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沙村小米手机有没有内存卡卡卖

重建8年后 炒沙村却屡次成为公开督导整治对象 - 今日头条()
过去一个多月,炒沙村很忙。这座拥有500多人“原住民”的村庄,重建8年以来,第一次如此频密地进入清远人的公共视野。虽然角色并不十分光彩———“创文”工作整治对象———然而放在全城“创文”的大背景下,却很有必要。今年6月,它被媒体连续报道患上脏乱差的“周末病”,其中最受人关注的,便是位于村庄北侧的公共市场。随着城市发展,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大型商住小区悄然围村,有近5万人口的生活与这个仅有350平方米的市场紧密相关。“不堪重负”的市场没有及时导入足够管理和规划,周边商户各设摊档,不断“拉扯”成无规则的经营区域,并带来商铺占道屠宰活禽、污水随意排放、经营分区紊乱等问题。7月11日,在清远“创文”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仪式上,炒沙村再次成为公开督导整治的对象。其中市场乱象作为该村存在多年的顽疾,引起公众发声建议,如重新规划市场、逐步扩建场地、控制商铺门前空位、引导商户分散经营等。这些设想中的蓝图,是否有望成为炒沙村“治乱”的有效途径?过去一周,本报记者多次走访炒沙村及各相关部门,结合现实情况采集多方声音,试图探索各种建议实现的可能性。7月23日下午5时许,炒沙村市场后侧的流动摊位空无一人,高温天气下,流动摊贩嫌弃新建的摊位热都搬到市场周边的小巷贩卖。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背景】小村重建缺规划,楼盘围村成了“大菜篮”7月22日,正值大暑,天气闷热。欧超华的午觉睡得不太好。他从自家住处出来,远远望了市场一眼。距离他家200米外的市场,此时是白天中最为“惨淡”的时期。每天中午之前与傍晚之后,市场区域堪称“人潮汹涌”。在人流量最高峰时,用“摩肩擦踵”形容,也不为过。欧超华是洲心街三角村炒沙村小组组长。市场的管理,是炒沙村近来最大的难题之一。炒沙村在2004年之前,位于商住小区“凤城世家”现所在地。因城市规划,所有村民陆续迁移。直至2009年,全村在如今的区域内按照划定的新宅基地建起230栋新楼。炒沙村从迁移到重建的过程,正是清远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口来到清远。而房租不高、交通便利的炒沙村,则成为吸引外来人口“落脚”的首选之一。仅有500多“原住民”的炒沙村,最高峰时吸引5000人来此居住,近年来虽有回落,常住人口也超过4000人。随着村庄大多村民回迁,外来人口增多,炒沙村也建起村里唯一一栋公共建筑物,350平方米的一楼成为炒沙村肉菜市场,为居住在村内的居民们提供便利。作为居民们的“自用超市”,肉菜市场的作用已基本满足。但在市场建起一年之后,炒沙村周边大型楼盘陆续建成。因距离周边楼盘较近,且附近无大型肉菜市场,炒沙村肉菜市场成为周边数个大型商住小区居民的“菜市场”。三角村党支部书记欧国锋称,在炒沙村周边,不乏清远第一城、广信花园、凯旋花园、维港半岛等大型小区,居住人口近5万人,其中大多在炒沙村买菜。说起对市场的规划时,欧超华忍不住长吁一口气:“从来没有规划的计划。”原来,炒沙村在2004年迁移后,按照当时相关规定,置换给炒沙村的土地,还包括了如今东方巴黎小区及北江渔村等地。但由于村民们缺乏重建新村的资金,将建新楼以外的区域土地进行出售,换取建设资金。“加起来每个村民分了17万左右,各自靠着这笔钱把新楼建了起来。”欧超华称,如今全村仅有肉菜市场一栋建筑物为村民集体资产,每年收取约12万元左右的租金,也是村集体唯一一笔收入。7月23日下午5时许,炒沙村市场,寥寥无几的摊主在营业。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问题】问题一:摊贩占道经营,形成无序市场“老细,唔该……”每天上午不到7点,炒沙村肉菜市场和周边,此起彼伏响起交易声音。来自村里及周边小区的居民们,前来采购一家人的“口粮”。“称两块豆腐。”市场北侧路口处的一家便利店门口,贵叔对卖豆腐的小摊贩说,豆腐用来应急招待客人,家住凤城世家的贵叔成,如今炒沙村市场情况已有好转。在未开始整治前,买菜后回到家就要洗脚。相对于周边菜市场,炒沙村菜价略高,路面常见垃圾、污水横流,摊贩摆卖并无规律,不少直接占据路面。沿着市场所在的村道一路走过,居民们不用走入肉菜市场的经营范围,便能将所需的肉菜全部“搞掂”。不入市场便能买好所有“口粮”?这是因为商户和摊贩们,直接在市场外便做起生意。有些是租用了市场周边的商铺,有些占用商铺门前空地,有些甚至就在道路两旁空位处便摆起摊来,留出的小路仅可供行人通过。肉菜市场及周边的商户,则尽量多的占据道路。摆卖的货物多了,除了行人,车辆无法通过。也有小贩直接“寄居”在商铺门前摆摊。紧邻市场的便利店门前,摆着鸡档、鱼档、豆腐档。每个小贩需要每天交10至30元不等的租金到商铺老板处。对商铺老板来说,小贩的出现可以减轻租金负担。商户超范围占道经营是城管最头痛的问题。由于违法成本较低,城管工作人员离开后,商铺重新摆出物品,占道经营。问题二:肉菜市场规划混乱反成卫生黑点“肉菜市场原本是供炒沙村村民自用。”欧国锋说,肉菜市场的面积并不大,后期成为周边小区“菜市场”,因炒沙村规划时未预留发展用地,肉菜市场无法扩建。市场内部分割成4卡铺位,合计共41个可供经营的摊点。去年,个体户王瑞山承包了该市场经营权。双方签约5年,每月费用10500元。鱼档、烧腊店、蔬菜并排位于市场最前侧。内部狭窄通道供行人走动,摊档多集中于中间,后排及两侧大部分空位未出租,摆放着杂物。据摊档主介绍,肉菜市场的分区依靠竞价排序,门口的摊位700元每月,中间的摊位500元每月,也有菜农租用通道空地,且没有台面。“市场内部毫无规划可言。”对市场较为熟悉的市民潘生说,因未进行分区和摊位的合理规划,市场内部仅“好地段”出租成功,其他摊档空置,也常造成市场外超范围经营。同时,时常买菜的潘生发现,市场未配备相关排污设施,鱼档的污水直接倾倒路面。“肉菜市场反倒成了村里最大的黑点。”潘生感叹道,承租人仅考虑经济效益,而未考虑到长远发展,并不具备市场该有的分区经营。洲心街办曾就肉菜市场的分区、扩大进出通道等问题,对市场承租方提出建议,并非划分铺位越多越好,可降低供经营的摊点,重新进行合理布局。“分区需要将内部空间进行重新分割,物料、人工均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瑞山称,考虑到成本压力,不愿追加投入。问题三:场外生熟食混营,“门前三包”成难题如今走进炒沙村菜肉市场所在街道两侧,分布着鸡鸭鱼活禽、生肉、熟食、水果、蔬菜等各类档口。在高峰时期,街道常被带着鱼鳞、鸡毛的污水所占据,档主们大多直接将污水倾倒路面。烧腊拼水果,牛肉、猪肉档拼蔬菜。商铺多是混合经营。由于租金上涨,街角商铺由一人承租后,转租其他2人,也就出现3人拼租经营局面。原本面积不大的店铺,人们便将经营路面扩大至道路,进行超范围经营。据现场值班城管透露,档主无法自觉做到“门前三包”,或无文明意识,整治时间段内效果较好,整治结束后街道卫生依旧是较大问题。“对面的鸡档、鱼档污水全部流到我家门口。”街角一家快餐店的老板娘抱怨道,由于快餐店地势较低,鸡档、鱼档倾倒至街面的污水全部流向自家店铺附近的污水口,所在楼栋的污水也排入此处,造成腥臭难闻。同在炒沙村经营店铺的王师傅认为,每个商铺如果能够做好“门前三包”,街道将会整洁不少。同时,除了档主自己做到“门前三包”,他认为,房东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如承包商铺者无法做到不倾倒污水、垃圾、占道经营,便停止租约。房东可将整栋楼的污水排放设施进行改进,增加过滤装置、化粪池。7月22日上午,炒沙村市场后侧的流动摊位,离开的流动摊贩留下一地的垃圾。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求解】方案一:扩建现有市场,后续管理要跟上如今从北侧走进炒沙村,会发现市场旁新建了一排临时摊铺,这是洲心街办为了疏导流动摊贩,搭建的临时市场。临时市场内贴出的一份管理公告显示,该市场业主为洲心街道办事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冒认业主进行收费;该市场从7月13日至18日进行摆卖区域加建,增加水泥台。这是除了肉菜市场意以外,“官方认定”的第二处市场。但在欧超华看来,却因为未明确收费标准,带来了管理难的问题。临时市场在搭建起来后,由于未明确收费标准,一直以来采用的是免费提供给摊主们使用。这样一项“免费利好”,却让三角市场赶来的菜贩,以及洲心本地菜农在凌晨5点左右赶来“霸位”。早晨费时摘菜的菜农,总是抢不过早早批发好蔬菜的菜贩。少数未占到位的菜农,直接蹲在市场外空地,或是巷子内摆卖。在市场旁一巷口摆卖的何阿姨是邻村的凤凰村民,在市场摆卖过不少日子,她说,每天凌晨三点多便要起床从家里赶到市场北边免费摊位占位置,再去进货,下午时分,免费摊位没什么人气,便搬到菜市场门口旁设摊,生意才稍微好一些。“如果是先到先得,菜农不一定抢到位置。”欧超华称。菜农黄姨并非天天有菜卖,她一般早上7点到达炒沙村,早已没有空位置。只能等到下午摆卖。黄姨还曾看到,临时市场内,常有其他地方菜贩,或是有商铺的摊档主再次占位经营。这并没有真正解决流动摊贩的问题。“我们也想有固定的位置,不用早起那么累。哪怕是一个月收两三百元的管理费也接受。”菜农何阿姨说,若集中巷内所有的蔬菜档到西边的棚区,引导市民往西边走,这样人气会好很多,菜农们也不用占道经营。对于临时市场的管理问题,洲心街办负责人称,现正对实际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后期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临时市场的使用方式。临时市场主要针对炒沙村内贩卖蔬菜、水果的流动摊贩,前期或可进行报名,如果报名人数较多,则进行抽签。同时,也要避免其他人占用资源。该负责人还提到,水泥台部分进行出租,其收费标准尚未确定,也要考虑是否会对炒沙村肉菜市场租户、周边商铺造成一定的冲击,找到较为准确定位,既要达到疏导菜贩效果,又要平衡市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街办不能一厢情愿的去制定规则,应根据实际情况,熟悉情况后,再出台管理办法。”该负责人说,免费摊位或象征性收取卫生费用,地面部分摊位原则上不超过1.2米,主要提供给种菜农民,后期对菜农等人员进行甄别。7月23日下午5时许,原本在炒沙村市场后侧的流动摊位经营的摊贩,高温天气下,流动摊贩嫌弃新建的摊位热都搬到市场周边的小巷贩卖。清远日报记者 吴明 摄方案二:新市场规划已制定,具体建设时间待定据清远市城乡规划局称,早在2012年,即开始利用静福路、铁塔路附近的预留公共用地,编制相关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规划。2014年发布的《清远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中,肉菜市场专项规划布局中,规划期末共有160个肉菜市场,包括4个批发市场,71个综合肉菜市场、85个社区肉菜市场。其中,初步选址在铁塔路附近,规划七星岗综合肉菜市场,满足周边维港半岛、第一城等楼盘日常生活需求。同时,《清远市燕湖新城西部宜居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再次对七星岗菜肉市场进行落实,共占地4600多平方米,该控规已于去年获得市政府批复。同时,七星岗综合肉菜市场的规划条件已于前段时间提交。方案三:引导分散经营,业主须统一协调市民潘生曾建议,炒沙村其他地方较多铺位尚未出租,可进行分散经营,逐渐形成自然集市,而不是过于集中。在炒沙村肉菜市场门前的村道两旁,商铺已零散分布经营着各项商品。若将两旁的商铺统筹规划,按照不同的售卖产品,重新划分经营区域,等于是扩大市场的有序经营范围,便是分散经营。对于这样的建议,在菜市场内北边经营一档猪肉店的何女士表示赞同。若能实施分散经营,有利于分类集中顾客。前来买菜的冯先生认为,“就应该像正常的市场那样,分肉类、蔬菜、鱼类这样管理。而不是所有类别都集中经营。在市场对面经营品牌肉类的李先生,在他70多平方米的商铺里,经营着品牌肉类产品和粮油产品。同时,分租给一家菜农卖蔬菜。“租金太贵了,不分租一些减轻负担根本维持不了。李先生说,他在这里做了9年生意,原来每月租金一两千元,今年升至6000元每月。“水电费、租金、人工,每个月近万元的支出。”为了减少负担,只有空出一块地方,租给一户蔬菜主。“即使统一规划,我们品牌的肉类也不会进入市场内。”李先生表示,公司有规定,该品牌的肉类都在市场外独立经营,不租用市场内部档口。而李先生商铺门前的租客对于统一经营的想法,表示实行起来“很难,很难。”他认为,一是租户不愿意,二是,人流很难控制。在欧超华看来,由于各个商铺分属不同业主,难以统一集中意见,尤其是不同的铺位位置租金不同,难以协调。统筹:清远日报记者 黄作源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黄 培 张彩霞 黄作源 实习生 祝晓君摄影:清远日报记者 吴 明清远日报版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欢迎关注本报官微qyreport获取更多本地活动资讯
你炒沙不算牛,有种来澜水看看,村委租的,布场临建的,已前祖辈留的物业用来贪的。
把那?%?,他们就在那做买卖了,现在热菜也蒸干,人也蒸死。你愿意吗?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当前位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炒沙新村152号附近(天宝百货炒沙店)
扫描获得旅游地图
您查询的地方暂无街景
您可以尝试移动右侧地图雷达查看周边位置街景地图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炒沙新村152号附近(天宝百货炒沙店)
电话:暂无电话
地址:【报告地址电话错误】
查看大地图:
酒店机票预订:
常用目的地热门地点:
门牌号码查询
热门城市酒店预订:
最新热门电影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炒沙新村152号附近(天宝百货炒沙店)简介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炒沙新村152号附近邮编:511500
热门推荐: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地址:
亲,说点啥子嘛
我来点评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炒沙新村152号附近(天宝百货炒沙店)
总体评分:
有话要说:
(请勿重复提交)
清远热门商家:
特色地图大全
中国古代地图
热门景点地图
四川九寨地图■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昨日《清远日报》报道了炒沙村周末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的乱象,为什么炒沙村的“脏乱差”久治不绝、不断反复?从记者的调查可见,一是市场不够,未能引导流动摊贩进场经营;二是城管与流动摊贩不断重复“猫捉老鼠”的剧情,周末城管休息,一切又恢复原样,缺少一个长效常态机制;三是没有齐抓共治,管理上法规缺失,没有养成文明卫生意识等。  解剖炒沙村这个“麻雀”会发现问题具有典型性。在目前创文中最难啃的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几块“硬骨头”,带有一定的共性,往往都是只堵不疏,治标不治本,先天规划建设不足,管理上又未能形成制度化、机制化的保障,造成迎检“一阵风”,过后就“回潮”,这样不断反复,成了城市管理上的“顽疾”。  到底如何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呢?正如葛长伟书记所说:“靠猫抓老鼠式的打游击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还是建立责任明确的常态机制,应该由谁管?标准是什么?管不好怎么办?”  这是正在推进的创文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针对炒沙村这一类的问题,我们必须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建管结合,疏堵并用,既严格规范管理又为群众谋出路,相关职能部门要联手共治,在集中整治后有一套制度跟进和常效机制落地,这样才能确保真正管用。  就从根治炒沙村的“周末病”开始,从最难解决的问题入手。综合整治既要出重拳,更要辩证施治!  □华海
 / 读者信箱 / 网上投稿 / 组织架构 /  / 清远日报社联系电话:&&&&办公室:&&&&群工部:&&&&广告部:&&&&记者部:各部门邮箱:&&&&要闻部:&&&&地方新闻部:&&&&理论专题部:&&&&副刊部:&&&&消费指南:&&&&美编:&&&&技术部及其他各部门: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证030278清城区炒沙村卫生的乱与治
您的位置:
保护视力色:
字体大小:
清城区炒沙村卫生的乱与治
  清城区炒沙村正在努力改变它的面貌,尤其是一直被人诟病的卫生情况。
  但对于一个文明城市的标准来说,这些改变还不够。
  接近商贸区域、交通便利、低价房租……这些元素集聚在炒沙村,使它成为前来清远城区务工最佳的落脚点之一。全村230栋建筑物,承接了4000多人的休养生息,加上村内的市场供应了周边楼盘近5万人的每日三餐,炒沙村薄弱的清洁力量,让它的卫生情况成为村庄治理的“重灾区”。
  炒沙村“治乱”已成为清远创文的聚焦点,也成为清远城中村治理的一个典型难题。早在2015年9月,市委书记葛长伟便专门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多去炒沙村等社区走走看看,实地了解问题,才能制定出有效科学的管理办法,提升清远的人文居住环境。虽然一度曾加大整治力量,但2016年以来,炒沙村“痼疾”复发。
  炒沙村的卫生治乱,正在面临着怎样的难题?又是否只能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困局?
“自己村的人反而比较难管理”
  凌晨4点,54岁的梁耀荣从睡梦中醒来。稍加梳洗一番,他跨上屋外的三轮车,便赶往1公里外的炒沙村。
  与三轮车为伴,每日起早,从新北江制药厂赶往炒沙村,梁耀荣已坚持了8年。作为炒沙村重建后的,由市政环卫处雇用的第一批清洁工人,他见证了炒沙村及周边区域的兴起,也在每日反复的清洁中,扫出了越来越多的垃圾。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垃圾。现在多了好几倍。”梁耀荣2008年6月开始负责村中“要道”炒沙大道的垃圾清理。最初,村内只建起170多栋建筑,住户并不多,村内的垃圾大多随意扔在墙角。一天下来,他一个人能够清理出3车垃圾,全村的垃圾总量,换算成如今的垃圾桶容量,大概为20桶。
  与他一起维持炒沙村保洁的还有4位同事,其中有部分是炒沙村本地村民,在村民于阿姨看来,本地村民保洁员并没有发挥作用。“自己村的人反而比较难管理,很多时候都躲在一边,叫他们清理都不愿意。”于阿姨说,本地村民被雇用为清洁工人的,每个月能领到2100元,却未能发挥足够作用。  
一天扫4次清理70桶压实垃圾
  随着炒沙村及周边区域的发展,梁耀荣的清理工具越来越先进。2012年,炒沙村的清洁工作,由市政环卫处外包给绿润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后,雇用的5名清洁工为外地人。在于阿姨看来,清洁工都认真负责了,但村内的垃圾越来越多,人力难以支撑。
  如今,炒沙村的环卫工们,每天除了日常不间断地保洁,还需要在炒沙村集中清理4遍,分别为凌晨5点、上午10点、下午2点和下午5点,每天维持保洁到晚上9点。一天下来,至少要清理出70桶垃圾,每桶容量为240升。“这是压实垃圾之后的总量,如果没有压实,要有140桶。”梁耀荣称。
卫生“痼疾”频复发,问题出在这些地方
  1 路面垃圾“潮汐”化  
  在不同的时段走进炒沙村,会有不同的感官。
  清晨时分,炒沙村送走了一批前往周边上班的住户,却又迎来邻近楼盘到此买菜的人们。在人潮的交替之间,却是整座村庄一天中最干净的时候。每日凌晨5点,环卫工们将全村全面清理一遍,往往要2个小时。而在买菜高峰期过后的上午10点,梁耀荣和同事们还会趁着垃圾增多,行人减少的时间段,将重点脏乱的区域清理一遍。
  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炒沙村便保持在一个较为干净的状态。但在傍晚后,下班的人们回到炒沙村,除了再次迎来肉菜市场交易的高峰,行人们往往在不经意间,便随手往路面扔下垃圾。
  这个时候,街上虽然还有负责收拣闲时垃圾的环卫工,但由于范围过广,街道行人过多,难以统一清理。而在晚上9点之后,环卫工都已下班,炒沙村进入没有专人清理的状态。随着夜色渐深,路面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等待次日凌晨5点,环卫工们把它们带走。
  梁耀荣的同事坤叔负责在闲时收拣垃圾。在除了集中清理的时间段,炒沙村路面最多的是生活垃圾和菜叶,“垃圾多少虽然不固定,但数量不少。遇到有人喜事或周末,垃圾会增多。”而在多年前,炒沙村的住户们还时常从高空扔下垃圾,除了带来更多的清理压力外,还给行人们带来安全隐患。梁耀荣便曾在清理垃圾时,不幸“中招”。“幸亏袋子里并无过重物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村内垃圾也不实行分类。”梁耀荣说,而商铺门前“门前三包”的垃圾桶,他们有时也会倾倒。  
  2 街道污水横流  
  炒沙村让人感到“脏乱差”的印象,除了路面垃圾外,还有街道旁的污水。沿着炒沙大道一路往东,两边林立的商铺中,不断有水迹出现在路面。经营饮食的店铺,将清洗食物的脏水随手一倒,便流向路面。
  除了商铺污水外,道路两旁住户的空调水也沿着管道墙壁,一直流向路面,有些与其他污水混杂在一起。污水很快被行人鞋底踩过,带出更大范围的水迹,经过路面砂石灰尘的“掺和”,显得更为脏乱。
  除了炒沙大道外,“污水重灾区”还出现在肉菜市场周边区域。一家鱼档用泡沫箱子装着的鱼儿跳出了箱子跌在地板上,顺眼望去,掺和着蔬菜叶子的地板上,积水不少,门前,跌落的黄皮被踩成渣滓。市场外的街道,生鸡屠宰、猪肉等也在经营,一些屠宰下的积水直接流向道路中。
  而在炒沙村的许多餐饮大排档,门前门后的积水直接流出街道外,有商户还在门前为流水修建小小的“轨道”,径直流向地下水的排污口。
  3 市场区域脏乱  
  早上9点30分,炒沙肉菜市场及周边满是经营的商户,北边的流动摊档摆满了蔬菜,市场内摊位除了两三档空位外,以蔬菜、肉类、鱼类的居多。
  与梁耀荣共事的张波,负责炒沙村肉菜市场的清扫工作。“玉米壳、菜叶是最多的。”早上10点多,张波已经在进行第二次清理,不到半小时,便拉着满满的一桶回到收集点,桶内装满了玉米壳、菜叶、鸡毛等垃圾。“一天下来,仅仅是我一人都清理20桶垃圾。”张波表示,下雨天或遇到积水多的时候,倒出的垃圾加上积水,桶内的重量会更加重,给工作带来难度。
  4 宵夜垃圾不绝  
  还有空气、噪音。结合租住人群的生活习惯。
  张波就住在炒沙村,下班后也在村里走动,晚上宵夜档遗留的垃圾,也成为他第二天清理的难题。“原本宵夜档就在垃圾收集处旁边摆摊,后来城管过来管,就转移到西边的街道去了。”如今,炒沙村西侧边的巷子里,白天较为安静,但到了晚上10点之后,臭豆腐、麻辣烫等五、六档流动摊贩在设摊。东边是垃圾收集处,但似乎烧烤的和吃烧烤的也忽略了旁边十余桶垃圾。
  晚上10点多,炒沙大道进村处,两边宵夜档坐满了食客,冒起的浓烟直达住宅二、三楼。平时爱和朋友宵夜的小何,常常在夜晚10点多,与朋友开车来宵夜,“一般是喝点啤酒、吃点小炒,聊聊天。”一直到凌晨1点多结束。因为夏天天气较热,人行道上也会摆几张桌子,而用于清洗的茶水,也直接倒在街道上。
  家住炒沙村的于阿姨对于宵夜档感到有些厌烦。除了影响环境卫生外,经营至深夜的宵夜档,还常带来难以忍受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的正常休息。
意识待加强有规未执行,保洁力量又不够
  1 有保洁规定未执行  
  “麻将馆垃圾最多,直接扔在路上。”环卫工陈叔将直接倾倒于路面的米饭捡起,中午时,他负责打扫靠近南侧的街道,每天晚上8点多,麻将馆大多将垃圾直接丢往路面。
  除麻将馆外,肉菜市场附近鸡档、鱼档等活禽档均存在废水外溢的情况。市场周边商铺门前贴有门前三包的牌子,而对于门前三包的内容,大多数的档主的回答中,多围绕搞好自家店铺门前的卫生。“每天会保持店铺前面瓷砖部分清洁,清扫垃圾后倒入垃圾桶。”烧肉店老板娘说,商户们会保持自家店铺前的整洁,每月交给房东16元卫生费。
  像烧肉店这样每天做好门前卫生三包的商铺,在炒沙村村小组组长欧超华看来,并不在多数。现场一位城管人员则表示,目前,仍有部分档口老板对管理执法有抵触心理,特别是对“门前三包”政策,有些老板认为自己已经交了保洁费,而门前垃圾很多都是顾客随手乱扔,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负责。执法人员甚至曾碰到态度恶劣的档口老板,当面撕下了“门前三包”的牌子。同时,按规定,农贸市场的活禽档口必须实现“存栏、宰杀、销售”三分离,但在炒沙村肉菜市场附近,多家活禽档口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2 保洁力量不够  
  谈起炒沙村保洁的“痛点”,欧超华认为,保洁人员力量不够,是最主要原因。目前,炒沙村共有7名保洁员,5名环卫工人按换班制负责每天街道垃圾的清扫和集中工作,2名为保洁员负责日常街道的清洁维护工作。据现场绿润公司垃圾运输工人表示,垃圾车每天往炒沙村运载垃圾至少四次。
  “起码要有12个保洁员才够。”欧超华称,炒沙村共有230栋建筑物纵横交叉有10多条巷道,5名保洁员的工作力量不足以维持整村保洁。
  3 居民意识不强  
  “我们以前都是农民,卫生意识跟不上。”作为本地人,于阿姨谈起炒沙村的卫生情况时,坦承卫生意识跟不上,有时会不不经意间乱丢垃圾。在她看来,不仅本村人如此,许多居住在村内的外地人也如此。于阿姨称,如今租住在炒沙村的外地人,多为周边工地的建筑工人或装修工人,部分人卫生意识差,虽然“高空抛物”的陋习已不常见,但也没有养成把垃圾丢到垃圾桶的习惯。
  近日,洲心街办分发炒沙村每家商铺一个小型垃圾桶,为求商铺能自觉搞好商铺门前垃圾。但仍有不少商铺按照“老办法“,直接把垃圾扔到街上。梁耀荣成,炒沙大道增加了垃圾桶后,不仅没有达到“创文”的目的,更是大大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4 污水管道设计不合理  
  污水横流,是炒沙村环境让人感官较差的原因之一。炒沙村村小组组长欧超华称,路面在修建时,没有考虑污水流向,许多污水流到路旁时,未能顺畅流往下水道,而是无序地留在路面。
  欧超华还提到,炒沙村的污水管道自建设至今已有8年,一直未曾清理,有些管道已存在堵塞情况,污水难以排出。若是遇到雨季,污水“逗留”的时间往往很长,给当地环境卫生“添乱”。对此问题,洲心街办相关负责人称,由于炒沙村暂时没有雨水浸街的情况发生,未有相关改造计划。
加强保洁力量,开辟专门宵夜街市区域
  1 征收保洁费用 加强保洁力量  
  村内保洁力量不足,是否可以由村集体出资,加强保洁人员队伍?欧超华对此建议持反对意见。自炒沙村拆迁建设宅基地后,村集体收入来自村内唯一一座公共建筑物——肉菜市场的租金,每年约12万元。村集体分红两三年发放一次,全村500多人,每人每年分红约为200多元。他认为,炒沙村环境已成为本地人与外地人一起居住的环境,若要由村集体出资保洁,村民们不会同意。
  既然本地村集体资金不能动用,那是否能征收相关保洁费?欧超华认为或许可行,但执行起来存在难度。目前,炒沙村对每栋楼住户收取38元每月的垃圾处理费,但仅仅是用于垃圾的转运,没有用于保洁。这部分资金,往往被房东转移到租户身上。若要再度增收租户费用,欧超华称,会引起房东与租户的矛盾。
  在炒沙大道中间的一家便利店,如今便每月交给房东16元垃圾处理费。该店负责人何先生称,若要再增收保洁费用,希望能由房东支付。而作为房东的于阿姨则认为,保洁工作主要是为商铺服务,该由商铺支付。
  2 成立物业管理公司  
  对于炒沙村的管理,市人大代表、三角村党总支书记欧国锋提出,可按照小区模式,聘请物业公司,通过向每栋楼收取物业管理费,村民自己也动起来,增加村民责任感,让其更多参与家园的日常管理之中。
  对于这个建议,欧超华认为可行。但同样遇到问题,费用收取该如何解决?近日,欧超华正在拟定初步的收费方案,随后将与村民代表开会讨论过,征求村民意见。若获得三分之二村民的同意,便可实行。“大部分村民还是比较认可的。”
  欧国锋认为,根据炒沙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村里曾提出过推行半封闭式管理,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反对的人比较多。“一些村民思想观念未扭转过来,想着自己有租金收即可,对未来炒沙村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概念。”
  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概念,村民于阿姨并不陌生。炒沙村周边的大型小区,均成立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这样管理会好很多,但是要看费用收多少。收太多会赶走租客。”于阿姨称,如今租住在炒沙村的租客们,大多收入并不高,若征收与周边小区相近水平的物业管理费,恐怕会给租客带来太大负担。但若征收费用不足,导致物业管理能力差,又会带来新的管理问题。她希望能与村干部还有租客们好好商议收费标准。
  3 开辟专门的宵夜街市区域  
  作为城中村,宵夜档是一大“特色”。如今若有执法人员在场,宵夜档便会搬到室内经营,但到了晚上10点多,执法人员离去后,宵夜档又会来到户外。
  “既然没法消除,能否开辟专门区域?”对此问题,欧超华称,若能与业主们商议,可在村内主干道以外的街巷专门设置宵夜区域,并对宵夜档进行卫生等方面要求。欧超华称,若要完成此项建议,还需与相关区域的业主进行商议。
  但对这样的建议,烧烤档档主黄先生称,宵夜档注重人气,若将档口牵至较偏街巷,恐怕难以吸引顾客。
  而受访的大多数业主则对此建议持反对意见。业主朱先生称,宵夜档不仅带来卫生问题,更难管理的是噪音。他建议若要开辟宵夜区域,应该全部实施入室经营,避免噪音扰民。
  4 组建志愿服务队提高村民意识  
  村民意识该如何提高?欧超华称,如今炒沙村正在制作相关的宣传栏,普及“创文”“创卫”知识,但他预期收效甚微。“村里很多人都是匆匆走过,很少有人去认真看宣传栏。”对此,村民于阿姨称,或许可以组织村内较有空闲时间的村民,组建志愿服务队,上街居民们普及“创文”“创卫”知识,提高人们文明意识。
清远市人民政府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主办:清远市人民政府 承办:清远市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清远市大数据中心& 电子邮箱:
建议使用分辨率 微软IE6以上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克沙内存卡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