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到六盘水乌撒寨打蛮彝的八大指挥分别叫什么名字

响水到红河直达卧铺大巴客车
您当前的位置: &
& 响水到红河直达卧铺大巴客车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响水到红河直达卧铺大巴客车&
最小起订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发布时间:
14:24:48&&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更新时间:
(联系这个号码)
(联系这个号码)
响水到红河汽车 途径 贵阳/凯里/曲靖 [汽车票务信息]
响水汽车站
15:10 19:00
贵阳/凯里/曲靖
红河汽车站
450元 里程2400KM
车上配置:空调 DVD 冷热饮水机 卫生间
备注:响水&&红河(天天发车)
服务宗旨:没有旅途的辛劳 只有家庭的温馨
中文名称&&&&&&&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外文名称&&&&&&& Hani-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Honghe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4个县级市、6个县、3个自治县
政府驻地&&&&&&& 蒙自市
电话区号&&&&&&& 0873
邮政区码&&&&&&& 661100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东南部
面&&& 积&&&&&&& 32931平方公里
人&&& 口&&&&&&& 456.1万人(2012年)
方&&& 言&&&&&&& 西南官话、哈尼语、彝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泸西阿庐古洞、建水孔庙、元阳哈尼梯田等
机&&& 场&&&&&&& 红河蒙自机场(在建)
火 车 站&&&&&&& 蒙自北站
车牌代码&&&&&&& 云G
主要城市&&&&&&& 蒙自市、个旧市、开远市、弥勒市
G& D&& P&&&&&&& 905.43亿元(2012年)
州委书记&&&&&&& 杨洪波
州&&& 长&&&&&&& 杨福生
主要高校&&&&&&& 红河学院
行政代码&&&&&&& 532500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是云南省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
红河州国土面积3.293万平方公里,下辖4市9县,总人口456.1万人(2012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
红河州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的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红河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早在西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西南夷&地区设置4个郡,其中的牂牁郡设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辖17县,境内(今红河州内)有同并县(今弥勒市北部至石林彝族自治县一带)、漏江县(今泸西县一带)、西随县(今金平县一带)、进桑县(今屏边至河口县一带);益州郡设于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辖24县,境内有律高县(今弥勒县西南至建水县曲江镇)、贲古县(今蒙自、个旧一带)、毋棳县(今开远、建水一带)、胜休县(今石屏县、峨山县等地)、来唯县(今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县西部、包括越南莱州省西北部)。[2]&
东汉时,牂牁郡辖境范围与西汉同,只是将进桑县改为进乘县,将原益州郡西部6县划归新设的永昌郡,将来唯县并入西随县。[2]&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两汉的基础上对郡县的设置进行调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原益州郡所属的胜休县及贲古县划归新设的兴古郡,还把进乘县、西随等6县划归兴古郡;毋棳县改称西丰县,也归兴古郡;原属牂牁郡的毋单(今华宁盘溪至弥勒西部)、同并、漏江等县划归建宁郡。[2]&
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晋武帝将益州所辖的建宁、兴古、云南、永昌4郡划出单独设置宁州。[2]&
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统一南北分裂的中国,在今曲靖设南宁州总管府。[2]&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交趾郡为交州。[2]&
唐武德七年(624年),改南宁州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废。[2]&
唐调露元年(679年)于交州设安南都护府,驻今越南河内。今红河州东南部的屏边、蒙自、河口县属安南都护府。南诏前期拓东节度的南部控制区只达今红河以北,红河以南的今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之地,东南部的今蒙自、屏边、河口、马关、文山等地仍然是唐朝安南都护府的管辖范围。[2]&
公元765年,南诏筑拓东城,不久设拓东节度,在拓东节度的军事防守区内,仿唐设府、州、郡、县。境内有建水郡。在一些民族聚居区仍设部,境内有弥鹿部(今泸西)、弥勒部(今弥勒)。[2]&
唐大中八年(854年)以后,南诏拓东
楚雄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东接昆明、西连大理、南至普洱、北达攀枝花,东距昆明152公里,西距大理179公里,320国道、108国道、G56杭瑞高速以及成昆铁路、广大铁路穿境而过。
截至2013年,楚雄市幅员面积为4433平方公里,辖12镇3乡;户籍人口516555人,其中彝族人口106457人,占总人口的20.6%。
楚雄市境,先秦时期,隶属滇国。[2]&
汉代属益州郡。
蜀汉、西晋属云南郡;东晋属建都郡。
南北朝为爨氏割据区。
隋朝属昆州。
唐初市境大部属览州,北部的吕合一带属化州,皆隶于南宁州都督府;南诏时属弄栋节度,在市境设有曲驿、览赕、石鼓驿等城镇。[3]&
宋代大理国前期,为白鹿部(后称石郡)有富筋赕、石鼓赕等建置,隶于云生节度;后期废节度,设威楚府,在市境有白鹿部、石鼓赕、德江城等建置。
元初,市境设有威楚、石鼓2个千户,属威楚万户府辖,其中威楚千户领富民(今鹿城镇)、净乐(今东华镇)2个百户,与威楚万户同驻今鹿城镇,石鼓千户在今吕合镇境;至元八年(1271年)改威楚万户府为威楚路,以威楚千户置威楚县,以富民、净乐2个百户置富民、净乐2县,皆隶于威楚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威楚县为威州,辖富民、净乐2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降威州为威楚县,并将富民、净乐并入威楚县;以石鼓千户置石鼓县,隶于镇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石鼓县为乡。[3]&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楚县为楚雄县,隶于由元威楚路改设的楚雄府。
清朝,循明制。
民国2年(1913年),裁楚雄府。楚雄县除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外,其他地方由省府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楚雄县属楚雄专区辖;1958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县为自治州所辖15个县之一;同年9月,曾将双柏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1]&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公元八世纪,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权。南诏与唐王朝之间关系密切。后来,由于南诏力量日益强大,与唐朝矛盾日趋激烈,终于在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双方发生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后经过双方努力,公元794年举行&苍山会盟&,双方重归于好。
南诏后期,宫廷内乱,终于国家在混乱之中分崩离析。南诏国就此消亡。
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的疆界。大理国统治云南达300多年,期间曾受宋王朝的&云南八国都王&等封号。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元兵,从宁夏入甘肃,经六盘山,结集于临洮(甘肃南部),然后进入四川西北部,在松潘地区分三路以进。忽必烈亲率中道兵,过大渡河&经行山谷2000余里&,由今盐源、永胜,直抵金沙江,&乘革囊及伐以渡&,到达今丽江境。忽必烈率军攻取了剑川、鹤庆,由上关进逼大理城。城破,大理相高祥被杀,大理王段兴智逃到滇池地区。125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还,兀良合台留镇云南。
公元1254年,兀良合台继续进军,先后平定了大理国的五城、八府、四郡及乌、白蛮37部,在昆泽(今宜良)俘获大理王段兴智,大理国亡。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委任赛典赤为云南平章政事,来云南建立行省。赛典赤撤销了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军事性的建置,改设路、府、州、县,建立了云南诸路行中书省,置路三十七、府二、属州五十四、属县四十七,尚设立了甸、寨、军民府等。元代在云南建立行省,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统治迈进了一大
临沧民族众多,其中佤族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此外还生活着着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彝、景颇等23个少数民族。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全国著名的&核桃之乡&,也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因此又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
临沧称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群已向商王献珠宝、短狗等特产。武王十三年春,睽参与伐封,会于孟津。
秦、西汉,今临沧地市属哀牢国地,出现永康岩画。
《山海经》首次记述耿马县孟定为&寿麻&地。[1]&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滇置益州郡,辖二十四县,云县属益州郡辖。
由于筑通&五尺道&,云南开始了和内地的联系。铁器和其他物资从四川进入云南,促进了云南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西汉时期,益州郡的设置,使滇东北和滇池地区的人们在农业方面学会牛耕、灌溉;在工业方面学会铜、锡、银的开发和加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虽然仅是运用手工方式进行生产,但却开阔了边疆人民的视野,提高了产品的产量,使滇中、滇西、滇东北的一些坝区逐步向奴隶制生产方式过渡。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便在云南劝课农桑,大兴屯田,发展生产,使今曲靖地区成为当时云南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1]&
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哀牢王柳藐请求归附汉王朝。汉王朝以哀牢王辖地设哀牢(今腾冲、龙陵和德宏州、临沧地区)、博南(今永平)二县,割益州西部六县为澜沧郡,后改为永昌郡,治不韦(保山)。
建兴三年(225),镇康县在永寿境,属永昌郡辖。出现锹形铸犁及牛耕。
同年,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南征,&师至白崖&,追击孟获。&获因南走庆甸(今凤庆县)&。
蜀汉时,永昌郡增设雍乡、永寿县,此两县域均在今临沧市。[1]&
西晋元康九年(299),永昌郡治南移永寿(今耿马)县,历时43年[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止]。
普洱市分别管辖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
普洱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普洱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有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
1950年设立宁洱专区,专署驻宁洱县。辖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驻易武)、澜沧(驻募乃)、景谷(驻威远)、景东(驻锦屏)、镇沅(驻恩乐镇)、墨江(驻玖联镇)、江城(驻勐烈)、宁江(驻勐旺)、沧源(驻勐董)等15县。[1]&
1951年宁洱专区改称普洱专区;宁洱县改名普洱县。普洱专区辖15县。 1952年将沧源县划入缅宁专区。澜沧县迁驻勐朗坝。普洱专区辖14县。
1953年将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撤销六顺县,并入思茅县;撤销宁江县,将勐旺、安康2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雅口、新营盘2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日由澜沧县部分地区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驻募乃)。思茅专区辖8县、1自治区。
日江城县改设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驻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澜沧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一部地区合并设置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驻孟连城子)。思茅专区辖7县、3自治区。
1955年普洱专署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驻复兴镇)。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销澜沧县,并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思茅专区辖6县、1自治县、2自治区。
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
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
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木氏土司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属丽江地区。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丽江的文化在1723年清朝改土归流政策以后成为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比起金沙江西岸中甸白地(纳西东巴教发源地)的纳西人和金沙江东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丽江坝区的纳西社区受中原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同化,这种同化过程在1996年的丽江大地震和此后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步加速。
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地区
保山有世居少数民族13种,有华侨、侨眷、归侨28.9万人,是云南省主要的侨乡。
南方丝绸古道、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保山市生产总值(GDP)389.96亿元。
保山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从出土的古遗址(蒲缥人遗址)判断,至少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前424年,哀牢人(傣族先民)在今保山坝建立&哀牢国&(又译&达光王国&或&乘象国&),保山成为哀牢国的统治中心。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哀牢国东面的雟(洱海周边)、昆明(楚雄一带)、滇(滇池及抚仙湖周边)等部族,将势力延伸到哀牢国。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携77邑王、5万余户、55万余人举国&内附&,汉朝在哀牢国设置永昌郡,保山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永昌郡的建制历经东汉、蜀汉、西晋、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朝,但自蜀汉之后,永昌郡已名存实亡,陈(南朝)代梁后,彻底放弃永昌郡,保山境内的哀牢人纷纷自立。
公元738年,蒙舍(原邪龙县、今巍山县)的哀牢人入主洱海地区建立&南诏国&后,于公元762年统一保山境内各部,在保山设永昌节度。公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杀死最后一任南诏王及统治南诏的哀牢贵族八百余人,建立&大长和国&,前期随南诏王室入主洱海地区的哀牢人纷纷逃往保山避难。
公元937年,原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平定洱海地区乱局,建立&大理国&,继承了南诏国的遗产,仍在保山设永昌节度(后改永昌府)。
公元1253年,蒙古可汗忽必烈率军沿川藏边界南下灭大理国,先后平定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四镇、三十七部,在保山设永昌三千户,隶属大理上万户。公元1274年(至元十一年),元朝设立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行省),撤销原来的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建置,改设路、府、州、县等行政机构,保山改设永昌府。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元朝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云南行省西部地区,都元帅府先是在大理、后移至保山。
公元1382年(洪武十五年),明朝击垮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设立云南都指挥使司和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分别管理云南的军、政事务,先后在保山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永昌改设县治时,因其名与安徽永昌县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为县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时。
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
建县前,水富这块地域归属不一,没有独立建制。
秦汉时,水富境内为僰人生活的区域。
史载,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属开边县,直至唐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76年)仍属开边县。[2]&
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废开边入犍为郡僰道县(今宜宾市),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僰道县为宜宾县,均辖水富地域。
元朝时分属叙州路和马湖路。明、清时分属四川叙州府宜宾县和云南昭通府大关厅。[3]&
中华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水富建区设县前分属四川省宜宾县和云南省绥江县、盐津县。
1974年4月,云南省天然气化工厂选址在四川省宜宾县安富公社安富大队的滚坎坝(今水富县城所在地),国务院批准将四川省宜宾县的水东、水河、安富3个公社划入云南省,同年7月1日成立水富区。水富之名,乃取水东、水河之&水&,安富之&富&而成。[3]&
日,国务院同意划出绥江县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安、新寿两个大队,盐津县的两碗公社与水富区组建水富县。同年10月1日,水富县正式成立。
威信县地,相传于夏、商两代为梁州、雍州之地。
周属屈流大雄甸。
秦代建置,一说归蜀郡,一说属夜郎国。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为进一步开发西南夷地,置犍为郡(治今遵义,后迁宜宾),犍为郡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归益州管辖。
威信县地属犍为郡南广县。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威信县地属朱提郡(治今昭通)。
蜀汉后主延熙十年(247年)隶南广郡南广县,延熙十九年废南广郡后改隶朱提郡南广县。
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为朱提郡南秦县地,由益州改隶宁州。怀帝永嘉五年(311年)隶宁州南广郡。
东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隶朱提郡,成帝咸和八年(333年)隶南广郡。
南朝宋代为朱提郡南秦县地。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属协州,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属南宁州(原宁州)开边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协州东安县,隶剑南道戎州都督府(治今宜宾市)。
宋朝为叙州(治今宜宾市)羁縻之地,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为西南番部大巡检司易溪部地。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属芒部路军民总管府强州,隶云南行中书省乌蒙宣慰司。至元二十四年属云南行中书省乌撒乌蒙宣慰司芒部路军民总管府易溪部。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属芒部卫指挥使司(随后改设芒部府),十六年正月由隶云南布政司改隶四川布政司。十七年改芒部府为芒部军民府,辖阿头、易娘、易溪三部。
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朝廷为&改土归流&(废除土官世袭制,实行流官任期制),以土官陇氏正支无嗣为由,改芒部军民府为镇雄军民府,治所由今芒部移至镇雄,设流官,下置怀德、归化、威信(治今三桃乡新街村)、安靖(治今旧城村)四个长官司。威信长安司(简称威信司,清代史籍中也明白记为威信司,后被讹称为卫靖司)首次正式见诸史籍,距今(2003年)已逾477年。
清雍正四年(1726年),清
西周,属屈流大雄甸(今镇雄)地。秦属夜郎国地。
汉晋,属朱提郡县地。唐,置西安县,属协州。
宋称易娘部,属叙州(今宜宾)羁縻地。
元,置益良州,隶芒部路。
明洪武年间改隶四川布政司,后废益良州入镇雄府;正德年间置白水江簸酬长宫司;嘉靖初置归化长官司,隶镇雄府;
清雍正初改隶云南,置彝良州同,治今奎阳镇,隶镇雄州;乾隆年间另设昭通府知事分防牛街;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废州同置县,仍隶镇雄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从镇雄划出17甲,计343村,分置彝良县,治所迁至角奎。
民国十一年(1922年)起,隶属昭通。
1950年4月彝良解放,建县人民政府。
彝良辖角奎、牛街、洛泽河、海子、荞山、龙安、两河、钟鸣、小草坝、龙海10个镇,柳溪苗族乡、洛旺苗族乡、龙街苗族彝族乡、奎香苗族彝族乡、树林彝族苗族乡5个民族乡,下设137个村(居)委会,2939个村(居)民小组。
2000年,彝良县辖3个镇、10个乡、5个民族乡:角奎镇、洛泽河镇、牛街镇;新场乡、毛坪乡、发达乡、荞山乡、海子乡、钟鸣乡、两河乡、龙安乡、小草坝乡、龙海乡;龙街苗族彝族乡、奎香苗族彝族乡、树林彝
(联系这个号码)
(联系这个号码
震泽到淄博汽车&& 途径 临沂 新泰 莱芜 淄川 博山[汽车票务信息]
临沂 新泰 莱芜 淄川 博山
淄博长途汽车总站
车上配置:空调 DVD 冷热饮水机 卫生间
备注:震泽&&淄博(天天发车)里程1180KM
服务宗旨:没有旅途的辛劳 只有家庭的温馨
中文名称: 淄博
外文名称: Zibo
别名: 齐国故都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山东省
下辖地区: 张店区,临淄区等五区三县
政府驻地: 张店区
电话区号: 0533
邮政区码: 255000
地理位置: 鲁中
面积: 5965平方千米
人口: 453万(2011年)
&方言: 淄博话
气候条件: 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鲁山森林公园,东周殉马坑,蒲松龄故居,齐长城遗址,沂源溶洞群
火车站: 淄博火车站
车牌代码: 鲁C
历史名人: 姜尚,管仲,孙膑,扁鹊,蒲松龄
当代名人: 焦裕禄
现任书记: 刘慧晏
现任市长: 周清利
行政区划代码: 3703
淄博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要交汇处,南依沂蒙山区与临沂接壤,北临华北平原与东营、滨州相接,东接潍坊,西与省会济南接壤。
淄博为山东第三座省辖市,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城市GDP40强,位列社科院2014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榜第34名
淄博是一座组群式城市,城镇化率位居山东省第三位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具有辖县权的&较大的市&[5-6]& 和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城市,是山东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次中心城市。&
淄博是全国首批科技兴市试点市和国家级星
2014年永善县辖6个镇、9个乡,共有4个居委会、13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溪落渡镇,西南距省会昆明市680千米,南距昭通市政府驻地昭阳区200千米。
地处滇东北中山山原西北边缘,因受金沙江及其支流切割,高原面较破碎。最高海拔3199.5米,最低海拔340米。主要河流金沙江、桧溪子河、大毛滩河、井底水河、龙冲河等。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均气温16.4℃,年均降水量666毫米。[
永善在夏禹属梁州域,周朝属雍,秦属西南夷,汉初属犍为郡朱提县,蜀汉属朱提郡朱提县,西晋初属朱提郡南广县,南朝属宁州朱提郡河阳县,隋开皇三年废郡改州统县,属南道开边县地,唐南诏时,属爨部地,宋朝属乌蒙部,元朝属乌蒙路宣慰司,明朝属四川乌蒙府地。
清雍正八年(1731年),将四川辖地夹在县域的吞都一带地方划归永善,并于吞都设汛防。雍正九年(1731年)十月,&移永善县鲁甸巡检驻副官村&,同时鲁甸建厅隶属昭通府,永善设副官村分防。同时,因县城米贴地势狭陷、易攻难守、屡遭兵患迁莲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划出北面副官村另设靖江县(今绥江、水富等地),同时在井底设弹压公署(后改为分县,1946年撤),分管下半县。1950年4月,永善解放,隶属云南省昭通地区。[2]&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平定乌蒙(今昭通),改隶云南,设昭通府 ;六年二月又于米贴设一知县、教谕、典史,分驻昭通镇标右营游击,抚驭乌西一带;适值米贴土目禄永孝死,其妻禄氏掌管其地,抗不服调。同年二月初一日,鄂尔泰遣援剿左协副将郭寿域领兵300往谕,初五日抵米贴。禄氏表面归服,暗地谋反,于二月十二日夜半,率四川沙马、黄琅土司和吞都德昌土司、彝目毛脸乌基等聚集1000余人叛,寿域被害,士兵300仅有一甘姓幸存,奏报鄂尔泰,鄂尔泰大怒,派大将张耀祖、哈元生、卜万年率兵分三路进剿平之,并由朝庭钦命县名为&永善&。[3]&
2001年,永善县辖1个镇、15个乡、2个民族乡:景新镇、桧溪乡、黄华乡、茂林乡、大兴乡、团结乡、佛滩乡、青胜乡、细沙乡、黄坪乡、务基乡、莲峰乡、万和乡、水竹乡、墨翰乡、码口乡、马楠苗族彝族乡、伍寨彝族苗族乡。
  2002年,景新镇更名为溪洛渡镇;黄华乡、茂林乡撤乡设镇;大兴乡撤乡设镇;桧溪乡撤乡设镇。2002年末,永善县辖18个乡镇、134个村委会。永善县有人口总户数10.02万户,其中农业户数9.37万户,有总人口39.94万人,其中
夏、商属粱州之域,周为窦地甸。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关为秦蜀郡辖地;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县境属犍为都朱提县地;元封二年(公元109),属犍为南部朱提县地;东汉永初元年(107),属犍为蜀国朱提地;蜀汉建安九年(214),在原犍为属国的基础上,设置朱提郡;建兴三年(225),&蜀汉朱提郡领朱提、汉阳、堂琅、南昌、南广五县,治朱提&,朱提县辖今昭通、鲁甸、彝良、大关、永善等地。西晋泰始六年(270),县境属益州朱提郡朱提县地,太安二年(303),属宁州朱提郡朱提县地;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属宁州朱提郡辖地直至南梁;梁太清二年(548),南梁王朝终止派遣宁州刺史,宁州地区为爨氏&窃据&,县境荒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益州刺史兼理宁州军事后,将宁州改为&南宁州&,此时,大关属南宁州朱提郡地。隋开皇四年(584),大关属南宁州总管府恭州辖地。唐武德元年(618)置协州,领东安、西安、湖津3县,西安县治所在今大关县青龙乡双河场老街;湖津县治所在今大关县天星乡火烧寨。这是今县境置县的开始。后从协州分置靖州统靖川、分协两县,城址分别在今县境悦乐坝和翠华老城。唐南诏时,今县境为东爨阿旁部,属拓东节度管辖。宋大理时,县境属乌蒙部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乌蒙路隶云南行省,乌蒙路(今昭通)辖归化州(今大关县)、土僚长官司(今盐津县),此时,县境属云南行省乌蒙路归化州。不久乌蒙路改为乌蒙军民总管府,后又改为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领有乌蒙撒路、乌蒙路、东川路、芒布路等地,今大关县地归属未变。顺帝至元元年(1335)九月,诏以乌撒乌蒙之地隶四川行省,县境随属四川行省乌蒙路辖地。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大关属四川布政司,今大关县地属云南布政司乌蒙府辖地。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乌蒙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县境又属四川乌蒙府辖地。
清雍正五年(1727)诏乌蒙、镇雄二府归滇辖,县境归属云南省乌蒙府辖地。雍正六年置大关厅,设通判驻其地。
中华民国2年(1913)
古为僰人居住地。夏商周三代属梁州域,后几易其隶属。公元587年置开边县,治所今滩头乡集镇所在地。1727年改土归流,盐津归属乌蒙府大关厅。1917年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
盐津县有秦开&五尺道&、&唐袁滋摩崖&、&僰人悬棺&、&古城堡&等遗迹。盛产山货药材,兰花种类繁多,乌骨鸡药用价位高;石灰石、无烟煤、水力资源丰富,是一个待开发的山区县。
盐津古为焚人居住地,夏、商、周三代属梁州域,秦为蜀郡地。
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属键为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属键为属国,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属朱提郡。
西晋秦始七年(271)属宁州朱提郡,东晋建武元年(317)属宁州南广郡。
隋开皇六年(586)属开边县,治所设于滩头。
唐武德元年(618)属协州,唐贞元十年(794),南诏归附,设云南安抚司,归拓东节度管辖。宋,盐津属梓州路羁摩州的石门路(后改为澄州府路羁摩州的石门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属乌蒙军民府,至元二十四年(1287)属乌撒乌蒙宣慰司所辖土僚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四川布政司乌蒙府,天启七年(1627)属马湖府辖境。
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乌蒙府改属云南,盐津隶属云南省乌蒙府;雍正六年(1728)乌蒙府下设大关厅,盐井渡设巡检司,盐津属乌蒙府大关厅。民国2年(1913)大关厅改为大关县,盐津隶属大关县。民国6年(1917)从大关县分出,以黎山以北14个乡设立盐津县。
  民国6年,县辖14个乡、52个大甲,219个自然村。民国21年(1932)实行区自治,将14乡52个甲划为7个区40个乡3个镇。民国30年(1941),又改划为3个镇6个乡117个保1163个甲。
  1950年7月盐津全境解放,将民国时的3镇6乡改为5个区人民政府,下辖保甲未变。1951年8月废除保甲,建乡设村,盐津县设5个区2街58个乡。
1952年土改初划为5个区3街78个乡,土改后改为5个区2街55个乡。1953年2月增设落雁为第六区。同年11月6个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属县派出机关。
1954年3月,盐井、普洱二街改为二镇。1955年4月撤销落雁区,新设牛寨为第六区。
1956年1月,彝良县所辖第八区(今庙坝)划入盐津县设为第七区,县辖7个区2个镇64个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盐津县划为9个人民公社61个管理区。
1958年4月,盐津、大关两县合并为大关县。日,盐津、大关两县分治;大关原辖豆沙、柿子划入盐津县,盐津县辖10个公社2个镇74个管理区。1961年调整社队规模后,县辖8个区1个县直(牛寨)公社(下辖6个大大队);区辖32个公社1个镇。
1962年再次调整社队规模后,县辖9个区公所,1个县直(牛寨)公社下辖8个大大队,区辖82个公社2个镇。
年两次合并公社后,县辖9个区1个县直(牛寨)公社下辖8个大队1个县直(城关)镇,区辖76个公社1个镇(普洱镇)。
月,各区、社、大队、镇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在上述名称后一律加上革命委员会。1970年3月区改称公社,区辖公社改为大队,县辖10个公社1个镇;公社下辖34个大队1个镇。日,两碗区划归水富县。1982年3月,从普洱公社划出天星、龙塘、落雁三个大队成立落雁区工委;4月,城关镇改为盐井镇,升格为公社级,至此,县辖9个公社1个镇1个区工委,下辖78个大队1个镇。
  1984年设区建乡,公社改为区公所,生产大队改设乡,下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从兴隆区划出共和,牛寨区划出保隆,以落雁区工委为基础成立落雁区,至此,县辖10区1个镇,区辖71个乡8个镇,下辖431个村民委员会14个居民委员会。
  1988年进行区、乡体制改革,将区公所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城区并入盐井镇);原乡、镇人民政府改为村公所、办事处;从普洱区划出串丝、箭坝、龙台3个乡设立串丝乡;从艾田乡划出中和、中堡、赵溪,普洱区划出大浩,豆沙区划出天宁,以中和村为驻地设立中和乡。至此,县辖10个乡、2个镇人民政府;乡辖61个村公所,镇辖19个办事处;村公所(办事处)下辖431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2573个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置堂琅县,属犍为郡;武帝置三降县,属越嶲郡。
东汉置堂狼县,属犍为属国都尉。
三国蜀汉为堂琅县,属益州朱提郡。
西晋至南朝梁为宁州堂狼县地。
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开皇年间属南宁州总管府;大业年间为东爨地。
唐初置唐兴县,唐南诏属拓东节度辖地。
宋大理国为东川郡乌蒙闷畔部地。
  元为东川路辖地。元宪宗年间置闷畔万户,至元十五年(1278)置东川军民府,二十八年(1291)升东川路。至元十一年(1274)置邓州、川州、赵州、姚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置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置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东川路均属之。至元二十八年(1291),以上邓、川、赵姚4州省入东川路。大德四年(1300)置淄都县、乌撒县,后省。明为东川府辖地。洪武十五年(1382),东川路改置东川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东川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二十一年(1388)废,洪武二十六年(1393)复置东川军民府,寻自府西南马鞍山徙治万额山南。
  清初沿明制,为东川军民府,属四川省。雍正四年(1726)4月,四川省属之东川军民府划归云南省,改置为东川府。雍正五年(1727)7月,于巧家汛地置会泽县,属东川府。雍正七年(1729)4月,徙会泽县治于府城。雍正八年(1730)7月,东川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嘉庆十六年(1811)3月,于原会泽县旧址置巧家抚彝府同知(后改设巧家厅),属东川府。民国2年(1913),巧家厅改为巧家县,属滇中道。民国18年(1929),裁道直属省。民国31年(1942),属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1950年,巧家县属昭通专区。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巧家县属昭通地区。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巧家县属昭通市。
  1997年,巧家县辖1个镇、18个乡:新华镇、红山乡、东坪乡、茂租乡、大寨乡、小河乡、六合乡、新店乡、巧家营乡、荞麦地乡、包谷垴乡、老店乡、铅厂乡、中寨乡、崇溪乡、金塘乡、马树乡、炉房乡、蒙姑乡。县府驻新华镇。
  2001年,巧家县辖1个镇、18个乡:新华镇、大寨乡、小河乡、马树乡、茂租乡、东坪乡、红山乡、六合乡、新店乡、巧家营乡、荞麦地乡、包谷垴乡、铅厂乡、老店乡、中寨乡、崇溪乡、金塘乡、炉房乡、蒙姑乡。
  2002年,小河乡、荞麦地乡撤乡设镇(省政府日批准);马树乡、大寨乡撤乡设镇(省政府日批准)。
2002年末,巧家县辖19个乡镇、180个村委会。
  2003年,荞麦地镇更名为药山镇(省政府日批准)。
  2006年,撤销巧家营乡和新华镇,设立白鹤滩镇,新设立的白鹤滩镇管辖原巧家营乡和新华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新华镇政府驻地;撤销铝厂乡和老店乡,设立老店镇,新设立的老店镇。
昭通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昭通辖一区(昭阳区)10个县143个乡镇(办事处)。2010年末总人口521.3万,其中有苗、彝、回等23个少数民族54.2万人。
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称为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1]&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10万年,称作&昭通人&,填补了云南省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之间的空白,说明昭通市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至距今四千年的约六千年时间里,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已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制陶、纺织、农业和放牧等技术,开始了邑居和定居生活。西周末至春秋初期时的杜宇部落,入蜀,&教民务农&,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得到了蜀民的拥戴,当了蜀王,号&望帝&。
会泽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8公里,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县城钟屏镇,海拔2120米,距曲靖市区254公里,距省会昆明273公里。
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会泽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会泽县由于地质地貌和森林覆盖率低等原因,土壤冲刷流失严重。棕壤、红壤、紫色土土类面积5114平方千米,占会泽县土壤面积的91%;会泽县耕地796平方千米,旱地占86%左右,而棕壤、红壤、紫色土占一半。
会泽属典型的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夏无酷暑,冬季冷寒,干湿分明。会泽立体气候特点突出,从南亚热带至寒温带气候均有分布。小江、牛栏江流域及大海梁子等地呈垂直分布,常常是:山脚赤日炎炎,酷暑难耐;山顶云雾缭绕,寒气袭人。大海乡五月飘雪、七月飞霜的气候屡见不鲜。会泽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
会泽平均海拔2200米以上,高原空气稀薄,辐射波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晴日225天,年日照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2.7℃。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快。
自然灾害以干旱、倒春寒和八月低温为主,晚霜冻、洪涝、三秋连雨、冰雹、大风等局部发生。此外,地震、泥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会泽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分为三个类型: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同劳县,属益州郡。蜀汉仍名同劳,隶建宁郡。东晋更名为同乐县,属建宁郡。刘宋肖齐仍名同乐,隶建宁郡。唐初名同乐,隶郎州。唐玄宗天宝末南诏蒙民取之,名阿彦甸,隶石城郡。宋大理段氏属落温部地,即三十七部之一。元宪宗三年(1253)置落温千户所,属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三年(1276)改为陆梁州,隶曲靖路,领芳花、河纳雨县。据《云南省陆良地志资料》:&陆良,夏属梁州外境,故元陆梁州,取夏属梁州之义。&
  明初为陆梁州、隶曲靖府,属云南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有酋长刘氏兄弟五人倡乱,西平候沐英统兵剿之,时值六月,阴霾清冷,因有&信是深山六月寒&之诗句,遂易&陆&为&六&,易&梁&为&凉&更名&六凉州&,取清凉之意。后以兹土为滇东要郡,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增设六凉卫,属云南都指挥使司。&陆&&六&二字同音,也写作陆凉卫,永乐初省原领芳华、河纳两县入州。清仍为陆凉州,隶曲靖府。清康熙八年(1669)裁卫归州,移州治于卫城。民国元年(1912)全省先后废州为县,改为&陆凉县&,属滇中道。民国二年1913年邑人牛星辉,以&凉&义近放薄,文嫌不驯,首倡呈请政府改&凉&为&良&,经省批准,名&良县&属省辖。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改属曲靖地区。1997年5月曲靖撤地设市,属曲靖市。
  1997年,陆良县辖6个镇、5个乡:中枢镇、板桥镇、三岔河镇、马街镇、召夸镇、芳华镇、大莫古乡、小百户乡
罗平县隶属云南省曲靖市,地处东经103&57&~ 104&43&、北纬24&31&~25&25&之间。境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99公里,国土面积302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8%;东沿黄泥河为界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东南以南盘江、清水江为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隔河相望;西南与师宗相邻;西至北界,分别与陆良、麒麟、富源三县(区)毗邻。西距省城昆明207公里,北距曲靖市120公里,东至贵州省兴义市86公里,南距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城156公里。[2]&
罗平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西部和北部是较为完整的滇东高原面,中部属岩溶断陷湖形盆地,东部和南部受河流侵蚀、切割,形成中低山和峡谷相间的地貌,最高海拔为白腊山主峰2468米,最低海拔为鲁布革乡三江口722米,相对高差1746米。&
罗平县境内河流为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九龙河、块泽河、黄泥河、及八大河(南盘江)等25条,分别流经县境中、东北、东南和西南部,汇集于三江口,经广西注入珠江归南海。[1]
罗平县内除南部八大河一带属南亚热带气候外,其余为高原季风气候。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多大雨和暴雨;冬季受昆明静止锋控制,常阴雨连绵。年平均降雨量1743.9毫米,是全省的多雨区之一,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日照时数1685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均无霜期为280天左右。罗平境内气候温和,平均温度15.2℃,无霜期长达280天,活动积温高、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00毫米。[
罗平县土地资源总量442.87万亩,其中林地占28.5%,荒草地占36.5%,水域面积占0.7%,难利用土地占6.8%,园地占0.2%,其它用地占77%。耕地主要分布在罗平坝子、山间小盆地及坡度在25度左右的山区,有30-3000亩的山间小盆地80余个,千亩以上的坝子40个。[1]&
截止到2014年,罗平
富源县地貌为中山山地,突出的峡谷地貌,其特征为河流纵向切割、山川南北展布、地形破碎、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岩溶发达、河谷阶地狭窄,耕地零星分散。最低海拔为东南部的特土峡谷,海拔1110米。[3]& 富源县属于南温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境内降水丰富,四季温和,每年平均气温14℃左右,相对湿度较大,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光照热量条件较好。[3]& 2013年,富源县耕地面积161.5万亩,土壤以红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3.61%,其次为黄棕壤和黄壤,占总面积的28.77%和17.78%,夹杂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草甸土。[4]& 2013年,富源县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煤炭、莹石、铅、锌、硫铁矿、铁、石膏、金等。
2012年,富源县实现生产总值153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3%。实现财政总收入35.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0.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20.9%、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2011年增长22%、完成年计划的101.7%。同比2011年增长11.24%,完成年计划的101%。实现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2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82%。
2013年,富源县耕地面积161.5万亩,土壤以红壤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3.61%,其次为黄棕壤和黄壤,占总面积的28.77%和17.78%,夹杂紫色土、石灰土、冲积土、草甸土。[4]&
2013年,富源县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煤炭、莹石、铅、锌、硫铁矿、铁、石膏、金等4类21种。富源县含煤面积83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4,地质储量141.02亿吨,探明储量64.57亿吨,无烟煤探明储量达38.8亿吨,是我国江南最大的无烟煤田。富源县已探明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藏资源有煤炭、莹石、铅、锌、硫铁矿、铁、石膏、金等4类21种。[4]&
2013年,富源县地处滇东多雨区,属珠江上游的山区县,自然水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量1332毫米,水资源总量28.8亿立方米,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南北盘江 支流,主要河流有块泽河、黄泥河、嘉河、丕德河、篆长河、水城河、木浪河及其支流,境内流量22.1亿立方米,境外流入水量6.7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4500立方米,全县已建立蓄水工程46座,正常蓄水7083.6万立方米。已建成的三岔河电站、响水河电站、细戈电站、跌水电站、坝后电站年发电量11120万千瓦时。[4]&
曲靖是云南省重要工商城市,综合实力居云南省第二位,是云南省&滇中城市群规划&区域中心城市。截止到2013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主城人口达100万人。2013年,曲靖地区生产值1652.26亿元。
宣威格宜尖角洞和曲靖珠街八塔台等古文化遗址的科学考证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南盘江流域一带就有人类足迹可寻。
三四千年前,曲靖先民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种植水稻,创造文明。
公元前280年,楚将庄蹻率兵入滇,曲靖为古滇国腹心地带,史称&靡莫之属&。
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常 修通了起自四川宜宾,终于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有力的促进了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派兵打败了盘江流域一代的&劳浸、靡莫&部族,滇国归顺了汉王朝。在今三岔一带建成了味县,隶属于益州郡。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在盘东一带与南中地区叛乱部族发生激战,主帅孟获被擒后率军归附,在三宝温泉石宝山与诸葛武侯和盟。诸葛亮三军会师味县,立纪功碑于城内。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并将郡治由滇池迁到味县,并将南中军事管制机构移到味县,味县成了南中地区政治、军事中心。[1]&
西晋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八月,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改设宁州,治所仍在味县,直属于中央王朝。宁州成为全国十九州之一,其余为司州、兖州、豫州、冀州、幽州、平州、雍州、凉州、秦州、梁州、益
宜良县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3℃,每年平均日照2177.3小时,每年平均降雨量912.2毫米,每年平均相对湿度75%,全年无霜期260天左右。2012年获中国科技进步县称号。宜良县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铜、铅、锌、钴等,其中铁矿居首位,储量为364万吨,品位达51.07%。非金属矿藏有煤、磷、香晶石、石灰石、建筑沙、陶土等,其中煤、石灰石储量最多。煤地质储量4.49亿吨。
2008年,宜良县实现生产总值70.53亿元,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21.41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20.65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28.47亿元,增长19.2%。人均生产总值达16690元,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完成5.66亿元,增长28%,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亿元,增长3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2元,增长13%。
宜良县金属矿藏主要有铁、铜、铅、锌、钴等,其中铁矿居首位,储量为364万吨,品位达51.07%。非金属矿藏有煤、磷、香晶石、石灰石、建筑沙、陶土等,其中煤、石灰石储量最多。煤地质储量4.49亿吨。
宜良县产水5.73亿立方,其中地表水4.68亿立方,地下水1.05亿立方,2011年入境窖水19.96亿立方,年水资源总重量达25.64亿立方。县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属珠江流域水系,经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南盘江、贾龙河、麦田河、獐子坝河,摆衣河、巴江等。水能蕴藏量达25.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约10万千瓦。境内还有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另有天然湖泊阳宗海,总面积31.9平方公里,蓄水6亿多立方米;塘坝水库500多个,年蓄水5亿立方米;南盘江龙头水库&柴石滩水库可蓄水5亿立方米。
宜良县县境内常见野生动物近100余种,主要有禽类、兽类、鱼类、蛇虫类等。常见野生植物达1300余种,有地衣、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庭园花卉、药用植物等,其中有常见树种100余种,主要是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树种。[1]&
2008年,宜良县实现生产总值70.53亿元,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21.41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20.65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28.47亿元,增长19.2%。人均生产总值达16690元,增长14.2%。财政总收入完成5.66亿元,增长28%,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亿元,增长3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2元,增长13%。
宜良县农业
2009年,宜良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71270万元,比2008年增长11.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4515万元, 比2008年增长9.2% 。
200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0918万瓦特,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68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5048台,拥有机动脱粒机17809台,联合收割机19台,农村用电量9455万度,比2008年增长4.4%,化肥施用量18073吨,比2008年增长1.2%,农膜使用量1095吨,比2008年增长2.9%,农药使用量508吨,比2008年增长2.8%。[2]&
宜良县工业
2009年,宜良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08915万元,比2008年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387505万元,比2008年增长9.6%、。 2009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02亿元,比2008年增长2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28.4%。2009年宜良县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71亿元,比2008年减少40.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比2008年增长38.0%。从行业看:建筑材
2003年完成富民县生产总值6.52亿元,增长9.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7%、16%和8%;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11.6%。
2010年富民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2010年达27.6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7.38%,达2.96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88%,达1.9亿元,是&十五&末的4.3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6%,达14.93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
2012年富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88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4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为19.2:49.3:31.5。人均生产总值28597元,比上年增长15.7%;非公经济增加值23.2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占GDP的比重为5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7]&
2003年富民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9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量达5.8万吨,实现烤烟农特税413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建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林果、蔬菜、花卉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经比例为5:5。
2010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4%,突破6亿元。11个农特产品被认证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2009年荣膺&中国杨梅之乡&。[8]&
2012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7.05亿元,增长9.6%;林业产值0.65亿元,下降6.8%;牧业产值4.69亿元,增长2.9%;渔业产值0.1亿元,增长0.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19.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008公顷,比上年增长5%,产量64701吨,增长2.5%;蔬菜种植面积3267.4公顷,增长22.2%,产量59498.4吨,增长9.4%;鲜切花种植面积75.3公顷,增长23.2%,产量4074.1万枝,增长44.6%。[7]&
2012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0.69亿元,增长35.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24亿元,增长247.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33.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2亿元,增长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3.1%;金属制品业1.48亿元,增长103.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8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0.91亿元,增长83.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0.48亿元,增长16.9%;通用设备制造业0.14亿元,增长22.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0.12亿元,增长10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0.11亿元,下降21.8%;造纸和纸制品业0.08亿元,增长11.7%;农副食品加工业0.05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7.96亿元,增长30%;实现利税总额2.87亿元,增长98.4%;其中利润总额1.63亿元,增长297.5%;产品销售率91.9%。[7]&
2012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19亿元,增长18.6%。建筑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48.4万平方米,增长0.4%,竣工面积20.79万平方米,下降82.6%。[7]&
2003年富民县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企业达3598户,注册资金5.5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共上缴税金4646万元,占富民县工商各税6786万元的68.5%。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8亿元,比一季度回升12.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集市贸易成交额分别完成2.7亿元、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0.7%。富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5.6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3.6%。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按地域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2亿元,增长19.3%;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亿元,增长8.9%。按行业划分,批发业零售额0.95亿元,增长116.8%;零售业零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昆明市为山原地貌。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多溶洞和溶岩地貌,溶岩盆地有石林坝子。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雨量1450毫米,无霜期278天,气候宜人。
昆明市是灵秀而迷人的,它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泊,沿湖两岸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
昆明市开放而时尚,浓缩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
汽车&&& 途径 温州,莆田,泉州,厦门 [汽车票务信息]
11:30&& 15:00&&& 17:00&&& 18:00
温州,莆田,泉州,厦门
厦门长途汽车站
车上配置:空调 DVD 冷热饮水机 卫生间
备注:响水&&厦门(天天发车)
服务宗旨:优质,高效,安全,最低价格,一流服务
中文名称:&厦门
外文名称:&Xiamen、Amoy
别名:&鹭岛
行政区类别:&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
所属地区:&中国福建省
下辖地区:&思明/湖里/翔安/同安/集美/海沧
政府驻地:&思明区湖滨北路61号
电话区号:&0592
邮政区码:&361000
地理位置:&北部与泉州市,南部与漳州市接壤
面积:&1575.16平方公里(2011年)
361万(2011年)
方言:&闽南语厦门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鼓浪屿/环岛路/万石植物园/胡里山炮台/南普陀寺/园博苑/嘉庚园等
机场:&高崎国际机场、在建翔安国际机场
火车站:&厦门站、厦门北站、高崎站
车牌代码:&闽D
主要高校:&厦门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
党政领导:&于伟国、刘可清、郑道溪等
市树:&凤凰木
市花:&三角梅
市鸟:&白鹭
厦门市(英文:Amoy),别称鹭岛,简称鹭,位于福建省东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资区,北邻南安,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之一,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五个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即&新特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也是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厦门由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岛上有厦门最早的商业和政治中心。
厦门也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截至2014年,厦门市市区建成区301平方公里,主城区人口381万。通行闽南语。
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不久裁撤,并入南安县,直到600多年后才再次设县建制: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3]& ,属泉州。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灭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人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顺治十二年(1655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属于福建省,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自泉州移驻厦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大田县,1925年废)
&本产品网址:/b2b//sell/itemi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撒烤茶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