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代课教师新政策,在现在的政策下,休大专有必要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关于代课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问题,对策,探索,代课教师,现状,问题的研究,代课教师的,及对策研究,问题的策略,问题的现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代课教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代课教师,无奈的选择?
代课教师,无奈的选择?
h0913142.jpg
&&&&h0913143.jpg
&&&&h0913147.jpg
&&&&h0913146.jpg
&&&&h0913145.jpg
&&&&阅读提示
&&&&目前,在我省不少地方,还存在着数量不等的代课教师。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为农村教育做了一定的贡献。那么,在教师编制核定后,代课教师为什么还存在?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代课教师是要清退的。现在,这一工作在我省开展情况如何?除了被清退,他们还有其他好的出路吗?
&&&&自己盖学校的“代课教师”
&&&&1979年,高中毕业的张荣虎通过乡里的考试后,成为淅川县原坡镇裴岗村马洼教学点的民办教师。因不是计划内民办教师,1994年他被清退回家。外村一位教师调到了这儿,由于生活不便等原因,不久又调走了。
&&&&这名教师调走后,村里的孩子就只有跑两三公里的路去裴岗村小学上学。“六七岁的孩子每天跑那么远的路,还要过两道沟、一条河,一下大雨,孩子就去不了学校。”张荣虎说。
&&&&其后,两位村民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学校”,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1999年,村里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买来几万块砖准备盖学校。砖有了,但村里却再也筹不起盖学校的钱了。
&&&&1994年后,张荣虎虽然不再当教师了,但他时刻关注着村里孩子的上学问题,因为他有切身之痛。
&&&&在村里没有正规学校的那几年,张荣虎的女儿到了上学的年龄。“小学前半段,女儿在村民家里的‘学校’上,等她大些,转到了裴岗小学。由于基础没打牢,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小学没毕业,女儿就辍学了。”
&&&&说到这里,张荣虎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去年初,村里几个热心人在一起商量,要重新盖学校,但村里还是没有钱。左思右想,张荣虎决定拿自己积攒的一点钱和女儿打工挣来的钱盖。钱不够,他又以个人的名义借、贷了几万元。
&&&&2005年6月,一排6间宽敞明亮的新教室在马洼村头落成了。没有教师,张荣虎又当起了代课教师,而且是义务的。
&&&&“就这样,还有人说我是疯子。”张荣虎又一次泪流满面。
&&&&此时,教室前,张荣虎自己用一根四五米长的竹竿做的旗杆上,五星红旗在秋风中正迎风飘扬。
&&&&为什么又出现了代课教师
&&&&2000年,我省只要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都已转为公办教师,按说,不应该再有代课教师了。但目前,在我省不少地方还存在数量不等的代课教师。这些代课教师有乡镇和村请的,也有学校自己请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淅川县教体局副局长王建钢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遗留问题。民办教师转正时,有一小部分不符合条件的没有转正,虽然没有转正,但又确实需要,所以就留了下来。
&&&&二是教师编制核定后,各地编制都已满员甚至超编,加之一些地方财政困难,从那以后,除了本科生外,不少地方迄今几乎没接收一名大专或中专毕业生。而每年又都有一批教师或退休或因年龄大、知识老化等原因不适合在一线教学,导致教师人手短缺,只好请代课教师。
&&&&三是现在的在校生人数比2001年多了许多,而教师不多反少。比如,2001年,淅川全县的在校生是11万多人,现在是13万多人;2001年,淅川一高在校生是1400多人,现在他们有4000多人。
&&&&四是在山区,由于学校规模小,如果按师生比例配教师,一些只有五六个、七八个学生的教学点一个教师都不能配。但这些教学点还撤不了,因为山高路远,让六七岁的孩子每天跑一二十公里甚至更远的路去上学又不太现实。怎么办?请代课教师。
&&&&禹州市教育局师训科副科长王富昌说,教师分配不合理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为绝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去县城、乡镇等条件较好或离家近的地方,偏远的地方没人愿意去,而学校还要继续办,无奈,只得请代课教师。
&&&&但淅川县马蹬镇中心学校校长王家洲说:“由于待遇低,一些地方甚至请不来人当代课教师。”
&&&&8月22日,记者在洛宁县罗岭乡采访时,该乡中心学校校长舒成详正在发愁,因为全县中小学都已开学,但该乡沟沿村教学点还没有找到代课教师。
&&&&王建钢说:“如果有一点办法,如果不是出于工作需要,乡镇和学校也不想请代课教师。一些乡镇一年仅请代课教师就要花数万元十多万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经费负担。”
&&&&代课教师在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才华
&&&&不可否认,一些代课教师素质较低,且队伍不稳定。
&&&&舒成祥说:“有些代课教师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教学质量能高到哪里去?还有一些代课教师干一年或一学期,一看不行,就走了。”
&&&&但也有不少代课教师有学历、有能力、有教师资格证,他们在待遇低、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华。
&&&&灵宝市朱阳镇杨家河小学校长冯敏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17岁高中毕业后,冯敏生就到朱阳镇石坡湾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1994年,石坡湾中学撤并前,他已是该校的教导主任了。这年,镇教办李主任对他说,杨家河小学缺教师,希望他能去。当时,镇一中校长也向他发出了邀请。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条件艰苦、偏远的杨家河小学。这一干就是12年,而且还是校长。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转为公办教师。
&&&&有一段时间,冯敏生也产生过不干的念头,特别是1997年《三门峡日报》招聘人,喜爱文艺的他去应聘了,该报文艺部一位负责人对他非常欣赏。但村党支部书记对他说:“你走了,杨家河的学生谁来教?娃们去哪儿上学?”思之再三,冯敏生打消了走的念头。
&&&&冯敏生不仅留下来了,对教学他还非常用心。由于山区学校大多是复式教学,而传统的复式教学效果不太好,他就自己探索了一套办法。
&&&&“复式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内,还要走出去。比如,教师在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去观察大自然等。”冯敏生说。
&&&&在探索的同时,他还撰写了相关论文,其中两篇分别发表在《河南教研》和《教育论坛》上。
&&&&山里的孩子见识少,冯敏生就鼓励他们课外多读书。“读书可以让孩子们多了解些山外的新事物,还可提高的他们语文水平,是一举多得的事。”冯敏生说。
&&&&在冯敏生来之前,杨家河小学20年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现在,不仅这一历史被改写了,还有两名学生考上了大学。而且,学校的教学成绩曾连续3年是镇属村小的第一名。”说起这些,冯敏生不无自豪。
&&&&代课教师出路何在
&&&&今年3月27日,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说:代课教师在特殊情况下,为我国农村教育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目前正在积极有效地开展清退工作。
&&&&在我省的一些地方,清退代课教师的工作也在进行。
&&&&舒成祥说:“2003年,我们乡有60多个代课教师。2004年我们清退了20多个;2005年,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后,又清退了20多个。这些被清退的大多是初中毕业、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被清退后,教学问题怎么解决?
&&&&王旭明说: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完善,各地将通过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力度和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等措施,确保农村学校对合格教师的需求。
&&&&除了清退,代课教师还有其他出路吗?
&&&&王旭明说:当然,他们中可能有一部分是素质比较好、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代课人员。对于这部分老师怎么办呢?我们认为,对于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一工作在我省一些地方也正在开展。
&&&&今年初,淅川县教体局就发出通知,要在全县公开招聘50名教师。只要有大专学历和教师资格证,年龄在35岁以下的都可参加应聘。王建钢说:“为加强乡镇中学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这50名教师将全部到乡镇中学工作。”8月底,他们的这一工作已接近尾声。
&&&&8月29日,记者采访了参加应聘并脱颖而出的淅川县二初中代课教师王桂月。2004年,自河南教育学院毕业后,王桂月到该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得知县教体局今年要招聘教师,王桂月说:“当然很高兴了,机会太难得了,我早就做好了准备。”
&&&&对热爱教育事业的代课教师来说,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正式教师,将是他们最好的出路。⑤5
&&&&(摄影 李建鹏)
&&&&□本报记者秦兴利李宜鹏本报通讯员张本贵
&&&&马洼教学点在升国旗
&&&&张荣虎在上课
&&&&代课教师为学生辅导功课
&&&&马洼村民组成员商讨办学大计
&&&&应聘教师在试讲
作 者:---责编:王海霞
来 源:河南日报代课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吗
代课老师需要教师资格证吗
09-11-20 &匿名提问
手语和盲文都不是世界通用的。举例:手语很多都是打字头,或者虚写汉字,如:区等等盲文纯粹是拼音,怎么是全世界通用的呢??现在盲文能做到全国通用就不错了,手语最惨,一种残疾语言,不同学校的打法都不一样,像是数学这个词语,我知道的就有三种打法,学生理解起来好难的。很郁闷,汉语明明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手语为什么是以词语为单位呢?聋哑人没有语言美的感觉,学习汉汉语像是我们学习英语一样枯燥乏味,九年级出来的学生有几个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达到我们我们正常学校五年级的水平啊?搞特殊教育的人都应该反思了,真是耻辱。
我只知道手语是世界通用的,至于盲文,不清楚了
手语和盲文应该都不是世界通用的。比如手语,要靠口型等其他辅助手段,并且各个国家语言的顺序不同。中国说:我爱你。有的国家会说:我你爱。这两个语言的手语就有不同的顺序。盲文也是如此吧。
手语是通用,忙文应该不是!
不通用中国是中文手语(按汉语拼音)美国有美国手语(按英文字母)日本有日本手语(50音图)其他国家也是如此盲文也不通用 想想 阿拉伯人 怎么能读懂 英语写的盲文呢?盲文都是按各国语言基础撰写的
手语和盲文都不是通用
世界各国的手语都是有差别的,目前,全球已知的手语种类超过100种。并且, 不仅各国的手语不同,即使本国也如方言一样有差别,错综且复杂。手语是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由于各国使用的有声语言和文字各不相同(即使是同种文字也有多种方言和地方俚语),所以手语也多种多样。同样,盲文也是在有声语言的基础上编写的,因此,各国的盲文也是不同的。但是手语和盲文目前都有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标准形式,非常类似于世界语和各国语言的关系。
不是吧.一个国家一个样.
只是针对对于中国,因为是国内唯一的聋哑人手语工具,他是中国聋哑人协会编制而成的。
应该都不适通用的
都不是通用的
手语和盲文不是世界通用的
盲文应该是世界通用的,手语在大多数国家通用吧。
哑语和我们的语言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在我们中国比哑语也分有普通哑语和地方哑语 世界通用哑语就是普通哑语 和我们说的普通话一样的! 就像是英语一样! 我们中国的哑人地方比地方的哑语 ●盲文 盲文,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发明了点字,它是用六个凸点组成的符号体系,以点数的多少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符形,可变化成63个不同的图形符号,是现代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我国最早使用的通用汉语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称&408&。它是一种代码性质的盲字,以两方盲符的排列组合,组成408个号码,代表汉语的408个音节,每个音节按一定规律变换其图形可以表示四声。 20世纪初,&心目克明&盲字开始流行于除东北以外的地区,它以南京音为标准,有18个声母、36个韵母,声韵双拼为一个音节,再加上另一个盲符标调。 1953年开始,全国普遍推广现行盲字,它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拼音盲字。它有18个声母、34个韵母,声韵双拼为一个音节,用另一个盲符作调号。 1975年,盲文工作者提出了盲文改革,历经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确定了&汉语双拼盲文&方案。它是以两方盲符拼写汉语的一个实有音节,即带调音节,声方在左,韵方在右。声方有声母、半生母、介母和零声符;韵方有韵母、零韵符和调号。 ●手语 手语是由于聋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已作为聋人的一种语言,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手语包括手指语和手势语。手指语是用手指的指式变化和动作代表字母,并按照拼音顺序依次拼出词语;在远古时代,全人类都处在简单的有声语言阶段,常常用手做各种姿势来表示意思,这样的手势大多数是指示性和形象性的动作,叫作自然手势,此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开始创造出具有语言性质的手势,这种在有声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与有声语言密切结合的手语,称之为人为手势。自然手势和人为手势结合成为手势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如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语。50年代后期,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四辑),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有的四辑修订为两辑,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以后,又陆续编纂了第3辑和第4辑。1985年底,又对这四辑手语单词进行增删、修订,在1987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上,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1990年,中国聋人协会编辑的《中国手语》工具书正式出版发行,1994年又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手语》续集,对推广手语,规范手语,有着重要意义。 回答者:wttttt - 探花 十一级  10-15 09:58早报讯(记者陈丽萍 姚炳辉)今年,泉州师院将面向全省招收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30人,这意味着我省将有首批自己培养的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 “特殊教育专业被我们学校列为办学特色。”泉州师院教育科学学院黄伟民院长称,省内高校中只有师院有这个专业,这也是省内惟一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 1988年,我省决定在泉州师范学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并开始招收学生,当时为中专层次;2001年后,这个专业招收“高职单招”考生;2004年改成普高招生,仍为大专;2005年停招一年;今年,特殊教育专业将面向全省招本科生,计划招生30人。 据介绍,特殊教育专业虽几经变革,师院仍坚持“扩大和提高特殊教育的规模、层次和效益”,为的是把“师院的特教专业办成福建省特殊教育的教学、科研、信息和师资培训中心”。 泉州师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定位是为全省特殊学校培养师资,为特殊人群(聋、哑、盲等残疾人)服务以及负责特殊教育学老师的继续教育。目前,师院这个专业师资队伍比较成熟,与省内特殊学校、省外高校特殊教育专业都建立联系,师院建立了听力测试与康复实验室,目前正准备设立感觉统合实验室。 “应该说,近年来特殊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社会认识在提高,对特殊教育的投入也增大了。虽然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我们的特殊教育专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中。”黄院长说。 另外,据市残联提供的一项统计,目前泉州市残疾人总数有25.4万人。有关方面因此呼吁,残疾人的教育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需要一支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深度分析: 图片:泉州师院特教专业学生在泉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实习,教听力残疾的孩子们绘画舞蹈等 特别的爱有特别的难题 (1)困境:招生人数下降因为考虑学生将来就业 泉州师院特殊教育专业今年原定招生50人,后来降为30人,这是为何?师院教育科学学院黄院长说,减少招生数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必须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 据介绍,师院以前培养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的进入普通小学任教,有的到私立福利性、慈善性学校、机构就业,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从事非师范行业,这是特教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之一。 “特殊学校基本都已经满员或超编,造成这些真正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无法进去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人们似乎习惯于直接面对面帮助残疾人,帮助个体,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帮助的是整个社会的特殊人群。” 黄院长认为,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学生学习手语、盲文及行为矫正等知识,能更好地帮助聋、哑、盲等残疾孩子健康成长,让他们能接受教育,对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充分重视了,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2)思考:设立特殊学校不是解决特教的最好方法 泉州师院教育科学学院曾雅茹副院长认为,如何面对一个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缺的孩子,按一贯的思路,我们以前主张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送他们到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掌握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一些沟通技巧或谋生手段,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她说,专门学校在解决有障碍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主要是从教育的医疗角度考虑,看看他们哪里不好,有障碍程度的轻重,然后进行相应的“治疗”;然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将障碍儿童圈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却是不适合的,因为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还是要接触社会,当他们从一个隔离的小世界进入复杂的大社会时,在人际关系、合作沟通等方面都会面临很多问题。 “近年来,残疾儿童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设立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不是解决特殊教育的最好方法。”曾副院长说。 她介绍,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随班就读”,主张轻度残疾儿童,如果适合的话都纳入普通学校,共同接受普通教育,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减少和避免被排斥的状况。 这种情况下,随班残疾儿童与其他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玩耍,班上除了讲课的教师外,还有几位辅导教师专门帮助有障碍的儿童,辅导教师在授课前接受正规的培训。 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师院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考虑。小学本科教育专业学生从2003级起,要修满10个学分的特教课程;同时,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同样也要学习小学教育的基础专业知识。 “我们希望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来有一定的技能和心态,能包容随班就读的特殊孩子,我们也希望我们特教专业的学生除了更深层次的专业技能外,以后能从事小学教育,走进小学课堂。这样才能把教育做得更精致。”曾副院长说。 (3)数据:残疾儿童九成入学鼓励残疾儿童进普通校读书 3月16日至17日,泉州市教育局正开展全市特教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市教育局初幼教科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特殊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市目前有10所特殊教育学校,2005年全市招收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儿童(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新生1405人,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儿童在校生9650人,包括随班就读、辅读班和特教学生在内,全市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2.8%。 据分析,特教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法进入特教学校是现有问题与学校编制的矛盾:随着计生政策的落实,特别是优生优育的实现,我市盲聋学生数呈逐年减少趋势,生源在减少;特教老师大多比较年轻。 “晋江目前按片区在普通小学中设有五个辅读班,招收特殊学生就学,这主要是从家长方便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家长接送孩子方便,孩子也不用全寄宿。” 泉州市教育局初幼教科负责人介绍,辅读班的教学业务受所在小学、晋江特殊学校双重管理,让特殊孩子们随班就读,可以让他们与社会多接触,提高生活自理、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学校师生对这类学生也比较照顾。 “孤独症孩子的教育往往必须是‘一对一’的,由于其特殊性,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师资和投入来办学,有的家长自发性地办学校让孩子接受教育。”该负责人说,在不影响大部分孩子学习、残疾儿童又能适应的情况下,鼓励让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程春兰是1999年考进泉州师院特教专业的,2002年中专毕业时她回了三明大田老家。“大田没有特教学校,虽有特教班但早有老师了,比我早一级的师兄师姐都进了普通小学当正式老师,我没赶上趟,成了代课老师。” 2004年初,孤独症孩子小A的父母听说泉州师院有特殊教育专业,联系了学校,希望能找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当小A的家庭教师,春兰接受了这份工作。 春兰在2005年年底辞去了家教工作,小A已经上幼儿园了,小A的妈妈也在接触孤独症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成了“专业人士”。如今,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春兰在晋江某小学当语文老师。 “我也挺想回到特殊教育学校去,毕竟我是学这个专业的。接触了社会上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还有一些孤独症儿童后,我觉得我们特教专业招收本科生还是很必要的,这样可以往深、专的角度发展,发挥作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蔡老师去年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但他没当过一天特殊教育老师,而是成了一名中学心理咨询老师,他认为,从事特殊教育的人士都要面对这样两个现实的问题:待遇和社会认可度偏低,这就导致从事特教事业人才显得匮乏。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特殊教育的发展缺少人文的关怀、福利机构制度的不完善,困难重重。 (4)声音:专业是自己选的“我们会坚持在特教一线” 泉州师院特教专业的8名学生正在泉州残疾人康复中心实习,即将就业时,谈及专业,她们有什么感想: 陈贵凤:毕业后自己会从事特教行业,系里比较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经常安排我们进行实习,每一次实习都有很深的感触,而且都加深了我要从事特教这一特殊职业的决心。 魏涵梅:系里要招本科生,自己觉得有点遗憾没赶上好时光,要是晚几年来念的话,自己也有机会读本科的。现在大专毕业出来,就业压力比较大,但动力也是有的,工作会找与自己专业挂钩的,私立机构也可以,只要使自己能力能得到锻炼,毕竟这是自己最初的选择。 林艳艳、郑传烨:觉得本科教育是有必要的,教师尤其是特教老师是一个需要多方面人才的职业。虽然目前自己工作还没定下来,公立的编制也大多满了,但目前私立学校比较多,像福州就有很多自闭症的私立治疗中心,就业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占燕燕、江妍:我以后会从事特教这个行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需要提高,这样子对孩子有帮助。至于就业,可能会去自闭症医疗康复中心,虽然就业压力大,但适合自己的一定会去。 林燕燕、温淑贞:当初是自己选择这个专业的,就业单位目前还没定下来。记得进大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作为特教老师需要“五心”,即:爱心,耐心,恒心,细心,信心。我想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同时支撑3个孩子上大学 工作27年的代课教师家庭陷入困顿  对于工作了27年的代课教师朱晨霞来说,现在最焦急的事,莫过于筹齐两个双胞胎儿子上大学的路费。  这个夏天,48岁的朱晨霞是在焦急与慌乱中度过的。她先是焦急地陪伴两个儿子度过了紧张的时光,还没等缓过劲来,两个儿子相继被录取的消息传来,她和全家再次陷入了焦虑之中。  两个儿子的成绩还算争气,小儿子柳炎杰被新疆石河子大学录取,而大儿子则被广东海洋大学录取。加上在天水师范学院读大三的女儿柳亚亚,即将开学的秋季,这个家庭要同时支撑三个大学生的学业。无疑,这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1987年从庄浪高中毕业后,朱晨霞当上了代课教师。不久,她和同为代课教师的柳小平结婚,婚后俩人拿着低微的工资养育了三个孩子。  参加工作的1987年,朱晨霞每月的工资只有40元。此后,虽涨过几次工资,但目前也只有每月185元。  为了能给三个孩子多凑点学费,这个酷热的夏季,两位代课教师放弃了假期,跑到县城打工。丈夫柳小平在石料厂打工,每天的工资是80元,而朱晨霞则在一家单位打扫卫生,辛苦一天可以挣到40元。  双胞胎兄弟和他们的姐姐同样也没有闲着―地里3亩多的小麦需要收割,玉米和洋芋地里的草需要拔。  这7亩薄山地一度是这个家庭赖以度日的基础。执教一生,穷困一生,朱晨霞夫妇俩盼转正盼了一辈子,但现在这个愿望几乎遥不可及。  按照甘肃省有关代课教师转正的规定,年龄在45岁以下的代课教师,在取得大专文凭以及教师资格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参加考试逐步转正。  为此,朱晨霞也曾努力争取过。她将10年积攒的微薄工资换了一张电大的大专文凭,赶在年龄超限前考了一次试,但遗憾的是没有通过。  如果将老代课教师全部清退 偏远乡村的教学点可能校门难开  在甘肃省,目前和朱晨霞一样的代课教师还有8000多人。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从2001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代课教师的“清退”工作。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代课教师数量从58万人下降到44.8万人,这些代课人员主要是在农村,而且主要是在农村的小学。而到2007年年底时,全国中小学的代课人员依然有37.9万人。  面对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国家政策制定的路径非常清晰―随着教师的补充和义务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已有的代课教师要逐步清退。同时,对于其中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取得正式教师的资格。  而现实的情况是,像朱晨霞这样,有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代课教师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代课教师转正的考核资格,转正希望渺茫,生活依旧艰辛。而正是他们的无私坚守,偏远山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才得以薪火相传,一代代农家子弟才有了飞翔的翅膀。如今,他们却因为年龄、任职资格等原因面临被清退的处境,即便在岗,也拿着极其微薄的薪水。  不可回避的是,如果将这些常年扎根农村的老代课教师全部清退,那么很多偏远乡村的教学点将面临师资缺乏、校门难开的现实困境。代课教师多在偏远山区农村,年轻老师在这些地方任教,必然面临离家远、生活困难等问题。在一些地方的尝试中,就是因为自然环境艰苦,在岗年轻教师不能安心,人员流动频繁,效果并不理想。  由此看来,若对现有的大龄代课教师搞一刀切,完全清理出教师队伍,乡村基础教育必然面临阵地失守、根基不稳的困境。因此,如何立足本地实际,恰当处理这部分依然在岗、处境艰难的老代课教师,不仅关系到农村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也关乎几十万弱势群体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  基层教育部门对老代课教师的出路已经探索出一些解决办法  那么,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到底政策的瓶颈在哪儿?为什么代课教师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  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宕昌县教育局长郑芳杰认为,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核心是编制问题和财政供给。虽然按照生师比18∶1的要求,宕昌县已达标,但实际上教师依然缺编严重。  在这位基层教育局长看来,因为上无政策,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宕昌县也束手无策。在基层,和代课教师命运类似的政府临时聘用人员还有乡村医生、基层计生专干等,“如果单单解决了代课教师的问题,会引发其他群体的不稳定”。  他介绍说,宕昌县全县共有教师2650人,其中代课教师308名。而整个宕昌县,吃财政饭的人达到7800多人。  郑芳杰告诉记者,近年来,宕昌县多次出台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挤出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代课教师待遇。这些措施包括将全县2003年已登记在册的449名代课教师,工资标准按学历本科提高到400元,大专提高到220元,中专(含高中)提高到150元,给代课教师按照每人每月每工龄年增加10元的标准增加了教龄津贴。此外,还将代课教师纳入农村低保。  在此基础上,宕昌县还按照代课教师自愿申请的原则,按本人缴纳8%,县财政承担20%,省级财政补助72%的比例为所有代课教师办理了养老保险。  中国青年报记者多方采访基层教育局了解到,在一些地方,对老代课教师的出路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可行性的解决办法。  在同是国贫县的甘肃省广河县,面对农村学前教育大发展带来的师资紧缺的现状,县上决定从代课教师中择优选用,考核合格且接受培训后,可享受和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及退休待遇。为了兼顾公平,在考评赋分上,按照工龄年限,对老代课教师进行了适当照顾。  广河县三甲集镇马家小学代课教师李黎明干了20多年,已经错过好几次转正机会,同样面临转正无望的境遇,但在2013年元旦,他的人生却发生了重大转折。在广河县面向332名代课教师的招考中,综合笔试、成绩和工龄、获奖等加分,李黎明成功考取学前教育教师,从此,他的工资和其他老师一样了,职称及退休都可享受公办教师同等待遇。为此,广河县财政得每年多拿出300万元。  “一定不辜负政府的关怀,给村里培养更多人才。”拿到新发的第一笔3269元的工资,已年近半百的李黎明不禁潸然泪下,他余生也唯有一个心愿,就是趁着精力还旺盛,再好好干几年。  此外,在甘肃的一些县市,有一些县由财政拿出部分资金,按照工龄和工作地域,对代课教师进行适当的补贴以增加工资收入,为他们安心教书解决后顾之忧。甘肃省临洮县由县财政筹集资金,给代课教师发放补贴,目前临洮县所有代课教师工资都已达到1240元。  老代课教师的出路还不止这些。记者在甘肃河西走廊调研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了解到,学校布局调整后,各地出现了一大批寄宿制学校,有相当一批中小学生寄宿就读,可寄宿制学校普遍面临后勤生活老师不足的问题,这成为寄宿制学校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在河西地区基层学校,有很多校长设想,基层存在一大批还没转正的老代课教师,他们长期奉献乡村教育,熟悉基层学校情况,如果有政策安排,可将这部分老代课教师吸纳进来,作为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此乃一举两得。由此看来,解决老代课教师问题,并非财力不支,也非无处安置,关键在于用人机制上是否有切合实际的安排。  朱晨霞夫妇清贫一生,献身乡村教育,桃李无数。然而,3个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顿。夫妇俩也曾想过离开校园,打工挣钱,为孩子们挣学费。但最终因割舍不下的教育情结而放弃。  “当了一辈子老师,最放不下的就是娃娃们。”朱晨霞说。
(责任编辑:谭畅)
&&&&&&</div
你也许没有参加2014教育年度盛会,但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课教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