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会昌佛山三中初中部是高中还是初中

江西省会昌中学_百度百科
江西省会昌中学
江西省中学创建于1940年秋。称“会昌县立初级中学”。1944年增设高中班,1946年由省教育厅改名“会昌县立中学”。1947年增设简师班。1978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当年全校有24个班1400余人,1979年会昌创办二中,1980年全县中小调整布局把会昌中学改名为“会昌县第一中学”。现正式恢复会昌中学。学校现有88个教学班,学生4500人,教职工350人;专任教师31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287人;中学76人,中学一级教师6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班主任1人,省德育先进个人1人,市劳模2人。2009年顺利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验收;2012年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先进单位”。
学校将按照“建设新学校、树立新形象、再上新台阶”要求,朝着建设“环境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高中阔步前进。[1-2]
江西省会昌中学学校历史
江西省会昌中学创建于1940年秋。称“会昌县立初级中学”。1944年增设高中班,1946年由省教育厅改名“会昌县立中学”。1947年增设简师班。解放前高中毕业三届、初中毕业九届、简师毕业三届共700余人。
解放后,高中停办,复称“会昌县立初级中学”,1952年会昌普化中学改称会昌二中,故又易名为:江西省会昌第一初级中学。1954年二中并入一中,又称“会昌初级中学”,1958年复办高中,更名为“江西省会昌中学”。到1961年发展到高中6个班,初中12个班,学生近千人的规模。
江西省会昌中学新校区
文革期间,学校于1968年11月撤销。教师下放,校舍为农机厂占用,留下二个班5名教师由县农机厂接管,改称“会昌县农机厂五七中学”。1971年才恢复会昌中学校名。粉碎“四人帮”后,会昌中学获得新生,1978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中学,当年全校有24个班1400余人,1979年会昌创办二中,1980年全县中小调整布局把会昌中学改名为“会昌县第一中学”。现正式恢复会昌中学。[1]
江西省会昌中学学校现况
学校现有88个教学班,学生4500人,教职工350人;专任教师31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287人;中学高级教师76人,中学一级教师6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班主任1人,省德育先进个人1人,市劳模2人,市“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各1人,其他市级表彰的先进个人20余人。
为跻身全市教育发展快车道,提升会昌中学办学品位,县委、县政府大手笔高标准建设新会昌中学,新校区占地320亩,主体建筑18栋,建筑面积83659平方米,总投资达1.5亿元。2009年秋,学校整体搬迁到文武坝镇大禾田,新校区设施完备,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音乐舞蹈室,校园网络控制中心一应俱全。
搬入新学校后,学校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按照“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全面提高”原则,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生态校园和信息校园,为师生创建赏心悦目、情趣高雅、特色突出、个性鲜明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学校多次被评为县创建和谐平安先进单位,县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赣州市经济文化保卫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学校团委被共青团江西省委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2008年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20
09年顺利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验收。学校将按照“建设新学校、树立新形象、再上新台阶”要求,朝着建设“环境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高中阔步前进。办学理念随着时代的进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省会昌中学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年级组、教研组“双线”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教职工工作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大兴“科研兴校”之风。教师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2个,省级立项课题13个,市县立项课题40多个;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500多篇,每年均有一批教师或学生在省市举行的各类教学竞赛和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学校形成了较为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我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新建了高标准的教学大楼、电教实验楼、综合科技楼和图书馆;新增了设备一流的多媒体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拥有学生计算机房、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等。正确的办学思想,雄厚的师资力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的教学设施,推动了学校的发展,江西省会昌中学取得了明显的办学业绩,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全校师生正紧密团结、奋发进取,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盘活有效资源。力争5年内办成具有6000名学生以上,教职工400人,规模、设施齐全、质量一流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现代化省级优质高中,不断提升高考质量,树立新形象,再上新台阶。[1]
江西省会昌中学以“、博学、”为校训,以“兴教育人,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形成了“求真、向善、尚美”的良好校风。
江西省会昌中学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全县乡亲父老的关心厚爱,离不开基层教育者工作者们的默默奉献,离不开广大优秀学子们的努力和创造。我们有理由坚信:江西省会昌中学定能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尽全部的努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广大学子实现夙愿,为振兴会昌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也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更
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材。[1]
江西省会昌中学校园新闻
会昌中学2014年高考喜获佳绩
2014年高考成绩6月23日揭晓,会昌中学一本上线人数182人,相比2013年增长80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561人,相比2013年增长160人,一本、二本上线均继2013年后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文科考生潘靓慧总分614分,全省排名第39名,全市排名第2名,已被北京大学录取。[3]
会昌中学隆重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 北大新生潘靓慧到场为学弟学妹鼓劲
怀揣新学期梦想,9月1日早上,会昌中学6000余名师生齐聚校内小广场隆重举行2014年秋季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潘靓慧同学作了精彩演讲。她以自身的经历和感悟,告诉学弟学妹们,一个优秀的学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做事善始善终的人,是一个心中有梦想的人。潘靓慧同学会上的精彩演讲和出色高考的成绩,在会昌中学学子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实现了身教与言教的完美结合,在场的学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4]
江西省会昌中学历任校长
县长兼校长
县长兼校长
县长兼校长
校革委会主任
校革委会主任
崔年红2013.2-  [5-6]
江西省会昌中学大事纪要
民国29年(1940)
8月,创立会昌县立初级中学。招收初一年级新生两班132人,教工8人。首任校长黄运元。教导处主任汪扬勋、训导主任蔡奕范、总务处主任何茂材。
同年秋,本县中村已故乡绅胡德来先生的遗孀吴氏,响应县里捐资设立“县立初中基金”的号召,捐献稻田百余亩,杉木林、油茶林山地各一块,此举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表彰。
民国30年(1941)
元旦,会昌县立初级中学举行隆重的授奖典礼,为中村胡吴氏等授奖。
8月,会昌县立初级中学迁入县城东郊同善社。
民国31年(1942)
7月,首届会昌初中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8月,会昌县举行盛大祀孔典礼,纪念孔子诞生暨教师节,县长费绍宏主持。会昌初中全体师生参加。
10月,县体育代表队参加在举行的宁都专区运动会,获得三个项目比赛的第一名,其中会昌初中学生黄步才获得10000米冠军。
民国32年(1943)
5月,汪扬勋代理校长主持工作。
秋,会昌县立初级中学增设简师科,招收新生一个班。
民国33年(1944)
8月,会昌县立初级中学创办高中,招收新生36名。
民国34年(1945)
8月,聘任李日章任校长。
民国35年(1946)
1月,聘任欧阳晳任校长。7月1日,遵照江西省教育厅令,将“会昌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会昌县立中学”。
10月,学校兴建礼堂、教室,举行建校祝嘏奠基仪式。两个月后,礼堂落成。
民国36年(1947)
7月,会昌县立中学首届高中生毕业。
9月,会昌县简易师范学校并入会昌县立中学。
同年,会昌县成立“劝募委员会”进行集资办学,会昌县立中学教学设施得到充实,并拨到部分基建款。
民国37年(1948)
国统区物价飞涨,时局动荡,学校部分外籍教师辞职离校,因缺少师资和生员不足,学校决定停办高中。[7]
8月22日,会昌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了会昌县立中学。复称“会昌县立初级中学”。初中三个年级共6个班,学生254名,教职工26人。
11月,县长张士良兼任会昌县立初级中学校长。
1月,学校教师参加宁都专署举办的“宁都专区中学教师学习班”学习。
7月,西江普化初级中学(原唐稷初中)停办,并入会昌县立初级中学。
5月4日,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会昌初中支部”。
8月28日,中央政务院内务部部长谢觉哉,率领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老根据地访问团到会昌慰问,9月2日,谢老亲临会昌初中视察,并为全校师生作报告,勉励师生勤奋学习,热心为人民服务。
3月,县长余伯新兼任校长。
7月,学校教师赴南昌参加全省中学教师思想改造学习。
9月,学校改称“会昌县第一初级中学”,贯彻面向工农的办学方针。
5月,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同月,县长朱彰兼任校长。
同年,教师开展学习凯洛夫《教育学》、《普希金教授法》,强调应用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试行五级记分制。
8月,上级任命张伟嵩担任会昌县初中校长兼党小组长。
同月,会昌第二初级中学(原西江唐稷初中)并入会昌初中。
5月,萧相孚任会昌初中临时党支部书记。
5月,学校贯彻施行中央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共18条),
5月,中共会昌初中支部正式成立,萧相孚任支部书记。
2月,县委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集中到会昌初中举办肃反运动学习班,主要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开展了大规模的自查和深挖反革命运动,时间15天。
3月,萧昌兰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0月,萧昌兰调离;校长张伟嵩兼任党支部书记。
9月,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学校开始全面开展反右派斗争。
同月,全省中小学停止使用五级记分制,恢复沿用百分制。
3月,共青团中央在瑞金召开赣、湘、闽、粤100个县共青团工作观摩学习会议。共青团会昌县委书记张仁洲,会昌初中团委副书记宋元俊、学生会主席黄建华一起作为会昌县代表赴瑞金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听取了会昌初中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情况汇报。胡耀邦书记充分肯定了会昌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并亲自写信勉励全校师生继续努力,还派秘书陈浩同志专程到学校宣读信的内容。
8月,经呈报批准,会昌县初级中学复办高中,招收高一年级新生100名,并将学校更名为“江西省会昌中学”。
同年,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行教学改革,建立校办农场,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11月,曾存豪任会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4月,高一学生王兴辉在南昌市举行的全省运动会上,获得男子800米中长跑冠军,荣获国家运动健将称号。
10月,李鸿飞任会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学校响应上级“一种三养,生产自给”的号召,积极组织师生开荒种菜,养猪养鱼,办农场等各项勤工俭学活动。
2月,叶蔚民任党支部专职副书记。
7月,会昌中学首届高中学生毕业。经统一高考,有49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全国大专院校录取。
同年,遵照教育部指示,学校增设政治课。
省、市一批大专院校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实行撤并,会昌中学调入15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大专院校教师,增强了师资队伍。同时将学校原中师学历以下的教师充实到乡镇初中。
3月,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全校开展“学雷锋创三好”活动。
10月,教育部颁发《中学工作条例》(40条),确定了“学校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三主”方针。学校根据这一指示,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教学时间,纠正师生参加劳动过多的偏向。
6月,召开全县文教卫生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共99名代表参加会议,会昌中学推选严锡馨等3人为县代表。
3月,会昌中学贯彻中央教育部颁发的《班主任工作条例》(草案)。
7月,应届高中毕业生王春茂考取北京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会昌学子首次叩开北大校门。
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校内红卫兵形成“鲁迅兵团”和“井岗山兵团”两大派组织。
9月,县委工作组进驻学校领导运动,两个月后撤出。
10月18日,会昌中学推选一批红卫兵和教师代表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3月,县文教局转发中共中央关于“复课闹革命”通知,会昌中学师生陆续返校。
10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学校将和1968年连续三届的高中毕业生全部动员离校返乡。
同年,遵照县革委指示,会昌县农机厂组成“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领导学校的“斗、批、改”运动。并取消原来的班级制,实行军事化连排建制。
11月,学校大部分教职工下放农村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同月,县农机厂部分工人和家属迁入学校,部分教师和学生宿舍、教室被占用,校名被改称为“会昌县农机厂五七中学”。
12月,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月,学校成立“会昌县农机厂五七中学”革命委员会,任命原校党支部书记叶蔚民担任革委会主任。
7月,柳绰担任校革委会主任。
8月,民办创业中学并入县农机厂五七中学。
9月,学校恢复初中招生。
10月,学校实行开门办学,“走出去”(去农村进工厂)、“请进来”(工农兵上讲台)。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创办校办工厂、校办农场。
11月,闵志成任校革委会主任,柳绰改任副主任。
12月,县里通过“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对学校的原10名“三查”对象(校领导和教师)被确定为“人民内部矛盾”,解除审查。
5月,学校根据上级指示,改革学制,由原“三三制”改为“二二制”,即初中、高中各为二年。
9月,县农机厂五七中学恢复高中招生。
10月,宋名煌任校革委会主任。根据上级要求,学校增设政工组,组长苏宝念,教导处改称教务组,组长许任煌,总务处改称后勤组,组长邹水长。
学校贯彻全省体育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开始建立业余体育训练小组,对少部分学生进行小篮球、兵乓球、田径等训练。
3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原“会昌县农机厂五七中学”,恢复“江西省会昌中学”。原校革委会主任宋名煌改任会昌中学校长。
5月,学校在原校礼堂旧址上扩建可容纳千余人集会的新礼堂。
9月,高等学校恢复招生,主要招收“工、农、兵”学员,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
10月,县农机厂工人和家属全部迁出学校。
5月,学校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传达《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扶中学事件》,批判“师道尊严”、“修正主义路线回潮”,学生思想一度混乱。
10月,会昌中学掀起开荒造田,向“朝阳、共大”学习的热潮。
学校组织师生批判“右倾翻案风”。
9月,全校师生参加县里组织的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活动。
10月,全校师生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12月,学校工宣队撤出会昌中学。
3月,学校恢复各项规章制度,整顿校风、教风、学风。
9月,全国恢复高考制度。
10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学校有40%的教职工工资得到调整增加。
12月,张伟嵩任会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学校贯彻《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9月,会昌中学被定为赣州地区重点中学。
3月,县委清理历年来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五十年代的错案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教师全面得到纠正和落实政策。
7月,学校恢复初中三年制。
同年,学校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守则》(共12条)。
9月,会昌中学改称会昌县第一中学。
10月,会昌县成立中小学教学研究会,会昌一中为中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单位。
同月,会昌一中被定为江西省重点中学。
7月,学校恢复高中三年制。
5月,学校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1月,增设保卫科。
3月,上海市《青年报》举办1983年度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高二班学生张逵获奖。
4月,李义森任会昌一中党支部专职副书记。
2月,增设校务办公室,郭建国任校务办主任。
3月,县委、县政府下达《关于群众集资办校的决定》。县属单位及部分干部群众踊跃捐资,解决了学校部分危房的修缮资金和添置教学设备。县林业局捐款3万元,县制革转鼓厂、人民银行会昌支行等单位捐款新建南边新校门。
4月,黄志武任会昌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7月,应届高中毕业生闵卫东考取清华大学。会昌学子首次进入清华园。
9月,在全区中学“体育、卫生”大检查和美丽校园评比中,会昌一中获得第一名。
4月,“闽粤赣三省五县教育研究会”第一次会议在会昌召开。来自广东平远、蕉岭,福建武平,江西寻乌、会昌等五县教育局长、重点中学校长及高三年级科任教师等8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振兴教育,多出人才,交流经验;同时对如何做好高三年级迎接高考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交流探讨。
8月,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联合组织尊师重教视察团,对一中进行视察。
9月,学校提出“严、勤、实、精、活”五字教风和“自勉、勤奋、尊师、守纪”八字学风。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举行全县第一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优秀教师100名(会昌一中6名),同时为执教三十年以上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发给纪念品(会昌一中20名)。
同月,县政府批准会昌中学在彭迳校办农场作为教师新村建设用地,共向70户教师提供建房用地。
11月,全校教职工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每人平均月增资22.64元。
10月,会昌一中被评为赣州地区文明单位。
11月,会昌一中再次评为赣州市河东片美丽校园第一名。
学校组织师生学习中共中央文件和《人民日报》社论,对全校师生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8月2日,寻乌发生5.2级地震。全县开展防震工作,学校向每个师生发送《防震知识问答》,并及时搭建防震棚。
9月,学校贯彻赣州地区教研室制定的《赣州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印制“学生定量评教表”,开展学生评教活动。
11月,许剑锋任会昌一中校长,文观庆任党支部专职副书记。
9月,学校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同年,会昌一中开始职称评定工作,钟荣盛、黄惠生、许任煌、刘声煜、郭建国、张雍器、骆儒伟、范玉蕴、张景星等9人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4月,学校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6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告全党和全国人民书》,6月16日《人民日报》社论和邓小平同志讲话等文件,要求全体师生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8月,黄惠生任会昌一中校长。
9月,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增设政教处,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德育工作。
同月,学校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度。从校长到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工人,分别制定了岗位责任制。
10月,会昌一中被定为赣州地区依法治校示范点。
同月,学校组织学习省教委颁发的《江西省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规范》。
同月,会昌一中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
10月7—8日,学校举办建校50周年校庆活动。海内外来宾、历届校友、县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莅临校庆典礼。
本年,学校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实施“一中心、两手抓、三基础、四种课、五过关”为主要管理措施,通过实行一系列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9月,高中语文教师郑旭晶总结的作文教学“放—收—提”三字法,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效果显著,受到上级教研部门认可。
10月,学校开展“创文明班级,育文明学生,建文明学校”教育竞赛活动,推动学校“三风”建设。
4月,戴石金任会昌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0月,赣州地区作文教改研讨会在会昌一中召开,郑旭晶老师在研讨会上介绍作文“放—收—提”三字教学法。
4月,为进一步加强教学教改研究工作,学校成立教研处。
7月,高二学生黄伟财考取吉林大学少年班,为会昌县首位少年大学生。
7月,张蔚庆任会昌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9月,学校提出加强“三风”建设:校风,团结进取,争创一流;教风,敬业奉献,务实创新;学风,勤奋好学,遵规守纪。
4月,县教育局制定()《会昌一中三年建设和发展规划》,并绘制校园规划图,总用地36500平方米,共54.75亩。
5月,校团委首次举行会昌一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
9月,成立电化教学组(电教组),添置设备,开展电化教学。
3月,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先后实施《教工考核方案》、《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7月,学校举行迎接香港回归庆祝活动。
9月,从本年度起,学校在全县择优录取高一新生。
1月,刘孝源任会昌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6月,省、地“普九”评估验收工作组到会昌一中,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会昌一中达标。
9月,学校制定实施《教职工岗位津贴及奖励办法》和各部门工作职责。
11月,会昌一中接受省级重点中学办学水平评估验收,达到“省级重点中学评估标准”。
9月,实施修改补充后的《会昌一中教职工岗位津贴及奖励办法》。[8]
1月,黄伟华任会昌一中校长,刘孝源任党支部书记。
4月,成立电教处。
8月,朱鑫华任副校长。
9月,添置充实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同月,黄伟华兼任校党支部书记。
9月,学校创办卫星学校——“北京师大实验中学卫星学校会昌教学站”,开展远程教学。成为全市唯一一所县级中学教学站。
12月,县政府划拨小康楼土地4.1亩,作为安置因建文化广场导致校园内拆迁户的建房用地。学校组织教职工集资建房25户,2002年建成使用。
1月,新校门竣工使用。新建校门朝南,结构新颖,校名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
3月,学校实施《各年级教学质量目标管理考核方案》。
4月,刘炎基任学校专职党支部书记。
8月,学校剥离初中部,全力办好高中。
9月,学校设立“知心信箱”,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和教育。
2月,“非典”流行,学校全力做好抗击“非典”的宣传预防工作,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5月,团委组织高三年级500名学生举行18岁成人仪式,增强学生成人意识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12月,学校新建科技大楼竣工。
10月,成立教代会,实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提供平台。
12月,会昌一中被评为“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同月,会昌一中被评为全市师德师风先进集体。
1月,会昌一中制定《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印发考评细则评分表,认真实施。
7月,全县高考理科状元邹洋考取清华大学;理科状元谢璐考取中国人民大学。
9月,学校实施《会昌中学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并开展“远离网吧,远离毒品”等教育活动。
同月,学校先后完善闭路电视系统、视频网络系统和广播智能系统,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2月,县委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大班子全体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及分管教育的领导成员,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县中小学校长,县教育文化局机关全体人员共300多人。是继1998年以来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教育盛会。会议提出了“要举全县之力办好新会昌中学”和“一年打基础,两年初见效,五年大见效”的全县教育发展目标。
7月,全县高考文科状元罗晓斌以634分(全市第3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
同月,全校教职工参加工改,人平月增资336元。
10—12月,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先后组织3批共30多名教师前往上海行知中学跟班学习,每批学习时间为15天左右。这是会昌中学有史以来组织规模最大、学习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
12月,新会昌中学建设开工。
1月,将“会昌县第一中学”校名恢复为“江西省会昌中学”。
3月,县委书记廖成铭、县长邝光华到会昌中学调研。
4月,会昌中学抓毕业班工作,认真落实“三轮复习”要求,即一轮复习“1+3”,二轮复习“5+2”,三轮复习“1+1”。第一轮复习侧重“实”字,第二轮复习讲究“精”字,第三轮复习突出一个“活”字。
2月,学校2007年度高考文科状元许翠玲,被评为“感动赣州2007十大年度人物”。
3月,开始实行教工坐班制。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大地震。学校先后开展“为地震灾区捐款献爱心”等主题活动。
7月,县委任命朱鑫华为会昌中学校长。
9月,学校进一步实行“青蓝结对”的培养制度,注重对青年教师培养。
12月,会昌中学获得年度赣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月,会昌中学获得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3月,学校积极主动做好新会昌中学整体搬迁准备工作,学校筹资300万元投入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8月,成立督导办。
8月底,学校完成整体搬迁,进入美丽的新新校园。
9月10日,县委县政府在新会昌中学广场隆重举行“新会昌中学启用仪式暨第25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赣州市政府、赣南师院、市教育局领导,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属单位负责人和全校师生共4000多人参加庆典活动;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赣州市教育局等领导和单位发来贺电;启用仪式上,中共会昌县委书记廖成铭郑重宣布:新会昌中学正式启用!当廖书记亲自将一把象征启用的“金钥匙”郑重交给校长朱鑫华手中时,全场欢呼雀跃,鼓乐齐鸣,礼花齐放。新会昌中学的正式启用,标志着会昌中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
10月6日,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来校视察。
10月13日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评估专家组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10月20日,赣州市政府副市长刘琮来到会昌中学视察。
10月26日,程汝洲、苏瑞林、孙智泉等10余位全国著名老艺术家来学校参观考察。
10月,学校再次通过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专家组评估,并以86.56的高分居全省189所重点中学的第34名,全市第4名。
11月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潘昌坤来校视察调研。
11月10日,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南、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宋雷鸣来学校视察。
11月24日,赣州市普通高中工作会议在会昌中学召开。
12月2日,会昌中学团委组织开展为高三(19)班黄勇同学捐款献爱心活动,总捐款达20628.70元。
12月4日,在共青团会昌县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会昌中学青年教师朱平、学生会主席曾平荣获全县“十佳优秀青年志愿者”。
12月14日,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干部考察团来校参观考察。
12月14日,学校开展“知县情、爱会昌、爱会中”主题教育活动。
12月,学校被评为“全市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
1月19日,学校在校内广场举行“‘唱响会昌·唱出精彩,走进会昌中学’迎新年文艺汇演”,文艺汇演。
3月10日,会昌中学举行“爱护公物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
3月23日,省教育厅副巡视员宋雷鸣带领的专题调研组来学校调研教育园区建设工作。
3月29日,全县高考工作座谈会在会昌中学举行,县委常委刘洪梅主持会议,县长邝光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建平、副县长黄杰出席座谈会。
4月12日,中共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到会昌中学视察。县委副书记、县长邝光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彭秀生,县委常委刘洪梅等领导陪同视察。
4月1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李永海来学校调研。县委副书记、县长邝光华,县委常委刘洪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建平,副县长黄杰陪同调研。
4月20日,市委常委、市军分区司令员王俊杰来学校视察,县人武部政委熊国华、副部长林桂靖陪同视察。
5月29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孙正森来学校视察,县领导廖成铭、邝光华、彭秀生、黄小龙、魏国寿、罗红梅陪同视察。
5月31,政府县长陈芦山率考团来学校考察。县政府副县长黄杰陪同考察。
6月19日,市委书记潘逸阳、市长王平率全市“三化”工作流动现场会与会人员来会昌中学参观。
7月16日,上海振兴江西促进会副会长、江西返沪知青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执行秘书长、上海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上海盛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马仲器来学校视察,县委副书记、县长邝光华,县委常委刘洪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建平陪同视察。
7月22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杨雍谨一行来学校督查暑期学生安全工作,县委常委刘洪梅、县政协副主席卢邦宁陪同督查。
7月23日,学校召开“会昌中学七十周年校庆”校友联络员第一次会议,五十多位校友联络员参加了会议。
7月,会昌中学2010年高考再创佳绩:一本上线96人,比去年增加17人;二本以上上线329人,比去年增加21人;艺体类双过线43人,二本以上录取达430人,均比去年有较大提高。
7月31日,团省委书记王少玄、副书记郭美荐和团省委办公室主任蔡清平、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熊源发、团市委副书记杨柳等一行来会昌中学调研。县委书记廖成铭,县委常委刘洪梅、张小川陪同调研。[9]
.会昌中学简介[引用日期]
.会昌县教育局[引用日期]
.江西省会昌中学[引用日期]
.会昌县教育局[引用日期]
.江西省会昌中学.[引用日期]
.会昌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江西省会昌中学.[引用日期]
.江西省会昌中学.[引用日期]
.江西省会昌中学.[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山三中初中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