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校现有学生2300学生

当前位置:
>>>对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次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M名学生作..
对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次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M名学生作为样本,得到这M名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根据此数据作出了频数与频率的统计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求出表中M,p及图中a的值; (2)若该校高三学生有240人,试估计该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区间[10,15)内的人数; (3)在所取样本中,从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不少于20次的学生中任选2人,求至多一人参加社区服务次数在区间[25,30)内的概率.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解:(1)由分组[10,15)内的频数是10,频率是0.25知,,∴M=40.∵频数之和为40,∴10+24+m+2=40,m=4..∵a是对应分组[15,20)的频率与组距的商,∴(2)因为该校高三学生有240人,分组[10,15)内的频率是0.25,∴估计该校高三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在此区间内的人数为60人.(3)这个样本参加社区服务的次数不少于20次的学生共有m+2=6人,设在区间[20,25)内的人为a1,a2,a3,a4,在区间[25,30)内的人为b1,b2.则任选2人共有(a1,a2),(a1,a3),(a1,a4),(a1,b1),(a1,b2),(a2,a3),(a2,a4),(a2,b1),(a2,b2),(a3,a4),(a3,b1),(a3,b2),(a4,b1),(a4,b2),(b1,b2)15种情况,而两人都在[25,30)内只能是(b1,b2)一种,∴所求概率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对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次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M名学生作..”主要考查你对&&古典概型的定义及计算,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典概型的定义及计算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用样本估计总体
基本事件的定义: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
等可能基本事件:
若在一次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则称这些基本事件为等可能基本事件。
古典概型:
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满足:(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 那么,我们称这个随机试验的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的概率: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事件有n个,那么,每个等可能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m个等可能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古典概型解题步骤:
(1)阅读题目,搜集信息; (2)判断是否是等可能事件,并用字母表示事件; (3)求出基本事件总数n和事件A所包含的结果数m; (4)用公式求出概率并下结论。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
求古典概型的概率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基本事件总数及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频率分布:
样本中所有数据(或者数据组)的频率和样本容量的比就是该数据的频率,所有数据(或者数据组)的频率的分布变化规律叫做频率分布,可以用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
频率分布折线图:
如果将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相邻的矩形的上底边的中点顺次连接起,就得到一条折线,称这条折线为本组数据的频率折线图。
频数分布表:
反映总体频率分布的表格。一般地,编制频率分布表的步骤如下:(1)求全距,决定组数和组距;(2)分组,通常对组内数值所在区间取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组取闭区间;(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列出频率分布表。
(1)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2)制作茎叶图的方法是:将所有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作为“茎”,个位数字作为“叶”,茎相同者共用一个茎,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一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同行列出;(3)茎叶图的性质: ①茎叶图的优点是保留了原始数据,便于记录及表示,能反映数据在各段上的分布情况。②茎叶图不能直接反映总体的分布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茎叶图给出的数据求出数据的数字特征,进一步估计总体情况。 茎叶图的性质:
&①茎叶图的优点是保留了原始数据,便于记录及表示,能反映数据在各段上的分布情况。②茎叶图不能直接反映总体的分布情况,这就需要通过茎叶图给出的数据求出数据的数字特征,进一步估计总体情况。 作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①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与组数.将数据分组时,组数应力求合适,以使数据的分布规律能较清楚的呈现出来。这时应注意:a.一般样本容量越大,所分组数越多;b.为方便起见,组距的选择应力求“取整”;c.当样本容量不超过100时,按照数据的多少,通常分成5组~l2组. ③将数据分组. ④计算各小组的频率(),作频率分布表。⑤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样本估计总体的定义:
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就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特点:
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相应地,搜集、整理、计算数据的工作量也就越大,随机抽样是经过数学证明了的可靠的方法,它对于估计总体特征是很有帮助的.&用样本估计总体方法总结:
用样本频率分布来估计总体分布的重点是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及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在计数和计算时一定要准确,在绘制小矩形时,宽窄要一致,通过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对总体作出估计。
发现相似题
与“对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次数进行统计,随机抽取M名学生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61078335057866876855676336208626607新闻链接:日,某校3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慎将钠与水接触,引发火灾……阅读了上述新闻之后,好奇的唐唐猜测: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反应。她通过查找资料获得了以下信息:①钠常温下在空气中易氧化成氧化钠(Na2O),氧化钠可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碱;②钠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她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①取一空矿泉水瓶,加入纯净水,仅留一小段空隙,如下图一所示;②用手挤压矿泉水瓶,除去里面的空气,如下图二所示;③在胶塞上固定一根大头针,用针扎起一块金属钠,如下图三所示;④迅速用胶塞塞住挤瘪的瓶口,倒置,如下图四所示;⑤待完全反应后,打开瓶塞,检验产生的气体;⑥在矿泉水瓶中滴入数滴A试剂,溶液呈红色。请根据唐唐的实验过程与实验记录,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试剂A的名称:____;(2)写出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在实验步骤②中要除去矿泉水瓶中的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中,对取用的金属钠的大小是否有要求,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秒后显示答案···
(1)酚酞试液(2)Na2O+H2O==2NaOH(3)避免检验气体时引起爆炸或反应时引起爆炸(4)有要求,如金属钠太大,生成的气体过多,瓶内压强会冲走瓶塞,使实验失败;如金属钠太小,生成的气体过少,导致后续实验无法进行。
找到与"新闻链接:日,某校3位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慎…"相似的题目
小波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活动I:探究CO2与超氧化钾(KO2)反应确实可以生成O2。【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能与CO2、H2O反应生成O2;未查到超氧化钾(KO2)能否与HCl气体反应的资料。【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入的HCl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是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得出结论,最后还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只有氧气和某化合物。【作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什么?小波同学作出了三种猜想:①是一种酸;②是一种碱;③是一种碳酸盐。通过分析,小英同学认为猜想①和②是错误的,她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反思评价】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滴加稀盐酸后,若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就不能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活动I:NaHCO3+HCl==NaCl+H2O+CO2↑;浓硫酸;2NaOH+CO2==Na2CO3+H2O;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活动Ⅱ:质量守恒定律(或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都不含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酸或碱);2CO2+4KO2==2K2CO3+3O2;若超氧化钾有剩余,加入盐酸后会产生氧气,也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不能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盐(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主要考查你对&&综合读写&&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综合读写:(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 &综合读写教学:一、阅读:
1、广泛搜集材料,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选取阅读材料时,可以是诗歌、散文、报刊、杂志、格言佳句,也可以是文章中某句优美的言辞或极富哲理性的语句,并利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水平.教师搜集的材料学生感兴趣,就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应立即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要阅读一些好文章、好作品,指导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2、加强理解性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多背一些课文理解性阅读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要理解透。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记忆、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师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去阅读文章,争取自己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文章。
3、读中讲,讲中读,加强学生诵读训练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诵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采用多种途径优化学生的朗读训练,讲读课文前,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轻读思考,既而读通读懂课文。讲读课文中,边讲边指导朗读,老师再用亲切真诚的语气来范读,然后再指名读,再讨论理解,最后全班表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能从语言训练学生,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而审题、立意及谋篇布局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2、分析教材中不同文体的框架结构,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 记叙文一般是记叙一件或几件事情,框架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要素组成;议论文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性质、特点、用途、方法等。应用文写作非常重要,学生步入社会后应用仍广泛。学生要多背诵各种应用文框架,掌握各种文体写作方法。
3、指导学生立意、布局、谋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 记叙文要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表达生动感人;说明文力求做到说明的顺序要跟事物本身条理一致,要跟人们认识的过程一致,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要有确切的事实依据;议论文要立意准确、新颖,论据充分具体有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便于读者理解。
4、加强即兴作文训练&&&&& 即兴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速度,增强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平时通过写日记、打油诗、广告语等来锻炼即兴写作。
5、把听、说、写有机地综合起来&&&&&&&& 说,是用嘴写文,是用笔写文的初级阶段,属于写的范畴。在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来巩固听的效果,加深听的印象。在进行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5519297734253306299726144499216204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调查部门对某校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人得分情况如下:5,6,7,8,9,10.把这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1)求该总体的平均数;(2..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为了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学生中的普及情况,调查部门对某校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人得分情况如下:5,6,7,8,9,10.把这6名学生的得分看成一个总体.(1)求该总体的平均数;(2)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这6名学生中抽取2名,他们的得分组成一个样本.求该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的概率.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解: (1)总体平均数为(5+6+7+8+9+10)=7.5.
4分 (2)设A表示事件“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5”.从总体中抽取2个个体全部可能的基本结果有:(5,6),(5,7),(5,8),(5,9),(5,10),(6,7),(6,8),(6,9),(6,10),(7,8),(7,9),(7,10),(8,9),(8,10),(9,10),共15个基本结果.
7分事件A包括的基本结果有:(5,9),(5,10),(6,8),(6,9),(6,10),(7,8),(7,9),共有7个基本结果.
10分所以所求的概率为P(A)=.
12分 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校现有学生23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