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和外因与外因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个关系的联系

邓夏生历史工作室
当前位置:&&&&
历史原因分析题解法
上传: dxs1968 &&&&更新时间: 22:17:27
在选择题中经常出现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等认识历史原因的分析题。这些原因分析题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难把握。
一、根本原因
在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一般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答历史根本原因题 )
【例题1】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点评】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形态。它既使外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又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闭关政策也会使英国工业品很难占领中国市场,显然a、d两项根源于b项,这又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斗争的一面,根本原因是两党(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c、推行的抗战路线不同d、对日本侵略的认识程度不同
【点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是因为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主要矛盾。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共两党间的矛盾消除。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论述:一个阶级总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观点,国共两党分属不同阶级,因而必然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这也就是国共两党在&团结&抗日的同时会伴随着不断&斗争&的原因。故答案为a。
(1)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引起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例: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c.革命前的农业欠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这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我们只要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就可知选 a 项,它在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具有必然性。
例: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平等生活的根本原因是(b)a、当时没有私有财产b、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可供剥削c、人们还没有剥削他人的思想d、当时没有产生阶级
据此,世界史上的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原有的旧制度或统治体系阻碍其发展,即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质变或量变),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换言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或其所在的团体、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b、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国国情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例: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a、政治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b、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c、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d、维新派的局限性
同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这些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派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从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a、清朝的统治腐朽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强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农民阶级反抗精神强烈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有关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就要从经济基础中去找。
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广泛开展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b.封建专制制度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广泛开展&& d.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是指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力的发展,可见正确答案是c。
例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b.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 c.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 d.中国社会&物产丰盈&,不必借外洋货物以通有无
我们知道,清政府的政策是有关上层建筑内容,决定它的当然是与其对应的经济基础。这样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答案c。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在判断文学、艺术、思想等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时,就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社会存在上找答案。
例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 b.新兴地主的产生&&& c.社会大剧变&&& d.群雄并立的需要
百家争鸣是说社会意识方面的问题,根本原因就要从社会存在中找,d也是社会意识,故先排除。a与b、c都是社会存在,当时的社会的典型特点就是社会大剧变,a与b不够全面,故选c。
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根本原因,因而我们要从内因方面寻找根本原因的答案。
例4.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对于孙中山个人来说,国际国内条件、别人的帮助都是外因,当然不是根本原因,其个人素质才是内因,这就是根本原因,故c为正确答案。
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故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主要矛盾。
例5.在民主革命时期历次统一战线中,统战的对象不尽相同,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中共的地位和力量不同&&& b.中国各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c.中共由幼稚不断走向成熟&&& d.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根据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调整统战对象,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故d是正确答案。
五、人类改造主观客观世界是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做到主观符合客观,顺应历史发展。因而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历史实践是否成功的根本原因。
例6.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法西斯国家对战争准备不足&& b.封建专制主义不得人心&&&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形成& d.法西斯主义违背历史进步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平与民主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法西斯主义倒行逆施只能遭到世界人民的一致反抗,结果只有失败灭亡的下场,故正确答案是d。
六、社会形态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存在,很多社会现象都可归因于社会形态,即社会性质。
例7.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 b.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 c.资金少,力量小&&& d.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发展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才有了a、c与d,可见,社会形态是其根本原因。
七、在阶级社会里,由经济地位决定的阶级属性,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存在,很多历史现象可以从阶级属性中找根本原因。
例8.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情景相似,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a.后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后者有以苏联为首的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c.后者采取的内外措施更加全面而坚决&&& d.两个政权的阶级性质根本不同
上述两个政权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性质,一个是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由阶级性质决定了它们其他方面的不同,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答案选d。
八、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二、最主要原因
试题中还出现最主要原因的分析,它与根本原因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只是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原因进行定性而已,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定的。可参照以上三个角度来分析解答。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三、主要原因
同时存在的若干原因中,定有主次之分,主要原因就是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相比较而言,历史的内因、根本原因、必然原因一般都是主要原因。故此类题解答可参照前文。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
【例题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实力雄厚b、清朝经济落后,政治腐败c、英军炮利船坚d、清军武器低劣
【点评】依内因是主要原因的原理,先排除a、c。d项讲述的是鸦片战争时中国战败的军事方面的原因,b项讲的是清朝深层面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战败原因,显然答案应选b。
【例题4】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c、光绪帝大力支持d、康、梁等人的宣传和发动
【点评】&最主要的原因&等同于&根本原因&。&维新变法运动&是资本主义政治运动,按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可以推断答案应为a。
【例题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广西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b、清朝封建统治腐朽c、列强侵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农民阶级具有强列的革命性
【点评】a项是自然因素,不能成为主要原因。再按内因、外因的原理,答案应选b。
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1999年高考题,选a)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d、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四、直接原因
它是指不经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是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最近期原因。导火线&借口&也是直接原因。这类原因必须要注意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接近的因素。
【例题6】中国的无产阶级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早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b、传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c、外国资本主义打开中国大门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点评】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外商企业里。因而c项是最为直接的原因。
【例题7】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英美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点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由于战线太多等原因,侵华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原来军事打击国民党为主转为军事上重点打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而对国民党施行以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这直接导致了在1939年的国民党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由抗战初期的积极抗日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因而答案应为c。
例: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攻虎门,守军抵抗失败,炮台陷落,其直接原因是(b)
a、郭云飞中炮牺牲b、琦善拒发援兵c、弈山缺乏作战决心d、牛鉴临战逃走
这是1992年高考题。解题关键是要认真思考题中的直接原因,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失败原因,而导致虎门失守的近期原因则是琦善拒不发兵这一史实,故应选b项。
五、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的因素称主观原因。&目的&是主观原因
【例题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 )a、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思潮b、政府大力扶持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点评】此题错选为b、d项的可能性不大,实践中不少同学由于做题肓目求速度而易错为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因在欧洲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这也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得到短暂&春天&的重要原因,但这属客观原因。答案应为a项。
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例题9】&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客观原因是( )a、中共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b、中日矛盾还没有成为主要矛盾c、国民党加紧围剿苏区
d、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点评】a、d肢项属主观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逐渐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b就是正确选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进入了对峙状态,期间国民党不断对中共进行打压,以图消灭中共和其领导的革命力量。&九&一八&事变时,正是国民党围剿中共进入高涨的时期,因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立即提出同国民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应为c项。
例:年国民大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d)a、封建势力强大b、帝国主义的干涉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国民大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它的失败应从无产阶级这个方面去分析。a、b、c三项都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原因,但都是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观原因,故答案是d项。
六、历史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指事物变化的内部原因。
●外因:指影响事物变化的外部条件。&&&& 无论内因或外因都是影响历史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内因常起主导作用。常有论者将内因与主观原因混淆,其实,内因更多强调的是客观方面,不突出当事人(国家、政府、阶级、阶层等)的主观意识。◇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在战争中的理解(内外因与主次矛盾的区别):
(1)内因是历史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两者相互结合。如苏联解体的内因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经济滑坡、政治动荡以及苏联长期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僵化等;外因是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导致苏联解体。
(2)内因和外因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东欧剧变的内因是东欧各国经济落后、政治民主化程度不高;外因包括苏联解体的内因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在这里,苏联解体的内因演变为东欧剧变的外因。
(3)内外因分析法是培养历史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内外因的地位一定要符合哲学原理,否则,就不能应用这一方法正确分析问题。
七、历史的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
在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充满了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辨证的统一。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原因是英国扩大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的结果,而偶然(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这就告诉我们,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决定偶然,偶然影响必然。
总之,学习历史事件首先要搞清历史事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以上这些例子说明历史事件之间有密切的内部联系,认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习题班讲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7页免费160页免费62页免费36页免费47页免费 15页免费9页免费9页免费6页免费2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6页免费28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5页免费
习题班讲义|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第六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第六章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生活资料&&& B.劳动者&&& C.生产资料&&& D.生产工具&
2.评价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具有优越性应当以(&&& )为标准
A.公有化程度& B.上层建筑的性质&&&
C.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公有制的规模&
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表明(&&& )
A.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B.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生产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法律关系&
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历史时期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经济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6.上层建筑的性质取决于(&&& )
A.经济基础&&& B.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 D.意识形态
7.社会两大基本矛盾涉及的三个方面是(&&& )
A.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B.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D.生产力.生产方式.意识形态&
8.社会主义改革的最终目的(&&& )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方面
C.促进生产力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D. 更好的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9.改革必须依靠社会主义的内在力量,体现了(&&& )原理
A.必然性和偶然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内因和外因的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有它的特殊表现(&&& )
A.先有经济基础再有上层建筑&&&&& B.先建立上层建筑再建立和巩固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同时产生&& D. 经济基础在旧社会就已经产生
11.生产力是人们(&&&&&& )
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B.利用自然的能力
C.掌握知识的能力&&&&&&&&
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
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 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行动。
1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法律关系&& C.血缘关系&&&& D.思想关系
14.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相互联系
B.产品的分配方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所有者的性质
15.在社会运动的两对基本矛盾中(&&&&&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B.两对矛盾是并列关系&&&& C.两对矛盾是相互排斥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表明(&&&&& )
A.生产力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生产关系落后生产力,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E.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状况,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它包括(&&&&&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D.生产关系单方面地由生产力决定
E.上层建筑直接由生产力决定&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
A.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
B.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C. 是两大基本规律中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D.它表明上层建筑只能对经济基础起正向的反作用
E. 它表明上层建筑只能对经济基础起反向的反作用&
4.在私有制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的关系表现为(&&&&& )
A.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占有奴隶本身
B.地主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完全占有农民
C.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占有工人本身
D.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完全占有工人
E.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但不占有工人
5.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是(&&&&& )
A.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原理的客观要求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原理的客观要求
D.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客观要求&&&& E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可以(&&&&& )
A.取代上层建筑&& B.摆脱上层建筑&&& C.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D.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E.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
7.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结果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
C. 在阶级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阶级斗争的结果
D.是社会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 E.是人们客观意志选择的结果&
8.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一度较快地发展,它表明(&&&&&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得到解决
B.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已适合了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D.资本主义两大基本矛盾基本不适合的前提下还有局部的适合
E.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9.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合的情况主要表现为(&&&&&
A.公有制的建立使人们群众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C.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人民民主专政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E.政治体制改革能使各项政治体制更加完善&
10.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表现是(&&&&& )
A.人民民主专政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B.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保证
C.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D.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E. 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简述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2.简述生产力能够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
3.简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4.简述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5.简述社会主义两大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动力。
1.试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原理说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2.试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原理说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附答案(选择题.doc5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9 &&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 哲学基本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
11.中国古代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2页14页83页83页83页107页5页117页117页4页4页7页19页19页49页33页24页2页50页11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大全(含提纲,简答、论述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9页免费44页免费42页免费8页免费19页免费 17页免费3页免费10页4下载券28页2下载券9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9页1下载券22页1下载券16页1下载券4页免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题大全(含提纲,简答、论述题)|很​适​合​马​哲​考​前​复​习​哦​!​欢​迎​大​家​转​载​哦​!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因和外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