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奖牌榜:吴景彪的“愧对国家”会不会有点走偏了??

您当前的位置:&>&&>&&>&&
吴景彪称银牌愧对祖国 网友力挺:第二也是英雄
时间: 02:55 来源: 现代金报
  冠亚季军的领奖台落差,只有三四十厘米;冠亚季军的比赛落差,往往只有一两环、1公斤……
  易思玲在本届奥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赛后,七八十名中国记者将这位新科冠军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却没人留意到季军喻丹已悄悄离开。鲜花、掌声、闪光灯,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冠军。这,就是金牌和银牌、铜牌的区别?
  无独有偶,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吴景彪,夺得56公斤级银牌后当场失声痛哭,呐喊的表情看了更是让人揪心;新闻发布会上,吴景彪甚至鞠躬向大家道歉,赛后更新了微博,再向大家道歉。
  这一切看得人心生酸楚,五味杂陈。
  在关注金牌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亚军、季军的感受?拿不到金牌就要道歉?奖牌成色正在引起国人对奥运会成绩展开一场认真思考―――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中国举重队最具夺金实力的小级别56公斤级金牌飞了,而且这块金牌丢失得让在现场的所有中国官员、记者、教练、观众,都十分意外。可能这一年以来旨在必得的吴景彪从来没有想过,最后是这样的结局。失声痛哭、呐喊、抱拳、鞠躬。赛后吴景彪及时更新了微博,向大家道歉。然而,国内网友们对于他的道歉并不“领情”:“银牌也是荣誉,为什么道歉?” □特派记者郑乔伦敦报道
  “愧对祖国,愧对中国举重队”
  虽然上午朝鲜队员举出293公斤的成绩,但是吴景彪仍然信心百倍,平时训练或比赛中,293这个成绩对他来说没有问题,他正常发挥的成绩在295-300公斤,他被誉为在56公斤级霸王穆特鲁之后的又一世界级奇才。唯一让他心里打鼓的是,今天降体重后的身体状况,然而就是这点担忧彻底被放大成弱点呈现在举重台上了。
  “我有愧于祖国,我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说完这些话,吴景彪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面对中国媒体时,他哽咽着竟然不知所措,被现场的记者们安慰了两分钟之后,吴景彪强忍痛苦简单地介绍了失利的原因:“今天从抓举开始,就觉得整个状态没在,有点偏软,可能因为降体重的原因。我真的不懂这样的比赛,我竟然调动不起兴奋度来,我真的很想去调动,但是身体确实不听使唤、发软。”
  4年后的今天,吴景彪还有机会?
  对于有实力夺金的吴景彪来说,结果的确十分遗憾。中国举重队教练在后台也安慰着他:“4年后还有机会,你还年轻怕什么。”可是,练过体育的人都知道,4年后谁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特别是举重,四年前的龙清泉夺金了,现在呢?雅典奥运62公斤级金牌得主石智勇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也是没有能成事……太多的事例让吴景彪知道这次机会的失去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颁奖仪式后,很快走入混合采访区的是朝鲜金牌得主严润哲和铜牌选手阿塞拜疆选手赫里斯托夫,他们开心地接受记者采访,吴景彪迟迟不见踪影,就在记者以为他不会出现的时候,吴景彪已经收拾好心情从举重馆后台出来:“这样的成绩,我愧对大家,今天的问题出在体力上,我一直在后台试图调动自己的身体,但是都没有能成功,身体发软,对于朝鲜选手我不做过多评价,我只能从自身找问题,还得好好总结。”
  网友力挺:银牌不需要道歉
  记者问,朝鲜选手的成绩在赛前是否了解,赛前有没有畏惧,吴景彪说:“在我的举重生涯里,我从来没有畏惧过任何对手,他举起了293公斤的成绩我赛前知道,主要还是我自己大赛经验、能力、思想等方面还有欠缺。”说到这里,吴景彪再次强忍自己的泪水。吴景彪在夜色中走向开往奥运村的大巴上,相信这个夜晚是他人生中最难熬的一次。
  伦敦深夜2:00多,吴景彪通过微博向大家抱歉,辜负厚爱,他将继续努力,生活还得继续。然而,更多网友认为,得到银牌、铜牌就已经站到世界之巅。吴景彪赛后以及接受采访时几度落泪,但是网友们都表示理解。3万5千余条评论中,大家的意见几乎一样,“蓬山h景品记本屯ü芭叵濉钡姆绞搅粞缘溃骸笆澜绲诙。∪澜绲诙。∽阋匀媚阄私景烈槐沧拥呐统杉耍∧愫艹錾耍≌娴暮艹錾】薰故乔缣欤 
  易思玲和喻丹,一金一铜,赛后受到的待遇是天壤之别。在中国之家,笔者苦等7个小时,两人和教练参加完一系列活动和采访后姗姗来迟。喻丹先走出汽车,但基本上没有记者拍照。轮到易思玲,记者们蜂拥上前,最后工作人员不得不为其开辟一条通道。
  这样的例子太多,刘翔和史冬鹏在媒体面前形成的强烈反差,吴景彪的道歉,只是一个缩影。胜利对于竞技来说是非常重要。但是,没有选手不想拿金牌。领奖台上和台下,所有人付出的都是价值无法衡量的青春和汗水,最终却要以一块金属牌的颜色来决定哪个更“高贵”。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队教练透露,本届奥运的金牌运动员们,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在伦敦随意玩几天都行;其他选手则必须第二天回国,从来没来过伦敦的孩子们,只能抓紧时间到市区一些地标建筑前拍拍照片。金牌已经不仅仅是荣誉那样单纯,承载的实在太多。
  所有人都理解吴景彪,但第二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需要他的道歉,他的道歉又说给谁听?郑乔
  他们同样是英雄
  谭宗亮“五朝老将”下次还来
  在男子10米气手枪资格赛上,中国代表团中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谭宗亮打出581环排名第12位,没能进入决赛。此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位“五朝老将”失落的背影。从20岁到40岁,谭宗亮将20年的黄金年华献给了射击。日复一日的训练,五次参加奥运会,始终没有登上最高领奖台,最好的成绩是北京奥运会亚军。而这一次,离顶峰更远了。4年的等待,再次无缘决赛,不可谓不残酷,但40岁的老谭赛后十分平静,他甚至表示过要赶超王义夫“六战奥运”的纪录。没有拿到金牌固然遗憾,但谭宗亮却生动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持。
  滕海滨倒在起跑线前的英雄
  在28日进行的体操男团资格赛中,第一次进场的郭伟阳很不适应,多次出现极为低级的失误。受到郭伟阳影响,中国队仅排名资格赛第六名。在这个时候,人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滕海滨。跟谭宗亮相比,滕海滨显得更加悲壮。对于已经27岁的滕海滨来说,本来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他已经确定作为中国男团主力出战,而且按照目前中国男队的实力,极有机会圆滕海滨的奥运会男团冠军梦的。然而,就在奥运会开始前不到一周,滕海滨在北爱尔兰训练时意外拉伤了左臂,伤情虽然不算严重,但却无法发挥出最好的能力,只得黯然退出。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吴景彪赛后洒泪怒吼不甘心:我有愧于国家|奥运会举重新闻|伦敦奥运|举重_新浪视频
视频-吴景彪赛后洒泪怒吼不甘心:我有愧于国家
按住此条可拖动
综合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所属专辑: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吴景彪情绪崩溃 连鞠三躬称夺银愧对国家_奥运会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09,474贴子:
吴景彪情绪崩溃 连鞠三躬称夺银愧对国家
    网易体育7月30日报道:  北京时间7月29日,男子举重56kg级别决赛结束,中国选手挺举最后一把冲击161kg失败,遗憾的收获总成绩的银牌。他输给的是B组黑马,来自朝鲜的选手温熙哲,后者也成为奥运会举重历史上首位B组夺冠的选手。  丢掉了中国队计划内的这枚金牌,这也让这位小伙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他的情绪立即崩溃了。领奖过后来到混合采访区,吴景彪依然不能释怀。  面对央视摄像机,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声。可以想象这位小伙子身背多大的压力。在之前进行的女子举重项目中,周俊三把连续失利没有成绩,创下中国女子举重最差成绩。因此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吴景彪的身上,因为今年举重多个项目的奥运名额的分配,均引起了外界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举重队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成绩说话,最终事与愿违。  连吼几声发泄胸中郁闷,在稍稍稳定情绪之后接受了采访。他说道:“今天从开始,就觉得不在状态,身体有点偏软,有可能是降体重的原因。很奇怪,今天一直调动不起来自己的情绪,不管怎么调整,身体就是不听使唤。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比赛,我竟然调动不起来兴奋点......”  满眼泪水的说完继续鞠躬道歉,他表示自己拿到银牌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希望能在四年后参加下一届的奥运会比赛。吴景彪丢失金牌的确让人觉得惋惜,但他的道路还很长,四年后还有机会。
配置如图。。打XY削完...
8月份工作繁忙,并没有...
本想试试第五拿卡,之前...
只要努力做过了就行,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愧对祖国”的吴景彪哭的刹那根本没有考虑个人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愧对祖国”的吴景彪哭的刹那根本没有考虑个人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历史沉重啊,直到今天才有这么多“段子手”混进中国奥运代表团-百家号
摘要: 很久以来,我们习惯看到中国运动员在赛后各种类型的反应:或颔首微笑特有大将风度,或痛心疾首憾失奖牌,或痛哭流涕感谢国家感谢组织。而镜头背后所折射的,正是中国竞技体育青涩成功和巨大压力下前进的艰难历程。
编者按: 很久以来,我们习惯看到中国运动员在赛后各种类型的反应:或颔首微笑特有大将风度,或痛心疾首憾失奖牌,或痛哭流涕感谢国家感谢组织。而镜头背后所折射的,正是中国竞技体育青涩成功和巨大压力下前进的艰难历程。
导读 很久以来,我们习惯看到中国运动员在赛后各种类型的反应:或颔首微笑特有大将风度,或痛心疾首憾失奖牌,或痛哭流涕感谢国家感谢组织。而镜头背后所折射的,正是中国竞技体育青涩成功和巨大压力下前进的艰难历程。 by
贾宸琰、曾羽
终于,傅园慧接受采访时频出的金句也快被大家嚼腻了。 8月8日,夸张的表情、真实而不羁的赛后采访,让许多第一次认识傅园慧的观众直呼“太可爱了”。傅园慧因此一夜成名。无数媒体和观众守候着次日的女子100米仰泳决赛,只为一睹这位洪荒少女还会蹦出些什么“惊世骇俗”的话。 自傅园慧后,在赛后采访时不按套路出牌的运动员层出不穷。没进决赛也坦言自己努力了的宁泽涛;对着镜头大喊200米蝶泳不适合自己的李朱濠;调侃自己“风火轮”都准备好,等着决赛“闹海”的小将张雨霏……中国游泳队一度集体变身“段子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津津乐道。 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傅园慧现象”,认为傅园慧打破了运动员接受采访时必须“先谢祖国、再谢教练”的既定套路。但实际上,年纪尚小的傅园慧并算不上开山鼻祖。 “CBA和NBA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在NBA我需要翻译,在CBA我不需要。”“本人长相不雅,凭这个就可以保护自己了,所以不需要请保镖。”“我知道刘翔的处境比我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至少他戴顶帽子,戴副眼睛还是可以出去的,我行吗?” 作为体坛高情商代表的姚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许多回答至今仍被视作典范。很多体育记者、解说员都在不同场合表态过:“姚明很幽默,非常好相处”。 2011年,李娜杀进澳网女单8强。赛后,在主持人问及老公姜山给了她哪些帮助的时候,李娜用流利的英文脱口而出:“Credit Card(信用卡)”,并解释道:“我会拿走他的信用卡,买我想要的东西。”全场顿时爆笑如雷。甚至过了很久,许多外国主持人和体育记者仍喜欢拿“信用卡”与李娜开玩笑。 幽默这一品质,或许与身俱来。但要说和所处的环境毫无关系,确实说不通。 作为全世界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批运动项目,篮球和网球造就了无数体坛巨星。对这些体坛明星而言,曝光在镜头前,早已同踏上运动场一样,令人习以为常。 2002年,姚明以状元秀身份被NBA的休斯敦火箭队选中。美国媒体将姚明称之为“一块中国树立在美国的、高达2米26的广告牌”。 拿一个反复被人提及的故事为例,2002年11月,姚明首次代表火箭队出战湖人队之前,“大嘴”巴克利在脱口秀节目中打赌,如果姚明能够在一场比赛当中拿下19分,他就会亲吻一只驴的屁股。结果,在奥尼尔缺阵的情况下,姚明9投9中砍下20分。而巴克利也履行诺言,在节目中结结实实地亲了一回驴屁股。 当时,许多国内球迷大呼解气,媒体一遍又一遍追问着姚明,希望再多听几遍美国主持人“自取其辱”的故事。反倒是姚明本人不以为意,甚至后来有些“恼”了。在接受于嘉的访谈时,姚明呼吁大家别再拿这件事儿做文章:“美国人的玩笑、幽默和契约精神(指的是巴克利真的亲了驴屁股)是让我非常吃惊的。但是我本人感觉玩笑作为一句话,说过了就是说过了,如果太把它当真了就没有意思了。” 姚明接受过大大小小的多少采访,被多少镁光灯聚焦过,恐怕他自己也数不清。面对国外体育记者千奇百怪的刁难,和对他寄予厚望的国内记者,现在回想起来,姚明似乎总可以用幽默化解难题。 其实并不难解释姚明的幽默。这跟姚明本身的性格和为人有关,也跟NBA商业化的运作模式有关。如果这块2米26的广告牌是木讷的、呆板的、只会机械重复模版回答提问,他的商业价值势必大大扣分。 同样的,参加过无数极富商业性质的世界大赛的李娜,面对国内外媒体的提问,有时候不得不采取两套回答体系。不过,2013年,李娜在法网公开赛意外失利时,却忍不住对国内媒体言辞激烈。她霸气侧露的回应让当时的国人为之震惊。 “我需要对他们(球迷)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三叩九拜吗?向他们道歉吗?”“我为什么要背负一个国家?我只是一个网球运动员,一个打网球的,我尽全力在场上比赛。这是我的工作。”这几句“李娜式回答”让国内媒体和球迷朋友们一时间有点无法接受,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争议性言论。习惯了“运动是为国争光”和“输比赛后道歉”的人们,第一次听到了这样极具颠覆性的逻辑。 实际上,如果仔细想想,李娜的这番在当时被视为“怒发冲冠”的言论,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换一种方式表达。只不过相较于李娜火爆的语气,输掉比赛的运动员温和地坦言对自己已经尽力了,对结果很满意。而比起三年前,观众们的反应也大为不同。看淡奖牌,鼓励和安慰失利的运动员,并日益热衷趣味化的奥运心态……让《人民日报》等媒体也大呼“这届观众很不错”。运动员回答采访的时代烙印要知道,早在70年代,当话筒对准赛后的运动员时,记者得到的回答通常是“对不起,我们不接受采访”。一直到80年代,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运动员们在世界赛场上还非常拘束,礼节性的微笑,礼节性的挥手。答记者问时,也是千篇一律“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教练”式的回答,鲜有个性特点。90年代,运动员们应对媒体提问的经验仍不丰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4岁的伏明霞获得10米跳台金牌,成为年龄最小的奥运冠军。但在赛后,面对国外记者“你训练得苦不苦?”“你想不想爸爸妈妈?”“你今年多大?”的追问,她均以“不知道”应答。于是国外媒体以此为噱头,发出了一篇题为《一个只会说‘不知道’的奥运冠军》的报道。 近些年,运动员和媒体的沟通越来越顺畅,但“感谢国家、感谢组织、感谢教练”的总基调依然没变,若是一不留神先感谢了爸妈,还可能陷入争议。当年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军的周洋,在回答“奥运会冠军对你意味着什么”时说“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这一回答事后被领导批评“没有感谢国家”。 有人将今年里约奥运会上运动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表现,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对比。很明显的是,过去的这八年,运动员们在镜头面前日益放松,更为真实。这一方面,由于举国训练、举国办赛、举国夺金、甚至举国沸腾的疲惫慢慢被打破,运动员的训练思维也随之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来自外部的肯定。现如今,媒体和观众往往对运动员的“真情流露”大加赞赏。 在观众眼中,运动员们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的形象,愈发明显,而不再仅仅是夺金的工具。毕竟,金牌多一块,少一块,对平常自己的生活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国人愈发关注自身的运动和健康。相比起夺了几块奥运金牌,小区里的运动设施条件好不好,孩子有没有地方踢球,更让今天的中国人看重。 越来越多的媒体也不再紧盯金牌,而将更多的目光放到了运动员和运动员背后的故事身上。在一定程度上,观众和媒体的“宽容”反作用于运动健儿们。在接受采访时,他们会更放得开,更敢说心里话。 实际上没有哪一位运动员不在意赛场上的成绩,更高更快更强本就是奥运精神。但“洪荒少女”的段子和宁泽涛的视频能在网络上疯转,或许预示着观众们对奥运的审美正在回归体育本质,大家不再喜欢那些悲情沉重、苦大愁深的冠军报道,厌烦了用血泪、磨难渲染冠军的光环,厌倦了泛滥地把努力与付出精神化。 运动员接受采访“画风变迁”的原因1)“求金若渴”定式思维的打破
在“求金若渴”的时代里,举全国之力、集中优势体育资源来发展专项运动员,成为中国进军奥运的入场方式。里约奥运会上,当我们看到人口仅有90万斐济拿到历史上首块金牌时候的那份雀跃和自豪,或许也能回味出曾经我们对金牌的渴望。 奥运金牌,一度是中国亟需证明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得更好的奥运成绩,中国实行了“举国体制”。年纪很小、却拥有一定体育天赋的孩子要历经艰苦训练来应对激烈比赛,从中崭露头角再经受严苛的层层选拔,最终入选国家体育队成为职业运动员。 确实,举国体制的成效明显。从1982年,许海峰打破了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到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高居金牌榜首位,中国竞技体育成绩突飞猛进。 但慢慢的,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响亮。退役后无书可读、没工作可干的奥运冠军令人唏嘘,也让人惊叹。对“金牌至上”的质疑越来越多,这些质疑来自体制内外,甚至来自于许多在体制中成长起来的运动员本身。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任美国队教练郎平,率领美国女排夺得银牌。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郎平坦言中国和美国的女排运动员有很大不一样。很多美国女排国家队队员是大学生、或者已经工作后出于兴趣参加集训。在训练的时候,她们会问郎平为什么要练这个项目,为什么不练别的项目,而在国内,很少运动员会像美国运动员一样对教练的“权威”提出质疑。郎平的话和美国女排令人惊艳的成绩也给国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时间流转,到了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的“首金”迟迟未来,大多数的观众和媒体都表现出了无比的耐心。让人不得不感叹,改变是缓慢的,但改变也是飞速的。 2)记者提问的误区打破,媒体报道日益宽容 刺猬公社曾发布过《被借肩大哭,偶遇洪荒段子手,体育记者真不是没有故事的同学!》一文,详细梳理体育记者和运动员之间微妙的关系。(点击链接,阅读刺猬公社往期文章) “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肩负着艰巨使命,而另一方面媒体的渲染与记者的提问方式,也在间接地向他们传递巨大压力。 对从事体育专项报道的记者来说,要想做好采访与写作,必须对该专业领域有深入地了解。记者们不仅需要熟知比赛规则、战术变化和专业术语,对运动员、教练的特点和风格也得非常熟悉。除此以外,还要能解读好受访对象的潜台词以使得采访顺利进行。但时常,由于缺乏一定专业素质,少数记者的提问不光使运动员不知如何回答,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犯起了尴尬癌。 早些年,面对发挥不理想或失利的选手,常有记者问出类似“你只获得了银牌,你觉得遗憾吗”“你这次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你觉得愧对国家吗”这样的问题。如此缺乏人文关怀的提问大有让其做出“对不起祖国培养”的检讨之势,莫过于在滴血的伤口上撒盐。 还有一些记者在采访时带有一定诱导倾向性,比如“你对自己获得金牌的把握有多大”“你觉得你今天的表现是不是没达到预期”,这样的问法或多或少都让选手有了心理包袱,不能在放松的心态下投入比赛,对自己的失误也难以释怀。 四年前刘翔受伤退赛和举重运动员吴景彪失利,曾遭到部分媒体的冷嘲热讽,这些报道在民众中引起一片哗然,媒体“金牌至上”的报道方式也引发了极大的讨论。但在四年后的里约,当孙杨因获亚军失控痛哭时,周围记者纷纷安慰他,在媒体报道和评论中也偏向为孙杨打气,甚至是反思过去对“首金”的执念态度。这样的转变或许也是媒体走向成熟,社会功能和责任增强的体现。 3)各国对体育文化理解的差异在缩小 众所周知,体操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的,能够参加两次至三次以上奥运会的运动员少之又少,然而现年41岁第七次参加奥运会的丘索维金娜就是一个奇迹。还记得08年北京奥运上,有中国记者问代表德国队比赛的老将丘索维金娜:“是为德国比赛、还是为自己的祖国和儿子比赛”。她回答说:“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儿子一定守在电视机旁,首先我在比赛中得到了快乐。”而到了今天,很少还会有记者问这样的问题。体育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有的时候甚至不需分清国别。正如今年奥运会期间,丘索维金娜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还活着,我很好,这意味着一切都好。” 再比如,美国射击名将马修·埃蒙斯被全世界所熟知,并不因为他曾是奥运冠军,而是因为他敢于和所谓的“奥运魔咒”叫板,也是因为他和家人在失败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候的淡然。从雅典到北京再到伦敦,因为连续三届奥运会上最后一枪崩盘或是脱靶,他屡次与金牌擦肩而过。北京奥运会上,埃蒙斯的子弹确实打在了自己的靶子上,却只有4.4环出乎意料的结果。坐在观众席上的卡特琳娜当时也惊呆了,第一时间跑到场边安慰丈夫,她抚摸着他的头擦拭着脸上的泪水,照片定格的这一幕让全世界感动。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卡特琳娜还笑着说道,“我不敢相信又发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告诉他不必太难过,比赛打得非常好,决赛发挥很出色,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有多出色”。埃蒙斯面对记者提问时表现得也尤为淡定坦然,“决赛多少会有些紧张,但我确定我当时是准备好了的。没想到一切就这么发生了,上一次我很沮丧因为我知道我本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次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但这次不一样,家庭对我来说更重要,这次我们家一共拿了3块奖牌,我很知足了。” 8月15日的里约奥运会上,埃蒙斯又将亮相。他能不能克服那道奥运魔咒,成了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重点。 此外,正如前文分析的那般,不同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也是决定了运动员面对镜头时表现的重要因素。举一个或许不够恰当的例子,中国游泳队化身全民段子手,也有部分原因是,队员中不乏较为“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核心成员。相比起来,举国体制最为集中的体操、举重等项目,商业味道就没有这么浓郁,运动员接受采访时的表现也大不相同。如果说我国的举国体制还是一头庞然大物,它的转身或许比较缓慢,但来自海内外的刺激从神经末梢传导到大脑中枢的过程,需要等待也值得期待。 面对一方小小的镜头,运动员的回答和表现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折射出了大大的门道。期待越来越多的傅园慧出现。完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泛传媒第一观察平台原创出品 欢迎转载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微博 @刺猬公社
转载自ciweigongsh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里约奥运会奖牌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