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国近代史考试要点的要点是什么?(大学里考试最容易考的)

  一、&名词解释:(5分*10个)   阿拉伯主义   中立法   航海条例   拿破仑   十二月党人   《共产党宣言》   国际联盟   普法战争   二、&简答题(10分*3个)   1.&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1500年以来几个国际格局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35分*2个)   1.略   2.&二战对人类心理及社会意识的影响。
  相关推荐:|||
新东方考研网络课堂
        
更多研究生的相关内容
已有(0)条评论
3秒钟快速注册
文明上网,登录发帖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共10998道题&&8668人参考
共7500道题&&4862人参考
共7955道题&&8500人参考
共10套&&8670人参考
共10套&&9752人参考
共10套&&9830人参考
共10套&&8600人参考
研究生网校最新课程最新文章
¥89800¥26900¥26900¥58000¥710更多>>¥55000¥25000¥25000¥55000¥25000¥25000更多>>更多>>更多>>¥16800¥0¥24000¥24000¥24000¥2000更多>>¥0¥0¥24000¥24000¥0¥0更多>>¥0¥0¥0¥0¥0¥0更多>>¥0更多>>¥28000¥28000¥28000¥25800¥28000¥28000更多>>¥0¥32000¥32000¥32000¥32000¥32000更多>>更多>>【课程】首都师范大学_世界近现代史1_1.1
【课程】首都师范大学_世界近现代史1_1.1
第一章 近代早期的世界
第一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革命&
  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开端。在这一开端时期,西欧各国扮演了最积极的角色。西方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和商业革命使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为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并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开展了新的革命运动。此前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也在这一时期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从16世纪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更新的时代。
一、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从欧洲绕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以及麦哲伦等人穿越三大洋完成环球航行,是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内容。这一系列人类壮举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15世纪下半叶,西欧航海活动较盛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对远洋探险、寻找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很感兴趣。其动因在于: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西欧社会对金银资财的需求日益迫切,朝野上下都疯狂地追求财富和货币;当时普遍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尤其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的描写更使西方人觉得只要到达中国,就会满载黄金珠宝、香料丝绸而归。15世纪中叶,传统的陆上东西贸易因奥斯曼帝国控制了通商要道而几近瘫痪,西方人不得不考虑从海洋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西方人还想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基督教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宣扬普救主义,有一种强烈要求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倾向。中古晚期,日益强大的穆斯林世界给基督教世界带来了空前强大的压力,一些基督教教徒便将弘扬教义的目光投向了海外世界。人文主义思想也为远洋探险提供了另一方面的精神动力。人文主义者讴歌现实生活,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认为人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来创造幸福生活。这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无疑推动了海外冒险。此外,中国传到西方的罗盘指南针的日渐普遍的运用,西欧造船业已生产多桅快速帆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以及大地是球形的地理知识的传播等等,也为西方开展远洋航海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航海使用的仪器-星盘
  开辟新航路的序幕是由葡萄牙人揭开的。葡萄牙地处欧洲最西边,濒临大西洋。从王室、贵族到学者、海员都想在大西洋上找到一条通达东方的发财之路,他们的具体想法则集中在从大西洋往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并绕过非洲而到东方这条路线。到1460年他们已发现大西洋中的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西非的佛得角群岛,抵达西非的塞拉利昂。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开辟新航路过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却是由西班牙政府组织、由意大利人()领导的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新大陆的航行。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的航海家,他熟悉马可·波罗的游记,一直想寻找通往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航路。他与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通信,知道按地是球形的科学理论可以设想由大西洋一直往西航行绕地球半圈,就可到达位于欧亚大陆最东边的中国(但他们完全不知大西洋的尽头有一个美洲大陆)。因此,哥伦布的大胆设想是要开辟一条和葡萄牙人从大西洋南航的路线完全不同的西航路线。然而意大利本国的分裂混乱和地理位置都不能为他实现宏伟计划提供资助,便只好求援于西班牙王室。当时西班牙刚完成统一,有与葡萄牙在海上一争短长的雄心,于是支持哥伦布的西航计划。1492年,哥伦布率3艘帆船启锚西航,议定的条件是哥伦布若在东方开疆拓土则可任当地总督,但土地财富的十分之九要归西班牙王室,可见探险远航本质上是一种殖民掠夺活动。经过长达3个月并极有开拓勇气的远洋航行,哥伦布终于在日到达美洲旁边的巴哈马群岛,后来又到达古巴和海地。
&1492年哥伦布在瓜纳阿尼岛登陆
  他看到当地土人尚不知用铁,但气候宜人,草木繁茂,以为是到达中国周边的印度等地,便称他们为“印度人”,音译即“印第安人”,这就是日后所有美洲本地民族都被称作印第安人的由来。胜利回归西班牙后,他又连续作了多次往返远航,但由于他至死坚信所到达的是中国附近而不是一个新大陆,所以美洲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而是根据首先称它为新大陆的佛罗伦萨航海家阿美利戈之名而叫美洲(阿美利加洲)。
达·伽马在航行中
  哥伦布发现美洲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使美洲无比丰富的资源供欧洲人掠夺、开发和占有,开始了欧洲海外殖民的血与火的历史,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它还表明地是球形等科技知识能开辟人类活动的新天地,使新航路的开辟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继哥伦布之后,葡萄牙人达·伽马于日率领四艘海船从葡萄牙出发,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肯尼亚的马林迪,在阿拉伯水手的帮助下横穿印度洋,于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库特,次年该船队满载香料宝石而归。从此,绕道非洲抵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主干道。    
&葡萄牙里斯本的新航路开辟纪念碑
  与此同时,在美洲大陆沿岸的探险航行也在继续,既证实美洲西面还有一个浩渺的大洋,也表明经美洲最南端有绕航西行以达亚洲的可能。这个伟大的环球航行是由(约)实现的。他原为葡萄牙贵族,曾东航而至印尼,后来他向西班牙提出绕航美洲而达印尼的新设想,遂在1519年率5艘帆船出航,绕南美洲,经过风浪险恶的麦哲伦海峡而进入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于1521年到达菲律宾群岛,他本人虽在岛上战死,环球航行基本成功。其船队经南印度洋驶向非洲南端,遭葡萄牙人劫掠,日船队所余的“维多利亚”号回到西班牙,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终于完成。
二、商业革命  
&&&&&&& 新航路的开辟是西方人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很快就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美洲被发现后,印第安人的文明古国如墨西哥的阿兹台克和秘鲁的印加都被残酷灭亡,各地的印第安人遭受奴役大量死亡,不少部族甚至全遭灭绝,而大量金银财宝则由美洲涌入欧洲。非洲的黑人奴隶,亚洲的香料宝货也为欧洲带来丰盛的利润,它们不仅使欧洲的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获得巨大高涨,也促成了新的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表现为:欧洲与世界各地的商业贸易大为扩张、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欧洲本地的商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商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英、法、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相通相联,洲际贸易日益扩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殖民掠夺更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东方香料输入欧洲的总量较中古之时猛增30倍,而胡椒、丁香等在印度购入和在英国卖出的差价亦高达10至29倍,其他货物的获利同样惊人。这一时期,新的商品不断涌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洲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烟草、可可等——被传播到欧亚大陆。欧洲本地的贸易格局也起了很大变化。欧洲中世纪后期主要通过地中海与东方贸易,意大利的商业城市占据关键地位;这时,世界性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大西洋,地中海与意大利皆告衰落,而沿大洋的英、荷等渐居中心。到17世纪时,英国的伦敦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就是“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流向欧洲其他地区。在贵金属流经之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据统计,西班牙的物价在一个世纪内上涨了4倍。  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资本主义加速发展。不过由于在物价上涨的大潮中粮价大幅上升,粮食生产获利甚丰,在中欧出现了“再版农奴制”。  欧洲从殖民掠夺和经商贸易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使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资本势力日渐增长,资产阶级从西方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反封建的政治革命和文化斗争也进一步开展起来。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2014历史学考研问题:求解答~ 我想考南开大学的世界近现代史,请教师兄师姐们和了解情况的同学一些问题~_百度知道您的位置:&&&
3.99 分 (4人评价)
世界近代史参考文献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确立与基本定型的历史。 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 &
本系列已被观看loading..次,被0人次添加为学习计划, 被4人评分, 平均3.99分
笔记加载中...
这儿还没有课程笔记呢… 快来吧,记下你的学习心得,不要错过一瞬间的顿悟哦!
男,1946年生于江苏常州。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世界史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和博士,导师吴于廑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
相关视频数据加载中...
相关共享资料
客服电话(010-)工作日:8:30-22:30节假日:9:00-17:00
单位编号: 京ICP证:070744号 
Copyright&&&&超星网您当前的位置: &&&&&&
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专业赴上海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
2015年7月1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专业赴上海社会实践团顺利返校,圆满结束了为期七天的社会考察与学术交流活动。这支实践团由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安然老师和世界近代史教研室贾珺老师共同带队,庞冠群老师、江天岳老师帮助联络策划,16名博、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
&&& 2015年7月9日下午2点至5点,实践团在本次活动的第一站&&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东部文苑楼,与上海师大历史系师生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有上海师大世界史学会副秘书长裔昭印教授、从事欧美近现代文明史研究的洪庆明教授、从事美国史研究的蔡萌老师,以及18名世界史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安然老师介绍了我院世界近现代史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此次交流活动的缘起与目的,裔昭印老师热情回顾了两校历史系的交往和渊源,着重介绍了上海师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的方向设置和研究特色,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思路与所获成就。洪庆明教授补充介绍了上师大研究生培养与公共课设置等情况。在学术交流环节中,北师大法国史方向硕士生张小英同学和上师大城市史方向博士生李月同学分别做了十五分钟的主题报告,并由上师大赵东旭同学和我院顾年茂同学分别进行点评。在最后的互动阶段,双方师生就中国世界史学界城市史的研究现状、如何看待史学碎片化、多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地讨论。座谈结束后,全体师生合影留念。
7月14日下午2点半至6点,实践队的第二场学术交流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人文沙龙活动中心举行。华师大历史系副主任孟钟捷教授、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王春来副教授、美国城市史研究专家林广教授、法国史方向肖琦老师、德国史方向葛君老师及十余名硕、博士生出席了座谈会。首先由北师大柏悦博士和华师大李胜博士分别做了德国思想史和美国城市史方面的主题发言,硕士高霞、宋霙同学进行点评,与会同学各抒己见,两校老师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随后,安然老师与孟钟捷老师分别就两校历史学院(系)研究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研究生出国交流和社会实践考察等教学问题交换了经验。最后,双方师生还就史学大众化和精英化、公共史学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机制等学术实践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并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两校系际交流与合作的良好愿望。
除学术交流外,实践团也对体现中西文化交融碰撞、承载上海城市变迁沿革的著名展馆和街区进行了实地考察。7月10日实践团沿外滩进行考察,着重参观了拥有12万件珍贵文物、素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的上海博物馆。次日,实践团冒雨参观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上海城市规划馆,规划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作为主题,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对上海开埠170年来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和展示。7月12日实践团前往上海世博园,探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地。次日,实践团参观了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和徐家汇天主教堂,而后沿分布有众多优秀历史建筑遗存的武康路进行考察,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和位于老法租界遗址的思南公馆。7月15日上午,实践团参观了此行最后一站&&折射了中西文化汇通与艺术交融独特景观的上海土山湾博物馆。
本次上海之行,实践团在实地考察上海多元文化历史风貌和现代城市蜕变沿革的同时,促进了同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等兄弟院系的交流,知行结合,令全体成员受益匪浅。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4 All rights reserved.联系我们:history@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在分辨率下可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近代史考试要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