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理科一对一辅导搞懂课本可考几本大学?

学习高中理科整理一本改错本真的有用吗?
谢谢大家的回答,第一次问问题就有这么多人回答! 有人建议我说一下自己的问题。我以前也整理过厚厚的错题本 因为是高一整理的, 后来看的时候就觉得质量太差了 ,和现在的题难度不在一个层次啊 ,看了没用,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186 个回答
我就是做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研究的,负责任的告诉你:改错本大部分有用,但是取决于你怎么写、怎么用。改错本要生效,必须严格区分出改错的类型——也就是题目的类型。这里的题目类型只用粗略分为两类就好了——理解难度型 和 特殊记忆型。不同的类型题目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记录错题和复习。什么是理解难度型? 比如高考数学压轴题,一般是函数或者圆锥曲线,这种就是理解难度型。数学是典型的理解难度型学科。什么是特殊记忆型?生物、化学当中就有大量的特殊记忆型。比如:化学当中,硫是黄色的而不是棕色的,Br溴是红棕色的而不是黄色的;生物当中,植物细胞是细胞壁, 动物是细胞膜,苏丹红Ⅳ号用来鉴定脂肪而不是蛋白质等。全理科在理解难度型和特殊记忆型中的排序如下:一、如何整理学习 理解难度型 错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给他们造成障碍的是理解难度型,这种情况下,改错本的记录要注意:对于理解难度型,核心在于
结构化、专题化
的改错记录方式,以及对应的复习方式。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的错题本记录得非常的 反结构化。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会导致学得很慢,理解浅,学校率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必须来看看什么叫做 结构化?结构化,就是分类和层级,就是大的系统框架和知识地图的定位。如果觉得抽象,就举例说明。比如,高中物理的整个知识框架结构是怎样的?那就是:以上6个部分就是高中物理的大结构。以上6个部分就是高中物理的大结构。如果再细分,力学部分的细化结构是怎样的呢?如果再细化,那就是高一的课本目录了(力学部分主要在高一):如果再细化,那就是高一的课本目录了(力学部分主要在高一):这就是一个高一物理所有内容的框架结构。这个目录结构和刚才的整个高中知识结构是一样类型的,只不过一个是横着,一个是竖着:)如果还要再细化呢? 再小一点的结构呢?比如说斜面摩擦的题型,可以分为:斜面静止、斜面运动。斜面运动又可以分为,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向下运动。以此类推说简单一点,就是要分类、分章节,要有系统定位。你一看到一个题目,立刻能够意识到,“哦,这么个物理当中的力学部分,是斜面向上运动的受力分析型”;“哦,这个是物理当中的电磁学部分,是电流功率计算的题型”就像是一张你很熟悉的地图一样,你一看到就知道这个点在地图上的哪一部分。当你改错题的时候,最好按照这种结构化的方式去记录错题,形成专题。很多人的问题在于,他的改错是线性顺序的,是非结构的。比如一张高一物理模拟试卷,你一共错了5道,分别是一张试卷22道题当中的第2、8、13、16、21题。第2题是关于斜面静摩擦的,第8题是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第13题是天花板悬挂小球的受力分析,第16题是高空水平抛物运动轨迹,第21题是4个方向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于是你在错题本上改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抄上去的:2、8、13、16、21。这就是非常混乱的非结构的。因为按照这个顺序改错题,一会儿是受力分析的题,一会儿是加速运动的题,一会儿又是受力分析……非常混乱。很不幸,这种低效率的错题记录方式,正是很多学生的错题记录方式。还有更恶劣的!如果你不是高一学生,而是高三学生,那么你做一张模拟卷子,是包含了整个高中的物理内容的,如果你继续按照之前的线性的、非结构的方式改错题,那么你的错题本是这样的:一会是电路分析题,一会儿是圆周运动的题,一会儿是电磁场的题,一会儿是受力分析题,一会儿又是电磁场的题,一会儿又变成了电流做功的题。乱!
低效!所以,改错本一定要按照结构化的分类方式去记录,同一章节,同一类型的题集中在一起,不同章节分开。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一个学科肯定是要有不止一个错题本的。尤其到了高三总复习的时候,错题本应该有很多个,每一个主题单元分一个。即使每一本都没有用满,都还剩了很多,也要分开,这种时候,千万不要节约钱——节约到死不过100元以内。而且,每一本错题本内部也要结构分明。比如专门准备一本力学的本子,那么,加速运动的题型从前面开始记录,受力分析的题型从后面开始记录!中间空着就空着,不怕浪费!(你也可以把特殊电磁学与力学结合分析的题型写在中间)(附注:评论里有人提到了可以使用活页本,可以单独买纸加页,也可以调整纸张的位置,这个方法很好!)当然,这种改错题的方法有些奇怪,跟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是老师要求建立错题本,还要收上去检查的,碰到你这种第1页和最后1页改了错题、中间都是白纸的写法,可能要批评你的!这种时候,直接把我的这个答案拿去给他看!如果你的老师质问我是谁,你就说,我是专门给各个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校长做学习方法培训的。反正,千万不要让老师干扰到你用更正确、更高效的方法学习!这个方法对所有学科都适用,包括刚才说的偏向特殊记忆型的生物和化学。生物和化学虽然偏向于特殊记忆型,但是也有不少理解难度型的内容。比如化学里面的方程配平、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等,生物里的遗传学原理、显性隐性基因题型等。这些都是需要结构化理解的。二、特殊记忆型题型不过,特殊记忆型题型的改错,更主要的不是结构化,而是特殊记忆法!记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大脑功能,当然需要不同的方法。在处理特殊记忆型题目的时候,要在改错本上突出:多颜色!配图形!以及其他刺激醒目的方法。比如化学上,溴Br是红棕色的。有学生总是把它记忆成黄色的,这个严格来说是错的,黄色和红棕色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改错题,你在笔记本上抄一遍“Br是红棕色的”,这个是没用的。更好的方法是,你直接拿 红棕色的笔 去抄写上面这句话;更好的方法是,你直接在错题本上画一个烧杯里面装了Br,然后把Br画成红棕色;更好的方法是,你在笔记本上写下: Br—溴—锈—铁锈—红棕色,然后这句话也是用红棕色笔写的。(你要想再画一幅画也行)聪明人可以以此类推。再比如生物,苏丹红IV号(4号),是用来检测 脂肪 的,而不是 检测 蛋白质 或者 糖类的。不管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你把这句话抄在错题本上是没有用的,下次一样记不住!正确的方法是,你在错题本上写下:苏丹红IV号—4号—死好—长这么肥去死好了—肥—脂肪。你看看,这么写下来,是不是立刻就记住了?上述的几种错题改正法,对应着 一系列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颜色刺激法等。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记忆法可以使用,如顺口溜记忆法,声音记忆法,综合感官记忆法等。我在问题中讲得更详细一些。实际上,这已经超越错题本的范畴,进入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范畴了。当然,这些还是学习策略当中比较浅的层次,我在中提到的学习策略就更加深刻一些。另外,这些方法也不仅仅是理科能够用,文科一样的可以。要分析思路的就重视结构化,要记忆的突出特殊记忆法。我的其它关于学习方法的答案:
这是从我的新书里抄来的一段。如果大家对内容很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呀!等书真正出来了,送给你一本都是有可能的呀,只要你和我一样是认真的人。------------------------------------以下是正文------------------------------------如何做错题本?我们一再说过,出了任何问题,只要不是在高考,就都没有关系,都还有机会来弥补。甚至,平常暴露的问题越多反而越好,如果你有能力在高考前将它们解决,那么高考中你能遇到的火药桶自然就越少,爆发问题的几率越小,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而处理问题则也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在我高三的课桌上,有一位匿名的学长或学姐留下来的一句话:“问题及时解决,拖沓生惰性!”这个观念伴随了我整个高三。一旦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开始堆积的时候,可能连碰都不想碰了,这种感觉我想部分同学可能深有体会。只有在问题出现的初期尽早解决,才不会让整件事情陷入一个死循环。批量集中系统处理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错题本。可能同学们对于错题本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觉得“错题本嘛谁没做过,每次考试之后老师都要我们做错题本”,另一方面却发现自己做过的那些错题本在之后好像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甚至只做了几次本子就封存在书架上开始落灰了,自己好像在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这就是比较有挫败感的事情了。久而久之,你也不再继续做错题本,更不会相信别人所说的错题本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了。其实不光是你们,连我的同学也都有这种困惑。我有一位同学,他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在班会课上班主任专门表扬了此事。高三的时候我曾和他同桌了好一阵子,无意间我就观察了他做错题本的方法。他为数理化生四个科目都准备了一个活页本,然后每一次有什么错题他就把它剪下来贴到活页本上去,再在旁边写上批注。可能主观上认定了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毕竟我总结一个月的错题只需要两个小时不到,而他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整理错题上,我当时就对这种方法有些好奇。这几天我为了写作这篇文章,专门在微信上问他:“你觉得当时所做的错题本后来对你的帮助大吗?”他的原话回答是:“嗯,比抄下来节约一些时间吧,不过关键应该还是要经常回顾,感觉我就复习的不多。”从他的回答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做的厚厚的四本错题本,其实在后来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换句话说,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做这件事(即使是不抄题只粘贴),产出却是比较有限,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对高三最宝贵的资源——时间资源极大的浪费!让我们用一句话来定义一下错题本:错题本,是对犯错误的原因高效集中处理的一套系统,而且只有经常回顾,这套系统才会发挥作用。我们来看看这句话中有哪些要素:① 错题本,是对犯错误的原因的总结,而不是错题本身;② 错题本,必须是一套高效的系统,是对错误原因的集中处理;③ 只有经常回顾,错题本才会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做一本有效的错题本,必须同时满足以上三个要求。换句话说,你现在的错题本没有发挥作用,一定是其中的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接下来,我们就来逐一分析以上的三条要求。
为什么会犯错误?要想开始做错题本,先要弄清楚我们为什么在做题的时候会犯错误。刚刚我翻开了我的错题本,对我在高三犯过的一些错误做了一个简要的原因分类:1.
审题不清:忽略了题干中的重要条件;a.
硫酸浸取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u2+,Mg2+,加入H2O2的目的是?你方程式里哪里来的Fe2+?b.
已经指定了是消去反应!c.
物理实验题中,电池的电压约为2V(说明这个2V不能直接用,还是一个待测值)d.
(保留3位有效数字。)2.
计算错误:算不对还有什么可说的;这个就没必要举例子了。3.
知识盲点:就是不知道某个知识点而导致丢分;e.
蓝藻: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f.
对绿叶脱色用酒精!g.
基因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h.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若问功能,则还包括信息传递。)4.
思维定式或考虑不周:想当然,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判断而忽略了题设;i.
五元环酯,环上只有四个碳!j.
电解某溶液,浓度可能不变!相应的,pH值也不变,比如饱和碳酸钠溶液。k.
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也不是平衡的标志!NH2COONH4(s)2NH3(g)+CO2(g)l.
未注意初状态下弹簧是压缩的。未注意初状态有初速度。m.
不能忽略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不要忽略发电机线圈内阻!5.
思维盲区:从来没有往这个方向想过;n.
测得晶体含量超过100%?可能是晶体中的杂质在滴定中参与反应,也可能是晶体失去了部分结晶水。o.
为什么选择在特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因为在这一温度下催化剂的效率最高。p.
电机使棒加速,非恒力做功只能用来计算!q.
在航天器中,弹簧测力计可以用,天平是不能用的!r.
脱离条件不明:对于弹簧采用假设法,在原长处脱离;对于其他物体,两者之间无弹力。s.
电场线不能和磁感线类比!一个闭合一个不闭合!t.
自然选择直接选择表现型,从而改变基因频率!u.
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0%到20%,我们能够提高的,是能量的利用率(比如无废弃物农业,本应流向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以热能散失)被有效的利用了,就说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桑基鱼塘)6.
答题规范:能够答对却没有用专业术语;v.
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直至液体呈透明红褐色w.
银氨溶液的制备:氨水逐滴加入AgNO3溶液中直至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x.
取出溶液中固体?用手吗?7.
特定情形:其他一些你一遇到就很容易丢分的地方。y.
由于题目出的不好而导致的失分在这几类错误里,审题不清和计算错误经常被大家冠以“粗心”的名号,关于这两类错误我在下一节“如何彻底解决粗心问题?”中详细地谈解决办法。而剩下的几类原因,大家一看我所举的案例就能理解是什么意思,这部分则是我们错题本的处理重点之所在。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一开始就进行这样的分类?我觉得这叫动脑子。一件事情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多花点心思动脑子,可以给后面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那些一开始做错题本就往上抄错题或者贴错题的同学,他们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花时间动脑子去思考自己错误的原因在哪里,而是把时间浪费在了抄写和剪切粘贴上。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错题本上抄满了或者贴满了错题,只能证明你对自己错误的原因定位不准,甚至根本没有在用心做这件事,只是按照老师的指示完成一项任务。(脚注:其实做错题本的方法也是逐渐摸索出来的,而大家一开始很容易陷入的困境就是抄错题贴错题而缺乏思考,最终让错题本流于形式。这并不是大家没有动脑子,而是大家如果只收到了“要做错题本” 的指示但没有后续的指导时,最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要你们做错题本却不教你们怎么做错题本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错题本的人,他们是不负责任的。)
如何高效地记录错误原因?这部分其实和该怎么刷题一样,并不会有一个公认的好方法,可能有的同学用一句话就能把一个题目所犯的错误概括下来,有的同学则就是偏爱把题目抄下来或者剪下来再来做总结。这里我不评价孰优孰劣,只以我自己使用的方法作为示范。就像上面的20来条错题记录所展示的,我采取的办法通常是用一句话归纳出我的错误要点。基本上我的错题本上没有保留任何原题,也就是这个缘故,我高三整个一年的理化生错题本只有不到30页,在高考前一天晚上我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回顾。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除了审题不清和计算错误之外其他的五大类错误的出错原因、记录方法和解决方案。对于知识盲点类错误,通常出错的原因就是对于教材上的原句不够熟悉。这类错误我们并没有必要记录原题,只需要把教材上的原句抄下来,作为一个重点知识点进行识记即可;对于思维定式或考虑不周类错误,前者主要是因为我们做过的题太多,然后在碰到一道类似的题目时,就想当然地以为条件和上一次做的题还是一样的,从而导致出错,而后者则是忽略了一些重要情况,也可能是之前所掌握的所有经验都与描述相符但事实却偏偏不是那样。对于这类错误,我们则需要总结常见的思维定式以及容易被忽略掉的特殊情况,并且在下一次遇到它们时提醒自己曾经错过,从而提高警惕;对于思维盲区类错误,则主要是因为自己在之前完全没有碰到过这种题目,没有处理此类题目的经验,答不出来也是自然的。这样的错误在高考前碰到的越多越好!记录思维的盲区,打通思维的环节,这是错题本最宝贵的一部分财富!对于答题规范类错误,则又回到了识记层面,你没有扎扎实实地把教材上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背到滚瓜烂熟,自然考试的时候是要还债的。对于这类错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把化学、生物教材上的实验步骤和现象全部抄到一张纸上,没事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即可解决。对于其他的特定情形,则是碰到一个算一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如我恨之入骨的翻页题(指题干分布在前后两页的题目,这样看起来很费劲,很容易忽略一些条件),则是每次碰到我脑中的警报就会响起,告诉自己出卷老师又来害人了!又比如,对于卷子出得不好的情况(英语居多),我则会告诉自己这并不是我自身的问题,不必去理会它们。而落实到具体做错题本时,我一般遵循的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活页本,拿出这个月所有做过的作业和卷子;2.
分科目按照上面的方式记录我错过的每一道题的错误原因;3.
(可选)利用记号笔按照以上的七种分类方式对错题原因进行归类。当然,我在高三的时候没有仔细去思考分类这件事情。你也可以在把错误原因写到错题本上之前,就把它们分好类,每一类写在一张活页纸上,从而让自己的错题本更有条理。我希望大家在做错题本的时候,不要去花费时间记录原题,而是要有意识地提高归纳能力,这样做不仅有效率,更有效果。
如何正确使用错题本?六个字来概括:“勤标记,多重复!”和考试总结一样,错题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做完之后一定要多重复多回顾!否则做了等于白做!我的错题本在平时的月考准备中就已被我用记号笔和波浪线做了不下十轮的回顾,并且在旁边写下了新的感悟,在理综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更是被我从头到尾画满了圆圈,可以说,这样做给我带来的不仅是一次对错误的回顾,更是十足的信心!当你花两个小时把整个高三犯过的错误全部看了一遍时,就似乎有一种王者在睥睨天下的感觉。这种心态我会在下一章中详加介绍。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只记录错误原因而不是错题本身的一个好处:你记录了那么多错题,你回顾得完吗?每道题是不是还得读一读题干?厚厚的四本活页本和三十页相比,孰优孰劣,我想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关于错题本的讨论,就到此为止。
本来想写在mu peng先生的评论里的,但是又担心题主看不到,所以就拿过来写在这里了。题主可一定要看到啊!学习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你只有自己摸索了才知道什么对自己是有效的。然而,错题本,据我观察,这个东西的作用具有普遍性。拿我的经历来说,我是文科生,高二分的科。高一上半学期,我学的一塌糊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完全不成体系,全靠考前一段时间抱佛脚来取得差强人意的成绩,因此我那个冬天的成绩是我整个高中的冰点。在我们班连前十名都没有进(我们班是实验班中的一个,而我们学校是一个普通高中,去年我高考的时候理科最好的也只是去了南开和华南理工),在年级里的名次更是刷新下限,我对当时我看到成绩单之后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屏幕痛哭流涕、不能自已的场景记忆犹新。到了第二学期,我知道自己必须要改变方法,不能听之任之了,所以我开始认认真真地整理错题,数理化生每一科都至少整理了一本错题集,然后“奇迹”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考到了我们班的前三名,并且保持到了放暑假的期末考试,在年级里也排到了第7名,要知道我是一个一开始就打算学文科的女生,能够拿到这个名次不能说是很容易的。虽然我的物理还是不好(初中基础没打好),但是数学达到了140+,化学90+,生物也85+。等高二分科之后,我依然保持了整理错题的习惯,当然不只是数学,还有英语。我认为自始至终对我都是有效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最具说服力的一点是我们班里,不论是高一时的实验班还是高二高三时的文科班,80%的学生都是整理错题的,而这80%就是考试排名的前80%。所以,我认为,整理错题具有普遍意义上的积极作用。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像我高一时班里的第一名,那个男生,也就是后来高考考到华南理工大学的那个男生,他对整理错题显然就没有那么认真。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错题并不多,更因为他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他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最有效,他知道怎么做能让自己不再犯同一个错误,他的方法我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适用于我。不管你是否有形式上的错题整理,我都希望你能知道,反思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整理错题是相对的,反思总结是绝对的。整理错题是一个形式,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反思,总结出解题的思路、答题的方法。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当然有用,不过我要分享一下我高中时候的错题整理方法。====AND 你们只收藏/感谢不点赞我好方啊!====这个方法肯定不是我原创,但是我也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做过修改。高一的时候也有过错题本,不过总是觉得抄题目很累,后来看到这个方法醍醐灌顶,改良之后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注:此方法有可能只适用于理科高三复习。第一步:对答案。(工具:红色中性笔)如果是学校的习题,要提前对答案。想尽各种办法找老师提前要习题答案,如果他怕你拿回去给其他同学看或者怎样,你甚至可以当着他的面对答案,久而久之他就信任你了。把错误的题目用红x标记出来。自己买的习题同理,要用红x把错题标记出来,不一定特别大,只要在题号前标记一下就可以了。由于这种方法抄错题的工作量很少,所以大可以对自己严格一些,什么符号写错了,坐标轴没有画箭头、方法不够简单等等脑残错误可以统统判定为错误。第二步:一轮复习。(工具:马克笔三支,例如我使用绿色、橙色、粉色)如果是学校的习题,老师会讲解,这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看自己画红x的地方为什么错了(高三的时候讲对的题目那段时间你真心可以做点课外的事情了。)然后把错误分为三类标记颜色。标记方法为把整个题目全都涂成满满的颜色。:1.脑残错误。例如上面提到的“坐标轴箭头”、“首字母大写”、“符号错误”、“公式抄串行了”等等,标记为绿色。最好在旁边用红色中性笔简单标注错误原因。2.知识错误。例如“没有用对公式”、“拼写错误”、“XX方法没有掌握好”、“计算过程出现错误”等等,标记为橙色。同样记得全涂满。3.无关紧要的错误。例如“超纲了”、“这辈子我都不可能弄明白了”、“就算放在高考考场我也懒得做”等等,标记为粉色。如果是自己的习题,就要老老实实把打红x的地方都重新看一遍,按照上面的方法同样归为三类。第三步:二轮复习。(工具:红色、黑色中性笔)经过上面的分类,题目已经被你分为三类。初始阶段三种的比例大概是:4:5:1,后面会慢慢变为1:7:2。总量一定减少,但是比例在变化。然后我们就要对各类题目进行二轮复习。因为之前是用马克笔把整个题目涂成大大的色块,所以现在找它们格外轻松,有时间的时候翻一翻习题,遇到大块颜色就顺便停下来看看。遇到绿色题目:看一看当初是因为什么低级失误导致这道题错了。重复次数多了,自己自然也就记住了,如果确实很多,就用错题本的一页单独记下这些小tips。Tip要简短,例如“坐标轴标单位”、“向量上画箭头”、“水解是双向的”、“答题卡写学号”等等;遇到橙色题目(重点):重做。不管是只错了一最后一步还是怎样,知识错误最不能含糊。一定要重做。如果这一次做对了,那么就放过他。如果还是错的,抄错题本。题目红色笔正解黑色笔,或者题目在左边正解在右边,随意。遇到粉色题目: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算了。错题本一定要用活页本,就算用散页装文件夹里也比装订本实用。第二轮结束之后,你手里就有了一堆花花绿绿的习题、几页诚意满满的tips、并不是特别多的错题。第四步:三、四、五、六……轮复习。以后的复习步骤:0.每天温习小tip。1.复习阶段看错题本,所有错题仔仔细细重做一遍,如果还会出现错误就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在错题本上标记颜色,往复循环。2.翻看所有习题的橙色部分。错题本上的题目你一定还有印象,直接跳过(如果你没印象说明这题目给你的教训还不够,那再做一遍也无妨)。其他的看到之后把出错的知识点在心里默背一遍。3.其他绿色或没有标记颜色的题目,看都不要看,浪费时间。百无聊赖的时候钻研一下粉色题目,万一做出来了就去和老师谈笑风生。
这个得看人,对于我来说,数理化的纠错=浪费生命;语文……怎么纠错?只剩下英语,搞了个纠错本,结果发现上课笔记都看不完TAT……反正纠错本对于我一直都是形式主义的产物。
有用,但是切记要精简,已经的懂了的绝不抄。过几天,回来看,发现会了,就把这页撕掉。理论见:,赞同。我不记错题集的(挖鼻),因为我在对逻辑或知识点的领悟上真的是强(仅理科),一般收下错题,立地领悟。唉,我自己都怕。不过我记摘抄本,因为我在怎样写出好文这一点上,实在是愚钝。积累了好几本之后就合成一本,有时候觉得,这段文字也就这样,当初怎么会喜欢,羞愧。记得高中的最后一本摘抄是20合1,虽然不刻意去背,一般也背下来了。比如哈姆雷特的自白,当初我一口气把它背下来,旁边的妹子已然是星星眼。不好意思,离题了,总之理科的错题集要讲求效率,有错题就全抄乃大忌,切记切记。效率。
有用。但是要精简,精炼,精辟。有很多这个小基友们啊,记笔记,整理错题本,就是跟风。因为家长要我们记,老师要我们记,学霸也在记,所以我也记。记了你倒是看啊?记了不看你记个屁啊?记得那叫一个详细,整个错题都记下来了,抄的工工整整,解答步骤还写上了注释。错了一道选择题恨不得写一页纸。几天下来,错题本比练习册还厚。根本看不过来。考试又不会给你出原题,成绩还是上不去。你能说他不用功么?用功。你能说他不努力么?努力。”那我家孩子怎么成绩还上不来?“
“肯定是自己他自己不努力。”然后就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最后错题本也不记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记。有这工夫打打英雄联盟多好。有时候本来好好的孩子,都是瞎折腾给折腾坏的。1、错题本不要把原题抄下来。哪儿错的,标个练习册名称加页码和题号就行。考试错的,把卷子复印一份,剪下来用胶水粘在错题本上。或者用一个活页夹编好页码,把卷子放进去再标注。2、答案步骤尽量简略的写,别把整个标准答案都抄上。日后翻看如果发现自己还是不会,那就赶紧去问老师。这说明你一开始就不会,错题本的目的是把错题弄会,不是让你自我安慰。3、坚持不下来就别硬撑。抽烟喝酒刷微博嗑瓜子会上瘾,那是因为能得到及时反馈。建立错题本这种几乎得不到任何反馈的事情,很难坚持下来。大家都是普通人,非要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4、手可以懒,脑子不能懒,坚持不下来就好好想想更简单更容易坚持的方法。
不请自来。我高中是理科生。首先你要明白错题本到底是干什么的,错题本是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看一次以保证下次遇到“考察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不会再错的工具,而且这同一个知识点不能有太大的变化,否则基本没用。我说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你错一道题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不是每种原因的错题都适合写在错题本上的。我归纳了几种常见的错题模式:粗心之错:相信我,这个你就算往错题本上归纳一百次下次一样会错。没必要,最好的方法是粗心一次就给自己灌杯辣椒水或者用力掐大腿根不懂方法之错:这种错误常见于数学和物理,不好说,如果是常见的方法可以归纳一下,比如物理中做受力分析中的“整体法”;如果就是为了解决某一道题的问题,基本没用,因为运用不到下一次的题目中去。所以我也真的能体会到@zero所说的“数理化整理错题本是浪费时间”的意思,因为在这三个学科中整理的东西,往往都很难运用到下次一次的题目中,尤其数学大题。知识点遗漏之错:这个就比较有必要了,因为你这次记下来的知识点可以让你下次再遇到同类知识点的题目的时候不会犯错;适用于记忆成分居多的学科,比如:生物,化学的一部分,历史,政治,地理的一部分。我高中是没有错题本的,但是到大学之后学习了法律。发现错题本真的很有用,举个例子:张某(17岁)和李某(15岁)一起去盗窃赵某的钱包,在盗窃的过程中被赵某发现,为了不被扭送到公安局,张李二人用随身携带的刀具将赵某刺成重伤,问张某和李某构成什么罪?A:抢劫罪 抢劫罪, B:盗窃罪,抢劫罪, C:盗窃罪,故意伤害罪, D: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这道题中考察的知识点有两个:1、在盗窃的过程中为抗拒抓捕,窝藏赃物或毁灭证据而使用暴力的转化为抢劫;2、200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所以应该选D,但是因为我当时没掌握第二个知识点,以为都按抢劫论处,所以选了A。于是我就把这错题记在了刑法的错题本上,当天下午学习共同犯罪的时候又遇到了一道题:王某(30岁)教唆李某(15岁)去盗窃某甲的钱包,李某在盗窃的过程中被发现,为了不被扭送到公安局而将某甲打成重伤,问,李某构成什么罪。各位看官,是不是你们也能答出来了呢。SO,错题本如果用对了方法,应该还是很有用的。错题本在图书馆,明天拿回来上几张记错题的方法图给大伙分享。
唔,当然有用啦!作为文科生,理化生我就不说了,单说数学好了。======以下是蒋老师谈学习的时间========我高中的时候,不仅有错题本,还有草稿本!对,没错,不是草稿纸,而是草稿本!不管是做课上练习、回家作业还是大小考试,都会把选择、填空这种小题的大概解题过程写在上面,字迹虽然潦草,但题号什么的,都是标的清清楚楚的。后来高三月考、高考,到了大学的各种需要计算的考试,以及CPA的税法财管都是发草稿纸的,我也依旧如此。(不过高三的时候,每天回家一张练习卷,每次草稿记在本子上太麻烦了,我就直接用铅笔写在卷子上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当你拿回作业、试卷之后,看到做错的小题,你可以去翻一下草稿,看看自己到底是真的不懂,还是手抖选错了。接下来说说错题本错题本的精华不在于看自己以前错了多少,或是这题要怎么解,而是在于总结知识点,以便于你再次遇到这个点的时候,能一下子找出出题人挖的坑,并且顺利绕过去。哦,对了,我高考数学最后还是考砸了。我原本以为自己妥妥145+的,最后只有138,哎。最后送上福利——蒋老师的错题整理。当然啦,高中时候的东西,早就没了,就来一张CPA税法的好了。(字丑,莫怪)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理科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