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一瓶医用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卷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1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969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南沙第一中学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文科生物
考试范围:必修1第1-5章;必修3第5.6章
出题人:詹嘉琪
审题人:谭景成
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2.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3.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
4.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
6. 下列各种生物中,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
7.红玫瑰花非常漂亮,它的花瓣细胞中含有红色色素。储存这些色素的细胞器是
8.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不染色就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辩认出来,是因为叶绿体
A.由双层膜构成
B.由单层膜构成
D. 显绿色
9.小丽没有吃早餐,第四节课时因饥饿而晕倒,此时最好给她喝
C.生理盐水
D.葡萄糖水
10.小伟患痢疾出现腹泻而引起严承脱水,医生除了用药物治疗外还考虑补液。下列补液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C.输生理盐水
D.葡萄糖水
11.小张用斐林试剂检测某一运动饮料中的还原糖,必须用到的实验用具是
D.双面刀片
12小华为秋游徒步远足准备了一些食物,其中能量最高的是
13.组成淀粉、淀粉酶、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三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蛋白质、DNA
B.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C.葡萄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核苷酸
14.细胞核是细胞的重要结构。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膜为单层膜
B.细胞核内有线粒体
C.细胞核内没有DNA
D.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15.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交流等功能,上述功能主要与哪种物质有关?
16.右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17.要洗去衣服上的猪油油渍,应选用
18.在大多数情况下,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A.葡萄糖的分解
B.淀粉的水解
C.ATP的水解
D.脂肪的水解
19.科学家在对疯牛病的病原体进行研究时发现,经淀粉酶、脂肪酶、核酸酶处理后该病原体仍具有感
染性;但用蛋白酶处理后,此病原体失去感染性。由此可推出,与该病原体感染性相关的主要成分是
20.人体的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是机体自我保护方式之一。这一吞噬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
A.保护作用
C.选择透过性
21.为了观察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试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的结果应该是
A.细胞质呈红色
B.细胞质呈绿色
C.细胞核呈绿色
D.细胞核呈红色
22.小明尝试用糯米和酵母菌制作酒酿(酒精含量约10%),最佳做法是
A.28℃,无氧发酵
B. 10℃,无氧发酵
C.10℃,有氧发酵
D.50℃,有氧发酵
23.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B.腐生真菌
D.绿色植物
24.在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A.生产者种类越多
B.消费者种类越多
C.消费者数量越多
D.分解者种类越多
25.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
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
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
26.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动物的无氧呼吸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动物的有氧呼吸
D.植物的光合作用
27.雄孔雀开屏是向雌孔雀发出的一种求偶信号,这种信号属于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28.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是
A.金融危机
B.土地荒漠化
C.温室效应
D.水资源短缺
29.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正确的做法是
A.大量利用野生资源
B.对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
C.不断引进外来物种
D.进行围湖造田
30.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CO2的排放
B.氟利昂的排放
C.SO2的排放
D.NO2的排放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31.小刘同学用双缩脲试剂对豆奶饮料中的某种成分进行检测,该成分是
32.我国大多数人以大米为主食。大米中最主要的贮能物质是
D. 蛋白质
33.实验1:用任氏液(含少量Ca2+)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实验2:用不含Ca2+的任氏液灌注离体蛙心,发现蛙心会很快停止跳动。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Ca2+
A.对维持蛙心形态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为蛙心的跳动直接提供能量
D. 对维持生命活动没有作用
34.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活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线粒体应该呈现
35.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它利用光能将CO2还原,合成对动物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的
D.糖类物质
36.如果将某一正常细胞的细胞核除去,则这一去核细胞
A.继续生长和分裂
B.生长受到影响
C.变成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D.变成肿瘤细胞
37.右图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图中的X是
38.小李以紫色洋葱的鳞茎表皮为材料,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他观察到
A.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大
B.白色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大
C.紫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D. 白色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39.小丽想探究活细胞的膜透性,她将兔子的红细胞放到清水中,一段时间后(t),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膨胀,体积明显增加。从实验结果可知
A.水分子可以通过红细胞膜
B. 水分子不能通过红细胞膜
C.红细胞的膨胀与水分子无关
D.红细胞的膨胀与其外界环境无关
40.在“探究不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值属于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
41.小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他将大麦种子的淀粉酶和淀粉混合后均分至4只试管中,分别在30℃(试管I)、50℃(试管Ⅱ)、70℃(试管Ⅲ)、90℃(试管Ⅳ)中反应一段时间,然后用自来水冷却试管5分钟,最后用碘液显色(淀粉遇碘显蓝色)。发现试管I蓝色最浅,试管Ⅳ蓝色最深,试管Ⅱ、Ⅲ蓝色介于两者之间。由此可知
A.蓝色越深,淀粉酶活性越高
B.蓝色越浅,淀粉酶活性越低
C.本实验中,淀粉酶活性在30℃时最高
D.淀粉酶活性不受温度影响
42.小明用玻璃槽、饱和蔗糖溶液和清水做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膜透性的模拟实验。甲、乙两槽间的隔板中央圆圈为玻璃纸,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而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几小时后,发现
A.甲槽内水的体积增加
B.甲槽内水的体积减少
C.乙槽内溶液的体积减少
D.乙槽内溶液的体积无变化
4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进行“ADP+Pi+能量→ATP”反应的场所是
A.类囊体膜
B.细胞质基质
C.叶绿体外膜
D.叶绿体内膜
44.植物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反应如下,影响这一反应的物理因素是
45.叶绿体中有多种色素,可以用纸层析方法将它们分离。下图为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其中Ⅲ是
A.胡萝卜素
C.叶绿素a
D.叶绿素b
46.提取叶绿体色素时要加入层析液,原因是
A.使色素溶解
B.使色素分离
C.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D.便于将叶片研磨成匀浆
47.生物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时,生物体内的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
D.变化与此无关
48.我是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后来被小草吸收变成其体内糖分子的组成成分;随后小草被兔子吃了,我又变成了兔子体内的组成成分;最后兔子老死,在一些细菌等朋友的帮助下,我从兔子体内逃逸出,返回空气中。这一过程是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CO2的合成
D.CO2的降解
49.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在“草一兔一狐”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200 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
B.2500 kJ
C.5000 kJ
D.20000kJ
50.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
A.共有两条食物链
B.能量可循环利用
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得0分。
51.下列物质中,属于脂质的是
C.维生素D
52.在动物细胞中,一些蛋白合成后被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如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到口腔中
分解淀粉,这些蛋白被称为分泌蛋白。与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相关的细胞器有
C.高尔基体
53.下列对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都能进行能量转换
C.所含的酶都相同
D.都属于原核细胞的结构
54.大棚种植蔬菜时,如果遇到连续阴雨低温的天气,为了促进植物生长,可采取的适当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减少光照
D.增强光照
55.植物绿色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能,在水的参与下合成糖类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一过程包括
A.光反应阶段
B.暗反应阶段
C.呼吸作用
D.发酵作用
56.葡萄糖在细胞中通过有氧呼吸生成的终产物有
57.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生成的终产物有
58. 以下实验不需要是活细胞的有
A.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C.用同位素标记并跟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后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59.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信息传递原理来防治害虫。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A.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
C.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 D.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
6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
C.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单项选择题Ⅰ(30题,每题1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B B D C D D C C C B D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C D D A A B B A D C A B B
单项选择题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B C D B A C A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B A D C B B A C D
三、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全选对给3分,少选且正确给1分,选错给0分)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BCD ABCD AB BD AB AB AC BD BD AD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下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下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被动运输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广东省会考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主要考查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2、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离子)3、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比较:1、小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2、大分子物质和颗粒进出细胞的方式&(2)结构基础:细胞膜的流动性。 (3)条件:二者都需要消耗能量。 易错点拨:1、上表中“高浓度”“低浓度”是指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本身的浓度,而不是它们所处溶液的浓度。2、被动运输的动力来自于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的动力来自ATP。 3、胞吞和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如果分泌细胞中的ATP合成受阻,则胞吐不能继续进行。 4、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不同物质分子的运输载体不同,即载体具有专一性,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 5、在低浓度时,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协助扩散要比自由扩散快得多,这是由于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物质结合。 6、主动运输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是一种对生命活动来说最重要的物质运输方式。7、抑制某载体蛋白活性,则只会导致以该载体蛋白转运的物质运输停止,对其他物质运输不影响。 8、若抑制呼吸作用,所有以主动运输跨膜的物质运输都会受到抑制。 知识拓展:一、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1.自由扩散中物质运输速率和浓度梯度的关系&(1)甲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载体协助,所以此图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的自由扩散过程。(2)可以预测,甲图中随着细胞膜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自由扩散的速率会越来越慢。(3)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的物质转运方向。(4)乙图表示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差呈正比关系,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只受物质浓度差的影响。2.协助扩散中物质运输速率和浓度梯度的关系&(1)A图代表协助扩散过程,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2)可以预测,A图中物质转运速率会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制约,如B图ab段,即物质浓度再大,物质运输速率也不再增加。 (3)B图Oa段随浓度的升高,物质运输速率逐渐加快,说明此段的限制因素是物质浓度梯度,而载体蛋白是充足的。
&3.主动运输中物质的运输速率与氧分压的关系(1)由A图可判断为主动运输,因为此物质的运输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并且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2)B图中,a点表示氧气浓度为零时,也可发生主动运输(所需能量来自无氧呼吸);ab段表示随氧分压的升高,物质运输速率逐渐增加,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直接因素是能量;bc段随氧分压的升高,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直接因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3)由C图可知,主动运输中物质运输的方式既可逆浓度梯度,也可顺浓度梯度。 二、物质跨膜运输层数的分析判断 1.物质在细胞内不同细胞器之间的跨膜分析 (1)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的跨膜 O2 由产生场所到利用场所共跨4层膜。 (2)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跨膜问题 ①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肽链后,肽链直接进入内质网中加工,不跨膜; ②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完成初步加工后,经“出芽”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不跨膜; ③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成熟蛋白也以囊泡形式分泌,并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分泌出细胞,整个过程均不跨膜。 2.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与细胞之间的跨膜分析 (1)几种由单层细胞形成的结构人体中有很多由单层细胞构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如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肺泡、肾小球和肾小管等,这些非常薄的结构有利于物质交换,物质透过这些管壁或泡壁时,要经过两层细胞膜。 (2)物质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葡萄糖、氧气等物质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至少要跨毛细血管壁(一层上皮细胞,共2层细胞膜)。 (3)物质由组织液进入细胞的跨膜物质由组织液进入细胞的跨膜,要分析该物质具体在细胞中被利用的场所,然后计算出跨膜层数。如葡萄糖利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组织液中的葡萄糖只跨 1层膜,进入细胞质基质即被利用。氧气利用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它要跨3层膜,进入线粒体中被利用。 3.体外环境与血浆之间的跨膜分析 (l)物质由体外环境(肺泡、小肠等)进入血浆,至少要跨1层上皮细胞和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即要跨4层膜,才能进入到血浆中。 (2)物质进入血浆后,由循环系统转运到全身各处,该过程不是跨膜。例&& 外界空气中0:进人人体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 A.5层& B.10层& C.11层& D.12层思路点拨:氧气经过肺泡壁细胞(2层膜)+肺部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红细胞进和出(2层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2层膜) =11层。答案C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44778964696179784408957091365如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_答案_百度高考
如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_答案_百度高考
生物 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如图为某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分子的转运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图是一瓶医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