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桂林乐群小学学二班qq群是好多

乐群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树校园“特色品牌”,靖州老干网
靖州老干部网站于日建成开通运行。靖州老干网站的开通,是展示我县老干部工作和各项事业成果的重要载体,以服务离退休干部为宗旨,以宣传老干部政策、落实老干部待遇、展示老干部风采为办网方向,将成为我县又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在运行期间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并将意见和建议发至留言板或投稿邮箱,以不断改进完善网站设置和信息制度,扩充信息量。靖州县老干部局(办公室电话2)
 当前位置:&&&&&&&&
按文章标题
按文章作者
双击自动滚屏
乐群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树校园“特色品牌”
发表日期:日&&出处:靖州老干网&&作者:谢真燕&&本页面已被访问 337 次
 文 / 谢真燕
  ――靖州乐群小学创建国学经典特色校经实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天早上8点,靖州县乐群小学58个班级的学生们齐诵四书五经,朗朗的读书声激荡着乐群小学的校园。该校四年级学生易泓芝骄傲地告诉记者,她能背诵300多首唐诗宋词,并当场展示了点题背诵。像易泓芝这样能背诵300首以上的全校有100多名小学生,这些都得益于乐群小学近年来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课题实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选择”国学,做教育的知觉者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近日,记者来到靖州县乐群小学随堂听课,三年级(5)班的诵读课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课,教学方式“中西合璧”,课堂气氛热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伴随着清婉悠长的古筝声,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齐声诵读。在念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时,教师用手轻轻一点鼠标,多媒体播出了“两小儿辩日”的动画视频。随后,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一个道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要善于取长补短。
  而六年级(5)班的“国学课”更是通古博今,老师蒋爱梅先是带领学生诵读出自《孟子•告子》的《学弈》篇,再通过播放《高凤流麦》的动画片。引导学生由“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联想到了耳熟能详的几句名言。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是乐群小学语文“课前5分钟国学课”的剪影。校长高建林告诉记者,这样每天课前5分钟国学课的做法是乐群小学日常教学的“规定动作”了。“不能小看了这短短的几分钟,能让学生专心、定心。每天让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浸润,能让他们正见、勤学、立志。日积月累,学生便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乐群小学“经典诵读”课题实研究开始于2009年。那时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招收的学生基础薄弱,很多是各乡镇的“留守儿童”,进城陪读的隔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也不太理解,认为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高建林至今还记得当年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的情景:课间操队伍站不齐,上课爱讲小话;不讲卫生,乱扔垃圾,课堂坐姿东倒西歪。要把这些学生教成知书达礼的合格小学生,倍感压力。
  “还记得石正君。”高建林校长带着感慨的语气将我们的交谈拉到了三年前,石正君刚从乡里转到学校三年级(4)班时,高建林走进了语文老师宁先兰的课堂听课。老师要学生们说出各自的座右铭,石正君说出“人要为已,天经地义”。他当时懵了,这么小的孩子竟然会有如此的人生价值观?高建林带领全校教师开始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人’,那如何让分数和升学率成为教育的副产品,让学生‘成人’呢?他们想到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寻民族精神之根,寻做人明理之本,铸就至诚至能至美之人。“教育是教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良好人格要素,这些都需要从‘熏陶’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高建林和全校老师达成了共识,最终决定开展“国学经典诵”课题实践,启智育人。
  学校推行经典诵读早晨20分钟,课前一吟――五分钟。结果,孩子们在诵读中快乐无比,学校在诵读中充满了活力。三个月后,学校的变化为坚持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最强大的动力,也取得了家长的理解。
  一年后,高建林再次走进宁老师班上听课,当老师再次询问石正君的时候,他两眼炯炯有神,语气坚定地说:“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要珍惜生命的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五年级学生马扬也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总是心安理得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心情不好还对父母发脾气,《弟子规》教我‘首孝悌,次谨信’,我现在要求自己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重同学。”六年级学生胡迪说:“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都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清晨的诵读,不仅是对我心灵的洗礼,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在去年的‘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中我荣获了一等奖呢。”
  “学生的改变令我震憾呢!”高校长自豪地说。
  经典诵读犹如化雨的春风,润物无声,给乐群小学带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实践创新,“树人”不“塑人”
  “树人”与“塑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志在于立学生成长之基,实现课堂高效才是学校教育永恒追求的目的和归宿。
  乐群小学的高效课堂处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底蕴。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教师可信口吟诵词诗妙句,游刃有余地融汇贯通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
  在一节数学课前,班里的学生嘴里念念有词,认真一听,是在吟诵一首古诗“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比个位正小三,个是十位正两倍;哪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
  数学课里吟诗诵词,是爱之深切?数学老师邓交艳笑着解释:“这首诗是数学求倍数课的引子。”因为之前已学过了第一课时,学生很容易给出了答案。
  接着,她又提出新的问题:“远三种仙果红紫白,八戒共吃十一对;白果占紫三分一,紫果正是红二倍;三种仙果各多少?看谁算得快又对!”通过这首古诗的自然过渡,教学内容也从简单的求倍数转入更深层次的内容。“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有了‘灵气’,使我的数学课堂也发生奇妙的变化。”邓交艳说她的数学课堂借助着传统经典文化,以数学文化为切入点,始于“好玩”,致力于“玩好”。
  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乐群小学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数字和符号的游戏”,而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她介绍,像她这样的课堂教学在乐群小学很常见。在这里,你会看到语文课吟诗诵词,音乐课经典新唱,美术课上吟诗作画,体育课做“国学”韵律操,师生乐此不疲,其乐融融。
  缘何乐群小学的国学经典诵读开展得如火如荼?是心之使然。乐群小学有一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教师队伍。活动开展之初,大家只是凭着个人的爱好去学习国学经典。如何运用到教学中还是‘瞎子摸象’,是学校的经典诵读课题实践解了老师燃眉之急。乐群小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远程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典作品的诵读、书写、讲解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和常态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提高了经典诵读师资队伍水平。至今该培训项目已办了6期,培训教师百余人。
  “培养教师只是第一步,要深入推进经典诵读活动,还需要一种富有品位而又实用的读本,而且不能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学校不仅以《经典诵读读本》系列读本为主要教材,还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扩容,增添古诗词与地方传统楹联、典故、名胜、名人文化,同时还精选名家名著,开发出了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如:《师说》、《童心语》及《奠定人生底色》低、中、高年级版,并将国学教育纳入课程表,把经典读物摆上课桌。规定并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学校集会、课间进行集体诵读或假期独立自读。学校还明确了各时间段诵读的任务:早读重在检查复习、课前读重在引导、学校集体读重在营造气氛、课间诵读重在对比促进,假期读重在习惯养成。课堂内外、时时处处充满着朗朗的古文诵读声,成为乐群小学特色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为了满足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乐群小学的老师们创新了学古文四步法,即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熟成诵、悟诗境;早晚背、勤积累。凭借着先进的教学手段,融优秀的学科文化、传统文化于教学,乐群小学的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流光溢彩,学生也逐渐在熏陶中建立起一种兴趣与信心,学习主动性大为增强。这种学习的兴趣、信心与主动性,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了无比坚实基础。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以来,其强大精神力量犹如醍醐灌顶,使学生的心性被打开,智力被启迪,表现让人惊喜。”该校骨干教师周银香兴奋地告诉记者,“国学经典诵读”之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作文中、课堂上时不时引经据典,成了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原本认为学生不可能理解的内容,竟然运用自如了。
  学校曾做过对经典国学的喜欢度调查,第一年还不到30%,一年之后达到了90%,经典诵读活动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最爱。而且伴随着喜欢率的上升,学生成绩以及其他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国学育“心”成长
  《日常生活礼仪》――在乐群小学二年级(2)的一面黑板上,班主任陶银秀老师在上面写下整齐的板书,这是本节课学生们要学习的内容。在老师的引领下,40多个学生从鞠躬、握手问好到端茶倒水礼仪,逐一学习实践。“这些礼仪都来自国学经典,不能只停留在诵读上,更要引导孩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陶银秀老师说。
  王海勋是陶银秀老师班里的一名学生,爱调皮捣蛋,自从学习国学经典后,转变了许多。“近两年的时间,他懂礼貌了,学习态度越来越好了。”对于孩子们的转变,陶老师的喜悦溢于言表。
  三(3)班周雯杰的爸爸常年在外承包建筑工程,由妈妈带在身边。由于家中经济条件优越,这个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并且比吃比穿不爱学习,老师很头疼。三天两头请妈妈到校。这让溺爱儿子的妈妈既难为情又无能为力,自从学习国学经典后儿子悄悄开始发生变化,平时零花钱不再大手大脚,学习变得主动了。
  “学生思想上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理念,再去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老师杨艳说。不少教师也反映,以前学生有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慢慢学会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秉承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乐群小学的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了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动性。
  “每当我觉得烦躁、焦虑,身心俱疲时,我就会想到班上“每日一语”栏里这样一句话:“世上只有三种人:智者、迷者和愚者。智者知人而知已,知己而睿智;迷者迷茫而混沌,混沌而徘徊;愚者执迷而不悟,不悟而烦恼。”“我的心头为之一振,多日来困扰我心结打开了”。孙秀娟兴奋地描述带给自己的启迪与震撼,“这句话让我生出愧疚,我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教育的智者。”
  进到乐群小学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满楼道、橱窗、教室、楼体,还在红领巾广播、班校板报、手抄报等媒介开辟了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学校结合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清明赋”、“端午颂”、“中秋情”等系列教育活动。学校一年一届的“诵读经典诗文、奠定人生底色”经典名家名篇诵读成果汇报展演中,各班根据诗词内容加入演唱、舞蹈、器乐等,将朗诵艺术与其他艺术完美结合,师生们通过诵经典、写经典、画经典、演经典、说经典、悟经典,达到行经典,增强了经典诵读活动的观赏性和教育的实效性,形成“人人读经典,处处见经典”的诵读环境,让师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不但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还发掘和培养了他们的个性特长,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浓厚的国学诵读氛围,吸引了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该校三年级学生杨宏磊的母亲龙珍说:“无论我每天工作有多忙多累,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背诵古诗文,孩子背得很高兴,有时进行古诗文接龙,他也毫不示弱。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她告诉记者,自从上学期学校组织诵读和学习《弟子规》后,孩子在家懂得谦让孝顺了,知道给长辈让座,每天还帮忙分担家务,叠被子、擦桌子、倒垃圾样样做得很认真。很多家长对学校的做法表示支持,一位家长说,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孩子通过诵读经典,久熏成习,久习成性。让孩子从小有选择性地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我们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教育教学成绩也是显著提升。”谈起“国学经典诵读”带给学校的改变,高建林无限感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教育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了乐群小学特色教育的名片,学校相继被评为“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湘名校。同时,学校在第15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湖南省第七届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等中活动也多次获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了学生德智美的综合发展,‘德’是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智’是提升了国学文化素养;‘美’是活动融合了文学、音乐、表演艺术,提高了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靖州县教育局局长吴玉乾如是说,“学校将在继续打造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深化特色文化建设、经典诵读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课程,推动学校的教育创新”。
  自此,一场由“国学经典”教育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序幕被拉开了,课改之路必将走得更深、更远。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
联系地址: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老干部局   联系QQ:   联系人:刘佳铭(电话:8 手机:)投稿邮箱    
违法信息举报电话:  邮箱:靖州县乐群小学教学综合大楼将如期交付使用
来源:作者:火石发布时间:06-16
火石效果图拥有200余名设计师,是一家专业从事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制作为一体的公司;专业从事建筑表现、建筑及园林景观设计、小区建筑效果图公司、鸟瞰效果图公司、建筑单体、楼盘建筑效果图公司
  红网靖州站7月5日讯(分站记者 龙本亮 通讯员 明D梅) 7月4日,在靖州乐群小学综合大楼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安装铝合金窗户、粘贴墙面砖等扫尾工程。
  乐群教学综合大楼一层为行政办公室,二、三层为普通教室,四、五层为功能室。总面积7940平方米。据施工管理人员介绍,教学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已于今年5月通过验收,目前正在进行外墙的装饰,门窗安装、内墙及室内粉刷,地面平整等工程扫尾完善工作。整个工程将于8月中旬完工。下学期,乐群小学教学综合大楼将能如期交付使用。
  在建中的乐群小学教学综合大楼 龙本亮 摄影
  施工人员在贴外墙装饰瓷砖 龙本亮 摄影
  施工人员在抓紧时间施工 龙本亮 摄影
  施工人员在安装铝合金门窗 龙本亮 摄影
  建成后的乐群小学教学综合大楼效果图 龙本亮 摄影  (原标题:靖州县乐群小学教学综合大楼将如期交付使用)
本篇编辑:admin
本站关键词:+++++
友情链接站点: + + + + + + + + + + + +靖州乐群小学:推国学经典 100余名小学生能背300首唐诗宋词
发布时间:日 17:03 作者:谢真燕&nbsp 来源:字号:TT
&&& 通讯员 谢真燕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天早上8点,靖州县乐群小学58个班级的学生们齐诵四书五经,朗朗的读书声激荡着乐群小学的校园。该校四年级学生易泓芝骄傲地告诉记者,她能背诵500多首唐诗宋词,并当场展示了点题背诵。像易泓芝这样能背诵300首以上的全校有100多名小学生,这些都得益于乐群小学近年来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课题实践。
  国学经典诵读蔚然成风
  近日,记者来到靖州县乐群小学三年级(5班)听了两堂别开生面的课,教学方式&中西合璧&,课堂气氛热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伴随着婉顺悠长的古筝声,孩子们用稚嫩的童声齐声诵读。在念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时,教师用手轻轻一点鼠标,多媒体播出了&两小儿辩日&的动画视频。随后,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一个道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要善于取长补短。
  而在六年级(5)班的&国学课&上,老师蒋爱梅先是带领学生诵读出自《孟子&告子》的《学弈》篇,再通过播放《高凤流麦》的动画片。学生由&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话,联想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名言。有的学生想到了&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是乐群小学坚持每天&课前5分钟国学课&的剪影。这样每天课前5分钟国学课的做法早在2009年就已经是乐群小学日常教学的&规定动作&了。&不能小看了这短短的几分钟,能让学生专心、定心。每天让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浸润,能让他们正见、勤学、立志。日积月累,学生便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校长高建林说,诵读经典旨在&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乐群小学把经典诵读作为校本教材来开发,将国学教育纳入课程表,把经典读物摆上课桌,规定并利用早读、课前五分钟、学校集会、课间进行集体诵读或假期独立自读。学校还明确了各时间段诵读的任务:早读重在检查复习、课前读重在引导、学校集体读重在营造气氛、课间诵读重在对比促进,假期读重在习惯养成。课堂内外、时时处处充满着朗朗的古文诵读声,成为乐群小学特色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
  走进乐群小学,处处弥漫着农郁的书香气。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教室、楼体,还在红领巾广播、橱窗、班校黑板报、手抄报等媒介开辟了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学校结合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清明赋&、&端午颂&、&中秋情&等系列教育活动。学校一年一届的&诵读经典诗文、奠定人生底色&经典名家名篇诵读成果汇报展演中,各班根据诗词容加入演唱、舞蹈、器乐等,将朗诵艺术与其他艺术完美结合,师生们通过诵经典、写经典、画经典、演经典、说经典、悟经典,达到行经典,增强了经典诵读活动的观赏性和教育的实效性,形成&人人读经典,处处见经典&的诵读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学校还推进实施&三个参与&,让全体教师参与进来、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让全体家长参与进来。该校三年级学生杨宏磊的母亲龙珍说:&无论我每天工作有多忙多累,都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背诵古诗文,孩子背得很高兴,有时进行古诗文接龙,他也毫不示弱。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在不断增强。&她告诉记者,自从上学期学校组织诵读和学习《弟子规》后,胆小害羞的儿子开始主动给客人端茶倒水,每天还帮忙分担家务,叠被子、擦桌子、倒垃圾样样做得很认真。很多家长对学校的做法表示赞同,一位家长说,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孩子通过诵读经典,久熏成习,久习成性。让孩子从小有选择性地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靖州县教育局局长吴玉乾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促进了学生德智美的综合发展,&德&是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智&是提升了国学文化素养;&美&是活动融合了文学、音乐、表演艺术,提高了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步走&助推诵读经典成特色
  第一步:&强制&胜过倡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人&,教学不是为了分数,也不为了升学率,而是教一个人的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良好人格要素,让学生&成人&。&乐群小学校长高建林告诉记者,这是最难&教&的,这难在于要从&熏陶&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
  乐群小学&经典诵读&课题实验开始于2009年,那时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招收的学生基础薄弱,很多是各乡镇转到城里就读的&留守儿童&,进城陪读的隔代家长&望子成才&心切,也不太理解,认为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高建林至今还记得2009届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的情景:课间操队伍站不齐,上课爱讲小话;卫生习惯不好,随地扔垃圾。课堂上的坐立也是千姿百态,东倒西歪。要把这些学生教成知书达礼的合格小学生,高建林感到有点压力。但是三个多月过后,学校的变化为坚持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最强的动力,也取得了家长的理解。
  学校推行经典诵读早晨20分钟,晚上10分钟,课间再加大阅读量。结果,孩子们在诵读中快乐无比,学校充满了生机。&还记得石正君&。高建林带着感慨的语气将我们的交谈拉到了三年前,石正君刚从乡里转到学校三年级(4)班时,我走进了语文老师宁先兰的课堂听课。老师要学生们说出各自的座右铭,石正君说出&人要为已,地经地义&。我当时懵了,竟然有如此的人生价值观?高建林和全校教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最终决定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课题实践,启智育人。
  去年,高建林又到宁先兰的课堂听课,当老师再次询问石正君的时候,他两眼炯炯有神,语气坚定地说:&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要珍惜生命的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的改变令我震憾呢!&高建林自豪地说。
  经过几年的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了乐群小学特色教育的名片。
  &通过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我懂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好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教授给他们学习方法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做一名有教育信仰的知觉者。&语文老师张小敏说。
  五年级学生马扬深有感触地说:&我以前总是心安理得地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心情不好还对父母发脾气,《弟子规》教我&首孝悌,次谨信&,我要求自己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六年级学生胡迪说:&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弟子规》、《三字经、〈论语〉都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每天清晨的诵读,不仅是对我心灵的洗礼,也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在去年的&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中我荣获了一等奖呢。&
  第二步:师生乐享国学经典
  缘何乐群小学的国学经典诵读开展得如火如荼,是心之使然。乐群小学有一支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教师队伍。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教师可信口吟诵词诗妙句,游刃有余地融汇贯通在教育教学实当中。
  &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有了&灵气&,使我的数学课堂也发生奇妙的变化。&数学老师邓交艳说。她的数学课堂借助着传统经典文化,以数学文化为切入点,始于&好玩&,致力于向&玩好&。
  课前,班里的学生嘴里念念有词,认真一听,是在吟诵一首古诗&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年两位数;十比个位正小三,个是十位正两倍;哪位同学算得快,多少年寿属周瑜?&
  数学课里吟诗诵词,是爱之深切?邓交艳笑着解释:&这首诗是数学求倍数课的引子。&因为之前已学过了第一课时,学生很容易给出了答案。
  接着,她又提出新的问题:&远三种仙果红紫白,八戒共吃十一对;白果占紫三分一,紫果正是红二倍;三种仙果各多少?看谁算得快又对!&通过这首古诗的自然过渡,教学内容也从简单的求倍数转入更深层次的内容。
  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乐群小学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数字和符号的游戏&,而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她介绍,活动开展之初,只是凭着个人的爱好去学习国学经典。如何运用到用到教学中还是&瞎子摸象&,是学校的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解了燃眉之急。为扎实促进经典诵读教育质量提升,乐群小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远程培训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典作品的诵读、书写、讲解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和常态化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有效提高了经典诵读师资队伍水平。至今该培训项目已办了6期,培训教师 110 多名。
  &培养教师只是第一步,要深入推进经典诵读活动,还需要一种富有品位而又实用的读本,而且不能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高建林认为,多数小学生无暇甄别儒学经典中存在的糟粕。于是,他主持编撰了校本教材《诵读经典诗文,奠定人生底色》,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10余种传统经典名著,教材以韵文为主,押韵合辙,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诵读。学校每周每班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正常教学。为了满足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乐群小学的老师们创造了学古文四步法,即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熟读成诵、悟诗境;早读晚背、勤积累。凭借着先进的教学手段,融优秀的学科文化、传统文化于教学,乐群小学的课堂变得生气勃勃,流光溢彩,学生也逐渐在熏陶中建立起一种兴趣与信心,学习主动性大为增强。这种学习的兴趣、信心与主动性,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了无比坚实基础。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以来,其强大精神力量犹如醍醐灌顶,使学生的心性被打开,智力被启迪,表现让人惊喜。&该校骨干教师周银香兴奋地告诉记者,&国学经典诵读&之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作文中、课堂上时不时引经据典,成了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原本认为学生不可能理解的内容,竟然运用自如了。
  学校曾做过对经典国学的喜欢度调查,第一年还不到30%,一年之后达到了90%,经典诵读活动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最爱。而且伴随着喜欢率的上升,学生成绩以及其他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第三步:学以致用,滋养身心
  《日常生活礼仪》&&在乐群小学二年级(2)的一面黑板上,班主任陶银秀老师在上面写下整齐的板书,这是本节课学生们要学习的内容。在老师的引领下,40多个学生从鞠躬、握手问好到端茶倒水礼仪,逐一学习实践。&这些礼仪都来自国学经典,不能只停留在诵读上,更要引导孩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陶银秀老师说。
  王海勋是陶银秀老师班里的一名学生,爱调皮捣蛋,自从学习国学经典后,明林志转变了许多。&近两年的时间,他懂礼貌了,学习态度越来越好了。&另外,不少父母说,孩子在家懂得谦让孝顺了,&知道给长辈让座,还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对于孩子们的转变,陶老师的喜悦溢于言表。
  三(3)班周雯杰的爸爸常年在外承包建筑工程,由妈妈带在身边。由于家中经济条件优越,这个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并且比吃比穿不爱学习,老师很头疼。三天两头请妈妈到校。这让溺爱儿子的妈妈既难为情又无能为力,自从学习国学经典后儿子悄悄开始发生变化,平时零花钱不再大手大脚,学习也开始积极认真。半年后,儿子学习成绩向前迈进了十名,老师不仅再没请过家长,还多次在家长会上表扬。后来,这名孩子还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每年都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献出来献爱心。
  &学生思想上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理念,再去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思想品德老师杨艳说。不少教师也反映,以前学生有自私、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在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慢慢学会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秉承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乐群小学的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了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动性。
  开学这两天,孙秀娟老师总觉得烦躁、焦虑,生活工作中的种种琐事压在心头,生出了一种消极的情绪,她明知道不好却无力改变现状。正是在身心俱疲的时刻,她看到了班上&每日一语&栏里这样一句话:&世上只有三种人:智者、迷者和愚者。智者知人而知已,知己而睿智;迷者迷茫而混沌,混沌而徘徊;愚者执迷而不悟,不悟而烦恼。&&我的心头为一振,多日困扰着我心结打开了&。孙秀娟兴奋地描述带给自己的启迪与震撼,&这句话让我生出愧疚,我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做一个教育的智者。&在乐群小学,像石正君、王海勋、孙秀娟的师生还有很多,&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不但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还发掘和培养了他的个性特长,更促进了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我们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校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教育教学成绩也是显著提升。&谈起&国学经典诵读&带给学校的改变,高建林无限感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教育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学校2013年被为&湖南省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湖湘名校。同时,学校在第15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湖南省第七届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等中活动也多次获奖。&学校将在继续打造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深化特色文化建设、经典诵读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课程,推动学校的教育创新&。自此,一场由&国学经典&教育推进的新一轮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也必将让课改之路走得更深、更远。
本文暂无Tags!
[责任编辑:阳锡叶]
大家都喜欢看
高学历的人感觉不到人生幸福,不是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幸福生活,而是他们思想观念存在问题
禁补令需要同步的众多举措,方能起到减轻孩子负担还孩子轻松假期作用。
2014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93亿元,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46所……
湖南省教育厅主管 湖南教育报刊社主办
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教育报刊社主办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版网证(湘)字017号 湘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靖州红网百姓呼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