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怎么除杂 举个例子 解释

高中化学除杂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化学除杂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高中化学关于除杂问题有哪些_百度知道
高中化学关于除杂问题有哪些
高中化学关于除杂问题有哪些,
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则表示Ba(OH)2已过量。②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①利用H2,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检验Ba(OH)2是否过量的方法,除去O2,Mg2+,B排除,通过灼热氧化铜可能爆炸,P)。若保证电解后饱和食盐水的浓度不变,试剂 除去的气体杂质 有关方程式 水 易溶于水的气体,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CO中混有少量CO2
(澄清石灰水)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NaOH溶液)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热氧化铜)D
N2中混有少量O2
(白磷)分析,保留滤液。检验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实验室用纯净,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时除掉两种杂质,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净化的气体)不变质。答案,A,设计一组实验,D Na2CO3溶液。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②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则在两极上共可收集到气体
mL(S,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氯化钡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2.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同时生成物是HCl,B BaCl2溶液,使溶液浓度变小。③HCl抑制水解平衡MgCl2+H2O Mg(OH)Cl+HCl正向进行④A6,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热(35℃以上)易分解成气态物质的特性,不繁。气体的除杂(净化),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加以鉴别。
CuO+H2 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海水是取之不尽的化工原料资源,NH3 &#47,SO2 CO2+2NaOH=Na2CO3+H2OSO2+2NaOH=Na2SO3+H2O 灼热的铜网 O2 2Cu+O2====2CuO 灼热的氧化铜 H2,以除去过量的Ba2+。过滤,A本身既分前后,不增,Mg2+,与正极相连的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Cl--2e→Cl2,如,(3)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l2,且使杂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或气体而分离掉,Cl原子。易错处是加入盐酸,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H2,CO2,选出正确答案。5,①粗盐中含有Ca2+,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选用试剂或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鉴别H2和CO2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考点,如,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与电源负极线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
(变大,不减,因为Ca(OH)2是微溶物,A
(3)实验完毕后,又必须放在B,与负极相连的阴极发生的反应是,吸收CO2不易完全。(3)除杂装置与气体干燥相同。典型例题1,不能带入杂质离子。所以,(
)→ ( )→( )→ ( )(2) 指出A,则可采取的方法是
③由MgCl2·6H2O晶体脱水制无水MgCl2时,配制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提示,C之后才能满足条件。②2Cl--2e→Cl2
措施是向电解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加以鉴别。
如H2有还原性而CO2没有,C
O2和H2 混合二者体积比不知道,B,过滤后将其除去,可产生甲,滴加几滴HCl,C,但除杂的原则是不能引进新杂质,(1)气体的发生装置(2)气体的除杂装置气体的干燥装置(4)主要实验装置(5)尾气的处理(气体无毒可直接放出),SO2等,没有引入新的离子。
答案,滴几滴Na2SO4或稀H2SO4,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CE
解释,而D,不能吸收CO ,1. 气体除杂的原则,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MgCl2·6H2O晶体在
气氛中加热脱水,为了除去氯化铁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值到4,E均可满足条件,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加热和通入氢气同时停止,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取少量滤液,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鉴别。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2不能。
②属于除杂质问题,B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只能向体系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以补足损失的H,CO2,不变,实验装置有下列A,解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好加入离子的顺序,如产生气泡则表示Na2CO3已过量。③在②之滤液中,但氯化钠晶体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既要除去杂质,从海水中可提取各种化工原料。下图是工业上对海水的几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本题为除杂题,能达到目的,将各实验装置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序号连接起来,SO42-时, 强碱溶液(NaOH) 酸性气体,(1)根据上述实验要求,C 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氯化氢气体,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但不能产生丁”的原则。答案,2H++2e→H2。H+不断消耗,CO CuO+H2===Cu+H2OCuO+CO====Cu+CO2注意的问题,回答除杂问题,回答下列问题,一般可提出两个实验方案,CO2的性质不同,取少量滤液,物质的除杂问题。
(1)H2,加丙去乙,则用电流强度为100A的稳恒电流持续电解3分13秒,干燥的氢气还原氧化铜,再加Ba2+除掉SO42-,D四部分组成,如,将Fe3+转化为Fe[OH]3以除去,本题为除杂问题的实验设计,装置的排列从左到右顺序一般是,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①Ba2+必须在CO32-之前加入,pH变大。电解中外溢的是Cl2,C不分先后,使得溶液中[OH-]增大,与H2SO4生成白色沉淀,将气体分别点燃加以鉴别。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显酸性而H2难溶于水,加入试剂或选用方法要符合三个原则,A 盐酸,SO42-等杂质,所以B,可到达目的,变小)。若1mol电子的电量为96500C,除杂顺序,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B
CO2与HCl都和NaOH反应,OH-必须在H+之前加入,(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一举两得”,故不能达到目的,B,物质的鉴别,②CO32-,
D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为固体,①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该气体的作用是
④电解无水MgCl2所得的镁蒸气可以在下列
气体中冷却。A
【参考答案】①B C D A或C B D A该小题属离子除杂题。除杂原则是在除去Ca2+,(2)在除杂质过程中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应加入试剂是
A.氢氧化钠
正确答案,(1) 不引入新的杂质(2) 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2. 气体的除杂方法,故优先选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HCl,为了除去杂质NH4HCO3和Na2SO4,CO2的化学性质。
(2)SO42-的特性。
评析,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所以应加入碱性物质,原理是降低溶液中的[H+],C,(1)试剂与杂质反应,就可得纯氯化钠溶液。4,不能达到目的,这样的问题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等试管冷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与理论上所得铜的质量相比较,一定要全面分析,偏小或不变)分析,精制时所用试剂为,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得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分析,保留滤液在滤液中,先加热氯化钠晶体除掉NH4HCO3,T,将会----------(偏大,这种方法简便,如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以除去过量的Ba2+离子。过滤,所以A,所以要确保原溶液浓度不变,如,
参考资料:
化学除杂的方法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现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物理方法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参考资料:
上中学学科网看看吧,东西很全的。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么做化学除杂质的的题,怎么看它是否引入了新杂质? 详细一点 举几个例子 亲,谢谢。_百度知道
怎么做化学除杂质的的题,怎么看它是否引入了新杂质? 详细一点 举几个例子 亲,谢谢。
提问者采纳
见“溶液”单元的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结晶法。l 在溶液中,l 除杂的原则,① 主要成分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多),否则容易导致除杂不彻底。l 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使其充分溶解,③ 蒸发结晶。l 除去不溶物中的可溶物,② 过滤。l 除去可溶物中的不溶物,① 溶解,然后通过反应再变回来。l 除去Cu中少量的Fe,然后过滤。【注意】不能加硫酸铜溶液,高温煅烧)【注意】不能加稀盐酸,③ 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可以考虑把盐变成水,② 过滤,② 除杂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l 除去CuO中的C,④ 过滤。【注意】如果杂质很难用一般方法除去,杂质有盐的时候,使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Ca(OH)2+CO2=CaCO3↓+H2O和2NaOH+CO2=Na2CO3+H2O)。l 除去CO2中的CO,
② 将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① 加入铁粉(铁丝),因为CaO能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l 除去大理石中的杂质,可以将主要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物理方法——用磁铁反复吸引。化学方法——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② 过滤。l 将两种可溶物分离,① 溶解,① 高温煅烧大理石或石灰石,在氧气流中灼烧。l 除去CO中的CO2,过滤(CaO+H2O=Ca(OH)2),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l 除去CaO中的CaCO3,气体沉淀。,
提问者评价
谢谢你的耐心解答,好详细呀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所谓杂质就是不属于所需要的纯物的物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即是不会引入杂质。做此类题,但是你用的是氯化钾来处理,由于一般所处理的是溶液体系,新进入的钾离子变成了杂质。但如果用氯化钠处理,却引入了钾离子。在处理前,银离子是杂质,你要除硝酸钠里的硝酸银,在固体是也一般是溶于水后再进行处理,于是银离子被沉淀除去,处理后,则不会引入第三种粒子,宜先选用与体系内还有相同银离子或阳离子以除去一种粒子而不引入杂质以及能同时除去两种杂质粒子的物质。另外,所以在除杂过程中,也可以先考虑使用生成水的试剂进行除杂。,
比如,KCl含杂质K2CO3,加H2SO4就不行,因为虽然它能和K2CO3反映,但是生成了K2SO4,说白点就是和KCl掺一起了,分不开,所以就不行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抽象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总是弄不明白?谁能具体的解释一下?举个例子,请不要到百度百科那去复制的。_百度知道
抽象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怎么总是弄不明白?谁能具体的解释一下?举个例子,请不要到百度百科那去复制的。
提问者采纳
共同特征是指那些能把一类事物与他类事物区分开来的特征,这些具有区分作用的特征又称本质特征。因此抽取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抽取事物的本质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所以抽象的过程也是一个裁剪的过程,将不同的、非本质性的特征全部裁剪掉了。   所谓的共同特征,是相对的,是指从某一个刻面看是共同的。比如,对于汽车和大米,从买卖的角度看都是商品,都有价格,这是他们的共同的特征,而从其他方面来比较是,他们则是不同的。所以在抽象时,同与不同,决定于从什么角度上来抽象。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编辑本段主要目的  抽象化主要是为了使复杂度降低,以得到论域中较简单的概念,好让人们能够控制其过程或以综观的角度来了解许多特定的事态。编辑本段思考过程  在哲学里,“抽象化”是一种将观念抽离原本客体的思想过程。   抽象化使用了简单的手法,其将具体的细节保留成含糊、暧昧或无定义的样子;因此对于抽象事物的有效沟通需要在沟通的发受者之间有着某种直觉或共同的经验。   由具体事物中所抽离出的抽象事物之描述会有点含糊不清,此种含糊或暧昧即为抽象化的特征之一。因此,如报纸之简单的事物有可能可以被分成六个等级,例如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在《哥德尔、埃舍尔、巴赫》(1979年)这本书中由抽象至具体排出之对含糊的描述:   (1)一个出版品   (2)一份报纸   (3)《旧金山纪事报》   (4)5月18日的《旧金山纪事报》   (5)我的5月18日的《旧金山纪事报》   (6)我首次捡起时的我的5月18日的《旧金山纪事报》(而现在则不是我的了,因为我在几天后丢进火炉里烧了)   抽象化可以因此以不失其一般性的方式包含着每个细节的层级。而或许一个侦探或一位哲学家/科学家/工程师可以以此来学习某些事实,以对细节渐进加深的方式,来解决一场犯罪或一件拼图。编辑本段指称对象  抽象化有时会有些含糊不清的指称对象;例如,“快乐”(当做为一个抽象化)可以指涉成能使人快乐的人事物。相同地,“建筑”不只指涉着安全、功能性建筑的设定,也指涉着创作和创新的元素,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建造、空间利用及试图引起建造者、拥有者、观看者和使用者的情绪反应等问题。具现化  不存在于任一特定地点和时间的事物通常会被认为是抽象的。相对地,此类抽象事物的例子或元素则可能会存在于许多不同的地点及时间内。此类的抽象事会被称做是“多重具现”的。   但不必然需要将“抽象”的观念定义成能具现的观念,也不必然需要将“抽象化”定义成具现化的相反作用。这样做会令“猫”和“电话”这些概念因不随外观而变而为抽象的观念,而一个特定的猫或一个特定的电话则会是“猫”或“电话”等概念的一个例子。物质性  一个物理物件(一个概念或一个字的可能指称对象)被认为是“具体”的(非抽象的),若它是一个会出现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的“特定个体”的话。   抽象的事物有时可以被定义成不存在于现实或只存在于感官经验上的事物,如红色。但该定义会有如何决定哪些事是真实的(即哪些事是存在于现实中的)之困难性。例如,很难去决定如“神”、“三号”和“女神”等概念是真实的,还是抽象的,亦或是两者都有。   解决此类困难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述语不论事物是一真实的、抽象的、具体的或一特定性质(如“好”)等都将其做为一个一般性的词汇。有关事物性质的问题故而会是个有关其述语的命题,其中的命题则仍然需要由研究者来判断真伪。在上面的「图2」中,如连接着方格和椭圆间箭头的图像间之关系可以标示著述语。不同抽象化的等级可以以多层的箭头依序地连在一起来标记。编辑本段哲学里的抽象  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 抽象不能脱离具体而独自存在。   我们所看到的大自然景象就是大自然的实物在我们脑海中的抽象。抽象就是我们对某类事物共性的描述。   具体来说,抽象是指:   1、将复杂物体的一个或几个特性抽出去,而只注意其他特性的行动或过程(如头脑只思考树本身的形状或只考虑树叶的颜色,不受它们的大小和形状的限制)。   2、将几个有区别的物体的共同性质或特性,形象地抽取出来或孤立地进行考虑的行动或过程。   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性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他因素。   软件工程过程中的每一步部可以看作是对软件解决方法的抽象层次的一次细化。在进行软件设计时,抽象与逐步求精、模块化密切相关,帮助我们定义软件结构中模块的实体,由抽象到具体地分析和构造出软件的层次结构,提高软件的可理解性。编辑本段艺术里的抽象  大多数在艺术中一般会将“抽象”当做是抽象画的同义词。但它可以是指任何由现实世界中精炼出的物件或图像,或者是完全无关的其他概念。在最现实的意义之下,抽象画并不是真的是抽象的。   艺术家罗伯特·斯塔克写道:“距离放弃了形式的风景画且改去发觉不具表现主题地将颜料自由地涂在画纸上之更直接的表现方式,已经过了有十年的时间了,我也发展出了一个新的词汇;明和暗、暖和冷、making marks、brush-strokes like heart-rhythms。每一天都是一次独自的作画能力之测试。每一张画作都会被不断地被更改、被重制、被擦掉或被重画,只要它还留在这个工作室里……”编辑本段抽象艺术  抽象艺术是与具象艺术相对的名称,也可称为非具象艺术。它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而这种方法基本上就是属于表现主义的,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是由野兽派、立体派演变而来。   “抽象”艺术在毕加索看来并不存在,他认为只不过有人强调风格,有人强调生活罢了。在米歇尔·塞弗尔看来,抽象艺术是:“我把一切不带任何提醒,不带任何对于现实的回忆——不管这一现实是否是画家的出发点——的艺术都叫作抽象艺术。   实际上野兽派和立体派促进了形与色的独立发展。是康定斯基进一步发现了它的奥妙,他在1910年画了第一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是一幅无具象愿望的、充满活力的重叠色点。康定斯基的创造性发明是从音乐中获得美学启迪,尔后捷克人库普卡直接从音乐中获取灵感进行抽象艺术创作。人称他是音乐主义画家鼻祖,后来他们共同组成抽象派。编辑本段心理学里的抽象  荣格对抽象化的定义将思考过程扩展至包含四个互斥互补的心理功能:知觉、直觉、感情和思维。它们一起形成一个异化著抽象化过程的总体架构。当抽象化作用在相对立的功能之一时,其会排除到其他功能及如情绪等不相关事物在同一时间内的影响。抽象化需要对心里面功能的结构分歧做选择性的运用。抽象化的相对为具体化。编辑本段程序设计的抽象  抽象(Abstraction)是简化复杂的现实问题的途径,它可以为具体问题找到最恰当的类定义,并且可以在最恰当的继承级别解释问题。它可以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抽象,二是数据抽象。编辑本段科学中的抽象概述  “抽象”这个词拉丁文为abstractio,它的原意是排除、抽出。在自然语言中,很多人把凡是不能被人们的感官所直接把握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抽象”;有的则把“抽象”作为孤立、片面、思想内容贫乏空洞的同义词。这些是“抽象”的引伸和转义。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把科学抽象理解为单纯提取某一特性加以认识的思维活动,科学抽象的直接起点是经验事实,抽象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从解答问题出发,通过对各种经验事实的比较,分析,排除那些无关紧要的因素,提取研究对象的重要特性 (普遍规律与因果关系)加以认识,从而为解答问题提供某种科学定律或一般原理。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抽象的具体程序是千差万别的,决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但是一切科学抽象过程都具有以下的环节。我们把它概括为:分离—提纯—简略。   第一,所谓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其他各个对象之间各式各样的总体联系。这是科学抽象的第—个环节。因为任何一种科学研究,都首先需要确定自己所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任何一种研究对象就其现实原型而言,它总是处于与其他的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是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任何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课题都不可能对现象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加以考察,所以必须进行分离,而分离就是一种抽象。比如说,要研究落体运动这一种物理现象,揭示其规律,就首先必须撇开其他现象,如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等等,而把落体运动这一种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取出来。   把研究对象分离出来;它的实质就是从学科的研究领域出发,从探索某一种规律性出发,撇开研究对象同客观现实的整体联系,这是进入抽象过程的第一步。   第二,所谓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模糊基本过程、掩盖普遍规律的干扰因素,从而使我们能在纯粹的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大家知道,实际存在的具体现象总是复杂的,有多方面的因素错综交织在一起,综合地起着作用。如果不进行合理的纯化,就难以揭示事物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马克思说:“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第206页)这里,马克思所说的是借助于某种物质手段将自然过程加以纯化。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局限性,有时不采用物质手段去排除那些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借助于思想抽象做到这一点。伽利略本人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就是如此。   大家知道,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表现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正是由于这一点,使人们长期以来认识不清落体运动的规律。古希腊伟大学者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坠落较快的错误结论。要排除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也就是要创造一个真空环境,考察真空中的自由落体是遵循什么样的规律运动的。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形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   在纯粹状态下对物体的性质及其规律进行考察,这是抽象过程的关键性的一个环节。   第三,所谓简略,就是对纯态研究的结果所必须进行的一种处理,或者说是对研究结果的一种表述方式。它是抽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复杂问题作纯态的考察,这本身就是一种简化。另外,对于考察结果的表达也有一个简略的问题。不论是对于考察结果的定性表述还是定量表述,都只能简略地反映客观现实,也就是说,它必然要撇开那些非本质的因素,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它的规律。所以,简略也是一种抽象,是抽象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比如说,伽利略所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就可以简略地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S=1/2gt2   这里,“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常数,它等于981厘米/秒2。伽利略的落体定律刻划的是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但是,一般所说的落体运动是由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因此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的规律表现,不能不考虑到空气阻力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对于实际情况来说,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种抽象的简略的认识。任一种科学抽象莫不如此。   综上所述,分离、提纯、简略是抽象过程的基本环节,也可以说是抽象的方式与方法。   抽象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在古代、近代和现代被人们广泛应用。诚然,严格意义的经验科学在古代尚未形成,那时人们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包溶在浑然一体的自然哲学之中,并且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当时的自然哲学家们是不应用抽象方法的。例如,古希腊米利都的留基伯和阿不地拉的德谟克利特,他们相信宇宙间万物都是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物质。宇宙间有无数的原子,并在一个无限的虚空中永远运动着。它们既不能创造出来,又不能毁灭掉。应当肯定,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的认识,在二千多年前,确是了不起的抽象成果。   在近代,科学抽象法得到更自觉的应用,并对这种方法作出理论上的考察。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他所论述的归纳法其中就包含着科学抽象的方法。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说:   “我们必须不用火而用人心,来把自然完全分解开,分离开,因为人心亦就是火底一种。在发现形式方面讲,真正归纳法底第一步是应该先排除了一些性质,因为有一些性质,往往不存在于所与性质存在的例证内,或存在于所与性质不存在的例证内;有时所与性质虽减, 它们却增,所与性质虽增,它们却减。因此,在适当地排斥了,拒绝了那些性质以后,一切轻浮的意见便烟消云散,所余的只有肯定,坚固,真实,分明的形式。”(《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85页)   培根所说的“人心”,就是人的思维能力,在他看来,我们必须用人的思维能力“把自然完全分解开,分离开开”,排除那些不相干的性质,从而揭示现象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培根以探索热现象为例,应用排除法,在排除了所有不相干的性质以后,发现“热是某种性质底一个特殊情况,那种性质就是所谓运动”。((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l86-190页)   培根所说的排除法,归纳法中巳包含着抽象的方法。但是,科学抽象法并不局限于培根讲的排除法、归纳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抽象方法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科学抽象的层次则越来越高。如果说与直观、常识相一致的抽象为初级的科学抽象,那么与直观、常识相背离的抽象可以称之为高层次的科学抽象。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根据对物理学史的考察,指出了物理学的抽象化发展这一规律性。   “如果我们考察物理学史,我们都知道在近三、四百年内曾发生过两次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当然是由伽利略发起的和由牛顿完成的十七世纪革命。第二次革命则在将近十九世纪末发端于这样一些伟大的事件——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这第二次革命有两次高潮:一次是在二十世纪初导致了普朗克和波尔的量子理论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第二次是发生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量子力学建立之时。……”;结果就是导致了物理学的理论概念背离直觉(直观)和常识。换言之,在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一种抽象化的倾向已经变得引人注目了。当抽象的数学概念是逻辑一致的,而且它们的结论符合于实验时,即使它们与我们的直观世界图象相矛盾,物理学家们也不得不接受它们。”(汤川秀树《科学思维中的直觉和抽象》,译文载《哲学译丛》1982年第2期第17—18页)   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抽象方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历史上存在过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科学发现靠的就是抽象法,科学发现的过程就是从经验事实中抽出最初的基本概念,然后一层一层地往上抽象,构成金字塔形的科学体系。这是古典归纳主义者的观点。如弗兰西斯·培根就持这种观点。他说:“寻求和发现真理的道路只有两条,也只能有两条。……感觉与特殊事物把公理引伸出来,然后不断地逐渐上升,最后达到最普遍的公理。这是真正的道路”。(《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0页)   与此相反,另一种意见认为抽象法并非科学发现的方法。如爱因斯坦就持这种观点。他在论述科学体系的层次问题时指出,“抽象法或者归纳法理论的信徒也许会把我们的各个层次叫做‘抽象的程度’,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它掩盖了概念对于感觉经验的逻辑独立性”。(《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34页)在爱因斯坦看来,与经验层次最接近的理论命题不是从经验层次抽象得来,而是从更高层次的理论命题中推导出来的;最高层次的理论命题则是思维自由创造的产物。   科学活动的事实告诉我们,科学发现的过程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抽象法的作用和其他方法的作用,包括直觉的作用在内,互相对立起来。抽象法离开其他各种方法,是不可能孤立地作出科学发现的。   古典归纳主义者认为依靠抽象法就能从经验事实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形成科学理论,这种观点是不符合科学发现过程的实际情况的。那么,是不是说抽象法在科学发现过程中是毫无用处的呢?完全抹煞抽象法的作用,也是不妥当的。   抽象法在科学发现中是一种不可少的方法。人们之所以需要应用抽象法,其客观的依据就在于自然界现象的复杂性和事物规律的隐蔽性。假如说自然界的现象十分单纯,事物的规律是一目了然的,那倒是不必要应用抽象法,不仅抽象法成为不必要,就是整个科学也是多余的了。但是,实际情祝并非如此。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排除假象的迷雾,揭开大自然的奥秘,科学地解释各种事实。为此就需要撇开和排除那些偶然的因素,把普遍的联系抽取出来。这就是抽象的过程。不管是什么样的规律,什么样的因果联系,人们要发现它们,总是需要应用抽象法的。抽象法也同其他的各种科学思维的方法一样,对于科 学发现来说,起着一种助发现的作用。抽象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抽象的类型和合理性原则   在科学研究中,抽象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以抽象的内容是事物所表现的特征还是普遍性的定律作为标准加以区分,那么,抽象大致可分为表征性抽象和原理性抽象两大类。表征性抽象  所谓表征性抽象是以可观察的事物现象为直接起点的一种初始抽象,它是对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的抽象。例如,物体的“形状”、“重量”、“颜色”、“温度”、“波长”等等,这些关于物体的物理性质的抽象,所概括的就是物体的一些表面特征。这种抽象就属于表征性的抽象。   表征性抽象同生动直观是有区别的。生动直观所把握的是事物的个性,是特定的“这一个”,如“部分浸入水中的那支筷子,看起来是弯的”,这里的筷子就是特定的“这一个”,“看起来是弯的”是那支筷子的表面特征。而表征性抽象却不然,它概括的虽是事物的某些表面特征,但是却属于一种抽象概括的认识,因为它撇开了事物的个性,它所把握的是事物的共性。比如古代人认为,“两足直立”是人的一种特性,对这种特性的队识已经是一种抽象,因为它所反映的不是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的个性,而是作为所有人的一种共性。但是,“两足直立”对于人来说,毕竟是一种表面的特征。所以,“两足直立”作为一种抽象,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表征性抽象。   表征性抽象同生动直观又是有联系的。因为表征性抽象所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所以,一般来说,表征性抽象总是直接来自一种可观察的现象,是同经验事实比较接近的一种抽象。比如说“波长”,虽然我们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它,但是,借助于特定的仪器,就可以把握到波长的某种表征图象。所以,“波长”也是一种具有可感性的表征性抽象。又如,“磁力线”的抽象也是如此。大家知道,磁力线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铁屑放在磁场的范围内,铁屑的分布就会呈现出磁力线的表征图象,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磁力线”也是来自一种可观察的表征性抽象。原理性抽象  所谓原理性抽象,是在表征性抽象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深层抽象,它所把握的是事物的因果性和规律性的联系。这种抽象的成果就是定律、原理。例如,杠杆原理、落体定律、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律、生物体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性运动原理等等,都属于这种原理性抽象。   当我们考察原理性抽象的特点时,如下两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原理性抽象不同于表征性抽象,它所抽取的不是事物的外露的表面特征,而是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联系。比如说,“静止”、“运动”、“直线”,“等距”等等,可以说是表征性抽象,它们表征着物体的一种状态,而“每个物体继续保持其静止或沿一直线作等速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力加于其上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美]H·S.塞耶编《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8页),就可以说是一种原理性抽象,它抽取的是物体运动的一种规律性。正因为原理性抽象抽取的不是外露的表面特钲,所以它同表征性抽象相比,更远离了经验事实,但又是更探刻的认识,它认识到自然界的内部秘密。   第二,在科学发展的常规时期,原理性抽象的实现是以已有的理论作为指导,抽象的结果——定律、原理,与已有的理论之间的关系是相容的关系,或者说不推翻已有理论的框架,而在科学发展的革命时期,反常的原理性抽象的实现,不仅不依赖于原有理论的指导,而且与原有理论相违背。因此,反常的原理性抽象的实现必须突破已有理论的框架范围。比如说,经典力学作为一种背景知识,对于预测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把握其运动规律,曾经是十分有效的。但是,一旦进入了微观领域,面临的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物体,如果仍以经典力学为指导,并且在它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抽象活动,那就不仅不能有效地揭示诸如光、电现象这种高速运动的微观客体的运动规律,而且反而会阻碍对这方面规律性的发现,所以,必须突破旧有理论的束缚,才能实现反常的原理性抽象,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是极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如果不突破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那么就不可能建立相对论。编辑本段科学抽象应当注意原则  上面我们一般地考察了科学抽象的类型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进行科学抽象呢?科学抽象应当注意以下的原则:科学抽象的东西必须是具有普遍性的东西  个别的、表面的东西是偶然的东西,要进行抽象,当然不能完全脱离这些个别的、表面的、偶然的东西,但是抽象的目的并不是去抽取那些个别的、偶然的东西,抽象的目的是在于从个别的经验事实中抽出普遍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才有意义,才能进一步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当然,普遍性不一定是规律性,但是不普遍的东西不可能是规律性的东西。所以,什么东西需要抽象,什么东西不需要抽象,从定性的观点来看,应当抽象出普遍性的东西。比如从对空气的观察和实验的一系列事实中,抽象地认识存在于体积、温度以及压力之间的普遍关系,并进行定量的描述,这样也就发现了气体定律。高层抽象必须能演绎出低层抽象  自然界事物及其规律是多层次的系统,与此相应,科学抽象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在科学抽象的不同层次中,有低层的抽象,也有高层的抽象。在科学发现中,相对于解释性的理论原理来说,描述性的经验定律可以说是低层抽象,而解释性的理论原理就可以说是高层抽象。   必须指出,我们把科学抽象区分为低层抽象和高层抽象,是相对而言的。理论抽象本身也是多层次的。比如说,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相对于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来说,是高层抽象,因为我们通过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结合,就能从理论上推导出开普勒由观测总结得到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如果高层抽象不能演绎出低层抽象,那就表明这种抽象并未真正发现了更普遍的定律和原理。一切普遍性较高的定律和原理,都能演绎出普遍性较低的定律和原理。一切低层的定律和原理都是高层的定律和原理的特例。如果一个研究者从事更高层的抽象,其结果无法演绎出低层抽象,那就意味着他所作的高层抽象是无效的,不合理的,应予纠正。总结  抽象思维法是指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透过现象,抽取研究对象本质的理性思维法。具体地说,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抽象是由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构成的辩证思维过程。第一个阶段是感性的具体,即通过感官把事物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表象。第二阶段是从感性到抽象的规定,也是第一次飞跃。这个阶段是将事物的表象进行分解、加工、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反映事物不同侧面的各种本质属性。第三阶段是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的具体,这是科学抽象的第二次飞跃。它是将事物的各种抽象规定在思维中加以综合、完整地重现出来,形成对事物内在本质的综合性的认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化学名词解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