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重视肉猪养殖的环境控制

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3)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页免费8页免费18页免费14页免费19页免费 20页免费20页免费25页免费23页免费20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3页免费14页免费12页免费7页免费21页免费
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3)|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育肥肉猪养殖的环境控制措施
- 互联网 www.zhongzhu.cc
1、建立圈舍的消毒与防疫制度
为保证猪只的健康,避免发生疾病,在进猪之前有必要对猪舍、圈栏、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要彻底清扫猪舍走道、猪栏内的粪便、垫草等污物,用水洗刷干净后再进行消毒。猪栏、走道、墙壁可用2%~3%的苛性钠(火碱)水溶液喷洒消毒,停半天或1天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墙壁也可用20%石灰粉刷。应提前消毒饲槽、饲喂用具、车辆等,消毒后洗刷干净备用。日常可定期用对猪只安全的消毒液进行带猪消毒。 2、合理组群
肉猪一般都是群养,合理分群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杂交组合的有不同的营养需要和生产潜力,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行为表现,合在一起饲养既会使其互相干扰影响生长,又因不能兼顾各杂交组合的不同营养需要有生产潜力而使各自的生产性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按杂交组合分群,可避免因生活习性不同而造成相互干扰采食有休息,并且因营养需要、生产潜力相同而使得同一群的只发育整齐,同期出栏。
还要注意按性别、体重大小和强弱进行组群,因为性别不同而行为表现不同,肥育性能也不同,如去势公猪具有较高的采食量和增重速度,而小母猪则生长略慢,但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一般要求小猪阶段体重差异不宜超过4-5千克,中猪阶段不超过7-10千克。
组群后要相对固定,因为每一次重新组群后,大约需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建立起比较安定的新群居秩序,在最初的2-3日,往往会发生频繁的个体间争斗。所以,猪群每重组一次,猪只一周内很少增重,确实需要进行调群时,要按照&留弱不留强&(即把处于不利争斗地位或较弱小的猪留在原因,把较强的并进去),&拆多不拆少&(即把较少内猪留在原圈,把较多的猪并进去),&夜并昼不并&(即要把两群猪合并为一群时,在夜间并群)的原则进行,并加强调群后2-3天内的管理,尽量减少发生争斗。 3、饲养密度与群的大小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总要保持一定距离,群体密度过大时,使个体间冲突增加,炎热季节还会使圈内局部气温过高而降低猪的食欲,这些都会影响猪只的正常休息;健康和采食,进而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兼顾提高圈舍利用率和肥育猪的饲养效果两个方面,随着猪体重的增大,应使圈舍面积逐渐增大。为满足猪对圈栏面积的需求,又保证肥育期间不调群,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移动的栏杆圈栏。这样既可以随猪只体重增大相应地扩大围栏面积,又可避免调群造成的应激。
饲养密度(每头占围栏面积)满足需要时,如果群体大小不能满足需求,同样不会达到理想的饲养效果。当群体过大时,猪与猪个体之间的位次关系容易削弱或打乱,使个体之间争斗频繁,互相干扰,影响采食和休息。肥育猪的最有利群体大小为4-5头,但这样会相应地降低目舍及设备利用率。实际生产中,在
适宜、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每圈以10-15头为宜,最大不宜超过20头。 4、调教
调教就是根据猪的生物学习性和行为学特点进行引导与训练,使猪只养成在固定地点排泄、躺卧、进食的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也便于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猪一般多在门口、低洼处、潮湿处、因角等处排泄,排泄时间多在喂饲前或是在睡觉刚起来时。因此,如果在调群转人新圈以前,事先把圈舍打扫干净,特别是猪床处,并在指定的排泄区堆放少量的粪便或泼点水,然后再把猪调入,可使猪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如果这样仍有个别猪只不按指定地点排泄,应将其粪便铲到指定地点并守候看管,经过三五天猪只就会养成采食、卧睡、排泄三角定位的习惯。
猪圈栏建筑结构合理时,这种调教工作比较容易进行,如将猪床设在暗处,铺筑得高一些,距离粪尿沟或饮水处远一些以保持洁净干燥,而把排泄区设在明亮处,使其低一些。调教成败的关键在于抓得早(猪进人新圈前即进行)和抓得勤(勤守候、勤看管)。
点击右侧按纽分享给圈子好友→
延伸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种猪之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种猪之家(以下简称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发邮件到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本网所转载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三个工作日内处理。举报邮箱:
京ICP备号 Copyright&种猪之家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或网友分享,学讯网编辑整理
摘要:刘凤玲丁陆秋李淑珍黑龙江省鸡东县畜牧局,黑龙江鸡东由于高密度饲养,畜舍常年温暖潮湿,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影响了养殖场本身的效益,也在定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方案
刘凤玲 丁陆秋 李淑珍(黑龙江省鸡东县畜牧局,黑龙江 鸡东 158200)
由于高密度饲养,畜舍常年温暖潮湿,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仅影响了养殖场本身的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因此,如何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1 营养环境控制
1.1 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
当动物肠道内大肠杆菌等有害菌活动增强时,会导致蛋白质转化为氨、胺和其他有害物质,而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等,可减少氨和其他腐败物的过多生成,降低肠内容物,粪便中氨的含量,使肠道内容物中的甲酚.叫噪、粪臭素等含量减少,从而减少粪便的臭气。另外,在饲料中添加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均能减少动物的氨气排放量,净化猪舍内空气,降低粪尿中氮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 配制氮基酸平衡日粮.实行阶段饲养
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随着畜禽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减少,脂肪组织液积增加,这样所需日粮的营养浓度逐步降低。将猪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每降低1%,氮的排出量则减少8.4%。如将粗蛋白含量从18%降到15%,即可将氮的排出量降低25%,而粪便污染的恶臭主要由蛋白质腐败所产生,因此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地配制饲料,不但可以节省蛋白质资源,也是从根本上改善猪舍环境的重要措施。
2 猪舍内部环境的控制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肉猪在17--30℃时生长最快,料肉比最低;怀孕母猪为22-2590;哺乳母猪为巧℃;而仔猪则为28℃; 1周龄以内的仔猪更高为309c。因此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同时寒冷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
推荐视频课程
大家在关注肉猪饲养环境控制注意事项-富农网
&位置: &&
&&&详细信息
肉猪饲养环境控制注意事项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
&&&&肉猪饲养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和湿度&   肉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16~23℃,前期为20~23℃,后期为16~20℃。在此范围内,猪的增重最快,饲料转化率最。有试验表明肉猪在21℃时增重最快,饲料利用率较高。& 相关文章:????????   环境温度过低,猪体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其体温,使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增多,从而使饲料利用率下降。实践证明,当温度降到10℃和5℃时,猪的采食量分别增加10%和20%,而日增重则下降;当肉猪处于下限临界温度以下时,每下降1℃,日增重减少11~20克,日耗料增加25~35克。在寒冷环境下,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的抗病力降低,常发生气管炎、支气管炎、胃肠炎等。因此,在寒冷季节要做好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如关好门窗以防止寒风侵袭、保持圈舍干燥、圈内铺以干燥垫草等。&   环境温度过高,猪为了散发体热而呼吸频率加快,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若环境温度升高至25℃和30℃,则采食量分别减少10%和35%。据报道,在28~35℃的高温环境下,15~30千克、30~60千克和&66~90千克的肉猪的日增重比预期日增重分别降低6.8%、20%和28%;当猪处于上限临界温度以上时,每升高1℃,日增重减少约30克,日耗料减少&60~70克。因此,夏季要防止猪舍曝晒,保持通风,勤冲洗圈舍和给猪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尽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猪对湿度的适应力很强,当相对温度从45%升到70%或95%时,对猪的采食量和增重速度影响不大。但是,在低温高湿度情况下,可使肉猪日增重减少36%,每千克增重耗料增加10%;在高温高湿度时,猪的增重更慢,还可能大大提高猪的死亡率。因此,猪舍内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   2.圈养密度和圈舍卫生 &   圈养密度越大,猪呼吸排出的水汽量越多,粪尿量越大,舍内湿度也越高;舍内有害气体、微生物数量增多,空气卫生状况恶化;猪的争斗次数明显增多,休息时间减少,从而影响猪的健康、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圈养密度虽可提高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但圈养密度太小也是不经济的。另外,当圈养密度相同而每圈养猪头数不同时,肥育效果也不同,每圈头数越多,猪的增重越慢,饲料利用率越低。实践证明,15~60千克的肉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0平方米,&6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每头需0.9~1.2平方米,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在我国的北方,由于平均气温低,气候较干燥,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在南方的夏季,由于气温较高,湿度大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圈舍卫生状况对猪的生长、健康有一定影响。肉猪舍要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应每天清除被污染的垫草和粪便,在猪躺卧的地方铺上干燥的垫草。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   3.舍内有害气体、尘埃与微生物&   由于猪的呼吸、排泄以及排泄物的腐败分解,不仅使猪舍空气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了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和臭味。高浓度的氨和硫化氢可引起猪的中毒,发生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等,通常情况下,虽然达不到中毒程度,但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有不良影响。舍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含量相对不足时,会使猪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增重缓慢。为此,猪舍中氨浓度的最高限度为26ppm,硫化氢含量以6.6ppm为限,二氧化碳应以0.15%为限,应改善猪舍通风换气条件,及时处理粪尿,保持适宜的圈养密度。尘埃可使猪的皮肤发痒以至发炎、破裂,对鼻腔粘膜有刺激作用;病原微生物附着在灰尘上易于存活,对猪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注意猪场绿化,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相关文章
&?最新供求信息
&?热门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肉猪养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