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牌情缘2》中,比赛花牌什么情况下可以不战而胜?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不能使用此页面的全部功能。
请换用其他浏览器或者开启对javascript的支持。
爱与燃,标题和歌试解——《花牌情缘》
感谢作者:  这部作品的重点是燃之魂而非感情线,即使如此还是作为少女漫实在是令人感动。或许和歌原本就含蓄暧昧,所以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也显示出高洁暧昧的情怀吧。   有关其他科普知识神威太太在评论“题外话”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所以此处只是单纯地介绍作为动画每一话开头的和歌。(漫画也是如此设置,或许吟咏完一百首,便是完美收官之时。那时无论千早是否成为女王,和太一还是绵谷新在一起都无所谓。青春啊能够这样疯狂地燃烧过,往后的日子也能够平平淡淡而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吧!)   有关花牌另一种玩法则有平原合战,日剧《绽放的花》()对此有描写。   先看的漫画,那时候就觉得一些场景能够动画化就太美了,然后看到十月新番的消息,如今追了两个多月了,还真没有失望呢!非常期待千早和太一的和服对战装束以及女王的出场。   由于本人的日语基础非常差,更别说古日语了@_@ 所以多是从网上寻章摘句的结果,主要参考书籍是刘德润老师的《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      百人一首(ひゃくにんいっしゅ)汇集了日本王朝文化七百年的100首名歌,是最广为流传的和歌集。   镰仓时代的歌人藤原定家( ぶじわらのさだいえ) 74岁时,被委托设计位在京都嵯峨野的别墅“小仓山”(关东名门宇都宫家当主宇都宫入道莲生(うつのみやにゅうどうれんしょう))所有)里和室门上的装饰图样,于是藤原定家从《古今集》 、《新古今集》等敕撰和歌集中,依年代先后挑选出100位介于天智天皇到顺德天皇间的杰出歌人及其一首作品,集结成《百人一首》,又称《小仓百人一首》,合计有男性歌人79人(含僧侣13人)及女性21人。   藤原定家所集成的《百人一首》相当于歌道的入门书,江戸时代以后,由于浮世绘盛行带动版画技术精进,《百人一首》以和歌搭配画作的形态普及于庶民阶层。被制成了カルタ(歌留多,即纸牌),开始在民间流传.特别是作为新年的游戏,一直受到大家的欢迎, 代代传诵,家喻户晓.千百年来对日本民族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首:花开香芬芳      原诗作:难波津に 咲くやこの花 冬ごもり    今は春べと 咲くやこの花   试译作:花开难波津,寒冬闭羞颜。今春满地堂,花开香芬芳。   此为难波津之歌,并非百人一首,是《万叶集》也没有收录的古老和歌。   关于难波津之歌最早的文献记录出现在《古今和歌集》的假名序中,意在祝福新一代天皇开始统治天下。它和“安积山之歌”并称为“歌之父母”,是学习创作和歌者首先需要模仿的两首和歌之一。但《万叶集》中没有收入,出现在《古今六帖》中。在平安时代是幼童临摹习字的初帖。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也提到,“包封小巧,手笔秀美,香艳绔丽无比,见之目眩。老尼姑与增都收到此信,甚感为难,不知如何作答。思虑再三,谨回信道:“前日公子所谈之事,我等皆现为一时戏言。如今公子特地传书,令人感激不已。然外孙女年轻幼稚,连《难波津之歌》都还写不规范,实难奉命。”(第五帖 若紫)足见其在和歌中的地位。竞技花牌开场之曲也为此。   这是《花牌情缘》的第一集,以此作为标题既有开场的意思,也有暗指女主角千早为花,与花牌相逢之后绽放出自己风采的深层含义。         第二首:枫染龙田川   原诗作:ちはやぶる /神代もきかず /龍田川/ からくれなゐに /水くゞるとは  试译为: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问。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      第十七首,作者在原业平。   在那悠远的神话时代。恐怕也不曾有过这样的美景吧。总之,那遥远的古代情景是不得而知了。你看,美艳的红叶飘落水面,映照波光流水,将龙田川染成一条美丽红颜的锦缎,秋光中的龙田川在红叶之下潺潺流淌。   在原业平是六歌仙之一,亦是日本史上有名的风流贵公子。《伊势物语》的主人公即以其为原型塑造,二条天皇的皇后藤原高子年轻时也曾经是他的恋人,据传二人曾经私奔。   神代是日本历史上上古悠远的神话时代,《古事记》中描写的许多神话都处于此时。龙田川发源于奈良县,从龙田山下流过,自古便是观赏红叶的名胜。在原业平在宫中见到皇后屏风上绘制的龙田川上红叶漂流的景象,便作此歌赞美,但有很大一部分人认定此乃热情深藏的恋歌。   这首被定为“千早之歌”,也是女主角最喜欢的和歌。这一集叙述了童年千草对和歌热爱的开始,故而用这首千草之歌作为总切入。         第三首:映明吉野天   原诗作:あさぼらけ 有明の月と みるまでに    よしのの里に ふれるしら雪   试译作:朦胧曙色里,皎似月光寒。白雪飘飘落,映明吉野天。      第三十一首,作者坂上是则。   自京都来到吉野,拂晓醒来,之间窗外寂月皎皎,照拂客窗一般。起身想看,才发现哪里有什么明玥,是一夜之间,飞雪弥漫吉野,反射的寒光如同月色般寒冷皎洁,辉映于茫茫天地之间……   坂上是则是宇多天皇、醍醐天皇时期的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和歌研究专家认为此首歌曲伸手李白《静夜思》的影响,因此歌中也许还会含蓄地隐藏这望乡之思,或者是对奈良朝繁华的憧憬。   这里依旧以童年时代三人的羁绊为主,充满离别之情。 所以无知推测,是因为离别在冬天,也有雪景,同时充满眷恋之情,于是才用了这首和歌。         第四首:芳心何事乱 簌簌樱花残   原诗作:ひさかたの ひかりのどけき 春の日に    しづ心なく 花のちるらむ   试译作:灿灿日光里,融融春意酣。芳心何事乱,簌簌樱花残。      第三十三首,作者纪友则。   此歌对樱花的早开早谢充满痛惜之情,具有唯美风格。樱花恣意地盛开之后,为何在晴好的日子里,也凋零如斯,不由得惹起人们的一声长叹。歌中的“しづ心なく”(芳心乱)是指樱花心慌意乱地落下。也有人认为,是指作者看见樱花飘零而心慌意乱。但本篇是《古今和歌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流丽典雅,多愁善感,充分体现了重视技巧与主观意识的风格。   纪友则为三十六歌仙之一,《古今和歌集》的撰者之一。早年即活跃于歌坛,年过四十而无官职,曾作歌次自嘲为不开花之树。   在万叶时代,由于受唐土文化之影响,梅同荻多成为和歌中的意向。沿袭至平安时代,日本贵族文化的城市,樱花成为了吟咏的常见题材,成为王朝文化华丽风格与佛教无常观的代表。   这一集的《花牌情缘》返回当下时段,主要以太一的眼光展开。他虽然有交往的女朋友,但情怀不改,依旧眷恋千早,在乎千早对自己的态度和感觉。可是千早对此则似乎并不在意的样子。所以和歌中樱花的“芳心乱”,与其用在千草身上,还不如说是太一的心境写照更为合适。加上暮春四散飘零之花,很是契合。   P.S.这首也是个人私心最爱的和歌XD         第五首:匆匆无影踪   原诗作:めぐり逢ひて 见しやそれとも 分かぬまに    云がくれにし 夜半の月かな   试译作:相逢江海上,难辨旧君容。夜半云中月,匆匆无影踪。      第五十七首,作者紫式部。   初秋之夜,作者偶尔与童年旧友重逢,不胜欣喜。人在旅途的她们停下车,交谈了一阵后却又不得不各奔东西,令人感到无限惆怅。如匆匆隐入云层的月亮一样,从你的脸上,依稀还能找到昔日的样子,那童年时代的回忆亦是涌上心来。此歌给人留下飘飘忽忽的印象,值得回味再三。   这首歌的格调感伤惆怅,唐诗中“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则更为厚重沉痛。   紫式部在丈夫去世后入宫为女官,侍奉一条天皇的中宫彰子。大约于公元1008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学史上极为重要而突出的地位。她的作品还有《紫式部日记》《紫式部集》。   这一集《花牌情缘》主要描写了千早与太一寻找绵谷新的情节,故而用了紫式部这首吟咏与昔年旧友相逢后不得不离别之诗句。按照乍然相逢又不得不别离告一段落来说,没有比这更为合适的了。而且比起太一,千早虽然不自觉,但她下意识对绵谷新的憧憬,也能与紫式部的情怀相通。         第六首:八重樱烂漫 光照九重宫   原诗作:いにしへの ならの都の 八重桜    けふ九重に にほひぬるかな   试译作:古都奈良城,今朝香正浓。八重樱烂漫,光照九重宫。      第六十一首,作者伊势大辅。   当时距离日本自奈良迁都京都已度过漫漫二百余年,对于旧都人们充满敬仰之情。歌中的“古都”对“今朝”,“八重”对“九重”,具有汉诗对句风格。全篇一气呵成。   作者伊势大辅,是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同时代的著名女歌人,也曾经侍奉中宫彰子。   八重樱也叫牡丹樱,花瓣多层,色泽有红、绯红、萌黄,十分美丽。每年春日,奈良城的僧都必会前往京都皇宫献上奈良的八重樱。历年举行此项仪式的时候,都是有紫式部出面接受鲜花,并且回赠和歌一首。如今却因为藤原道长的命令,人选换成了伊势大辅,权贵们自然好奇这位出身和歌世家之人的才学,而伊势大辅沉着赋诗,吟诵了这首音调流畅,技巧高超的和歌,使得“万人感叹,宫中鼓动”。   这一集的《花牌情缘》迎来的新角色大江奏,这位具有古典情怀的现代女子与伊势大辅的才女形象很契合,所以有八重樱绚烂九重宫的感觉。此外千草对于和歌的理解加深,那种入水注瓮豁然开朗的感觉,与和歌中明媚绚烂的景象也很符合。         第七首:年年人不见,寂寞又秋光   原诗作:やへむぐら/'しげれる宿の/さびしきに/人こそ見えね/あきは来にけり  试译作:野草千丛茂,幽深庭院荒。 年年人不见,寂寞又秋光。      第四十七首,作者惠庆法师。   和歌中所描写的是京都六条河原左大臣的庭院,如今观来徒留废墟。而作者的好友安然法师曾住在这里,百年后,过去的舞台歌榭已无迹可觅,豪华的庭院变得满目凄凉,杂草荣枯,花开花落。惠庆法师在秋草森森之中,不但领悟了人世无常,盛者必衰的禅理,感伤之余,却对这种空寂的景色有几分赞美。   惠庆法师是花山天皇时代的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   本集《花牌情缘》中的桌君,虽然努力学习但缺少同伴,可谓“年年人不见”,故而“寂寞又秋光”。这两句来吟诵其人,似乎也颇为妥当呀。         第八首:不闻流水声,瀑布久无源   原诗作:滝の音は/絶えて久しく/なりぬれど/名こそながれて/なをきこえけれ  试译作:不闻流水声,瀑布久无源。水尽名难尽,至今天下传。      第五十五首,作者大纳言公任。   京都嵯峨野的大觉寺曾是嵯峨天皇行宫,后被改建成寺院。嵯峨天皇是文化鼎盛期,收到后世敬仰,那里的瀑布也十分有名。百年后作者面对已经干涸的瀑布,追忆昔日繁华,不禁感叹人世无常。又进一步指出世上往往有“名不符实”的现象,这类富于思考和哲理的作品在日本古诗中不多见。   大纳言为公任的官阶,本名藤原公任,博学多才,人称“三船之子”(即擅长汉诗、和歌与管弦)。同时精通朝廷礼仪与习俗,是与纪贯之和藤原定家齐名的歌人,被顺德院誉为“天下无双的名人。”   这首和歌在公任的作品中并非上乘,但由于藤原定家选编小仓百人一首的目的是为了用书法装饰小仓山别墅,所以选择了与嵯峨野有关的作品。   本集花牌情缘的主要内容是说服很久没有参与竞技花牌的西原加入花牌社,故而选取了开头两句。         第九首:欲掩不从心   原诗作:しのぶれど/色に出にけり/わが恋は/物や思ふと/人の問ふまで  试译作:相思形色露,欲掩不从心。 烦恼为谁故,偏招诘问人。      第四十首,作者平兼盛。   梦绕魂牵地思念心上人,却怕别人知道内心的秘密。本想逞强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可是那心慌意乱的神色却无法避免地从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反而惹人注目,被盘问道:“你的神色恍惚,若有所思,一定是在恋慕什么人吧?”   作者平兼盛乃是光孝天皇的玄孙,三十六歌仙之一,曾活跃于宫中赛歌会上。   关于此诗另有一段轶事。此歌作于村上天皇天德四年举行的宫中赛歌会上,与壬生忠见的和歌不相上下,难分胜负。评判者藤原实赖很为难,便偷偷地观察天皇的神色,见天皇虽然不曾明确判决,却独自低吟平兼盛这首和歌,于是便将此歌定为榜首。而壬生忠见对此耿耿于怀,竟然郁郁而终,鬼魂长期徘徊与殿上,吟诵自己落败的诗歌。   此事在梦枕貘的《阴阳师》第一册第一篇《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中也有记载。叶渭渠先生将其翻译为“深情隐现眉宇间,他人已知我相思。”壬生忠见则为“恋情未露人已知,本欲独自暗相思。”   这一集的《花牌情缘》中太一对千早的好感除了女主角这个大笨蛋大概都能看出来,特别是庆祝生日的时候,对太一情感细腻的正面描写与刻画,将剧情整个氛围被推向高潮。故而用“相思形色露,欲掩不从心。”恰如其分。      第十首:远去与相送,离情此地同   原诗作:これやこの 行くも帰るも 別れては   しるもしらぬも 相坂の関   试译作:远去与相送,离情此地同。亲朋萍水客,逢坂关前逢。      第十首,作者蝉丸。   逢坂关位于今日滋贺县的近江国与山城国交接的关隘。是从京都通往东海、东山、北路等地的重要通道。自古商贾云集,旅客不断。要踏上旅途的远行之人也好,送别的亲朋好友之后返回京都的人也好,每天都在这里不断演出依依不舍的惜别场面。   久别的亲朋好友悲喜交集,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则无动于衷。作者以隐居世外的旁观者眼光,冷静地目睹悲欢离合与普然相逢的不可知命运,在这首和歌中流露出人生无常的宿命感。   蝉丸相传是居住在逢坂关附近的隐者,擅长和歌与琵琶。其一生无从考证,充满疑团。晚年双目失明,成为了琵琶法师。这一形象后来多出现于物语、谣曲与净琉璃作品中。在这以前,蝉丸则出现在《今昔物语集》这部文学作品中,源博雅向蝉丸学习音乐,经过三年不断的努力,终得亲授秘曲《流水》与《啄木》。   在梦枕貘的《阴阳师》第一册,《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中,也以优美笔调记录了这个故事。其中蝉丸还吟咏了“世上走一遭,宫蒿何须分”与“逢坂关上风势急,长夜漫漫莫奈何”。而源博雅最终因为得自蝉丸的琵琶技巧,恋鬼神都为之动容,获得了极为名贵的笛子“叶二”。 从而也能看出蝉丸琵琶技巧的高超无双。   逢坂关的哀思绵绵另一体现在《源氏物语》第十六帖“关屋”。其中二十九岁的光源氏在参拜石山寺的路上,与十二年前有过一夕情缘的空蝉在逢坂关乍然相逢,旋即别离,此后空蝉出家为尼,让多情的源氏公子感伤万千。   这一集《花牌情缘》首次触及实战,过程非常燃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少女漫画!可为何要以此为题款?想了很久还是不得其解。或许是团体战中投入的双方心绪各种波动(以驹野为代表的瑞穗五人组),而旁观者(北野)则无动于衷吧。每年参战之人如同过江之鲫,但最终能够挺进近江神宫又有多少人呢?   五人组的二段式和服非常可爱!小奏比千早更有端正雍容的气质,而太一就……不说了,他性格中的沉稳与有担当,的确比千早更适合作为部长。   在服饰上,浅绿深绿的搭配很清新,而太一最后那个摸头的动作也太治愈系了吧!能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第十一首:浩荡天风起   原诗作:あまつ風 雲のかよひ路 吹きとぢよ   乙女のすがた しばしとゞめん   试译作:浩荡天风起,云中路莫开。仙姬留碧落,倩影暂徘徊。      第十二首,作者僧正遍昭。   平安时代每年农历的十一月,宫中都要举行连续四日,庆祝丰收的丰明节会。各地将新谷进献入宫,天皇则设宴群臣,并且召集贵姬御前献舞,以起到年年五谷丰登。当然也另有传说认为,天武天皇在冶游吉野山的时候,有仙女从天而降,随天皇琴声翩翩而舞,丰明节会变按此传说举行歌舞表演。   关于作者僧正遍昭,其人比这首和歌更有意思。俗名良岑宗贞,六歌仙之一。身世显赫,为桓武天皇之孙,深得第五十二代仁明天皇新人,曾官居从五位上,遭到周遭多人嫉恨。仁明天皇驾崩后,他于葬礼后连夜赶赴比叡山剃发出家。可即使如此,依旧与光孝天皇等来往密切,同传说中的小野小町也有和歌赠答。   僧正遍昭的歌风轻妙流丽。这首歌中说浩浩荡荡的天风啊,快快吹来满天厚厚的白云,遮蔽去路,不要让这些美丽的仙女舞罢就飘然而逝,让她们婀娜多情的身子久久留驻。据说这首歌是作者出家前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平安时代的贵族,由于受到神仙思想的影响,不少人憧憬着神秘的天宫与仙境,这首歌便是作者把皇宫比喻成为仙宫的应诏之作。   本集《花牌》为何会选取这首和歌,又让我迷惑了一下。因为从全局角度来说,似乎是并不符合那种如雾如梦的感觉,反而是强调了团队与个人。首先是决赛这个设置扣人心弦,北央应该是千早同花牌社头一次面对的比较严峻的对手。虽然每个人都破除了迷思,可实力差距毕竟放在那里,不容小觑。果然,比赛从一开始就非常激烈,从逆境反败为胜,短短二十五分钟里,看得人真是喘不过气来。   对于太一的感情渐渐转向一种心痛的感觉。可以说之前总觉得太一是“陪着千早玩花牌”的,可这是第一次,从一开头起,从原田老师的解读中理解了太一对于花牌的感情。故而有对千早爱屋及乌的成分在,但自己也有用青春去书写去证明的意味。五个人中,小奏和千早是花牌痴,驹野是新人,西田则也是十分有基础的。每个人都是相同,却又不同,诚如太一所言,他要成为脊梁骨,作为部长来说,太一真的很有大将风范与担当,而这样的太一却又是那么地温柔……   而千早似乎也开始体悟到团体战的乐趣了,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做到为他人着想,对于现阶段的千早而言,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关于北央,很佩服制作者,虽然着墨不多,但每个人的个性与对花牌的执着都表现得非常完满,连指导老师也是。   而绵谷新这位神隐的待定男一号,则在暌违许久后令人感动地出现,持续酱油中。口音是个很大的萌点。能够看到他与千早的心意相通,只是花牌中对手一个动作,就能让粗线条的千早浮想联翩,少女心穷现,这还真是……为太一感到小小沮丧!         第十二首;紫茜围猎场,君马正徜徉。   原文作:あかねさす紫野(むらさきの) 行き標野(しめの)   行き野守(のもり) は見ずや 君が袖振る   试译作:紫茜围猎场,君马正徜徉。岂不虞人睹,君袖乃尔扬   。   并非出自《小仓百人一首》,而是更古老的《万叶集》,作者为额田王。      猎场之中生长着紫色的茜草,悠悠地随风飘荡。妾看见您的马匹正在不远的地方驻足徘徊,好像满怀着什么心事似的?您就这样对着我举起袖子挥了挥,让人仿佛想到当初的时光。只是这么做,皇子您就不怕被人(天智天皇)看见吗?我们之间的关系,早已就今非昔比啦!这首和歌的含义与作者,值得大书特书。   额田王乃是日本7世纪左右伊贺出身的才女,美丽娴淑,多才多艺,同时也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女歌人。 其作品在万叶集里有长歌三首短歌九首。其人不仅是当时的一流女歌人,而且是第一位超出男女和歌差别的能够和柿本人麻吕相提并论的万叶集当中的代表歌人。   她十多岁的时候入宫成为巫女。先后与大海人皇子(即后来的天武天皇)和中大兄皇子(即天智天皇)堕入情网,而这段反复纠缠的感情,也导致了这两兄弟的感情缺裂,更被附会为壬申之乱的导火索。   额田王在就任巫女期间,与大海人皇子有了情缘,并且诞育了一位女儿。可是由于女巫是无法进入世俗,缔结婚姻的,所以大海人无法赢取额田王,反而是对女子倾慕不已的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将额田王迎入宫中,并且宠爱有加。只是额田王依旧对昔日恋人大海人旧情难忘。   天智七年,天皇游猎蒲生野,额田王与东宫大海人随同伴驾。狩猎和采集药草之时,大海人皇子难捺相思,情不自禁地向额田王挥袖示爱。额田王考虑在大庭广众之下殊为不妥,为劝昔日恋人谨慎,吟歌一首:“紫茜围猎场,君马正徜徉。岂不虞人睹,君袖乃尔扬。”孰料沉醉于爱情醇香中的大海人皇子对额田王的苦心浑然不觉,激荡之下,竟作了一首火暴热辣的御答歌:“紫茜同姝艳,往来围猎场。何至他人妇,思慕断我肠。”   对此天智天皇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但为了王室的稳固,他还是决定利用联姻的方法,断绝大海人的恋慕之心。他将自己的皇女下嫁大海人皇子,又将额田王的姐姐赐婚中臣镰足为正室,赐姓藤原,使得后者对其十分重臣,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朝堂之上,大海人皇子的发展。   只是蒲生野一年之后,天智八年,藤原镰足竟以老病而亡。这使得朝政失去了维系和谐的柱石,天皇与大海人皇子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而天智天皇最终决定打破兄终弟及的传统,准备将皇位传给自己的爱子——大友皇子。   这样的安排卫冕仓促,天智十年,天皇驾崩,临终前颇有些勉强地要求大海人剃发出家,远离皇宫。这样的布局,勉强让大友皇子即位,称弘文天皇。弘文天皇对自己的叔父依然十分忌惮,不断试探与挑衅,终究让大海人决议起兵,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明显经验丰富的大海人就赢得胜利。当大友皇子自缢长等山后,大海人皇子便在飞鸟净御原宫登基,称天武天皇。   作为对胜利者的奖励,额田王又回到了前夫身边。然而现在的天武天皇已经不是从前的大海人皇子。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山盟海誓逐渐黯然失色。   恩爱不在,人老色衰的额田王,只好把全部的感情都寄托在对已故天智天皇的怀念上:“山科镜山中,巍巍大君陵。夜泣不稍息,日哭一声声。宫人何处去,凄凄永别情。”   想往日卿卿我我,看今朝春闺虚守,无可奈何地辗转于两个天皇之间的女歌人,心中的悲切是可以想见了。   激烈而饱满的对战篇结束以后,《花牌情缘》进入了相对于缓和的篇章。如果说“悠悠神代事,黯黯不曾闻”是千早之歌的话,那这首更为古老,矜持中蕴藏无限深情的和歌就是大江奏之歌了。   同时也是她对于和歌的态度。花牌社里,其他人玩竞技歌派的态度都比较“务实”,小奏就是最为浪漫的一个人,从这一话中对战牌的安排也能看出,小奏绝对是“情感”战胜了“理智”。但是对于和歌的热爱,或者说是自得其乐,不管是初学者驹野,小奏,还是千早,西田以及太一,其实都是一样的。   千早在这么激烈的比赛过后,回到家中,姐姐却轻而易举地夺过其风头和爸妈的注意力,她甚至都来不及把喜讯说出口。带教网球社和花牌社的女帝,一开始也是对于花牌有着轻率的态度。只是社员们都有自己的坚持,不管旁人的目光,这点才叫人感动不已。小奏在全集进行到三分之二时候所吟咏的和歌,是对景色,环境,以及第一季到现在花牌社坚持的最好注脚。观众能够感知跨越千年但依旧不曾衰竭的情怀,热烈的感情。无论是在原业平的枫染龙田川,还是小奏的紫茜围猎场,都是不动声色中孕育着无限热情与激情。   连女帝都被感染着开始了解花牌,这古老的运动居然以现代动漫的形式,被传承得妥帖而唯美。      第十三首:但为君之故   原文作:君がため 春の野に出て 若菜つむ   わが衣手に 雪はふりつゝ    试译作:原上采春芽,但为君之故。   犹见白双袖,飘飘大雪扬。   小仓百人一首第第十五首,作者光孝天皇。      刘德润先生的翻译为“原上采春芽,只为献君尝。”核对原文后,按照字幕组的加以改动,特此注明。   从万叶时代后期开始,人们在赠送礼物的时,往往会附上和歌,以传递心意。同时,古代日本有在早春采食七草嫩芽的习俗,相传可以祛病避邪。每年的正月初七,还要将七草煮成“七重粥“,进献天皇。   此习俗最早记载来源于延喜十一年(公元911年)。刚开始七草所指的是”春の七草“,或是”若菜の七草“,后又发展出“秋の七草”,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四季交替的敏感,依旧想要挽留往昔岁月的仪式感。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陪伴中宫度过新春里也有记载,可见此习俗的长盛不衰。   为你而冒着纷纷春雪,自原野上采摘七草新芽,我宽大的衣袖上,落满的雪花。这首和歌感情朴实,不加粉饰。诗中“君”,《素然抄》中认为是指阳成天皇。近代象征派诗人荻原朔太郎则认为指代光孝天皇的恋人。   按照以上两种解释,此次《花牌》以此为标题,也有一语双关,甚至是四关的意思。头一重,也是在开头表明无疑的,便是千早对于新的憧憬,在因为瞻仰神宫而得到震撼以后,千早念念不忘的是把自己引领上花牌之路的新。   第二重,则是新与爷爷羁绊。在这里纯熟运用了今夕交替的手法,终于让各位明白新为何一度放弃了花牌这项运动。他喜欢花牌是因为爷爷的指引,而放弃花牌也是因为爷爷。可最终新没有能够彻底放弃,当回忆中的他冲向福井大会,当当下的他克服了回避的情绪,再次见到奋战中的千早与太一的时候,那扇大门就再度为新而打开了。或者他,什么都不怕了。   第三重则是新对千早的感情。虽然只是很短的一瞬,但当新头一次成为千早的依靠,笨拙地欲言又止,最后在特产上的留言,都让一切传达到了。而这一幕一如既往,处理得非常古典。   第四重是太一对千早一如既往的付出。太一越来越有担当,对于千早的默默关怀也让人心动不已。在会场上的当机立断,把千早交给新以后投入比赛中,这种种都表现出太一大将之风。比起之前与千早独处时候的焦躁与迷茫,现在的太一果然是更为从容优雅。这与他的教养有关,太一所表现出的君子之争,温润大度与包容的怜惜,不得不让人感叹,真是一位绅士啊!      补充与七草有关的知识:补充一条有关七草的知识:日本人有在1月7日吃“七草粥”的习俗。せり (水芹)、なずな (荠菜)、ごきょう(鼠曲草)、はこべら(繁缕)、ほとけのざ(稻槎菜)、すずな(芜菁)和すずしろ(萝卜)这七种植物被称为“春之七草”,吃七草粥有健康长寿、祛病免灾、吉祥富贵的寓意。吃完七草粥也预示着日本的新年过完了。 结合最新一话的标题,真是觉得各种深刻。制作组真的很用心。         第十四话:世上无知己,唯花解我心   原文作:もろともに —哀れと思へ—山桜   花よりほかに—知る人もなし   试译作:山樱幽处见,彼此倍相亲。   世上无知己,唯花解我心。   第六十六首,作者前大僧正行尊。      暮春四月,作者为修行而进入吉野的大峰灵山,这里是人迹罕见之所在。出人意料的是此地樱花却还盛开灿烂,而人世间的樱花早已凋谢。于是便有些白居易笔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味。而僧人也仿佛在这世外深山的樱花上,找到了自我的投射。   樱花啊,我们都被世人以往,我在这里苦苦修行,你在此处何等寂寞,但我们却是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安慰的把。喜欢孤独之人,并不是真正地忍受寂寞,他们也需要有倾诉的对象,一抒胸臆。   本歌中的前两句与“山樱”一句采用了倒重法,   在中国宋代,有隐居西湖,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日本则前有大僧正行尊,又有后来的西行发饰来到大峰灵山修行。而习性因为对于大僧正仰慕的缘故,也咏唱了这里的樱花与红叶。      上一集埋下伏笔,所以本集女王的出现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她是千早真正的攻略的目标,也是千早最为明晰的对手。明明知道“史上最年轻女王”一定非常了得,在漫画中也有一番刻画,可真等女王出现以后,她堪称鬼魅的身手还是叫人大吃一惊,绝不手下留情的作风,也好像当年的绵谷新。   用北央高中好手的失败,来衬托女王的厉害,却更激发出千早的斗志。到本集后半段,胜负其实已经昭然若揭,但对于千早未来的女王之路来说,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   “绝不输给12岁的自己!”这样的心意,让千早开始第一次,想象胜利的模样。而女王那段一开始自信满满地挑战,到最后却变成我一个人在玩花牌,或许就是对标题最好的注解吧——不甘心,却又不得不忍受寂寞地孤芳自赏。这样的女王,同年幼的新,身影居然开始重叠……         第十五首:无计串珠玉,可怜散草丛   原文作:白露に-風のふきしく-秋のゝは   つらぬきとめぬ-玉ぞちりける   试译作:清秋原野上,白露滚凉风。   无计串珠玉,可怜散草丛。   第三十七首,作者文屋朝康。      作者的父亲是百人一首中,第二十二首和歌的作者,其本人则生卒年不祥,但根据记载,此和歌应该是宇多天皇时代的作品。   秋天的原野,草叶上点点露珠,凉风不停地吹来,那珍珠般的露珠便滚滚飞散。这种比喻本是和歌中常见,但这首和歌却一反过去的静态描写,而是着意刻画露珠在风中滚落的激烈动态之美,给人一种突破俗套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百人一首的辑录者,藤原定家对这首和歌评价很高。她认为苍凉秋风中滚动洒落的白露,有一种引人注目的唯美,露珠与秋草则构成了白绿相间的日本画色调。在他其他作品中,也都入选了这首歌,可见对其嘉许喜爱的态度。   同时,《万叶集》中,有描写古代日本风葬习俗的和歌,所以也有人认为此歌,除了秋天的含义外,似乎还包含着万叶挽歌的背上情调,。没有一根线可以串起珍珠般的露珠,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散落草丛中。就如同中国诗歌中“譬如朝露,去日无多”的句子,歌中白露也隐喻了无常浮生如寄,进一步阐发后,则是对于恋慕之人香消玉殒的无可奈何?或者只是离别时,落下眼泪后悲伤之情吧。      不过在片中倒是很合适来形容花牌部众人的泪水。从千早起,自太一,都是很努力后终究失败,不甘心却敢于直视问题之所在。毫不掩饰对于胜利的渴望,然后在暑假重新出发。   差距客观存在,无法掩饰。面对一切一切,各种各样的心绪,有骄傲有不甘,甚至还有嫉妒,但最重要的还是对胜利的渴望与进取,也唯有泪水能够冲刷。   每个人似乎都不自知,但都找到了“心中之轴”,从旁人眼中——新在千早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却是太一第一个看到她发芽,乃至于被泪水浇灌后,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出晶莹剔透的花来。而太一也更为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即使千早追随之人是新,但陪伴在她身边却始终都是太一。呵护,支持着她的梦想。应该说没有太一,那千早绝对走不到同女王对战的今天。   当然,对于女王的刻画非常的霸气十足,外加毒舌腹黑。在这点上,花牌情缘还是很符合少女漫画的一贯配置的XD         第十六首:绚烂小仓山   原文作:小倉山-峰のもみぢば-こころあらば   今ひとたびの-みゆきまたなん   试译作:群峰红叶染,绚烂小仓山。   愿尔有心意,恭迎圣驾瞻。   第二十六首,作者贞信公。      作者本名藤原忠平,其兄藤原时平的政敌为菅原道真(后被追奉为学问之神的那位)。为人温和,做事勤奋,大胆心细,历任高官,长期控制着由藤原家所左右的政局,在他的时代,迎来的藤原家族的全盛期。贞信公为其谥号。   小仓山位于京都西部嵯峨,与岚山隔大井川相望,是自古以来观赏红叶的名胜地。在醍醐天皇为之神往,想效法父亲宇多天皇于晚秋游览大井川,眺望小仓山红叶的时候,忠平便献上了这首和歌。   这首和歌及北京,能使我们体会到平安宫廷中追求风雅的气氛。藤原家定选“小仓百人一首”的目的是为了装饰豪族建于小仓山的别墅,所以选入这首描写小仓山红叶的和歌是有目的性的。      这集《花牌》为总集篇,不做赘述。但其将漫画单行本后附录的四格动画化,使之成为串联,增加的严肃之余的趣味性,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个人最喜欢的是压岁钱篇,看的时候也很符合春节中的心境)   私以为,以“绚烂小仓山”一句为标题,也是为了呈现出一直以来花牌部每个人走过的,堪称绚烂多姿的路途吧。         第十七首:哀哀人世路   原文作:世の中よ-道こそなけれ-おもひ入る   やまのおくにも-鹿ぞなくなる   试译作:哀哀人世路,隐遁叹无归。   尘外深山里,鹿鸣声亦悲。   第八十三首,作者皇太后宫大夫俊成。       此和歌的作者藤原俊成,便是编纂百人一首的藤原家定的父亲。其所处时代乃是鸟羽天皇统治时期。因天皇长期受到祖父白河法皇与院政的压制,所以当其去世后,其不但厌恶原本的中宫藤原彰子(也是白河法皇的养女与偏宠的情人),依恋美福门院得子,在政治上也开始疏远摄关藤原家,而倚重以平重盛,平清盛为首的武士集团。但由于平源两家的积怨,最终酿成“保元之乱”。至此,繁华绚烂,绵延四百年的平安时代徐徐落下帷幕,天皇大权旁落整整七百年,登上政治舞台的则是新兴的武士政权(今年大河剧《平清盛》,所描述的便是这么一段历史)、   扯回来继续说俊成,他与妻子都在美福门院得子身边供职,当时贵族的交际活动中非常注重吟咏和歌的才能。而俊成的歌才早熟,风格幽玄,长期担任各种宫中赛歌会的评判官,是平安末期歌坛上的泰斗。   这首歌成于作者27岁,“述怀百首”中的一首。当时日本战乱四起,天下无道,作者深感人世无常,便想离群隐居,寻觅一方净土。   就在此一年,比他小四岁的西行出家(后成一代高僧),厌世之风弥漫整个社会。就连深山中的野鹿也四处徘徊,不断哀鸣,令人感到走投无路,天下之大,居然没有安身之处。   作者认为这首歌是自己的代表作,藤原家定也十分喜爱这首歌,将它入选百人一首,认为其最能表达父亲内心的本质。      而这一集《花牌》之所以选定此歌,我想是要借由歌中彷徨的情怀来揭示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   前半段故事以太一的视角展开。在最终确定与神隐许久的女友分手后,太一的价值观暂时与千早保持统一步调——以绵谷新为目标,心里只有花牌。   当看见他宛如第一话时,再一次同千早坐在列车上物是人非,情怀早已更改。当千早下意识地提起新,同时也忽略了太一的时候。那柔软的色调与太一略带苦涩的心境,表情都让人唏嘘不已。我想原作者对于太一而言毕竟是偏心的,他付出这么多想必不会无所回报吧。现在只能希望太一与千早在走过一段曲折的路以后,收获美好的结局。   PS:当太一与女友分手后开始练习,小奏念出的第一首和歌便是“烦恼为谁故,偏招诘问人。”不知是否刻意为之,但这首在我心中已经是无可争议的太一之歌T口T   后半段则探究的千早的内心。采用很巧妙的小奏引导法,这位和服店的才女无疑是众人中和歌功底最深厚的,也总能适时地点拨千早的迷思。在教导了千早鲜红色的千早牌以后,小奏又以暗绿色与嫩绿色的歌牌为契机,诉说了百人一首对于自己的至高是“意义”。这便是令人动容的地方,或许小奏无法成为女王,因为她从来都没有酱百人一首视为非赢不可的竞技活动,她更注重的和歌的含义与绵延千年的情思深意,这样特立独行的小奏,真的好可爱。   当然千早在小奏的启发下,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歌牌中的缺失,并尝试加以改变。可升学问题还真是一个阴影啊!为什么相聚总是短暂,三年后旋即又要各奔东西呢?想来高中之后,就很难有如此纯粹的时光吧。         第十八首:故里梅花发,幽香似旧时   原文作:人はいさ-こころもしらず-故郷は   はなぞむかしの-かに匂ひける   试译作:悠悠羁旅客,问君可曾知。   故里梅花发,幽香似旧时。   第三十五首,作者纪贯之。      作者纪贯之位列三十六歌仙之一,是《古今和歌集》的主要编纂者,并且作序,亦是和歌的重要理论文献,指名了日本和歌的艺术至上与唯美主义的发展方向,使和歌形成了独立的价值体系。纪贯之倡导抒情、感性、哀伤的独特风格,树立了日本和歌,乃至于日本文学的范式,纪贯之的歌风,对这一转变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风雅的平安时代,京都贵族每年年初都会前往大和国的长谷寺参拜十一面观音,这也是当时社会上的普遍信仰。纪贯之在多年中断此项活动后,再度重临故地,原来投宿客舍的女主人便指责其疏远。   纪贯之立刻到院中折下一枝盛开的美化,并且附上这首和歌作为回答——你看这盛开的梅花幽香如故,正犹如我不忘故友的心。表达了自己虽然久疏问候,却是念念不忘。   这首歌充分地体现了平安贵族社会中“洗练”的应酬技巧,前嫌立刻冰释,幽香的梅花立刻成为主客双方感情交流的共同寄托。诗中的“故里”并非作者故乡,而是指大和国孤独奈良等地。      这一集的《花牌》之所以会采用这首歌,更多的意义私以为在于吟咏了今井樱,也就是让千早在诗畅之后再尝败绩的熟女选手。   有着与年龄不相符合的可爱装扮与娇嫩嗓音,但却出手如电干净利落。如果说在这之前千早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帆风顺,只是将女王看做自己唯一的目标而努力的话,樱女士就让千早更明白了竞技花牌之路的艰辛,要比预想之中还要多出百倍。   我们通常知道,故事的主角在通过努力后能够获得对于自己完美的结局。这或许给了我们一个错觉——努力必然有收获。但女王的宝座是唯一,虎视眈眈的人却是这么多。樱女士已不再年轻,可她逝去的青春却与千早在某些方面重叠起来,对战中与结束后的一席话,更是发人深省,某种方面提点了千早,成为千早的“一战之师”。   千早的瓶颈期就此到来,这之后便是苦苦煎熬吧。要改掉深入骨髓的取牌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但想成为女王,千早就必须浴火重生。   当然以梅花来比喻小奏也是十分贴切的。诚如小奏母亲所言,千早的美就犹如春日枝头的樱花那般绚烂动人,那小奏的端庄之姿就有些“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了。平日小奏因为巨乳(笑~)和对和歌的狂热而引人注目,但借由千早的目光,第一次穿着传统服饰的小奏,一举一动都是那么优雅,让人凝视后就无法挪开视线了。即使是无言,也能身教千早缺失的部分。   或许这也是现实中花牌所要传达的——花牌并不是单纯的竞技运动,你无法忽视背后蕴含的文化含义。因为底蕴的加入却是让花牌变得丰满而风雅。   下一集的剧情因为漫画的剧透,身为脑残太一党觉得好伤心(垂泪)。只希望能够有“举头望明月,千愁萦我心”这种虽然悲伤但开阔的心境吧。         第十九首:ながらへば(若得人常在)   原文作:ながらへば-またこのごろや   -しのばれん-うしと見しよぞ-いまは恋しき   试译作:若得人常在,今朝亦留痕。   往事虽悲苦,件件可追寻。   第八十四首,藤原清辅朝臣。         这首和歌与花牌第十七首“哀哀人世路,鹿鸣声亦悲”是紧密相连的。其作者藤原清辅也是当时著名的和歌学者,著有《一字抄》《奥仪抄》《袋草纸》等和歌理论著作。   岁月流逝,痛苦的往事常常会令人回味。那么,今夕的烦恼到了将来,也会成为痛定思痛后的追忆。当时三条大纳言藤原实房担任中将后,长期得不到晋升的机会,成日唉声叹气,作者便以此歌相赠。   歌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富有哲理,而这样的情怀在注重唯美气氛,伤春悲秋,感叹自身不幸命运的和歌中是不多见的。作者其本人的人生也遇到过不少挫折,比如在其父亲编纂和歌集的时候,他的作品一首都没有被收入。虽然得到二条天皇的信任编纂和歌集,但这过程中天皇去世,也就无法为敕撰集,令其终身遗憾,而其本人,也只做过正四位下的小官。因此,这首歌是他生命中痛苦体验的结晶,也能视为是作者的自抒胸臆。便如同泰戈尔的诗句“痛苦已融成回忆,眼泪也将化为歌曲”一样,会令人深深感动。   所以,联系本集《花牌》的内容,特别是太一以一张之差惜败与肉包君而无法升级的情况来看,这首和歌也是同剧情,与当时的气氛相得益彰的。   从这一集颇能看出制作住的用心之处,对于千早所关注的小奏与卓子君的对战并没有虎头蛇尾,草草带过,而是以不输给对战两人的认真态度,严谨制作,将彼此的韧劲,不奋战到最后一分钟绝不放弃的品质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符合少女漫的特质,让小奏与卓子君之间加入一些若有似无的情愫(他们两人其实还蛮相配的,不过小奏真的很有大和抚子的贤淑特质。如果动画剧情能够继续,就会发现能够对着太一不花痴的小奏是个多么难得的好女孩!)   继而镜头转向千早过于专注而缺失的太一的“命运战”,因为他实在是有更多的理由去赢得胜利,夺取A级。可或许就是这番患得患失的心态,才让太一心有旁骛,无法和肉包一样,彻底地融入比赛之中去吧。   其实考虑到太一拥趸众多的情况,在配合原著的前提下,这场关键战已经被尽可能的柔化。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太一面部各种萌萌的特写,体验其绝不松手的执着态度,而且胜负被放在的确有幸运成分的一张决胜负里——所以这样的太一,才会收获更多的,热烈的掌声与敬意,以及荧幕那段女性的怜惜。   会觉得“太一已经很努力了,所以即使没有胜利也没有关系。”而且就算是太一本人依然纠结,但新的出场与重视可以看出,他的确将太一千早与花牌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或许大家现在是彼此珍视的友人,有一天也会成为面对面的,重要的对手。   而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若得人常在”这句句子假如剥离整首诗歌的环境与含义,却又显得那么柔弱,有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小清新意味。   之于太一,花牌的胜负如何或许只是其次的,他惟愿眼中心心念念的千早“若得人常在”;   之于千早,对于这个天然笨蛋,这意义却又复杂而简单。归程中那些微体贴的动作,终于千早也给了太一一个不是承诺,而是温暖的短暂依靠的臂膀。她那一句“好像与大家再参加团体战”,可以作为整个赛程中学习的最佳总结。但也希望其中包含哪怕一些私心,“若得人常在”,能够与太一在一起就好了。         第二十首:白浪滔滔滚,疑是碧云翻。   原文作:和田の原-こぎ出てみれば-ひさかたの   くもゐにまがふ-奥津白波   试译作:茫茫船出海,放眼望天边。   白浪滔滔滚,疑是碧云翻。   第七十六首,作者法性寺入道前关白太政大臣。      这首和歌的署名非常长,其中太政与关白的用字亦能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身份。   诚然,这位原名藤原忠通的入道人,在平安末年可以酸味显赫一时。官至从一位关白太政大臣,活跃于政坛与文坛。精通书法汉诗,创造了“法性寺流”的书道流派。藤原忠通所处的时代,崇德院与后白河法皇长期对立,这个局面导致1156年保元之乱爆发。而藤原忠通父子兄弟不和,各为其主,其侍奉的后白河天皇最终取胜。但也大大滋长了武家势力,日本的历史也从此由贵族时代进入武家时代。   而这首诗还是保延元年,崇德院还在为的时候,在宫廷中举行歌会,以“海上瞭望”为主题,吟咏和歌,作者便献上了这首歌。   从选题本身来看,就有一种壮阔的汉诗风格,在和歌世界狭小玲珑的写景歌中,此歌开辟了新的境界。而忠通的和歌苍茫辽阔,格调高昂,意境十分壮观。   乘船来到海上,放眼望去,那遥远的海天相连之处云水难分,白波汹涌,碧云低垂,其实恢弘凝注。所以有和歌学者认为,这首和歌明显地收到汉诗的其实,如“春水船如天上坐”“秋水共长天一色”。   和歌历来是带有阴柔妩媚的女性气质的,而这首歌却确立了男性气质和歌的地位。(突然感觉好像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大概文学艺术的创作之路都是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时的吧)   同样的和歌,却会想到藤原道长的“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这首更为骄傲自矜一些。   于是,要解开太一与绵谷新之间若有似无心结,用这首气象开阔的和歌最为合适!   本集的《花牌》终于面对了读者观众长期以来纠结无比的问题——太一和绵谷新,到底谁才是第一男主角?这关系到千早的归宿不说,还有站队问题,是很容易争执得面红耳赤的问题。   而长久以来作者也巧妙地有所回避,自从年少分别后,三人就没有像样的相逢过。这并不是付出与收获对等的问题。太一长久以来陪伴着千早,却似乎习惯性地被忽视;而千早憧憬着绵谷新,却是思而不见,不如怀念。这个令人怨念的僵局,却被一场重要比赛轻而易举地打破。   想来太一为了能够在A级大赛中见到新,也做了无数次心中预演,脑中无限蹁跹却抵不过三次元惊鸿一瞥。结果……果然是被动摇得输掉的比赛,而这是第一次呢,千早专程为了太一赶来,却再度见到他落寞的样子。   而太一这位绅士,再度展现了恋爱中孤高傲娇的样子。(上一次是吃蛋糕坯和看短信)明明心中万分不舍与纠结,却还是将新到来的消息告知,并让千早体验一把我自己急掠如火完全不同的,如水一般的经济歌牌技巧。但所谓好人有好报= =【这恶俗的说法】,恰恰因为如此,才不着痕迹地解开自己长久以来与绵谷新郁结的心思,并且由衷地为他归来感到高兴(这段和新问两人有没有在交往的,可能YY了),那一刻我觉得,因为这种纯粹的心思,太一和千早是心意相通的。   不曾想这一集看得比上一集还要揪心,因为非常担心千早的选择。不过意向还是出来一些的。先不说千早用“相逢江海上”来表述自己与绵谷新,并且似乎知道自己在意的并不是一直以来想象的(那段真感觉是给太一党吃定心丸),而且要牵强来说,新在询问两人是否交往的态度,还是比较看得开的。   最后通过桌君将此话完美收官——为了竭力做喜欢的事情,所以不喜欢的事也会拼命去做。也是因为这样才会喜欢太一,傲娇的,默默的,不断努力前行,却始终陪伴着千早的太一。         第二十一首 犹见白双袖,飘飘大雪扬。   原文作:君がため 春の野に出て 若菜つむ   わが衣手に 雪はふりつゝ    试译作:原上采春芽,但为君之故。   犹见白双袖,飘飘大雪扬。   第十五首,作者光孝天皇。      君がため一句曾经作为第十三话的标题,这是第二次出现。   总觉得《花牌》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总能在某个点打动你。   看似波澜不惊的第二十一首,依旧如此。犹见双白袖,飘飘大雪扬。诗句在颜色上非常美,仿佛在眼前刻意浮现出一幅这样的图景:白色的袖子上沾染了雪花,而后握着若叶色的春草,抬起头来,眼看大雪纷纷扬扬。   花牌之中,可以诗意地认作是选手们挥手取牌的动作。这是千早改变了花牌策略后的第一次实战,为其安排的对手则是小学四年级的女生。我想,在看到立川的快速进攻花牌的时候,千早一定想起了当时的自己。   单纯因为一个理由而喜欢着花牌,所以无论别人如何看待,也执着地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同时也结识越来越多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伙伴,这无疑是最开心的事情。   梨理华的出场无疑是耀眼的——同样小学四年级升上A级,被认为是现任女王的接班人,这么多光环包围着,几乎要人担心会不会眼中不剩下花牌本身的趣味,而只是执着于输赢与别人的目光。这和一味沉浸在自己花牌世界里的千早,是最大的区别。   从万年萝莉金子小姐,再到梨理华,千早仿佛能够看到自己的过去与未来,而这样的明确,无时无刻督促她前进。就好像老师所说的那样,运用多种武器,不仅仅是新所赞扬过的才能,敏锐的直觉,呼吸的速率……还有更多可以培养的,对于对手的观察与局势的审视,采用最有效的方法崭露头角。   这是千早通往女王之路必须熬过的修行。   这一话很体贴地没有为连续奋战的太一再加比赛,而是一起加入瑞泽高中花牌吐槽团的阵营中。很熟悉的教室,从一开始就是在那里重新拾回与千早的羁绊与花牌,几乎相同的位置,只是注视的千早,为了她可以耗尽所有青春的光与热……当然,也会别别扭扭地给新发短信。   真喜欢这样孤高而寂寞的太一。当然,对于习惯性红脸的新,那种可爱的样子也完全没有抵御能力╮(╯▽╰)╭非常期待名人出场,最好对绵谷来个虐杀。         第二十二首 忧思逢苦雨,人世叹徒然。   原文作:花の色は-うつりにけりな-いたづらに   わが身よにふる-ながめせしまに   试译作:忧思逢苦雨,人世叹徒然。   春色无暇赏,奈何花已残。   第九首,作者小野小町。      作者乃是日本历史上可谓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平安初期女歌人小野小町,六歌仙之一,其祖父乃是歌人小野篁,作品亦选入百人一首。小野曾为仁明天皇,文德天皇两朝女官,度过了一段荣华显赫的岁月,也留下无数动人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小野小町与深草少将之间的“百夜走”,梦蒸馍的《阴阳师》中也曾以此为题材详尽记述。据说小野小町万年不遇。落魄流浪而死。可观其和歌,总是洋溢着青春活力与燃烧的热情。   相传小野小町殁于丹后半岛,彼处妙性寺中有她的塑像,附近也有小町冢。1995年,此处也建起了“小町故里”为主题的公园与博物馆。   小野小町之美貌无双,使得日语中“某小町”成为了专指美女的词汇。可从京都、大阪、和歌山等地区保留下来的小野小町的塑像,恰恰都不是美女,而是以老妇人的造型出现。这也体现了某种“樱花易落,美人迟暮”的无常之感。   而这首和歌恰恰也是吟诵了樱花易于凋谢,也喟叹自己的青春难以留住。人生空幻,胆汁质检,花退残红,岁月蹉跎,年老色衰,怎不叫人满腹惆怅?和歌的语言简练,寓意丰富,历来都受到了高度的评价。其实这首歌也概括了作者小野小町红颜薄命的一生。据传说,有名的浪子,在原业平(也就是写出悠悠神代事,暗暗不曾闻)的那位,客宿于陆奥十八岛的时候,夜半听闻荒野之上有吟咏和歌的声音,酷似小町,闻声而动,却只在草丛中发现一个骷髅,眼穴长出一株芒草,在月光下轻轻随风摇曳……   而在《花牌》之中,这首和歌明显就是描述前女王山本由美的。与新,若宫诗畅和千早这些堪称天才型的选手相比,山本由美的女王之路是通过十年不停的练习,辛苦与汗水累计而成的,从千早的角度望出去,她身上的伤口就能可见一斑。   因为是普通人,所以山本的歌牌可能无法做到挥洒自如,但却是最具有韧劲那一位。曾经辉煌过,却是如此短暂。似乎天朝酬勤始终无法与天生我才相比,山本由美从女王的宝座下跌落后,就没有人再记得她的光环了。   加上现实压力,无法回应指导老师的期待,山本由美便这么暗淡下来。所以我们看见的她是如此阴沉,也无法理解为何千早的眼睛之中有闪光。如果说上一集是为了给花牌初学者以花牌的乐趣的话,那这一集从山本身上,完全无法体会到那种非常开心的感觉。如今花牌对于她来说,就好像是一种负担,她的确是在继续,那是因为找不到放弃的理由,此外也有一些自己都不知道的不甘心在。   当然,造成山本这种情况,她那种干扰式的,又锱铢必计的 花牌方式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关注了太多花牌以外的东西,所以才会无法体验纯粹的乐趣。作为前女王,现在一切的对手都是千早学习的对象,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优点缺点与经验,加以融会贯通让其成为自己……这些都是千早在努力的方向。而那些输赢,那些对手,似乎也是千早的各个侧面,她注定是要观摩着别人,而走上自己的路的。   当然花牌从来没有回避对于竞技花牌的小小诟病,而且是通过小奏的角度来叙述——那就是缺乏对于和歌之中人文的解读。虽然只是一小段剧情,但也能看出小奏对于未来的憧憬。   除了与驹野的配对,还有就是彻底而放松地徜徉于和歌的世界中,成为朗诵之人。对于喜爱和服又喜欢和歌,同时不忍心放弃其核心意义的小组来说,这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是千早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开心的玩花牌,但总有一天也是会分别的,而走上不同的道路的。说到此处,有离愁别绪。      第二十三首 夜阑一片白,已是满桥霜   原文作:かさゝぎの-わたせる橋に   置く霜の-白きを見れば-夜ぞふけにける   试译作:渺渺天河阔,皎皎鹊翅长。   夜阑一片白,已是满桥霜。   第六首,作者大伴家持。      大伴家持是《万叶集》编纂的核心人物,本人也是万叶后期的代表歌人,三十六歌仙之一。其歌风优雅纤细,感伤孤独。其所吟咏的“新しき 年の初めの 初春の   今日ふる雪の いやしけ吉事”(新年飞雪迎春来,今岁诸事应吉祥)乃是《万叶集》的压卷之歌,同时也为万叶时代拉上帷幕。   中国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日本也有广泛刘闯。“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在那闪烁的银河上,一年一度搭起鹊桥,让隔着盈盈一水,泪眼相望的牛郎织女团聚。千百年来,这浪漫故事总会激发人们无边的遐想与同情。   大伴家持年轻时候曾担任收尾皇宫南门的卫队长。冬夜里燃起篝火,仰望星河,就不禁想到天上的鹊桥此时此刻也是应该铺满寒霜。由夏夜的星空与童年的记忆联想到严冬的寒霜,使得这首和歌也拓展出新的意境。   或许也可以这样认为,鹊桥所指的并不是天上桥,而是比喻皇宫中的台阶(这样是否会联想到杜牧的诗歌“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隐私,这首和歌所描写的并不是神话故事,而是作者冬夜执剑收尾皇宫的切实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万叶集》中有不少关于七夕的作品,但都没有提到鹊翅搭桥的内容,而是牛郎划船度过银河去见之女。这是由于中国传说进入日本后,因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所以这首鹊翅搭桥的和歌也有可能是后人托大伴家持之名而成的作品。   但是这集《花牌》采用这首和歌,并且是千早亲自吟诵作为高潮收尾,却叫人辗转难安(或许只是太一党才会这样吧)。时间的跨度很长,从夏日到冬,满满皆为描写败者”不甘心“情绪的一年。对于千早来说,花牌依旧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无法割舍的一部分。但之前她玩花牌大多顺利,没有遇到波折,只到女王出现,这样的情况才发生改变。千早就这样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崭新的平台,见识到更为辽阔的世界。几乎是与此同时的,太一出现在其身边,默默地陪伴于支持,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千早最为坚定的支撑力。如果说千早所仰望的是新的光辉,仿佛在远处无法触手可得,那太一就是让千早可以安心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太一,千早的花牌必然会失去一部分色彩。   无论怎么看太一明明白白吐露心意,那句”啊,我喜欢千早“说的都不是时候。在那之前绝非无迹可寻,那首”相思形欲露,欲掩不从心“从来都是太一暗恋的最佳注脚。或许潜意识中也在回避,但相思日积月累,终于在千早最为沮丧软弱的时候喷薄欲出。即便如此,太一还是一如既往地注视着千早,只让自己沉溺于这样的心境之中,而非乘人之危。即使说出口,当下的情况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吧。或许会这么想,但这也是非常典型的太一式的恋爱风格。   为什么会被千早吸引?一直在代为太一思考这个问题。是可爱的外表,或者直爽的个性,也许后者的成分更多一些,加上青梅竹马的友谊,另外便是千早勇往直前的泰然与勇气。太一总是理智的,绅士的,继而克制的。这从其冷静锐利的花牌风格也很能看出,精于计算筹谋,也许就是这样,才会被性格完全相反的千早所吸引。忍不住,也无法回避千早的目光。   从第一次观看千早升上A级比赛,到如今挑战东日本代表权。同一个地方,太一终于迟钝却又敏感地剖白心迹。如今的他,与千早之间总是隔着一层玻璃幕墙的距离。能够感知彼此的情绪,却又无法传达自己的心声。   总希望有那么一天,太一能够跨过幕墙,与千早分享更多。   当然两人之间已经很有进步了,从太一晋A失败后那郁积在心的不甘心,无法成功的悲苦千早都能够体会。最直接的是自己输给的山本由美,而最令人难过的,或许是看见在原田老师心中痛苦的师兄。花牌之中多凡人,身处西日本的新也不例外,或许最能享受花牌乐趣的,只有须藤前辈与现任女王。   圣诞夜的无声电话,振奋了新党的同时,击碎一群太一党的心。多希望千早能够抚慰消沉的太一,可她却用夜阑一片白,已是满桥霜歌以咏志。将新视作家人,这说法有些突兀,可似乎无其他来描述此等微妙关系。   哎,我说千早啊千早,何时能将太一形容为你的恋人?         第二十四首 烂漫樱花放,遥遥最顶峰   原文作:高砂の-尾上の桜-さきにけり   とやまの霞-たゝずもあらなん   试译作:烂漫樱花放,遥遥最顶峰。   山峦霞霭起,莫向眼前横。   第七十三首,作者权中纳言匡房。      作者原名大江匡房,汉学家,传说八岁即可诵读《史记》等汉籍,是一位博学之士。这首和歌极为映衬当下之景,遥想千年之前,亦为春日,京都樱花盛开烂漫,内大臣藤原师通举行宴会,以“遥望远山樱花”为题咏歌,这首歌便是当时之作。   遥远的山峰之上,片片盛开的樱花宛如缤纷云霞,近处的山峦又升腾起光彩曼妙的霞霭。啊,霞霭,请不要将我的视线遮住。霞霭与樱花都是日本春日的代表景物,因为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樱花时节便常有霞霭流动天地之间,与盛开的樱花互相辉映,使得樱花如同天上流霞,而云霞亦宛如浮动之樱花,光是想象就令人激动不已+好一幅盛大的景致。而这与名人女王战给人的感觉也有相同之处吧。日本素来爱樱花,能够一期一会地看见令人心动之景,就如同千早与花牌社员能够看见女王战一样。   漫画还继续不紧不慢地连载着,但动画却已迎来收官,如何充分调动观众情绪,可是个技术活。一直以来总觉得制作组在选择和歌作为标题上都颇为一番心思,能够做到入情入景,好不敷衍。而这一话依然保持了超高水准。就这首和歌来看,感觉又两重含义。   第一层是太一对千早的心思,从告白之后太一对于千早的思恋大部分时间处于单方面(也就是单相思是也),但总觉得千早并非完全不明白。上一话圣诞虽然也给新打了电话,并且用了牛郎织女鹊桥的和歌,但这一话一开始便登堂入室,和太一一起观看名人女王战。虽说其他部员不可能不出现,但在单独相处的小部分时间里,当千早被邀请进入太一房间的时候,还是能够少女般的矜持,并且下意识地感觉到“怪怪的”“心DOKIDOKI”地跳个不停,所以千早虽然是恋爱白痴,但绝对不是恋爱无能。加上进入房间后的对话,还是可以看出千早与太一有坚定的感情基础(青梅竹马可不是说打破就能打破的)。或者对彼此来说,感情这种事情就如同盛开在远山之中的樱花,有雾霭遮挡视线,也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柳暗花明。但无论如何,这样青春交织的百感交集总令人动容。   当然太一的母亲也首次闪亮登场,虽然有些贵妇做派,但居然不会令人觉得太讨厌。这可能也和相信太一的坚定执着有关。记得太一还有一个妹妹的,什么时候能够登场呢?   当然,这集的重点在于女王战,和歌意义的第二层也在于此。无论是山本由美,还是若宫诗畅,皆为千早遭遇过的对手,两人的对决目标也是千早的梦想——女王。而这,便如同烂漫绽开的樱花一般,对于现在的千早来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心中的迷思也宛如雾霭一般,总叫人看不清何为樱花,何为霞光。高一一年中,除了开头获得的小小的胜利,失败对于千早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不断失败,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不甘心,蠢蠢欲动……一切美好的展开,都是由欲望驱使的。但能在这群人身上汲取却是青春正能量。   山本由美作为社会人,虽然最终失败,但依旧正视了自己对于花牌的态度。当镜头切换到名人战的时候,会看到无数千早与之对垒的选手。胜利永远在金字塔尖,仰望的人却有那么多。支持各位前进的动力或许各不相同,甚至有极端的手段。但是啊,汗水与热爱浇灌出的心血之花,却始终不败。   最后要说的,是女王为雪糕超重十公斤,这故而很可爱,但更在意的却是回忆中的女王,寄人篱下不受宠爱。唯一成为朋友是一百张总是诉说一句语言的花牌,包含着千载悠悠的爱恨情仇,这种寂寞的童年,方才形成如今女王冰雪之姿,凌寒开放。         第二十五首 清辉云缝月,朗朗照苍穹   原文作:秋風に-たなびく雲の-たえまより   -もれいづる月の-かげのさやけさ   试译作:飒飒秋风起,横云挂夜空。   清辉云缝月,朗朗照苍穹。   第七十九首,作者左京大夫显辅。       作者为藤原显辅,侍奉堀河、鸟羽、崇德、近卫四代天皇,是平安末期活跃于宫廷的歌者。而这首和歌是献给崇德院的二十首“秋歌”中的第九首,具有十分明朗的万叶古风,是一首清澄的写生作品。平安末期,世道沦丧,但属于贵族的和歌作品风格却日益纤细(这不仅让人想到南朝流行的骈俪文,也是讲求辞藻富丽,哀艳颓唐),人们对于新奇的技巧趋之若鹜,作者却一贯推崇万叶时代那种平明而朴实的风格,特别喜爱柿本人麻吕的作品。   这首和歌描写的是飒飒秋风把天上白云吹得细长,轻柔地横挂夜空,而月亮则从云缝中洒落冷冷的银辉,清朗地照耀大地。薄云之间洒下的月光,比无云夜空中的月色更加美丽。风吹云动,月光便随之刘东漂移,这首和歌受到了陶渊明的诗句“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的启示,这种“月在浮云浅处明”的景色,恰恰符合日本文学中的幽玄之美。所谓“幽玄”是中世日本文艺的核心理念,以静寂为基调,注重余韵,融合了物哀,高雅,感性等文艺理念。   动画《花牌》至此宣告完结,安排在名人女王战以后,给人一种波澜不惊又意犹未尽之感。大部分人都找到了目标,无论继承和服店还是成为专业的朗诵手,小奏都有的明确的目标。而从上一集开始,太一就不是单纯地在为千早投入竞技花牌,虽然这段路他依旧会陪着千早走下去,但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更积极主动的,更有存在感的。   “能够回报什么呢?”不仅,对于一直默默支持的驹野,对于太一和原田老师,甚至还有带领自己进入花牌世界的绵谷新,想来千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吧。   相比于女王与名人的一挥而就的天赋花牌,山本由美与小奏的坚韧,太一的缜密。千早的花牌可谓和这首和歌一般,是不曾被过分雕琢的,没有融入过多技巧的大开大合,带着与生俱来的气势与爽朗开阔的风格。她是一块璞玉,也是暂时隐于浓云之后的一轮明月,有朝一日新星必会冉冉升起,不再是想象,而是切实地踏入梦想之地。   能够拥有默默支持自己的恋慕之人;有同伴有花牌;有不分就里燃烧地去做一件事,达成一个目标……绫濑千早你的青春实在赛高!      至此25集《花牌情缘》不成熟的解说就此终了。  期待第二季吧。     
总算通过审核了,今天早上刚看完这部片子
真是近年少有的佳作
找评论时正好看到“四月与五月”姐姐对标题和歌的详解,遂请示转载
希望小站有更多的人喜欢这部作品
另外这里有原作者,末次由纪的另一部作品《伊甸之花》的漫画推荐
有兴趣的朋友也不要错过这部漫画佳作
末次由纪之前有卷入抄袭事件,所以这次能够重新出发很不容易。
还是觉得自己第一话到第九话写得过于粗糙了,如今重新看,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感觉老师还是主太一的,因为第四首所用的紫式部的和歌,相逢江海上,写得是童年友情。但是太一所用的,几乎都是恋歌。
据说她之前卷入的抄袭风波,如果在国内,完全都谈不上抄袭的水准
只能说日本这方面的严厉非比寻常
太一是主角没错啦,不过看发展肯定要再虐他好几次作者才会开心的
末次由纪肯定是个S
咦 太一是主角(???(???(???*)?我还是很喜欢新哥的…………
大概扫完一眼就过来留个印啦~最近在研究国产花牌神马的~
我果然还是喜欢考据党的文章
真的好长 没忍心看完。。画风美
作者姐姐真是好有爱,内涵文采兼备,大赞~~~
良心作無誤,文章馬克再看
第二首原诗中的“龙田川”还是写成“龍田川”比较好吧,“龙”是简体中文,误。
的确是打错了,后来也没有改
作者写文辛苦了,学术派啊~
于是决定不改了吗?
感觉这么好的文章有这种错误很可惜……
还有第五首,原诗中的“见”和“云”,应为“見”和“雲”;
第七首,“见”应为“見”;
第八首,“绝”应为“絶”;
第九首,“しのぶれど色に出にけり”应为“しのぶれど色に出でにけり”,“问”应为“問”。
这文在这儿,我没办法修改啊。
我给权限,四月姐姐就能改了
可我看了下,我相册里头都没有错哎
有空都要看一遍才行,估计是评论那儿审核出错
不过我建议不要修改,因为文章曾经被审核,如果修改就要重审核一次
然后图片还可能会被删除……
相册就没问题,哎嘿
也不知道那里碰到了豆瓣的关键字……
居然说着说着就换头像了~
原来和歌里有这么多故事,都不知道的说
对于想多了解一下和歌的推荐这个帖子:里面对百人一首有详细讲解与重译。
追这部的时候突然很迷花牌 ...
感动!超详细解说~!
不过楼主的解读完全建立在对太一无尽的爱的基础上啊...作为新党觉得有的地方其实站在新和千早的立场上理解感觉会更玄妙....
新的一季出了,希望lz还能继续赏析~
在相册继续哦
推荐看曙光社的解说,非常赞
真心希望有第二季的像这般的解读!
辛苦,赞一个,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清晰的赏析。希望作者还能继续第二季的...
辛苦,赞一个,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清晰的赏析。希望作者还能继续第二季的...
辛苦,赞一个,第一次看到这么完整清晰的赏析。希望作者还能继续第二季的...
/138011/widget/notes/7165673/note//
/138011/widget/notes/7165673/note//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牌情缘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