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善歌”解释为“规劝人为善”的依据是什么?

关于“善”的成语 “善”的解释为好处_百度知道
关于“善”的成语 “善”的解释为好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成语:褒善贬恶 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不亦善夫 不也很好吗!长袖善舞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陈善闭邪 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成人之善 成全别人做善事。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慈眉善目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慈眉善眼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从善如登 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顺随。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从善如流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从善若流 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同“从善如流”。寸长片善 寸长:一点儿长处。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寸善片长 形容微小的优点和长处。同“寸长片善”。独善其身 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独善吾身 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独善一身 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同“独善其身”。多财善贾 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多愁善病 旧时形容才子佳人的娇弱。同“多愁多病”。多愁善感 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多多益善 益:更加。越多越好。多谋善断 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多谋善虑 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多钱善贾 贾:做生意。本钱多生意就好做。比喻条件充分,事情好办。多情善感 感情丰富,容易伤感。恶娇素逛关叩感柜烁寒敬不去善 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遏恶扬善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福善祸淫 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改恶从善 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改恶为善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改恶向善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改恶行善 不再做恶,转做好事。改过从善 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改过迁善 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改行从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改行迁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改行为善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贵人善忘 用来嘲讽人善忘。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好善恶恶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好善嫉恶 崇尚美善,憎恨丑恶。好善乐施 好:喜欢;善:亲善,善事;乐:乐意;施:施舍。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积德累善 积累德行与善事。积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积善余庆 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嘉言善行 嘉:善、美。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嘉言善状 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同“嘉言善行”。兼善天下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见善必迁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矜功伐善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尽美尽善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尽善尽美 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进善惩恶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同“进善惩奸”。进善惩奸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进善黜恶 进用贤善,黜退奸恶。同“进善退恶”。进善退恶 进用贤善,黜退奸恶。进种善群 指提高民族素质。举善荐贤 贤:有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来者不善 善:亲善,友好。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的不怀善意,有善意的不会来。乐善不倦 乐于坚持做好事。乐善好施 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乐善好义 指乐于行善,喜好正义。明眸善睐 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能谋善断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能言善辩 能:善于。形容能说会道,有辩才。欺善怕恶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骑者善堕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弃恶从善 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迁善黜恶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迁善改过 指改正过失而向善。迁善去恶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同“迁善黜恶”。迁善塞违 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迁善远罪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亲仁善邻 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劝善惩恶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劝善黜恶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劝善戒恶 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同“劝善惩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善罢干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善罢甘休 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善财难舍 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善刀而藏 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善贾而沽 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善马熟人 指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善眉善眼 形容容貌善良。善门难开 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善男信女 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善骑者堕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善气迎人 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善善从长 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善始令终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同“善始善终”。善始善终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善颂善祷 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善为说辞 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善文能武 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首页成语词典成语谜语歇后语成语故事成语文章 搜索“ 善 ”,找到 133 个成语成语(点击查看详解)解释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多愁善感善:容易,好;感:伤感。容易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改恶从善改去坏的、错误的,向好的、正确的方向转化好善乐施好:喜欢;善:亲善,善事;乐:乐意;施:施舍。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嘉言善行美善的言行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褒善贬恶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陈善闭邪陈:述说;善:善法美政;闭:堵塞。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惩恶劝善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从善如流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独善其身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多财善贾贾:做买卖。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多多益善益:更加。越多越好。多谋善断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多谋善虑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多情善感感情丰富,容易伤感。恶不去善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遏恶扬善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改过迁善改正错误,变成好的。指去恶就善。福善祸淫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改恶向善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好谋善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积善余庆积:积累;善:善事;余庆:指先代的遗泽。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见善必迁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来者不善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举善荐贤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乐善好施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明眸善睐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骑者善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欺善怕恶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劝善惩恶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善气迎人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善为说辞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善颂善祷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善游者溺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善贾而沽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善罢干休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善善从长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善自为谋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办法。善男信女佛教用语。原指皈依佛法的男女。后泛指信仰佛教的男男女女。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为善最乐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有以善处指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彰善瘅恶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隐恶扬善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作善降祥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不亦善夫不也很好吗!成人之善成全别人为善。从善若流见“从善如流”。寸长片善寸长:一点儿长处。片:零碎的。形容微小的长处和优点。寸善片长见“寸长片善”。独善吾身同“独善其身”。独善一身同“独善其身”。多愁善病见“多愁多病”。多钱善贾亦作“多财善贾”。谓钱多好作买卖。比喻具备充分条件,则事容易办成。改恶为善不再作恶,重新做人。改恶行善不再做恶,转做好事。改行从善见“改行为善”。改行为善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贵人善忘用来嘲讽人善忘好善恶恶见“好善嫉恶”。好善嫉恶崇尚美善,憎恨丑恶。嘉言善状见“嘉言善行”。矜功伐善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进善惩恶见“进善惩奸”。进善惩奸进用善良,惩治奸恶。进善黜恶见“进善退恶”。进善退恶进用贤善,黜退奸恶。进种善群谓提高民族素质。乐善不倦乐于坚持做好事。乐善好义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弃恶从善丢弃邪恶行为去做好事。迁善黜恶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迁善改过谓改正过失而向善。迁善去恶见“迁善黜恶”。迁善塞违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迁善远罪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亲仁善邻见“亲仁善邻”。劝善黜恶见“劝善惩恶”。劝善戒恶见“劝善惩恶”。善罢甘休轻易地了结纠纷,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闹。善财难舍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善马熟人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善眉善眼形容容貌善良。善始令终同“善始善终”。善有善报善:好的。报:报应。做好事必有好的报答。常与“恶有恶报”连用。赏善罚恶谓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赏善罚否见“赏善罚恶”。首善之地①指首都。②最好的地方。推贤进善推荐贤士,引进好人。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徙善远罪趋向善良,远离罪恶。骁勇善战勇猛,善于战斗。掩恶扬善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掩过扬善同“掩恶扬善”。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与人为善与:赞成;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择善而行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枕善而居谓守善不移。植善倾恶谓培植善者,倾覆恶类。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止于至善达到极完美的境界。谆谆善诱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解释】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示例】“~”。今既一无所有,纵使大禹重生,亦当束手。(《镜花缘》第三十六回)【故事】慈眉善眼 〖解释〗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改过从善 〖解释〗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改行迁善 〖解释〗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积德累善 〖解释〗积累德行与善事。兼善天下 〖解释〗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尽美尽善 〖解释〗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能谋善断 〖解释〗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善门难开 〖解释〗善门:为善之门。旧指一旦行善助人,许多人都会来求援,凡无法应付了。善骑者堕 〖解释〗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善文能武 〖解释〗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解释〗谓行善和作恶到头来都有报应。
找完了,也查阅了古汉语词典,古代
没有好处的意思哈。
其他类似问题
成语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姓名:王丽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史指导教师:王凌皓中文摘要劝善书是劝人向善不要为恶的书籍,故又称作“善书”。它主要是由乡绅士人撰写,用以透过通俗化的儒家观念来完善民众的道德意识及行为。第一批善书在宋代出现,是中国悠久的道德传统应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最具体表现。明清时期,善书极为盛行,流通量几乎与四书五经相埒,其教化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明清善书的教化对象以民众为主,但又不乏对官长和乡绅的劝戒,教化思想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实践性。它通过劝善文、劝善诗歌、量化善书、图说善书和注释善书等图文并茂的书面形式,与宣讲、说唱等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明清社会广泛流行。因此,通过对明清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进行分析、总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当今正在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支持。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引言,简述古代社会教化,概说劝善书,回顾劝善书研究成果。第一章,分析明清时期善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简介其(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发展状况、梳理其发展线索;第二章,分析明清善书社会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阐述其教化思想的内容及特点,总结明清善书教化的方式、方法及其特点;第三章,揭示明清善书的教化思想对当今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及对新时期完善社会教化理论的可资借鉴之处。关键词: 劝善书明清教化思想AbstraetMorality books were to urge US do things that were benefit but not harmful to persons,SOthey were also called shan-shu,They were written by local scholars to improve the moralawareness and behavior of the people by popularizing Confucian teachings.They were just inthe Song Dynasty that the fist morality books or (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shan—shu appeared,as the last and mostdetailed manifestation of China’S ancient moral tradition,applied to the everyday life ofordinary people+The social civilizing role could be shown through the morality books in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because in which they were the most popular,and thedistribution of the period Was almost quality to the Sisht}Wujing.Analyzing and criticizingthe social civilizing idea in the morality books,a support will be (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given on thinking theory andmethodology to the socialism spirit civilization,especial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zenmorality.This paper elaborated from four parts:The fwst part discusses the ancient social civilizing and defines the morality book,andthen it will give a survey ofthe early studies.The second part is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social and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orality book in Ming dynasty and Qing(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 dynasty which were itsmost popular periods.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nlird part include ananalysis about the theory base ofmorality book in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a statement about the main idea and itspeculiarities,and asummarizing on the methods what were ever used in it.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 civilizing idea what the morality book in Ming dynastyand Qing prised to the modem moral【ity construction,and the references that itprovided (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to the social civilizing theory in the new period,all the above ale the main contentsofthe fourth part.Key words: morality book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social civilizing idea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面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础日期: 逝,』!丕!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锄指导教师签名: 必篮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尽管如此,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并不容乐观。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共产主义道德在人们思想里的根基也并不很牢,造成人们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特殊环境下的无所适从。“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菩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1111圈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为~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2001年10月,(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指导思想和实施办法做了纲领性的阐述;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末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使公民道德建设范围进一步延伸至未成年人;文化部倡议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培养民族精神活动。同时社会各界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些都对改善道德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将有力地推动道德建设的步伐,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构建健全有序的社会。在2005年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我国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进一步加大了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因为健康有序的道德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众所周知,道德的改善必须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素有渊源流长的社会教化传统,其内容丰富、方式多样,且都曾对我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教育和实践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劝善书是古代先民进行教化的一种方式,形成于宋代,发展并盛行于明清两朝。明清时期的劝善书几乎达到家喻户(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晓、众人皆知的程度,对当时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可谓是功不可没,对稳定社会和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某些劝善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体系经过某种改造后,仍然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一、古代社会教化与劝善书教化指政教风化、道德感化。社会教化是统治者通过行政或教育的手段,将其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向全社会实施普遍的道德训练与情感陶冶,以便使全社会形成统一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它“通常是借助于对一定的代表善的人物、事件等的宣扬,使人们受感化而获得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格。”【2)用以维系社会和平与秩序的中国古代社会教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礼记·学记》曾述及“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充分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我国自古即有民为邦本的重民传统,就是使民顺,又1称为“化”,从而使其服从统治。《说文解字》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化是自上而下实施的,比较强调统治者的提倡。“教化”更指个人品德的成型,儒家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道家讲“行不言之教”,【4】“(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归真返朴”;墨家讲“习染”等等,都强调“教化”的过程是自我塑造成型。社会教化的内容广泛,方式、方法丰富多彩。它既包括正规的学校教育,又注重非学校的社会教育途径。后者的内涵宽泛,是通过移风易俗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实现教育感化,彰善惩恶的教育目的。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无法满足人人接受正规教育的愿望,由此体现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往往不单纯地强调正规的教育手段,而是提倡通过各种途径与形式来进行面向大众的封建伦理教化。如始于西周的敬贤重德的乡饮酒礼、以依靠乡里、家族或家庭的力量来推行教化的谕俗乡约和家规族法、以达“慎终追远”教化目的的祭祀活动、起教化作用的戏剧小说等。还有一种依靠各类通俗道德读本来进行的社会教化,这种教化方式在封建社会后期非常流行。因其劝人修身内省,去恶为善,后来被称为“劝善书”。“劝善书自产生以来,上至帝王妃嫔、达官显贵、文人学士,下至乡绅、民间艺人和黎民百姓都参与了劝善书的制作、推广、阅读、讲唱和欣赏”。“有学者如酒井忠夫、包筠雅将这场几乎全民参与的劝善潮流称(来源:淘豆网[/p-3162451.html])为善书运动”。[5l这种教化方式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我们可称之为“善书教化”。所以,本文欲从明清劝善书的角度对其社会教化思想进行研究,探寻其思想内容、教化方式方法及其特点,以期对当今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支持。二、劝善书概说劝善书,顾名思义,就是宣传伦理道德、以劝人为善去恶为宗旨的通俗教化书籍,简称“善书”,后世有人将其称作通俗道德教科书。善书思想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杂糅释、道二教思想,将儒家的忠孝节义、道德内省和阴鸷观念,佛家的因果报应及道家的积善销恶之说等具体化、世俗化,使民众百姓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善书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广大基层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伦理价值观。先秦两汉之际,这类读物便已经出现端倪,如《孝经》、《女诫》、《孝子传》等。这些具有劝善性质的社会教化书,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儒家所主张的孝道,可视为早期的儒家善书。秦汉以后.这类作品越来越多。“敦煌出土的《太公家教》、《新集文词九经钞》等书,反映出民间另有其文化传统,将古奥经书的义理重新整理,利用经史子集的嘉言懿训配上通俗活泼的语言文字,流行于广大基层社会里,成为庶民教育与民间信仰的重要宝典”。【6】宋以后此类读物渐渐增多,如宋代的《积善录》、《省心录》、《续积善录》等。明清时期这类读物益加普及,至于家有此书。劝善书在旧时民间广为传播,“流通量几乎与四书五经相埒”。【『7】由于善书主要为劝戒民众行善止恶,所以文字通俗易懂,阐述的内容也力求深入浅出:或用因果事例,或配以插图,或用白话。因此传播范围广泛,通都大邑、穷乡僻壤都有它的影子。但由2于这些教科书语言俚俗粗陋,且多涉因果,往往被知识分子所鄙视与抨击,被排斥在经史子集之外,所以散佚失传者居多。目前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善书当首推《太上感应篇》,这是一部较为幸运的民间读物,因宋真宗的赐钱刊印,被民间代代流传。据《中国丛书综录》所列书目记载,我国古代劝善书一类著作,公开印行的有67部之多。其中南北朝2部,宋朝8部,元朝2部,明朝20部,清朝35部。可见善书在历经南北朝、宋、元等时期的形成和发展, 到了明清,劝善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局面。这~时期,新作层出不穷,如明代的《劝善录》、《忍书续编》、《吕新吾先生身家盛衰循环图说》、《宗约歌》、《戒杀文》、《劝真诗》等;清代的《戒赌文》、《醉笔堂三十六善》、《广惜字说》、《宦海慈航》、《身世准绳》、《劝善歌》、《增订敬信录》等。可见,明清两朝成为中国古代劝善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善书不但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形式不拘一格,如劝善文、劝善诗歌、量化善书、图说善书等。其中以说理、纪事为主要形式的善书称为劝善文。说理类劝善文以说明具体的道德条例为主,具有一定的说教性,如明代的《了凡四训》,《愿体集》;纪事类劝善文主要记录某些人的善恶行为及所获的不同报应,以行善获福、作恶遭殃的事实来儆恶劝善,如宋代的《劝善录》、明代的《迪吉录》、清代的《信征录》、《宣讲大全》。以诗、歌形式出现的善书称为劝善格言、箴铭、劝善歌,如宋代的《心相编》、明代的《醒世恒言》、《忍字箴》。量化善书,即将所提出的善、恶分别具体地列出来,有的还可以计算,功过格和功德例即属于此种。如《太微仙君功过格》、明代云谷禅师的《功过格》,清代熊勉庵的《宝善堂不费钱功德例》。图说善书,即用浅显易于理解的图画来揭示一定的道理,有的还配以简单的文字解释的善书,如清代的《太上感应篇图说》、《百孝图说》等。另外,根据善书的劝善对象不同还可将善书分为普劝菩书、士入善书、官绅善书、社会分层善书等多种方式。劝善书的经典之作《太上感应篇》即属于普劝善书,规劝世人“是道则进,非道则退”;【8】“三圣经”之一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属于士人善书,要求士人勤勉行事,带动一方风气;明代颜茂猷的《迪吉录》、清代石成金的《乡绅约》、《官长约》等即属于官绅善书,主要告戒官绅体恤百姓,造福地方}清代李晶景的《醉笔堂三十六善》、熊勉庵的《不费钱功德例》等属于社会分层善书,对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有所劝戒。根据善书的作者不同可将其分为宗教善书和非宗教善书。宗教劝善书即佛道高僧制作的善书,如道教的“三圣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佛教的《自知录》。非宗教善书多数的编纂者是乡绅和士人,也有的是帝王嫔妃、地方官员。明太祖的《修身大诰》、清康熙的《圣谕十六条》、雍正的《圣谕广训》等都是帝王制作的善书。《四库全书》收入的《琴堂谕俗编》是宋代郑玉道、彭仲刚二县令为实施先教化后刑罚、改善地方风气而撰的善书,即谕俗编各一卷。明代王守仁也曾大力提倡制定各种乡规民约,进行社会教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南赣乡约》。明代士人撰著的善书有袁黄的《了凡四训》、颜茂猷的《迪吉录》等等。从以上分类方式可以看出,善书在传播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限于书面文字,3还用图画的形式来辅助说明劝善道理,另外,劝善书还通过宣讲、说唱等方式来宣传劝善书所蕴涵的道理。其中的宣讲是指用口头讲说的方式对民众进行宣传教化,这种方式在穷乡僻壤的地区和对识字有限的百姓来说教化效果更加明显。它是沿袭宣讲圣谕的传统,有的还与宣讲圣谕结合在一起进行。郭沫若在自传中写到:“我们乡下每有讲‘圣谕’的先生来讲些忠孝节义的善书。这些善书大抵都是民间的传说。叙述的体裁是说白和唱口合成,很像弹词,但又不十分像弹词。这些东西假如有人把它们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和修饰,或者可以产生些现成的民间文学吧。”[10l善书是劝人实践道德的通俗读物,易晓、易懂、易行,传播的范围十分广泛。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通都大邑、穷乡僻壤皆有流传。善书的教化对象虽然以民众为主,但不以民众为限,官绅士人也被列为劝戒对象。它既有普劝世人的道德条目,也有社会分层的劝戒。善书教化不仅仅是道德价值的灌输,而且还借助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德,从而达到善书提高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的教化目的,在封建社会后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教化作用。三、善书谤究回顾劝善书是中国基层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反映出传统民众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从中可以追溯出我国固有的传统社会教化思想的本来面目。善书在明清的广泛流行,引起了外国及台湾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大陆学者在上个世纪早期曾予以一定的注意,到了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有更多的学者涉足这个领域。在善书研究方面影响较大、作品很多的当首推日本和台湾学者。日本汉学界对善书研究最早的是橘朴,他在二十世纪20年***的《支那思想研究》中对《太上感应篇》作了分析解说。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酒井忠夫先生于1960年出版了专著《中国善书研究》,该著作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立足于明代的社会现实,从明代的教化政策、明代乡绅及士人的处境、明代的三教合一思想及明代的民间宗教等方面对善书做了历史性的探讨。另外,龙泽俊亮、吉冈义丰、泽田瑞穗也分别从“三圣经”、宝卷、功过格等几个方面对善书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台湾地区学者涉猎善书研究的也比较多。如台大的菜懋堂教授于1975年发表了《台湾现行善书——献给善书印赠人及慨赠善书者》、台湾文献会的郑喜夫先生于1982年发表了《清代台湾善书初探》、1988年郑志明出版了《中国善书与宗教》、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朱瑞玲于1992年发表了《台湾民间善书的心理意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等很多文章和著作,这些研究大多偏重在清代以来的台湾善书。此外,美国和加拿大学者也有大量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美国学者包筠雅所著的《功过格: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变迁与道德秩序》,该作品从社会分层出发,研究了社会各阶层所制作的功过格的功能。中国大陆在善书研究方面起步不算很晚,1934年贺箭春对善书文献进行整理编撰,辑有《古今善书大辞典》,对善书的作者与内容加以介绍。1936年陈垣撰有《记许缵曾辑刻(太上感应篇图说&》一文,考订了自清初到乾隆年闯此书的不同版本。建国后,4善书研究缓慢,仅仅处于对劝善书的收集和整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有少量的研究论文出现,如1985年四川大学宗教所的卿希泰、李刚发表了《试论道教劝善书》,本文兼及《阴骘文》和《功过格》,对劝善书的思想来源、产生背景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社会影响做了分析。90年代对劝善书的研究日渐增多,研究著作及论文渐有问世。1995年袁啸波整理出版的《民间劝善书》,将有代表性的民间善书基本收入此书。香港中文大学游子安于1999年出版的《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是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对善书进行了界定,深入探讨了清代善书的发展和流行,并对清代影响较大的善书及其作者进行了个案研究,指出善书的流行及其意义。1999年四川大学宗教所的陈霞出版了《道教善书研究》一书,对道教善书的历史发展源流、伦理思想特色及对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这期间的研究论文较有影响的有1999年王月清发表了《中国佛教劝善书初探》,2002年李桂红《文昌帝君劝善思想探析》,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肖群忠发表《(了凡四诩&的民间伦理思想研究》等,他们分别从宗教、伦理学的角度对善书进行个案研究或分类研究。综观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劝善书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这些研究多数是从宗教学、伦理学或社会学等角度来研究劝善书与宗教、社会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通俗道德教化教科书——劝善书,较少有人专门从教育尤其是社会教化的角度对盛行时期的劝善书,即明清时期的劝善书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善书广泛流行于明清之际,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教化思想内容、特点的重要资料。因此,作者将着眼于明清善书,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法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教化的角度对明清善书的历史流变、社会教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将有助于揭示我国扬善抑恶思想传统在实践层面的本来面目,对当今的思想道德建设和道德伦理的塑造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并且希冀通过本研究对拓宽教育史的研究领域能够有所裨益。因此,本文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第一章明清善书的发展明清时期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动,乡绅士人热衷于撰写善书以求稳定社会秩序,是善书发展的兴盛时期。明清善书是在继承宋代的善书传统的基础上而发展、流行起来的。所以,有必要追述宋代善书的产生与发展嬗变的过程。一、宋代劝善书的产生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旧交替、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也更加严厉。整个封建社会后期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是理学,从而建立起以封建伦理为中心的政治论和认识论,加强了政府的伦理教化功能和对百姓的思想控制。宋代推行的科举制度打破了汉魏六朝的门阀世族制,士人不分名望都可以通过科举入仕以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宋代的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总体文化色彩呈现出通俗化的趋势。雕版印刷术的推广和活字印刷的发明与应用,使得书籍更为普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这些都为宋代劝善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与精神上的保证。宋代善书适应市民文化普及的要求不断涌现出来,它们用浅显的道理、通俗的语言和感人的故事劝戒人们遵守封建的伦理道德。《太上感应篇》是目前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著名善书,此书因宋真宗赐钱刊刻,颁布天下,才得以代代流传下来。《四库全书》收入的《琴堂谕俗编》是宋代郑玉道、彭仲冈TJ_--县令为改善地方风气而撰写的善书,“大意在于先教化后刑罚,使风俗知,劝人皆为士君子之归然。”该书在古代谕俗文中属内容比较全面的上乘之作。卷首曰:“其书大抵采摭经史故事,关于伦常日用者,旁证曲喻以示劝戒,故日谕俗文,义涉于鄙俚,然本为乡里而作,以文章工拙论之失其本意矣。”上卷设立了孝父母、友兄弟、教子孙、睦宗族、恤邻里、重婚姻、正丧服、保坟墓、重本业等专题,既引述圣贤言论,又列举历史故事,将中国古代所标榜的伦理道德规范进行详细的宣讲解释。下卷增设崇忠信、尚俭素、戒纷争、谨田户、积阴德等内容。其中还收录了宋朝倪思的《劝积阴德文》、司马光的《训俭文》、杨万里的《劝人教弟子说》等。另外,南宋真德秀的《谕俗文》也属于同一类型的文章。这是真德秀做地方官吏时为治理好其辖区所作的努力,其中包括《谭州谕俗文》、《谭州劝学文》、《泉州劝谕文》、《泉州劝孝文》、《福州谕俗文》等五篇。宋代善书还有很多,如秦观的《劝善录》、陈录的《善诱文》、李邦献的《省心杂言》、赵令衿的《六法图》、赵掠的《座右铭》等。宋代善书既有地方官吏制作的善书,又有士人制作的善书。其创作形式亦灵活多样,既有以说理叙事为主的劝善文,如《琴堂谕俗编》;也有劝善格言,如陈抟的《心相编》、李邦献的《省心杂言》、赵令衿的《六法图》等;还有劝善歌,如司马光的《劝学歌》、赵祯的《警世四阗》、邵雍的《养心歌》等。总之,在宋代善书形成期间,善书不断涌现且形式多样,从而使劝善思想日趋深入6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文档介绍:
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可复制黏贴 优秀毕业论文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姓名:王丽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史指导教师:王凌皓中文摘要劝善书是劝人向善不要为恶的书籍,故又称作“善书”。它主要是由乡绅士人撰写,用以透过通俗化的儒家观念来完善民众的道德意识及行为。...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劝善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