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拍选购磅数是什么意思

您的位置:
揭秘国家队(七):球拍那点事儿 磅数揭秘
在开始这个栏目之初,不少球迷都对球员球拍的磅数很感兴趣。于是,利用在晋江采访国家队集训的机会,特地进行了解,以此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不要强求每名球员所用球线、磅数,ok?!
据了解,国家队男选手的球拍磅数在30-33之间,通常不低于31;女选手在28-29之间,但是也有拉30的。国家队有专门的穿线团队,拍线断掉,或者是需要重新穿时,球员直接将球拍送过来,穿线员能做到看到球拍就知道穿哪种线、多少磅数。
为了不搞混,很多球员会在拍把的位置写上名字,但也有很多是不写的,穿线员需要通过手胶、球拍的颜色来判断到底是谁的拍子。要知道,国家队人数可不少,每个队员又不止一把球拍,要记住上百把球拍的特征,穿线员透露这足足花了一年的时间。
打过球的都知道,越高的磅数击球的感觉越脆,同时对于力量的要求越高。有时,球员会要求拉到 33以上的高磅数。高磅数带来伤病的隐患,出于保护运动员的考虑,穿线员也会“善意的欺骗”。“运动员检查拍线的硬度时,通常就是按一下中间的那几根线,所以拉线的时候,中间的几根磅数加一点就好了。”
不管是国内训练还是国外比赛,国家队都会有专职的穿线员随队出征。一天要穿二三十把拍子,最快的纪录是18分钟穿好一把球拍。先将竖线手工穿好,然后用机器定好磅数穿好横线,最后再刷上李宁的标志。
因为刷上的标志所用的是油质的颜料,会导致沾上颜料的拍线弹性发生变化。照理说,这会影响球员击球的感觉,但是有的队员却偏爱这样的感觉,不涂还不行。
附:球员球拍磅数
傅海峰:31
李雪芮:30
王仪涵:30
王适娴:29
赵云蕾:30
这台机器走哪儿带哪儿,可以控制没跟线的磅数。
这些工具都是必不可少的。
剪断球拍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剪掉旧的,穿上新的,每天穿很多拍子,也是一个体力活。
《羽毛球》杂志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失踪小星星
&& 18:27:37
八尺琼_苍月
&& 00:59:28
&& 15:24:46
&& 10:02:14
Badminton_小精英
&& 21:32:23
&& 18:32:29
【已有6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匿名发布&>&&>&&有关于"" 的文章列表
羽毛球冷知识,最适合你的磅数是多少
年度最烧脑磅数解析强势登陆,只有聪明的球友才能看懂。虽然烧脑,但是所讲内容却有道理,或许真的可以参照这位大神的办法,寻找到最适合各位球友自己的磅数呢~~寻找属于你的最完美磅数挥拍的动能加上球飞过来本身就具有的能量称为对撞总能量(简称总能量)。这一总能量,通过球拍球线变形的蓄积释放,最后在球飞离球拍后分为四个部分:1.球反弹飞行的动能2.击球后球拍和球线自身震动的能量3.击球过程中由于各种摩擦转变成热能消耗掉的能量4.击球之后球拍由于惯性继续前行的动能为了使问题简化,可以从研究两种极端情形入手:专业选手打低磅数和业余选手打高磅数。对于业余选手,业余选手打高磅数为什么球飞出去很慢?原因是绑得很紧的高磅数球线变形较小,球线推送球头的距离就短,同时,球线偏离拍面的夹角也小,就导致球线拉力中垂直于球拍的分量(蓝色分量)也小,而且由于线太紧球线在球头上几乎不产生滑动摩擦,由于拉力的垂直分量小(蓝色分量),线推送球头的距离也小,F和S都小,因此总做功小,就是球线只把少部分能量传递给了球头球就飞走啦。(红色矢量线表示拍框给球线的拉力,对于同一个人用固定力量挥拍,这个力的大小是固定的,蓝色是垂直于拍面的分量,就是这个分量推动球头反弹的,黄色是水平分量)总而言之,这种情况就是总的能量本来就小(球速飞来的不变,挥拍速度慢),球分得的能量比例还少,因此获得的离线速度就很小,结果就是业余选手球离拍速度不快也打不远。当业余选手击球时候,如果球线比上述情况松,那么球线变形的程度就大(还不至于大到网格变性过大,摩擦严重的程度),球线推送球头的距离就长,同时,球线偏离拍面的夹角也大,就导致球线拉力中垂直于球拍的分量也大,拉力的垂直分量大,线推送球头的距离也大,F和S都大,因此总做功大,就是球线把较多部分能量传递给了球头球就飞走啦。传递给球的能量多,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球头分得的击打总能量就多,因此离线速度就快,于是低球线张力对于挥拍慢的业余选手是适合的。对于职业选手,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很快的职业选手打低磅数为什么球飞出去很慢?原因是,专业选手挥拍速度快,球线和球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差大,对撞的总能量就很大,这时候绑得很松的低磅数球线受到球头的压力较大,因此变形就很大,变形大,其实是球线组成的网格异常变大,使得球线在球头上明显滑动(最严重的情况是网格大过球头的直径,直接把球头夹住),这个明显的滑动摩擦是要消耗巨大能量的,因此把总能量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摩擦生热,剩下传递给球头用于反弹的能量就小很多啦,因此球头离线的速度就很慢,结果就是专业选手击球,球离拍速度不快也不远。当专业选手击球的时候,如果球线比上述情况紧,网格变形就小,球线和球头的滑动摩擦就不明显,摩擦耗能小,传递给球头用于反弹飞行的能量就多,在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球头分得的击打总能量就多,因此离线速度就快,于是高张力对于挥拍快的专业选手是适合的。总结一个公式挥拍的能量加上球飞过来本身就具有的能量称为总能量(对撞总能量)。对于任何击球的人(不管挥拍速度快还是慢),球线太松的时候,摩擦力太大,因此对撞总能量损失太大,球获得的反弹能量占对撞总能量太小,离拍速度就慢。球线太紧的时候,传递总能量的太少(球线变形程度小,做功距离短),球还没有获得总能量中的较多部分,因此离线速度也慢。总之最合适的磅数,恰好是球反弹所获得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最大的时候,这就是专业和业余选手共同追求的理想状态!达到这一状态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一、球线变形足够,二、摩擦损失尽量小。 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的时候,上述比例不可能达到最大值。&简而言之,专业选手用高磅主要是为了避免摩擦损失的能量过多,业余选手用低磅主要是为了使得球线变形程度足够。总之任何人都在寻找两个条件的最佳组合,使得球反弹所获得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最大。关于球线网格被撑大,球线在球头上滑动摩擦的具体情况。用超市拍,张力大概不到18磅,YY05的羽毛球,试验如下:球线在球头上摩擦距离很明显,浪费了大量能量,而且球线之间位移也非常明显,在巨大压力下相互摩擦,也浪费了很大能量。试验的图片在这里(注意,网格随着球拍的压力增加,逐渐变大,球线位移非常明显)用26磅的拍子试验了一下,结果球线移动很不明显,估计是对于这个磅数,给拍子施加的压力还不够,如果足够的话,球线也会发生明显滑动摩擦。而且,试验的时候是给球线的压力是用手腕压拍框来施加的,并不像真实环境下在一瞬间将相对高速运动的球头压向球线,这种瞬间的压力肯定比手腕压拍框的力量要大得多。看看打球之后球线相对位置的移动以及网格变得不均匀的例子就知道了,大力击球的时候,网格的变形和相对球头的滑动是明显发生的(通常是张力较小的竖线水平移动明显)。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国际比赛的高手们,在大力杀球之后,经常习惯性的看看拍子,看看球线位置是否移动严重,看看球线是否平行。因此说,球线变得不平行,网格不均匀的情况,常常发生在大力杀球之后,恰好是因为大力杀球给球线的压力太大,才使得球线相对球头发生滑动摩擦,相对其他的球线也发生滑动摩擦,浪费了巨大的能量,而且经常由于剩余能量不足无法回到原位。中羽服务号微信号:ymqlianmeng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来关注吧您好,欢迎光临优个网!
磅数认识误区一:球拍磅数越高,球拍弹力越大。
这是最常见的认识错误。磅数变化的感觉是这样的:如果长久打球适应了20-22的磅数,把磅数变低,就会觉得球拍像个网兜,软绵绵弹不起来。把磅数升高,就会觉得球拍像个钢板,烧火棍,死硬没弹性。磅数在20-22的时候,弹力最强(结论一)。
磅数认识误区二:球拍磅数越高,击出的球速越快。
不少人摆脱了第一个误区,但依旧没有摆脱这第二个误区。其实知道了第一点很容易推出第二点的正确答案:如果单纯追求杀球的速度,无疑是20-22磅击出的球速最快(结论二)。那么为啥高手都用高磅数呢?那是因为磅数越高,拍线拉得越紧,击球时拍线发生位移的可能性越小,球拍对球的反馈越稳定,对球的控制越精确。磅数越低的时候,拍线拉得松,击球的时候拍线发生位移的可能性大,对球的控制力也容易出现误差。越高的磅数意味着越精确的控制(结论三)。这是高手选择高磅数的原因。
我们得先明白击出的球速,取决于什么?一是击球者的力量,二是击球者的力量有多少传导到了球上。这个传导的过程,我把他叫做“合力”的过程。合力主要靠的是手感和爆发力,合力越好,击球的声音越响亮(并不是单纯的力量越大,声音越响亮)。越是高手,合力(或者说发力)的过程越短。(一些球友认为越是高手,动作幅度越小,这是错误的观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当击球者力量较低(挥拍速度较慢)时,磅数低一些,利于合力。反之,当击球者力量较高(挥拍速度较快)时,磅数高一些,利于合力。因此,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能够顺利合力的磅数(包括选择合适的拍杆的弹性),才能顺利合力。一个高手可以在20多到30多磅的区间内都能顺利合力。越能在高磅数合力,说明能力越强。
综上,选择球拍的磅数,首先是要在自己能够顺利合力的范围之内,而且,高手不会仅仅是追求击球速度,不管杀球还是网前球,精确的控制更加重要,因此,对高手而言,就是在能力范围内,尽量用最高的磅数。现在可以回答题目:更高的磅数意味着更精确的控制,意味着更强的能力!
因此,一般来说,初学者可以从22磅开始(注意球拍打了几次之后,都会掉磅),逐渐增加磅数,只要觉得还能够顺利发力杀球,就尽量提高磅数吧。还有一个直观的标准,就是看击球后拍线会不会发生位移,如果击球后拍线没有变化,就基本说明你的磅数已经到你能力的极限了。一般来说,28磅是个槛。能顺利使用28磅以上的球拍,大多数都是专业水平了。
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这篇文章或许对您购买以下产品有帮助:
或者访问以下装备频道:
优个网羽毛球频道:
乒乓球频道:
跑步频道:
户外频道:&l
编辑:myyoger&&资讯合作:010-转资讯编辑部
特别声明:除声明文章来自本站原创外,其余均转载自网上,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站立即删除。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猜你可能喜欢
本文提及的相关商品
投诉邮件:.cn(请将+改为@)
Copyright(R) 优个网 Copyright(C)
北京优个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69号奥亚酒店7层706室服务热线:400-&&售后专线:010-&&遇忙请拨:010-
使用合作伙伴帐号登录优个网:解密:林丹用多少磅?国羽球员-球拍磅数林丹:30磅谌龙:33磅傅海峰:31磅蔡赟:32磅张楠:30磅李雪芮:30磅王仪涵:30磅王适娴:29磅赵云蕾:30磅对比一下;你的球拍是多少磅?羽毛球拍磅数常识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磅数低磅(20磅以下)拍线很松,击球时明显感觉到球在拍面上有滞留的时间。球的方向难以不好,如果没有打到拍面甜区,球的飞行方向,就会和你的挥拍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低磅,就不要指望能精确控制球的落点了。因为这种磅数下,就算你用相同的力度击打同一个球,球的落点也未必一样。拉线低于20磅,再好的拍子也发挥不了拍子本身的优秀性能。因此,完全不建议拉底磅!中低磅(20-23磅)业余爱好都通常都是拉中低磅或者中磅。中低磅的拍子打起来感觉弹性很好,控球也可以,拉后场也没有什么样大问题。但还是有滞留感,这给对于喜欢进攻的人来说就不爽了,进攻就是速度的体现。而击球时的这种滞留感对力量的传递是很有影响的,低磅让进攻的威力减低。也许会有人说:我在用低磅,我杀球也很有力!那么我只能说,你上高磅后后,杀球会更有力!中磅(23-25磅)估计业余爱好者拉这个磅数的人最多了。在这个磅数下,无论拍线和拍子本身,都能发挥其特有的性能。用低磅的拍子打球,就像用拍子粘住球甩回去;而高磅就可以感觉到球是“弹”回去的了!中高磅(25-27磅)如果你之前没打过高磅,就会感觉拍面很硬,且拍线的弹性急剧下降!拉后场可能会很吃力,击球无力。但是,当你的力量达到适应这个磅数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他的威力!有一定球龄的业余球友,可以考虑上中高磅感受一下。高磅(28磅以上)高磅,使拍线的弹性降低,以保证球员用多少力就有多少效果;但是,要打高磅不容易,首先要有力量。力量,不是说需要多么大块的肌肉;而是要求爆发力和手腕的控制力;高磅要求控制能力强,因为拍面硬,一旦触球,球几乎是直来直去,力和方向的改变很明显。需要微妙的手腕变化来控制,如果不能适应,球路就无法控制,还容易伤手腕。不建议一般业余球友拉高磅!是否可以拉高磅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主动击球的能力。这样说吧:国羽队员有9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主动击球。能有2/3的时间做到主动击球就是高手了。如果你能做到的话,主可以上高磅了。如果不能做到,还是不要着急上高磅!高磅环境下被动击球,对身体损害超大!联盟体育(lmty88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 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学游泳?父母对子女总有各种期待,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坚强、希望他正直、希望他有自己独立的思发球易,发好球难发球技术,在羽毛球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球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你占主动还是被动。一般而言,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
【 搬家通知 】双打的灵魂—配合配合的重要性,不再多啰嗦了。球友们,咱直接讨论如何配合!首先,明确双打的场地 双打场地比单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深度
【 搬家通知 】
【 搬家通知 】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
【 搬家通知 】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却少有人知道如何保护膝盖。其实,膝关节结构非常复杂,又要承受身体的大部分重量,一不 学游泳不会踩水等于不会游泳(踩水技巧)!踩水也称“立泳”。实用游泳姿式之一。借助两腿向下踩蹬,使人体浮立水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
【 搬家通知 】送给迷茫的初学者业余球友喜爱打球,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想去请教高手吧,但是又不知道问什么;初学者如何进阶?一运动后放松,肌肉不酸痛激烈的羽毛球运动基本属一种无氧运动。无氧运动会产生大量乳酸,就是“疼”!羽毛球运动后 学游泳不会踩水等于不会游泳(踩水技巧)!踩水也称“立泳”。实用游泳姿式之一。借助两腿向下踩蹬,使人体浮立水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深度开发。 本公司已 游泳时什么在前进:是手?是身体?移动的原理在「支撑」!没有支撑就没有前进。对于游泳、自行车与跑步这三项运动不懂这些,别打双打了
?发球后的正确姿势发球后的正确姿势应该是:【1】重心略降,准备两侧移动;【2】球拍 很多人因为害怕小腿长出难看的肌肉块而拒绝运动,但是你要知道,并非运动导致难看小腿肌肉的生成,而是运动后没有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深度开发。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 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学游泳?父母对子女总有各种期待,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坚强、希望他正直、希望他有自己独立的思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双打的灵魂—配合配合的重要性,不再多啰嗦了。球友们,咱直接讨论如何配合!首先,明确双打的场地 双打场地比单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却少有人知道如何保护膝盖。其实,膝关节结构非常复杂,又要承受身体的大部分重量,一不发球易,发好球难发球技术,在羽毛球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球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你占主动还是被动。一般而言,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深度如何判断来球路线?路线是我们移动的主要依据,根据来球的路线确定起动的方向。判断路线的重要方法是看运动员的行 话说反了,不是高颜值得都在健身,而是健身让你拥有了高颜值!看着流口水的时候告诉你,高颜值也是一种修行【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法进行深度开发。 本公司已送给迷茫的初学者业余球友喜爱打球,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想去请教高手吧,但是又不知道问什么;初学者如何进阶?一运动后放松,肌肉不酸痛激烈的羽毛球运动基本属一种无氧运动。无氧运动会产生大量乳酸,就是“疼”!羽毛球运动后 学游泳不会踩水等于不会游泳(踩水技巧)!踩水也称“立泳”。实用游泳姿式之一。借助两腿向下踩蹬,使人体浮立水
【 搬家通知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 话说反了,不是高颜值得都在健身,而是健身让你拥有了高颜值!看着流口水的时候告诉你,高颜值也是一种修行如何判断来球路线?路线是我们移动的主要依据,根据来球的路线确定起动的方向。判断路线的重要方法是看运动员的行发球易,发好球难发球技术,在羽毛球运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球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你占主动还是被动。一般而言,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
【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 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学游泳?父母对子女总有各种期待,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坚强、希望他正直、希望他有自己独立的思【 搬家通知 】
本公众号“联盟体育”目前为个人号,无lmty888天津羽毛球联盟。为所有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俱乐部、场馆、商家服务。热门文章最新文章lmty888天津羽毛球联盟。为所有羽毛球爱好者、羽毛球俱乐部、场馆、商家服务。谢天骏邀。磅数高意味着:1、打高远球的话,一般人打的话会很吃力,使尽吃奶的力球也打不远;懂发力的人则会相反,会打出比低磅数更有力、更快的球;2、用高磅数的球拍杀球的球速会比低磅数的球拍快,但有前提条件,请参考第1点;3、吊球方面,与低磅数球拍相比,使用高磅数球拍的手感会有提升,在姿势正确的前提下,指哪打哪;4、放网前球时,由于高磅数的拍子放网前球是没低磅数的拍子弹得那么高,所以可控性提高了,哪怕头几次放的质量不好,也可以比较快地微调出合适的手指手腕力度。5、能承受高磅数的球拍一般比较贵。通俗点理解,羽毛球拍磅数高也意味着使用者的水平也不会太低。随着使用者力量、技术和意识的进步,逐渐拉更高磅数的球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不是定律!也有很多人对此存有误解,觉得高磅数就是高手的象征。有高手就是喜欢打低磅的拍子,也有人纯粹就是喜欢追求数字上的愉悦。楼主问的这个问题,如果不是替大家问的,是自己真的想知道、想接触的话,建议还是先从低磅数玩起。
1,磅数与弹性的关系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我们开始要讨论的高磅是指抛物线右边“越紧绷”的现象。&br&&img src=&/dce0f0abafc2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8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dce0f0abafc2_r.jpg&&2,如果把每次击球都当成人体大脑与发力肌肉组织配合的一个计算与实现的过程,这个公式如下:&p&&b&&i&控制力=人本身的力量+球拍本身硬件的弹性+线床本身的弹性&/i&&/b&&/p&&p&经过训练后人本身的力量会越来越大,那就相当于,达到同样的控制力,但需要后面两个弹性力的补充就越来越小,而这两个补充的力越来越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人对于控制力的把握只要控制自己本身的力量即可,而不用去考虑后面球拍的弹性数值与线床的弹性数值,等于一开始我们力量不够,不得不靠球拍与拍线的弹性来补充的时候,我们是同时抛着三个球玩,而到力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后两个球可以舍弃掉了,到达只抛一个球的极简情况,这种情况得到简化后,便能去追求组合球路与战术等更高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高水平选手都不约而同选择硬度较高的球拍再配合较高磅数的原因。&/p&&br&&p&3,另一些现实方面的原因:&/p&&p&1高磅击球响亮,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总是羡慕别人打球声音很响,后来才发现达到这一点的客观原因是发力要非常集中同时击中球拍甜区,主观的原因就是球拍的磅数越高这个声音的亮度就越好,打球的时候叭叭的声音有时会像兴奋剂一样激励人往更高的水平发展,同时也更方便打球的人通过听击球的声音纠正自己的击球技术。&/p&&p&2高磅的线床稳定性更高:磅数越高,横竖线之间相互咬得更紧,击球的时候横竖线的走位现象越少见,每一次击球,人的力量其实施加到球拍上面去再通过线床的弹力最终才作用到球上面去,球头微观的示意图如下,每次击球都是线床产生弹性形变的过程,而弹性形变有时会伴随着横竖线的移位,尤其是对于像劈杀这种大发力切击球头的技术,带给竖线跑位的力量更大,线跑位会造成线床形状不规则,也给控球带来更大的考验,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升磅再升磅,让线床刚如铁板,降低弹性形变的空间,增加横竖线咬合的力道。&/p&&br&&img src=&/cb244d000bef_b.jp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cb244d000bef_r.jpg&&&p&4,高磅也好,低磅也罢,最关键还是要适合用拍者,我们这里不能帮你判断磅数,因为每条线,每台穿线机,每位穿线师,甚至不同的天气,不同的穿线师的心情,都会有影响,我们只能提供指导的思想,就是“适合”。&/p&&p&
线床形成的刚性影响出球的时间,当球与线床接触的时间刚好与人发力的时间差不多的时候,人与球拍形成最大的同步性,也称共鸣/共振,最小的力而获得最大的位移。从这个角度分析,如果球友觉得手上的球拍不好打,可能就是这样两种情况:&/p&&p&一,线床刚性太强--》球与线床接触时间太短--》爆发力不够用,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把力量发到球上面去--》只好抡拍发力--》难受,绷床效应太差,球很难到后场或者杀得起劲&/p&&p&直观的球拍感觉就是:烧火棍&/p&&p&二,线床刚性太弱--》球与线床的接触时间太长--》力量都已经完全发出去了,还粘在球拍上面不走--》出球粘滞感太强,没有干脆利落的感觉,镜面效应太差,控球性能下降&/p&&p&直观的球拍感觉就是:棉花杆&/p&&p&&br&==========&/p&&p&转篇拙文 《穿线的底线(四)再论磅数之自如爆发》&/p&&p&
磅数:高磅不一定很硬,低磅不一定很软,适合你的底线在于,能否在球拍与线床塑造的弹性环境中自如的爆发你的力量。&/p&&br&&img src=&/356ed4b049e7441c46efbc7cc358909d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356ed4b049e7441c46efbc7cc358909d_r.jpg&&&p&我发现,对磅数的看法可映射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等级。&/p&&p&初学者的视角(守):技术直线提升期,同时也是手感的构建期,直观的感受是,越高磅则弹性越好,越好打;&/p&&p&进阶者的视角(破):技术螺旋上升期,懈怠的灰心感与收获的喜悦感交织产生,状态易起伏,手感迷失重建,容易产生来回折腾器材与穿线的想法,升升降降寻寻觅觅适合自己的磅数;&/p&&p&高水平的视角(离):技术突破与稳定期,认定一个特定的磅数,已经清楚器材性能的有限性,清楚很多球一定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打得出,而非像上一阶段一样经常归因于器材不行,不再纠结各种形式的问题,追求比弹性更重要的性能,如控球。&/p&&p&把2010年8月刊中《关于磅数
那些不得不说的知识》一文的老图表,升级一下,增加一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从走向弹性峰值,在峰值附近徘徊,到背离峰值寻找其他性能,应该是几乎所有爱好者都走过或即将走的一个历程,类似日本剑道中“守-破-离(Shu Ha Ri)”的学艺哲学。&/p&&br&&p&弹性是一个美好的词,但也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词,跟台湾的行家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并不经常用弹性这个词,而喜欢说“Q劲”,后面才发现这并非方言,而是类似中文修辞中的“通感”,用QQ糖的“柔韧耐嚼,口感丰满,不粘牙”的特点借喻了所谓的手感“合适的硬度,低碳素疲劳度,手感清晰立体,出球酣畅不粘滞”,“Q劲”这个词虽然比较口语化,但却显得比弹性韧性的信息量更大,且更容易被意会,更能描述优良的击球反馈力度。&/p&&img src=&/8a84a2eb3b4a3cab5b4ba9f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8a84a2eb3b4a3cab5b4ba9f_r.jpg&&&br&&p&
并非每个人都追求弹性韧性,越是高手越喜欢背离弹性峰值,往抛物线的右侧走,越喜欢用高磅,哪怕是球拍拍面硬得像铁板一块,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蓦然回首,不管水平高低,都在追求Q劲,就像牙口好胃口好的,更偏向吃嚼劲足的东西。Q劲好的食品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新鲜的程度,这种口感被深刻的记忆在潜意识里面。Q劲足的手感也许也代表着球拍的“健康体验系数”,比如力量传导更为忠诚与高效,击球反馈的体验乐趣更高,也许也直通潜意识里面那个“快乐老家”。&/p&&img src=&/e304ee23c3f3b7e8cc4899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e304ee23c3f3b7e8cc4899_r.jpg&&&p&吃东西掂量自己的牙口与胃口,选择球拍的磅数以体验最高Q度为目标,也应该由已出发,根据自己的力量来选择,这力量并非简单理解的绝对力量,而是有时间维度的爆发力。羽毛球不像篮球足球,男的打不赢女的,成年人打不赢中小学生,是看来稀疏平常的现象,就是因为,前者的绝对力量有余,而爆发力不足。爆发力是多肌群参与的技巧性协调发力,也是把5克重羽毛球玩出初速200-421码的技术根本。&/p&&img src=&/f41335ef3dbabde392888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0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f41335ef3dbabde3928882_r.jpg&&&p&“价不在高,适合则灵”,“适合”这个词的重要背景,我们以前说过是“人拍合一”,有点境界化,现在我们底线化与具象化,这便是“自如爆发”。&/p&&img src=&/dd96f80da3d49a0da8668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dd96f80da3d49a0da8668_r.jpg&&&p&读者们应该不会陌生我前几个月的答疑中打的一个比方:假设一把球拍,硬装备(框体软硬) + 软装备(拍压高低),共同构成的反作用力环境,会造成球在0.004秒从线床上面绷离,那么使用过程中就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p&&p&一,使用者的爆发力超越球拍硬度:如爆发力提前0.001秒,那么打这把球拍,你的力量在0.003秒已经达到最高值了,球却仍停留在线床上面未能绷离,0.001秒后力量已经衰减,球才飞出去,你发出去的力就白费了,会觉得球拍像橡皮棍一样,有粘滞感;&/p&&p&二,使用者的爆发力刚好适应球拍硬度:Q度极好,自如爆发,高效转化,人拍合一。此时极似物理学中的“共振”现象,共振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近似相等,较小的周期振动便带来最大的振幅。但有时这种放大效应过于明显,会影响控球的精确度,所以高水平与专业选手往往不想偷懒,放弃弹性转而追求自主发力。&/p&&p&三,使用者的爆发力不适球拍硬度:如爆发力滞后0.001秒,那么打这把球拍,你的力量未达峰值,球却已经绷离拍面,接下去球拍挥得最快时等于是在挥空拍打空气,浪费宝贵力量,会觉得球拍像烧火棍一样,难发上力。最不利的影响就是造成部分使用者,改用大臂抡拍发力的方式,去弥补爆发力滞后的缺点,一旦这种错误的发力方式定型,要改正将非常困难,这也是不推荐初学者一下子买高端重硬拍的重要理由。&/p&&img src=&/9adb669a506bb1c22251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9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9adb669a506bb1c22251_r.jpg&&&p&达到自如爆发并不困难,磅数就是其中的一个底线,适宜的磅数是“会心一击”的重要前提。这有点类似于味道,适宜的咸淡是煮出来的菜好不好吃的重要前提。&/p&&p&我们常说,好拍之所以是好拍,重要原因之一是能耐高磅,言外之意就是,在你水平提升,爆发力掌握得越来越自如后,好拍的拍框耐受力,不会成为你提升体验的瓶颈。但耐高磅又如我们高中数学学过的是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我们不能反过来说“耐高磅的就一定是好拍”,因为球拍的参数,单标准的提升并不困难,比如耐高磅就可以通过操作叠纱,耐高磅的纬纱多一点,而主导抗扭弹性出球的经纱少一点,通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也能做出“为高磅而高磅”,用高磅博眼球的球拍。但球拍最困难的是多标准的共同提升,一个球抛来抛去谁都做得到,但同时抛三四个球不落地才能叫技术。球拍多价值,整体性的系统提升,让球拍的高磅承受力成为非孤掷一注的性能,这才靠谱。&/p&&img src=&/ad3cf0ea1aa5da_b.jpg& data-rawwidth=&799&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9& data-original=&/ad3cf0ea1aa5da_r.jpg&&&img src=&/3c78caad9_b.jpg& data-rawwidth=&947&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7& data-original=&/3c78caad9_r.jpg&&&img src=&/a1b259d198a445db5d15bb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10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a1b259d198a445db5d15bb2_r.jpg&&
1,磅数与弹性的关系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我们开始要讨论的高磅是指抛物线右边“越紧绷”的现象。 2,如果把每次击球都当成人体大脑与发力肌肉组织配合的一个计算与实现的过程,这个公式如下:控制力=人本身的力量+球拍本身硬件的弹性+线床本身的弹性经…
磅越高意味着:拍面硬,对高手来说更易控制,对摆速和发力要求更高,对拍子的韧性和结实程度要求更高,拍线更容易断。
磅越高意味着:拍面硬,对高手来说更易控制,对摆速和发力要求更高,对拍子的韧性和结实程度要求更高,拍线更容易断。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 扫描头像送 iPad Pro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拍选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