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镍添加剂时剩余一些铜和镍混合溶液 现在想把镍铜分别沉淀出来 ph值用调到几

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
论文编号:HG169& 论文字数:11869,页数:17摘 要:本论文综述了近几年电镀重金属污泥的处理回收及综合利用状况,重点确定了用溶剂萃取法萃取分离铜和镍。以N902煤油体系为萃取剂,硫酸溶液为反萃取剂,用碳酸钠沉淀镍,达到了有效的分离,实现了铜镍资源的再生利用。同时采用了EDTA返滴定法测定铜镍的含量。整个工艺过程环保运作,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工艺过程产生的废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关键词:电镀污泥;回收;溶剂萃取;铜;镍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sposition reclaim and utilization of electroplating heavy metal sludge recent years. The method of the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nickel by solvent extraction is detailed. With N902 in kerosene as the extractant and sulphuric acid as the anti-extractant, and sodium carbonate precipitate nickel. Attain effective separation and enable the resource of copper and nickel come into effect at the second use. Meanwhile adoption EDTA to back-titeation the copper and nickel. The entire methodology process is i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s thread . The operating is easy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high. And the waste warter can be discharged to a certainty standars.Keywords:& Electroplating S R Solvent E C Nickle&&&目& 录&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目录&III1. 绪论&1&1.1 概述&1&1.1.1 铜篇 &2&1.1.2 镍篇..&3&1.2 电镀污泥铜镍回收的技术进展&4&1.2.1 电镀污泥铜镍回收的试验方法&5&1.2.2 本实验电镀污泥中铜镍的回收&8&1.3 本章小结&92. 实验部分&9&2.1 实验目的&9&2.2 实验原理& &9&2.3 实验方案与步骤&10&2.3.1 仪器和试剂&11&2.3.2 萃取回收方法及工艺流程&11&2.3.3 铜镍离子的浓度测定&123. 结果与讨论&13&3.1 浸出实验& &13&3.2 溶剂萃取分离&13&3.3 EDTA-硝酸锌滴定法测定铜镍浓度&144.总结与展望&14致谢&15参考文献&16电镀污泥中铜和镍的回收......
网络教育参考论文
网络教育参考资料
网络教育排行榜
快速导航:电镀基础知识问答汇总搞电镀一定要知道!
电镀基础知识问答汇总搞电镀一定要知道!
电镀基础知识问答汇总&搞电镀一定要知道!
电镀过滤机
  今天我们来和大家分享关于电镀师傅在日常加工生产中的一些基础知识问答,合格的电镀工必须具备的条件,即操作方式、工艺管理、工艺规范要求,同时要能正确的对待工艺操作的规范化与产品质量密切关系,严格的说:没有严格规范操作就不可能镀出合格的电镀产品!  因此要使自己能胜任电镀工这个岗位,就必须懂一点电镀的基本常识,通过理论上的,实践操作合格,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合格的电镀工。以下是电镀基础知识汇总的的100个问答,希望能帮到身边的电镀师傅们。  1.电解液为什么能够导电?  答:电解液导电与金属导体的导电方式是不一样的。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是靠自由电子的输送的,在电解液中则是由带电的离子来输送电流。在电解液中由于正负离子的电荷相等,所以不显电性,我们叫做电中性。当我们对电解液施加电压时,由于强大的电场的吸引力,离子分别跑向与自己极性相反的电极。阳离子跑向阴极,阴离子跑向阳极。它们的运动使电流得以通过,这就是电解液导电的道理。  2.在电镀过程中,挂具发热烫手,是由于镀液温度太高造成的吗?  答:挂具的发热虽然与溶液的温度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  (1)通过挂具的电流太大。  (2)挂具上的接触不良,电阻增高而使挂具发热。  3.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控制电镀层厚度的主要因素为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与电镀时间。  4.黄铜镀层与青铜镀层是同一样的台金镀层吗?  答:不是,黄铜镀层是铜和锌的合金镀层,青铜镀层是铜和锡的合金镀层。  5.法拉第定律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试述法拉第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答: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物重量之间的关系的,又称为电解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金属在电解时所析出的重量与电解液中所通过的电流和时间成正比。  W=KIt  W——析出物质的重量(g)  K——比例常数(电化当量)  I——电流强度(安培)  t——通电时间(小时)  法拉第第二定律:同量电流通过不同电解液时,则所析出金属之重量与各电解液之化学当量成正比。  K=CE  C——比例常数。 E——化学当量  6.为什么镀件从化学除油到弱酸蚀,中间要经清水洗净?  答:因为通常的化学除油溶液都是碱性的,如果把除油溶液直接带进酸腐蚀溶液中,就会起酸、碱的中和反应,降低了酸的浓度和作用。中和反应的生成物粘附在工件上,会影响镀层的质量。故工件在化学除油后,一定要经清水冲洗干净,才能进入酸腐蚀的溶液。  7.电镀层出现毛刺、粗粒,通常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答:镀层出现毛刺、粗粒,主要是镀液受悬浮杂质污染所造成的。其来源是:空气中的灰尘、阳极的泥渣、金属杂质的水解产物。此外,还有镀液成分不正常和操作条件不合要求等等。解决的办法是:调正镀液成分和操作条件。如果是悬浮杂质所造成,则应将镀液过滤。  8.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何:  答:配制电镀液的基本程序如下:  (1)将汁量好的所需电镀药品先放入开料槽(小槽)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溶解,注意勿将药品直接倒入镀槽内。  (2)溶液所含的杂质,可以先用各种化学方法清除,并以活性炭处理。  (3)已处理静置好的溶液,滤入清洁的镀槽中,加水至标准量。  (4)调节好镀液工艺规范(pH值、温度、添加剂等)。  (5)最后用低电流密度进行电解沉积,以除去其它金属离子杂质,直至溶液适合操作为止。  9.为什么桂具要涂上绝缘材料?  答:挂具制造一般除挂勾和产品接触导电部分外,其余均应涂上绝缘材料,以减少电流损耗和金属损失,确保产品有效面积电镀,提高有效电流,并使挂具耐用。  10.硫酸、盐酸除锈效果怎样?硝酸能否除锈?  答:产品除锈一般以采用浓盐酸效果最好,能达到效率高,即使时间过长了些也不致产生过腐蚀,损坏基体金属的现象。硫酸除去表面锈渍较好,但除锈很慢,而时间过长了又产生过腐蚀现象,对产品基体损坏较大。硝酸不能用于除锈,因其氧化性很强,遇金属即进行氧化,产生大量的氧化氮剧毒气体。  11.镀前处理对电镀层的质量有何影响?  答:从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电镀生产中所发生的质量事故,大多数并不是由于电镀工艺本身所造成。多半是由于金属制品的镀前处理不当所致。将别是镀层的平整程度、结合力、抗腐蚀能力等性能的好坏,与镀前处理的质量优劣更是密切相关。金属制品在电镀以前的表面状态及其清洁程度是能否取得优质镀层的重要环节。在粗糙的金属表面,很难获得平滑光亮的镀层,而且镀层孔隙也多,使防蚀性能减低。金属表面如果存有某种油垢物,也不能获得正常的镀层。  12.在氰化物镀液中,游离氰化物的定义是什么?  答:在氰化物镀液中,未结合在络盐内的多余氰化物就叫做游离氰化物。例如在氰化镀铜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就是形成[Cu(CN)3]=
络离子以外的多余氰化物。  13.在氰化镀铜中,阳极产生钝化,溶解不良,游离氰化物的含量为什么会升高?  答:在氰化镀铜电镀时,阳极溶解不良,虽然一部分氰根在阳极上氧化消耗了,但在阴极上由于铜氰络离子的放电,产生了更多的游离氰根,而使镀液中的游离氰化物含量升高。  14.酸性光亮镀铜的阳极材料对镀层质量有什么影响?  答:在酸性光亮镀铜工艺中,若使用电解铜阳极,极易产生铜粉,引起镀层粗糙,而且光亮剂的消耗快,所以应采用含有少量磷(0.1~0.3%)的铜阳极,可以显著地减少铜粉。但若采用含磷量过高的铜阳极,则将使阳极溶解性能变差,致使镀液中的铜含量下降。  15.镀镍液中,阳极面积缩小,阳极电流密度增加,这时溶液的pH值是上升还是下降?  答:溶液的pH值下降。这是因为阳极减少,电流密度增加,阳极发生钝化而不溶解,阳极钝化后,析出氧气,溶液中H&SUP&+&/SUP&增加,因而酸性增加,pH下降。  16.镀镍液中,要促进阳极溶解,应添加什么?加入多量的硼酸可以吗?  答:要促进镍阳极的溶解,应加入适量的氯离子。硼酸没有促进镍阳极溶解的作用。  17.光亮镀镍溶液要注意那些有害杂质的干扰影响?  答:光亮镀镍要注意:  (1)工业原料不纯。如硫酸镍含有铜、锌及硝酸根,阳极镍板含有铁等杂质;  (2)生产过程的污染。如清洗不彻底,从产品或挂具带进的铜、铬。有机添加剂的分解产物。这些都是光亮镀镍的有害杂质,要注意排除。  18.镀镍套铬后出现脱皮、扑落现象,主要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的吗?  答:镀镍套铬后出现镀层剥离现象,镀前处理不良是一个因素,但不一定全是由于镀前处理不良所造成,它与镀液的状况以及产生双层镍的现象有关。  19.为什么不能使用金属铬作为镀铬阳极?  答:镀铬不采用可溶性金属铬作为阳极,主要是它在镀铬过程中极易溶解。阳极金属铬溶解的电流效率大大地高于阴极金属铬沉积的电流效率。这样,随着电镀过程的进行,势必造成镀液中铬含量愈来愈高,致使无法实现正常的电镀。而且以金属铬作为阳极,它主要以三价铬离子形式溶解进入溶液中,使镀液中的三价铬离子大量积累。同时由于金属铬很脆,难以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不能用全金属铬作为阳极,一般都采用铅或铅合金来作为镀铬过程中的阳极。  20.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这是什么原因?  答:镀铬层中产生部分棕色膜,主要是硫酸根不足所造成的。此外,槽液温度过低或受杂质(如Cl-)干扰,也会在铬镀层中产生棕色的膜。  21.什么是电解?  答: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电解质在电流作用下被分解的过程就叫做电解。通电时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成新物质;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新物质。有时在阳极上也发生电极材料的氧化作用。例如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NaCl→Na++Cl-  阴极 Na++e→Na  阳极 2Cl--2e→Cl2↑  电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许多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冶炼,化学工业产品的制备以及电镀、电抛光、阳极氧化等都是通过电解来实现的。  22.什么是电镀?  答:借电解作用,在金属制件表面上沉积一薄层其它金属的方法,就叫做电镀。电镀包括镀前处理(除油、除锈)、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钝化、除氢)等过程。用于防止金属制品腐蚀,修复磨损部分,增加耐用性,反光性,导电性和美观等。电镀时将金属制件作为阴极,所镀金属板或棒作为阳极,分别挂于铜制的极棒上面浸入含有镀层成分的电解液中,通入直流电。  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用不溶性阳极,例如镀铬时用铅或铅锑合金阳极。  23.何谓电流强度?  答: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24.电流密度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电流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的电极上的电流强度。电镀上是以一平方分米为基本计算单位,所以,通过一平方分米电极面积的电流强度就称为该电极的电流密度。阴极电流密度用DK表示,阳极电流密度用DA表示,单位是安培/平方分米,即A/d㎡。(国外也有用安培/平方英寸表示)。例如镀件总面积为50平方分米,使用的电流为100
安培,则电流密度为100安培÷50平方分米=2安培/平方分米。阴极电流密度对镀层质量影响很大,过高过低都会产生质量低下的镀层。电流密度还直接决定镀层沉积速度,影响生产效率。  25.什么叫做电流效率?  答:电流通过电镀溶液在阴极上所析出金属的重量,并不一定和电解定律(电解时电板上析出或溶解物质的重量与电流通过的电量成正比)理论计算的重量相符合,一般是比理论量少。这是由于电解时不单纯地进行金属离子放电还原成金属,而且还进行别的副反应。例如氢的析出,就会消耗一定的电量。因此,要析出一定量的金属时,其实际所需的电流比理论计算值要大。故按理论计算所需的电流值和实际需要的电流值之比,就叫做电流效率。电流效率愈高,电能的浪费愈少。  26.已知电流密度和电镀时间,如何求得电镀层的厚度?  答:首先根据镀种得出该工艺的电流效率,同时查表得出该金属的电化当量和密度(比重),然后按下公式进行计算:  镀层厚度d的计算公式(d:微米)  d=(C×Dk×t×ηk×100)/(60×r)  电镀时间t计算公式(t:分钟)  t=(60×r×d)/(C×Dk×ηk×100)  阴极电流密度Dk计算公式(Dk:A/dm2)  Dk=(60×r×d)/(C×t×ηk×100)  阴极电流效率计算公式:  ηk=(60×r×d)/(C×t×Dk×100)  C=电化当量(克/安培·小时)  Dk=阴极电流密度(安培/平方分米)  t=电镀时间(分)  ηκ=阴极电流效率(%)  r=电镀层金属密度(克/厘米3)  例:已知镀镍液电流效率95%,阴极电流密度为2.5A/d㎡,电镀20分钟后所得镀层厚度是多少? 查表得镍的电化当量为1.095密度8.8  d=(C×Dk×t×ηk)/60r=1.095×2.5×20×95%×100 /(60×8.8) =9.85um  27.什么是阳极性镀层和阴极性镀层,对于铁基体来说,锌、铜、镍、铬、铜锡合金等镀层是属于那一类的镀层?  答:按照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电化关系来分类,可以将镀层分为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在一般的条件下,镀层金属的电极电位比基体金属的电极电位为负时,叫做阳极镀层,反之,叫做阴极镀层。锌镀层的电极电位比铁基体的电极电位为负,故锌镀层属阳极性镀层。铜、镍、铜锡合金镀层的电位比铁基体的电位为正。故属阴极性镀层。铬镀层按标准电位来说,比铁为负,然而因铬镀层易于纯化,使电位趋向于正,所以也属于阴极性镀层。由于金属的电位随着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镀层究竟属于阳极镀层还是阴极镀层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一般条件下,锡镀层对铁来说是阴极镀层,但是在有机酸中,它却成为阳极镀层了。  28.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对基体金属的保护作用是怎样的?  答:阳极镀层的保护原理是基于镀层的电位较基体金属为负,它的电溶压较大,就成为腐蚀电池中的阳极,从而延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即使在基体金属有稍许暴露时,镀层仍能起防护作用,所以,阳极镀层上孔隙的多少,对防护性能的影响很小,就厚度而言,镀层的厚度愈大,防护性愈强。阴极性镀层对基体金属只起纯机械的隔离作用,没有象阳极镀层的电化保护作用,所以一定要在镀层孔隙率很少的情况下才有保护作用,否则,在镀层的孔隙或破损处,基体金属将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加速了基体金属的腐蚀。一般镀层的孔隙率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故厚度越大,阴极镀层的保护性能也越强。  29.镀件电镀前一般的质量要求如何?  答:镀件进行电镀前一定要做到无氧化皮、无锈、渍、无油污,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不挂水珠。  30.镀件电镀完毕之后,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答:因为产品电镀完毕出槽之后,表面及孔洞粘附有大量的镀液,而镀液本身通常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不清洗干净,会对镀层及基体产生腐蚀,影响了产品的外观及防护性能。故镀件出槽后,应即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加以干燥。
31.生铁铸件为什么比其它钢铁零件难于电镀?  答:铸造出来的生铁零件,其表面往往是凹凸不平及多孔的,在这样的表面上只会得到粗糙而多孔的镀层。此外,在生铁的表面上,还存有游离的石墨,它不但影响到镀层与基体金属的结合,同时,在镀层存有孔隙的情况下,它便成为腐蚀电池的阴极,使镀层金属迅速破坏,生铁中的石墨,有时还具有降低氢超电压的作用,造成氢容易在该处析出,阻碍了金属的沉积,所以,铸造的生铁零件比其它的钢铁零件难于电镀。  32.在氰化镀铜中,游离氰化物不足时,应添加什么?加入氰化亚铜可以吗?  答:在氰化镀铜中,游离氰化物不足时,应添加氰化钠(或钾)。如加入氰化亚铜,则使游离氰化物进一步降低,铜镀层变得结晶粗大和粗糙。  CuCN+2NaCN=Na2Cu(CN)3  33.在配制氰化镀铜液时,将粉末状的氰化亚铜用温热的水溶解,然后加入镀槽,这样操作对吗? 答:不对。因为氰化亚铜是难溶于水的。应将氰化亚铜溶于氰化钠(或钾)的溶液中,氰化钠的量为氰化亚铜的1.15倍。  34.在氰化镀铜溶液中,使用空气搅拌合适吗?  答:在氰化镀铜溶液中,不宜使用空气搅拌。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溶液中的碱反应生成碳酸盐。过量的碳酸盐会对铜镀层产生不良的影响。
CO2+2NaOH=Na2CO3+H2O  35.硫酸镀铜溶液中的硫酸,它有什么作用?含量的高低对镀层有何影响?  答:硫酸镀铜溶液中的硫酸有如下几种作用:  (1)防止铜的水解而形成氧化亚铜或其它碱式盐类沉淀。  (2)减低铜离子的有效浓度,使铜镀层的结晶细致。  (3)降低溶液的电阻,提高溶液的导电度,减少电能的消耗。  (4)防止在高电流密度下产生粗糙或树枝状的镀层。  镀液中硫酸含量一般为60~80克/升,含量太高或太低都不适宜,太多时它能使镀层发脆,并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太少时能造成镀层粗糙,阳极钝化及溶液的分散能力减低等故障。  36.硼酸在镀镍溶液中有什么作用,如果硼酸不足,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硼酸是镀镍溶液的缓冲剂,起缓冲镀液pH
值的作用。当浓度达到31克/升以上时,才有显著的作用,但不能过高,因为硼酸在常温下的溶解度约40克/升左右。由于硼酸的缓冲作用,使阴极区溶液的pH值不致产生急剧的变化,因而能允许使用较高的阴极电流密度而不致在阴极上析出氢氧化物。它还具有提高阴极极化和改善镀层性质的作用。但是它的含量过多会降低阴极电流效率。低于20克/升时缓冲作用很弱,而使镀液的pH值变化加剧,影响电镀层的质量,甚至使电镀过程无法进行。  37.镀镍时,阳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与阴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那一个高,为什么?  答:是阴极附近电解液的pH值高。这是由于在电解过程中,阴极上析出氢气而使pH值上升。 2H++3→H2↑  38.镀锌后的钝化膜层,白色钝化与彩色钝化层那一种的耐腐蚀性能好?  答:镀锌后的钝化膜层,彩色钝化比白色钝化的耐腐蚀性能好。这是因为进行钝白处理时,是将已经形成的彩色钝化膜在漂白处理的溶液中溶解掉一层,使彩色钝化膜变成白色。由于白钝化膜层比彩色钝化膜层薄,故耐腐蚀性能降低。  39.用碳酸钡处理镀铬液中过多的硫酸,一克硫酸该用多少克碳酸钡?  答:要除去1克的硫酸,理论上需要约2克的碳酸钡。  40.新配制的纯铬酸溶液为什么镀不出铬来?为什么要进行电解处理后或加些老镀液才能镀出质量良好的镀层?  答:新配制的纯铬酸溶液,如果没有三价铬和催化阴离子,是不易接在阴极电解还原的,铬酸中的六价铬离子不还原至三价铬离子,也不还原为金属铬。电解的结果就相当于水的分解,在阴极上产生氢气2H++2e→H2↑,在阳极上产生氧气4OH--4e→2H2O+O2↑。所以镀不出铬来。当溶液加入硫酸后,它与溶液中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带正电荷的硫酸铬[Cr4O(SO4)(H2O)4]2+,因硫酸根离子半径小,电荷高,所以易被带正电的硫酸铬吸附,穿过碱式铬酸铬胶体粘膜,促使Cr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析出金属铬。新配制的镀铬液中,由于没有三价铬,铬就不易镀上,故需要进行电解处理以产生三价铬。加些老镀液的目的也是使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三价铬以利于金属的析出。  41.金属为什么要进行电镀?  答:金属在各种不同环境下使用时,由于外界介质在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和电化学作用而产生了金属腐蚀。金属腐蚀的结果,不仅是金属本身的损失,而且由于金属制品结构的损坏而失去使用价值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其价值比金属本身要大很多倍。因此,在大量生产金属和金属制品的同时,就必须与金属的腐蚀进行斗争。电镀工艺是增加金属防护性能及改善金属表面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金属制品进行电镀就是为了保护金属不受腐蚀、改善金属制品的性能和增加制品表面的美观。  42.何谓镀液的pH值?  答:镀液的pH值是指溶液的酸硷度。我们知道,水是弱电解质,它也可以电离。  水的电离度很小,在通常条件下,一千万公升水中,只有一个克分子的水电离,也就是说,在每升水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克当量,因此,可以说:在中性水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7克当量。  氢离子是酸类的通性,氢氧根离子是碱类的通性,因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直接反映了溶液的酸碱性。在中性溶液中,由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故溶液为中性。如果我们改变溶液的其中一种离子浓度,则溶液的性质就将改变。假如提高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则溶液将由中性变为酸性,如果将氢离子浓度提高10倍,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6,提高100倍则为10-5,依次类推;相反则降低10倍,其浓度为10-8,降低100倍则为10-9。  pH值就是用10为底的对数的绝对值来表示氢离子浓度,也叫氢离子的指数。也就是说:当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为10的负几次方时,pH值就等于几,当pH值等于7时,溶液的氢离子浓度为10-7,溶液为中性。pH由7至0变化时,溶液为酸性,pH由7至14变化时,溶液为碱性。  43.工厂常用来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有那几种?  答:pH值是电镀槽液的一个重要参数,对电镀过程影响很大,故需要经常检查镀液的pH值。工厂常用来测定溶液pH值的方法有两种:  (1)试纸法:根据试纸变色,与已知pH值的色标相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值。其优点是方便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这是工厂日常生产应用最广的方法。  (2)pH值测试仪:根据氢离子浓度对氢电极产生不同电位和一标准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在电位计上显示读数。优点是准确度高;缺点是测试较复杂。  44.什么叫做直流电源?  答:直流电是电子以同一方向在正极与负极之间不断流动的电流。电镀中所用电源均为直流电,电压一般为6至12伏。因电压过低,不能自外界由输电线路供给。通常取得直流电的方法为1)直流发电机;(2)整流器;(3)蓄电池。  45.电流表、电压表应如何连接?  答:电流表即安培表是指示电路中电流通过大小的仪器,测量范围小的电流表,一般可直接串联在电路上,较大的(30安培以上)则需用一只分流器与电路串联,电流表就接在分流器的两端。但也有些5安培的电流表照样需用与其匹配的分流器。电压表即伏特表,是测量电压的,一般与负载并联,只要把它的两根接线跨接在电路的两极上,即可指示出读数,电流、电压表在联接时须注意极性和量程。 46.电镀槽电源的并联接法如何应用?  答:电镀槽电源的接法以并联接法最为普遍。接法是每个镀槽中的阳极及阴极分别直接与电源输出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应用此种接法时,每槽中电流的多少,随镀槽的电阻大小而定,与并联的其它槽的电阻大小无关,总电流等于各槽电流之和,各槽的电压均相同,等于输出的总电压。 47.电镀槽电源的串联法如何应用?  答:电镀槽的串联接法是镀槽中第一槽之阳极与第二槽的阴极连接,第二槽的阳极与第三槽的阴极连接,依此类推,第一槽的阴极与最后一槽的阳极与电源相接。  电流通过镀槽的数量,是根据各槽的电阻而定,各槽内阴极面积相同时,则电流密度相同,阴极面积不相同时则电流密度也不同,沉积速度亦有差异,电路上的电流,处处相等。因为电流从电源一点起,除了通过这个电路之外,并无其它通路可以回到电源的另一点,因此电路上各点的电流必定相等。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增大。总电压等于各分路电压之和,所以在实际使用时,电源电压要比各分路电压高,才能使各镀槽得到额定的电压。这种接法的优点是节省设备。但缺点是必须在各槽内电极连接好后,电流才能通过,任何一极断开,电流都不能通过。而且要求电源供电电压较高,各镀槽溶液特性及镀件面积要相同,如果不相同则很难应用。  48.为什么氰化镀铜液中的碳酸盐会不断产生?  答:任何氰化物镀液在使用过程中都将逐渐累积碳酸盐。这是由于氰化物的分解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镀液所致。
2NaCN+2H2O+2NaOH+O2(空气)→2Na2CO3+2NH3  2NaCN+H2O+CO2(空气)→Na2CO3+2HCN  49.怎样除去氰化物镀液中的碳酸盐?  答:除去氰化物镀液碳酸盐的方法有:  (1)冷却法——在冷却氰化镀液的时候,碳酸钠能从溶液中结晶而得以除去,冷却温度最好在0℃左右,时间8小时以上。在冬天时,可应用自然冷却。应用冷却法,金属盐的损失约为10%左右。冷却法不适宜于除去碳酸钾,因为钾盐的溶解度很大。  (2)化学沉淀法——可采用硫酸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它们的反应如下:  CaSO4+Na2CO3→CaCO3↓+Na2SO4  Ca(OH)2+Na2CO3→CaCO3↓+2NaOH  Ba(OH)2+Na2CO3→BaCO3↓+2NaOH  应用硫酸钠,使碳酸钠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比碳酸钠危害小,在酒石酸盐氰化镀液中,硫酸根的存在反而有利,硫酸盐也可用冷却法除去,这个方法可除去碳酸钾。  应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的优点是反应后产生的氢氧化钠,在一般溶液中是需要的。在不需要碱的场合下,则可在处理后用不溶性阳极电解处理或加入有机酸(如酒石酸)。  (3)酸处理——应用酸与碳酸盐反应成CO2气体的原理;  2H++Na2CO3→2Na++H2O+CO2↑  应用的酸是酒石酸,生成的酒石酸盐是有利的,应用这种方法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4)稀释法——这个方法是将溶液稀释来减低碳酸盐的浓度,这就将损失一部分溶液,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使用。  50.氰化物镀液中的碳酸盐过多,会造成什么样的故障。  答:氰化物镀液在碳酸盐过多的情况下,要造成下列的故障:  (1)阳极极化作用增加。 (2)阴极效率降低。 (3)溶液的导电度减低。 (4)光泽范围缩小。 (5)镀层容易渗点。
(6)镀层易呈海绵状(特别在镀金或镀银溶液中)。 (7)溶液的粘度增加,带出损失增大。  51.光亮硫酸盐镀铜溶液中的杂质对镀层质量有何影响?  答:在光亮硫酸盐镀铜溶液中,金属杂质的影响比其它电镀溶液少。很多的金属离子由于外界带入或基体金属的腐蚀(如铁、镍、锌)逐渐在镀液内累积,由于铜的电极电位较正,在强酸性溶液中,它们的存在,不足以造成共沉积的条件,因此影响也不大。但铁、镍的存在会降低溶液的导电度,在含量高时会使镀层粗糙。砷、锑的电位与铜相接近,能与铜共沉积,而使镀层粗糙变脆。铅在溶液中能沉淀而出,影响不大。某些有机杂质也常常引起镀层发脆。  52.为什么用低电流密度电解除去镍液中的微量金属时,搅拌能提高除去杂质的效率?  答:用电解法除去镀镍液中的杂质时,进行搅拌,能使杂质与阴极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故能提高去除杂质的效率。  53.锌压铸件去油时,为什么不能在高温的强碱下浸渍?  答:因为锌是两性金属,它易溶于酸,也易溶于碱。在高温强碱中锌溶解很快,所以锌压铸件不能在高温的强碱中浸渍除油。  54.在某镀镍溶液中,通入镀槽的总电流为400A,通电时间共15分钟,假如电流效率为95%,共析出金属镍多少克?  答:根据电解定律,镀层重量(m)应为:  m=K?I?t?ηk  根据上述公式并查得镍的电化当量K为1.095 克/安培?小时。  在上述条件下,可析出金属镍104克  55.测定镀铬溶液的电流效率时,通过电流20A,经2小时在阴极上析出金属铬的重量为1.8克,求该镀铬液的电流效率? 答:根据电解定律,镀层重量(m)应为:  ηk =K?I?t?m 根据上述公式并查得六价铬的电化当量K为0.324 克/安培?小时。  在上述条件下,该镀铬液的阴极电流效率为13.9%  56.重铬酸根在阴极上还原至三价铬的反应,为什么在没有催化阴离子时,一瞬间就停止了?  答:镀铬溶液在没有催化阴离子的情况下,接通电流时,阴极上有氢气析出,同时部分还原为三价铬。由于氢的析出,阴极区pH上升,三价铬立即在阴极上生成碱式铬酸铬〔Cr(OH)3Cr
(OH)CrO4〕薄膜。它是带正电性的分散胶体,将阴极表面包封住。这层膜很紧密,只能让氢离子透过而发生下列反应2H++2e→H2↑而重铬酸根却不能透过这层薄膜,所以镀铬溶液在没有催化阴离子时,重铬酸根在阴极上还原成三价铬的反应,一瞬间就停止了。  57.镀铬液的硫酸根在电极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答:镀铬液中的硫酸根,能与溶液内的三价铬生成复杂的硫酸铬〔Cr4O(SO4)4(H2O)4〕++阳离子。这种阳离子跑向阴极促使碱式铬酸铬薄膜溶解,使铬酸根离子能在阴极上放电而析出金属铬。所以要使零件镀上铬,必须在阴极表面生成一层由三价铬和铬酸根组成的粘膜,这层粘膜还得在硫酸铬阳离子的作用下不断溶解。这样,粘膜不断地生成,不断地溶解,周而复始,镀铬的过程才能实现。  58.镀镍层为什么会产生针孔?它有什么危害?  答:针孔是镀镍过程中最常见的故障,所谓针孔,是目力所能见到的细孔。针孔的产生是由于在阴极表面留有气泡,造成绝缘,使金属在该处不能沉积,而在气泡旁边的周围则继续增厚,以后气泡逸出或破裂,在该处留下凹陷的痕迹,这样就形成针孔。针孔有的直达至基体金属或至镀层中部为止,或逐渐为镀层封闭。  如针孔直达基体金属,则基体金属与大气接触,易被腐蚀。如针孔止于镀层中部,则虽不致于立刻被腐蚀,但总是镀层的弱点,耐腐蚀性能降低,也影响了镀层的美观,在抛光后有拉延的痕迹,使故障更为显著。  59.产生针孔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产生气泡就会有针孔形成?  答:针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气泡滞留于镀件表面而造成的,但产生气泡并不一定有针孔形成。因为形成针孔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气泡(主要是氢气)产生;第二所产生的气泡,能吸附于镀件上。如果产生的气泡不能在镀件表面上滞留,则不会产生针孔。如氰化镀铜及镀铬等,在电解过程中,它们都产生大量的氢气泡;但它们产生之后,都急剧溢出液面,难于在镀件表面上滞留,故极少会形成针孔。  60.如何消除镀层中的针孔?  答:针孔的故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操作条件或溶液成分不合规范而产生针孔,则补救尚易,只需改改操作条件或调整溶液成分使之适合要求便可能解决。如因溶液有杂质(金属杂质或有机杂质)的污染而产生针孔,则必须找出其根源,对症下药,才能得到解决。在没有杂质的情况下,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为加入防针孔剂,在光泽性镀镍中可加入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0.01~0.05克/升。在普通镀镍中,可在每天工作完毕之后加入双氧水0.1毫升/升。加入后将溶液予以彻底搅拌。在双氧水(或其它氧化剂)的存在下,本来H+在阴极还原成H2的反应由氧化剂在阴极上的还原而取代之,使氢气泡无以产生,针孔亦可避免。但镀液内如含有过多的杂质,则这些措施的效果亦受到影响,甚至无效,这时就应对镀液进行净化处理。  61.何谓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  答:分散能力是指镀层在零件上厚薄分布的情况。镀层厚度在零件各部位分布均匀称分散能力好,反之为分散能力差。  深镀能力又叫遮盖能力,是指在零件各部位镀上金属层的情况,而不研究其厚度分布情况。它与分散能力是两种概念,不要混淆在一起。但它们之间亦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分散能力好则深镀能力也好,而深镀能力不好,则分散能力亦不好。  62.影响分散能力的因素有那几个方面?  答:影响分散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几何因素和电化学因素。  几何因素主要是指镀槽的形状、阳极的形状、零件的形状以及零件与阳极的相互位置、距离等。其要素是尖端放电、边缘效应、阴阳极的距离等,它主要是影响电镀的电流分布。例如镀铬时往往要考虑如何装挂零件,用什么阳极及阳极的位置等,这都是为了改善电流的分布,提高分散能力。  电化学因素包括极化作用、电流密度、溶液的导电度以及电流效率等。一般来说,提高阴极极化作用,可改善分散能力。提高电流密度,能增加阴极极化作用,改善分散能力。当提高溶液的导电度不严重降低阳极极化作用时,可提高分散能力。电流效率若随电流密度升高而降低时,降低电流效率可提高分散能力。  63.怎样才能取得均匀的镀层?  答:取得均匀镀层的方法,除了选择合理的溶液成分、改进配方外,合理的操作、装挂零件及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在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通常使用的方法有:①冲击电流:在电镀开始用较大的电流(比正常电流大2~3倍)进行短时的冲击电镀。②合理装挂零件:使零件处在最佳的电流分布状态下,同时又不使析出的气体停滞在零件的盲孔、低洼部分。③根据可能调节阴、阳极之间的距离,缩小阴极不同部位(即零件的凹凸部分)与阳极之间的距离比。④利用“象形”阳极来改善电流分布。⑤利用保护阴极和屏蔽保护来降低电力线集中部位的电流密度。  64.什么是辅助阳极?  答:在电镀各种产品、零件过程中,一些形状复杂,又需要均匀镀上镀层或内孔要有镀层的管状零件等均要在低电流密度区另加阳极以尽量使电流均匀分布,这种另加的阳极就叫做辅助阳极。如水管镀锌内孔使用铁辅助阳极等。  65.什么是保护阴极?  答:在电镀中对一些阴极电流操作范围较窄的镀种或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为防止边角烧焦,在零件的尖端处或镀槽阴极两端焊(或挂)上金属保护线,以分散阴极上的电流。这种金属保护线就叫做保护阴极。  66.析氢对电镀有何影响?  答:析氢在电镀过程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析出的氢渗入镀层和基体金属产生氢脆,影响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果析出的氢以气泡形式停留在零件表面,则会造成镀层的孔隙和麻点。消除的方法是加入氧化剂、湿润剂及镀后除氢处理等。有机杂质的存在对氢有吸附作用,使氢气泡滞留在阴极表面不易逸出,则更易出现针孔和麻点。  加强镀液搅拌,对减少氢气在镀件上滞留会有一定的作用。  67.在除油工艺中,有机溶剂(三氯乙烯等)适宜于除去什么油脂?  答:宜于除去零件上的非皂化类的矿物油脂。工业上的油脂,按其来源可分为动、植物油和矿物油。动、植物油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所以又叫做“皂化油”;矿物油无此作用又叫“非皂化油”。  皂化类油脂可以用碱很好地除去,非皂化类油脂因不和碱起化学作用,故不能用碱把它们除去。而有机溶剂能很好地溶解非皂化类的油脂,所以它们最适宜于除去非皂化类的矿物油脂。  68.试述电解除油的原理?  答:电解除油时,不论零件作为阴极还是阳极,其表面都大量的析出气体,这个过程实质是水的电解:  2H2O=2H2↑+O2↑  当工件作为阳极时,其表面上进行的是氧化过程并析出氧气:  4OH--4e=O2↑+2H2O  当工件作为阴极时,其表面上进行的是还原过程并析出氢气:  4H2O+4e=2H2↑+4OH-  电极表面上大量气体的析出,对油膜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和乳化作用。当把粘附有油膜的工件浸入碱性电解液时,由于油与碱液界面张力减少,油膜产生了裂纹。与此同时,电极由于通电而极化,电极极化虽然对非离子型油类没有多大作用,但是它却使金属与碱液间的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因此很快地加大了二者的接触面积,从而排挤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油污,使油膜进一步破裂成小油珠。由于电流的作用,在电极上生成了小气泡(氢气或氧气),这些气泡很易于滞留在油珠上,新的气体不断产生,气泡就逐渐变大,在气泡升力的影响下,油珠离开金属表面的趋势增大,当气泡的升力足够大时,它就带着油珠脱离金属表面跑到液面上来了。  由此可见,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除油过程是电极极化和气体对油污机械撕裂作用的综合过程。  69.电解除油与化学除油比较有什么特点?  答:电解除油溶液的组成和化学除油溶液大致相同。电化学除油的速度常较化学除油的速度高,油污清除得更干净。电化学除油液中的碱度可以比化学除油时降低一些,因为此时皂化作用不是主要的,另外也不必添加乳化剂。若使用乳化剂,则它们会形成大量泡沫浮在溶液表面上,因而阻碍氢气和氧气的顺利逸出。当电接触不良而打火时易造成爆炸事故。为保证电镀层质量,在零件入槽电镀前,多采用电化学除油。  70.阴极电解除油与阳极电解除油有什么不同?  答:电解除油在阴、阳极上都可进行,阴极除油与阳极除油特点各不相同。  阴极除油的特点是:析出的气体为氢气,气泡小、数量多、面积大,因而除油效率高,不腐蚀零件;缺点是:产生氢脆,有挂灰。  阳极除油的特点是:无氢脆、无灰渣;但缺点是效率低,对有色金属腐蚀性大。
热门微信号
最新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镀镍添加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