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大的社会学研究生院在新的院长上任之后会不会歌词有招生变化??是否会全部要推免生??希望哪位前辈给解

我的保研经历:保研只是一个选择
我的保研经历:保研只是一个选择
我的保研经历:保研只是一个选择
&&&&&&&&&&&&&&&&&&&&&&&&&&&&&&&&&&&&&&&&&&&&&&&&&&&&&&&&&&&&&&&&&&&&&&&&&&&& 08人力 陈卓欣
&&& 北大光华夏令营中,有同学提问一位师兄保研后该干啥,师兄回答道,好好玩,以后就没啥时间了。一转眼,已玩了9个月,叹流年,又成虚度。
&&& 毕业季,又是保研开始的季节,蒋班说,留下点东西吧,不负管院的培育之恩,更不枉管院四年走一遭。于是,开始回忆和记载保研的点滴,提炼保研的精要,然其中也不乏井蛙之见,请各位批判吸收,更希望对有需要的各位有所裨益。
&&& 在此,有必要交代一下个人背景信息,我申请保研时综合测评班级第一、绩点班级第二(50人),申请了北清复交浙和中科院6个夏令营,入营的有北交浙和中科院,最后去了上海交大、中科院(纯玩)和北大的夏令营,被上交安泰拒了,被北大光华组织管理系录了。与海投海进的保研牛人相比,我只能勉强算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下面请允许我描述一下我的保研经历,说一些“很重要的废话”。
1、& 保研的一些硬件条件和前几年所需要的准备
&&& 我们年级有一些同学从大一开始就确定了保研的方向,并且从那时就开始了一些硬件条件的准备,我十分赞同这一种做法,有一些信息和必要的准备是需要尽早做的。虽然我是大二下学期才决定要保研、大三上学期才开始做一些准备的,因而我觉得准备有点晚了,幸好成绩没有落下,否则就回天乏术。
&&& 个人觉得,如果有志愿保研的话,大二上的时候最好能够决定方向,最好大二下就开始开始做准备,这样你到大三上的时候就可以有一些基本的成果,大三下填写资料的时候就很有底气了。
&&& 那么保研的硬件条件有哪些呢?
&&& 一般申请夏令营的要求主要有(推免的要求也十分类似):
&&& 根据上面的硬性要求,可以明确地得出前几年需要准备的事情:
2、& 保研的准备过程和经历
&&& 做了以上的前期长期准备后,到了大三下则一切皆水到渠成。下面我描述我当年保研的全过程以及一些经验,希望我的轨迹和经验对各位有所裨益。
1)& 资料准备和申请
&&& 一般学校的夏令营发通知都是5月初,截止交材料的日期一般是6月初,材料一般有推荐信、成绩单、排名、个人陈述、个人代表论文等。7月初,学院就会确定保研的名额,并让大家选择保内和保外,那时很多夏令营的入营通知都还没有出来,因此选择保外要面对的风险和未知会比较多一些。家里人出于风险的考虑希望我保内,徘徊纠结了很久,我还是决定到外面试试。
&&& 首先关于写推荐信的,最好要提前联系老师,与老师有比较多的交流和互动,才能够让老师全面了解你,才能够使推荐效力有的放矢。此外,我们院的老师与外校的老师联系很多,也有很多交情,也可以从我们院的老师那里了解到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外校老师的一些具体信息,有利于你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孙海法老师跟光华组织管理系的老师联系比较紧密,经常合作研究一些前沿领域,也经常有博士生的交换项目,通过和孙老师的聊天,我见识和了解到很多的信息,为我的备战指明了一些方向。但是,去找我们院的老师之前最好先了解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并充分准备好自己,想清楚要问的问题,这样的交流才有意义。我们院的老师都十分的热情,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毛蕴诗老师、孙海法老师、王永丽老师、符正平老师帮我写了推荐信并给予了很多的信息指导,邓靖松老师为我介绍了外校的老师做的研究、写的书,方志远老师为我推荐了几位老师,让我有机会和更多的老师交流和请教。提起这段经历,我永远铭记和感恩各位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关怀,有了老师们的指点和帮助,我才能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更深入地想清楚自己、想清楚研究方向、也更有的放矢地备战。
&&& 其次是个人陈述和个人简历,各学校要求不同(一般不要求个人简历,不过为了更好地让了解你,建议做一个个人学术版简历)。在撰写个人陈述时,有以下几个建议:第一,建议具体和细化,多举例,多摆事实,太空大的话尽量少些,越实在越好,尤其是后面的研究决心和职业规划;第二,分点,逻辑清晰,对你的个人经历和例子进行分类整合,重点突出你想用这些经历和例子说明什么,最好有一些关键词能够提纲挈领地点明你想说明的特点;第三,最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最好结合你自己的研究兴趣,细化到命题,最好能够结合最新的研究前沿;第四,有几个重点需要突出,你的学习成绩、你的科研经历、你的科研能力、你的研究热情和决心,但是不要假大空,实实在在才是王道。
&&& 最后是个人代表科研论文。个人认为这个是对本科生很大的考验,所以最好尽早准备。一位师兄一语道破天机,“其实老师们都知道本科生的论文是怎么一回事的,写得好的一般都是导师的项目的,写得比较水也就这样,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还是本科生,学术的培养基本是一穷二白”。个人认为,无论好坏,从中体现的态度比较关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在写的过程中,你花了多少心血,老师们还是可以一眼看破的。如果你能够很早就找到你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方向,那是最好的,就写这个方面的东西,结合研究前沿。
2)& 知识准备
&&& 申请学校的同时,知识准备和整理也需要开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基础知识的准备。基础的学科知识的整理和整合是相当必要的,当时我就对管理学、OB、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基础课程进行了重新的整理和学习,保证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知识体系,稔熟于胸;此外,可以考虑看一些管理学经典,如竞争战略等;
&&& 其次,研究方法和统计学。基本大家都会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等书;
&&& 第三,学术论文。多看核心期刊文章,比如AMJ, ASQ, JAP, LQ等,边读边记笔记,看得越多越好,多看了就知道科研文章怎么写了,就知道自己最喜欢哪个领域了;
&&& 第四,英语阅读、英语口语和专业词汇的准备。可以多看看英文文献,因为有些学校笔试的时候会让你看英文论文;准备一些专业英语和学术名词,如POS,OCB,CWB,我们的课本后面一般都有英语专业名词对照,可以看看;面试中一般要求英语自我介绍,或者用英文论述和阐述某个观点和现象,有时候会问得很专业,所以要提前准备口语,可以平时多让自己用英语论述某个问题;
&&& 第五,面试中的表达和逻辑等综合表现。我很认可国平师兄的说法,面试的时候打动老师就行,让老师觉得你是个学术上的可造之材,学术积累深厚,同时跟人交往能力好,思维严谨,逻辑强。因此,首先锻炼自己的表达,尤其是逻辑和层次,可以通过让自己阐述某些现象和问题来训练自己;其次提升自己给别人的综合感觉,虽然比较难在短时间见效;
&&& 第六,熟悉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可以去看看各位老师写的书和文章,里面自然融入了他们的思想和研究方向,比如想了解北大光华组织管理系的老师的思想,可以看《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等书籍。不同的老师研究方向不同,如王辉老师研究LMX &leadership,如张建君老师研究的是企业政治关联,有些老师研究组织公平,有些老师研究冲突管理。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保障到时候你和老师们交流的高质量,也彰显你的学术潜质和热情。
&&& 最后,还有另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保研论坛上很多经验帖都说要提前联系老师,但我觉得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我没有提前联系老师,因此我觉得完全不用提前联系老师。对于这一点,06级的任国平师兄一语点破,提前交流的必要性也不是很大,提前联系你往往会给老师比较高的期望,到时候见面时期望和现实不相符将会导致满意度降低,甚至会坏事,在夏令营上多和老师交流就好。不过这个不是定论,看个人把握。
3)& 第一个夏令营:上交安泰
&&& 7月初,抱着试水的心态踏上了上交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的夏令营。开营后就是听讲座,第二天晚上笔试,笔试内容管理类为行测题,内容比较杂,包括逻辑推理、数理分析和英语阅读理解,经济类和会计类为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比较难一些。
&&&&第四天早上是入营论文答辩和面试,每人有7分钟左右的时间展示你的入营论文,中文展示即可,老师们会先针对你的论文提几个研究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老师们先用英语问一些很日常的东西,比如让你用英语介绍你的家乡或者介绍广州,再接下来老师们会问一些你的情况和未来规划,比如介绍一下你的项目情况和你对未来的计划。当时最窘迫的是,老师问我作为一个潮汕人,机会成熟的情况下,你会不会像你们很多优秀的前辈一样创立自己的企业,结果我很坦诚地说,作为一个商学院的学子,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颗心的。老师听后脸一沉,我就觉得可能不太对劲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是因为当时我还没有想清楚一些问题,比如没有想清楚学术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没有想清楚自己之于学术、学术之于自己应该是一种怎么样的角色。
&&& 其实,在很多夏令营的面试中,老师们都会问到这一个问题,会问到你自己的规划,问到你想不想走学术这一条路,因此,我认为各位必须把这个问题想得更清楚和透彻,想清楚你究竟是一个如何的人、想清楚学术之于你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尤其是区分清楚学术是目的还是手段,否则,一味地伪装和盲从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不能做到的事情也就不要给老师太多的承诺。老师们也不是非得要你读博,而是看你的规划是否清晰明确,看他们能够提供的平台和你的未来发展契合与否,读不读博是你的自由选择,这个选择权是得到尊重的,当然,如果老师认为你是学术上的可造之材,肯定希望你能够读博的,因为他们也不想白费你这两年的硕士生涯。
&&& 夏令营剩下的时间便是撰写论文,即根据你在夏令营所听的讲座,任选话题和方法,写一篇5000字的文章或者文献综述,时间比较紧急,写文献综述又很考验文献整合能力,幸好当时找了健睿智威嘉健浩骏昭昶几位师弟远程通过学校图书馆帮我查找论文,十分给力,真得多谢他们,建议大家也考虑像我一样找一些在校的智囊团帮忙查找论文,效率确实高了很多。
4)& 第二个夏令营:中科院
&&& 搞定了上交安泰后,马上北上去参加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夏令营,当时和明华一个人硬座、一个人站票的窘境绝对一辈子难忘,还有坐在隔壁那位和我们聊了很久天的美女,虽然最后我们连名字都没敢问。到了北京后,明华奔赴清华投靠同学顺便准备夏令营的东西,我奔赴中科院,我们每几天就相互交流一下进展和体会,在保研的过程中,这样的好战友是最需要的,“相濡以沫”的鼓励最是温馨。
&&& 相信大家会很少听说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其实人家也是第一次办夏令营,所以比较注重体验,没有设置笔试面试等考核环节,倒是有很多旅游的项目,比如游长城、国家博物馆、故宫等。所以,基本上一周的夏令营,4天在上课听讲座,3天在旅游,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性质的夏令营。在4天的讲座中,老师们为我们讲解了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中一些基础知识、经典研究以及前沿研究,在知识和理念上给我们的收获还是挺大的,而且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大家一起玩、一起旅游、一起探讨,十分欢乐。夏令营结束后,老师们要求我们根据讲座的主题,自选话题写一篇心得或者论文,在结营的一周内上交。
&&& 中科院的夏令营给了我两大收获,第一是带给我一些思考还有友谊,第二是让我明白在去老师交流前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其一是需要充分地了解老师的一些东西,其二是需要充分了解我们自己院和我们自己的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当时和中科院心理学所的时勘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问我知不知道中大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有哪些老师,我竟然答不出来,其实时勘老师就是中大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时勘老师也是我们院的客座教授。这个事情让我十分窘迫,所以建议大家保研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自己院老师的一些研究情况、我们的一些客座教授还有研究中心的情况,免得自摆乌龙。去跟老师交流之前最好能做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和老师有比较高质量和愉快的交流。
&&& 在中科院夏令营中,我也知道自己被上交安泰拒了,但也开始下决心为北大光华的夏令营做准备。当时,我把光华组织管理系的老师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做了一些整合保证自己充分了解各位老师的研究思想和最新研究方向,而且还时不时地跑到北大去向一些师兄师姐请教,顺便感染一下灵气,当时就有一种正向正确的方向迈进的一种豪迈感,可能是因为奋斗的充实感吧。
&&& 夏令营结束的当天晚上就接到了戴书记的电话,说陆亚东院长抽出时间要和保外的同学一起吃晚餐并进行交流,因为当时心中有太多的感触想向别人倾诉,尤其是学院的领导,所以马上买了回广州的票赶回广州,行李都没放下就赴宴去了。陆院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新设立的一个优生优培的直博/硕博计划,将向保外的同学开放,这个项目确实不错,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培养机会和优厚条件,给予了保外的同学一个二次选择的机会。结合家里人的意见,最后的决定是如果去不了北大,那就争取参加这个计划,因此便联系了我的论文导师毛蕴诗老师了解了关于这个计划的情况。后来没能够参加这个计划,心里对毛老师充满了愧疚,不过老师的宽容和大度让我心中的不安和愧疚得到了一丝的谅解,真的非常感谢毛老师的关心和理解。
5)& 第三个夏令营:北大光华
&&& 7月末回到广州后,经过了前期的试水,我已经基本知道夏令营是怎么一回事,因此做准备更加有的放矢,所以建议各位多参加7月的夏令营的好处就在于此,可以为8月份的北大清华夏令营做充分的试水和摸底,所以7月份遭受的挫折和困惑都是有价值的。
&&& 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为光华的夏令营做了准备,主要包括:整理管理学和组织管理知识体系保证胸有成竹,整合研究方法和数理统计知识保证自己对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握,确定和细化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了解和学习各位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文章,阅读了北大老师写的书籍《中国企业的多元解读》和《组织中的领导行为》等书籍,熟悉英语文章、英文术语和联系英语口语。
&&& 8月下,背负满怀的希望奔赴北京。买火车票也是一个考验人的活,我提前10天去买,刚开卖半个小时,去北京的硬卧就都没了,只剩5张坐票,我稍微犹豫了几秒,5张坐票也没了,结果只能买晚一天的火车坐票。坐20小时的火车是个痛苦的过程,中间只睡了2个小时,一想到第二天还要去北大报到就更焦虑,不过凌晨的时候有一个美女在车厢中间跳起了舞,车厢相当轰动,生活如此有趣。
&&& 早上6点到北京,坐公交车7点半就到北大光华报到点,但10点才开始报到,早到了几个钟,只能在那里等着。刚好遇到负责带我们的黄鸣鹏师兄和王欢师姐,于是帮忙布场,并名正言顺地成了第一个报到的人。还记得王欢师姐当时说道,你们中大很有传统啊,每年都会有人来组织管理系,而且都很优秀,希望你今年能够延续这个传统。这一番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让我感受到这一种传统的厚重感,是啊,05级的秦昕师兄、06级的任国平师兄和王超师姐,他们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光华很多人的认可,也正是因为我们的师兄师姐在组织管理系的突出表现,才让那里的老师很认可来自中大的学生。而此次夏令营中,组织管理系就我一个人来自中大,所以我觉得我更应该表现出中大管院的水平,把这个传统延续下去。其实,说实话,每一届保研的人都是这样,老师们对你的印象会受到你的师兄师姐在这个学校中的表现所影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也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也应该对后来者有所裨益,至少做到无害无损吧。
&&& 那天下午是入营班会,“班主任”马力老师没有宣传北大光华如何如何,而是开门见山地说:“北大也就这样,如果来北大是冲着光环来的,那么你错了,北大没有你想的高高在上,都只是一个选择,你上或者不上都不会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亿万富翁。这永远是一个双向选择,我们选择你,同样你也在选择我们,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第一次让我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平等的双向选择,其实我们也有选择权,其实我们并不是在乞求一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对我们的青睐,而是两者的一个平等交流和对话。相信各位能够理解,这一番话对于一个被上交拒了、苦苦想要有一个学校来收留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震撼和激动。
&&& 那天晚上,我联系了在组织管理系读博的05级师兄秦昕师兄,和他聊到快3点多,师兄给我讲述了他当年的面试经历以及对学术的一些看法,师兄高远的想法和对学术的热忱让我收获很大。我觉得师兄师姐真的是我们的一笔财富,他们走过的路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但是请教师兄师姐一定要主动和提前,我自己做得太迟,我们年级有很多同学从大一开始就有这个主动性,我觉得这样才能够真正少走一些弯路,也走得更好、更远。
&&& 光华组织管理系的夏令营也请了一些老师给我们讲课,主要围绕着学术研究、研究前沿、研究生活等方面。第三天晚上有一个笔试,通过笔试在入营的40人中筛选出15人参加最后一天的面试。笔试的内容是让我们读一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大致是美国的收入差距之类的,然后让我们回答5道问题,第一题用中文概括研究结论,后面四题都用英文答题,第二题让我们找出文中证明某个结论的一些证据,第三题评价这一个研究,第四题如果这个研究在中国做应该如何做、结论会怎么样,第五题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你在研究中应该是一个什么角色。笔试的内容比较偏重于研究方法和英语阅读和英语表达,因此大家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 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才公布面试名单,当时心中十分忐忑,其实当时我已经做好了霸面的准备,因为那几天在老师们的讲课和交流中,我的思想受到了比较大的触动,思考了很多的问题,对自己也有了一个全面的定位和思考,因此,我熬夜对之前的个人资料和个人简历做了一个重新的整合,把最近想清楚的东西也放在个人简历中,希望能够让老师看到一个已经想得更清楚和更明确的自我,让老师看到我的进步。
&&& 幸好我进了最后的面试名单,免去了霸面的尴尬,虽然我已经下了霸面的决心、做了霸面的准备。面试前,我把老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在脑海了过了一遍,尤其是关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当时我也已经想得十分明确和清楚了。穿着个衬衫就跑去面试现场了,鸣鹏师兄一见到我就说,你也穿得太正式了吧,商学院学子,可能真的习惯了吧。当时,我带了通宵整合好的个人简历,加上了这几天想清楚的一些东西,递给老师的时候对老师们说,这是我这几天经过思考后对自己的一次新的定位和思考,感谢这几天老师们的讲解,着实让我想清楚了一些问题,请老师们指正。韩亦老师说,不错,你还挺认真的。当时心里挺感动的,感觉我最近的思考和认真付出是有价值的。
&&& 面试流程是,首先老师会让你看两遍5分钟左右的英文视频,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英文视频,我当时看的是一个美国独立战争的片段,还比较简单,我觉得只要说出5w1h和一些要点就可以了。接下来是一个英文的自我介绍,老师如果觉得你英语表达基本可以的话接下来就用中文面试了。中文面试问的问题主要有这些:你做过的这些项目的基本情况,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结论,从项目中你学会了什么;你的研究兴趣,你希望的研究方向,你对你的研究方向有哪些看法;你对未来的规划,你的理想,你的职业规划,包括你读不读博,这些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用心想清楚;你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你的经历和你的家庭等。
&&& 面试老师都很和蔼可亲,不会为难你,总是想引导你进入你所在行的领域,让你发挥出你的专长,绝不会像压力面试那样刁难你,而是给你发挥的空间,因此,我觉得在面试的时候说出你想说的,说出你已经想清楚的,对于你还没有想清楚的完全可以坦诚。当时,老师问我,你做过的这个奥飞项目有啥结论和收获,我就直白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个项目的结论是一些很重要的废话,但是我在学更科学的研究方法,然后老师就笑了,虽然我现在都不明白他笑的含义。
&&& 面试后,我的心十分的坦然,和几位高中同学聊天时,我真心觉得,就像马力老师说的那样,其实无论是否录取,对我来说都不会有很怎么样的改变,而关键在于这个过程,我体会到了某些思想和境界,想清楚了一些问题,这些东西才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因而才有了这份坦然之心。
&&& 4天后的早晨,接到了一个北京的电话,那边的老师一上来就质问,你的电话为啥昨天下午打不通呢。当时我就蒙了,那位老师接着说,我是打电话通知你,我们录取你了,你来不来呢?当时兴奋地叹了一口气,所有的付出和挣扎都是值得的,确实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6)& 9月份推免
&&& 以上描述的只是夏令营的一些情况,其实保研的重头戏在于9月份的推免,推免的学校和招收的人会更多,按照一位师兄的说法,夏令营是在一堆优秀的人中挑优秀的人,推免则是在一堆优秀的人中把不优秀的人去掉,可见,推免的机会比夏令营更多,除了北大清华只通过夏令营招生外,其他学校都有通过9月份推免招生,可选择面更广,按照往年经验,只要你能够拿到保外名额,保送北大汇丰、人大、复旦、上交、西交、浙大等学校都挺有把握的。
&&& 推免的流程与夏令营差不多,也是前期(大概9月初)提交申请资料(也是包括个人陈述、推荐信等),推免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大概3天,不像夏令营一样持续5-7天,一般都会安排笔试和面试,笔试各校有各校的内容,有些要求考管理学,有些要求考微经和管理学,有些还要求考数学。比如人大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前年的笔试题目是:试阐述薪酬研究的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论视角,并结合中国企业薪酬管理的特色阐释这些理论的应用价值;论述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试述工作分析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个方面的信息大家可以上保研论文看看经验贴,也可以找相应的师兄师姐了解一下情况。推免的面试基本流程和夏令营的相一致,老师们也比较关注你的基础知识、项目经验、职业规划和个人能力,所以需要做的准备大同小异。
3、& 个人总结成功保研的原因
&&& 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有想得很清楚,经过了一番的总结和思考,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成绩、绩点、项目经历等:不用多说,硬条件
2)& 稍微全面的准备:前面的也介绍了我是如何准备的,包括基础知识、研究方法、研究前沿等的准备。其实我的准备算是做得比较晚了,建议大家更早地准备,相信你们肯定做得比我好;
3)& 学校、学院、系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北大光华十分地认可中大、尤其认可中大管院和认可工商管理系,他们的老师和我们的老师有很多的合作项目,大家相互认可度很高,因此惺惺相惜。外校的老师十分赞许和认可我们学院,尤其是经常提起一些我们学院的一些领先国际潮流的研究。根据一位去了北大战略管理系的同学所讲,战略管理系主任就曾在夏令营中说,目前中国的战略管理有几个重要领导力量,其中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就是重要的一个。这一方面,我感觉我确实沾了我们学院和我们系的光,也很为我们学院而自豪,为作为一个中大管院人而骄傲;
4)& 前辈人的积淀:北大光华的组织管理系有很强的中大管院传统,以此类推,其他学校也是如此。我们的很多师兄师姐到了外面都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很大的认可,别人对我们的印象中也有师兄师姐们的形象,师兄师姐的突出表现让别人很看好我们、对我们有了很高的期待,因此我们真的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尤其是我,我觉得秦昕师兄、国平师兄和王超师姐为我铺垫了很多,甚至当时和一位老师交流的时候,老师对我说,你要好好努力,向秦昕学习,成为另一位秦昕;
5)& 综合素质:这只是一个模糊的感觉,可能来源于你的准备和谈吐,我觉得打造一个可造之材的形象就很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做能够打动老师;
6)& 踏实和坦诚:我个人最大的特点可能就是踏实认真,这一点老师们应该也有体会到;对于一些问题,我选择了坦诚回答;所以我觉得我的踏实和坦诚应该为我加了分。
&&& 不过以上的总结,都是个人角度的分析,没有经过老师那边的验证,只是一些个人感觉,仅供参考,不一定对。
4、& 保研,只是一个选择
1)&&&&&&&& “北大,只是一个选择;保研,是一个双向选择”
&&&& 跑了几个夏令营,给我收获最大、让我思考最多、让我真正想明白一些事情的是北大光华夏令营,这些收获和思考绝对永远让我激动不已。
&&& 很多夏令营中十分注重学校和学院的形象宣传,重点强调国际的排名、所拥有的强大师资、所做的前沿研究,并且很强调你要通过和老师多交流、获取老师的好感和认可,这样你才能够成功被录取。其实这种思路主要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学校和学院很牛,二是老师很牛,三是学生要好好努力才能够被老师看上。但在这样一种思路下,学生往往通过过度的包装自己来获得老师的认可和选择,毕竟选择权在于老师,于是弊端显现。在去北大夏令营之前,我也是深刻地这样认为,一定要好好打造甚至包装自己,让老师选中我。
&&& 北大光华入营班会上,“班主任”马力老师没有宣传北大光华如何如何,而是开门见山地说:“北大也就这样,如果来北大是冲着光环来的,那么你错了,北大没有你想的高高在上,都只是一个选择,你上或者不上都不会决定你是否能够成为亿万富翁。这永远是一个双向选择,我们选择你,同样你也在选择我们,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第一次让我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平等的双向选择,其实我们也有选择权,其实我们并不是在乞求一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对我们的青睐,而是两者的一个平等交流和对话。相信各位能够理解,这一番话对于一个被上交拒了、苦苦想要有一个学校来收留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震撼和激动。
&&&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光华的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学术的东西,也交流了很多的心得,他们尝试告诉我们学术是怎么一回事,更多的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以后的发展方向、去思考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北大光华。这个方面让我们收获很大,很多营友都在琢磨自己的路,有一个哥们最后彻底想通了,觉得自己不适合北大光华,最后选择去了人大。这真的就是马力老师所说的“双向选择”,没有高高在上,只有平等交流,没有宣传灌输,一切靠你的思考,这不愧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北大,自由、平等、大气。
&&& 讲了很多北大的好话,不是为了宣传北大,更不是为了标榜自己,仅仅是个人真切的感想,讲得不好烦请拍砖。
2)&&&&&&&& 保研,真的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 讲上述的感想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保研真的只是一个选择,保哪个学校也只是一个选择,这个选择是平等的,并不像你们所想象的我们在乞求一些高高在上的东西。我们本身也有选择权,所以我们也要思考自己适合哪一条路、适合哪一个学校,只有你自己想清楚了,在选择面前才能够坚定不惑。
&&& 另外,除了保研,我们还可以有很多选项,比如当时我就给自己预备了三条后路,一是夏令营不成功则通过推免保送,二是推免保研不成则申请香港,三是实在不行那就工作,而且说不定工作还比读研好呢。
&&& 只有你知道你是平等的、你还有其他选项,你才会有底气,才能够最坦诚,才能够不伪装、不乞求,才能够展现最真最美的自己,我觉得这样才能够最打动老师。当时面试北大时,老师问我,你做过的这个奥飞项目有啥结论和收获,我就直白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个项目的结论是一些很重要的废话,但是我在学更科学的研究方法,然后老师就笑了,虽然我现在都不明白他笑的含义。
3)&&&&&&&& 从自卑到自信到自知
&&& 刚开始投递资料,心理确实没底,不知道自己实力如何,不知道自己可以被哪个学校录取,基本上是仰望各大名校,祈盼被一所看中。进入第一个夏令营的时候,心理充满了自卑、不安和惶恐,遇到了很多外校的牛人,如各种第一名的、已经发了多少文章的、一开口都是啥研究范式的,明显得感觉到差距,却有不知从何做起,结果第一个就当炮灰了。幸好第一个营是7月份上旬,我还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做了充分准备,包括知识基础、研究方法、自我定位的准备,到8月底北大夏令营之前,我慢慢地找回了自信。加上在夏令营中的不断思考和定位,我也找到了自知,明确了自己的内在潜质和爱好,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适合怎样的路,我想只有自知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才能够打动老师。
&&& 保研的各位也会和我一样经历以上的变化,刚开始战战兢兢,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到哪里,在夏令营与营友的比较中会觉得相形见绌,在面试中或许会遭受挫折,但是经过总结和准备,你可以变得自信,你可以对你自己以及你所掌握的东西了然于胸,你即使不在夏令营中被录取,也一定会在之后的推免中被录取(按照一位师兄的说法,夏令营是在一堆优秀的人中挑优秀的人,推免则是在一堆优秀的人中把不优秀的人去掉,可见,推免的机会比夏令营更多),除了北大清华只通过夏令营招生外,其他学校都有通过9月份推免招生,可选择面更广,只要在推免阶段拿到保外名额,保送北大汇丰、人大、复旦、上交、西交、浙大等学校一般不成问题,所以你完全有理由自信。
&&& 关键的是在准备和自我定位的过程中能否实现自知,因为人在变化的面前才会主动去思考自我、实现自知,希望夏令营或者推免这些变化和外在冲击能够触发你的内在自知。因此,我建议,有志于保研的同学都尽量申请夏令营和推免(如果夏令营没进的话,也可以考虑自费去旁听夏令营,了解清楚学校和老师的一些情况,认识一些人,可以带给你自己一些冲击,促进你更好地做备战),尽早让自己体验这个自卑-自信-自知的过程,更早、更好地做好准备。
最后的话:
&&& 在保研的过程中,很多人给了我帮助和鼓励,很多老师和很多师兄师姐给了我指导,很多同学给了我信心和帮助,十分感谢所有给我以期待、送我以鼓励、予我以指导、赐我以温馨的人,谢谢。最后,感谢管院四年对于我们的培养,四年让我们成长收获了许多,走出去后,我们会始终以中大管院人而自豪。
&&& 以上便是我的保研经历,我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不过所讲的东西都是基于我的经历,不一定能够适用,只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我的这些保研经历还谈不上是保研经验,因为只有经过大家的验证才能够成为经验,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对大家有所裨益。大道至简,起而行之,与各位共勉!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不会歌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