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透析测试卷 201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高频考点透析七 光合作用

您的位置:&&
&&2014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高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4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高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地区:全国
上传人:bKqo****@
版本:通用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已有5045人下载该资源
2014届高三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高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        ????。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淮河中放养其他有 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 态学意义是                 ???? ????。 (3)有人认为淮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 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该假设,从泛着绿 色的河流中取水,设计了以下实验。 A.将水样静置4小时,倒去液体,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 重复多次; B.再加水至1000 mL,混匀后平均分装于甲、乙、丙、 丁四个烧杯中; C.对上述四个烧杯如下处理: 甲烧杯:加0.3 g洗衣粉(含P) 乙烧杯:加0.3 g尿素 丙烧杯:加0.15 g洗衣粉(含P)和0.15 g尿素 丁烧杯:不加任何物质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 5天,观察记录。 ①A处理的目的是              ????   ????;设置丁烧杯的目的是      ????。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 是      ????,理由是           ????        ????。 (3)①除去样品中原有的矿质元素(使样品中原有矿质元 素的量降到最低) 对照 ②丙 洗衣粉中含磷,尿素 中含氮,营养充分,藻类生长繁殖快 【答案】(1)第一营养级 鲢鱼????(2)增强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或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A.这条河流污染最严重的是地点3附近 B.污染最可能从地点2附近开始 C.地点3溶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光照不足,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减弱 D.地点4数据表明该河流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C 4.(2013年大庆实验中学开学检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 南区建有一个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生态 污水(常富含N、P)处理技术。下图示复合垂直流人工 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示水流方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池中均栽有芦苇、香蒲、 菖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   ????能力的湿地植物,它 们在该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能通过   ???? 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将   ????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   ????营养级。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 种,避免   ????,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 (2)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样结构,网络 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   ???? (元素)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   ????的吸附和代谢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它们能够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 水中的有机物。湿地基质常使用碎石等多种材质,碎石 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的   ????。 (3)污水脱氮过程离不开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有机氮?
N2、N2O 据此分析,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分别生活在复合垂直 流人工湿地的   ????池和   ????池。 【答案】(1)净化污水 生产者 光合 太阳能(或光 能) 第一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 造成威胁)????(2)N、P 微生物(分解者)????(有氧)呼吸作用????(3)下行 上行
基础·角度·思路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基础再现)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 于物理信息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 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答案】B 2.(视角拓展)下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 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 B.组分1、2、3可分别代表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 量和输入量不相等 D.组分1都能完成“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 【思路剖析】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 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 学能;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之外,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的 硝化细菌等生物;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分 解者和消费者;农田生态系统中由于部分能量被固定 在植物的有机物中,因此输出量和输入量不相等。 【答案】D 3.(基础再现)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 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 哪一项食物结构?( ????)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禽类、蛋类为主  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思路剖析】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食物链越长则 散失的能量越多,为节约能量、避免能量的散失,人们 的膳食结构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答案】A 4.(视角拓展)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 期内种群总质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 A.绿藻上升 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 D.乌鱼上升 【思路剖析】以中间环少的来推断,大量捕捞花鲢后, 乌鱼缺食物,会加强捕食白鲢,白鲢增长率下降。 【答案】B 5.(基础再现)四川地震造成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同 程度的破坏,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生变化 C.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发生变化 D.部分生物种群的密度会发生变化 营养结构、种群密度发生变化。但是各营养级之间 的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变化,还是从低营养级流向 高营养级。 【答案】C 【思路剖析】由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部分生物死 亡和无机环境变化,会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成分、 6.(视角拓展)“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 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 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 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 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 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答案】B 7.(视角拓展)若甲、乙、丙三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都 固定了一样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甲只有生产者和初 级消费者,乙比甲多一个次级消费者,丙比乙多一个三 级消费者。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三个生态系统的 生物总重量,下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D1+D2
【思路剖析】由图可知,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W1=A1+B1+C1+D1;D1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D1=A2+B2+C2+D2。 【答案】C 9.(基础再现,13分)省水产研究所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 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   ????条,双翅目幼虫和 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   ????。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 外,还有的去向是               ????。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 则鲈鱼的产量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  ???? ????。 【答案】(1)3 捕食和竞争????(2)自身呼吸释放,流向 分解者,未被利用(至少答2项)????(3)18.52%????(4)增加  下降 10.(视角拓展,11分)为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农业 部等六部门近日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调控 预案,规定今后将以猪粮比(指生猪价格和饲料类粮食 价格之比)的固定比值作为养猪能否盈利的参考。下 图方框表示某养猪场能量由玉米等饲料流向猪后发生 的一系列变化。回答相关问题: (2)目前国家将猪粮比的比值确定为6∶1,从能量流动 的角度考虑,此比值是否合理?为什么?      ????                       ????。 (3)目前市场上的饲料价格是1.25元,若猪粮比为6∶1, 生猪的价格必须到达   ????元,养殖户才不会亏钱。 (4)如果猪肉供过于求,将会导致猪粮比    ????(填 “低于”“高于”或“等于”)国家所给的固定值,养 殖户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1)图中A、B的含义是     ????、     ???? ????。 【答案】(1)猪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 能量????(2)合理,能量由饲料传给猪会有大量的能量散 失,传递效率只为10%~20%(即为1/10~1/5),而1/6介于 两者之间,因此合理(答案合理即可)????(3)7.5????(4)低于 11.(高度提升,14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 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 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      ????紧密联 系,根据甲图,在丁图的方框中填上相应的字母,用箭头 在虚线上注明能量流动方向。 (2)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 定性较强。原因是              ????  ????。 (3)若甲图中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 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 (4)根据图乙,在丙图中画出植食性昆虫在t0~t2时间段的 数量变化曲线图。 (5)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请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 建议:                   ????。 【思路剖析】生态系统中的各组分之间通过物质循 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 甲图的关系可以看出A和E之间进行相互交换,所有的 碳都流向A,所以A为无机环境,E为生产者,且E、F、D 、B都流向C,可推测出,F、D、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少,营 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弱。学生在绘图时应注意种 群增长率与种群数量的相互关系。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 量为环境容纳量,所以合理放牧应做到调节生物的种 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如下 图)????
?(2)森林生态系 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 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5)草原放牧量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或不能超载放 牧) 12.(能力综合,14分)近年来,淮河的部分流域水体富营 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旅游业和居民生 活造成影响。请回答: (1)淮河水质恶化可能主要是由蓝藻等生物引起的。从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    ????。为解决 淮河水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 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   ????和 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 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 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   ????只。用标 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 出,则导致调查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    ????,引起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 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   ????对水的重吸收增加, 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抵 抗力 分解者????(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 物种多样性)????(3)捕食 900 偏高????(4)升高 下丘 脑 肾小管、集合管 7.(2012年安徽理综)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 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 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 太阳能 摄入 量 同化 量 呼吸 量 摄入 量 同化 量 呼吸 量 2.4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 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 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 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 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 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 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3%????(2)80只/hm2 偏高????(3)生长发育繁 殖????(4)调节种间关系 8.(2010年海南高考)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 ????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 源于    ????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    ????和    ????的方式将有机 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
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
?。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 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 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   ????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答案】(1)CO2 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或发酵)????(3)3 兔和鼠????(4) 食物链 营养级 ?
高频 考点 真题 索引 情境构造 角度切入 生态系统的功能 2012,海南卷,19 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0,山东卷,6 食物利用过程的示意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2,山东卷,26 以世界环境日为情景,以食物网示意图为载体 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 2012,安徽 卷,30 食物链及其 各营养级能 量去向表格 种群密度调 查、能量流 动、信息传 递 2010,海南 卷,23 食物网 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 结构 ?
角度探究: 切入角度 说明 种群数量、能量流动 以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及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为载体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 图呈现 2.(2013年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下图甲表示某湖泊中一 种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图解,其中A、B、C代表3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 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请据图回答问题。 案例落实: B点时的该鱼种群数量为1000条,则湖泊中其种群的K 值为   ????条,D点时该鱼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 ????型。 (2)图乙表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百 万千焦,能量流动特点是   ????,第二营养级与第三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B粪便中的能 量去向应该为图中数据   ????中的一部分(方框内 数据除外)。 (1)为获得持续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渔业捕捞时最好把 种群密度控制在图甲中的   ????点。若测得图甲中 (3)如果该湖泊长期污染将会导致   ????下降,从而减弱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的稳态遭到破 坏。 【答案】(1)B 2000 稳定????(2)119 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 20% 3????(3)生物多样性 ?
2.(2013年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下图表示某稳定生态 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A~G表示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a ~d表示相关能量数据。请据图分析回答: (2)b值为   ????kJ/(m2·y)。 (3)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为 ???? ????。 (4)当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很少或没有时,对碳循环的影 响是                   ????。 (5)如果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从物质循环的角 度看,需要施肥的原因是            ????       ????。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流量是   ????kJ/(m2·y),生产 者对光能的利用率为   ????。 殖质中的碳元素不能回到无机环境中????(5)农田中的 产品不断输出 【答案】(1)8%????(2)180????(3)16.0%????(4)腐 9.(2012年江苏高考)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 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ACD 高频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0.(2010年江苏高考)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 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 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
植物 种类 植被 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 质 【答案】D 11.(2011年安徽理综)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 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 的种群数量。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 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 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 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 (2)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 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   ????。 (3)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 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 (4)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    ????, 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答案】(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 相对较多????(2)化学信息????(3)基因交流????(4)环境容纳量(或K值) 12.(2010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假设a、b、c、d是一个简 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 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 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 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 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 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答案】(1)竞争????(2)c a????(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5)400 ?
高频考点 真题索引 情境构造 角度切入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2,江苏 卷,24 全球生物多 样性降低 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2010,江苏 卷,15 环境改造为情景、物种变化表格为载体 生物多样性 、推理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1,安徽 卷,29 珍稀动物的 保护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信息传递、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0,全国新 课标卷,31 以简化的生 态系统模型 为情景,曲线为载体 种群密度、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 ?
角度探究: 切入角度 说明 演替、生物多样性 以生态农业模式图为情景 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环境监测 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 环、生态安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3.(2013年唐山摸底)下图表示某农场农业生态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案例落实: (1)请绘制该农场形成的食物网。 (2)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若发现弃耕农田中某种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 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3)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 与蔬菜大棚相通,这样做的目的是        ????               ????。 (4)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虫卵 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 产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 量,二是         ????。 【答案】(1)?????
(2)次生演替 直接 ????(3)蘑菇呼吸作用为蔬菜提供CO2,从而提高蔬菜光 合作用强度????(4)样方法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2013年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试) 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 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四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 量,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考题解构  视角拓展
1.(2011年海南高考)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 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 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 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 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 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 使该地区?( ????) 高频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答案】D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2.(2012年全国新课标理综)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 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 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 “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 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 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 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 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 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 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 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 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 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 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 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 【答案】(1)同一????(2)群落????(3)小于 相同 雌鹿或 雄鹿 3.(2011年全国新课标理综)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 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 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 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 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 种间关系是   ????。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 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 【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2)见下图 ????
?(3)增加????(4)减弱 高频考点 真题索引 情境构造 角度切入 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1,海南卷,22 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影响的实例 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2,全国新 课标卷,32 草原生态系统、新情景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学科素养 2011,全国新 课标卷,31 岛屿上的各种生物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绘食物网 ?
角度探究: 切入角度 说明 种间关系、营养级 以食物网为情景 生态系统结构 营造新情景考查生态系统 的相关知识 案例落实: 1.(2013年汾阳中学一模)右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 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
B.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两个营养级 C.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各种生物的 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D.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标志重 捕法 【思路剖析】本题以“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载体,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种群的特征。图中共有 3条食物链,狐狸同时占据了三个营养级。 【答案】B 1.(2013年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我国科学家乘坐自主研 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到水深约 7000 m的海底时,发现了一副鲸的骨架,并在该骨架上 找到了一种新型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肢 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 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 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相同 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答案】A 高频考点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4.(2012年海南高考)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 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 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 【答案】D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答案】C 5.(2010年山东理综)下图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分析正确的是?( ????) 6.(2011年山东理综)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 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 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    ????能力较差,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 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 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  ????kJ和  ????kJ。若 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  ???? ????锐减或丧失。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第十单元
考向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生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频考点测试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