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竖式计算题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实际就是运用了什么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唐福玲的blog
--莱州市双语学校名师博客欢迎您--
--莱州市双语学校名师博客欢迎您--
时 间 记 忆
--莱州市双语学校名师博客欢迎您--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莱州市双语学校名师博客欢迎您--
最 新 日 志
--莱州市双语学校名师博客欢迎您--
最 新 留 言
--莱州市双语学校名师博客欢迎您--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莱州市双语学校名师博客欢迎您--
博 客 信 息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15:50:00 | By: zyztfl ]
1、 熟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准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经历巩固笔算乘法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准确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学情分析:
&& &&教材第五单元信息窗三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因为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联系密切,所以新授课时主要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算理算法。在当堂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存在以下问题:1、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时,只乘到三位数的十位,百位上的数不乘;2、连续进位算错数;3、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但是积的末尾未填上相应个数的0。分析学生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与灵活,受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习惯的影响,乘到十位就觉得算完了;其次数有些大,再连续进位,有些手忙脚乱,顾不过来;乘法口诀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出错的多;做完题后没有检查因数是否有0,积的末尾是否应该添0 的习惯,忘记填0的比较多。针对学生这些问题,收集了学生出错的题目,设计了本节练习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辨别对错中认识到自己计算存在的错误,在有层次的练习中,达到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准确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末尾数字的特点,积的位数,估算等)进行检验的目的。同时让学生能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在拓展练习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合作意识。
一、检查复习:
1、口算(开火车)
18×3=&&& 16×4=&&& 300×40=&&&& 40×600=
4×250=&& 5×170=&& 401×52≈&&& 293×49≈
找两道题让生说怎么口算和估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前两个信息窗学习的口算、估算,尤其让学生关注了因数末尾零的问题。在练习中运用开火车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说出算法,检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下面计算做准备。】
&&&&& ×&&&& 2 4
&&&&&&&& 1 1 1 6&&&& 表示(&&&&&&&&&&&&&&&&&&& )
&&&&& &&&5 5 8&&&&&& 表示(&&&&&&&&&&&&&&&&&&& )
&&&&&&&& 6 6 9 6&&&& &
【设计意图: 用填空形式来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的算理,算法激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关注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思维】
二、揭示课题
&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灰太狼总是因为抓不到小羊被红太狼责骂。有一次,灰太狼趁小羊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时候,把贪睡的懒羊羊抓回了羊堡,架在锅上准备涮羊肉。为了防止喜羊羊营救,灰太狼在狼堡外设置了三道机关,如果喜羊羊他们能够顺利闯过,就能营救出懒羊羊。可是,喜羊羊他们闯到狼堡的时候,意外发现机关里藏的知识他们根本没有学过,这可急坏他们了。咱们一起来帮助他们吧?如果每一关全班同学至少有58人做对,就算闯过,否则拴懒羊羊的绳子就会往锅里掉一截。你们准备好了吗?
(出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课是对新学过知识的补充和延续,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情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出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任务,使得学生精神上有准备,能精力专注投入学习】
三、练习指导
第一关:火眼金睛辨对错。
139&&&& &&&&&&&&349&&&&& &&&&&207&&&&&&& 260
&&&&&&&&&& &× 18&&& &&&&&&× &43&&&& &&&&× 14&&&&& × 40
&&&&&&&&&& &&&&&&&&&&&&&&&&&&&&&&&&&&&&&&&&&&&&&&&&&&&&&&&&&
&&& &&&&&&&&&&312&&& &&&&&&&&&947&&&&&&& &&&828&&&&&& 1040
&& 139&&&&&& &&&&&1396&&&&&& &&&&&27&
&&&&&&&&&& &&&&&&&&&&&&&&&&&&&&&&&&&&&&&&&&&&&&&&&
&&&&&&&&&& &&1702&&&& &&&&&&14907 &&&&&&&&&1098
(1)学生独立改正: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题做的对吗?错在哪里?将错题改正在练习本上。
(2)小组互相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为了避免错误,可以怎样检验?
(3)集体订正,交流计算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检验的方法。
教师小结:
&& 查看学生做对的人数,根据人数,课件演示绳子(上升或者下降一截)
【设计意图: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将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错误展示给学生,通过辨错、改错的形式,使学生意识到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能灵活应用估算、积的位数等知识进行初步检验,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做题,自主进行检验好习惯。】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课件)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帮喜羊羊他们顺利闯过第一关,希望同学们能乘胜追击,用自己细心认真的计算,勇闯第二关:列竖式计算:
&出示课本57页第10题。
(1)说一说因数和积之间的关系。
(2)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
(3)小组订正。投影显示学生做题答案。
师小结:怎么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计算的速度,通过计算练习,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做题的准确率,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出示课件)同学们专心的计算,准确的答案,帮助小羊们又闯过一关。离狼堡越来越近了,继续加油,闯进第三关:解决问题
& 1、出示课本57页第6题
&(1)通过读题,你能把有联系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出来吗?
(2)出示学生说的四道题。
(3)让学生说说黄色的比紫色的3倍多30种怎么理解?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紫色花种数×3+30=黄色花的种数。
学生独立尝试做题。
(4)订正。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这题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在计算中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2、 本关的最后一题需要大家齐心合力,如果有一个组算错,懒羊羊就有危险了。有信心闯过吗?
将学生分四组,进行计算接龙游戏:
420-216=( &) &&&&(& )×16=(& )&&& (&& )-2870=(&& )
&&& (& )×1=(&& )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认真观察、细心计算的习性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每一步计算重要性。为后面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做铺垫】
(三)小结:通过练习,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帮助喜羊羊顺利闯过三关,进入了狼堡,喜羊羊想出了分别吸引灰太狼注意力的方法来救懒羊羊,如果你们能正确进行当堂检测,就是吸引了灰太狼的注意,能不能救出懒羊羊就看你们的了。有信心吗?
(四)当堂检测:
& 1、列竖式计算:
&&&&&&& 204× 37&&&&&&&&&&&&&&&&&&&&& 26 × 128
& 2、课本57页第9题
& 3、课本58页第11、12题
& 【设计意图: 当堂检测题多是选用课本上的习题,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的形成。这些习题贴近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从基本题到开放性题型,层层递进。让学生独立练习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检测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将发现的问题,在反馈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五)检测反馈:
&& 同桌订正1、2题。
六、拓展提高(机动题)
课本58页聪明小屋的题
【设计意图:此题为机动题,稍有难度,视课堂时间情况决定是否做。通过观察每次计算积末尾数字的特点及最高位数字来确定每个数,培养学生灵活计算,善于积极思考意识。】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帮助喜羊羊救出了懒羊羊,羊村长非常感激同学们,它们希望你们能学有所成,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教后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第一节课的检查可以发现,知识的类比比较好,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新错有,旧错更不断,也就是说一些关键点难点仍然是问题集体中出现之处。反思本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一、创设情境,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要由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通过有效数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欲望。计算练习课以计算为主,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缺乏计算的兴趣。所以我设计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营救懒羊羊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在练习的设计中又不断的设置情境,点燃学生计算兴趣,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带着竞争,带着喜悦参与每一项练习。因为每道题都关系着懒羊羊的命运,学生做起来格外用心,达到了积极练习的目的,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二、厚实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在第一节课计算后出现的计算问题,我及时进行了分析,保留了错题,查找原因后在设计这节练习课时我重点关注了以下方面:
1、基本训练富有针对性,关注学情。既强化了学生的口算训练落实了教研室的细节关照,又让学生复习了算理,突出了本内容的重点。
2、纠错中对比,让学习内涵更丰厚。火眼金睛辨对错的设计是从学生的错误中选举的例题,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注意问题、从而进一步反思自己存在问题的很好形式。在这个环节中,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差异,诊断学生的现状,总结要强调的问题,针对性的推进下一步教学。从学生做题看,算错数、末尾的零的问题存在不少,正借此强化明确。
三、合理的程式,科学的配置,提高效率
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计算题,是计算练习成功的第一步。。我在设计本课时关注了本年级课程标准对计算内容的要求,留心收集学生的易错题,抓住学生的错误,从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得以改进,使学生的错误成为课堂上珍贵的生成资源。根据学生的共性错误,我有针对性的设计了火眼金睛辩对错的练习指导,列举了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找出错误原因,来达到准确理解算法算理的目的。而对于学生已经会将积的末尾对齐相应数位的问题则不再重复讲解。在环节设计方面,既注重了基础算理算法的训练,也进行了纠错后的巩固训练,同时还进行了运用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拓展训练。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了计算的应用,提高了灵活运用的能力。
小组合作的合理运用体现课堂的科学配置方式。练习课中小组合作应用适当的话,能达到全面参与,事半功倍。结合学校的研究方向,在分析、订正环节中我都较好的使用了小组合作,学生做完题能主动教给组长检查,并能在小组讨论中明确算理算法及计算存在的问题,小组订正较集体订正缩短时间,错误的题能得以及时改正,效果不错。
上一篇:下一篇:
Re: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 <span id="t_-4-7 19:30:55 | By: 刘钰(游客) ]
你们讲的我也会,连课本也一样。
个人主页 |
发表评论:第四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简单进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第四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简单进位)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来源:太华小学& 作者: 太华小学 周洪明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页例题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掌握笔算竖式乘法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算理。2、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进行复习,唤醒旧知
(1)、口算。
21 ×3&&&& 27×2&&&& 43×2&&&& 34×2
32×20&&&& 21×40&&& 24×20&&& 32×30
(2)、用竖式计算。
5 3&&&&&&&&&&&&& 7 6
×& 3&&&&&&&&&& ×& &8
&&&&&& &――――
2、教师谈话,情境导入。
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2、展开探索,算法多样化。
⑴你能猜一下我大约付了多少钱吗? ⑵进行猜测(估算):,并说说想法。估一估,28×12大约是多少?解决,反馈:A: 28估成20,12估成10,20×10=200。B: 28估成20,20×12=24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8个12)C: 12估成10,28×10=280。少估了多少?(少估了2个28)
⑶通过诱导,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刚才每位同学都猜过了,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你猜的是正确的或者是比较接近正确答案?
⑷()王到底应该要付多少钱?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你能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28×12”吗?
⑸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⑹准确的结果到底是多少呢?你能算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写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学生练习)3、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参与交流。师:想好后可以和你小组成员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巡视学生计算,看看学生有哪些计算方法。)4、小组汇报(展示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汇报: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计算可能会有以下方法:每出现一种方法,应该让学生讲明算理与方法,并让下面的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借助图进行分析)&&& A:12分成10和2,23×10=280,28×2=56,280+56=336& &&& 当学生说完算式后,师进行板书,问:为什么要这样算?让学生说出这三道算式的意思。(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师:除了用口算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B:12拆成2×6,28×2×6=336。&&& 师:哦,你把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拆分,变成了连乘,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谁看明白了?&&& 师:如果是29×13能将其中的一个因数进行这样拆分吗?看来变成连乘不一定都能适用。5&&& 1&&& &&& &&& &&& &&& &56280336&&& ○20
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6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后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省略后28是否需要往后移?为什么8必须写在十位?28实际上是表示多少?&&& 2)师板书完整算法:&&& 我们现在一起来算一算。&&& 师边写边问: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要注意什么?最后算什么?&& 笔算:列竖式: &&&
&&2&& 8& ×& &1&& 2&& &&&1为什么要进到十位上?―――――&&& &5& &6&&& &56是哪个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表示56个(&& )&2&& 8&&&&&&&& 28又是哪个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表示28个(& )―――――&3&& 3&& 6&&&&& 336又表示什么?&&& 3)同桌互相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123416“”
三、发现规律,学会验算
出示“28×12”
(1)请小朋友观察“28×12”和“12×18”这两道算式的异同。
(2)请大家猜一猜,结果是多少?
(3)学生在练习本上验证。
(4)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师小结(以后我们就利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对乘法进行验算。)116×33 = &
1& 6 ×& &3&& 3 &&&
&&& &4& &8&&& &
4&& 8&&&&&&& &&
&& 48482&&& 32×12&&& 32×13&&&&
21×34&&& 34×213你会改错吗?(当回啄木鸟医生)
14&&&&&&&&&&&&& 34
&&&&& × 2 5&&&&&&&&&& ×2 3
―――――――&&& &――――――
&&&&&&&& 7 0&&&&&&&&&&&& 7 2
&&&&&& &&2 8&&&&&&&&&& 6 8&&
―――――――&&& &――――――
&&&&&&&& 9 8&&&&&&&&&& 7 5 2
发现同学们做题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查一查错在哪儿?(思考,指答)&&& 我们在笔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呢?4、一套连环画21本,每本14元;一套科技书11本,每本28元。我带300元,可以买哪一套书?5、趣味练习: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数学魔法。魔法就藏在这四道题目里面,用笔算来计算这四道题观察这几题有什么规律,魔法就自然出来。12×11& 23×11& 36×11&&& 规律 如:12×11的积的方法是:两头拉开中间加,
满十再向前加1。由此可见笔算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计算的规律呢!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在书中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习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 我们学习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对于后面学习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把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第31页
15×15&&&& 25×25&&&& 35×35&& 65×65
18×12&&&& 17×13&&&& 26×24&& 31×39&&&& 52×58
(10)算法:25×25的算法是2×(2+1)作头,5×5作尾:又如52×58的算法为5×(5+1)作头,2×8作尾。
&&&&&&&&&&&&&&&&&&&&&&&&&&&&&&& 太华小学 周洪明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本周热门内容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企业邮箱
Copy Rirght &
宜兴教育信息网 ALL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 联系电话:6 & 地址:宜兴教育网信息中心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
青&#8203;岛&#8203;版&#8203;三&#8203;年&#8203;级&#8203;下&#8203;册&#8203;第&#8203;三&#8203;单&#8203;元&#8203;美&#8203;丽&#8203;的&#8203;街&#8203;景&#8203;信&#8203;息&#8203;窗&#03;第&#03;课&#8203;时&#8203;《&#8203;不&#8203;进&#8203;位&#8203;的&#8203;两&#8203;位&#8203;数&#8203;乘&#8203;两&#8203;位&#8203;数&#8203;的&#8203;笔&#8203;算&#820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最是“缨”花烂漫时——三小数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案例
上传: 罗香英 &&&&更新时间: 18:08:07
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案例 赣县城关三小:罗香英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关键是如何设计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有趣的情境及开放性题目的设计使本课更具迷人的魅力。在本节课中,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布局,设计了闯关比赛的形式,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在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有趣的游戏比赛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感受中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本节的第二关的设计就体现了这一点,开放性的题目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竞赛,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中体验到成功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本课设计力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编排在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之后的练习课,在练习内容上,做到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并且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课堂实录〗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利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的智慧做一次快乐的&闯关寻宝&旅游活动。有兴趣吗?老师为大家设计了5关。下面我们一起来闯第一关。   第一关:抢气球游戏 & &
1、课件出示飘动的气球,上面有口算题,学生口算,看谁的动作最快,算得快的人赢得1个气球。 & & &
 &&&&&    & &2、开始活动,同时评价   师:谁来说一下第一关的得与失?   生1:在计算50&80时,我先做了5&8=40,但最后丢了一个&0&,结果成了400。以后再算的时候一定要细心。   生2:最后一道25&60,我进错位了。   && [评析:游戏活动符合儿童的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适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使知识教学融于活动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   3、教师小结   师:大家反应真快,口算得又对又快。祝贺大家通过第一关!下面请继续闯第二关。(二)第二关:对号入座(课件演示)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800&&&&&& &&&&&&&&&& =1200    &&&&& =3500& &&&&&&&&&&&&&&& =4200    &&&&& =2800 &&&& &&&&&&&&& =2400   (学生独立做,寻找规律。) `  师:现在细心观察,谁有好的方法呢,你发现了什么不同的规律?   生1:我发现先将0暂时去掉,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将0补上,就行了。   生2:我发现答案不是唯一的,第一个可以填10&80也可以填20&40。   生:我还发现第二个和最后一个也可以填两个不同的答案。   师:刚才第一小组的同学真聪明,不仅能添上正确的答案,而且还能用不同的方法选数填空,真让人羡慕。其他组可要努力追赶呀!你会填了吗? 第三关:巧用估算(课件出示)   师:谁能利用我们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万宝箱呢?钥匙□□&□□=5□2   (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发现规律。汇报成果。)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花了将近3分的时间。答案是28&19。   生2:我用的估算,只有28&19的计算结果在500和600之间,所以只有它能打开万宝箱。我用了3分多的时间。   生3:我是利用哪个算式积的个位数是2,也就是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的积的个位是否等于2。我用了2分的时间,我相信自己的方法比较简便。我建议大家用这种方法来解答比较好。 师:刚才是这些同学用自己的智慧取得了这个万宝箱的钥匙,让我们一起为这些同学鼓掌,为他们加油!   师: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了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数学门诊,这里有4道计算题,不知大家能否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对错。(课件出示)   数学门诊   54&24=4526 (&&& )&&&&&&&&&& 37&84=318 (&&& )   12&35=442 (&&&& ) &&&&&&&&&&&&&35&70=2450(&&& )   师:下面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估算过程?   生1:第一个小题我把乘数54和24分别看成了50和30,那么他们的乘积估算结果应该在1500左右。所以结果4526是错误的 生2:第二个题目37&84=318也是错误的。因为乘数37和84的乘积的位数应该是4 位。   生3:12&35=442这道计算题也是错误的,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结果应该是420。 [评析:根据儿童求胜欲望强、不服输的心理特点,设计智力闯关寻宝的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愿意参与数学课堂,思维的阀门也在不经意间打开了,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了。]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估算方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其实在生活中估算的用处很大,课下你还可以翻一翻语文课本,估计一下一页有多少字,再算一算。另外,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估算都用在哪些方面,做一下调查好吗? 第四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我们闯过三关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不满意,下面的两关,可要抓住机会呀!现在这一关有点难度了,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学生独立做,然后反馈。)   生1:第3题要想解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把1时转化成分就可以了。因为1时=&&&& 60分,所以正确答案是21&60=1260(千米)。   生2:第4题和第3题解决方法相似,因为每张门票60元,有28人参加,所以要买28张门票,应付28个60元钱,用我们学的乘法来算很简单。60&28=1680(元)。 第五关:火眼金睛,快速思考。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很顺利地通过了第四关,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最后一关的争夺。看一看哪个小组将成为今天的最佳组合!有两道题目。一起来看大屏幕,先来看第一题:   师:先看清楚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淘气的问题,先解决什么问题,仔细考虑,相信自己!   生1:图中告诉我们司机叔叔拉来了一车水果饮料,其中有10箱苹果汁和12箱橘子汁。并且每箱水果饮料24瓶,淘气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一共有几箱,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10+12=22(箱);24&22=528(瓶)。   生3:还可以先算出苹果汁和橘子汁分别有多少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24&10=240(瓶);24&12=288(瓶);240+288=528(瓶)。   生4: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   (10+12)&24   =22&24   =528(瓶)。   师:刚才三位同学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正确的结果,你用了哪种方法,做对了吗?还有不明白的吗?可以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道题,请看大屏幕。   师: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这个旅游团一共有46人,其中36人是儿童,还有儿童票和成人票价格不同,儿童票15元,成人票30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想知道成人有多少?   生2:我想知道儿童票一共花多少钱?   生3:这次旅行一共花多少元?   生4:买成人票需要花多少钱?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可见,大家都动脑筋了,下面我们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反馈订正。)   生5:成人的人数就是用总的人数减去儿童的人数。算式是46-36=10(人)。   生6:儿童票每人15元,36人就是36个15元。算式是36&15=540(元)。   生7:刚才已经得出成人有10人,所以购买成人票需要30&10=300(元)。   生8:要想求一共花了多少元,就是把买儿童票的钱和买成人票的钱合起来。540+300=840(元)。   师:如果只让大家求一共花了多少钱,应该怎样求?   生:应该细心地看清题意,一步一步地求。   师小结: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在不觉间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自我评价一下,好吗?(学生自我评价。)   [评析:教学不是只培养会依葫芦画瓢式的学生,要让学生运用各种解题方法,融会贯通,必须进行反思与小结。本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估计学生思考问题时会遇到的障碍;精心设疑,巧妙引导,恰到好处地点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在解决实际应用题中,更是提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题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练习课所涉及的解题技巧。]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竖式计算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