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命名的体操动作都有哪些?

体操比赛中有四个动作以我国运动员的名字命名 是哪四个 `?_百度知道以李小双命名的体操动作都是什么?_百度知道体操比赛中,有多少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动作,分别是哪些?_百度知道&&&&&&&&&&&&&&&&&&&&
李月久空翻:以我国运动员命名的体操动作之四
来源: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创 造 者:李月久
  业内雅号:“跟头王”“弹簧腿”“李家军的大哥大”
  独门绝技:“李月久空翻”(首现于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
  体操迷都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一支称雄体操竞技场的“李家军”,五代传承,至今一直叱咤风云。李宁、李小双、李春阳、李小鹏、李敬、李东华均是“李家军”的杰出代表,“李家军”一度成为中国男子体操队的代名词。而来自辽宁、身高只有1.54米的李月久,就是“李家军的大哥大”。这位敦实的小伙子,用他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智慧,苦练出精湛的体操绝技,震惊了世界体坛。他的教练高健在2005年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不禁感慨:“别看他身高只有1.54米,可一上场就是1.84米的威风!”
  上学路上“跟头王”
  李月久在体操界大名鼎鼎,不仅因为他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共获得82枚金牌、11次国际冠军,以及以自己名字命名体操技术动作,还因为他的妻子吴佳妮也是国际冠军,同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体操技术动作!冠军夫妻,神仙眷侣,岂不羡煞世间男女!
  李月久从小就有个“跟头王”的雅号,从家里到学校的六七公里路程中,他背着书包,一路走,一路玩着翻跟斗,走走翻翻,翻翻走走,每回到达学校,身上、手上都沾满泥土。正因为这样,他的腿部力量很强,腰身也很灵活,由此被国家体操集训队教练高健相中。在测试中,高健把小月久往空中一抛,小月久马上顺势一个空翻,然后平稳落地,这种优秀的先天平衡机能,使高健如获至宝,逢人便夸。
  由于体操运动员除了以难度取胜,更多的是以美感动人,所以长得敦敦实实的小月久,一开始并不受体操界的行家们看好。李月久第一次踏进国家体操集训队训练馆,有的教练就贴着高健的耳朵开玩笑:“你是不是挑花眼了,怎么找了一个举重运动员来学体操?”但高健坚信小月久的潜力,尽心培育这棵体操幼苗。小月久也很争气,在集训中成绩突出,人缘又好,终为高健赢回“伯乐”的美名。朱巾芳撰《可爱的美丽与美丽的可爱——记李月久与吴佳妮的爱情生活》(刊于《家庭》杂志1987年1期)记载:“李月久在集训队里不但善于照顾小队员,而且胸怀大志,顽强刻苦训练,弥补了他身材上的不足。他练自由体操时,双手平举的动作容易暴露身材的缺陷,于是,他改为往上高举的动作,千方百计增加美感。”
  一路掌声,一路血汗
  在1974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李月久勇夺男子个人全能冠军,开始了一段辉煌星途。这一路的掌声和鲜花背后,还有一路的血汗。罗学莲撰《磐石李月久》(刊于《新体育》1999年09期)记载:“李月久能吃苦敢拼搏在体操队是出了名的。1980年,他参加美国国际体操邀请赛,在单杠比赛中,由于用力过猛,嘴磕到单杠上,门牙被磕掉,下唇被撞开(裂),但他没有停止比赛,就是在飞溅的鲜血模糊了他的双眼后,他仍靠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全套动作。之后,月久又坚持比完后5项的比赛。当他和队友共同努力战胜日本队夺冠后,大家眼含热泪紧紧地拥抱着这位受伤的英雄。”
  1981年,第二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在自由体操决赛中,李月久翩若游龙,极其成功地完成了“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720度”(即“720度旋”)的高、难、新动作,这个动作是由李月久独创的,当时,全世界只有他一人能够完成!接着,他又完成了“侧空翻一周半接前滚翻”,当他以“转体360度”轻松、稳当地落地,高举双臂时,全场沸腾了!
  对于李月久在此次世界体操盛会上的自由体操全套动作,张健、高健撰《中国男子体操队参加廿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总结》“(附录)男子单项决赛优秀者成套自选动作”(刊于《中国体育科技》1982年06期)记载:“自由体操第一名李月久(中国) ,9.95分。腱子(木容注:应为“踺子”,下同)后手翻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720度——腱子后手翻转体90度分腿侧空翻一周半接前滚翻——纵劈叉接直臂屈体分腿慢起手倒立接前滚翻——跺子分腿侧空翻——燕式平衡——腱子后手翻团身后空翻二周转体360度。”该文对李月久的评价是:“自由体操空翻难度继续增加……包括李月久在内,已有人用团身360度旋作为结束,这是前几年无法想象的……李月久的侧空翻一周半, 是新出现的为人惊讶的高难动作。”
  到了1984年,“侧空翻一周半接前滚翻”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命名为“李月久空翻”。这个动作富于美感, 所以风靡一时, 连女子运动员叶连娜·舒舒诺娃都练过。但是如今的体操规则注重连接加分, 所以“李月久空翻”这种强调腾空高度的动作已经没有人再练了,在难度表上也降到了C组。
  未获命名的另一绝技
  李月久的“720度旋”(又名“旋720度”)尽管未获命名,但他在练就这一高难动作过程中经历的艰辛,有目共睹。在1978年研究这个动作时,高健就认为,李月久尽管个头不高, 但却长着两条“弹簧腿”, 弹跳力十足,尤其可贵的是脑子灵, 空中感觉把握得准,定向能力极强, 是学习“720度旋”的好料子。同时,李月久早有这方面的基础, 因为1974年他就学会了“团身后空翻两周”,1976年又掌握了“团旋”,他在练这些动作时,可以有意识地同“720度旋”联系起来,由此可事半功倍。
  阎乃华撰《世界独一无二的体操绝招是怎样练出来的》(刊于《体育文史》杂志1984年“历史的鼓舞”增刊)记载:“要想走到世界发展方向的前面,做出别人想不到、做不出的绝招儿,就必须拿出一股子为中华民族争气、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中国体操运动员有这样的志气,所以才敢练这个难尖动作……训练很久,成效不大。不过李月久并未灰心,他想:旋720度是个复合类型动作,技术复杂,我不如把它分解开来做。他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因为旋720度的基本动作是旋360度,旋360度的基本动作又是后空翻两周,而它们的前面还有后手翻和助跑踺子等基本动作。后空翻两周和旋360度做不好,旋720度当然做不出来。”
  一次次调整,一次次完善,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艰苦训练, 李月久终于把这个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由体操动作攻下来了。别看“720度旋”表演起来不过一眨眼工夫,然而如果从李月久学踺子后手翻这些基本动作时开始算起,到熟练掌握全部技巧,他足足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再次印证“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此言不虚! (记者 木 容)
编辑:罗宁
更多新闻马上拿起手机微信搜索nnnews2008 关注南宁新闻网官方微信,小新等你哦~!
相关新闻:更多好玩美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