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钉有有A、B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和3m,B木块左端固定一个弹簧,A以速度v0向原来静止的B运动.

当前位置:
>>>如图,两长方体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
如图,两长方体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与劲度系数为k的水平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A和B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A.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B.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C.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M+mkMfD.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M+mkmf
题型:多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当A和B在振动过程中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时,AB间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此时AB到达最大位移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以A为研究对象:最大加速度 a=fm以整体为研究对象:kA=(M+m)a联立两式得,最大振幅A=(M+m)fkm故选A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两长方体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主要考查你对&&简谐运动的振幅,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简谐运动的振幅简谐运动的周期、频率和角频率
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周期T和频率f:
1.意义: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短,频率越高,振动越快2.定义: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用T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用f表示3.关系:Tf=14.决定因素:周期与频率由振动系统本身决定,与振幅无关5.角频率ω:ω=2πf。 应用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及周期性的解题方法:
如图所示,物体在A与B间运动,O点为平衡位置,C和D两点关于O点对称,则有: 1.时间的对称性 2.速度的对称性 (1)物体连续两次经过同一点(如D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物体经过关于D点对称的两点(如C与D两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3.周期性简谐运动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的运动,按其周期性可作如下判断: (1)若则两时刻振动物体在同一位置,运动情况相同。 (2)若则两时刻,描述运动的物理量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若或,则当时刻物体在最大位移处时,时刻物体到达平衡位置;当t1时刻物体在平衡位置时,t2时刻物体到达最大位移处;若t1时刻物体在其他位置,t2时刻物体到达何处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两长方体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079416940720886314822115770599327当前位置:
>>>【选修3-5选做题】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
【选修3-5选做题】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和C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以初速v0沿B、C的连线方向朝B运动,与B相碰并粘合在一起。 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已知C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0。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湖北省模拟题
解:设碰后A、B和C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得&& ①设C离开弹簧时,A、B的速度大小为v1,由动量守恒得&& ②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从细线断开到C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③由①②③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选修3-5选做题】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主要考查你对&&碰撞,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碰撞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1、特点:①时间:过程持续时间即相互作用时间极短②作用力: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先是急剧增大,然后再急剧减小,平均作用力很大③动量守恒条件: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所以,系统即使所受外力之和不为零,外力也可以忽略,系统的总动量守恒④位移:碰撞过程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时间极短,所以,在物体发生碰撞的瞬间,可忽略物体的位移,可以认为物体在碰撞前后仍在同一位置⑤能量:在碰撞过程中,一般伴随着机械能的损失,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要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2、两物体相碰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两物体碰撞后,动能无损失,称为弹性碰撞。当两相等质量的物体发生弹性碰撞时,则发生速度交换,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结论。&②两物体碰撞后虽分开,但动能有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③两物体碰撞后合为一个整体,以某一共同速度运动,称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此类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多,即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值最多。 弹性碰撞及讨论:
质量为m1与质量为m2的物体分别以速度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如图所示)。设碰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据动量守恒得据机械能守恒得由①②两式得由上述表达式可以看出: (1)若(2)若即速度交换。 (3)若,即m2的速度几乎不变。
“一动一静”模型:
(1)弹性正碰,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1的小球以速度v1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讨论碰后两球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有:解上面两式可得:碰后m1的速度碰后m2的速度讨论: ①若表示表示m1的速度不变,m2以2v1速度被撞出去。②若都是正值,表示都与v1方向相同。 ③若,则有即碰后两球速度互换。 ④若为负值,表示方向相反, m1被弹回。 ⑤若这时表示m1被反向以原速率弹回,而m2仍静止。⑥两物体碰后的速度随两物体的质量比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⑦能量传递:在弹性碰撞中,传递的能量跟两者质量比有关,即两球质量越接近,碰撞中传递的动能越大;在两种情况下,传递的动能相等。 (2)完全非弹性碰撞上例中m1与m2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则有,碰后的共同速度损失的动能
&“二合一”模型:
这种模型是指两个速度不同的物体通过发生相互作用,最终两物体粘在一起运动或以共同的速度运动的模型。这种模型的主要特征是终态共速(也可以是只在某一时刻共速.而研究的过程是从初始到共速的过程),从能量角度来看,这种过程中能量损失是最大的,属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类型,在一维碰撞中的方程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在很多情况下皆可当成碰撞处理,那么对相互作用中两物体相距“恰最近”、相距 “恰最远”或“恰上升到最高点”等一类,临界问题,求解的关键都是“速度相等”。在“类碰撞”问题中,碰撞时间不一定很短,但遵守的规律却是相同的,例如下面几种情形。 (1)如图中,光滑水平面上的A物体以速度v0去撞击静止的B物体,A、B两物体相距最近时,两物体速度必定相等,此时弹簧最短,其压缩量最大,系统损失的动能等于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 (2)在图中,物体A以速度v0滑到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B上,当A在B上滑行的距离最远时,A、B相对静止,A、B的速度必定相等,系统损失的动能等于AB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3)在图中,子弹以速度v0射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木块中。当子弹不穿出时,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必定相等,系统损失的动能等于子弹与木块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块的光滑弧面底部与桌面相切,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0向滑块滚来。设小球不能越过滑块,则小球到达滑块上的最高点时(即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两者的速度肯定相等(方向为水平向右),小球获得的重力势能等于系统损失的动能
碰撞合理性的判断方法:
碰撞的合理性要遵循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关系和速度关系: 1.系统动量守恒&2.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会增加如果物体发生的是弹性碰撞,总动能不变;其他情况碰撞后会有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系统的动能将减小。即 3.速度要符合情景如果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必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即否则无法实现碰撞。碰撞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且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大于或等于原来在后的物体速度,即否则碰撞没有结束。如果碰前两物体是相向运动,则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3.条件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的各种抛体运动,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例如物体沿光滑的曲面下滑,受重力、曲面的支持力的作用,但曲面的支持力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3)其他力做功,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判定机械能守恒的方法:
&(1)条件分析法:应用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进行分析。分析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 (或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2)能量转化分析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若只有系统内物体间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增减情况分析法:直接从机械能的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增减情况进行分析。若系统的动能与势能均增加或均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的动能不变,而势能发生了变化,或系统的势能不变,而动能发生了变化,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若系统内各个物体的机械能均增加或均减少,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 (4)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除非题目特别说明,否则机械能必定不守恒。
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与机械能守恒问题的解法:
在自然界中,违背能量守恒的过程肯定是不能够发生的,而不违背能量守恒的过程也不一定能够发生,因为一个过程的进行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能量守恒只是这个过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如在竖直平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模型中,无支撑物的情况下,物体要到达圆周的最高点,从能量角度来看,要求物体在最低点动能不小于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重力势能差值。但只满足此条件物体并不一定能沿圆弧轨道运动到圆弧最高点。因为在沿圆弧轨道运动时还需满足动力学条件:所需向心力不小于重力,由此可以推知,在物体从圆弧轨道最低点开始运动时,若在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时所能上升的高度满足时,物体可在轨道上速度减小到零,即动能可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在,物体上升到圆周最高点时的速度)时,物体可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若在时,物体将在与圆心等高的位置与圆周最高点之间某处脱离轨道,之后物体做斜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动能不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物体实际上升的高度满足。故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能单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考虑。
发现相似题
与“【选修3-5选做题】如图,A、B、C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0587123382112017347758102420121216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中间用一个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推木块A,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撤去外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撤掉外力时两木块相距()B.撤掉外力后两木块即一起做匀减速运动C.撤掉外力后,木块A做匀减速运动,木块B做匀加速运动D.撤掉外力时木块A的加速度较大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推木块A,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B.L+C.L-D.L-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物理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推木块A,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L-.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学年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中间用一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系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推木块A,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1.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初中化学高中化学初中生物高中生物初中政治高中政治初中历史高中历史初中地理高中地理初中英语小学语文小学数学
您当前的位置:
加入试题成功,
请在""查看您已加入的习题.
移除试题成功,
请在""查看您已加入的习题.
加入收藏成功,
请在""查看您已加入的习题.
ID: 218438
点击率: 6134
题型: 多选题
如图所示两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B与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A和B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
A、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B、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C、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
D、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
为使A和B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在最大振幅时,是加速度的最大时刻,这时对A研究则有:,得,故C错误,D正确;对整体研究,最大振幅即为弹簧的最大形变量,kA=(M+m)am,得,A错误,B正确
天翼新题库上线——快来试用“更宽的”搜索!
CopyRight (C) 2012 天翼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号
手动组卷考试
智能组卷考试
&&&&&套卷考试
您的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