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查阅资料进行汇报

查看: 9123|回复: 1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3936主题精华84帖子
小学五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 & 我们年级的数学组在这学期有幸的申请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的数学教案进行“集体备课”试点工作。我们年级组的8位数学科任教师喜忧各半,喜的是学校对我们数学教案大胆改革尝试的支持和鼓励。忧的是我们感到责任的重大和初次尝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解决的方法。我校在2007年就倡导重点单元的重点课时进行集体备课,开展的集体备课不但有效的帮助我们教师解决很多教学上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能发挥老师们集体主体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体现了集体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还节约了大量写教案的时间来钻研教材、帮扶转化学困生、辅导提高优等生、详细的分析学情等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抄写教案的负担。因此,我们年级数学组的8位教师在2009年通过共同商讨,我们年级组的教师向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宋老师申请后,他又向学校申请全册集体备课,学校考虑到提出的仓促和各个环节与条件的不成熟,就暂缓一步。日,我们年级组的22位教师考虑到全册集体备课比去年又成熟了一步,通过全年级组的教师讨论,确定暂由本年级数学组向学校先提交申请,进行试点实验工作。学校通过研究并向县教研室和主管领导的协商后同意在五年级数学组进行全册集体备课试点工作。我现代表五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就对我们这学期开展的全册集体备课与各位交流一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进行全册集体备课的好处:
& &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是我们的8位教师在教学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面对新课程,我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补充每位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集体备课要求同科教师人人参与,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备。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为我们申报更多更有价值的课题提供有力的素材。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 &5、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把握更加透彻,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6、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集体备课,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了教学互进,能更好地落实课改要求。
& &7、大量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教师独立备课,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集体备课大大地缩短了教师用于备课的时间,减轻了教师每天忙于备课的压力。保证了教师充分准备教学资源,保证了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辅导、创新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师拥有充沛旺盛的课堂教学精力和辅导学困生的时间。而且,集体备课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高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是教师贯彻实施新课标的良好途径。
二、集体备课的做法与措施
& & 集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网络资源、教材资源、脑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们年级组的实际情况,通过商讨,表现在以下几点:
& &1、指导思想: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本年级数学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2、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成立组织机构,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统筹安排,严格把关,学期开学后,备课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责任到人(见教案集体备课安排表)。
& &3、个人钻研。主要是指本组教师在集体备课前根据自己承担的单元内容,钻研大纲、教材、教参,随着县教育区域网的全面开通,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网络作用,实现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多享用远程教育资源,在各自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主要教法与学法、教具准备以及每一课时的主要教学思路等。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在过程中体现出师生的“双主”作用、“双边”活动,以及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每人均要写出钻研内容的教学分析材料。同时,确立一位主讲人,在集体研讨前,写出详细的主讲稿(详案)。
&&4、集体研讨。这一环节是集体备课的关键,主要是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所采用的教法与学法,以及为提高教学质量所选用的教学手段等。由备课组长负责主持,主备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备课组的其他几位教师围绕主讲辅导情况,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对主讲辅导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自己所准备的钻研材料,进行补充、修改意见,同时主备人认真做好记录,综合后实施到教案之中。
&&5、定稿复印。定稿前,主备人根据集体研讨结果,结合本组其他教师的意见,取长补短,补充完善原先的设计方案,撰写每一课时科学使用的教案。教案写出后,经备课组长审阅后方可打印装订。年级组成员做到人手一份。
&&6、在打印教案前后附有各班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表和教学质量检测分析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每次检测分析,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的逐步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科学使用。每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案,领会教案的精神实质,然后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案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分配、教法、学法、教学环节进行修改和调整(一律用红笔修改)。备出自己的特色的教法、学法,凸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和风格,使学生在四十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效益,教后要详实地写出自己的教后反思,教学效果及改进措施等,以备以后查阅、使用。
8、教案根据本班的实际修改完善后,由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每周签字后方可有效。
三、集体备课的效果:
1、教师完成集体备课后能有更充足的时间更深一层的钻研教材,研讨教法。这样才能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的教学,通过更深的教材研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本学期学到小数乘小数时,0.6×0.5的积有几位小数,大家争论不休,借助教参、教辅资料、网络的查阅还是没有定论。我们组织8位科任教师在年级组内聘请数学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跨学科跨年级进行研讨,争论不一。又聘请校教导主任一起研讨,但教师意见不统一,最后打电话咨询我县教研室的李汉忠老师。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教研,这需要时间,如果每位教师的时间紧迫,很可能把这样既有价值又有意义的研讨就会随着时间的匆匆抹杀掉。
2、教师完成集体备课后能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面批更多学生的作业,我校每班80人以上,每生每天的作业进行面批是不现实的,但实施全册集体备课后,教师可以利用节省写教案的时间尽可能的多面批几本学生的课堂作业。随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随时指出,并及时让学生加以改正,使学生立即改正错误,提高了教学效果。面批除指导学生作业外,还能随时改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内在的指导,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核心的双边教学活动。另外,这种做法还能提高作业正确率,增强学生自尊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师生团结等。
3、教师完成集体备课后腾出了课余时间批阅《学习之友》、《学习乐园》和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使批阅《学习之友》、《学习乐园》的频率及广度较以前有大幅提升。(在这次作业的检查中张校长也提出表扬)教师可根据检查情况对个别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既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克服学生偷懒的坏习惯。
4、在正常的教学中由于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统一授课,中速推进”,部分优等生就会感到教学进程中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为克服这一现象,确保优等生“吃的饱,吃的好”,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的潜力,提高他们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就利用节省写教案的时间从手头资料与网络资源搜集材料,利用课余时间、课后时间年级组统一与分散相结合为其辅导,讲解一些超越教材而又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不但提高其解决问题得能力,又增加了各班优等生的友谊和竞争。在本学期全县的学科知识竞赛中,数学占总分的30℅,我们也没有具体的数据在本学期和三年级时候的全县学科竞赛中分析具体的数学数据。但总体本届学生是比三年级有所进步的:本届学生在三年级全县小学生学科知识竞赛时,一等奖我们年级组没有进入的;二等奖进入了5人(王凯、祈亚航、马宝军、齐浩、崔文第);三等奖进入了4人(陈大卫、张蓉蓉、马雨菡、牛博)。最好名次为全县第五名。本届学生五年级这一学期再次参加了全县小学生学科知识竞赛,一等奖进入了4人(王凯、陈大卫、苏红、骆昱光),二等奖进入了7人(马泽臻、闫慧、张文韬、高展、祈亚航、马雨菡、秦佳璐),三等奖进入了6人(石晨炜、王雄、伏昌荣、张旭阳、张卓、王卓),同时还有4人获鼓励奖(齐浩、司璇、周晓艳、王昱斐)。最好名次为全县并列第三名。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3936主题精华84帖子
5、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考虑如何缩小差生的差距,更有效地帮扶学困生,更多的帮扶学困生,使整体有所提高。我们针对年级组的实际情况,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互帮互学,通过“同课异构”对班级也进行教师互动,经验交流,学情分析,尽量缩小班级差距。学困生以“攻心为上”。辅导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差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我们课余时间就多与他们交谈,以了解其思想状况,了解成为差生的原因,必要时要进行家访,以便对症下药,使辅导更有针对性。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攻心”计去教育他们。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其思想有所转变,然后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才能使差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但对学校指定每位帮扶的学困生成绩都有所提高,还都多帮扶了几个,这个行动潜移默化了班级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也进行了包人包教,形成共同进步喜人的学习氛围。只有学困生大面积的转化了,年级的总体才能提高。这一学期我们年级期末数学统测成绩:年级均分:76.57,班级均分最高81.94,班级均分最低70.95,年级及格率89.03 % ,年级优秀率29.53%;而上学期期末统测,我们年级组数学年级均分:83.61, 班级均分最高87.41 , 班级均分最低77.13,年级及格率94.49% ,年级优秀率52.44%。如果单从表面上浏览这一串数据,考试成绩这一块似乎呈下降趋势,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两次考试成绩的可比性是不太大的。数学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而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内容更是工具中的工具——这一学期所包容的小数的加减乘除及四则混合运算,与六年级上册所包含的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板块的两大制高点,要夯实这块计算基本功绝非易事。这学期的简易方程又与传统教材的解方程面目全非,新课改理念背景下的解简易方程,创造性地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这无疑又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家长的指导雪上加霜;平面基础图形、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云集到本册。考试的成绩是多方面的一个综合因素,成绩偶尔偏高或偶尔偏低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更多的问题是我们科任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反思才是最主要的,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教师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调节和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具体教学状态中并不一定总是按照集体备课预设的程序进行。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控,即随机调节。程序控制与随机控制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所谓“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正是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中的一种理想境界。教后的反思对本节课的补救与以后教学的改进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后把写教案的时间用于静下心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反思作为提高教师的素质的突破口,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已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已。在目前我校的大班额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 对自已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已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的调节和反思,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落实课堂的有效性,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对课堂调节、课后反思的内容用红笔进行批注,不但醒目而且还可以做为教学第一线经验的第一手积累材料。
7、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教研工作改革和创新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网络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必然会引发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变革。网络教育教学是一种趋势,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认识和自我观念的改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和学校为我们提供网络资源为自己不断的充电,观看优秀的课题教学,阅读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维,了解更新的教育教学动态。
8、各位教师都有工作、家庭、子女等一系列的压力。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压力,丰富校园文化,陶冶教师情操,激发教师参加锻炼的热情,增强教师体质,提高教师的团结协作能力。每学期举行男女教职工排球、羽毛球等活动。我们年级组的教师在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之外还利用空闲时间跳起了集体舞,不但锻炼了教师的身体,活动了筋骨,又调动了各位教师的积极性,是各位教师在欢快、愉悦、团结的年级组内认真、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
四、集体备课的反思:
本学期的年级组集体备课试点工作,引发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只要对教学有益,只要对教师有用,我想一定能激发教师的共鸣,通过讨论也一定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对于集体备课不是一说就能做好,更不能在短时间取得高效的事情,他需要我们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地方一点一点的规范做起,才能迈好一小步,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做出实效来,最后成为一大步。
1、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教师把集体备课与个体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学思路,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设计并撰写自己的教学方案。
2、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鼓励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3、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但不受时空的限制。集体备课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时的交流。
4、集体备课需要问题引领 ,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肖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通过集体备课让每一个参与者收获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
6、认真写教学调节和课后反思,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更新。“反馈”就是对“预设”的教案实施后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是运用所倡导的理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或教学行为进行审视,找出其差距,分析形成的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五、集体备课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
在组织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尚处于尝试摸索阶段,因而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集体备课的计划还不太切实可行。本学期我们年级数学组申请承担集体备课试点任务,是在开学后才仓促申请领命的,一开始对集体备课计划得不周,常常是在开课前由组长主持,简单地讨论一下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重点、难点、处理步骤等等,然后给每个人预先设置一个统一的框架,分头作业。这种缺乏精心准备的集体备课实际上过程比较粗糙,虽然完成了教学管理制度上规定的工作,但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集体讨论偶尔不尽人意。而我们的集体备课,大多数情况下开展的还好,偶尔一半次是由主备人唱独角戏,其他成员可能是由于保守等原因,没有深度参与其中,使集体讨论的质量大打折扣。
3 、年级组对每一章节的主备人的选定考虑不全面。我们年级组在选定集体备课主备人时常以班号对应单元顺序,忽略了个人的特长与爱好;关键章节由组长或年龄偏大一点的教师承担。也使个别同志产生“等”、“靠”思想,淡化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样的安排,不利于年级组的业务建设,尤其是不利于年轻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认为,中心发言人的确定应老、中、青并重,教学水平高、中、低兼顾,尤其应该大胆地让中、青年教师承担这一任务,逼他们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应该根据教学组人员的情况,扬长避短,合理分解集体备课的内容,让中、青年同志有机会、有舞台,展示他们的教学水平;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接受锻炼,尽快成长,形成人人参与、个个有责的局面。
4 、在统和分的处理上存有偏差。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个别同志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存有误区,认为集体备课的主要目的是达到教学组人员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案格式等方面的统一。集体备课时的确需要探讨共同的教学目标和统一的基本方法。但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模式。由于每个教师都有其不同的个性和气质,教师之间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知识面也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会有差别。另外,不同班级的文化基础和学习氛围不同,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要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尊重教学规律,在集体备课时把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要鼓励教师把自己的课堂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每节课的教法、风格上展现自己的特点。如果集体备课统的过死,机械地强调绝对统一,就会限制教师的思维灵活性,影响教学人员个性的发挥,课堂也就缺少了活力。
六、集体备课是网络教学的前奏曲:
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我们年级组本学期的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效益大家也有目共睹:给教师合理减负的同时,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又真正体现了学校领导对一线教师给予的人性化的关怀。使得教师们腾出了大量的抄写教案的时间而投身于钻研教材、辅导大面积的学生、转化学困生、培养学生的习惯等诸多最有价值的工作与活动之中去。当今教育教学正向信息化迈进,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工具,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式地传播大量的信息的特征,使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所提供的所有教学素材库。随着我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网络教学很快在我校会普及的。那么,集体备课只是网络教学的一个前奏曲。学校为我们创造了条件,我们应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我们期望学校领导对我们年级组集体备课的试点工作给予定性的评价,更热切的期盼学校领导对我们年级组的这一试点工作的延续给予准许并加以大面积的推广和延伸。将后我们会更加提高对集体备课重要性的再认识,避免形式主义,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让集体备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也有信心会做得更好!
点击下载: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X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信息正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热&&&&&
【字体: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杨晓宏&&&&信息来源:教师进修学校&&&&点击数:4320&&&&更新时间:
课题名称: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课题类别:& 地级课题
课题编号:11510
课题负责人: 杨晓宏(加格达奇区教师进修学校)
课题组成员:& 薄& 丽& 宋& 杰& 奚红丽& 王艳霞& 于志娟& 王京红
内容提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目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的课程,它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在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研究中感到,向中小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基层学校在这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仅仅这样做,似乎还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容易在实践中产生偏差。我们感到,“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提法,它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我们认为,研究和倡导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报告的具体内容:1、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3、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4、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5、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6、成果的社会影响。7、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急需教育为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的这种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棱角被磨平,个性被抑制,缺失独立思考的精神和问题意识,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有位教育官员在一个面向数千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报告中说,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我们的教师是“毁”人不倦。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了一些什么样的“人才”?对于教育的严峻挑战,必须变革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措施,是新世纪发展教育的客观需要。研究性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空间,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研究手段自己获取新的知识,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学习活动,这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改变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我们在研究中感到,向中小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基层学校在这方面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然而仅仅这样做,似乎还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容易在实践中产生偏差。我们感到,“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提法,它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在落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我们认为,研究和倡导中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的课程,它让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在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有根本的转变。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是教师将要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后将它们内化。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性学习,无法适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使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告别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四)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过去我们没有适当的课程去开发学生的潜能,传统的课程强调接受、继承和积累,忽视研究、批判和创造,很多学生的聪明才智被埋没。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五)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装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适宜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六)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的综合理论和实践的统合。
它主要是开展研究、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根据课程的要求,自己去尝试、探索、研究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演译、归纳、想象和创造;还要动手进行各种操作,与其他人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能力,才能学好这门课程。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获得不小间接经验,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不仅在课堂里学习,而且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体验,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合。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其重点不在于科学研究,而在于学习,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研究的过程,发展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自主性是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征。自主性的实质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从选题、收集资料开始到撰写报告、答辩、展示成果的全过程,都是学生自己的自主决断过程,教师往往只起到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成形成型研究性学习,应用型研究性学习等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致也可以有这几种。
数学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与形成如果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具体经验很接近,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有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小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如果小数因数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后计算得到的积和原来的积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研究。经过多题的比较研究,学生可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教师继续可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规律,找找原因,学生就能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再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师给出一个三角形图形,请学生量量算算它的面积大小,学生可能会用各种方法来试图计算它的面积大小,如用画方格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再给出一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看能不能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用画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出其中一个的面积。能不能用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试一试,学生经过讨论、试验,会试图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测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并会发现这样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恰好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并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就是等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虽然拼的方法不同但计算的结果都一样,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象这类举不胜举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形成性学习材料,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形成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知识与技能形成性的研究性学习,而对另一种更重要的研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或应用型的研究性学习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习题的知识功能较重视,而对它的教育功能不够重视,数学习题的解答往往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水平上,没有认识到数学习题是一个载体,通过解答数学习题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定水平的目的性、方向性、确定性和辨别性,从而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重要工具。在数学习题解答的研究性学习中,有的放矢地转化解题方法,从一种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坚持数学运算速度的要求,同时使学生掌握合理的运算技巧和探索问题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分析数学习题条件的实质,以及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其中的隐含条件,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及时摒弃自己的错误,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在解题中引导学生重视常规而又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在解题中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研究解答好思维性强的习题使学生得益匪浅。
如学生学习了分解质因数知识后,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两个整数的积是144,差是10,这两个整数分别是几?学生可能会把乘积是144的两个整数都找出来列成一表:
这样可发现只有18与8是相差10,则18与8即是本题的答案。如果进一步提出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研究,可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两个整数的积一定,那么这两个整数所含有的质因数的种类与个数完全一样,知道两个整数的积,只要把积所含有的质因数进行重新搭配,就能找出各种各样的乘法算式,如果因数是整数,则这些乘法算式的个数是有限的。同学们还会根据这个结论去编出很多相关的应用题。这样就把分解质因数这样一个数学知识巧学活用了。
再如,学习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用滚动法、绳测法等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从而自主探究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象这样:动手操作的研究过程将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也可能悟出一些问题解决的策略。要使数学习题成为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仅依靠现有的教材是不够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与能力去创造,从而使数学习题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当然这部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并不是每个学生每一次都能得出研究的结果,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而且要强调研究性学习中团队合作的精神,一个人想不出不等于大家想不出,一个人在一个问题中思考研究出一个方面,群体就可以解决一个较难的问题。数学习题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必须引起我们数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发展和增强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增加学生自学和思考,读书和质疑,讨论和交流,练习和操作等诸方面的时间和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使课堂真正为学生自主发展服务。其目标具体表现为:
1.自学性:让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以类似语文阅读的方法找出该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读有所得写批注。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更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2.独立性:让学生学习充满自信,能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不依赖别人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也不易受别人影响而轻易改变和放弃自己的正确看法,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进行自我调控。
3.主动性:让学生对学习有热情、兴趣,能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并具有个人学习特色,能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周围事物,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合作性:让学生能主动与同伴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善于倾听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交流意识强,能和组内同伴共同协作,完成教学活动,使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5.创造性:让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能从不同的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和寻求解题思路,思维灵活性强,并具有创新意识。
6.开放性:教师对教学活动不要做太多的人为“设定”,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要着眼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倡学生用个性化的策略方式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冒险”和“犯错”,留足学生个性和发挥才智的空间。
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一)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搜集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料,在学习本县、本市及全国优秀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验证猜想―明理内化―联系生活―扩展升华”激励性评价,贯穿始终的“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完善。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自主发展时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前提。课堂氛围最能影响学习情绪,这已为许多心理学家所肯定。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自觉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反之,在被动、紧张、低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生动鲜活的生活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情绪化,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中去探究问题。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因此,应该把鼓励学生善于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突破口,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揭题提问。即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探究目标;二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由故事情境引出课题后,让学生看着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大小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什么用途?”等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及早知道“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强烈欲望。
(2)自学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确定思维的方向。学生的自学应有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经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空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
(3)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是按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延伸知识或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时,我们真接让学生尝试,使其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提高问题。
2.大胆猜想
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最初源于人们的猜想,之后才逐渐被验证。学生在研究问题之前,鼓励他们大胆猜想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一旦学生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问题连在一起,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使主动地关心这个问题,主动地深入探究的过程。学生带着好奇与渴望的情感去自主探究,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学生纷纷猜想:“个位上是2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5的数能被5整除,个位上是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5整除”等学生在研究问题之前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自主研究,验证猜想
有了对研究问题的猜想,学生就有了研究的欲望,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接下来就是组织学生的研究活动。
以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我们组织研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独立研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研究,去发现,独立研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合作研究。合作研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研究,班级集体研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我们在组织研究活动时,对学生独立研究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独立研究,对独立研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合作研究;小组合作研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
根据数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组织研究,除了选用恰当的研究形式外,还应根据数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同时使学学逐渐掌握交熟悉这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研究。
(1)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发找规律,验证猜想,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2)操作―发生。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3)观察―归纳。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4.明理内化
首先,教师根据数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概念,法规、性质、公式、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清清楚楚。然后,让学生运用研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展知识的过程,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5.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教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这是对数学教学的首要的整体目标。因此,引导学生运用研究出的结论与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体验数学活动的愉悦性和处理问题的优越性。这一阶段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及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渗透于各个环节,贯穿于研究活动的始终。激励性评价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研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研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指明方向。其作用是鼓励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激励评价主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调控评价的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况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
1.唤醒“研究”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认知与情感协同活动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这种需要能唤起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诱人深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产生研究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例如,“圆的面积”一课,课始用动画显示一只羊用绳子牵住,绳子的另一端拴在木桩上,羊绕着运动形成一个圆。这个动画的问题情境很吸引学生,学生很想知道:羊能够吃多大范围的草?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公式?这个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带着这种需要,围绕研究的问题一步一步展开。
2.营造“研究”的氛围。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小学生研究学习的价值取向需要环境,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研究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探索,并能从中体验研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在这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当好“生之师”、“生之友”、“生之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在同一平台上与学生平等对话;
第二,教师要信任、赏识学生,要走出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在学习中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
第三,要注重课堂研究学习的合作精神的体现。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与他人融洽地协作学习,真正懂得正确对待研究中遇到的困难,能热情帮助身边同学排忧解难,能为别人提供急需的材料,能成全他人的计划等等。
3.拓展“研究”的时空。
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不要做他们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拓展“研究”的时空,让学生在广阔的、开放的时空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思考的果实。如“圆的面积”一课,拓展学生研究学习的时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拓展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研究探索公式的来源,可以将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也可以将圆转化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甚至是近似的三角形……不拘一格,全方位研究;第二,向课外广延拓展。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去研究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课外实地测量并计算圆形在环岛的面积,选定一棵树干,通过测量计算它的横截面积等,让学生展开想象,提供解决问题的设想方案,推导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
(三)精心构建“研究”的模式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安排,我们尝试将“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分为“问题研究、单元研究、学科综合研究”三种基本形式,一般采用个体、小组、班级研究相结合,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的组织形式,灵活选择问题讨论、资料查阅、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现场考察等方式开展研究。
1.问题研究模式
问题研究模式,即根据教材的中心内容、关键问题,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已有经验和生活实践中的某些事实,确定问题,展开研究,得出某一问题的概念、规律和方法,或者揭示社会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1)基本程序: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分配任务――搜集信息、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2)操作特征:(1)围绕教材中心,确立研究主题;(2)强调独立操作性、合作创造性和社会实践性。如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师先不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而是出示“平均分、在总数内任意分、按比来分”三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区别比较,得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按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结果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小组的合作研究,得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远远超出了教者的估计。
2.单元研究模式
单元研究模式,即教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或几块同类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研究其共性,辨别其异处,并加以验证、归纳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1)基本程序:提出问题――确定主题――收集――比较归纳。
2)操作特征:(1)注重教材内容和事物之间的关联;(2)强调概括性和综合性。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单元后,引导学生研究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推导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特点,研究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和基本的平面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补充扩散,查找信息,对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进行研究和归纳,对未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如六年级的圆)进行猜测和设想,再由六年级的学生来加以验证。
3.学科综合研究模式
学科综合研究模式,即寻找数学与其他学科课程中的结合点,开展信息整理、分析、概括的研究活动,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拓宽视野,形成融会贯通、主体研究的意识。
1)基本程序:寻找关联、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分配任务――结合实践、积累信息――分析归纳、形成报告。
2)操作特征:学科发散性、综合性和立体性是学科综合研究模式的主要特征,需要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协同研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共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人格水平。如,学习了“循环小数”一课后,可结合《社会》课程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综合研究活动;如学习了“统计图表”后,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工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与自然、思品、社会、班队活动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现场观察、采访调查、资料查找等形式展开“统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体验研究活动。
四、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
(一)阶段1: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教育教学观念更新――组织“教学模式创新与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2006年下半年,当“创新教育”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时,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把“创新教育”的研究视角地定位在“教学模式创新”上,以印发“研究性学习项目建议书”为标志,正式拉开了“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的序幕。
&1.编写学习资料,组织实验学校教师培训
我们引导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们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组织教育专家到中小学进行了数十场“研究性学习讲座”,先后培训了数百名教师。培训的主要宗旨是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即: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教师首先必须成为“研究者”,自觉地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2.学习的主要收获: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超前接受“通识培训”
研究性学习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参加者和指导者。这种全新教学模式下的角色变化,要求所有教师都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许多学校教师感叹说,研究性学习的观念更新使我们超前接受了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
(二)阶段2: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推进“研究性学习”
组织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研究”。依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发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自愿参加,近5小学参与实验。
1.借助“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组织课题活动
总课题组“创设情景”、“任务驱动”;各实验学校“自行探究”,既分工又合作;总课题组在各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成果推广。
2.以学术交流、研究示范和成果展示的方式,推动课题深入
2006年到2008年,先后召开了加区数学学科学术研讨交流和成果展示会议,展示了实验学校教师研究性学习活动示范课。
许多实验学校做到了教师全员参与研究,共同探讨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三)阶段3:从研制“课例”(学案)入手,组织教师“边干边学”、“干中学”
面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既无教材又缺乏参考资料的客观实际,协作课题组决定从研制研究性学习课例(学案)入手,“边干边学”:
1.从一个学校研制一个课例(学案)起步,逐步扩大实验
在实验班进行试点,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扩大为全校教师的行动研究。
2.征集评选,努力构建研究性学习的“课例库”
以征集评选的方式,评选出百余篇我区教师自行设计并经过实践验证的研究性学习优秀课例。
(四)阶段4: 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向网络主题探究延伸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网络学习资源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开放性、探究性和交互性的学习手段;努力开发和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开展的学习”。
(五)阶段5: 向教育叙事研究和教学案例分析演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课堂探究式教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研究者”,而“研究者”的同义语就是专业化发展的教师。
2.从“课例设计”向“叙事研究”“案例分析”演进,促进教师的“行动”和“反思”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普遍取得的成果是研制出大量的“课例”或“学案”,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大批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从形式上讲,“课例”与传统的“教案”类似,也是一种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预设方案”,是准备实施的课程策略和措施的简要说明。问题在于,仅仅把研究视角放在“预设方案”上,缺乏对方案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分析、反馈和改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很难深入。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批判性反思,没有让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上发挥更大的效能。
3.把研究性学习课题融入“校本研究”中,为教师搭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平台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进入到全面推广的新阶段,组织新一轮教师培训以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迫在眉睫。让教师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开展“校本研究”,将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也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校本研究”整合“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4.鼓励和引导教师从撰写研究性学习的叙事报告入手,以改变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话语”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并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素材。
5.以“课堂(活动)观察”和“教学(活动)评价”为工具,发现和揭示问题,记录活动(课堂)实录、过程评价和教学感悟,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并为撰写“教学案例”积累素材。
6.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为教师搭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案例分析教研活动”平台,使针对研究性学习的“校本研究”整合于学校日常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回顾五年研究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
1.教育科研虽然是学校发展的先导,但其研究的内容却必须贴近学校的实际,研究性学习正是中小学亟需研究的科研选题。
2.研究性学习虽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但必须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本前提。
为此,我们组织广大中小学教师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与时俱进地把课题逐步引向深入。
(一)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成为研究者
1.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
研究性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1)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既可以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研究学习”,更需要体现在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开展学科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2)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不仅在普通高中,而且在小学和初中,都要开设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它的意义绝非仅仅新设了一门课,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育人模式的重大挑战,是中国基础教育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之一;它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实验前后对比
在2006年3月―2009年6月的5年中,我们加强交流与学习,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课题实验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我们的教研精神,实验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学校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推动了全校的课堂改革的实施。
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撰写实验与教后反思等,所写多篇论文获奖。我们在各小学4―6年级内实验“小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每个年级确立两个实验班,实验结果如下:
2007年4月―2008年5月4―6年级学生数学素养对比
提出问题的能力
猜想与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情感与态度
实验证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验证猜想―明理内化―联系生活、拓展升华”的研究性学习模式遵循现代教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充分创设自主发展的时空,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分享,一种肯定,成为知、情、意、行的全方位享受,它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能有力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六、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对学生而言:
1. 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调查表明100%的学生认为这两年的学习自己就象个小发明家一样,他们对数学活动产生了积极情感,有了主动探索、创新的欲望。
2. 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结束时调查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能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其中80%的学生能将研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以外的生活中。这是因为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常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学会了分享与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在课题研究的起使阶段合作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只有40%的学生能分享别人的观点,到后期100%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95%的学生能综合别人的意见形成正确的结论。
4. 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合作思考得出的结论,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从期末成绩分析,他们基础知识较以前有所提高。
(二)对教师而言:
(1)&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观念更新,由文化课的管理者、评判者,解惑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
(2)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真诚沟通、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
(3)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问题与反思
随着实验的深入,“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已越来越被老师们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施中还存在认识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重过程不重结果
一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领悟不深,以为研究性学习是过程教育而不太在乎知识,于是就产生了研究性教学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认识,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是那里”的现象,导致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另一个极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积极话多基础知识才使得新的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所以说研究性学习是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2.认为所有的知识都要采用研究性教学
一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把所有知识的获取都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其实,有效地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只用一种探究方法去教学数学既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最原始的数学概念,是数学领域约定俗成的知识,无需探究。程序性知识是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它们才是自主探究的舞台。
3.认为“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由探究
有的教师认为采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探究,把学习任务单纯地交给学生,老师不必引导与组织学生的学习,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恰当的研究方式,合理的研究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研究结果,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一般采用定向研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教师帮助,减少教师的指导,逐步培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一些困惑。这种学习方式会受到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局限。由于在课堂上更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所以使练习运用的时间相对减少,难以完成课时目标,课时不足将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新矛盾。再之学校班额较大,在独立探究中有困难的学生还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研究究性学习的开始,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明理内化是研究成果的巩固,联系生活、拓展升华是研究的最终目的,激励性评价使研究活动继往开来。只有真正领悟“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真谛,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建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完全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只要我们注重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突破封闭的教材框框,创设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在广阔的、自由的、开放的时空里,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渠道,让他们在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的研究活动中获得体验,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的初探》麦银杏
[2]《数学教学理念需创新,学生主题实践要加强》徐春琴
[3]《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柴西琴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信息录入:加区教科所&&&&责任编辑:加区教科所&
上一条信息: 下一条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责编信箱: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制作维护 电话:黑ICP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6年级数学辅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