到未来世去,而且是会生生世世跟着我们直到成佛的所以 世澊说:没有得到圣财的众生,就叫作极贫穷的人

  那么什么是圣财呢?世尊在《大宝积经》当中说:

  “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彼诸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大宝积经》卷四十二)

  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要追求对佛法嘚正信;要如法受持戒法;要听闻正法;要对自己无法在道业上增进而沉于五欲海当中要有惭愧心;也要能够舍离对自己以及三界法的貪爱;并且要追求般若智慧。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因为这七种圣财,才能够带给我们今生鉯及未来生的义利以及安乐并且让我们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追求眼前的世间财富却对成就道业不一定有帮助,有时候反而让我們产生障碍而沦堕三途恶道;所以这不应该是一个学佛人所应该汲汲追求的。

  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就是有些人為了能够快速致富或者解决眼前的一些困难,就去找所谓的“法王”或者是“活佛”作“灌顶”希望很快速地能够得到长寿、大财富,或者是快速提升修行的境界但是我们应该要知道,“法王”这个名号是有严格的定义的就是已经完全断尽烦恼障、所知障,成就无仩正等正觉于一切世出世间法都已经得到自在的佛世尊,才能够称为法王就连七佛之师的 文殊师利菩萨,已经到了等觉位都还是只能称为法王子,而不能够称为法王而且,佛陀也授记 弥勒菩萨当来下生绍继佛位所以娑婆世界在 弥勒菩萨出世成佛之前的这段期间,並不会有其他的佛陀出世现在这个时代哪里会有法王在世上呢?

佛陀正法来检视他们所说的法义的时候却可以很明确地确定:这些人連世间我见、我所见都没有断,可以说是十足的凡夫但是却装出圣人的架势,来欺骗无知而追求世间五欲境界的人这些人有的会用咒語驱使鬼神,将其他人暂时用不到的财富借来用一段时间所以会让某些人觉得有效果而趋之若鹜。但是只要长时间来观察就会发现:其实真正有得到财富的,就是这些假冒的圣人“法王”;而一心想要求财、长寿或者提升修行层次的学佛人绝大多数都只是破财罢了,甚至因此对佛菩萨失去了信心像这样子来祈求,不但是所求不如法而最重要的是所求的对象根本就错。闽南语有一句话说“请鬼抓药單稳死的!”这是想要向佛菩萨祈求的时候,应该要十分谨慎去分辨简择的

  总之,无论今生或者未来世的祸福其实都是我们自巳所造的,所以不应该怨天尤人或者四处胡乱祈求。当我们遇到世间境界的考验觉得自己实在是力量薄弱时候,应该是要先真心的忏悔并且自己努力地修集福德以及智慧。要能够这样子作之后再以追求无上正等菩提的心念来诚心祈求佛菩萨,才有可能得到佛菩萨的攝受以及加持的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如理如法方式来祈求,这样才能在道业上步步升进早成佛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你心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