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张衡铁路能够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张衡传》42782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张衡传》42782,张衡传翻译,张衡传原文及翻译,张衡传ppt,张衡传教案,张衡,张衡传朗读,张衡的故事,赵飞燕,张衡传原文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1:39: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张衡传》42782.PPT
官方公共微信贴片机的发展史是什么_百度知道
贴片机的发展史是什么
贴片机:又称“贴装机”、“表面贴装系统”(Surface Mount System),在生产线中,它配置在点胶机或丝网印刷机之后,是通过移动贴装头把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置PCB焊盘上的一种设备。分为手动和全自动两种。韩国贴片机的发展: 步入SMT领域完成SCM-130高速贴装机的国产化
推出SCM-120型高速贴装机
荣获IR52蒋英实奖(SCM-130)
着手开发引线接合器被指定为“G7项目”的主要开发者高速贴装机开始出口海外
高速贴装机获得KT认证 (KT94-58号)成立日本滨松研究所
推出CP-11型高速贴装机 开发,推出SWB-100G型引线接合器
荣获第3届产业技术创新大会总统奖 (C/M)指定为优秀资本品开发有功者,荣获铜塔产业勋章 (C/M)推出中速CP-30型高速贴装机开发点胶机 DP-20
指定为优秀资本品开发有功者,荣获国务总理表彰 (W/B)高速贴装机获得EM认证 高速贴装机获得KT认证 (KT97-0334)引线接合器获得KT认证 (KT97-0334)推出CP-33L(V)型高速贴装机
推出CP-40L(V), CP-50M 精齿距型高速贴装机推出SWB-700, SWB-700R型引线接合器高速贴装机生产数量超过1,000台 1999
通过ISO 9002认证 (C/M)通过ISO 14001认证 (C/M) 荣获WBA钻石奖(产品竞争力领域)推出CP-40+型高速贴装机 推出CP-45FV型高速贴装机 推出SWB-700F型引线接合器
推出 CP-60L型高速贴装机
推出 CP-60HP型高速贴装机 推出SWB-800Σ型引线接合器步入生物技术产业
荣获产业技术创新大奖推出CP-45NEO型高速贴装机推出SWB-800Σ型引线接合器
生产第5000台高速贴装机推出CP-63(HP)型高速贴装机 推出SWB-800优型引线接合器
推出SM320型高速贴装机月销售额超过200亿韩元推出SM310型高速贴装机推出SWB800Neo型引线接合器
推出SM321型高速贴装机推出SMP300型丝网印刷机
推出SM411型高速贴装机推出SM421型高速贴装机荣获IR52蒋英实奖(W/B)
其他类似问题
贴片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演练:《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含答案与解析)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演练:《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含答案与解析)
地区:全国
上传人:BPwu****@
版本:通用
类型:说课稿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已有5007人下载该资源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演练:《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含答案与解析)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若写一篇集中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文发展的专稿,请你确定一组体现其发展的“关键词”。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南优2号合成牛胰岛素样板戏“银河号”
B.“两弹一星” “星火计划”载人飞船“985工程” “反思文学”
C.“863计划”《义务教育法》“211工程” “科教兴国” “两个务必”
D.“三个面向”“五讲四美” “伤痕文学”“银河号”“希望工程”
2、下列各项成就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银河—I号”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A. B. C. D.
5、我国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育成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A. B. C. D.
6、“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 B. C. D.
7、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在预测地震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二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做出了卓越贡献
C.图三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D.图四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邓小平指出:“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 B. C. D.
9、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两弹一星 “南优2号” 穿珠算盘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A. B. C. D.
10、日16:43,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1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12、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浑天仪 原子弹爆炸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A.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B.图反映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原子弹的国家
C.图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高新科技的发展
D.图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大庆油田??三峡水利工程
A. B. C. D.
14、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15、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16、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是(???) “神舟”五号??“南优2号”??月球漫步??“两弹一星”
A. B. C. D.
17、2003年l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人太空的国家,中国航天科技步人发达国家行列。乘“神舟”五号上太空的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是
A.翟志刚 B.刘伯明 C.杨利伟 D.景海鹏
18、下图反映了我国国防科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 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 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19、下列由国家牵头制定的“计划”中,与我国发展高科技直接相关的是
A.“863”计划和“星火计划” 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C.“希望工程”计划 D.“211工程”计划
20、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纪念讲话中提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南优2号”选育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D.“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果
21、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 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当代国际间的经济、军事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的竞争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尖端科技的发展在国家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A. B. C. D.
22、日,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刘洋当选“2012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23、下图是《人民日报》对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氢弹的新闻报道。对这一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B.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C.属于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D.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成功
24、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B.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C.“神舟”号飞船的发射成功 D.“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25、日《中国经营报》发表题为“本周聚焦二‘嫦娥’奔月”的文章指出,“嫦娥二号”10月1日完美升空,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26、“感动中国”委员会对一位当选的老人有这样的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双鬓不坠青云志。”符合这个评价的是
A.李四光 B.钱学森 C.袁隆平 D.谢晋
27、《春天的故事》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的故事。下列事件发生在1979年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A. B. C. D.
28、著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外交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 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培育出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A. B. C. D.
29、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30、1964年1月,毛泽东与外国友人爱泼斯坦谈论国际形势时说:“帝国主义是实用主义,……现在他们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这说明
A.只要有了原子弹,就能与帝国主义平起平坐
B.中国此时才开始意识到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
C.国防现代化的程度影响国家的国际地位
D.毛泽东此时对国际形势作出了错误估计
31、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 (1)当传统农耕文明遭遇英国工业文明时,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材料二?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曾经有过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2)用建国后前30年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两例驳斥材料二所提到的观点。(6分) 材料三?“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百年梦想,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好本世纪初全球化加速扩张是三个重要的节奏。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3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年,有30位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 一一摘自《科学蒙难集》 材料二 :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材料四 :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播出,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是: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哪些冲突?(2分) (2)据材料二和三,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2分) 两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你的认识,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3分) (4)根据上述材料,从科学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概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进步作用。(5分)
33、(10分)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三幅图片(图一:牛顿。图二:爱因斯坦。图三:人民日报——号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李约瑟这段言论的理解。(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图二与图一科学家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扼要阐述。(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科学是如何“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的?(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共11分)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2分)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2分)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分) (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3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1分)
35、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恩格斯说:“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1)“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结合在近代生物学、物理学领域的主要表现说明这一评论。(4分) 材料二?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4分)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3)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2分)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4)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4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材料三?开国元勋毛泽东说,“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四?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本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序言(1994年) 请回答: 【小题1】根据材料一、二,公元年期间,中国取得哪些“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技成果?(2分)? 【小题2】材料三中毛泽东的愿望是哪一年实现的?(1分)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中国迫切需要原子弹的原因。(2分) 【小题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的发展有何新特点?(2分)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
37、(14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所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的我国主要科技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3分) (4)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2分)
38、(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年 67 38 57% 29 43%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4分)并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2分)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8分,史实4分,历史结论4分。要求史实与历史结论一致。) 材料三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4分)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2分)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1000年 年 年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6% 29%
?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 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 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年~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经济 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40、(16分)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4分) 该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 根据该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4分)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4分)
41、在人类活动中,载人航天既是最令人激动的宇宙探索活动,又是最复杂、最困难的探险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统计表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并结合表中第三阶段的相关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政策性因索。(5分) 材料二? 冯如(曰-曰),广东人。他是中国最早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的人并提出航空救国主张,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1912年8月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失亊殉职,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追授陆军少将军衔,遗体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塞,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2)据材料二,你如何评价冯如?(3分) 材料三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沖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妁‘两烊一星’提前了 2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阻止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2分) 材料四中国进行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然而,中国在开展了 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 一达。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1992年,中国政府批准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栽人飞船顺利升空。 ——摘编自《中国航天大亊记》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5)据材料和上述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在航天航空方面的探索有何重大意义?(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1974年 籼型水稻育成
1988年 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成功
1999年 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安全返航
2001年 完成国际人类基因合作组中的基因测试任务
? 材料3: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60000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请回答: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材料2又说明什么问题?(2分) 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3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据材料3可得出什么结论?(2分)
43、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 【材料一】 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材料二】 图一造纸术传播示意图????图二工业革命成果及其扩展示意图 【材料三】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标志性科技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经典力学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它与工业革命的关系。(3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科技及传播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任举一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世界科技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转移说明了什么?(5分)
44、(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 ……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l8.9%,1952年达到35. 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 2%。1953 - 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会套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l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上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1、图2,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9分)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9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3分)
45、(15分)为庆祝建党90周年,学校准备举办“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展”,请你和同学们来参加筹备工作。 (1)你将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有关资料?(3分) (2)你搜集的资料将有哪些类型?(2分) (3)展览的内容要求呈现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请你按要求各举两例。(4分) (4)在展览的结束语中,请你归纳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6分)
46、(12分)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既能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也能改造人的客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是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的,并对教会和宗教神学产生了极大冲击。试举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教会神学的?(2分) (2)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观察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答:图1的应用对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图2的应用如何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2分)图3的出现有何负面影响?(2分)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重视科技的发展。请举例说明,新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47、(16分)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文艺复兴的影响,l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l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l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咨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l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l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l9世纪末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它仅用40多年时间(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二?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瞄轰
? 时问 成就 地位
? 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世界第三个掌握载
载人航天工程 2005年lO月12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嫦娥”绕月 2007年lO月24日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世界第四个掌握绕
探测工程 2010年lO月1日 “嫦娥二号”月球卫星 月探测技术的国家
? 2000年lo月31日 北斗导航卫星一号 ?
北斗卫星 2000年l2月21日 北斗导航卫星二号 世界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
定位系统 日 北斗导航卫星三号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2008年2月 北斗导航核心芯片 “领航号”正式诞生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四?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同时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颁奖词是: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ll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得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四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6分)
48、(9分)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与以下两位人物密切相关。?????????????????????????????? (1)分别简述瓦特和法拉第的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贡献。(2分) 材料二??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根据材料二的提示,列举出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科技成就三项。(3分。答对3项即可得满分,鼓励多回答。) (3)我们把现在的世界称之为“地球村”。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 “地球村” 的形成与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4分。要求:三次科技革命中有关的发明都要涉及,一次都不能少。至少要答对4项才可得满分,鼓励多回答。)
49、(25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道德的探求应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双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反映的是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远古,人类以马车或乘帆船旅行;现在,人类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能够用电报与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讯。……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起来,……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 ——《全球通史》 材料三: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被称为科学界“三钱”,科技强国是他们的信仰。 材料四:科学是探讨世界存在的知识体系。爱因斯坦说:“科学只能由那些浸润了对真理和理解追求的人来创造,我不能想象一个没有这种信念的真正的科学家……”。 (1)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至17世纪中西科技发展的各自特点,并说明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与工业革命的关系。(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三钱”的科学贡献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8分) (4)结合材料三,谈谈材料四这段话对你有何启示?(3分)
50、(14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贷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光明日报日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有何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 “定地价之法”?(4分)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么?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个恰当的课题。(1分)
六、简答题()
51、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2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4分)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2分)
5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公元9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3分)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2分) (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3分)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3分)
1.【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所以结合所学内容容易判断出只有C项内容都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A项中“双百”方针出现在1956年,B项“两弹一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D项“伤痕文学”出现在文革时期,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科教成就 2.【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判断A项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B项发生在1964年,C项出现在1967年,D项1970年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所以答案选A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技成就 3.【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错误,应该是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故选A; B项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C项“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项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说法都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航天科技、医学科技和生物科技。 4.【解析】 试题分析:发生在1983年,发生在1964年,发生在1970年,发生在2003年,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5.【解析】 试题分析:答该题要求注意准确把握课本的内容。是在1964年;是在1965年;是在1970年;是1973年;是在1999年。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的取得时间。 6.【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1966年导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6年宣告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7.【解析】 试题分析: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验地震的仪器,而不是预测地震。原子弹爆炸成功预示着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与和平利用和能源没有关系。东方红1号升空表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文革”是中国的一场浩劫,不但没有促进科技的发展,反而阻碍了中国科技的进步。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升空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选择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古代科技的特点?秦汉科技成就;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两弹一星 8.【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直接说明“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进而说明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于一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关系影响巨大,因此都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9.【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要求提供的是现代科技的素材,而穿珠算盘是古代的科技发明,故本题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南优2号”、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10.【解析】 试题分析:四个选项的时间分别是1970年、1984年、2003年、2007年。所以标志着新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应该是“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本题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航天事业的发展 11.【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3年—1957年中国开始实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科技发展,A项说法正确,B C D 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两弹一星”成果出现在1960年代,“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发展仍旧取得重大突破,如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袁隆平于1972年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 12.【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浑天仪是古代中国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A说法错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B说法错误。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文革”时期取得的成就,“文革”是一场严重的内乱,C说法错误。“神舟五号”进入太空表明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载人航天科技 13.【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 “改革开放后”,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是在文革十年中取得的国防方面的成就,青藏铁路于1979年建成,1984年投入运营,后来进行改造,2007全线通车;大庆油田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十年时期取得的成就;三峡水利工程共分为三期,1994年开工,到2009年竣工,总工期历史17年,由此分析可知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庆油田 14.【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由题干中“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说明赫鲁晓夫已经不在职了,即可能发生在1964年或者以后,由“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说明与军事方面有关,综合分析备选项可知C符合题意,而ABD均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15.【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保障以及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建国后科技发展的每一次重要转向均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需要紧密相关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所以总体而言科技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实际,故答案选B,A 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项表述错误,中国科技发展遵循自主创新之道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的特点 16.【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中国指1949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项是2003年实现的成就,第一次载人航天;项是在1973年农业领域里的巨大的成就;项是未来中国实现的梦想;项是20世纪60年代实现的国防领域里的成就。因此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故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 17.【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神舟五号把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故选C。A项是神舟六号飞行员;BD项是神舟七号飞行员。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新中国的航天事业 18.【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的巨大发展,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提高了民族的自信心。因此正确,故选B。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提出来的;中美关系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改善的。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国防工业的发展 19.【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863”计划和“星火计划”是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重要工程计划;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建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重大工程;C“希望工程”计划和D“211工程”计划是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工程建设项目,所以答案选A。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 20.【解析】 试题分析:“南优2号”选育成功是1973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是在1964年。因此ABC三项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前。“载人航天”重大成果是2003年以来取得的。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中国的科技 21.【解析】 试题分析: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3)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 22.【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题眼是“开始”。ABCD项都是航天事业的成就,但从时间上看,只有A项符合。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航天事业的发展 23.【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而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已经开始;B不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C不对,1970年我国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D不对,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因此选A。 考点:新中国科技 点评: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讹诈,党中央果断决定我国自行研制“两弹一星”。此后,我国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怀着对祖国的满腔热忱,投身到“两弹一星”制造事业中,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与中国人民一起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4.B 25.A 26.B 27.A 28.D 29.B 30.C 31.【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机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不是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包含两层含义: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被迫进入工业文明的直接动力,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表现。第(2)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建国后前30年”即1949年---1979年,且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归纳,需要用建国后30年的史实证明建国后30年的历史新进步即可。第(3)问,本题考查归纳分析的能力,材料中的“三个历史节奏”指的是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本世纪初,结合“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主题归纳即可。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中国的加入世贸组织 32.(1)冲突:反映了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和宗教之间的观点冲突,以及学术界内部的分歧。(2分) (2)爱因斯坦:科学赐福还是降祸关键取决于人类本身,科学可以制造战争,也可以制止战争。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分)共同取向: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1分) (3)感动的原因: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钱学森: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二人的精神: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等。(3分) (4) 作用: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精神;促进思想解放。(2分) 客观世界: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密切世界联系;造福人类社会;维护世界和平(3分)(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3.(1)中国古代只重视人的研究,而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从而影响了科技的发展。(2分) (2)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发展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2分)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充分吸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分,任答三点即可)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2分) 34. (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2分) (2)方向变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2分)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3分) (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3分)战略:科教兴国。(1分) 35.(1)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一定意义。(4分) (2)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4分) (3)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2分) (4)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分) 36.(1)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2分,任答两点即可给分) (2)1964年(1分) 原因:中美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苏联与中国逐渐恶化,发展原子弹可以打破美苏的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2分)。 (3)特点: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活跃的因素(2分)。 战略: 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2分)。 37.(1)当时中国造船业在世界遥遥领先;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2分)唐末宋初,火药已开始应用在军事上(火药箭、火炮);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4分)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2分)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君主专制制度。(1分)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2分)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1分) (4)略(2分) 38.(20分) 特点:成就世界领先;科技发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4分)。举例: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13世纪传入欧洲;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2世纪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事业的进步;或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大推动作用(2分;上述事例,举出一例即可得满分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回答,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2分。)。 史实:牛顿于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4分) 结论: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意义。(4分) 突破:袁隆平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的科学家,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用;“神舟”系列火箭的发展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4分)。举例: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1993年银河—号的研制成功等。(2分;上述事例,举出一例即可得满分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回答,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2分。) 39.(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农耕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难以对科技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使科技发展缺少新的推动力;明清时代的君主专制及其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中外科技交流;政府不重视发展科技;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2)独立自主研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走向国际市场;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3)由美苏冷战(两极对峙)到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出现;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国家政策、国际竞争,时代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40.(16分) (1)《九章算术》提出了田亩、粮食、贸易、土方、赋税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认为数学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2分) 柏拉图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开设几何学、算术、天文学等课程,认为学好几何学是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或理解“理念论”)的基础。(2分) (2)趋势:新增课程从以人文学科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1分) 原因:16世纪中期,英国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在大学中增设了人文学科的教席;17世纪以来,英国逐渐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由于远洋航行、掠夺殖民地、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大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的教席;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英国在大学中增设自然科学的教席创造条件。(3分) (3)历史时期:洋务运动时期。(1分)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 科学本体:科学包括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而不仅仅是指技术;科学的价值在于发现真理,而不仅仅是富强救国或追求功名的工具。(2分) (4)背景:三大改造(或一五计划)临近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即将全面展开。(2分) 主要科技成果: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点1分,答对2点即可得2分)答“两弹一星”,也给2分。 41. 42.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2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取得丰硕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创新劳动。(6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 43.(1)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加快。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科学家对自然世界提出了新的认识。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和自由。新型的政治制度在欧美建立。(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2分) 关系:因果关系(1分) (2)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1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1 分) (3)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2分。答其他事例同样给分) (4)转移:以中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转到以英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再转到以美国为中心的科技中心(1分) 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2分) 44. 45. 46.(1)哥白尼“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达尔文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举一例即可,2分) (2)蒸汽机:积极:解决了棉纺织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消极:资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等(4分)。 发电机:电灯的发明使人类告别了油灯照明的时代;电话、电车等的发明使信息交流和交通更便捷;各种家用电器既减轻了家务劳动,又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答到两点即可)(2分) 互联网:出现了了信息泛滥,网络犯罪等许多新问题;部分人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及正常的工作和学习。(2分) (3)袁隆平培植出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分。只要符合题意,其它答案也可。) 47.(1)英、法、德、美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科学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4分) (2)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6分) (3)国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精神,科技创新,刻苦钻研、不畏艰难。(6分) 48.(1)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的动力问题,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1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制造发电机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1分) (2)成功爆炸原子弹和氢弹;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研制出“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等(3分。回答任意3点即可。)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第二次科技革命: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通信工具:电话和电报。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4分) 49.(1)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仍是传统科技。(2分)西方重视实验以及规律的总结,属于近代科技。(2分) 关系:因果关系(推动了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等皆可)。(2分)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欧洲强大起来,通过殖民扩张实现了对世界的支配。(8分) (3)推动了尖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增强了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任答四点即可)(8分) (4)此问为开放式回答,强调科学家是有信仰的人,既要追求知识又要追求道德,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50.(1)均田制。(1分)特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1分)(2)绝对平均主义。(1分)原因:制度自身的局限性。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2分)(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分)评价:“平均地权”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2分)(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2分)政策和科技(2分)(5)农民与土地(1分,言之有理即可) 51.(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 52.(1)含义: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1分) 影响: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3分) (2)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2分) (3)原因:国家实力的强大;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航天科技发达。(4分) (4)条件:领导重视,决策科学,科研队伍努力,经费大量投入,教育水平提高等。(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关系:科技发展决定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同时它的发展又依靠经济这一物质基础的发展;科技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分)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衡 四愁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