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论文题目怎么取做?

现在位置:作业方面,我觉得我们老师反复强调的两句话十分正确。第一句:做作业千万别抄。第二句:做完作业千万别校对。为什么?第一句的正确性我就不必赘述了,如果作业还想着每天抄抄蒙混过关,那是真心做大死,无药可救。真有什么突发情况作业做不完,跟老师说一声一般都能通融一下的。(当然,作业这种东西谁都避免不了抄袭的诱惑,每个人怎么说都会有抄的情况,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那种作业以抄为完成的思想绝对不能有,害人无穷)第二句话,我一直在揣摩,直到高二一次考试考完才有所明悟。不校对,意味着你必须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即使有些题目不会做,而这就是你的真实水准。这样做作业的状态,更接近你考试的状态,都会有做不出题目以后的忐忑不安,交上试卷(作业)以后担心错很多这种心态以及考出好成绩(做出好作业)时的兴奋。不校对,还意味着暴露自己的问题, 从而让老师知道还有问题存在,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以上两条是做作业的原则。摈弃这两条原则,我不能说你一定考不好,但是绝对会有隐患埋下。再说做作业的状态。哪些状态应该尽量避免?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做作业的过程中和同学聊聊天、吃吃东西等等。随意地写下答案。这就是老师常说的态度不端正,但是这却不包括纠结了很久然后才随便选一个答案的情况,相反,这种情况对你帮助和提升才是最大的。随意写答案的苦头大家都可能尝过,最经常发生的就是想着A,选了B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不然真心浪费自己的精力。数学打草稿不规范。大家为了追求速度,往往会随意打草稿,明明心算不过关,还在草稿纸上跳过几行化简。这显然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举动。你的心算能力过硬尚且没问题,如果你连一堆很烦的式子里面化简时4+2都会等于16的话(不要笑,我们班上有一次做解析几何,式子要多烦有多烦,在这一步最起码有5个人进坑。而他们现在都是排名500~700的选手),还是乖乖一行一行来吧。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才对。拖沓。有时候觉得时间充裕,然后作业就慢慢做,你们说这种拖沓的心理能提高效率吗?做作业也好,干其他事情也罢,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保质保量,速度还很快,这才是理想的状态。虽然不能说这些情况对作业质量一定有影响,但是我相信它们会影响你做作业的速度和效率。而一旦效率低了,就绝对说不上好的学习方法。如何高效地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并非简单地涂满整张卷子,而是搞清试卷中每一道题目所透露的思想、模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将做作业分成三个过程。一、作业前做作业前,你需要做的,应该是回顾你的笔记本以及课本,查看在笔记本Cues区域的笔记和Summary区域自己所做的总结以及感悟。从而整体回顾一下上课所讲的知识。这个过程不会也不应该太长,最多5分钟。二、作业中1、学会使用记号。比如我是用圈圈符号,圈出题号标明这道题有疑问,并在其边上进行简单标注;比如我还会用三个大大的“???”标注在题号前,标明这道题完全没有思路,不懂;再比如我会用五角星标出比较精彩的好题(就是做出来以后感觉很有提升的那种)。使用记号的好处,一是是能很很方便地记录你做作业时的状态和想法,二是方便自己做完作业后进行整理和归纳。2、展现自己的做题思维。这个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有点涂涂画画,比如数学中“以下不正确的是”,“x&0”这些容易看错的地方,要用划出来,反复提醒自己,甚至可以自己在边上写一遍(因为我常常是做之前看到了条件,做着做着就忘乎所以,然后直接忽略了关键性条件);比如英语里面做阅读理解,每一道题的依据基本都能在文章里面找出来,你应该划出关键性句子,并标上题号。这不仅是做题时的依据,如果老师分析起来,你也能快速回忆起来。3、仔细琢磨出题者的意图。出题者出一道题,有可能就是简单地让你回想知识点,也有可能是让你灵活应用,还有可能就是纯粹地刷优越。你只有分析清楚出题者想让你干啥,你才有十足的把握做对题目。还有,千万不要老是把出题者当成傻子,有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已经猜到出题者想的了,可是转念一想,出题者有这么聪明来这么考吗?然后我摇摇头,转而写上了错误答案。好几次化学考试都是因此考得非常不理想。三、作业后虽然作业做完了,大家都歇了一口气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把作业完成了。一般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或者同学,都是你最好的帮手。找同学的话,最好找一个耐心一点的、语气温和,并且真的精通你问的问题的,而且最好固定下来。因为有些说话冲的同学虽然可能心是好的,但是给你讲问题的时候你并不会感到特别舒服。找老师的话,去的时候最好带上别的作业或者复习资料,因为在你前面可能有很多同学等着问问题,所以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在和其他同学扯淡上。Attention!!我这里所说的找同学问,并非指就问个答案,而是问思路,问出题者意图,问题目的模型,问有没有简便方法等等。并且这与校对并不等价!而一般问老师就不会出现只告诉你答案这种情况。作业做完了,然后就上交了,然后就是打着红叉叉或者红勾勾的作业返回下来,我们接下来又面临着作业订正的问题。在我看来,全部都是对勾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就是一张废纸。因为它没有提供给你提升和弥补的机会。这也是我为啥反对校对的原因之一——校对会蒙蔽你的视线,以为你已经全都会了,而事实却是,你为自己埋下了许多地雷,保不准什么时候会炸开。在作业订正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错题的整理。而我最自鸣得意的就是发明了一种简单粗暴的整理错题的方法。传统的错题整理法——错题本。你需要的做的,往往是剪下或者誊抄错题到自己的错题本,然后重新写一遍解答过程。这是我高一所作的一部分数学错题本(因为用的是双面胶,所以现在都泛黄了)高二所作,惨不忍睹在我看来,错题本有三个比较大的缺陷1、制作一道错题非常麻烦和费时。(只是针对认真做错题来说,如果你只是剪下贴上,写个答案,应该也快)剪下或者誊抄然后写过程,我自己测过用时,快的2分钟,慢的7、8分钟。而一张试卷中基本不会只有一道错题,对于我这种又懒又惜时的人来说,这种错题本就是低效的代名词。2、机动性不够强。怎么说,就是你已经掌握一道题目之后,它还是会贴在那里,对我而言有些浪费错题本的空间。(当然如果你有集物癖的话,这倒不是缺陷)3、无法还原做题目时的状态。这是我认为错题本最致命的缺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就是做完错题本之后,再回来看错题,只会用一种欣赏,而不是重新做一遍的态度来看错题,而这就是很多人做了错题本,然后就丢在一旁永远也不去看的原因了。无法还原的表现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答案的无意识趋同。怎么说。就是当你看到答案写在边上的时候,你往往会无意识地用尽各种方法来证明这个答案的正确性。这样一个很不好的地方,就是会让你失去粗心做错的机会。(别笑,这个很关键,以下会有所提到)既然传统错题本有这些不足,怎么样才能做到高效地理错题呢?经过我一年半以来的实践和发展,我相信这是一种非常系统和高效的错题整理和蚕食方法——我称为“牛柳错题法”。以下这个是 牛柳袋,啊呸,错题袋。你需要准备的东西有文具袋、美工刀(剪刀)、修正带、单面胶(可选)上图这种袋子就完全满足需求了。我制作错题时的感受,就像是吃一盘尖椒牛柳,把我爱吃的牛柳(错题)都挑出来,然后把不要的青椒(做对的题目)全部丢掉。然后一心一意地吃错题,啊不对,是牛柳。名字也是由此而来。用错题袋制作错题的时候,要把握的原则是:能剪的错题都剪下来;能保持完整的错题都要保持完整;尽量恢复一道题的原本面貌。这些原则的目的是,方便复习,还原当时做错题时的状态。(你面对这样的错题很有可能以相同方式做错。)牛柳错题法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作、定期回顾、重新整理。制作第一步,剪下错题(美工刀和剪刀都可以,个人使用美工刀,锋利快捷);第二步,用修正带将自己的痕迹都抹掉,尤其是答案一定要涂得干净,就像这样;第三步,用红笔在错题反面写上正确答案第四步,装袋。经过我自己的实践,我发现错题袋分成3层比较合适,刚做好的错题,就放入1中。在制作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两种很尴尬的情况第一种,题目换页了,这个问题相对好解决,用单面胶粘上就行。正如下图所示。第二种,正反面都是错题,这个问题就相对麻烦。解决方案有两个:1、选出价值更大的错题,剪下来;2、剪的区域大一些,把正反面两道题都包括进去。我一般采取的方案是1,因为2的效果不算特别理想。定期回顾在这一部分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一错错题,就是错题在重做一遍的时候,又做错了,那么这些错题称为一错错题。二错、三错以此类推。做对错题就是在重做错题时做对了的错题。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回顾,一般比较合适的时间是周末作业量相对少一点的时候。平时也可以,但是切记,一定要定期,一周一回顾是最有效的!你可以定下每周几回顾哪门功课的错题,甚至可以向老师申请当天作业先不交,优先完成错题的整理。(想我高考前全停课的时候,数学作业满天飞,错题都来不及做。后来和数学老师申请了一下,她还说不做数学作业怎么也考不出的。后来和班主任去协商了一下,最后我还是如愿以偿地不做数学作业,只做自己的错题。最后考了136(150满),还算不错的一个数据)做错题的时候,做完一道错题,看一下反面的答案,若是正确,反面打个勾,放进错题袋中做对错题那一层里面;若是做错,打一个叉叉,放进一错错题里面(当然,如果你是一错错题又做错,就可以放到二错错题 C栏里面)平时做错的错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粗心做错,一类是思维上有漏洞做错。分出一错的目的就是筛选掉那些粗心做错的题目。如果你觉得一错的里面也好像要有粗心做错的题目,对不起,那并不是粗心的问题了,而是你在某个方面存在缺陷,请在这方面好好反省一下。在回顾错题的过程中,你需要准备一个小本子,大概72K左右的的就行了。用于记录做错一错的原因、一错的知识点或者自己的盲区,还有,不懂的错题一样要问清楚!不要放进一错里面就算数了!!重新整理说起来这一部分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错题袋用到一定时间之后,会变得很臃肿,里面会有很多未做错题、做对错题、一错、二错等错题。这个时候重新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一般来说,重新整理时,做对错题基本就可以扔掉了,因为它们从牛柳变成了青椒。(我非常享受扔做对错题,一堆堆小小的错题雪花般落进垃圾桶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如果你是一个能做到定期回顾的人,那相信你的未做错题会很少,而一错错题可能就很多。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开始把做对错题层,变成二错错题层。当然如果你的错题真的是多的放不下了,可以考虑另用一个错题袋来装错题。(比如我有一次被逼无奈用了另一个袋子装物理的未做错题……)一些简单的补充一般来说,一错我习惯留到大考前一周,然后配合着小本子一点点开始蚕食,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为数众多的二错,小本子里应该也会记录下很多有的没的的知识点和易错点。这些二错一般都是非常经典或者很有难度的题目或者是你的思维陷得很深的盲区、误区,这些错题才值得花一些时间转移到错题本中。(这才是错题本真正应该记录的东西)至于小本子里记录的东西,就是考前一段时间应该回顾的。有同学在担心,这种错题方法没有过程记录,万一我做不出来,只有一个答案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同学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了。恭敬地把题目递给TA,让他做一遍,然后再给你讲解一遍。我相信一般的同学都会很乐意的。而所谓的同学资源就是这么利用的啊!你们一个劲的自己制作错题本,把你们的同学丢哪去了?这才是浪费资源啊。往往一些经典的题目,他们可能早就做进错题本了,真有什么不懂的,厚下脸皮蹭上去借一下呗。因为本人是理科生,牛柳错题法的适用对象基本上都是物化生、数学和英语(而且最适合的是选择题,大题我倒是不怎么记录的,错的也少),文科方面没有怎么研究,有优秀方法的同学可以交流一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小学升上初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很多小学六年级学生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转变,很容易就陷在初中里面了。很多家尖子生分享的最为有效的六大初中学习方法一、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以下是最令阅卷老师眼残的几种字体,是反面教材哦,提醒大家尽量避免犯这些错误。1、远距离的恋爱式:2、黑蚂蚁的如何帮孩子养成阅读习惯也许是许多家长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而前人也的确提出了各种方法,最经典的莫过于所谓的“子女教育是父母最重视的投资,但孩子的人生可否用投资来衡量?by Johnny Lee人生参考点:从统计学角度做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考第一名,但是很多的世界精英,在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他们的成绩往往排在第七名到第十七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我们一直在接受着这样的教育:独立是好的,依靠别人的帮助是不好的。于是,那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了一个永恒的我的孩子小升初,现在回想当年真是很后悔,分享一些个人经验给小学的家长们借鉴。语文从小没有养成看书的习惯,也买小学数学不好,都是因为这些知识点没掌握……文|shengge今天我的朋友圈一位老同事发布的,看了确实有理有文|王立宏整理(本文选自百度文库)王立宏回复:各位转走的收藏的,都不用客气,这本来就是公共资源。整理这个东西1、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害处】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可除了让孩子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都说,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的一生。但您知道吗?其实,真正拥有这些习惯的人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自己作业格式要规范文|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原名王栋生,南京人,著名杂文作家,江苏省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培养好孩子的哪些能力最为重要呢?要知道,小学数学学习可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数、理、化学习为什么说低年级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关于阅读的敏感期,关于成长关键阶段的机不可失,我想说一个例子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口述|余世存整理|李
婧(余世存,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学者,作家,自由撰稿人,曾任《战略与管理》执行主编,《很多同学在考砸后,总会归结于“粗心”,许多家长也总是说,我们家小孩要不是粗心,肯定成绩好。事实真是如此吗?想很多人对数学都有一个恐怖的回忆,小编觉得数学虽然挑战了人的智商,但还是有些可爱之处。比如下面这些图,看懂或是西班牙数学家爱德华数学恒久远数学是用来干嘛的?这是那些一想到数学就昏昏欲睡的学生想破头也想不明白的问题,数学导语影响孩子成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智力?心态?许多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见解,却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下面我【最近,《如果您的孩子现在还不是尖子生,一定要读读这篇文章!》在网上很红火,这篇文章是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三年前作者简介余秋雨,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汉族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他们以后的人生获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子阅读不仅能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在培优秀学生听课的10个有效方法文|李广学(上海市七宝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大兼职导师)一、听视并用法。大多数学生怎样让孩子喜欢学习文|童书妈妈三川玲(著名童书出版人,《华尔街日报》儿童教育专栏作家、中国教育协会家庭教育专我的阅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工作性阅读,定下选题之后我就要为了做节目大量阅读,否则晚上直播我说什么?第二个多年前,几位关心高中生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育的朋友,发起了一个演讲会,请人来讲中西经典,我也应邀作了演说。在那“学习就是重复”——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必成大器!文|叶雨70年前的中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能够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写字和握笔姿势、阅读兴趣、品行意志、自我管理能力、幸福感、成长氛围等等,是家庭教育近期孩子们期中考试结束,我们除了要关注考试分数外,还有什么更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呢?一次认真的考后试卷分析,是你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吗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这位知名老校长提了八条建议文/谢应平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前校长,上海市特级校什么是复习?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而不是辅助手段。复习是要把教科书上的、老师讲的,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这位知名老校长提了八条建议文/谢应平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前校长,上海市特级校mxjy001“明星”关注荣誉令星光耀眼,“明心”关注智慧让心灵升华;“明星”是世俗的追求,“明心”才是教育的旨趣;“明星”只是偶尔把数学作为入场券,“明心”才会有长久地把数学视为聪明泉!“明心教育”为孩子打造出久违的书院式教育,传承数学的多元文化价值。热门文章最新文章mxjy001“明星”关注荣誉令星光耀眼,“明心”关注智慧让心灵升华;“明星”是世俗的追求,“明心”才是教育的旨趣;“明星”只是偶尔把数学作为入场券,“明心”才会有长久地把数学视为聪明泉!“明心教育”为孩子打造出久违的书院式教育,传承数学的多元文化价值。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高三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怎样做历史选择题?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
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
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
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
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
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
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
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
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
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
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
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
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
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
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做错选择题的“十种表现”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何处容易设置陷阱:
(1)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完整阅读
例1、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
(2)设问为否定式:标记设问关键词
(3)相似题:见到似曾做过的题不要兴奋浮躁,应该一喜即冷静,审题看条件及要求,
选项认真判断。
(4)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
四、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
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
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
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
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
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
物的内因等。
【例题1】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解题思路】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形态。它既使外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又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闭关政策也会使英国工业品很难占领中国市场,显然A、D两项根源于B项,这又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一面,根本原因是两党( )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C、推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D、对日本侵略的认识程度不同
【解题思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是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主要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共两党间的矛盾消除。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论述:一个阶级总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观点,国共两党分属不同阶级,因而必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这也就是国共两党在“团结”抗日的同时会伴随着不断“斗争”的原因。故答案为A。
【例3】('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解题思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其爆发是各种
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当时北洋军阀处于统治地位,国内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
矛盾尖锐,这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而新文化运动只是作了思想准备,十月革命
的影响是外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五四
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故答案为B
【点拨】中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的爆发都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结果,因此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紧紧围绕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进行分析。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例题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实力雄厚&&&&&&&&&&&&&&&
B、清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
C、英军炮利船坚&&&&&&&&&&&&&&&
D、清军武器低劣
【解题思路】依内因是主要原因的原理,先排除A、C。D项讲述的是鸦片战争时中国战败的军事方面的原因,B项讲的是清朝深层面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战败原因,显然答案应选B。
【例题5】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光绪帝大力支持&&&&&&&&&&&&&&
D、康、梁等人的宣传和发动
【解题思路】“最主要的原因”等同于“根本原因”。“维新变法运动”是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按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可以推断答案应为A。
【例题6】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广西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B、清朝封建统治腐朽
C、列强侵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农民阶级具有强列的革命性
【解题思路】A项是自然因素,不能成为主要原因。再按内因、外因的原理,答案应选B。
【例题7】(2001年-广东河南卷)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
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议会权力加强&&&
&&&&&&&&&&&&&&&&B.法律取得至高地位
C.国王权力受到限制&&&&&&
&&&&&&&&&D.内阁制度形成
【解题思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是英国君主立宪出现的主要标志。《权利法案》最主要的目的和作用就是为取消贵族特权和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从而使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得以巩固。本题的四个被选项都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特点,但仔细分析,A、C、D相对B项而言,处于从属地位。因为如果没有法律至高地位的确立,“人治”仍然大于“法治”,那么,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就是一句空话,议会的权力加强就会失去保障,内阁制也就不可能形成。故正确答案为B。
3、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例题8】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
A、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B、传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C、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大门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解题思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外商企业里。因而C项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例题9】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英美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解题思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由于战线太多等原因,侵华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原来军事打击国民党为主转为军事上重点打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而对国民党施行以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在1939年的国民党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由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因而答案应为C。
4、主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事件中俄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例题10】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 )
A、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思潮&&&&&&&&&&&
B、政府大力扶持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解题思路】此题错选为B、D项的可能性不大,实践中不少同学由于做题肓目求速度而易错为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因在欧洲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这也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得到短暂“春天”的重要原因,但这属客观原因。答案应为A项。
5、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例11】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联合国宪章》的约束&
&&&&&&&&&&&&&B.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C.称霸世界的需要&&&&&&&&&&&&&
&&&&&&&D.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大
【解题思路】此题中B、C两项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但都属于主观方面的,不是客观原因,而A项本身不符合史实。当时由于苏联军事、政治实力强大,美国既要制约苏联,又不愿意同苏联进行战争,所以推行了冷战政策。答案应为D
【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弄清"客观原因"这个概念,客观原因是同主观原因相对的,有两种理解:一、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的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主观原因,而其它的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历史事件是客观原因。二、自身的因素通称主观原因,而自身以外的其它因素是客观原因。在此题中提到的客观原因就是指自身以外的因素。
6、“主要目的”“根本目的”:
“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例题12】(2000·全国)宋太祖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灭割据政权 C.防御辽兵进攻
&D.节省军费开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主要目的。在四个被选项中,除D项外都是宋太祖建立禁军的目的。哪一个目的更为主要一些呢?这就要分析A、B、C三个史实哪一个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即哪一个更有利于巩固宋太祖的统治。如果没有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太祖的地位就会失去保障,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陈桥兵变”。如果这样,消灭其它割据政权和防御辽兵进攻对宋太祖来说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而正确答案为A项。
【例题13】(2000·全国卷)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A.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
&&&&&&&&&&&&B.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C.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解题思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即按照实际情况降低工农业指标,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建立国民经济新的平衡。而工农业指标过高正是“大跃进”运动的错误的具体表现,所以尽管这一方针有助于克服严重的自然灾难、有助于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但起着主导作用的目的则是为了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故答案为D项。
【例题14】(2000·广东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高丽 &&&B.巡游江南
&&&&C.巩固统一局面
&&&&&D.搜括各地财富
【解题思路】本题的四个被选项都可以说是大运河开凿的目的,但哪一个目的是根本的呢?这要看哪一个目的是隋炀帝所代表的地主阶级政权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方面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大运河开凿时,正是我国长期分裂局面刚结束不久,巩固统一的局面理应成为统治阶级的头等大事。而大运河的开凿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加强了南北的交流,巩固了全国的统一,故答案为C项。
【例题15】(2000·上海卷)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解题思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显然,史实A、D不是其所要达到的终极结果。史实C项并存于苏俄的其它经济政策中,主要反映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特点。通过比较,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
2、组合型选择题
&(1)特点:①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
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②结构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
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③④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
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
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解法:①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
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
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
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②“首位
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③“尾端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后的一
件史实。④“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⑤“先两头,后中间”的判断法等。
3、否定型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4、材料型选择题(所选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确的反映材料原则。)
(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另一类是图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统计图表等。
(2)解法:①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③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④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图表型选择题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典型题型1】(04上海历史)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
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C.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解题技巧】此题由材料中的话语内容可分析出,材料强调的是“煤和铁”对德意志统一的历史作用。联系课本可知,德国工业革命是德意志统一的内在推动力,再根据材料的意思,就可选出正确答案是B。
【典型题例2】(05全国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解题技巧】此文字型材料选择题的题干在情景上有所变化,采用了一首词,但其实考察的仍是基本史实。我们只要把词中年号“开元”、“天宝”搞清,注意前后两诗内容的对比,就可以作答。答案是C。
【典型题例】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如下表:
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资本主义国家自我调整产业结构&&&
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解题技巧】首先要读懂表格,通过表格的数字,理解题干所问的“这种变化”是指什么变化。很明显,表格的数字反映出来的是三个国家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均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上升。然后探究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这就需要结合课本所学的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之一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经这一分析,最后可得出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典型题例】(2005北京卷)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 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
C 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D 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解题技巧】A解题关键是从题目提供的两副图片汲取有用信息。图4的《农政全书》引入了作者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图5反映了利玛窦来华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只有A符合史实。
5、概念阐释型
(1)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两种形式:
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
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
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6、比较异同型
(1)特点: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
—&&&&&&&&&&&&&&&&&&&
承了┄”、“发展了┄”等。有些选择题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所给选项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但作出正确判断需要以比较为基础。
(2)解题方法:
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
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二、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
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
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
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
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四、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
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
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例2】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见解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题思路】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其经济学观点主要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而备选项中A、B、D三项都不属于经济学方面的主张。答案C
【点拨】此题是一道比较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选择题相结合的试题,此题的特点是将备选项同题干内容进行比较。
【例3】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题思路】这两次会议都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分析,因此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实际上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有关决议,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八大上没有提出改革开放。答案A
【点拨】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它们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例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B.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C.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解题思路】两次工业革命都没有使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同时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所以B、C两项不是其不同之处。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是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但这不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地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科技的发展为基础,科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这是其最大的不同之处。答案D
【点拨】此题是类比型选择题,同时又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同学们在做此题时既要注意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同时又要注意是"最大"的。
7、程度型选择题
(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
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
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常出现的标志性
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2)解法:(1)明确确定最佳选项的基本依据是:
就历史原因而言,所选的选项应对历史事件的产生有决定性作用,其他选项或由这一选项而存在,或只是对事件发展起到加速、延缓的作用;
就历史内容而,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或表述更全面、更确切,或对历史事件的最终结局有决定性作用;
就历史影响而言,所选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是主要影响,或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其他影响或从属于主要影响,或处于相对次要的层面。
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
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
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例1】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B.增加了鲁国的国力,有利于大统一
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例2】秦朝统一最长远的历史意义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
B.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D.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3】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戊戌变法是
A.先进中国人希图追赶历史发展步伐的又一次探索
B.民族资产阶级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首次偿试
C.康、梁维新派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路的实践活动
D.符合中国国情的救亡图存运动
8、分析评价型选择题
(1)特点: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
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
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
(2)解法: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
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
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五、选择题备考建议:
1、不要纠缠太偏太怪的题目
2、放稳心态,坚持背书,回归课本。(时间表、知识点对比表)
3、错题集(小心陷阱)
4、在以后的练习中继续强化标注设问关键词和寻找有效信息
5、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史观进行分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题目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