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B3生物基因变异 trp64arg变异是什么,指生物基因变异的那个位置啊

2型糖尿病与正常人群中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表型特征--《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01期
2型糖尿病与正常人群中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表型特征
【摘要】: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Trp64 Arg错义突变频率 ,并了解该突变对 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应用 PCR RFLP技术检测了相互间无一级亲属关系的 12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3 8例非糖尿病对照人群中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Trp64 Arg错义突变 ;同时检查体重指数、腰臀比例、血压 ,测定血脂及 OGTT或馒头餐试验中 0分钟及 12 0分钟血糖及胰岛素。结果 非糖尿病人群中 Trp64 Arg等位基因频率为 0
17;突变频率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突变与否间上述临床特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突变至少在其杂合子型可能不是中国人散发 2型糖尿病的主要决定因素 ;纯合子突变型可能导致 2型糖尿病早发 ,有待今后积累资料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587.1【正文快照】:
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不同种族或个体参与发病的基因种类、数量及突变性质有显著差别,呈现遗传异质性[1]。中心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环节。肥胖的分子病因学研究中确定了若干对脂肪组织具有专一性的侯选基因,其中之一即β3肾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宗明;肖清明;高希海;;[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张向阳;钱欣梅;马玉岭;孔令宾;;[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朱旅云,刘坤申,王任平,侯杰;[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4期
张向阳;钱欣梅;马玉岭;孔令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18期
周凤玲;林娜;;[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项坤三,钱荣立;[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卓美,刘苗苗,黄伟勇,王晓慧,周聪;[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06期
朱国鸿;刘昌伟;郝斌;许长宝;何朝宏;赵兴华;吴国清;王晓甫;;[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年01期
胡茂清;[J];华中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刘琥;王文军;杜珍;周军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包爱民,肖尚喜,王长江,杨明功;[J];临床中老年保健医学;1999年01期
银玲;白玉山;;[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刘福平,徐保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年12期
王明连,赵仲堂;[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7年01期
窦明滨,牟皿磊,韩杨,秦斌;[J];预防医学论坛;2005年05期
,朱春燕;[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秀峰;[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李琳琳;[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志敏;[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王小蒙;[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黎明,YokoIizuka,ShunIshibashi,Tananari,Gotoda,赵蔚,刘铁群,王晓梅,曲建梅,于小静,刘雅卓,Nobuhiro
Y[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丽兰;华琦;;[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05期
郑诚东,尹传贵,徐乐超;[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席新龙;尹思源;;[J];山西中医;2008年08期
林紫麟;隆玉华;杨星桥;杨维;;[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7期
莫宝庆,郭锡熔,陈荣华,徐济达;[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8期
王虹剑,任晓炜,冯雁,徐欣;[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3期
朱旅云;胡丽叶;李晓玲;王广宇;杨少玲;马利成;单巍;王秀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莫宝庆;郭锡熔;陈荣华;徐济达;;[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艳英;[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陈世伟;[D];四川大学;2006年
王虹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航;[D];郑州大学;2007年
王红梅;[D];石河子大学;2007年
党之俊;[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武军铎;[D];吉林大学;2009年
李学超;[D];承德医学院;2009年
王守仓;[D];山东大学;2009年
吴小燕;[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耀明,梁剑宁;[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孙玉茹,杨泽,纪立农;[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年01期
郑和昕;[J];医学综述;2000年11期
杨文英;[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年02期
王昆润;[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9年04期
谢麦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5期
樊锡风!050051石家庄市,任启富!050051石家庄市,汤慧华!050051石家庄市,冯忠军!050051石家庄市,王战建!050051石家庄市;[J];中国全科医学;2000年01期
巩秋红,刘晓民,于友涛;[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02期
姜欣荣!261400,原丽敏!261400;[J];临床荟萃;2001年03期
柳林!266033,曲庚汝!266033,董砚虎!266033;[J];临床荟萃;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美霞;贺忠梅;武烨;燕子;赵荣瑞;刘慧荣;;[A];中国生理学会第五届全国心血管、呼吸和肾脏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王建久;;[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李慧敏;缪珩;鲁一兵;耿厚法;蒋秀琴;;[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雷晨;周晓玲;;[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晏峰;;[A];2004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卢洪文;张银环;沈守祥;孟祥凤;;[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傅红萍;;[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张秀珍;韩峻峰;赵家胜;雷涛;;[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关欣;郑红光;王沙西;梅煜明;;[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4年年会”暨“第二届全国中青年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崔娟;姜刚书;;[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黎彬;林乾;[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胡鸿宇 陈杰;[N];健康报;2005年
陈苹 朱章志 郎江明;[N];中国医药报;2005年
记者 刘传书;[N];科技日报;2005年
任平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伍援朝;[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栾洋;[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沈怡君;[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郭清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唐迎雪;[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李杰;[D];天津中医学院;2002年
张亚非;[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徐云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倪银星;[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李琳琳;[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孟竹;[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覃忠;[D];广西医科大学;2001年
邸蕴华;[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武雪萍;[D];福建中医学院;2001年
廖蕴华;[D];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
宋庆芳;[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徐碧林;[D];安徽医科大学;2002年
孙敏;[D];福建中医学院;2002年
程伟;[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张政;[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李连涛;[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ADRB3基因新突变的功能及与疾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和SLC30A8、IGF2BP2基因多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ADRB3基因新突变的功能及与疾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和SLC30A8、IGF2BP2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疗效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ADRB3基因新突变的功能及与疾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和SLC30A8、IGF2BP2基因多态性对瑞格列奈疗效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肥胖男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2008年第8卷第8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当前位置:&&&&&&&&&&&&&&&肥胖男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肥胖男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作者:王建红 朱莹 李体远
摘要: 【摘要】
研究单纯性肥胖男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 β3-AR)Trp64Arg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对肥胖类型的影响。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单纯性肥胖患者及正常对照β3-AR 基因Trp64Arg突变。进一步比较不同类型肥胖中突变的发生率。
专题推荐:
研究单纯性肥胖男性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 β3-AR)Trp64Arg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对肥胖类型的影响。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单纯性肥胖患者及正常对照β3-AR 基因Trp64Arg突变。进一步比较不同类型肥胖中突变的发生率。
β3-AR 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周围性肥胖组及中心性肥胖患者中分别为16.67%、21.05%、34.78%,Arg等位基因在3组中的频率依次为8.33%、10.53%、19.57%。中心性肥胖患者Trp64Arg突变及Arg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及周围性肥胖者明显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
β3-AR基因Trp64Arg 突变可能与男性单纯肥胖者腹内脂肪积聚有关,对此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后加以研究。
【关键词】& 肥胖 肾上腺素能受体 多态性
&3肾上腺素能受体(&3-adrenergic receptor, &3-AR)基因定位于8p11.1-p12,是由40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是一种G蛋白偶联的膜表面受体,主要分布在腹腔内脂肪组织,参与调节腹腔内脂肪组织的脂解及产热过程。&3-AR基因序列的第190位上的T&C突变,导致氨基酸多肽序列64位上的色氨酸(TGG)被精氨酸(CGG)取代(Trp64Arg),由于这一突变正好位于受体的第一个细胞内功能区,可致机体内脂肪分解下降,生热作用减弱,从而可能成为肥胖、2型等的病因之一。已有的研究发现&3-AR基因Trp64Arg多态性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肥胖可能有一定关联[1~6],但不同人群中,该基因突变表达受环境、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其突变率存在种族差异。本文研究深圳地区单纯性肥胖男性&3-AR Trp64Arg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对肥胖类型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 60例男性研究对象选自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经体检排除、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按照国际标准,受试者以体重指数(BMI)<25kg/m2为正常对照,BMI&25kg/m2为超重加肥胖组,其中超重和肥胖组按腰臀比再分为周围性肥胖组(腰臀比<0.90)和中心性肥胖组(腰臀比&0.90)。正常对照组18例,平均年龄(31.6&6.7)岁;周围性肥胖19例,平均年龄(33.6&5.0)岁;中心性肥胖23例,平均年龄(37.5&8.6)岁。
  1.2& &3-AR 基因Trp64Arg多态性检测
  1.2.1& DNA提取& 取抗凝外周静脉血200&l,用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QIAGEN)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最后用200&l洗脱液洗脱DNA,取2&l作为PCR扩增模板。
  1.2.2& &3-AR基因PCR扩增& PCR扩增采用的引物序列参考文献[5],序列为上游引物:5&-CGCCCAATACCGCCAACAC-3&,下游引物:5&-CCACCAGGAGTCCCATCACC-3&,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服务公司合成。PCR反应体系25&l,包括引物各0.5&mol/L,2.5&l 10&PCR缓冲液,MgCl2浓度为2mmol/L,dNTPs各200&mol/L,Taq酶1 U。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61℃退火1min,72℃延伸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1.2.3& RFLP分析& 取上述PCR扩增产物5&l,用限制性内切酶MVaI 10U在37℃酶切2h(PCR试剂及MVaI酶均为FBI Fermentas公司产品)。MVaI酶切产物用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EB染色,紫外灯下拍照并判断结果。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直接计数法,组间差异采用t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
  2& 结果
  2.1& &3-AR 基因Trp64Arg多态性判定& &3-AR 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为210bp。用限制性内切酶MVaI切割后,Trp64Trp正常纯合子有99、62、(30、12、7)bp条带,Trp64Arg突变杂合子有161、99、62、(30、12、7)bp条带,Arg64Arg突变纯合子有161、(30、12、7)bp条带,其中30、12、7 bp条带因长度较短,电泳后不易分辨(图1)。
  图1& &3-AR 基因Trp64Arg多态性电泳图(略)
  Fig 1& Identification of 3 polymorphisms of &3-adrenergic receptor
  1. DNA marker(pBR322 DNA BsuRI (HaeIII) Marker, 5, Fermentas); 2. Arg64A 3. 4. 5. Trp64A 6. 7. Trp64Trp)
  2.2& 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 由于检测到的Arg64Arg突变纯合子较少,将Arg64Arg合并到Trp64Arg突变杂合子中计算。正常对照组及单纯肥胖组(包括周围性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Trp64Arg突变频率分别为16.67%、28.57%,差异不显著(P>0.05)。按体脂分布类型分组后,周围性肥胖组Trp64Arg突变频率为21.05%,中心性肥胖组Trp64Arg突变频率为34.78%(包括7例Trp64Arg及1例Arg64Arg突变),虽然中心性肥胖组相对正常对照及周围性肥胖组具有较高的突变频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3-AR基因Trp64Arg突变在各组中的分布(略)
  Tab 1& Allelic frequency of the Trp64Arg mutation in different groups
  3& 讨论
  &3-AR是一种G蛋白偶联的膜表面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增多,再通过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酶以及其他功能蛋白磷酸化,将细胞外信息变成细胞内效应,从而引发脂肪分解和产热。基于对膜受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结果,目前普遍认为&3-AR基因突变是肥胖、2 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一个促发因素,但对不同种族及人群的研究也有不同的结果。
  &3-AR基因作为肥胖候选基因,涉及肥胖相关表型,然而Arg64等位基因与体重的联系高度依赖于性别、年龄和其他的环境和因素。McFarlane-Anderson等人的研究显示Trp64Arg突变在妇女中更多见,女性有此突变者更易发生肥胖,突变杂合子女性的BMI 增高,且与肥胖提前发生有一定联系[1]。对中国人群&3-AR基因突变的研究也显示,该基因突变对中老年女性体重调节的作用更明显[2]。而Arashiro等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105例日本肥胖儿童的基因变异,结果显示携带Trp64Arg突变基因的肥胖男孩BMI较高而血HDL apoA I和apoAⅡ水平较低,但在肥胖女孩中没有显著差异[3]。
  近年来在对肥胖的分子病因学研究中发现,&3-AR基因Trp64Arg突变与中心性肥胖相关。Sakane等认为&3-AR基因Trp64Arg突变是中心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遗传标志[4],国内也有报道中心性肥胖者&3-AR基因突变有明显升高趋势[5],但在不同种族也有不同的报道[6],提示可能存在种族差异。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心性肥胖者&3-AR基因突变较周围性肥胖和正常对照均有明显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有可能是样本量偏小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此外基因突变的具体类型(如纯合或杂合) 差异所引起的受体功能不一,也可能对肥胖表型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后加以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   [1] McFarlane-Anderson N, Bennett F, Wilks R, et al. The Trp64Arg mutation of the beta3-adrenergic receptor is associated with hyperglycemia and current body mass index in Jamaican women[J]. Metabolism, ):617~621.
  [2] 孙黎明, Iizuka Y, Ishibashi S, 等. 中国人与日本人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 突变的比较[J]. 中华医学杂志, ):107~110.
  [3] Arashiro R, Katsuren K, Fukuyama S, et al. Effect of Trp64Arg mutation of the beta3-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and C161T substitution of th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gene on obesity in Japanese children[J].Pediatr Int, ):135~141.
  [4] Sakane N, Yoshida T, Umekawa T, et al. Beta 3-adrenergic-receptor polymorphism: a genetic marker for visceral fat obesity and the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J]. Diabetologia, ):200~204.
  [5] 朱旅云,刘坤申.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 突变与单纯肥胖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4~7.
  [6] Rissanen J, Kuopusj|rvi J, Pihlajam|ki J, et al. The Trp64Arg polymorphism of the beta 3-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Lack of association with NIDDM and features of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J]. Diabetes Care, ):.
作者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 深圳
【】【】【】【】【】
热文点击榜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关键词:高血压 交感神经系统基因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受体&& 酪氨酸羟化酶&&&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具有很强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交感神经反应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形成密切相关。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交感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做一综述。 基金项目:福建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课题(WZY0626);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 EH是一种具有很强遗传异质性的疾病,个体间血压水平的变异30% ~70% 归因于遗传因素。且EH常是多基因病变,每种基因变异部位几乎遍布各个内含子、外显子和调控序列。目前发现150多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别可从血压生理、生化、代谢等途径参与血压调节,我们称这些基因是EH的候选基因。EH相关的基因多存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内皮系统和某些信号通路等系统中。本文仅对交感神经系统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 1. 1& αl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α1肾上腺素能(α1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少。&&& 1. 1. 1& αlA受体基因:Xie等[1]对包括美国白人和黑人在内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α1A受体基因Arg492Cys多态性与高血压无显著相关,CysCys纯合子和Cys等位基因的频率在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差异显著。&&& 1. 1. 2& α1B受体基因:McCaffery等[2]在309例欧裔美国人中研究了α1B受体基因的2个常见多态性:534C/T和549G/A,但未发现α1B基因与血压有关。&&& 1. 2&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 1. 2. 1& α2A受体基因:McCaffery等[2]研究还发现,α2A受体启动子区 1291C/G多态性CC纯合子的收缩压高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但差异不显著(P=0. 08)。Fossum等[3]则未发现在该多态性各基因型之间血压有差异,同时也未发现α2A受体启动子区-261G/A多态性与血压有显著相关性。&&& 1. 2. 2& α2B受体基因:α2B受体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3个氨基酸I/D)位于该受体的第三细胞内环。D型受体在激动剂诱导下的受体下调明显减弱。该变异可能与高血压有关,但相关研究结论不一致。在一项对瑞典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von-Wowern等[4]发现DD型比II型者早发高血压的危险增加。在一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同胞之间对照研究中,Snapir等[5]也发现,在无AMI病史的研究对象中,DD型患高血压的危险显著高于II型。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反,张海峰等[6]在一项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研究中发现,I等位基因与男性收缩压升高及高血压病相关。但Snapir等[7]在一项前瞻性芬兰人群研究中则未发现I/D多态性与血压有关。&&& 1. 3& β2-肾上腺能受体(β2-AR)基因&&& β2-AR基因位于染色体5q31-3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有近20个位点,前导区有10个,编码区有9个[8]。该受体可与儿茶酚胺类物质结合,产生血管舒张和平滑肌松弛的效应,推测与β2-AR相关的细胞功能持续下降和血管舒张功能的减弱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β2-AR基因已作为EH侯选基因之一被关注。有文献报道,β2-AR基因Argl6Gly和Gln27Glu可发生突变,突变后的β2-AR与儿茶酚胺类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舒血管反应降低。Svetkey等[9]发现黑人和白人β2一AR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HF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证实β2肾上腺能受体基因是黑、白人高血压候选基因。但Tomaszewski等[10]在欧洲人群中的研究结果显示,Argl6Gly和Gln27Glu多态性与EH没有关联。Etzel等[11]也认为β2-AR基因突变不是美国人群中EH易感的主要因素。吴弘等[12]研究了中国人β2AR基因5’调控区部分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发现位于距编码区起始位点上游1023碱基处存在G—A转换,3种基因型GG、GA、AA频率在正常血压组和重度高血人群中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重度高血压组AA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考虑β2-AR基因可能是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基因。&&& 1. 4&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基因&&& β1-AR由位于染色体10q24-q26上的不含内含子的基因编码。β1-AR基因中1165G/C(Gly389Arg)多态性研究较多,Arg389变异位于细胞内羧基末端Gs蛋白耦联部位。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关Gly389Arg的研究结论不一致。McCaffery等[2]认为,Gly389等位基因与基础状态下收缩压、舒张压及应激后舒张压升高有关。Shioji等[13]的研究也发现Gly389与男性高血压的患病危险升高有关。相反,Bengtsson等[14] 的研究则显示,Arg389而非Gly389与高血压患病危险增加有关。&&& 1. 5&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 β3-AR基因发现相对较晚,人的β3-AR基因位于第8对染色体8pl1. 1-12,发现的多态性有近20个位点,β3-AR基因研究较多的是827T/C(Trp64Arg)多态性,该变异可明显减弱受体功能。关于Trp64Arg多态性与血压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Strazzullo等[15]在一项意大利前瞻性人群研究中发现,与TrpTrp纯合子相比,有Trp64Arg突变者血压升高,高血压患病率增加。Tonolo等[16]分析213例高血压病与281例非高血压Sardinian人群Trp64Arg突变,发现高血压病人较血压正常者突变频率明显升高,分别为0. 13和0. 068,突变者TG水平亦明显高于非突变者。但与上述结果相反,Masuo等[17]在一项前瞻性日本人群研究中则发现,Trp64而非Trp64Arg与血压升高有关。Fujisawa等[18] 未能发现Trp64Arg多态性与血压有关。&&& 2&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基因(NET基因)&&& 人NET基因位于16q12,2染色体上。国内外对NE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少。Rumantir MS等[19]曾用放射性跟踪法在高血压人群中检测到在神经元集合处NE再摄取减少。日本的Kohono等[20]在2003年于1950个日本人群中发现SLC6A2基因有1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首次发现并报道启动子3 A/G多态性与日本高血压人群有关,AG及GG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日本高血压人群中较高。2004年Markus P等[21]研究发现NET基因Gly478Ser多态性与高血压有显著关系,Gly478Ser多态性可致突触间隙的NE与NET的亲和力下降。&&& 3& 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 人类TH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1区5带(11P[15,5] )。TH是儿茶酚胺包括NE合成过程的限速酶,其活性的增强可促进儿茶酚胺的合成,引起血压升高。目前已发现TH基因有数种多态性标记,其中TH 2606G/A位于TH基因第3外显子中,使人类TH有三种基因型GG、GA、AA,基因的这种多态性改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表现为血清TH活性增强或减弱,即三种基因型可能产生不同的表型。有实验证实TH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是高血压的候选基因[22]。Barbeau等[23]研究发现第188bp等位基因与休息时的收缩期高血压有显著相关,并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长表现出对压力更强的心血管反应。Linhart等研究发现在外显子2上的Val181Met基因多态性与儿茶酚胺浓度及左心室肥大有显著相关[24]。&&& 4& 儿茶酚-0-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 人类COMT编码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1区1带2亚带(22 q[11,2]),其第4外显子存在一个1947G/A的置换点突变,使其编码的158/108位氨基酸由缬氨酸(val)变为蛋氨酸(Met),导致酶活性降低3~4倍。研究发现COMT的活性个体间差异很大,在人群中由G、A两个等位基因决定,以共显性方式遗传,其基因型分别为GG、GA、AA。已有资料表明COMT的这种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个体间的差异与某些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COMT在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是具有生物活性或毒性的儿茶酚胺的主要代谢酶,其活性改变导致血中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Helkamaa等[25]研究发现,敲除COMT基因的大鼠可提高儿茶酚胺的利用率及增强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抵抗力。Jonsson等[26]发现人类COMT基因型多态性可影响到儿茶酚-0-甲基转移酶水平及作用,但作用机制还不明确。&&& 5& 多巴胺受体(DR)基因&&& 多巴胺受体与血压关系的研究始于1981年,国内关于该受体的研究甚少。多巴胺受体分为两个亚群:D1类、D2类受体。D1类受体由D1(5q35,1)和D5 (4p16,1)组成,D2类受体由D2(11q23)、D3(3q13,3),和D4(11p15,5)亚型组成。在多巴胺受体的5个亚型中,D1受体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在体内钠负荷过载的情况下,刺激肾脏D1受体可调节超过50%的钠排量。Albrecht等[27]研究发现D1多巴胺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小鼠。此外,也发现了其它的多巴胺受体亚型在调节血压中的作用,如D3受体的基因位点与人类EH相联已得到人们的公认[28]。Luippold等[29]发现D3受体激动剂(7-OH—DPAT)可使正常饮食的盐敏感性敲除多巴胺基因大鼠(Dahl salt sensitive rats,DS)尿钠排泄增多,但对于高盐饮食的高血压DS大鼠却无利钠作用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与高血压DS大鼠肾脏D3受体结合位点减少有关。&&& 目前对EH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尚无一种基因被肯定与EH发病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对于同一候选基因的不同研究结果常有矛盾,很难达到统一的结论。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很多,而人种、性别、年龄的差异常成为重要的混杂因素。所以今后研究EH这种多因素疾病的发病相关原因时,应严格控制可能的混杂因素,以避免偏倚的产生。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对可能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基因多态性个体提前进行干预,除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外,还可以进行基因水平的干预,包括抑制易感基因型的表达、促进非易感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或延缓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 【参考文献】&&&&[1]Xie HG,Kim RB,Stein CM,et al.A adrenergic receptor polymorphism:association with ethnicity but not essential hypertension[J].Pharnlacogenetics,);651-656.&&& [2]McCaffery JM,Pogue-Geile MF,Ferrell RE,et al.Variability within α and β-adrenoreceptor genes as a predictor of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t rest and in response to mental challenge[J].J Hypertens,):.&&& [3]Fossum E,Berge KE,Hoieggen A,et al.Polymorphisms in candidate genes for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in young men with normal or elevated screening blood pressure[J].Blood Press,):92-100.&&& [4] yon|Wowern F,Bengtsson K,Lindblad U,et al.Functionalvariant in the α2B adrenoceptor gene,a positional candidate on chrotnosoule 2,associates with hypenension[J].Hypertension,):592-597.&&& [5]Snapir A,Scheinin M,Groop LC,et al.The insertion/deletion variation in the α2B-adrenoceptor does not seem to modify the risk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but may modify the risk for hypertension in sib-pairs from families with type2 diabetes[J].Cardiovasc Diahetol,.&&& [6]Zhang H,Ii X,Huang J,et al.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phenotypes in relation to the ADRA2B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J Hypertens,):.&&& [7]Snapir A,Heinonen P,Tuomaiaen TP,et al.An insertion/deletion polynmrphism in the α2B-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is a normal genetic risk factor for acute coronary events[J].J Arn Coll Cardiol,):.&&& [8]Munakata M. Beta 2-adrenergic raceptor gene polymorphisms[J]. Nippon Rinsho,):.&&& [9]Svetkev LP,Timmons PZ,Emovon O,et al.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th beta2- and alpha2cl0-adrenergic receptor genotype[J]. Jj Hypertension,):.&&& [10]Tomaszewski M,Charehar FJ,Iacka B,et al.Epistatic interaction between beta2 adrenergic receptor and neuropeptide Y genes influences LDL|cholesterol in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689-694.&&& [11]Etzel JP,Rana BK,Well G,et al.Genetic variation at thehuman alpha2B-adrenergie receptor locus:role in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and yohimbine response[J].Hypertension, ):.&&& [12]吴 弘,肖君华,蔡刚明.等.高血压病患者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5 -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3-26.&&& [13]Shioji K,Kokubo Y,Mannami T,et al.Association betwecn hypertension and the (-adducin,α1-adrenoreceptor,and G protein β3 subunit genes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tlle Suita study[J].Hypertens Res,):31-37.&&& [14]Bengtsson K,Mclander O,Orho MM,et al.Polymorphism in the β1 adrenergic receptor gene and hypertension[J] .Circulation,):187-190.&&& [15] Strazzullo P,Iacone R, Siani A,et al. Relationship of the Trp64Arg polymorphism of the β3-adrenoceptor gene to central adiposity and high blood pressure:interaction with age.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findings of the olivetti prospective heart study[J].J Hypertens,):399-406.&&& [16]Tonolo G,Mells MG,Seeehi G,et al.Association of Trp64Arg bata-3-adrenergic|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the Sardinian population[J].J Hypertension,1999,l7(1):33-36.&&& [17]Masuo K,Katsuya T,Fu Y,et al.β2 andβ3 adrenergic receptor polymorphisms are related to the onset of weight gain and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 over 5 years[J].Circulation,):.&&& [18]Fujisawa T,Ikegami H,Yamato E,et al.Trp64Arg mutation of β3-adrenergic receptor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adrenergic system[J].Am J Hypertens,):101-105.&&& [19]Rumantir MS, Kaye DM, Jennings GR,et al. Phenotypic evidence of faulty neuronal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2000, 36: 824-829.&&& [20]Ono K, Iwanaga Y, Mannami T, et al.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of an association between SLC6A2 gene polymorphism and hypertension[J]. Hypertens Res, ):685-689.&&& [21]Schlaich MP,Lambert E,Kaye DM,et al.Sympathetic augmentation in hypertension role of nerve firing,norepinephrine reuptake,and angitensin neuromodulation[J].Hypertension,):169-175.&&& [22]Sharma P, Hingorani A, Jia H,et al.Positive asseiation of tyroeine hydroxylse microsatellite marker to essential hyperternsion[J].Hypertension,6-682.&&& [23]Barbeau P, Litaker MS, Jackson RW,et al.A tyrosine hydroxylase microsatellite and hemodynamic response to stress in multi|ethnic sample of youth[J]. Ethn Dis,): 186-192.&&& [24]Linhart A, Jindra A, Golan L,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yrosine hydroxylase polymorphisms and left ventricular structure in young normotensive men[J]. Br J Biomed Sci,): 90-94.&&& [25]Helkamaa T, Mannisto PT, Rauhala P,et al. Resistance to salt|induced hypertension in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gene|disrupted mice[J]. J Hypertens,): .&&& [26]Jonsson EG, Goldman D, Spurlock G,et al.Tryptophan hydroxylase and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gene polymorphisms: relationships to monoamine 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in CSF of healthy volunteers[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 297-302.&&& [27]Albrecht FE, Drago J, Felder RA,et al.Role of the D1A dopamine receptor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enetic hypertension[J]. J Clin Invest,): .&&& [28]曾春雨.重视多巴胺受体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研究:从多巴胺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研究成果谈起[J].高血压杂志,8-510.&&& [29]Luippold G,Zimmermann C,Mai M,et al. Dopamine Da receptors and salt|dependent hypertension[J].J Am Soc Nephrol,72-227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基因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