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数字很舒服,记文字就是白痴,baby怎么会这样样?哪怕是二十几个字也有背几分钟

[转载]佛教天籁梵音修行版精选十四(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佛教天籁梵音修行版十四
(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照見圓滿法界的心月輪觀
修得好心月輪觀,
你才懂得《華嚴經.淨行品》何以看世間一切都變成好的。
過去我經常引用「淨行品」裡頭「若見空悖
當願眾生,其心清淨,空無煩惱」、「若見滿悖旑姳娚
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你能把一切人家認為不好的看成是好的;
而好的則是更好,
那你的心胸不得了,
必然能入普賢行願那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不可思議境界。
一、阿字月轮观瞑想法
&密教有“人我我人观”、“月轮观”、“阿字观”等各种瞑想法。瞑想,即闭眼静思的意思。密教瞑想法的基本方法,是在自已心中构画出一轮清澈而浑圆的月像(满月轮),在该月轮之中幻想各种梵文深奥的字义。在密教解释为梵文变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形变成佛菩萨之形,于是佛与自己就人我、我人(佛入己身,己身入佛),和佛成一体。
“阿”是梵文的第一字。张开嘴巴第一个发出来的音是“阿”。阿字在密教象征着宇宙的根本佛--大口如来。修阿字观,首先准备一幅挂画,此画画有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圆圈中有一莲花座,梵文阿字写在上面(称阿字观本尊像,见图1-17)。瞑想场所须是宽敞而安静的房间。墙壁颜色、光亮须温和,不可刺激练功者,服装舒适,不可把身体拘束得太紧。将阿字观本尊像挂在墙上,使月轮的底和练功者眼睑等高。离此本尊约60厘米处置坐垫。然后洗手漱口,进入房间。其他人不得进出,以免妨碍观想。结跏趺坐(半跏趺坐,正坐亦可)。正面对着本尊,挺胸,收颏。身体向前后左右挪移两、三次,使身体安稳、舒服地坐于垫上(见图1-18)。
& & 调息:首先收腹,用口吐气,意想吐尽体内毒素和二氧化碳,其次从鼻慢慢地吸一大口气,使整个肚子胀大。吸气时最好不要听到吸气声。然后无论吸气,呼气都要用鼻,千万不要过分用力。反复做几次,直至感觉心平气和为止。
正观:双手结法界定印(见图1-19),置于肚脐前,眼睛微闭,似望着鼻尖,将视线投向阿字观本尊。望着阿字观本尊一会儿之后,静静地闭眼,观想刚才所看的阿字观本尊。再静静地睁开眼凝视阿字观本尊,一会儿之后,再静静地闭眼。如此反复,直至阿字观本尊清晰地映入心中为止。其次,慢慢缩小该阿字月轮,从鼻子收进自己心中,观想自心与阿字月轮相印吻合,然后从鼻子吐出来的阿字月轮渐渐扩大,充满全宇宙。将扩大而充满宇宙的阿字月轮观视为与自心相合,从而进入“定”。一会儿之后,从此定出来,将扩大的阿字月轮观徐徐缩小,由鼻子引进心中。观想自心已经和阿字月轮同样清净,然后从鼻子吐出阿字月轮,将本尊请回到正面挂画。
出定:深呼吸数次,然后使呼吸恢复正常。其次,用双手按摩,从头至膝,恢复成平常的感觉。
& & 至此结束,需要时间约15分钟。一般根据每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决定。阿字月轮观凭藉瞑想而直观地知道自己的存在,并非孤立。藉着瞑想,可以看到管子似的东西,管子里塞满了无数的智慧。通过瞑想把塞在管子里的智慧一个又一个地提取出来并发挥其作用。瞑想和人类所处的环境---宇宙直接相关,也等于是体浴在宇宙的灵气中。因此,瞑想的次数越多,头脑就愈灵活化,可得超人的记忆力和潜在功能。
阿字观在多数的行法中,最简便而任何人都容易做,效果也大。不妨试试。
二、準提法也與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契合
&&因為耳通氣海。氣乃表金的肺臟那呼吸來往之風的功能;海代表水,水指的就是腎臟。我們常說風生水起,風一動,水也動,你若以耳根聽聲音反觀自照,則在耳通氣海之下,可使肺腎功能活化。準提法中觀心月輪的部份,心月輪中間的「嗡」字,其機用應合耳根,因為「嗡」是一切音聲融合之音,你觀嗡念嗡,等於一切音聲在開轉你的整個身心,使得元氣渾飽舒暢。至於心月輪則代表清淨的正念,正念安寂火氣不起,使得那嗡音的聲氣無礙流轉,讓使五臟五行順行起用,這正是《易經》講的水火相濟的境界。耳朵在上面,心臟跳動在底下。如果火氣在上,人則妄想紛飛。火氣在上,水在底下,那人身心便火水未濟,五行之正用便節節脫鉤了。各位,這心月輪觀與耳根圓通法門的道理很深,乃是我們想要轉化報身的奧妙之法
我們修行要常常自我觀察、自我觀照,內空心中,生起八瓣蓮花,蓮花上現一滿月輪,如此能使自己從煩惱此岸到達清淨解脫的彼岸。另外,除了心月輪觀中的「嗡」字通於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之外,心月輪上圈在「嗡」字外的準提咒字輪你觀之念之,聲聲投入,淨念相繼,憬憶佛母不背,則等於是在修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之法。乃至於這離於生滅相的心月輪的清淨與光明正是無量壽、無量光的阿彌陀佛之現量境,你怎麼可以不知道修心月輪觀時就是修淨土、觀西方三聖呢?
“心月轮”是无上密法,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它是我们身心的关键,一切音声的发源地,自性光明的绽放处——光音同源、六根齐摄、所有法门的总本源。从心月轮观展现无尽法宝,外面的雨声,听进了你的心月轮,你不住它,则雨声与你何干?有是妙有,空是真空,它并未障碍你的身心。
所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雨声、风声、声声入耳,消融于心月轮中,变作了清净美妙的梵音,融入于你的心光,光音交融,汇成一片。这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心光无量”的境界。则赞叹声,毁谤声、男声、女声、鸟声、虫声……一切皆消融于无尽法界了,又何来喜?何来忧?
导航的灯塔
凡夫众生总是漂泊在茫茫苦海中载浮载沉,找不到一个可以攀靠的东西,更甭说避风躲雨的船舶了。“佛法”,这一条安稳、壮大的法船,让我们得以无畏无惧的依止,但有时候,我们也会因找不到导航的灯塔而感到失措。
准提神咒有如那条法船,它乘载着我们归返故乡,心月轮观好比那盏导航的灯塔,引导着我们找到回家的路,使我们在前往觉岸的途中,不致迷失方向,这是心月轮观的可贵之处。因为法船只能让你免于沉沦,但是倘若有一阵无明海浪波涛汹涌袭来时,你还是难免会受到捶心的冲击。
LA字,透明琉璃体,与心月轮,这三者相得益彰,辗转增上,便是一系列非常殊胜的导航系统。有了他们的指引,菩提道上,不仅得以豁免迷途的忧惑,更可以给你提供一个非常安稳的保障,让你走得更顺畅。
三、简示准提法观想次第(将心向明月)
有一位道友问我有关准提法正确的观想方法,现在就观想部分重新为大家讲解一遍:
首先就净法界咒与护身咒两部分来讲。大家都知道,最初要观想梵文
字于顶上,使法界清净,当然能清净法界就能护身。护身的目的是在克制种种魔扰,譬如烦恼魔、五阴魔,乃至其他外在的魔。事实上,无论内魔、外魔,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内心所引起的,所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由于自己的思想暧昧,不够清明,在无明中,心念不够清明,自然就会受到烦恼魔、五阴魔以及其他外魔的侵扰,只要我们的心念正,一正便可以破群邪。所以净法界咒和护身咒应该是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效果。
法界和宇宙到底有什么差别?一般所讲的“宇宙”,包括了时间和空间,而“法界”则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又到底有多大呢?依我们佛教宇宙观而言,一千个太阳系合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称为一大千世界;而小千、中千、大千三者即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以佛法来讲,这个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换言之,空间是无限广大的。曾有很多外道问佛陀说:“世界到底有边无边?”佛陀不予置答,因为那种境界不是任何人可以领会的,讲了也等于白讲。
法界即空,“妙有”的空,“真空妙有”是个名词,也是个名相。只因我们的心念空不了,打起坐来,妄想太多,而一面观想,一面念净法界咒,可以帮助我们将妄想归纳集中。然而要是我们的见地不够,猛把净法界咒牢牢紧抓住,仍是不行的。净法界咒可以说是“妙有”,也是“真空”,“
缘起性空”,随起随灭,涵盖于生生灭灭之中,所以除了紧抓之外,尚要观想,观想就是用心,把境界扩大、转化,譬如说,“空”是无边无境的,但是最后还是要把“空”空掉放下。
观想最容易的方法是观想明点。用影像观想,还是有境界的,这是不得已的权宜办法,是“假借”的影像,和“咒语”有同样的效果,只是下手不同而已。此法门在心眼中仍然有意无意不断的有影像浮现出来,为了要破除这些影像,所以,就再制造另一个影像来代替那些杂乱无章的影像,它是属于眼根和智慧两方面的法门。我们用一个LA字,把自己的身心,甚至宇宙都观想融化为乌有,仅剩这个字在放光。如此从有相光到达无相光,境界与效果当然就不可思议了。当然,在观想未成就之前,影像并不清晰,事实上,我们心中之妄想又何尝不是模糊的呢?纵然贪、瞋、痴、慢、疑早已习以为常,根深蒂固的埋在我们的心中,其影像都不甚明显,更何况是这种经常不曾受过训练的正念呢?然则只要有心去观想它,不断的训练它、薰陶它,必定会产生效果的。
净法界咒和护身咒的部分,到了最后念诵准提咒的阶段时,等于是把头顶上的光拿到心窝的地方来,其效果是一样的,它之所以不能经常摆在头顶上,是因为恐怕一般人的生理上受不了,火气一往上冲很容易造成高血压。LA字如果真正能观想得起来,再把身心放下,整个准提法的境界就现前了,换言之,已然到达根本,所谓“蓦直而去”亦即已直通菩提大道了。像《六祖坛经》里提到惠能大师在未入佛门前,有一次送柴火到店里去卖,偶然听到有人在诵《金刚经》,一听之下马上开悟。以他一个目不识丁,又从未接触过任何经典的人,何以能有如此的成就呢?因为他多生累劫都在那种境界中的缘故。换言之,系菩萨入胎不迷,完全在般若境界之中,尽管尚未透彻,可是待他拜入五祖门下之后,即能“日日生智慧”,过去的诸种境界皆能一一呈现出来。这是个人多生累劫对佛法的薰陶深厚与否的问题。懂得的人,只要观想LA字,就会呈现各种境界了。但我们的道行和智慧并没有那么高,所以仍然须要观想影像,观想明点放光,遍照全身,观想整个法界,整个宇宙都被LA字所笼罩。若是进一步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当自己贪、瞋、痴、慢、疑起动的时候,回光返照,更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这完全要看个人的功力才行。
念完护身咒,五处印“吽”之后,就观想此身转为金刚密身,亦即法身正念,把干扰我们心境的烦恼、妄想抛开,让内心清明,即是我们的法身境界和智慧。禅宗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这种境界就是金刚密身,并不是要观想成青面獠牙的丈二金刚,因为那还是属于妄想的观想境界。
第三部分就是观想四臂观音,只要有个影像即可,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莲花手印,口念六字大明咒,意密观想四臂观音。在念咒时,除非手非常酸麻,万不得已,否则不要轻易放弃结手印的机会。结手印的效果是非常大的,一般人有的是偷懒,有的是因为境界、工夫未到某种程度,体会不出结手印的好处,所以往往手一酸就放下来,这是非常可惜的,最好能等手舒服一点就恢复结手印,念完一百零八遍,手印散于顶上,改结定印,这时候观想自己的身心融入虚空之中,亦无虚空之量可得,整个身心放在一片空灵之中,空中“十方起大风轮”,十方即“空”,身心真正能到达空的境界,四大必然生起变化,身体和宇宙同时步入空境。因为与“空”中最接近的是“
风大”,故此时必然不呼也不吸,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恐慌,这是一种好现象,非到三禅还达不到这气住脉停的境界呢!念头一起就会再恢复呼吸的,即所谓“念动气动”是也。而风轮又该如何观想呢?我们可以观想整个身心,整个宇宙,整个虚空都充满气机,“大”即与“空”相应,无所不在。接着,“风融于火”,此刻全身呈现暖相是很舒服的,平常我们所感觉的“燥热”
并非真正的“火大”。在四加行里有所谓暖、顶、忍、世第一法,“暖”相现起时,全身无不舒畅,但是并非像初学打坐熬腿阶段时之全身热烘烘的。真正工夫境界是不可言宣的,这就是“
火大观”。在《楞严经》里曾提到有位菩萨在修行过程中感受到男女淫爱之念头非常强烈,几乎难以克制,后来经善知识的指点做“火大观”,不久即成就了,而且智慧很高。在做“火大观
”时,自身与宇宙皆在一片光明之中,一片火海光中,火光一经放大即是“空”。而后,“火融于水”,就现象而言,整个虚空到处充满水大,哪怕是固体的金属品都有水大。当温度升到一千度,甚至二千度之后便会变成液体,甚至变为气体而化诸于无形。所以说,凡所有相皆为四大所形成。我们的身体之内叫“内四大”,一切山河大地叫“外四大”。“水大”代表清凉,亦与“空”相应,无所不在,这是实际工夫变化的境界。接着“水融于金刚地”,我们的色身也是地大,冷、热、饥、饱,皆让我们的色身感到不适,也经常让我们感到有许多的毛病。而“金刚”则代表色身绝对健康,处身于气住脉停的境界中,甚至到四禅的“舍念清净”境界。这时候,禅定工夫已达相当之程度,足可暂伏一切烦恼而不被任何烦恼所驱策。金刚地可以观想成金黄色,由地上涌出八叶巨莲,放射七彩光芒,莲花生化己身,己身呈现于莲蓬座上。莲花代表清净,代表整个身心皆在一片清净之中。清净即法身,一旦清净,即起光明,而自身佛便随即显现。接着恭迎本师毗卢遮那佛,此时法身佛亦显现。这不就是一幅活生生的菩提大道吗?不就是整个成佛的大道全部呈现出来了吗?这些都要靠个人平日的修为、福德、智慧以及见地是否足够来决定成就如何了。以上所述皆系修悟毗卢法界的范畴。
因为法身无相,所以我们只好观想一尊丈六金身、清净庄严的化身佛来替代,观想自己奉献诸种殊胜供养,并尽可能的把心量放大,供养十方三世佛。不论已成就、当成就、将成就,皆悉受我供养,做到普贤行愿、学习谦虚、礼敬诸佛、随喜功德,如此,真正的法身才能呈现出来,否则贪、瞋、痴、慢、疑各种妄想与法界不相应又如何能显现自性佛呢?所以此处之供养实际上是要我们学习普贤行愿海。各位可参阅读诵《普贤行愿品》来帮助自己做观想。此时观想本尊从顶上浑入我身,我身立刻转成本尊,本尊与我无二无别,再观想传法上师——南师如法供养,上师亦从顶上浑入我身,三身合一,了无分别,一切唯心造。
第四个阶段
观想面前有一座巨型圆镜坛,本尊于镜中显现双跏趺坐,左右共十八手,头戴五佛冠,三眼,面如满月桃花,微带笑容,非男女相,身如透明琉璃体,璎珞庄严,无量相好光明,当胸二手结本印,下二手为三昧印。左七手次第执持大伞盖(制魔)、宝花(忍辱)、宝盒(禅定)、绢索(持戒)、金轮(精进)、法螺(布施)、宝瓶(般若);右七手次第执持施无畏印(降魔),宝剑(斩魔)、数珠(断烦恼)、宝果(果位)、利斧(破无明)、金戈(钩召诸尊)、降魔杵。
各位可以参看仪轨和佛像把他牢记,观想准提菩萨内空心中,身体是个心月轮,轮中现布本咒之字轮,俟准提菩萨观想现出后,本尊从前面镜坛中,自眉间光浑入我身,我身立刻转成本尊,本尊与我无二无别。再观想己身如透明琉璃体,五脏六腑皆成虚空,仅余透明表皮,无杂无垢,而内空心中,升起八叶莲花,红色无根,莲花上现一满月轮,月轮上现字轮,如果字轮观想不起来,只要专心观想中间唵字也可以,
字中间放光。这一脉络的观想有些人可在一念之间完成,有些人则由于散慢之心作祟,往往无法集中精神,需要逐步观想、渐次薰陶。俟整个观想完成之后,即开始念咒,身、口、意三密相应。若是在家打坐,不巧需要谈话,只要观想舌头上有个LA字,则纵使谈话,准提咒依然持续,不成间断。待下坐时,把准提手印散于顶上,改结定印再观想字轮收摄于中间ONG字,ong收摄于月轮,月轮收摄于如黄豆大之光明点,由中脉直冲顶上,“散于虚空,虚空之外,更无身心。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整个准提法仪轨修持过程至此,吉祥圆满。
四、“即空即有”的“准提心月轮”观---南师亲自审核修正过
(学生胡松年撰写,恭呈 南公上师审核修正后定稿)
南公上师亲传之“准提法”,要求身、口、意三业专一的修持。身业修持的要求,主要在于正坐与结手印,没有什么花样,非常易懂,不难做到。口业修持的要求,主要在于持咒,无论是开口念、金刚念或瑜伽念,在要领的了解上,虽有些窍门,但亦不难拿捏到,待一口气一口气地练习功深后,持咒到达了声气、心气与身心三合,就成了,就算一时做不到,也不容易修出差错。
至于意业修持方面,也就是诸多的观想部份,却是最深奥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初学者在了解上,就会有许多疑问与困难,做起来,又难得其要领,更谈不上圆融变通了。如果修法只晓得一味地拚命念咒,而忽略了观想,那只能有些持咒的功德,是无法进入本法之核心的,也枉费了上师传承的本心。现就“准提法
”的观想修持部份,作进一步探讨。
师传“准提法”,观想层次多
依上师传承的“准提法”仪轨看来,观想的层次分明,可以粗分以下七个阶段:
(一)、前奏之观
由身心调适后的宁静开始,观想顶上梵文“La”字,“La”字发光照遍自己身心,乃至整个法界。“La”字观在头顶上,是一个洁净身心内外的作用,观想不宜过久,否则血压会因之升高,脑部会充血,可能反而有害。
至于“La”字应观成竖立的还是平躺的?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是前面看来的还是背后看来的“La”字?除了“La”字应观成竖立的之外,其余的能观成如何就如是观。每个人的心力与宿业,皆不相同,不可能作一个统一而刻板的标准去遵行,只要能观得出来就好。
待净法界咒、护身咒念完,此时,身心内外及修行的道场,都得到了洁净,“La”字观想就告一段落。
“准提法”是观音法门的总法,故有一段四臂观音的六字大明咒之持诵,以为前导,同时,观想己身就是四臂观音,是四臂观音在持其本咒。整个从开始到现前的这一段观想,可算是本法的一个前奏观想,并不算是本法观想之核心,行者应知。
(二)、一切归之于“空”
前奏完了,身心内外都洁净了,再回返到“空”性,亦即“…空去自身我执,浑入虚空中,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亦无虚空之量,我与虚空皆了不可得。…”。
一切归之于本体之“空”,没有了自己的身心,化为虚空,无边无际,无量可得,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段与本法“圆满次第”的精神相同,也与禅宗的心法无别,如能定在这境界上,愈久愈好。
如果是已经证悟的禅宗大德来修本法,到此便也可以直接进入“圆满次第”了,返本空相,了无挂碍,下面的步骤,似乎可以一概全免。如此一来,有利也有弊,利的是直接到达了终点,干脆俐落。弊的是有如打了一个山洞,直接驶入终点,没有观赏到沿途风光,换句话说,修了“真空”,却没修“妙有”,严格的讲,仍不够圆满。因此,最好还是依法奉行,明知是“空”,进而修“有”,成就将更无可限量。
(三)、“四大”由“空”来,化境意身出
“…观想虚空与我无二之中,十方起大风轮,风融于火,火融于水,水融于金刚地,地上涌起八叶巨莲,放射七彩光明。…”
接着,自“空”中起了方位的观念,风大由此而生,再而火大、水大形成,最后造就了坚固的地大,一切皆由“空”而出,有如地球之形成过程,也反映出吾人身体“四大”之变化。由“真空”开始起了“妙有”,有如空旷的平地逐渐起了建筑物。“生起次第”的道理,就是要我们依“空”生起“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然后,观想从地大中长出八叶巨莲,莲座之上,生出我身,如真能确切地观想出来,则是化境与意生身的境界了。一般行者,无以做到,多半只能随便想像一下而已,先在八识田中,种个善因再说。
(四)、法、报、化三身合一
而那个意生身的我,顶上放光,先后供养并恭迎本师毗卢遮那佛与金刚上师,毗卢遮那佛与金刚上师先后由我顶上光中浑入我身,毗卢遮那佛是法身,金刚上师是化身,而己身是报身,此时,法、报、化三身,合而为一,了无分别之相。
(五)、镜坛现出本尊,我与本尊合一
观想准提佛母(本尊)自镜坛出现,由一粗略的一个影像轮廓开始,进而观至细微,乃至佛母各个手中的各个法器点滴,都清清楚楚,由简而复,由粗而细。初学者是难以完全观出来的,这就要借助佛母的画像了,将画像的点滴观察清楚,把这个影像看熟了,深植于含藏识(第八识)中,待将来定力足了,因缘成熟时,无须用力,轻轻一带就观出来了,到那时,已不是画像中的刻板影像,而转为宝相庄严的准提佛母了。这是观想的要领,千万不要勉强硬想,那会出毛病的。刚开始无法观全,暂时仅观一个佛母的影像轮廓,或佛母身上某处一个特征,也可以。
然后,观想本尊由眉间光中浑入我身,法、报、化三身合一的我,又与本尊准提佛母合而为一,我即转成本尊,无二无别,口中持诵准提神咒,乃是准提佛母在持其本咒,其力道当更不可思议的了。
(六)、色身净化,有如琉璃,心月孤悬,光吞万象
再将此身观空,空去了五脏六腑,身如透明琉璃体,色身净化得没有一点渣滓。下面进入“心月轮”观的范畴,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
“…内空心中,生起八叶莲花,红色无根。莲花上现一满月轮,轮上现字轮。观想由“Om”字起,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终而复始,字字光明灿烂,不可混糊,字轮不可观想太大,愈小愈好。…”
这段文字,看来似乎不难了解,但要确切地做到它,谈何容易!这也是本法的重心所在,也是法中最为深奥妙秘的部份。下文中,还会做更加仔细的研究。
(七)、月轮化明点,冲出色身外,浑入虚空中,还归我本如
最后,进入圆满次第的程序。
“…即想字轮收摄入于中间
字收摄入于月轮,月轮收摄入于光明点(明点如黄豆大)明点直冲上顶,刹那顷,散于虚空,虚空之外,更无身心。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
经过一番“妙有”观想的历练,终于又还归本处,回到了“真空”本性。一般行者,当然不能做到,做到了就开悟证果了。一时做不到,没关系,绝对正常,先假想一下,在八识田中种个前因,不要小看这个因,待这个因缘成熟时,就能豁然贯通而带领你开悟证果的了。
这一套精密的观想程序,是上师传承的精髓所在,生、圆二次第,补足了古法之缺失,乃一划时代之创举。每一步骤都具有其深奥的道理,有的部份非常不易做到,可以略为变通,能不省略就最好不要省略,否则,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下面要对“心月轮”观想的部份(本法之重心),再作进一步的专门探讨。
“心月轮”之观法
“准提法”的仪轨上,明确地叙述道:“…莲花上现一满月轮,轮上现字轮。观想由“Om”字起,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终而复始,字字光明灿烂,不可混糊,字轮不可观想太大,愈小愈好。…”即月轮上现出字轮,而字轮就是“准提咒心”九个梵文字的排列(如附图),月轮中心部位是“Om”字,“准提咒心”的余字,由“Om”字上方开始,向右方顺位排列在月轮周缘。观想时也是同样的顺序,由中间的“Om”字观起,再顺序观字轮的咒心余字,周而复始,生生不已,每观一字,该字就灿烂光明。
“准提咒心”是准提佛母的根本心咒,当然以观梵文较佳,当然观中文的也可以。
如此,有人会问,我们持准提咒持的是全咒,即使持咒心,也会加念文殊师利菩萨的“一字轮咒”,故想要念到何字就观何字,就无从配合了,应如何观才好?其实,我们的心力是可以一心同时数用的,观想与持咒可以分别进行而互不干扰,也就是说,持咒归持咒,观想归观想,我们可以念若干遍的咒语的同时,可能只观一个“Om”字,待观清楚了,再观下一个字,同时咒语可能又已念了若干遍了,如此下去,行者可以自行做一个适合自己的搭配,并不是那么死板的。这是一点小建议。
金刚上师曾指出,“心月轮/字轮”的观法有多种,仪轨上只叙述了一种。譬如说,我们如果有能力将带有“字轮”的“心月轮”一下子就整个观得出来,清清楚楚,完全了然,毫不含糊,于是,我们也可将“心月轮/字轮”观得有如一个轮盘一样地作顺时钟方向旋转,同时,整个“心月轮/字轮”都在旋转而发光,这又是另一种的观法。其实,这比仪轨所述的观法,更不容易做到。因此,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依仪轨去做,待日久功深,自然能够观出心得来的。
至于“心月轮”观应观在何处?原则上,可观在己身的心窝以下胃部以上的位置,亦即膻中穴以下的部位,“心月轮”观在此处,会有助于中脉与心轮的打开。但亦不可过于拘泥,譬如说,自己已达忘身的境界,觉得身体都没有了,何必还要硬把身体找回来,然后再观住在一个膻中穴以下,这样反而走了回头路,显得没有智慧。然如观起来,觉得心脏不适,或有某种宿疾不宜观在膻中穴以下者,当不必勉强,须另觅他途。行者应有知时知量的智慧与判断才好。
另外,依仪轨所述,“心月轮”是由内空心处所生出来的莲花所托出,故字轮应是向上呈现的,因此,原则上,“心月轮”是应由上往下看的方向来观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你如果已经到达与虚空合一,没有了身体,观在何处?往何方向观?这些问题都不应存在的了。至于是要观平面的还是观立体的?并非那么死板,平面或立体,你能观得出来,都很好。
“心月轮”观之变通
月轮、字轮的观想,非常细腻,依仪轨完全能观出来的,持续不散,非得有相当的定力,方可为之,一般行者,是无以做到的。
难道观不出来,就省略不观了吗?不是的,这是本法的重心所在,省略不观,在效果上,将会失之千里了。 上师慈悲,给予我们许多变通与方便。我们修持的“准提法门”,并不是死板而没有弹性的,一时做不到,也可以略为变通,以适合诸多行者当下之所需。 上师曾告诉我们,整个字轮观不出来,可观一个月轮,中间带上一个“Om”字,如这样也困难,也可以仅观一个月轮,有如中秋赏月,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如此的经验,应该人人皆有,观想就容易多了。甚至于月轮也不观,仅只在心头带上一个发光的明点就可。这都是“心月轮”观的融通方便之处,感恩上师慈悲。
“心月轮”观之必须要件
& &必须发光
原则上,无论你观字轮也好,观月轮也好,或仅观一明点都行,重点是这个字轮、月轮或明点,必须发光发亮(白色之光为佳,金色亦可),愈亮愈好。当然这是一个想像出来的光亮,也是妄念,没关系,先种一个因下去,将来这一点光,就能将本体的自性之光,引发出来。这一点子光甚为重要,行者不可不知。
只要能观出放光,行者就会体验到其力道就非同小可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修法中间,如果这观出来的光点,突然大放光明,照透身心,光明之外,没有了自己,“我即光明,光明即我,亦无光明之量可得”,这时行者就应知道,此乃佛母的灌顶加持,就是感应道交,何须他求?也是自性光明的透发,必须立时把握,定在这一片光明之中,愈久愈好。
& &观出不动,存在不移
初学者即使勉强观出来了,瞬息即散,无以恒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不是勉力就能为之的,这跟个人的定力相关,定力不到相当专一的程度,想做也做不到,定力够了,在专一的状况下,轻轻一带就观了出来,观出来的影像,也能历久不散。
一时做不到,没关系,散开了,再观回来,慢慢练习纯熟,定力逐渐加深,因缘成熟了,刹那间,就可定住不动了。这也显示出定力修为的重要性。
& &愈小愈强
将月轮或光点的影像观大一点,似乎容易些,但其力道也相对小些,观得愈小,其力道则愈强,就如同将手电筒的光聚在一小点上,光度就强,能够照到远处,反之,散开之光是没有力量的。小而强的光点,更能促进脉轮的通畅,比练气功都还强得多。当然打通脉轮不是我们的目的,这不是有意求来的,却是水到渠成的副产品而已,也是报身修持的起码初步。“准提法”的目标,并不仅仅要让我们开悟见到法性而已,而是要将你的业报之身亦能得以净化,得到报身成就,再进而能够化身成就,以期三身圆满。
初步无法观小,观大些也无妨,待心力逐渐成熟,能观小就应观小些。
总而言之,“心月轮”观最重要的是要观得发光,不论观得大小或定得定不住,先要求发光,其次,是要能定住它不动,同时,当然观得愈小愈好。如能做到这三点要求,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了。
观想观得能否如法,除了知道要利用第七、第八意识的功能发起来,而非用第六意识的分别作用去硬想外,观出来了还须定住它才行,这就须要有赖加强自己的定力修为了,定力是要痛下功夫才能修出来的,任何人都没有捷径,这就是为什么古德们在彻悟之后,还须多年的闭关专修,然后才出来度众生的道理。再殊胜的法门,还得要用功地去依法修持,我们必须要发修持的精进心与长远心才行。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本法之重心,在“心月轮”观
本法的观想的诸多层次,除“心月轮”观外,其他观想的部份,都是暂时的,无可永恒地观持下去,不可能长期停滞一处观着不动的,多半也只能在依仪轨修法时,观一下而已,没有一点是行、住、坐、卧任何时间都能用的上的。譬如说,头顶上“La”字的观想,是不宜一直观下去的,否则,会导致血压上升而出问题了。
乃至“圆满次第”的“空”相,虽是我们修法的目的,莫说一般人做不到,即使做到了,达到“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亦无虚空之量…
”之空相之时,也仅能观于修法的当儿,去深深地体会,下座后,在日理万机的境地里,就难以实用了,因为在万“有”的世界的日常生活里,也无法永远守得住这个“空”的。
而唯有“心月轮”观,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只要观的得法,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于任何时间都能用的上。乃至于了生死、三身成就的关键,也都在于这个“心月轮”观上,它就有如此的神奇与殊胜。故以修持的立场来看,“心月轮”观是本法的重心,实不为过。
融合于“观心法门”,有如片云点太清
一般老修行者也都知道,“观心法门”是一个行、住、坐、卧时时可用的修行法门,“观心法门”简单的说,就是要行者一念清净,了了分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有如一个冷眼的旁观者一样,不加也不减地静静地绵密观照着身心内外的一切。清清楚楚就是观、就是照,无须另去找一个观或照。这个殊胜的法门,自凡夫到圣人,都一样的可用。
而“准提法”的“心月轮”观,不但与“观心法门”具有异曲同工,且更有加强之效,其观想的要领与“观心法门”相似,一切清清楚楚,只是在有意无意间,于心头上再加带观一个光点或明月,这不是硬想出来的,是要利用第八意识中的任何一个发光种子影像为助(譬如说,一盏灯的影像),轻松地带出来,毫不吃力,就如同我们忆及自己的母亲,母亲之影像立即自然显现,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因为母亲之影像早已深植于自己的八识田中,轻轻一带就出来了,就是这么简单。然后,无论做什么事,都带着这个明点,随时始终都在那,没有散离,变成为生活的一部份,就成了。
不要小看多加这一光点,只要你带着这发光明点,绝不会有其他妄想产生,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这是“准提法心月轮”观的方便,却是“准提法”之重心所在,也可说是“观心法门”的加行变通,“观心法门”原则上是“空”法,加上了这一点“有”(光点),观心就不会逐渐落于昏沈或无记而不自知,有如“片云点太清”之妙用,就因有了这一片云,更能衬托出万里的晴空。如能做到随时随地这一明点都在那里,不用硬想,时时不散,修持自然可得“准提三昧”而登堂入室的了。
昼夜长明的修法,就在“心月轮”观
上面这一段,叙述了“心月轮”观于日理万机时的运用,至于夜间睡眠时如何观? 南公上师慈悲,已经传承周全了。
上师告诉我们,睡时亦可观想“准提字轮”,位置还是观在心窝以下胃以上的部位。观想字轮,忘了身体,一圈圈旋转地观,每观一圈如同念咒一遍,如果整晚都能做到了,就是“昼夜长明”,自然不需睡眠了。如能做到这一步,我们二六时中,都可融入法中,我不离法,法不离我,永远清醒,远离昏沈,如此修去,焉有不成就的道理?
临终时之妙用
& &当下中阴成就
平日修法得力者,到临终中阴之时,平时修为中的这一点心月或光点,就会引发出自性之光,大放光明,此时,行者应毫不犹豫的立即将身心完全投入,与法界的能源接轨,子光与母光融合一体,立即可以解脱而得中阴成就。
& &乘愿往生十方
即使不能中阴成就,如生前发愿要去西方极乐世界者,这一点心光,在佛母的加持之下,也能引领你前去。或愿往生其他佛国净土者,亦能同样地引领你去。至于生前发愿要回到世间来,继续修持,自度度他者,亦能相同的如愿以偿。这个“心月轮”观,就有如此神效。
“心月轮”观,即空即有,凡夫圣人,皆能行之
由此可见,本法的“心月轮”观,任何时、任何地,皆能实用,其补足了一般“观心法要”的缺失,也更加强了其之功效。不要小看这一明点或月轮,这小小的光点,虽然也是虚幻,它却包含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精要,让我们虽处于万“有”境,却还能时时与“空”相应,诚乃一绝佳的“即空即有”修法,依法修去,从凡夫到成佛,都能得利,我们“了生死”可以靠它,乃至修持法、报、化三身成就,也须要靠它。要知道,我们修行本来就是“以幻修幻”,乃致于成佛也是一个梦幻的成就而已。
稍微深入一点的“准提法”行者,就必能体验到本法“心月轮”观之独特与殊胜,今世能够修习此法,诚为吾等之幸!感恩佛母,感恩 南公上师!
“月轮/字轮”附图:
胡松年居士文稿中--心月轮
五、准提咒的修持仪轨——南怀瑾
梵音准提咒及观想
生起 次 第
1.手结定印。
2.金刚跏趺(右腿放在左腿上而坐)
.调呼吸至身心宁静。
4.观想头项上约二寸高有梵文
“LA(蓝)”字,大约直径一寸,放白色光,光明 遍照自己全身,乃至遍法界。
(一)、净法界咒:嗡蓝(音嗡那)。
A.左手持念珠,右手结金刚拳印,置于右膝上。
B.念净法界咒二十一遍,每七遍后加念[娑诃]一遍。
(二)、护身咒:嗡齿临(音嗡逞)
A.右手结金刚拳印
B.念护身咒二十一遍,每七遍后加念[娑诃]一遍,念毕,即用金刚拳印印额,左肩、右肩、心、喉五处,每印一处,即念[哄]一声。
C.此身即转成金刚密身,诸魔不得其便。右拳散于顶上。
(三)、六宇大明咒:嗡嘛呢叭弥吽
A.双手结莲花手印,或左手结金刚拳印,置于左膝上。
B.观想四臂观音,口念六字大明咒百零八遍,念毕,金刚拳印(莲花手)散于顶上。
C.刹那顷,空去自身我执,浑入虚空中,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亦无虚空之量,我与虚空皆了不可得。
D.观想虚空与我无二之中,十方起大风轮,风融于火,火融于水,水融于金刚地,地上涌起八叶巨莲,放射七彩光明。
E.莲蓬座中,生起我身,顶上放光,迎请本师毗卢遮那佛,刹那顷,本师现丈六金身,无量相好,即更观想自身奉上世间种种殊胜供养。刹那顷,佛身由我顶上光中浑入我身,我身立即转为本尊,无二无别。
F.又观想传法上师现前,如法供养之。上师又由我顶上光明浑入我身,三身合一,了无分别之相。
(四)、准提咒: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喃.但侄他,嗡,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音所哈)一字大轮咒:嗡部林
A.两手结准提印当胸。
B.观想前面一座镜坛。
C.观想准提本尊于镜坛中显现双跏趺坐,左右共十八手,头戴五佛冠,三眼,面如满月桃花,微带笑容,非男女相,身如透明琉璃体,璎珞庄严,无量相好光明,当胸二手结本印,下二手为三昧印。下左持梵,右持金宝。複左七手次第执持——大伞盖、宝花、宝盒、绢索、金轮、法螺、宝瓶,右七手次第执持——施无畏印,宝剑、数珠、宝果、利斧、金戈、降魔杵。心月轮中现布本咒之字轮。
.当本尊现出时,可念上师降魔咒「嗡哈哩底噶」三遍以察其真伪,真则现更清楚,伪则随即隐没。
E.刹那顷,本尊由自眉间光浑入我身,我身立刻转成本尊,本尊与我身无二无别。
F.观想自身为透明琉璃体,毫无杂垢,内空心中,生起八叶莲花,红色无根。莲花上现一满月轮,轮上现字轮。观想由嗡字起,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终而複始,字字光明璀璨,字轮不可观想太大,愈小愈好。如此依法修持,念满九十万遍准提咒(全文),感应道交,则为生起次第渐渐完成。(正持诵未满座时,若须谈话,于自舌上,想一梵文“LA(蓝)”字纵使谈话,不成间断。)
圆 满 次 第
每次念毕后,(遍数自定,愈多愈好)准提印散于(头)顶上,改结定印,而入圆满次第,即想字轮收摄入于中间嗡字,嗡字收摄入于月轮,月轮收摄入于光明点(明点如黄豆大一明点直沖上顶,刹那顷,散于虚空,虚空之外,更无身心。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
附注:修持仪轨的由来
“准提法修持仪轨简要”,按照一般密宗的规矩,没有灌顶是不可修此法的。没有灌顶,连法本都不让你看。当初我徵求南师的同意,从法本裏纲要性的把它摘录出来,经过南师审核首肯后,才成为现在与大家结缘的“仪轨简要”。不论将来是否有机缘得到灌顶,或也可以直接请佛菩萨帮你灌顶,只要你坐到全身在一片光明中,就是真正的智慧灌顶了,也就是佛菩萨般若光把你灌顶了,这才是道道地地的智慧。&
六、准提咒仪轨略释——南怀瑾
仪轨云:“一切佛法,皆所用以证取涅盘之果,即寂灭性空,真如妙有,不生不灭之佛果是也。”
  什么是涅盘成佛的果位?“真如妙有,寂灭性空。”注意,不是“真空妙有”。真空妙有是道家的话,也是辩证法里的话。寂灭性空是空的一面,真如妙有是有的一面,所以涅盘并非完全断、空。因为不生,叫涅盘;因为不灭,叫妙有。
  仪轨云:“除依通行仪轨外,必须赖有师承,即得上师加持之力,又复得闻秘密心要口诀,如是则不难由捷径道,直趣菩提。”
  禅、密皆重师承,有经验成就的老师最好,方不致走入岔路。
  仪轨云:“妙觉果海,信为能入,笃信精勤,行于正道,证果何疑。”
  学佛其实很简单,学一个愚夫愚妇的信就成功了,不要妄作聪明。一般人修道不成功,就是因为不老实,自作聪明就是贡高我慢,不接受人家的善言,有抗拒性的,怀疑性的,那就是我慢了。就算上当也去试试看嘛,又怕上当又犯错,我几十年对这些搞得很厌烦了,觉得很没有味道了。今天我当着佛菩萨前讲老实话,这时代没办法了,山中无老虎,只好由我来权当大王,你们千万不要以老师视我,我受不了的。可是你们对法要恭敬,这是对你们自己,对诸佛菩萨的恭敬!对自己诚心恭敬,绝对会得利益。前面说过,信佛、信法、信上师、信自己。“妙觉果海”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境界,只有信才能证得,笃信加上精勤,老实行于正道,此生当然有所成就。
   3、生起次第
   仪轨云:“手结定印。金刚跏趺(右腿放在左腿上而坐)。”
  为什么要跏趺坐?佛称两足尊,是指福德俱足、智慧俱足。也是两足的气脉要通,不通则不能成就。
  仪轨云:“调呼吸至身心宁静。”
  这八个字,大家很容易一眼就看过去了,都没照着佛所说闻、思、修的步骤去做,看到或听到了要想一下,再依自己所理解的去修,而证入空慧的法门。“闻”佛的教化,也就是闻教理行果,闻佛的修法。“思”参这个理。“修”即起行去做。闻了以后也就是“信、解、行、证”的实践了,当然修行最重要,确实求证,证到果位。
  通常所谓先调呼吸是调匀呼吸,从静入手,不是在作气功,而是等心宁定了以后才好起修。净土宗一句佛号可念到一心不乱,调息则要到达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这才是一心不乱,念念清净。完全宁静下来,你要到达一心不乱,才能开始修法。
  如果学过禅的,一念空更好,或者学过大手印的,先观庄严现量境界,当下即是,定久最好。定久了以后,等阿赖耶识有一点点动以后,才来修这密法,由真空转入妙有。
  不点香或者没有佛像都没关系,不拘形式,只要心香一瓣,心诚则灵。没有佛像,印象一带就观想出来了,想不起来不要拼命在那里想,会神经的。
  仪轨云:“观想头项上约二寸高有梵文‘LA’字,大约直径一寸,放白色光,光明遍照自己全身,乃至遍法界。”
  观想“LA”字放白色光,有些人初学时观不起来,不要乱想,意识上知道即可,一念带过也成。慢慢练习,久了就会有。如乱想,会神经错乱。其实观想也很简单,比如说我提到你住的家,你一想到家,家中的样子就会起来,一提起就有,不要着力就现前了,非常自然,心境非常宁静,头脑非常轻松,意境上有这么一个印象。观想原本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硬去想,那是妄想,不是观想。一点不用着力就现前了。事实上每人头顶现成的都有,只是自己认不到。观字应与自己同一方向,若先从反方向观成也成。不过观出来定不住是没有用的。
   妄想是用第六意识硬想,而观想则等于是把第七末那识,同第八阿赖耶识的功能发起来,是独影境又不是独影境,它又是明了意识。
  学密宗不通唯识是不能学的!说它是独影,它又是明了意识,说它是明了意识,它又在一面说话、行事。与独影差不多现象,但又不是非量境界。非量就是神经病。为何不是非量境界?因为由我作主观想起来的。非量境界你是作不了主的。
  发光,这光是自性生的,乃至闭眼也可见光,开眼也可见光,这是自性的子光,不是母光,是自性所化生的,诸佛有一本光,就是常寂光、母光。有相的光都是子光,但子、母是一样功能,所以有相而不执着也是对的,要有便有,要无便无。你们现在的观想,子光都谈不上,假造一下而已。子光硬是开眼、闭眼皆可见,自己浮游在光中一样。所以学禅定、止观、禅宗等等也好,硬觉得佛菩萨的光灌到身上,那个还是子光,认不清楚就变成邪道了。这时要观想光遍照全身。
  仪轨云:“左手持念珠,右手结金刚拳印,置于右膝上。念净法界咒二十一遍,每七遍后加念‘娑诃’一遍。”
  念珠,显教用百零八颗,密教用圆满数,一百、一百一十、一百二十。数念珠不超过佛顶,无一事而不敬。如计数而不用念珠,记忆力会更好。
  手持金刚拳印时,不是仰放于膝上,应俯放或侧放。每念净法界真言七遍后,加念“所哈”一遍。念完二十一遍后,应加一念:“我今天修法非专为己修,而是为一切众生而修,希望诸佛菩萨加被我,助我早日成就,也希望一切众生同样成就。我所有修法功德,悉皆回向一切众生,使人人消灾免难,世上没有战争,一切众生没有饥饿、贫穷等种种痛苦……。”随便你自己怎么发心怎么发愿。或在修完法后回向。
  净法界咒,诚心诚意的念,可使精神世界的清净,转变物质世界的清净,华严法界的精义就出来了。换言之,不只你一人净,也不止身心两方面清净,形而上、形而下,无所不包。法界观念包含宇宙观念,形上形下一切万有同时清净,净如净土,透过心意的净土,与法界同净。换言之,要懂华严宗“理法界”的净,秽的也是净的,何况是净的。
  仪轨云:“右手结金刚拳印。念护身咒二十一遍,每七遍后加念‘娑诃’一遍,念毕,即用金刚拳印印额、左肩、右肩、心、喉五处,每印一处,即念‘吽’一声。此身即转成金刚密身,诸魔不得其便。右拳散於顶上。”
  念护身咒时,也是每七遍加一句“所哈”,念完廿一遍时,因为道场清净了,我这个父母所生的肉体,要转成金刚之身,故念护身咒。然后以金刚拳印印额、左肩、右肩、心、喉五处,每印一处,即念“吽”一声。印毕,金刚拳印散于顶上。有些道家修掌心雷即源于此金刚拳印,也与“吽”字有关。有些人走夜路,或者如某某法师最近修持时碰到的种种境界,只要你心念一空,魔力也转成佛力,魔佛不隔丝毫的。修密法的人用这咒语一加持,更厉害了,就不会起恐怖。这个手印同基督教划十字架一样,很有意思,世上宗教最高哲学的来源,研究起来非常有趣,所以佛教看世上一切宗教都对,“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耶稣等等也都是大菩萨应化,在那个不同的环境只有用不同的办法来教化才当机。
  人类文化整个研究起来,最上古时代就是一个相同的文化,真理只有一个,后来一个劫数来临,灭了,再起来就逐渐变成很多派系而生分歧。我学密宗、学佛法,看到原始许多宗教都是相通的,四大古老文化:中国、印度、埃及、希腊最高的许多东西,一研究结果都是相通的,很奇怪。
  《华严经》曰:“信为道源功德母。”念完护身真言,并用金刚拳印印了以后,我们父母所生的肉身,就成了金刚密身。什么密呢?禅宗云门祖师说:“我有一宝,秘在形山。”这个宝本来在我们身上,本来就是金刚密身,所以用不着轻视自己的四大作用,要有信心使诸魔不得其便。
  仪轨云:“双手结莲花手印,或左手结金刚拳印,置於左膝上。观想四臂观音,口念六字大明咒百零八遍,念毕,金刚拳印(或莲花手)散於顶上。”
  念六字大明咒时,能观想四臂观音更好,另有一种结手印法,如莲花瓣开状,两大指及两小指密合,印结于胸前,手不拿念珠,一百零八遍数字要心记,密法硬要记数字,不能把数字忘记了,这样子训练,你的记忆力与智慧会大开,慢慢的宿命通就靠记忆力来。一个人没有记忆力,爱忘事,所以不会通宿命,所以光念空修久了的人会变白痴。而且见不到真空,妄念硬压下去,那样会变白痴,来生果报堕猪道,可怕得很,一旦念错了,错到这个样子,来生变成愚蠢无智的禽兽。空是知道它本是空的,那才叫真空。所以依师有这样重要,一点智慧分别不清,岔路岔到那么远去,一耽误就耽误千生万劫,不是几年、几十年而已。
  观想四臂观音,手结莲花印,记念数,若在众人出入的房间,则用手巾遮住手印。修息灾法时用白巾,增益法用黄巾,怀服法用红巾,诛法用黑巾;全部的颜色都要配合,坛场也一样。在日本高野山有各种修法的坛场,可以做参考。换言之,以物理来讲,密法五色关于物理、生理的作用,等于中国医药妙用,红色药物入心,白色入肺,黄色入脾胃等都有关系,这是大学问。
  如果大家依这样的程序,诚心去做,不成功也成功了,道理就在儒家所说的“敬”字,对自己、对事情非常的严敬,真正心中的净土就来了
  仪轨云:“刹那顷,空去自身我执,浑入虚空中,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亦无虚空之量,我与虚空皆了不可得。”
“刹那顷,空去自身我执。”当然你们做不到,做到了,就是小乘果位已到。现在尽量的把身体空掉不管,也就是多想一想《楞严经》中几段话:“当知虚空生汝心内,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物。”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建立。”若用思想一带,回头来一想,这个身体何足道哉!?马上丢开了,则此身容易空。这是一个秘密。
  大家平常打坐不容易空,是因为不用正思惟,可以用思想练习把自己的身体丢掉。这个思想是意识的,但是整个宇宙也就是意识妄想所形成,所以善于用意识的人就成就了,妙有的成就。妙有一成就,要转成真空也很容易;而真空达成了,起妙有也很容易。但是凡夫众生没有证道、悟道以前,真空也不同,妙有也不同。没有现量境界则是妄想,但是凡夫先练习妄想也可以。
  忘记自身的我执,换句话,把“我”真正的拋开了,尤其是把身体的感觉拋开了。开始时当然做不到,假想一下。有许多学禅、学净土、修止观的,充其量只达到这个境界,真正有一点点我执忘了,认为这便是悟道的境界,不是的!还差得远呢!必须要能把我执忘记了的人才能够修法。所以五祖云:“不见本性,修法无益。”这时候才有一点见性的影子了。密法是讲程度的,不要看法本容易,确实做到是很难的。
“浑入虚空中”。为何用“浑”?浑然,无所谓物、无所谓心,心物浑然,不起分别;也无所谓空,无所谓有,浑然一体。这时候你的身见与虚空无二无别,也就是虚空与我无二无别,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但是你们要注意!“亦无虚空之量,我与虚空皆了不可得。”不要说我现在好大啊,比虚空还大。无所谓大,大而无外;无所谓小,小而无内。这时候感觉到我在那里,或者虚空在那里,这些观念都没有,抛开就抛开,撒手而去,真正的放下。放下就是这样,无所谓我,也无所谓空,皆了不可得。你们所有的人,有一点境界的,始终忘不掉虚空的量,以为空的境界是有边际的,所以不能成就。虚空的边际忘不掉的话,我、法也忘不掉,时、空也忘不掉,所以始终感觉到这里有个道场,我坐在这里,始终不能进入虚空。最后到达我与虚空皆了不可得,在这个境界上定越久越好,所以你这样一座准提法修下来,说不定已经半天了,这也是空,是准提三昧,进入了准提心要的定法。
  凡夫也有定,念念兹兹在名在利,这个就是定,凡夫定。画家念念在画中,这也是定,所以叫做百千三昧,那是妄想的定,所以变成凡夫,因此六道轮回众生变猪变狗变蚂蚁,他那个业力执着,执着了就是定。你以为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那个叫定?那不过修一个空定,百千三昧之一而已,况且,这个三昧还不对呢!容易变猪的,我再三告诉你们,佛者,觉也,是无所不知,而永远清醒者。
  仪轨云:“观想虚空与我无二之中,十方起大风轮,风融于火,火融于水,水融于金刚地,地上涌起八叶巨莲,放射七彩光明。莲蓬座中,生起我身,顶上放光,迎请本师毗卢遮那佛。刹那顷,本师现丈六金身,无量相好,随即更观想自身,奉上世间种种殊胜供养。刹那顷,佛身由我顶上光中浑入我身,我身立即转为本尊,无二无别。”
  生起次第,真空生妙有;三界的形成,也是一念所生,诸佛国土也是这样造成的;在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之中,方位的观念来了,“十方起大风轮”。我们地球最外面是什么?真空,其次是大气层,里面是水、火、大地。大气层摩擦生电产生火,火气蒸腾下降产生水,水澄为土。水、火、风三样在转,这力量大得很,轮回嘛!我们的身体不能定,就是水、火、风、地在里头捣乱。这里的观想要忘记这个肉体的我,生出一个妙有的我来。换句话说,你懂了这个,也懂了《楞伽经》“意生身”的原理。然后在莲花当中产生一个我来。
  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是来这个世界的化身佛,我们则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法身佛即法界的真实性本体!最初观想时观想不出来没有关系,有一点影子就可以,甚至只念念他的佛号,到后来慢慢就可以观成,这就是阿赖耶识的道理。实际上十方世界,包括一切佛国土、天堂、地狱都是众生自己的意境现量所造。准提佛母的修法,先达到性空,性空以后再缘起,亦即真如空性生昭朗万有(真空生妙有),虽非立即就能做到,先练习一段时间,慢慢也会修持到的。
  十方虚空中生起大风轮,这一段可参考《俱舍论》及《阿毗昙论》。四方上下、谓之六合,四正(东、南、西、北)加上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谓之八方,八方再加上下谓之十方,代表无限的空间。风轮即是大气层,地球外围是大气层在转动,所以叫风轮。因此密宗称身体内的气脉是三脉四轮,也是动转的意思,这种动转也叫“行蕴”,行蕴是心不相应行法,与我们的意识不能相应,意识叫自己空、气脉不流通,是做不到的,除非到了三禅,气住脉停,行蕴才可以归到意识的功能,可以受定力的控制。
  宇宙的形成,最初先有气,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而且身体死亡到哪里,便冷却到什么部位,心意识便离开肉体到什么程度。命的三元素——暖、寿、识是连着的。所以密宗为什么修拙火定,为什么从丹田、从海底生起来,这里头都是话头。
  为什么要观八叶巨莲?因为我们心脏的脉有八个瓣。八叶莲花是用来比喻心的。当我们证到性空时,一定是脉解心开,脉解了,第六意识一定转成空性,转成妙观察智(注:止观之“观”字,依汉文解释,就是“妙观察”),不是妄想。在莲花中出生一个清净的我来,本来性空了,再缘起。
  顶上的位置,每个人不同;以自己的指头衡量,由发际横置四个指头处即是顶。发金光即发亮光,不一定是黄金色的。此外,金性也代表西方。
  种种殊胜供养,并不固定,通常指十供与四供而言。十供是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四供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认真说来,奉上世间种种殊胜供养,是指在你知识范围以内,所想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拿上来,这是训练你普贤菩萨十大愿中的礼敬诸佛,广修供养,供养佛、供养师的道理。
  仪轨云:“又观想传法上师现前,如法供养之。上师又由我顶上光明浑入我身,三身合一,了无分别之相。”
  观想上师时,就观想我传这法给你当时的形相、所穿衣服等印象效果最大。学密法时,要发誓修成功,在传法上师传法时那一刹那是最重要的,效果也最大。最有效验,最灵光。
  而且要绝对的深信,本师、上师等由顶上入,与你本身合一,无二无别,绝对的信念,所以密宗与华严绝对相关,虔修一个“信”字。如此三身合一时,代表法、报、化三身,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上师是化身,自己是报身。三身不去分别谁是谁,要信念坚信下去,能定多久即定多久。
  仪轨云:“准提咒: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驮,俱胝喃.但侄他,嗡,折隶、主隶、准提、娑婆诃(音所哈)。一字大轮咒:嗡部林。两手结准提印当胸。观想前面一座镜坛。观想准提本尊于镜坛中显现双跏趺坐,左右共十八只手,头戴五佛冠,三眼,面如满月桃花色,微带笑容,非男女相,身如透明琉璃体,璎珞庄严,无量相好光明,当胸二手结本印,下二手为三昧印。下左持梵箧,右持金宝。复左七手次第执持——大伞盖、宝花、宝盒、绢索、金轮、法螺、宝瓶,右七手次第执持——施无畏印,宝剑、数珠、宝果、利斧、金戈、降魔杵。心月轮中现布本咒之字轮。当本尊现出时,可念上师降魔咒‘嗡哈哩底噶’三遍,以察其真伪,真则现更清楚,伪则随即隐没。刹那顷,本尊由自眉间光浑入我身,我身立刻转成本尊,本尊与我身无二无别。”
   手结准提印,两臂不要当胸夹紧,肘部稍稍向外,臂肩自然展开、轻松,有一点紧张就不对。念准提咒廿一遍,最好是出声念。
  我不主张一定用镜坛修,因为镜坛很容易放光照到自己,自己定力不够,一喜欢,理也不透,慢慢就会向着镜坛内走,有身心分开的缺点。因此,用观想镜坛也就可以。不要坛场,心即坛场。
  观想准提佛母,全身透明,是肉色而非我们的肉色,如此观想久了,功夫到了,你自己的肉体也会这样变化,皮肤变得细腻发亮。手中拿的大伞盖为天下人遮荫。佛母由眉间与我身合一后,有一个观想,他的身体是透明的,不像凡夫有五脏六腑,内部黑漆一团。他身体内部像有个月亮一样,中间布满准提咒,念中文、梵文,一样的效果,一切唯心。
  眉间放光,顶上、胸口放光,作用各个不同,与大家将来修持成功的关系都很大。比如佛要救阿难时,顶上放光,说法时胸口、喉咙放光,有时候眉间放光或全身放光,都有他理由的,不是随便写的。一般搞学术研究的人都否认这些经典,并且认为这些都是神话。所以学术研究越发展,佛法就没有了,最后变成末法。而今天的学术研究,严格讲起来真正的科学家也一定不肯认同的。连科学也不是。实际上那些都是佛法的修持成果,真正的境界不是随便乱说的。法本中迎请本师毗卢遮那佛,是顶上放光;迎请本尊准提佛母,是眉间放光。
  十八只手代表成佛的十八不共法,修法时也可观想成两只手,与普通人一样。二手代表不二法门,四臂代表四无量心,六只手代表六神通,八只手代表八正道,十只手代表十波罗密。后来,藏密有莲花生大士作的十六、十八种成就法,都是从这里出来的。五佛冠,代表五方佛。
  有时候一观想,本尊真的来了,怎么办呢?辨其真伪。法本有我给你们的本咒,只有我有,诸佛菩萨也没有,你们自己成就了,你们也会晓得自己的本咒,通常念三遍,乃至七遍,至多二十一遍。真的佛母会非常明显,身心都会很吉祥,佛母还会为你灌顶。假的会退去没有了。你恳求准提菩萨由眉间光与你自身合一,这时你与本尊就无二无别。
  仪轨云:“观想自身如透明琉璃体,毫无杂垢,内空心中,生起八叶莲花,红色无根。莲花上现一满月轮,轮上现字轮。观想由嗡字起,从前右旋,次第周布轮缘,终而复始,字字光明璀璨,字轮不可观想太大,愈小愈好。”
   身体如透明琉璃,如同白骨观修成就以后,身如琉璃,就是像玻璃一样。
  字轮并非一定要梵文,中文也可,但不要黑色的,而且要有光的。初学的人字轮可以观大;甚至把字轮观到身体外面,心念越没定力,越观得大越易清净,心细时,字轮越观得小,心也就越定。看自己功力了,慢慢来。
  念本咒时,一边要观出这字来,发亮。不想念时,念头一动,这个字出来了,就在那里转,这叫瑜伽念。配合声音就是瑜伽念诵,与金刚念诵一起来,嘴里念,一边心眼里看到咒字。有功力的人念头一带,全部咒字都看得清清楚楚;功力不到,念“嗡”字只看到“嗡”字也可以,定力还不够故。慢慢慢慢,会把你父母所生的业报身转化过来。
  仪轨云:“如此依法修持,念满九十万遍准提咒(全文),感应道交,则为生起次第渐渐完成。(正持诵未满座时,若须谈话,于自舌上,想一梵文‘LA’字,纵使谈话,不成间断。)”
  依法念满十万遍则感应道交,如果有病的人,在这时会吐或拉得一塌胡涂,则表示病已转好,各种效验可以参看《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但是,现在一般学佛学道的人都是妄作聪明,没有老实的依法而修,起码要念五十万遍,甚至一百万遍,才会感应道交。倘若具有愚夫愚妇的诚信,每天早晚按规定修习,生活当中随时与准提菩萨同在,也有四十九天见到反应的,各种神通、反应都会来。
  仪轨云:“息灾、增益、怀服、降服诸法之修持,另须特别教授。”
  以上是生起次第,这生起次第还包括息灾、增益、怀服、降服四法。换言之,息灾法西方,增益法东方,怀服法南方,降服法北方。一般只传本法,其它都不传。
  早期的每一密法通常包括了息、增、怀、诛四法。诛法是降魔的,太厉害了,所以密宗后来改了,像我们诛法修了都不用,诛法会了,人都不能发脾气,对人一发脾气,那人马上遭殃,说一句死,这人马上要死。修这个法不是讲空,处处有。讲了一句话,护法拿着鸡毛当令箭,就会把他弄死了。所以诛法多半不教。
  通常都只教准提本法及息灾法。尤其是诛法千万不要碰:一般人没有慈悲心,修了非走入魔道不可。所以密法到了明朝被赶掉,最大的原因就是诛法的流弊。中国历史上四大和尚佐政,元朝巴思巴同耶律楚材都是学过诛法的。忽必烈打广州不下,当夜全城人梦见一尊黑神劝降,不降则全城毁灭。当年抗战时,日本在高野山修降伏法,所以我们政府马上在重庆设护国息灾法会,显密两教高僧也在修法,日本在第二年就投降了,还是我们中国佛法高超厉害(一笑)!
  这个修法是有法,不是空法,由空而转有,由有而入空,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方便法门都在其中矣。这个方法是生起次第,还没进入圆满次第。
   4、圆满次第
  仪轨云:“每次念毕后,(遍数自定,愈多愈好)准提印散于(头)顶上,改结定印,而入圆满次第,即想字轮收摄入于中间嗡字,嗡字收摄入于月轮,月轮收摄入于光明点(明点如黄豆大),明点直冲上顶,刹那顷,散于虚空,虚空之外,更无身心。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亦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
  念咒遍数由自己决定,一经决定就不要变动,当然越多越好。总要中间不失念,没有散乱、没有昏沉,就是这一念专精。一念专精就包括了四禅八定,包括了小乘定与大乘定的三昧。只要一念专精,制心一处,就无事不办了。
  可以用表来计数,减轻自己在阿赖耶识的意识当中,另外分散一点精神去计数。精神分散了,要想专一在定上,很难。一切妄念、业力就像搓面粉一样,就靠这一点种子,把面粉都粘起来一样,把它裹成一团加以揉透,才转过来,这是转识成智的道理。手酸时该放下来就放下来,任运。这样一念专精念下去为要,这是修法的方便力。
  最后,明点由中脉一直冲上来,(示某某法师)你境界到了这里,不晓得用,如果再不问,明点一辈子白升起,白修了。将来此生结束时,四大分散之际,动一念嗔心,发一个脾气,就入阿修罗道了。四大分散时,一点都没有此想,才能上升诸禅天,至于在欲界天或色界天则不一定。现在你晓得了冲入虚空之法,则是天人合一的路子。《楞严经》所谓“如来从顶上放光,有化如来入宝光中。”就修到了这境界。这一法一试,马上轻松了,脐轮的拙火立即上升,立刻就成就。你以前不知,走了十几年的冤枉路,有些人想修到这样,修了几十年还到不了。很重要的一句话:“从顶上出去,明点一直从中脉上升到顶,到虚空。”
  如此一来有个好处,人功夫做好了以后,全身都无感觉,还容易,最难忘是头部。有人功夫通了,全身都没有,就是一个头部空不了,头为之障。因为脑神经、所有感觉、知觉都在这里,尤其是中间的脑下腺垂体同间脑都在这里之故。有一句骂人的话:“头上安头”。其实真正修法硬是要头上安头就对了。你懂了,化身就是这样出来的。所以密宗的菩萨,有的十几个头一路叠上去,那是表法,就是告诉你这个道理。把头忘掉了,慢慢的,身外有身就出来了。
  开始作功夫时,最吃力是两腿发麻,功夫好了之后,腿慢慢不麻了,上身还在。慢慢功夫好了,上身也没感觉了。为什么会忘记腿、忘记身子,感到轻松舒服?这个地方气通了嘛!不通时绝对忘不掉。修气修脉就是叫你通,通它什么?忘身用的!这是千古秘密。一般学密宗的人在那里搞了半辈子还不晓得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忘身”。
  真的“忘身”有两种人,第一种是临死的人,人老了时,由两脚先开始麻木,慢慢由腰再上去,再两手也不能动了,最后脑部也无知觉了,生命才宣告死亡。医院里为什么给临危病人使用氧气罩?叫你脑细胞不要死光,三、五分钟当中没有氧气,就宣告死亡了。所以临死的人忘身。另一种是气脉通了的人忘身,实际上气脉一通,氧气整个就充满了。头脑忘掉了才可以忘身见。达到完全不漏丹,或者几乎很少了。你的拙火发动了,丹田才会发烫,功夫好了,寒暑只穿一件单衣,不怕冷也不怕热,冷水置于腹上可成开水,开水加以观想也可以结成冰。
  云门祖师有句话,你们要注意:“光不透脱,有三种病,……我有一宝,秘在形山。”宝被形体困住了。明点由顶轮上直冲出去,这里很重要,学净土的要注意了,这时你发愿要往生哪里就去哪里。明点刹那冲出去了以后,散之于虚空,你要再回到生起次第中所说的“虚空即我,我即虚空。”马上得空定。有相的空定,空无边处定,也可以修到神仙的初步境界。散而为气做到了,你收回来,聚而成形。另外变出一个自己:一个还在这里打坐,一个跑出去了,那会做得到,慢慢来。(注一:云门三种病:1.未到走作;2.已到住着;3.透脱无衣。二种光不透脱:1.一切处不明,面前有一物是一。2.透得一切法空,隐隐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注二:云门禅师曰: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
  你现在还有痒等感受,因为你的第八阿赖耶识还没有忘了自己的形体,还觉得有个我在,这个习气、结使要把它改掉,那就到了。所以明点要在刹那间散于虚空,虚空之外更无我身。换言之,虚空与我无二无别,我即虚空,虚空即我,也无虚空之量可得。如来!如来!如是!如是!不去也不来,不生也不灭,就是这个样子定住,越定久越好。忘掉身、忘掉我,这时候,在般若上当知上述诸法生起与空灭,皆同水月空花,如梦如幻;涅盘本性,本来如此。我即是佛,佛即是我,本来不可得,不可得也了不可得,随时随地就在这圆明清净的定境界上。这时也无观想,也无咒子,也不须要修字轮,越定久越好。吉祥圆满!这样叫修准提法一座。至少早晚各一次。
  那么,你说学禅的走这个路线,不修准提法的生起次第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落于偏空,则不能生起妙有,生起次第就生不起来。既然生起次第不能起来,你想三明六通俱足就办不到。只晓得一点空相,不知道妙有。“由破妄想而证得空性”是初关;“由破空而生起妙有,再由破妙有证得真空”才是重关,还没有到末后牢关呢!
   这个修法,包括了藏密、东密、净土、禅宗的精要。至于念准提咒的功德,要看《显密圆通成佛心要》,这本书里面说得很清楚。
   还有,要发愿修施食,每天须不间断,至少可训练你养成慈悲心。
祈求之事可加在“嗡折隶主隶准提梭哈”之后。如弟子某某祈求智慧,广度众生……等等,为了家人、亲友、国家、天下,都可祈求。无药可治的病,也可求准提菩萨给你治疗。最灵的是向准提菩萨求智慧,得以智慧。我在未学禅以前先从峨眉山金顶普明大师学准提法,不久就碰到了袁先生。我只求菩提,其它什么都不求,得了菩提是得本,但得本就是了,其它求他干嘛!
我念“嗡折隶主隶准提梭哈”望我学咒广度众生,如此而已。但我随时随地都在念,走在路上,路上行人看我一眼,我也持咒,希望此人消灾免难,一切安乐。走到菜场猪肉摊,希望这猪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看到抬棺材的,希望他们超生一切罪业,……随时随地要发愿,即如《华严经净行品》的愿力,我确实在做,无时无刻不在做。看到漂亮的小姐,我希望她嫁个好丈夫,生生富贵平安。遇有讨厌的人,希望他来生长得好看、有福报、一切如意;你喜欢的要念,讨厌的也要念,是仇人也要念,这是准提法修持的心行,非常重要。&
感悟:听、诵、观、思天籁梵音真言,入观音耳根圆通法门
多去寺院听钟鼓的声音
或者多听网络上的早晚课诵就是修行和加持!
大悲咒—梵音教学念诵
古梵音大悲咒唱诵版
记得这次去普陀山时,我有次和小薇在四点就起床,然后两人黑灯瞎火的跑到普济寺做早课。我很喜欢普济寺,尤其是普济寺的钟鼓的声音,真的很让人感动。当普济寺的鼓声想起来后,我一阵感动,马上联想到了法华经上说的,“吹大法螺,击大法鼓,雨大法雨。”而且普济寺的鼓上写着四个“大乘法鼓”,这个可是大乘佛教的法鼓啊,大乘佛教是什么,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佛的法鼓啊。
所以,什么声音最让我感动,就是钟鼓的声音。佛经上说,地狱的众生听闻到钟声,都可以得到解脱啊,钟声悠远,可以唤醒迷途的人。楞严经上说,众生的耳根最厉,就是用耳根来听闻,就最不容易忘记的。而且下辈子还会记得。所以,那些造佛像的,造钟,造鼓的人,功德很大啊。
法华经上说,人的耳根被染污了,不得已清净,听了太多的其他音乐了。所以听不到圣人的声音,听不到佛菩萨的声音,听不到天人的声音。就是耳根不清净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听流行音乐啊,情啊爱啊之类的音乐呢,因为这些音乐真的可以让人沉沦的。众生耳根最厉啊,这些情爱的听久了,就想着情爱去了,耳根就这么坏掉了。
佛教把音乐称之为梵呗,就是梵天的音乐,你看佛门的唱诵,都是统一版本,为什么,这个版本是梵天的语言,是开悟的高僧入定后到梵天上听闻天上的佛乐,然后偶进行创造,创造后,用来修行的。这就是梵天的语言啊。可以直接和天人,和佛菩萨沟通的语言。你看我们现在很多音乐家,也创作了许多佛曲,但是他们听起来,就是没有梵天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对音乐的认知和了解,可以看出一个人修行的程度。
比如说三宝歌,大家知道,三宝歌是弘一大师谱的曲,那么三宝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庄严。弘一大师是个修行的高僧,以他的修行的境界来谱写的歌曲,再比如弘一大师的字,那个也是他修行境界的一种表现。不是可以模仿的。所以,现在人再也创作不出比丛林唱诵更优美,更好听的调子了。因为它是梵天的语言,无法超越了。
为什么要到寺院去听听钟鼓的声音呢,很多东西都是不可思议的,这个声音真的可以帮我们消除很多业障,烦恼再重的人,只要听到钟鼓声音,他的烦恼也会减轻。地狱的众生多么的苦啊,听不到佛号啊,但是在佛力加持力,钟声可以到达地狱。他们听到钟声,就得到解脱了。
在寺院中,师父说,钟鼓是龙天的耳目,是不能乱动的,所以要恭敬,每个法器都有法器的保护神,木鱼,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根,多多听闻钟声,鼓声,梵唱的声音。烦恼时,就去听听吧,所谓的钟声响,烦恼轻,多去寺院走走,听听钟鼓声。要知道声音本来就有一种加持力。我们人最敏锐的,就是两个,一个是光,一个是音。光对人体有加持力,那么声音也会有一种加持力的,而且这种加持力还不小。比如如果一直听很萎靡的音乐,这个人慢慢的变得萎靡,听暴力的音乐,就变得暴力,听柔和的音乐,内心也柔和.在中医上,讲到五种音,个人有个人欢喜的不同音。如果他很阳气不足时,就喜欢听伤感一点的,如果阳气十分足时,就喜欢很刺激的,像迪斯高一样。
& 但是如果要修行的好的话,唯一的,就是去听丛林的唱诵,还有钟鼓的声音。
让这些声音加持我们吧!
听、唱、诵、持梵音,入观音耳根圆通法门
菩萨清凉月
菩萨清凉月
& 常游毕竟空
众生心垢净&&&
菩提月现前
云散天晴朗&&&
独露婵娟娟
皎洁体自圆&&&
遍照十方天
菩萨清凉月&&&
高高在天上
清光洒凡尘&&&
人间净土现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aby怎么会这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