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怕seaaaaCOM啄垂奔私

财富管理WeFind:在这个噪音时代,我们为您提供有质感、有营养的财富管理资讯。不求多,只求精。今日配图丨玛格丽特作品圈主的话关于陈扬帆的猛犸资产最近惹怒众多持有人事件,圈主今儿提供一篇文章供大家详八。各中细节也是颇为详尽。圈主看完只能说,此风不可长,希望监管层能对私募基金随意提取业绩报酬、对投资人利益的保护进一步规范。把投资人当韭菜随便割这种事,是不应该姑息的,否则伤害的是投资者的人心,也伤害了诚信运营的阳光私募。另外也提醒私募基金的广大投资人,认真看合同,尤其是业绩报酬提取部分。也认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权益。昔日的明星基金经理陈扬帆,去年3月发行了第一只产品光辉岁月,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产品在牛市期间大卖,去年6月1日前成立产品多达19只。但在其第一只产品即将结束1年封闭期时,却爆出巨大丑闻。多位投资人爆料称,直到今年2月才发现,陈扬帆在去年7月至12月期间的业绩高点(注意,是极为短暂的高点)提取了3次业绩报酬。这3次提取,没有用任何形式告知持有人(旗下其他产品也是如此,至今可能大部分投资者还不知道)。不仅违背了提取业绩报酬同时开放投资者赎回、或进行分红的常规做法,同时还使用了极为隐蔽的“缩份额法”计提业绩报酬,以至于很难被发现。手法非常规,不符合合同约定,同时也完全没有任何信息披露。同时,基金结束封闭期在即,基金净值却回到水下许久,投资人均处于亏损状态。有些产品甚至已经接近清盘线。投资者在未获得任何收益的情况下,被悄悄提取了大量业绩报酬。猛犸在其中的种种隐秘伎俩,实难令人信服。据多方提供的不完全数据,陈扬帆在此前几次计提中,可能获得上亿的业绩提成收入。甚至有可能更多(碍于信息披露的障碍无法确知所有数据)。“其实我买的很多私募都处于亏损,但有的公司暂停收取管理费,有些不仅早前用自有资金,还是一年或者产品到期才提一次业绩报酬,与投资者绑在一起,避免清盘,至少态度是让人接受的。而陈扬帆的做法令人震惊,雁过拔毛,肆意敛财,把投资者当韭菜随便宰割。公理何在,令人无法沉默。”一位投资者愤愤不平的向笔者表示。“同时,私募是不是赚钱,和是不是可以偷偷的以侵害投资者方式提取业绩报酬也是两回事。陈扬帆的做法,即使现在基金净值在水上,也是十分恶劣的。”悄悄提取业绩报酬,采用非主流的“缩份额法”陈扬帆的第一只产品是“光辉岁月”。我们先来还原一下光辉岁月在去年被悄悄计提3次业绩报酬的过程。陈扬帆用了极为隐蔽的“缩份额法”——即提取业绩报酬时基金的净值不变,把持有人的份额缩减。这只产品的持有人大多为业内人士,但此前无一人知晓被计提了业绩报酬。据一些持有人反应,在他们投资的众多私募中,唯独猛犸资产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查询到自己的份额的,只能看到净值。猛犸资产直到今年3月1日升级了微信公众号,可供持有人查询信息,但其中也没有查询份额这部分。猛犸资产也未通过正常形式告知被提取业绩报酬的具体情况,包括提取时间,当时的净值。截止今日,投资人仍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得应有的信息披露。实际上,由于光辉岁月部分投资者为业内人士,才得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被提取了业绩报酬的事实。此后,光辉岁月的持有人在不断斡旋之下获得了计提业绩报酬的数据。(但猛犸资产其他产品持有人似乎没那么幸运)光辉岁月也是这些产品中,规模最小的。第一次提取时间为日,提取净值为1.12,提取后每10000份剩余份。假设买了100万元,那么提取的业绩报酬就是2.4万元,相当于按照1.12净值的214.29份。剩余了9785.71份。此时总共基金资产应该剩下的是109.60万。第二次提取时间为2015年11月19日,提取净值为1.201,提取后初始万份剩余份。当净值是1.201,那么基金资产此时到了117.5264万。相对于之前的109.6万而言,增值7.93万,那么20%应该是1.59万。在提取了业绩报酬之后,投资者的基金资产是115.9411万元,份额缩减。第三次提取时间为2015年12月18日,提取净值为1.268,提取后初始的万份剩余份。这次提取了1.2936万元。此时扣除了业绩报酬后,持有人初始100万投资的基金资产是121.12万元。所以基金持有人在12月18日,每100万账面收益21.12万元,同时猛犸资产真实的提取了业绩报酬,每100万初始投资提了5.28万元。这里有个小小的花样,持有人看到净值时,完全不会想到已经被提取了业绩报酬。当净值显示1.268时,以为自己的收益率就是26.8%,而实际上,通过缩份额法,实际的收益率是21.12%。投资人还会产生错觉,因为当净值跌到1.05元时,其实已经是到了盈亏平衡线了。但没有任何持有人知道,期间已经被收走了业绩报酬,且是用的这样隐蔽的方法。此后光辉岁月净值一路向下,截止2月26日为0.89元(实际是0.84)。几点质疑第一,按照一般通行的做法,私募基金在提取业绩报酬时,在时间上一般和分红日,投资人赎回或清算同步发生,或者在合同中详细约定提取时间(一般认为提取盈利20%的业绩报酬,是在持有人获利的前提下,持有人同时有权通过赎回锁定收益,或者获得分红)问题的焦点首先是,陈扬帆的猛犸资产是否有权在这三个时间提取业绩报酬。在陈扬帆的这份合同中,业绩报酬的提取时间这部分表述如下:业绩报酬计提日为委托人赎回日、分红日、清算日或业绩报酬结算日(开放日的前一个交易日),成为业绩报酬计提日。这里要说明的是,这只基金有一年的封闭期。按照合同规定,成立后一年投资者不能赎回,但可以申购。显然,由于在3月21日前均是封闭期,也未曾有任何分红,并不符合其中所说的赎回、分红、清算日规定。如果所依据的是“业绩报酬结算日”提取,那么括号中的“开放日的前一个交易日”作为对报酬结算日的解释,应该也不满足条件,因为一年的封闭期中没有任何一天符合开放日的前一天这标准。但猛犸相关人士辩称说,他们在光辉岁月产品合同的释义中对开放日做了如下定义:“基金管理人办理基金申购、赎回业务的工作日”,因为基金成立后可申购,但不能赎回,所以也算开放日。哈哈哈,大笑三声。首先这个顿号怎么理解?是“和”还是“或”(学过语文的人应该都不会认为顿号是或的意思吧,顿号一般指并列)?其次,开放日只申购不开放赎回,大概也是猛犸资产的首创了。持有人中不乏从业十多年的金融专业人士,纷纷表示如果一份合同这样挖坑,那真是防不胜防,更不用说普通投资人了。实际上,按照合同所约定,以正常的语文思路解读,陈扬帆并没有权利在基金封闭的一年期间提取任何业绩报酬。这是在合同层面上来看的,其辩称也很难站得住脚。第二点,基金管理人到底有没有义务告知投资者,提取了业绩报酬?这个问题在合同上没有明确约定,既没有说,一定要同时告知持有人,也没有说不需要告知。但收走投资人的钱,没有告知义务,这件事是合法合理的么?至少我们看到在最近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中,提到要求私募基金每季度至少一次向投资者做信息披露,单只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至少每月向投资者披露一次。披露的信息内容包括:“基金和基金管理人基本信息、基金的投资信息、基金的募集期限、基金估值政策、程序和定价模式、基金合同的主要条款、基金的申购与赎回安排、基金管理人最近三年的诚信情况说明和其他事项等。”提取业绩报酬照理说属于重大事项。持有人若对自己的钱的重大事件都无权了解,令人费解。第三点,假设猛犸可以在所谓业绩报酬日提取报酬(其实这个假设并不真实存在),但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过去几次提取业绩报酬的时间,是不规律的。7月17日有一次,11月19日有一次,12月18日又有一次,中间间隔多则4个月,少则1个月,而且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看到这只基金的净值图就能明白了。7月17日,净值从6月12日的最高点1.8突然大幅下跌,掉到了1.12元(此时的心理活动大概是不提取业绩报酬就亏大了)。请注意,7月17日正好是连续千股跌停、国家队救市后小反弹的几天,处于阶段性高点。但显然,从净值看,这时提了报酬后,猛犸并没有大规模的减仓以锁定投资者收益,因为到9月30日,基金净值已经下跌到了0.9030元。这是第一次成功的薅羊毛。接着,十一之后,市场又迎来一波反弹,11月19日净值反弹到了1.2元,比前一次1.12元净值高,正好,又可以提一次报酬了。接着净值又一度下跌到1.13(注意,这是缩了份额后的,其实这时的实际净值是1.09元而已,好悬)然后很幸运的12月18日迎来一个小高潮,净值到了1.26元(真的好精准,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去年股灾以来的最高点,不服不行),再提一次业绩报酬哦也!此后就是一路下跌。1月8日,净值到达1.045,是实际上的盈亏平衡线。从可以查到的信息看,最新一次净值披露是2月26日,0.89元(实际上已经是0.84元了)。之所以2月26日之后没有披露净值,又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先省略N字。如今这只产品一年封闭期即将结束,但净值却连续保持在水下。一些投资者表示直到几周前才知道被提取业绩报酬,而且是因为产品快到期了,净值在水下,通过一些渠道才了解到这件事。“如果这只基金此时是盈利的,可能大家永远都不会关注到被提取了业绩报酬这件事。”某位投资者说。另一位投资者向笔者表示,3月1日猛犸资产的微信订阅号查询功能刚刚升级,但在上面也无法确知被提取了业绩报酬,份额被缩小。此前只知道净值,其他无从知晓。在迫于光辉岁月投资者压力之下,猛犸资产表示将后续联系微信公众号提供商,增加资产规模栏目。“都一年了,其他私募不论业绩怎么样,对投资者的披露和服务都是到位的。我只能说猛犸对于投资人的利益真的考虑的很少。”这位投资者表示。还有一位投资人透露,与猛犸交涉后,猛犸资产首先向投资人表示的是,并没有告知投资者提取业绩报酬的义务。后续在一些压力下才改口。这是一次完美的薅羊毛。基金经理人在没有履行合同、没有对投资人利益有所顾忌、没有做相应的回撤管理情况下,在每一次反弹的高点提取业绩报酬,令人深感遗憾。第四,在封闭期,也就是并不允许持有人赎回的情况下,管理人是否有权利提取业绩报酬?这个问题合同中站不住脚,上文第一点已经提到。但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即使有所约定,这是否是合法的?封闭期内的提取业绩报酬,不符合任何通行惯例。投资人有将获利兑现的选择权,应该是基本的权利。甚至可以说,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持有人利益。持有人在无法自由选择的情况下,被强行收取业绩报酬,仅仅纸面富贵而已。这种做法,令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极其不对等。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类似于把持有人当做砧板上的肉,随便宰割。第五,这份合同中,同时提到了两种提取业绩报酬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看(下图)。提到分红日,赎回日,采用了减扣净值的方法,而在所谓报酬提取日(且不说这条本来就是有问题的),是用缩份额法。只是寥寥数语,隐没在合同中。这使得猛犸可以随意使用任何一种方法进行提取,数字被玩弄于鼓掌之间,哪一种方法对自己有利则选哪一种,而投资者对自己的资产情况无从清楚了解。有霸王条款的嫌疑。雁过拔毛,陈扬帆据称捞金上亿元当然,这只“猛犸光辉岁月阳光私募基金”并不是孤独的。实际上“光辉岁月”由于是陈扬帆第一只产品,规模并不大,仅1个多亿,业绩也是其中最好的之一。猛犸资产此前也大力宣传这只基金的业绩。猛犸资产此后一共成立了26只产品。其中6月1日前成立了19只产品,另有7只产品是去年6月以后发行的。由于私募产品的信息披露有诸多限制,目前无法通过公开披露获知确切的规模,但从笔者所联系到的一些持有人所提供的信息看,总规模应不小于20亿。比如,去年3月17日紧随其后成立的“猛犸金色收获1号”,规模近9亿元。这只基金同样是在封闭期内,业绩高点,被提取了1次业绩报酬,大约计提了超过6000万元。而这只基金目前的情况比光辉岁月更悲惨一些。金色收获1号目前净值是0.747元,同样采取了份额缩减的方法悄悄提了业绩报酬超过6000万,目前实际的净值大约是0.717。这只产品在合同中还提到止损线是净值0.7元,其实目前的净值已经无限逼近止损线,但此时看来形同虚设。因为采用的是隐蔽的缩份额方法!加上其他产品,可以推测陈扬帆在此期间提取了业绩报酬约有1亿元(因为无法获得完整数据,特此强调,是估算的数据)。雁过拔毛,投资者却在封闭期后,处于亏损状态。光辉岁月作为猛犸的第一只期间产品,运作近一年,还是亏损的(同期有很多私募获得了正收益)。而其他多只猛犸的产品,净值大都在0.7元这个数量级徘徊。对这种现象,也早已有投资者抱不平。还有微博网友评论说,“有些私募基金每三个月计提一次业绩报酬的方式很无耻,造成大量私募喜欢高仓位博取短期收益,在我大A股波动如此明显的市场,这种方法让私募可以变相的旱涝保收,比公募基金的管理费可耻多了。”这种做法,值得引起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的关注,不仅伤害了持有人,也伤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也是对老老实实经营管理的私募基金的伤害。最后的最后,坊间传言,陈扬帆前些时候新购入九间堂一别墅(没查过房产交易信息不敢说100%,欢迎网友详八)。贴张图,大家感受下九间堂的房价,好好数数后面几个零。千言万语最后就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版权及免责声明: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判断持中立态度,请读者仅作参考。此文版权为财富管理(i_caifu)所有,如需转载请保持原文完整,不得以任何形式篡改。如需修改原文,请在后台索要授权,申请白名单。否则均视为侵权。更多新鲜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微博:@财富管理wefind回复A:原创精选 圈主的吐血推荐回复B:错过悔一年的掘金机会回复C:强势围观大佬们的最新策略回复D:那些分分钟颠覆投资观的“黑天鹅”我们也是最大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
理财就是个坑。
活该缄多人贪的下场
由财经媒体人士和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用简单话讲专业事,带点雅痞风。关于理财和投资的资讯、分析、独家观点。欢迎有知识、有趣味、有鉴赏力的男男女女。我们的slogan是,优雅的把钱赚了。
资深金融人士,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部,任执行总经理。现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
读金融,读互联网,读理财,用经济的视角解读世间的一切。
雪球,是一个炒股神器。
致力于做老少皆宜的金融轻阅读。这没有长篇大论,只有轻松漫画。不卖弄术语,只说大白话,让你一眼看明白华尔街的大事和你身边的菜价有何关联。
2013最佳管理类自媒体,移动互联网最大在线学习社区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那些年弃公奔私的基金公司总经理(完整版)
无论是对总经理还是基金经理来说,公募基金发展得再好,却始终是属于他人的事业,这注定是一个行业的悲哀。
  无论是对总经理还是基金经理来说,公募基金发展得再好,却始终是属于他人的事业,这注定是一个行业的悲哀。  铁打的,流水的总经理。  本周,原银河基金总经理尤象都创办私募基金并获得备案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这位带领银河基金取得了骄人业绩的公募掌舵人,和旗下多位基金经理一样,在辞职后迅速成立自己的公司,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平台。无论是对总经理还是基金经理来说,公募基金发展得再好,却始终是属于他人的事业,这注定是一个行业的悲哀。  实际上,尤象都仅仅是众多弃公奔私的基金公司总经理的最新一个案例,在基金业短暂的18年发展历史中,先后至少有14位总经理离职后最终选择创业私募,以实现自我价值。  他们的名字是:  龙小波,王鸿嫔,俞妙根,莫泰山,陈礼华,王文博,尚健,陈东升,吕宜振,俞岱曦,田仁灿,林利军,刘青山,尤象都。  基金君按照总经理离职时间顺序来梳理一下这14位原基金公司总经理在公募和离职之后的私募生涯。昨天推出了上篇,为了方便粉丝们阅读,今日推出完整版,把全部14位老总的从业和创业故事都包括进来。  1、龙小波:基金老总“公转私”第一人  龙小波是较早进军私募的原基金公司总经理,他1993年9月至1998年9月曾任职大鹏证券副总裁,1998年9月至2004年1月任职总经理,离职后龙小波于日成立深圳市柏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为受托资产管理和咨询、投资咨询及其它法律允许的经营业务,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 为了满足客户对证券市场投资和PE项目投资的需要,柏恩投资分别于日和日与深国投携手成立龙马信托投资计划一期和二期,于日与重庆国投联合推出“鼎益-柏恩”股权投资信托计划。  除了设立柏恩投资,龙小波还在2004年7月在香港成立柏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第四类(就证券投资提供意见)和第九类(资产管理)牌照的持牌法团。公司核心成员在中国和香港资本市场均拥有18年以上的丰富经验。,投资领域涉及海外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投资和信托基金,同时还为中国公司境内外收购兼并、A股和港股IPO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和融资支持。2006年,柏坊资产成功地在香港设立了海外对冲基金――中国龙动力基金。  虽然奔私已超十年,但龙小波在内地私募基金行业一直保持低调,发行的私募基金数量也比较少。  附:龙小波工作履历   2、王鸿嫔:基金“营销女王”进军财富管理  王鸿嫔是基金业第一个发展高峰的传奇人物,2004年5月成立,王鸿嫔出任总经理,在她的带领下,上投摩根基金在2006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里实现了快速发展,一跃晋身十大基金公司,王鸿嫔也被称为基金业的营销女王,一手缔造了上投神话。  2010年2月,上投摩根公告王鸿嫔离职,同样来自外方股东的章硕麟接替她出任总经理。王鸿嫔也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直到2015年王鸿嫔重出江湖,当年5月创立上海富汇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于9月份获得备案。和其他私募机构不同的是,上海富汇财富定位于一家提供投资者独立的全球资产配置财富管理服务的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投资者全球布局的最佳导航者。提供的产品方案,包括境内外优质投资产品,并以高资产个人/家庭、电子交易客户这两类为主要目标群体。值得注意的是,原总经理俞妙根也出现在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姓名”一栏中,意味着两位前大型基金老总在新的平台展开合作。  截至目前,上海富汇财富在协会备案私募产品共有5只,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附:王鸿嫔工作履历(来源于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   3、俞妙根:“救火队长”搭建私募投资平台  俞妙根曾任上海国际信托副总经理,在华安基金原总经理韩方河被调查之后,2006年11月俞妙根加入华安基金并主持公司日常经营工作,2007年7月正式被任命为华安基金总经理。2010年5月卸任总经理一职,2011年9月从华安基金董事长位置辞职,作别华安基金。2011年10月俞妙根出任上海锐合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进军股权投资领域。除了上海锐合,以俞妙根作为法定代表人的上海锐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锐合新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出现在基金业协会私募备案系统中,这三家公司各有一个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备案。加上上海富汇财富,俞妙根已经初步搭建起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多种业务类型的平台。  附:俞妙根工作履历   4、莫泰山:基金老总“公转私”成功典范  莫泰山1998年到2005年在证监会任职七年,官至基金监管处处长,后加盟,2006年12月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2008年2月出任公司总经理,2010年9月离职。在莫泰山执掌交银施罗德基金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交银基金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规模和业绩双双大幅提升。  从交银施罗德基金离职之后,莫泰山加盟最大的私募基金上海重阳投资出任总裁,2013年4月从重阳投资离职,2013年5月创办自己的私募基金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14年3月备案。截至目前,上海博道投资共备案私募基金92只,自主发行和顾问管理规模双双超过50亿元大关,短短三年多时间,成为一家百亿私募公司。发展成绩斐然。  附:莫泰山工作履历   5、陈礼华:公募兜兜转转终奔私  陈礼华最初是皖南农学院的一名教师,1991年3月进入财政部国债司和国债金融司工作,1998年底“下海”进入华泰保险集团官至研究部负责人,2000年12月陈礼华加盟,2004年12月离开南方基金加入时,陈礼华官至南方基金总裁助理兼投资总监。2005年3月,长盛聘任陈礼华担任公司总经理,直到2011年3月离职。在任六年,长盛基金总体表现一般。  离开长盛基金之后,陈礼华于2011年7月加入合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但在位时间并不长,到2013年10月离职。在保险资管和公募基金领域丰富的管理经验使陈礼华最终走向创业之路。日,陈礼华创立私募机构――上海金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业务类型为证券投资基金,陈礼华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备案私募产品11只,产品数量并不算多。但未来发展值得关注。  附:陈礼华工作履历   6、王文博:两家基金筹备人最终选择创业和股权投资  王文博是资本市场资深人士,1995年到2000年即在当时,2000年到2014年底任职广州证券投行总部。2005年1月加入中邮基金筹备组,2006年5月中邮创业基金正式成立,王文博出任副总经理,2007年1月王文博离职,后参与筹备国金基金(当时为),但由于2008年股市大幅下跌,新基金公司设立审批暂停,国金通用基金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艰苦筹备和等待期,直到日才正式成立,王文博担任总经理。而成立当时股市已处熊市,整个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也陷入困境。巨额的开办费和惨淡的公募行业,国金通用基金举步维艰。2012年7月,王文博作别一手创建的国金通用基金。进入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面向高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的专业科技投资控股公司。  日,王文博在深圳创办了自己的私募基金――深圳前海大一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业务类型为创业投资,该公司于2014年10月底备案,目前运作一只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王文博还于2014年底设立以股权投资业务为主的深圳前海大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于去年5月21日备案,但目前还没有产品备案。短期也面临保壳问题。可以看出,王文博还是在利用自己曾经的投行业务经验,主要进行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但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附:王文博工作履历   7、尚健:学者型老总牵手红杉资本开创私募事业  曾在证监会和上交所任职的尚健温文尔雅,却曾拥有多家基金公司高管经历。尚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后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和金融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教师保险及年金组织投资分析师、中国证监会副处长、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监等职务。2002年1月加入华安基金,2002年6月,华安基金公告聘任尚健为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2月尚健从华安基金离职,当月转任银华基金总经理,2006月6月辞职,转投出任总经理一职,直到2012年11月从国投瑞银基金离职。离职后尚健短暂担任资产管理公司高级顾问,2013年9月开始担任上海弘尚资产管理中心(有限合伙)CEO,正式进军私募基金。  弘尚资产官网显示,弘尚资产由红杉资本中国和一个优秀的二级市场投资团队联合创建,是红杉资本在国内唯一的证券资产管理平台。弘尚资产和红杉资本在产业研究方面共享资源,把发掘成长性股票的能力建立在对产业趋势和机会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之上,在成长型公司的投资方面享有独特优势。 目前弘尚资产在协会备案私募达41只,原国投瑞银明星基金经理朱红裕出任CIO,总体发展势头不错。  附:尚健工作履历   8、陈东升:市场派出身老总打造特色私募  陈东升曾任职多家券商、基金公司市场部门,2009年参与筹备,财通基金2011年6月成立之后,陈东升出任总经理一职,但由于当时股市低迷,公募行业陷入停滞,财通基金公募业务难有作为,2013年3月陈东升从财通基金离职。实际上,陈东升于当年1月便成立上海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奔私募。  上海同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获得备案,备案运行私募基金产品39只,有4只基金非正常清盘。从产品名称看,同安投资发行了多款新三板、定增和FOF产品,风格和特色比较鲜明。  附:陈东升工作履历   9、吕宜振:资深投研老总耕耘私募事业  吕宜振拥有丰富的投研经历,曾在易方达、信诚、天弘、万家等多家基金公司任职,2012年12月至2014年9月出任总经理,成为一名投资出身的基金老总。而在离职之后,吕宜振于2014年10月创办了上海盈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身私募基金。该私募于当年12月12日备案。截至目前,共备案私募产品17只,另有2只非正常清盘。  附:吕宜振工作履历   10、俞岱曦基金元老奔私打造新三板投资平台  俞岱曦绝对算得上是公募基金行业的元老级人物,公募基金行业1998年发轫,他于1999年7月进入担任行业分析师,2002年8月加入并担任基金经理职务,到2007年8月离开嘉实,加入中银基金并出任副总经理,主管投研业务。2011年9月他加盟,2012年3月正式公告出任总经理,直到去年1月离任。  投研出身的俞岱曦在任职中银基金期间,中银基金取得了骄人的投资业绩,保持了较好的业界口碑。他加盟民生加银基金的背景是,作为一家系基金的民生加银基金自成立后一直徘徊不前,公募业务没有太大起色。2011年民生加银董事总经理双双离职,在这一背景下,拥有丰富投研经验的俞岱曦出任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在任近3年时间,民生加银基金公募业务取得了很大进步。  虽然在公募领域功成名就,但在私募创业的大浪潮下,俞岱曦最终还是选择自主创业。2015年1月离开民生加银基金之后,他于当月23日注册成立私募机构上海万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备案私募产品18只,其中新三板基金达到7只,俞岱曦对新三板市场的看好是他将新三板业务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日,俞岱曦还创办了上海凌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有5只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备案。  由于目前新三板市场处于低迷期,俞岱曦和他的万吨资产短期或将面临较大考验,但随着分层制度的推出,预计新三板市场投资环境将有较大改观。  附:俞岱曦工作履历   11、田仁灿 12年公募老总新平台开创私募事业  在进入公募基金之前,田仁灿拥有多家海外金融机构从业经历,历任法国金融租赁Euroequipement S.A。公司总裁助理、富通银行区域经理、大中华地区主管、富通基金管理亚洲有限公司投资经理、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首席执行官。2003年4月成立,田仁灿作为外方股东代表出任总经理,直到去年2月公告离职,在任近12年,是在任时间较长的少数公募基金总经理。  在任12年间,海富通基金一度发展不错,拿下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除公募资格之外最令人羡慕的管理资格。而且社保和企业年金管理规模总体也较大。但该公司公募业务却总体表现平平,甚至逐步萎缩。非公募规模远超公募。去年海富通基金爆发老鼠仓事件,最终田仁灿隐退。  离开海富通之后,田仁灿加盟瑞锐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并出任总经理一职,该私募机构于2014年底成立,2015年3月备案,截至目前备案产品15只,在海富通基金的老搭档陈洪担任投资总监,两人在新的平台再聚首,开创自己的事业。  附:田仁灿工作履历   12、林利军成就卓著公募老总杀入股权投资新天地  在公募基金业,林利军绝对称得上是一名锐意进取和成就卓著的公募老总,1973年出生的林利军年少得志,他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硕士,历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办公室主任助理、上市部总监助理,曾任职于中国证监会筹备工作组,哈佛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美国道富金融集团(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从事投资和风险管理工作。2004年加入筹备组,2005年2月汇添富基金成立,年仅32岁的林利军正式出任总经理,有可能是最年轻的公募总经理。并一直到去年4月公告离职,在任超过10年。  在任10年时间,林利军带领汇添富基金取得了快速发展,在他离职前的一个季度末,汇添富基金公募管理规模达到1946亿元,排名行业第六位,实现了惊人的成长。在公募取得巨大成就之后,林利军却出人意料地选择急流勇退,投身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领域。  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显示,林利军作为法人代表,共有三家私募机构备案,包括去年6月成立的上海盛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去年4月成立的上海清羽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早在2013年11月成立的宁波汇盛聚智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值得注意的是,该有限合伙私募基金实缴资本高达22.488亿元,应该是林利军进行股权投资的主要平台,而根据媒体报道,林利军已经投资了多个项目。看起来,在公募基金领域大获成功之后,林利军要在股权投资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  附:林利军工作履历   13、刘青山骨灰级基金投研名将终奔私  刘青山绝对算得上是公募基金行业资深的投研名将,他1997年就职于华夏证券基金部,参与筹建管理公司,从事投资研究工作。2001年起参与筹建湘财合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有限公司前身),在该公司2002年成立后一直工作到去年离职,期间历任研究部负责人、基金经理、投资副总监,投资总监兼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2013年3月起任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去年5月离职。在任职基金经理期间,刘青山以管理泰达宏利行业精选基金而闻名业界。  18年的证券研究、基金管理、投资管理和高管生涯,最终刘青山像其他投研大佬一样投奔私募创业,去年5月刘青山成立北京清和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备案私募产品7只,均为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奔私只有一年时间,刘青山的私募事业还需要更多时间考验。  附:刘青山工作履历   14、尤象都长期绩优公募老总转身股权投资  从工作履历看,尤象都拥有丰富的政府机关、银行和金融机构从业经验,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任部门负责人,2011年2月被任命为银河基金副总经理,2011年12月出任银河基金总经理,直到去年8月离任。在任四年多时间,银河基金旗下偏金产品取得了突出的投资业绩,公司也涌现出多位明星基金经理。但这些明星基金经理陆续离开银河基金,多创立私募或投奔机制更好的机构。银河基金整体规模并没有太大变化。  离开银河基金之后,尤象都于去年12月成立私募机构上海璐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为股权投资,该私募于今年5月13日成功备案,目前尚无产品备案。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我们唯有祝福他创业成功。  附:尤象都工作履历   结语:  无论曾经多么辉煌,这些公募总经理们还是选择了私募作为自己很可能是一生的事业,在资本市场低迷和公募行业再一次进入调整阶段的当下,这些公转私公募老总留给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远去的背景。公募基金发展18年,除掉,管理规模仅有3万亿元,陷入长期停滞,我们不能不为公募基金的现状感到悲哀,这也促使我们反思,公募机制和运营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未来有该将如何应对。如果我们不能正视问题,公募基金真正要实现健康发展,真的还要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基金君有感而发,梳理本篇微信的目的。公募基金到底怎么了?
(责任编辑:DF155)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值班热线:021-5
ABCDFG H JMNPQRS XYZ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天天基金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天天基金客服热线:&/&|客服邮箱:|人工服务时间:工作日 7:30-21:30 双休日 9:00-21:30郑重声明:。天天基金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网址:CopyRight&&上海天天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沪ICP证:沪B2-&&网站备案号:沪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垂耳兔怕热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