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技术及应用是干什么的

映瀚通CEO李明:物联网上游技术来自IT和电信
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李明
讯 12月9日消息,在北京举行的2009(第三届)移动互联网研讨会今日进入第二天,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李明在物联网分论坛发表了演讲。
李明指出,在物联网里边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专业化、垂直公司活的比较长久,但是很难得一个公司在横向上适应很多应用,成为规模化的厂商。
李明认为,“物联网的上游技术来源于IT和电信,但是应用和以前面向人的应用不同,这其中存在是非常大的机会”。
李明同时表示,物联网作为一个产业联盟,如果几方面的力量一起合作,将会有非常好的前景。(李铁成)
以下为李明演讲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我在这儿想解释一下,我们这个公司的比较有特点的地方。我碰到很多客户他们都觉得我们公司名字起的比较怪,比较容易被记住。实际上来这个地方参会,有一种又找到组织的感觉。其实我这个名字最开始是从英文的名字过渡过来的。从创立公司开始的时候,我们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就有一个愿景,我们认为移动的数据网络会成为一个非常非常重要、非常基础性的网络,在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应用。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想做一些研发的工作,然后也在应用和产品方面做一个推广的工作。到今天来讲我们知道,原来我们想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叫做物联网。但是从2001年开始一直在网站上做一些努力。
我觉得前面领导、专家也好,把整个互联网的概念诠释的比较清楚。首先来讲物联网是非常大的事,从我们看到的所有市场调研报告里面都认为这个数量会非常非常大,远远超过PC数量、远远超过手机的数量。在通讯领域实际上这是非常困难的市场,对一个非常商业化的市场来讲,这部分市场不太容易规模化的,不太容易做的很深的。这里面我们感觉到几方面的原因。首先M2M是非常多元化的市场,然后在工业领域里面,我们也了解有不同种类的设备,而且不同种类的设备,它的接口、它的应用方面都不太一样。所以M2M的通讯比人和人的通讯,在多元化层次来讲超出一个、两个数量级。物联网,物和物的区别是远远大于人和人的区别,所以它是非常多元化的市场。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在,物联网的通讯,或者M2M的通讯和面向人的互联网,它在通讯上面提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我们实际应用案例里面,我们感觉如果我们要进行分类的话,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类通讯需求,第一类是监控应用。有一些控制功能在里边,这时候它对通讯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一种应用,就像刚才我们一些同行讲到的,当通讯的能力需要嵌入到一些需要大量使用的设备里面,又是不一样的需求。这里边提出的是线路式的需求,可能是低成本、可能是低功耗。在物联网检测下面,就需要这些节点自己能够组织起来,不是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网络结构。所以这个监控和采集的应用就提出很多新的要求。作为远程的设备,或者说作为一个设备,在一个无人的环境下操作,无人的环境下运行这也是新的要求。互联网往往都是人在使用它,而物联网在那个地方是没有人操作它的。在物联网应用里面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点会聚到一个中心,而互联网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互动沟通。
在物联网市场里边,竞争的事态,或者说产业链的模式也很复杂,刚刚我们讲到一个问题,在物联网里边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专业化、垂直公司活的比较长久,但是很难得一个公司在横向上适应很多应用,成为规模化的厂商。物联网的上游技术其实是来源于IT、来源于电信。它的技术来源和它的支撑性的东西都来源于IT和电信,但是它的应用是和以前面向人的应用不同的。我们认为这里边是非常大的机会,但是它的多元化、不同的需求也给我们很好的应用,事实上也带来很好的挑战。
接下来分两方面来讲,是作为M2M厂商和应用技术厂商我们下大力气做的方面。首先我想讲一下设备联网情况,映瀚通实际上,我们是在05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客户,他们说需要用无线的方式把我们核磁共振机、CT机都连起来,那时候我们就在思考,把这些东西连起来做什么?从05年到现在四五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或者说我们帮助了越来越多行业内非常领先的客户,他们一个个都在使设备连接起来。其实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基础的支撑平台,包括用到的网络、模块,我们映瀚通相对于偏下游一点,这是我们关心的,他联网是做什么?我们通过跟这些用户交流,我们感觉到现在设备制造商其实面临特别大的压力,买这些设备的人给他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说对他们的用户来讲,比如说采购这么一个设备,他要考虑资产回报率的问题,他要让设备尽量稳定、持续的运行下去。大家知道在医院里面再核磁共振、做CT的检查,对病人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做是非常大的损失,对医院来讲也是非常大的指标,这个设备能不能正常运行,对服务也好、对经济收益都是非常大的需求。所以设备制造商要对设备稳定运行提出越来越高的挑战。
第二,在这些设备制造商之间竞争也在不断升级。有时候硬件的东西越来越商品化,越来越接近。这个时候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市场来讲甚至还会出现饱和的市场情况。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制造商他们互相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把联网作为他的竞争手段,在联网基础上去实现他的一些附加价值,实现特殊化的竞争优势。从另外角度上来讲,设备联网的技术条件以非常快的速度在改善。
这些要素凑在一起,我们设备制造的行业把设备联网之后为他的设备提供服务。我们意识到这样的趋势正在发生的事情,然后我们遇到这些客户,这些客户提出的需求,也是对行业内客户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些设备制造商正在从制造销售硬件到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中。他们也是在很大竞争压力下面不断的寻找自己业务增长点在哪里。从单纯的卖设备到服务,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包括提供服务之后,跟我们设备制造商和他们客户之间就不再是一次性交易关系,而是长期和客户合作伙伴关系。这就是我们从这些设备联网学到的这些东西。我们开始体会到我们作为技术厂商,作为应用厂商,我们帮我们客户做了联网系统,他们干什么,我们理解他们干什么之后,也帮助我们知道怎么样更好为他提供系统和服务。作为映瀚通公司来讲,最开始我们是提供我们的网络设备、联网设备,给设备制造商的用户构建网络。当这个需求数量越来越大的时候,而客户对联网之后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又开始从产品本身升级,在这个过程中间也需要IT厂商、包括电信运营商的配合,我们开始更多的提供整体经营方案。
这个地方也是我们做的另外实际例子。我们为美的空调建立的中央远程监控及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这在传输网络、现场、数据中心、整合应用整合起来。我们也为设备制造的厂商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从远程的通过无线网络联网一直到数据中心,一直交付到传统应用程序里边,甚至帮他建立一个监控中心,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开发他的应用,包括空调的节能、空调运行优化、空调状态的监视,能够做一些判断做一些预防式的防护。
在这样整体平台基础之上,实际上我们逐渐从解决联网问题,帮助用户实现了预防式的维护,对他的资产进行管理,甚至在某些行业里边,在三大功能里边实际上我们不断的为行业用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不断的提高更好的平台,帮助我们客户推动应用的发展。
实际上我们刚才有讲到电信运营商的状况,作为映瀚通我们代表了一个小的环节,也就是网络产品。对网络产品来讲,我非常赞同前面Colin& Chew先生的一些观点。M2M在工艺上面来讲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它的宽温、它的湿度、它的行业苛刻的认证,以前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来讲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映瀚通也经历了整个过程,除了这些以外,我们作为产品级厂商来讲还在里边增加了很多新的特性。包括我们也配合中国移动一起推动WMNP设备管理平台的应用。包括无人化的设备、包括智能化的设备。使得我们产品能够支持越来越多的工艺设备,而且使得我们产品就地解决问题。在以前很多设备互相之间联网,包括设备厂商设计监控系统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个数据流量是有费用的,所以在老一代设备上根本没有考虑到费用和延时的问题。所以如果将移动网络运行在M2M,也要让我们设备更智能化,让我们设备前端进行预处理、进行报警,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策略进行通讯,这个也是我们在终端产品上下的工夫。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设备联网领域里边,在国内还是做的比较考前,然后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包括客户对我们的支持,客户甚至有的时候会安排他的研发人员跟我们一起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在一些行业里面取得了应用,这里边有电力、环保,城市环卫的设备、空调的监控、有工程机械的监控,包括一些传媒,户外媒体播放的设备,包括在银行,也是远程的,在银行意外的联网,这里边我们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从我们自己观察上,我们的行业、我们的客户,映瀚通的客户很多是从行业龙头公司开始的。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所在前三位的公司,往往会率先实施这样的方案,映瀚通也很有幸跟各个行业很多龙头公司有比较早的合作,所以我们也是借助客户的支持、借助大环境的帮助,我们在不断的把M2M设备联网,以及在设备联网基础之上的维护、监控以及服务这样的越来越推进下去。
接下来我想用一点时间讲一下电网方面的情况。实际上我们是从07年底开始就实实在在遇到了电网的需求。现在电力的用户、电力的销售已经占到映瀚通非常非常大的比例,而且从07年底开始做试点,到08年、到09年,这块业务增长非常大。而我们在做的电网通讯来讲,跟前面同行讲的电表略有不同。我们也是从07年底遇到的需求,整个智能电网实际上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概念。从里边的通讯来讲,我们也可以细分为几个领域。输电不多讲了。对于我们来讲,主要是看到了两个方面的需求,一个是在用电侧,也就是做的比较多的,包括移动在中国很多电表抄表里边也是占了非常大的数量,这是在用电侧。作为映瀚通来讲,在07年底开始因为我们偏重于对可靠性实施要求比较高的应用,所以从07年底开始配电侧这部分的需求开始启动。这两部分的特点和我前面讲到的在整个M2M两大类应用里边是非常典型的,用电侧是嵌入式的;要嵌入到表里边去。在配电这一侧,由于它对可靠性有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它的可靠性、它的稳定性、它的实时性、安全性,接下来我们跟电力客户讨论怎么在移动网络上面提升安全性,这是非常高的要求。
作为映瀚通公司来讲,通过在移动网络基础之上,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做一些产品,硬件上的工夫,在产品软件上,包括处理WAAP设备管理协议,我们基本上能够满足,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在咱们国家的电网自动化应用里面,基本上接受了无线网络做配电自动化节点的通讯。在变电所里边还是以光纤为骨干,然后它的神经末梢,也就是说到街道上的开关防护,电线杆的开关越来越用无线手段做的。在以前它是不能太接受这种方式的,他认为还是传统来做这种事情。到现在为止,北京、广州、深圳,这三个城市,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基本上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在这方面来讲,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要求。最先希望电网是实时通讯的网络,而不是每一个月采集一次、每两个月采集一次的,在配电里边要有自动修复,比如说某个地方异常,要有一系列开关动作,还是需要非常高的在线率,也就是说这个设备要随时都可以接受指令,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
我也给大家汇报一下在北京电力做的情况,从技术来讲是用的中国移动GPRS的网络。中国移动WMMP设备介入的标准,也是得到电力用户的认可。刚才有专家介绍到了,对设备进行管理。中国移动在这方面确实也是比较有远见的,07年开始就一起主持设备相关厂商一起制定和推广这样的标准,在北京电力也取得了非常成功的应用。
这个画面是北京移动提供的WMMP管理平台界面的样子。
映瀚通作为设备厂商,我们也是一开始就积极配合中国移动的工作,从一开始在标准的制定、修订、测试,现在在行业里边的推广也在紧密配合中国移动发展思路。从北京电力局,从用户角度来讲,北京电力局为这次配网自动化的改造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他们也觉得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讲超出了最开始上个项目的预期。这是我从电力里边拿到的资料,他们看的一些指标,比如北京城区里边停电时间大幅度减少;每一户家庭里边平均停电时间也大幅度减少,减少了40%。所以我们感觉,在各方面配合,在多方面大家努力和配合之下,在配网自动化领域里边,用无线方式来解决,遍布整个城市节点问题还是基本说很好。
最后这部分讲讲物联网的发展展望。我们作为身处其中的公司,我们也想在这边跟冒昧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体会,或者说对未来发展思路的探讨。首先来讲,我们作为一个从市场上,也没有特殊的关系、也没有特殊背景的技术型创业公司,我们自己非常切身的一个体会,我们认为,我们坚信一个理念,只有有价值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不管我们做什么,包括我们在做设备联网的时候,包括我们帮助电力智能解决电网联网的时候,包括我们探讨物联网怎么利用的时候,非常重点一点,我们要想清楚物联网给我们客户带里什么样的价值?有了这样的价值才能支撑整个产业长久不断的发展。我们非常好的机遇,我们非常感谢政府、包括行业里边的龙头公司。作为我们在产业中的企业,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要做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之上实现客户的价值,使得这些事情是持续发展的,有内在的合理性,这是我们第一个体会;第二个体会,M2M,或者说物联网我们感觉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系统,而且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节,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且到了末端以后他的应用也是非常差异化、多元化的市场。我们感觉需要一个更开放的系统。在网络社会提供的是通讯基础平台,在数据应用这层,实现客户真正要的功能、实现增值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很难说谁会更占主导,或者说谁来推广这个行业,更多的是大家共同推对这个行业的发展。从基础网络、到设备、到应用,还涉及到标准问题,逐渐形成一个标准。我们自己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也觉得很头疼,各个厂商跟下游客户来讲差别非常大,最终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些标准。但是我们个人感觉来讲,这个标准形成的过程当中不益于太急。这些技术、这些方案还在发展过程当中,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需求仍然是多元化的,仍然是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方案实现它的。
最后来讲,我们认为一个产业联盟,或者说一个产业上的合作,如果几方面的力量大家一起合作起来,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明天,非常好的未来发展前景。首先对移动运营商这边,我们作为设备厂商跟运营商的应用合作。咱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给M2M更好的,我也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呼吁移动领导给M2M更多支持。
第二个方面来讲,我们作为技术厂商,在下游来讲,我们还有更下游的公司,在各个行业里边有很多专业的公司,比如说做能源优化的,比如说做很特殊数字分析的。当我们物联网应用建立起来以后,我们手里会积累大量设备历史数据,对设备历史数据应用又是一个不同行业,这个链条非常深,我们只是身处一个小小点,我们希望跟上下游一起开拓美好的未来。
我们一直用一些标语、口号也好,和中国移动放在这里的主题也非常符合,无处不在的网络,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个网络会在每个人手里,会借助网络帮助每个用户,让他的增值应用覆盖到每个地方,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科技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5640条
评论1347条
评论1086条
评论1023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什么叫物联网?物联网是干嘛用?
什么叫物联网?物联网是干嘛用?
说白了,物联网就是物物网络,把所有现实中的东西通过传感器编程数据,然后通过收集和控制这些数据来操控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食物。由检测,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就像人的神经网络接收了外在的感觉然后传输给脑袋来处理一样。物联网最初是想实现在艰苦环境下的数据收集,因为人不能长时间待在恶劣的环境中收集数据,所以希望用电子产品来远程收集这些数据。1,像海洋环境监测之类的环境监测方面用的比较早。2,然后就是军事方面较早开始应用来收集战场数据,因为军事的首要目的不是科技效益,而国家的大笔军事资金提供了先行研究应用的可能。美军研究出来的信息尘埃已经应用于实际的战争中了。3,因为物联网设备并不便宜,有很多硬件上的问题还未解决,所以从技术和成本上来考虑,暂时还很难大规模普及于民用。但是其未来却已经计划出了一些蓝图。a应用于医疗方面关于病人各项数据的持续检控在医疗上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如果用人力实现这个将是费时费力的。而用物联网之后,可以由机器来实现,并值班医生护士进行提醒和报警之类的动作,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效果将更加好,就像有位24小时陪伴的护士在身边。b应用于家居方面智能家居的应用将靠物联网得到更大的发展,哪怕人不在家也可以清楚和操控家里的一切。到时家就像一部智能电脑,可以任你控制。c应用于各种检测机械修理需要知道机械故障在哪,往往是先通过个人的判断,然后将机械拆解到一定程度来检测是哪个地方有问题。用物联网中的传感器来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由计算机来判断是哪有问题。对于这个其实已经实现了。像建筑物的长期质量监控也需要用到,一旦大楼出现质量问题,物联网可以自动警报,防止悲剧的发生。而汽车,飞机之类的也可以用这些来提高保障。d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物联网也是网络,它其实是因特网的一种延伸产品,既然是因特网的一部分,那么必然有骇客,有入侵。而物联网将比因特网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实质,所以这方面的网络安全人们将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去保障。c电信服务之类物联网将使手机电话之类的交流手段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有一天物联网将作为网络的一部分称为电信部门的另一种产品,就像电话,短信一样。物联网的作用实在太广了,将其与个个行业结合都可以产生一种新的产品。而目前最看好的是以上几种。研究物联网一般电子业,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学生比较多。我本人就是通信专业的。目前也正在国外留学研究物联网。这些是我目前对物联网的一些信息,写出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等待您来回答
彩票领域专家您已经赞过此文了。
《技术共和》:为什么专家们对物联网如此紧张?
原作者:Michael Kassner
发表时间:浏览量:2616评论数:79挑错数:0
物联网正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一个安全专家组就这项最新科技提出了深刻见解,指出了其利与弊。安全专家们将物联网(IOT)比作一只无舵之船,这种随之而来的无向性使得他们不安。过去,颠覆性技术总是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就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有三名专家提出了他们建议。参与这项专家组的有:罗杰·G·约翰斯顿——就职于阿贡国家实验室,是漏洞评估小组(VAT)组长。约翰斯顿对于弄清事物如何运作有着极大的热情,例如在这个中,他展示了如何轻而易举地入侵某些投票软件。所以,约翰斯顿在讨论中掌握了关键的“物”这个环节。乔·克莱因——就职于SRA国际公司,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架构师。克莱因是IPv6方面的权威专家,这一点对物联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若没有IPv6,物联网也不可能做成。雅克布·威廉姆斯&——就职于CSRgroup公司,是其首席科学家。作为一名数字取证科学家,威廉姆斯特别喜欢别人说他们公司的网络难以入侵。当我们讨论物联网日益重视的互联性时,威廉姆斯的专业知识则可以派上用场了。物联网的定义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长、明白无误,我们需要给物联网下个定义。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众多定义中,下面这种正好是专家们最认可的一种:"(物联网是)有形物体与信息网络天衣无缝地结合为一体的世界。在物联网中,有形的物理对象可以积极参与到业务流程中来。(人们)可通过互联网与这些‘智能对象’进行互动,询问和改变它们的状态或者任何与其有关的信息。"许多人好奇是谁创造了“物联网”这个术语,人们倾向于认为是凯文·阿什顿。他说:“可能不是我,但是我非常肯定,1999年是我在宝洁公司做以‘物联网’为题的展示时,第一次提出了这个词。”《技术共和》:人人都认定物联网是或者即将是下一代颠覆性技术。在像您这样的专家看来,您认为代表物联网的最好产品是什么?约翰斯顿:我认为物联网极具颠覆性意义,因为几乎制造所有产品如烤箱、运动鞋、车库门、背包和空调等的公司,都需要在他们的产品中安置电子设备、微处理器和软件,否则他们就该关门大吉了。那些能编写微处理器程序、制作无线传感器的人才比起只会为电脑编程的将更受重视。克莱因:某些设备可以使我的生活过得比设想中的更方便舒适,正是这些内置于设备中的功能,深深吸引着作为技术专家的我。每天我要花3个小时上下班,只要不开车,这三个小时让我干什么都行。所以谷歌你快点吧(译者注:谷歌在开发物联网产品中处于世界前列)。另一个我很感兴趣的物联网产品是可编程设计的LED灯。我可以编好程让它早上发出青白色的光叫醒我,晚上则发温暖的黄光以放松一天紧张的神经。威廉姆斯:对我来说,物联网带来的最有正面意义的颠覆是高效的交通。自动驾驶汽车(例如DARPA和谷歌制作的汽车)就是其中之一——想象下所有在路上行驶的汽车都可能聊的正嗨。自动驾驶带来的行程安全保障是一个好处,而另一好处是在拥堵的街区,它还可以减少我们的紧张感。《技术共和》:您最担心物联网的一点是什么?约翰斯顿:很明显,是保密性。举个例子,偷窥狂问题经常与家里安装的Trendnet家用摄像机有关,这是拿用户安全来打赌,而类似的赌局还会有很多。还有很多不了解物理和网络安全的硬件工程师来开发电子设备,这就会让设备承担着极大的受蓄意破坏的风险,摄像头损坏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丢失和个人隐私泄露。另一个潜在的隐患是安全问题。远程或者机器人控制型的烤箱、烤架还有其他东西都可能引起一些严重问题和法律责任。克莱因:在物联网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个毫不相似却又紧密相连的问题。第一,制造物理对象的工程师与将物理对象和网络相连的工程师之间的联系是断裂的,而这种断裂又事关安保措施和个人隐私。我认为这个问题挺棘手的。第二个问题则是为物联网设备设计的商业模型。举Windows XP为例:微软正在淘汰XP,在现有的电脑上升级操作系统软件也通常难以进行,你得买新的计算机硬件。所有物联网设备都可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正如一辆机械状况完好如初的物联网汽车,仅仅因为它型号过时、无法更新补丁,就会毫无用处了。&威廉姆斯:只有两点:安全保护和个人隐私。安全保护的程序必须在开发联网设备之初就被编写好,设备不运行之后再绑定保护程序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了。看看我们的联网的医疗设备,很多都从未接受过正式的安全评估。个人隐私也是同样的一个问题——以我上班路上的交通为例,交通路由器一定会追踪路上每辆车的起点、路线和目的地,假如这些数据没被保护好,那么这将意味着个人隐私存在多大的危机啊。《技术共和》: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物联网意味着它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除了像过去那样与潜藏负面影响的技术减少接触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做呢?例如,专家们希望他们在原有的网络技术上成立安保措施以推动互联网。约翰斯顿:我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以前有人说:如果你回到1870年去问一个农民他想要什么,他准会答要一匹马——既强壮有力,又不大耗草料,肯定不会答要一辆拖拉机。又有谁能预测到互联网上会出现Twitter和Craig's List这样的网站?我的要求是,物联网对安全要有最小程度上的保证、需要独立的漏洞评估、订立相关法案、对安全漏洞要有经济保证,还要创立单独的互联网供物联网设备使用,而不是使用整个互联网。克莱因:我不知道我们要怎样避免这些即将到来的问题。可喜的是,联邦政府开始推动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保护关键的基础设施。奥巴马总统这礼拜刚刚发表了一份有关声明。威廉姆斯:我要重申,从一开始就要把安全保护设计在内——而不是相信开发者所说的安全已被设计的一面之词。进行独立测试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开发者考虑如何构建符合规格的物联网,漏洞评估专家研究如何破坏它们。我们更侧重于研究那些开发者不会想到的东西。我曾测试过无数的系统,这些系统的设计文档都要求具备加密功能,但是有一个开发者却忘记去实现加密功能。审计人员能被说服到认为一切都运作良好,但只有进行独立测试才能揭露运行漏洞。结论专家组总体而言的观点是:物联网有潜力能显著改善我们的生活,甚至制造出智能冰箱,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物联网也可使我们的生活痛苦不堪。专家们提到了一件我没考虑到的事情,那就是因软件到期而非硬件问题导致产品报废。我的车用了16年了,如果因轮胎尺寸不对,就无法给软件打安全补丁,从而每隔几年就得换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接受。
相关译文来自无觅插件
那个。。“一个专家组正对这种最新科技提出了他们认为何处正确。。”中,“正对”和“提出了”时态混淆了啊。。
还有捏,“ensuring”意为“随后的,随之而来的”,翻译成“明显的”与原文意思还是有出入的。
文章翻译地挺流畅的,对专有名词的翻译也很好~
欢迎回复讨论啊呜~
这篇文章讲的是当今发展迅速的物联网,译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物联网现今存在的几个隐患,通篇也很流畅。下面几点想和译者探讨一下:
1.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译者翻译“例如在这个视频中,他展示了如何轻易地入侵到些投票软件中”,但原文中的“certain kinds of”没有体现出来,我认为翻译为“例如在这个视频中,他就向我们展示了入侵某些投票软件是多么地轻而易举”会更好一些。
2.文章第四段中,“which is important when it comes to the IOT”,我认为翻译为“这一点对于物联网来说非常重要”会更通顺。
3.文章第五段译者将“impenetrable”译为“费解难懂”,略显贬义,而文章想表达的应该是褒义,所以译为“难以入侵”或“非常安全”是不是更好呢?
4.文章最后一段“My car is 16 years old”,译者译为“我的车已经有16年车龄了”,稍显生硬不自然。我认为可以直接译为“我的车已经用了16年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你再接再厉哦~
1.在文章头一开始的地方a panel of security experts 翻译成了一组专家,security 没有翻译出来,应该是安全专家
2在下面一段说参加这些小组的专家有那些人,个人认为应该把这些人的title 弄成同位语的形式,而不是一整句的样子,这样会不会好一点
那个。。“一个专家组正对这种最新科技提出了他们认为何处正确。。”中,“正对”和“提出了”时态混淆了啊。。
还有捏,“ensuring”意为“随后...
谢谢评论~~“正对”和“提出了”确实是时态错误啊,太粗心没注意到,“ensuring”也确实应该用“随之而来的”,已经改好啦~~~啊呜~~~我觉得我的漏洞还是蛮多的。。。。
tianyixu001
@sibyl玥 谢谢评论~~“正对”和“提出了”确实是时态错误啊,太粗心没注意到,“ensuring”也确实应该用“随之而来的”,已经改好啦~~~啊呜~~~我觉得我...
慢慢来不着急嘛~将来一会更好的~加油吧骚年!!↖(^ω^)↗
这篇文章讲的是当今发展迅速的物联网,译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物联网现今存在的几个隐患,通篇也很流畅。下面几点想和译者探讨一下:
1.文章第...
谢谢评论哦~~~
1 开始确实用的是“某些”,可能是之后改动的时候不小心删掉了,已经改回来啦~~谢谢你的细心哦!你的翻译更加通顺,更契合原文呢,赞!
2 囧。。受初中英文课本影响太深,一碰到“when it comes to ”的句型就下意识翻成“当涉及XXX ”已经借鉴你的翻译改过来了;
3 对对对!我看到“impenetrable”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没有想到是“难以入侵”这个意思,是我对原文不够理解的错误,谢谢指正啦~已经改了~
4 我开始也考虑用直译,后面觉得和作者的说话语气稍有出入,anyway,谢谢分析,我再想想吧~
crystalliang
1.在文章头一开始的地方a panel of security experts 翻译成了一组专家,security 没有翻译出来,应该是安全专家
2在下面一段说参加这些小组的专家有那些人,...
1 已经改成“安全专家”啦
2 翻译的时候我也觉得那个地方有点怪怪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改,谢谢你的建议啊,用了同位语读起来果然好多了~~~
谢谢评论!~
文章整体翻译的很好,读完以后受益匪浅,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感觉译者的翻译还是明显受到英语思维的影响,有些翻译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一下有几个小问题指出了一起讨论下
1)首句&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upon us&译者以为“物联网正离我们越来越近”感觉好像不是很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会不会译成“物联网正在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好一点
2)第二句& A panel of security experts offers their insight into what they feel is right, and what they consider wrong with the newest technology.&译者采用直译的方式感觉还是有点受到英语思维的影响,建议改成“一个安全专家组对这项最新科技提出了他们深刻的见解,分别指出他们认为其合理的和错误的地方”
个人意见,讨论下哈
To have a meaningful dialogue and prevent misunderstanding, the IOT needs to
be defined.翻译为“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远,避免误解,物联网需要被下个定义”,觉得有点别扭。为了使对话避免误解,感觉搭配不太好。你觉得改成“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远,明白无误,需要给互联网下个定义。”怎么样呢?
文章整体翻译的很好,读完以后受益匪浅,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感觉译者的翻译还是明显受到英语思维的影响,有些翻译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一下...
囧。。。在翻译过程中我也觉得自己总是摆脱不了英文的影响,但是总是不知道怎么改动会更好,好吧,大概刚开始翻译在这方面不太有经验。。。
关于开头这两句话,我也是一直纠结,到底该重意译还是重直译,还是把握不好这个微妙的平衡囧,毕竟开头翻译就怪怪的在总会让人印象不好,所以很感谢你的指正啦~~
1、“物联网正一步一步向我们靠近”确实比“物联网正离我们越来越近”在中文表达上更自然一些~~
2、关于这句“ A panel of security experts offers their insight into what they feel is right, and what they consider wrong with the newest technology”,我觉得你的翻译将它分为两个小短句比我的更好,“一个安全专家组就这项最新科技提出了他们的深刻见解,分别指出他们认为其合理和错误的地方”这样会显得更加流畅和自然~
谢谢评论哦~
tianyixu001
@JaneZheng 囧。。。在翻译过程中我也觉得自己总是摆脱不了英文的影响,但是总是不知道怎么改动会更好,好吧,大概刚开始翻译在这方面不太有经验。...
嘻嘻,我也是第一次翻译,大家都是新手o(∩_∩)o
一起加油哈
翻译的很好,术语掌握的很准确,各标题以及重点都有粗体标注,文章很吸引人。
这里对译文提出2点建议:
1.我可能是错的,但是我确定1999年我在宝洁公司做展示时,以题目的方式首次提出‘IOT’这个词。
其中,“以题目的方式”应改为“以标题的形式”更好。
2.另一个我很感兴趣的物联网设备是可编程的LED灯。我会编程使它早上发出青白色的光好叫醒我,晚上则是温暖的黄光以消除白天的紧张。
这里“我会编程使它……”不符合中文语法,应该为“我可以通过编程使它……”。
loveandtear
To have a meaningful dialogue and prevent misunderstanding, the IOT needs to
be defined.翻译为“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远,避免误解,物联网需要被下个定义”,觉得有点...
“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远,明白无误,需要给互联网下个定义。”我认为你翻译的很好,把原来的被动语气都改成更符合汉语习惯的主动语气,这样的翻译很到位~~~用明白无误代替避免误解更是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上~~~
还想探讨一下,你认为这里需不需要再加个主语,变成“我们需要给物联网下个定义”呢?
翻译的很好,术语掌握的很准确,各标题以及重点都有粗体标注,文章很吸引人。
这里对译文提出2点建议:
1.我可能是错的,但是我确定1999年我在宝...
首先感谢评论啊~~
1、这个地方我确实没有注意到,用“标题”会感觉更加正式,而“题目”就有点口语化了。
BTW,其实这句话我一直有疑惑,这句话的原文“I could be wrong, but I’m fairly sure the phrase “IOT” started life as the title of a presentation I made at Proctor & Gamble in 1999.”把“I could be wrong”直译“我可能是错的”是不是很怪?改为意译“这个词可能不是我原创”会不会好点?
2、这里确实是英语思维了。。。囧,像你这样改会好一点,多谢指正啦~
tianyixu001
@张小新 首先感谢评论啊~~
1、这个地方我确实没有注意到,用“标题”会感觉更加正式,而“题目”就有点口语化了。
BTW,其实这句话我一直有疑惑,...
关于“I could be wrong”,个人认为还是翻译为“也许我是错的”或者“我可能是错的”比较好,因为原文中“I could be wrong”的原意其实我们并不真的了解,不知道他说的这个“wrong”是指什么,因此不好翻译为“这个词可能不是我原创的”,还是直译比较好。
For those curious as to who coined the term “Internet of Things,” most people
attribute the moniker to Kevin Ashton 译者翻译成把这个名字归因与 Kevin Ashton,归因于这个词感觉有点别扭啊,改成“归功于”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tianyixu001 关于“I could be wrong”,个人认为还是翻译为“也许我是错的”或者“我可能是错的”比较好,因为原文中“I could be wrong”的原意其实我们并...
我觉得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看,“I could be wrong”的大意应该就是“I could be the wrong answer”意思就是我可能不是大家都认定的那个创造物联网一词的人,而后面的转折则表示他是第一个将物联网一词提出来说的那个人。
啊啊啊啊。。。。直译还是意译?永远在纠结这个问题。。。
那个。。“一个专家组正对这种最新科技提出了他们认为何处正确。。”中,“正对”和“提出了”时态混淆了啊。。
还有捏,“ensuring”意为“随后...
您把ensuing拼成ensuring(确保)了
【我要再次重复,从一开始就应当设计安全保护措施——甚至不需要开发者的指令就应当执行】Again, design security in from the beginning—and do not take the developer's word that it was implemented,关键的in要译出来;take someone's word是成语(参阅:/browse/take+someone+at+his+or+her+word),意思是仅仅根据他的话就信了;it是指安全。整句:“从一开始就要把安全设计在内,而不是相信开发者声称安全已被实现的一面之词”。
【我曾测试过无数的系统,它们都被称为加密的设计文件,但是有一个开发者忘记去执行它了】 I've tested countless systems where the design documents called for encryption, but a developer forgot to implement it,原义偏离了不少:design documents是“设计文档”;called for是“要求”,implement是“实现”。整句:“...,这些系统的设计文档要求系统具备加密功能、但开发人员却忘记了将其实现”。
1,And now, for the roundtable panel:貌似没有翻译啊~
2.make my life easier and better than I had previously thought. 某些设备可以使我的生活比“过去想象中”更方便舒适。感觉有点奇怪,个人觉得可以改成某些设备可以使我的生活比“曾设想的”更方便舒适?不太确定哦
tianyixu001
谢谢评论哦~~~
1 开始确实用的是“某些”,可能是之后改动的时候不小心删掉了,已经改回来啦~~谢谢你的细心哦!你的翻译更加通顺,更契合...
“My car is 16 years old”想好使用直译还是意译了吗?个人觉得联系上下语境意译为“我的车已经用了16年了”是可以的。
@tianyixu001 “My car is 16 years old”想好使用直译还是意译了吗?个人觉得联系上下语境意译为“我的车已经用了16年了”是可以的。
恩恩~~~用直译也不会改变原文的意思呢,而且比意译更加清楚,谢谢评论啦啦啦~~
标题“对...如此紧张”这样的搭配是否存在语病呢? 改成“对...感到不安”会不会更好一些?
标题“对...如此紧张”这样的搭配是否存在语病呢? 改成“对...感到不安”会不会更好一些?
原文不止有专家对物联网的担忧,也有对物联网的期待,仅仅用“不安”的话还不能完全表达其中的意思
全文大意能懂,物联网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需要注意。谢谢。
tianyixu001
@Lucy934 原文不止有专家对物联网的担忧,也有对物联网的期待,仅仅用“不安”的话还不能完全表达其中的意思
再看了看文章,的确是,你的理解很到位,这里用“不安”不能完整表达原意。
passerby98
【我要再次重复,从一开始就应当设计安全保护措施——甚至不需要开发者的指令就应当执行】Again, design security in from the beginning—and do not take the develop...
感觉好像碰到了翻译大神!!!非常荣幸能获得您的专业点评啊~~O(∩_∩)O~~
1.我翻译的时候确实忽略了in,没想到原来是这么重要的关键词,还有take someone's word,谢谢您又让我学到一个新成语,难怪翻译的时候总觉得was很碍眼,经过您的翻译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2.不好意思啊,这句错的太大了,开始我也以为call for是要求的意思,我的理解就正如您翻译的那样,但是总也组织不好语言,后来查了一些例句决定只翻call,果然太不严谨了。
谢谢您的仔细评论啊~我会继续努力的~朝翻译小达人的目标奋斗~
loveandtear
1,And now, for the roundtable panel:貌似没有翻译啊~
2.make my life easier and better than I had previously thought. 某些设备可以使我的生活比“过去想象中”更方便舒适。...
谢谢点评哦~~
1. 那句话是在原文上有格式问题,第一次贴过来的时候我没注意,后面把它删掉了,也修改了原文,难道现在还有吗??
2.谢谢你的建议啦~这样确实可以精简字数,我表达上还总是啰里啰嗦的,真的感谢你的指正!
passerby98
@sibyl玥 您把ensuing拼成ensuring(确保)了
真的很抱歉啊!!以后我会注意的!!谢谢指出(*^__^*)
1.一开头,“合理与有错的地方”,感觉不太好呢。。换成更加对等的词吧。其实我觉得就是“剖析了一下这项新科技的利于弊”。不用那么stick to原文啦。。
2.Three SMEs shared suggestions on how to avoid issues that plagued past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你的译文:就如何避免过去总是困扰大家的颠覆性技术的问题,有三名专家提出了他们建议。
前半句略难理解。。而且感觉略有歧义?
如果拆分一下也许好一些,如下:
在过去,有一些问题曾阻碍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为避免这些问题,有三名专家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ps.SME是什么呢。。
stormbornJade
1.一开头,“合理与有错的地方”,感觉不太好呢。。换成更加对等的词吧。其实我觉得就是“剖析了一下这项新科技的利于弊”。不用那么stick to原文...
谢谢你的评价哦~~
1、关于“利与弊”我在改动的时候也想过这样写,最后还是决定要stick to原文,“利与弊”感觉范围还是有点小,并不能代替下文的全部内容,所以用之前有同学建议的“合理和有错的地方”;
2.好吧。。。果然是有歧义了。。。我翻译过程还是很死板的按英文句式,所以就这样翻了,囧,原文意思是“过去有些颠覆性技术有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建议”,我再斟酌一下如何修改。
SME=Subject Matter Expert 谢谢你的建议哦~~~
tianyixu001
@stormbornJade
谢谢你的评价哦~~
1、关于“利与弊”我在改动的时候也想过这样写,最后还是决定要stick to原文,“利与弊”感觉范围还是有点小,并不能...
嗯。合理和有错这两个词。。真是揪着强迫症的心。。一个是自然形成的,一个有点生造。。不对称啊啊啊
后面那个句子你新的这个译文就蛮好的啊~
3 Clearly, security译者翻译成安保措施。但是根据下文,觉得翻译成“保密性”会不会更合适一点?
4 What can we do differently than in the past to
reduce the chance of having to live with unforeseen negative results:过去我们总是减少与那些有着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的技术接触,不同于以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感觉有点啰嗦,这样翻译行吗?“除了像过去那样与潜藏负面影响的技术减少接触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做呢?”
tianyixu001
@loveandtear “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远,明白无误,需要给互联网下个定义。”我认为你翻译的很好,把原来的被动语气都改成更符合汉语习惯的主动语...
嗯嗯,当时打了“我们”,又给删了。加我们应该更流畅一点^_^
几个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小建议~一处“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长,明白无误”觉得中间应该用顿号比较好。另一处,“(人们)可通过互联网与这些‘智能对象’进行互动、询问和改变它们的状态或者任何与其有关的信息。”“互动”后面觉得应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因为“询问”应该是“人们”谓语,并且和“改变”一样作用于“它们”,而不是和“互动”并列的,因为不能“与这些智能对象进行询问和改变……”嘛~~为了避免歧义和保证完整的句子结构,觉得这个小问题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哦~~
“Williams' expertise comes into play when discussing the increased interconnectedness required by the IOT.”译成“当讨论越来越为物联网所需的互联性时,威廉姆斯的专业知识则可以派上用场了。”原文也没有被动的意思,翻译成被动句会不会不太符合中文习惯。可不可以译成“当讨论到物联网日益倚重的互联性是,威廉姆斯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或者“当讨论到在物联网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互联性时”这样?
翻译的很专业啊,
1.一些专有名词翻译过来以后都在后面加上了英文缩写,如物联网(IOT)、漏洞评估小组(VAT)等;
2.还有 物联网的定义 那一块中第二段里,补全还原了人物的语言,并标注在括号里了,能够有效得避免由于是说话人的省略而造成的意思不通,增强了可读性~
loveandtear
3 Clearly, security译者翻译成安保措施。但是根据下文,觉得翻译成“保密性”会不会更合适一点?
4 What can we do differently than in the past to
reduce the chance of ha...
谢谢评论啊~~~
1.如果再看看下文,可以发现专家认为有很多不懂安全保护的工程师设计设备,这种缺乏安保措施的做法会导致用户隐私性不能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这段的中心还是安保措施哦~
2.谢谢你的建议,这样确实可以使句子更加精炼呢,已改~~
欢迎进一步探讨啊~~~
几个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小建议~一处“为了使这次对话意义深长,明白无误”觉得中间应该用顿号比较好。另一处,“(人们)可通过互联网与这些‘...
谢谢评论啊~~~~
你指出的标点的使用的问题我都没有好好注意,已改。标点符号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是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会再回头看看的~~多谢指正!
“Williams\' expertise comes into play when discussing the increased interconnectedness required by the IOT.”译成“当讨论越来越为物联网所需的互联性时,威廉姆斯的专业...
首先谢谢评论啊~~
“ required by the IOT”不是就是“为物联网所需”的意思吗?不过如果一味按照英文句式来翻译的话会显得很生硬,若一味意译又可能与原文脱节,这句话还需要斟酌,谢谢你的建议!
加盐Cynthia
翻译的很专业啊,
1.一些专有名词翻译过来以后都在后面加上了英文缩写,如物联网(IOT)、漏洞评估小组(VAT)等;
2.还有 物联网的定义 那一块中第...
谢谢评论~~~~
谢谢夸奖啦!不过这篇译文还有很多漏洞需一一补足,我会继续加油的!
disruptive technologies.具有颠覆性作用的技术
what they feel is right, and what they consider wrong with the newest technology.表达不合适,指出了其合理和不合理的方面 或者译为利弊
amazing passion
of wanting to know 对此,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对......如此紧张:在我们那个年代这是非常非常关心某人的意思。
rudder 是“舵手”?
nervous不一定是“神经紧张”,仅仅就是“不安”也可以。
One thing panel members alluded to that I hadn't considered was the
possibility of planned obsolescence due to software rather than hardware
issues. My car is 16 years old. I’m not sure I’d appreciate replacing a
vehicle every few years due to software or security glitches that can't be
patched because the wheel size is wrong.
专家们提到一件我没考虑过的事情,那就是物联网可能因软件更新导致计划报废而不是因硬件问题。我的车已经用了16年了,如果因车子轮胎型号不对,我就不能更新软件、打新安全补丁而不得不每几年换辆车时,我也不确定我是否能接受。
专家们提到了一件我没考虑到的事情,那就是因软件到期而非硬件问题导致产品报废。我的车用了16年了,如果因为轮胎尺寸不对,就无法给软件打安全补丁,从而每隔几年就得换车,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接受。
很多专业名词翻译的都很准确呀~一个小建议,“Williams' expertise comes into
play when discussing the increased interconnectedness required by the IOT.”原译文是“当讨论越来越为物联网所需的互联性时,威廉姆斯的专业知识则可以派上用场了。”读起来稍微有些拗口,会不会改成“当讨论到物联网所需的不断增强的互联性时,威廉姆斯的专业知识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好一些~
Sunny199009
disruptive technologies.具有颠覆性作用的技术
首先谢谢评价哦~~
关于这个disruptive technologies,我查过一些翻译,有的译为“破坏性技术”有的译为“颠覆性技术”,现在越来越像一个专有名词啦,新华社将《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报道翻译过来的时候就用的是“颠覆性技术”,来源:/world//c_.htm
Sunny199009
what they feel is right, and what they consider wrong with the newest technology.表达不合适,指出了其合理和不合理的方面 或者译为利弊
上面也有很多评论谈到这个问题,纵观全文,直接用利弊概括好像有点不够。。。。唉。。。。现在改成利弊了,多谢建议啦!~
Sunny199009
amazing passion
of wanting to know 对此,他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好~~~我一直想不通要怎么表述更自然,越翻译越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囧,非常感谢您的建议~~~这句话改的很好~~~谢谢!
教授翻译fking86
对......如此紧张:在我们那个年代这是非常非常关心某人的意思。
谢谢评论啦~~~
囧。。。开始的时候想过用“不安”,可是觉得“不安”并不能概括全文,文章里应该还包括了专家们对物联网的期许和关注,从这个层面讲,“对。。。如此紧张”是否行得通呢?
后文中的“神经紧张”已改为“不安”,谢谢叫兽的建议~~~
教授翻译fking86
rudder 是“舵手”?
谢谢评论~~~~
当时只查了rudderless的意思,看到个“无指导者的”,rudder又以er结尾,就想当然地翻译成“无舵手的”,太不严谨了,我下次会注意这些方面的,谢谢叫兽的指正!~
教授翻译fking86
One thing panel members alluded to that I hadn\'t considered was the
possibility of planned obsolescence due to software rather than hardware
issues. My car is 16 years old. I’m not sure I’d a...
谢谢评论~~~~~
囧,,,第一次翻译,哪句话都觉得不会说,语文水平欠佳,请问叫兽,是不是应该多读读中文书、或者翻译过来的文献呢?
“那就是物联网可能因软件更新导致计划报废而不是因硬件问题”这句话确实太啰嗦了,整篇文章还有好多这样的错误,经过叫兽修改语言就自然流畅了很多,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T_T
谢谢叫兽的指导~~
tianyixu001
@教授翻译fking86 谢谢评论~~~~~
囧,,,第一次翻译,哪句话都觉得不会说,语文水平欠佳,请问叫兽,是不是应该多读读中文书、或者翻译过来的文献...
语文水平要去多请教中学叫兽。中国人嘛,当然应该多读读中文书。
很多专业名词翻译的都很准确呀~一个小建议,“Williams\' expertise comes into
play when discussing the increased interconnectedness required by the IOT.”原译文是“当讨...
谢谢评价啦~~~
原句是有点拗口,已经做出新的修改啦~~谢谢你的建议!
这篇文章很有挑战性,大体翻译得很好,有些地方还值得商榷呀,共同探讨!
“有三名专家提出了他们建议”,其中shared意思没有译出吧?
“过去,颠覆性技术总是存在着很多困扰大家的问题”一句译得不准,“大家”从何而来?改成“过去,颠覆性技术总是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是否好一些?
“对于任何与IPv6有关的事情,克莱因都不遗余力地去做”这一句中, go-to-guy是关键人物,核心的意思,译成“不遗余力”似乎不妥吧?
当讨论物联网日益倚重的互联性时,威廉姆斯的专业知识则可以派上用场了。这句译得不错
&(物联网是)物理对象与信息网络天衣无缝地结合为一体的世界。一句中,&天衣无缝”用的好,但是“物理对象”似乎太生硬,不如译成“有形物体”?
他说:“我可能是错的,但是我确定1999年我在宝洁公司做展示时,以标题的方式首次提出‘IOT’这个词。”这句中“fairly”意思没有体现出来,“以标题的方式&似乎也欠妥。若译成“但是我非常确定,1999年我在宝洁公司以“物联网“为题做报告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词”是否好一些?
“人人都认定物联网是或者即将是下一代颠覆性技术”改为“人们都认为物联网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下一代颠覆性技术”是否会更好一些?
“安全专家们将物联网(IOT)比作一只无舵的船舰,”无舵的船舰翻译成“无舵之船”是否更简洁一些?
“With regards to your field of expertise”译成“对于像您这样的专家来说&或者“在像您这样的专家看来”是否更好一些,原译似乎太生硬啦!
许多细节的地方还需要琢磨,亲,有时间可以细细品一下啦!
许多细节的地方还需要琢磨,亲,有时间可以细细品一下啦!
谢谢您那么耐心地一一评论哦~~真的很中肯地指出了好多我的不足,学翻译真的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情呢!!哈!!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有三名专家提出了他们建议”,其中shared意思没有译出吧?
翻译的时候觉得“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比“分享/共享。。。的建议”更贴近中文的表达一点,囧,我也是第一次翻译,很多时候都没有把握也硬着头皮写,不太清楚这样的情况下能否这样处理呢?
“过去,颠覆性技术总是存在着很多困扰大家的问题”一句译得不准,“大家”从何而来?改成“过去,颠覆性技术总是受到一些问题的困扰”是否好...
非常感谢!这样翻译更加贴近原句了!我为了表达清楚,生搬硬套地去加上“大家”实在是有违“信”的原则啊。。。汗!
“对于任何与IPv6有关的事情,克莱因都不遗余力地去做”这一句中, go-to-guy是关键人物,核心的意思,译成“不遗余力”似乎不妥吧?
我翻译时只查到一个例句,把go-to guy作为很有执行力,什么事都积极去做的人,就想当然地这样用了。。。果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刚刚去查到go-to guy还有这个意思:being a person who can be turned to for expert knowledge, advice, or reliable performance, especially in a crucial situation,果然有关键人物之意~好厉害~这里如果翻译为“克莱因是ipv6方面的权威专家”是不会会比原来的更好?
\&(物联网是)物理对象与信息网络天衣无缝地结合为一体的世界。一句中,\&天衣无缝”用的好,但是“物理对象”似乎太生硬,不如译成“有...
嗯!!这样有种莫名的科技与艺术“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的感觉呢!!
他说:“我可能是错的,但是我确定1999年我在宝洁公司做展示时,以标题的方式首次提出‘IOT’这个词。”这句中“fairly”意思没有体现出来,“以标...
你改的太好了!!!要哭了。。。。我翻译的时候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个副词的用法,说话人的语气一点都没译出来,这样一下就让我看到好多自身的弱点。。。太谢谢你了!!!
“With regards to your field of expertise”译成“对于像您这样的专家来说\&或者“在像您这样的专家看来”是否更好一些,原译似乎太生硬啦!
哇哦!这样的改动确实恰到好处哪!你太厉害了!!看来我还好走好远好远。。。不过就是这样一次次改动,看着自己的译文不断往好的方向修改,真的好有成就感哦!!真心感谢您提出这么多的好意见,每一条都很值得我再去举一反三,非常感谢!!
tianyixu001
@深山烟岚 谢谢您那么耐心地一一评论哦~~真的很中肯地指出了好多我的不足,学翻译真的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情呢!!哈!!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恩,不好意思,回复晚啦,互相学习!?
tianyixu001
@深山烟岚 哇哦!这样的改动确实恰到好处哪!你太厉害了!!看来我还好走好远好远。。。不过就是这样一次次改动,看着自己的译文不断往好的方向...
tianyixu001
翻译的时候觉得“提出。。。的建议”可能会比“分享/共享。。。的建议”更贴近中文的表达一点,囧,我也是第一次翻译,很多时候都没...
恩,这里是我理解错了,看成了their shared suggestions啦,不好意思,“提出”挺好的,不好意思!!!
tianyixu001
@深山烟岚 我翻译时只查到一个例句,把go-to guy作为很有执行力,什么事都积极去做的人,就想当然地这样用了。。。果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恩恩,挺好的
TechRepublic(.com)
ZDNET的技术社区,汇聚各位技术专家的名篇大作,横穿消费电子与商业应用,覆盖数据库、网络,从小型机到智能机,包罗万象;纵贯技术简介到内核剖析,深入浅出。读者参与非常活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和技术社区。
Copyright & 2014 yeeyan.org&&|&&&&|&&
北京译言协力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证号&&京公网安备99号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