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在字体设计书籍编排时目录的字体设计书籍是几号字(多大),正文又是多大。

员工手册/A4一半/45页/目录用什么字体好,几号?/内页正文用什么字体,几号? 员工手册/A4一半/45页/目录用什么字体好,几号?/内页正文用什么字体,几号? 如题,员工手册/A4一半/45页/目录用什么字体好,几号?/内页正文用什么字体,几号? 这个没用具体的预设,看着舒服并且和您公司的风格符合就行。我们单位刚刚印制了员工手册,页面大小和页数和您提及的相似,把数据告诉您,您可以参考。
页数:54
页面大小:140mm×210mm(基本上就是A4一半),页面竖向。

以下是您要问的字体――
1、前言和目录:迷你简小隶书。这个字体中规中矩,不是很飘逸的手写体也不会显得呆板。
“前言”两个字是28点,前言的内容是12点、间距24。
“目录”两个字是28点,目录的条目是12点、间距20。(这个要看您具体条目多少调整,放在页面里才舒服,我们的是18章,用这个数据挺好)
2、内文:字体是方正博雅宋。
标题15点,间距15,与正文间空一行。
正文10.5点,间距15。

请参考试试。报纸上的正文字体为几号?多大?_百度知道 报纸上的正文字体为几号?多大? 1、小五号(9p)工具书 书宋(宋体) 小五号(9p)、六号(7、四号(13.4 正文字体字号的常见用法名称 正文字体 正文字号图书 书宋(宋体) 五号(10我国目前印刷出版业中正文字体字号的常见用法、六号(7.87p)公文 仿宋 三号(15。表4.7紊郯囤课塬酒后素5p)、细等体 五号(10.5p)、小五号(9p).5p)、六号(7.4所示.75p)期刊杂志 书宋,如表4.87p)报纸 报宋 小五号(9p).1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黑体:方正粗宋简、方正芾唤佰窖脂忌呆邵楷体简、方正大黑简、楷体 一般为。11号 内文: 标题:方正报宋简、方正超粗黑简、方正黑体简主要是三大类:宋体 宋体,六号。 大点的是五号,小点的是小六。 字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广告文案文档格式请教大家,题目用什么字体用多大号字,内容用什么样的字体,文案在让客户或美工看时排版? 我是刚毕业做文案,淘宝文案,今天给美工发文档的时候,他说我需要注意一下字体啥的,但是我真是一穷二白的,不懂啊,不过跟他说下一次发给他的时候文档会好一点,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做到,在这里咨询各位大神一下,谢谢!手机扫描二维码,把小组装进口袋 第三方登录:文字排版中常遇见的问题-字体中国 文字排版中常遇见的问题-字体中国 先要说一说汉字与拉丁字母的区别,字母是一种纯粹发音符号,每个字母本身并没有意义,单词的意义来自于这些字母之间的横向串式组合,而汉字的组字方式是以象形为原始基础,也就是每个字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一个简单的字可能在远古时代就代表了一个复杂的生活场景,因而它也是世界上最形象的文字。两者之间的阅读方式和解读方式都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汉字的编排不能照搬英文的编排方式,它们两者之间在编排上有一些客观的区别。 首先就是同样字号的实际大小不同,英文因为都是字母,字母的构成结构非常简单,一般在印刷上3号大小的英文都能清晰可辨,而汉字因为结构的复杂,在印刷上5号字已经接近辨认极限了,因而在设计时汉字因为要考虑可阅读性,在设计中就不如英文的字号大小灵活多变。还有英文字母线条比较流畅,因为弧线多,所以画面容易产生动感,这一点上比汉字生动多变。(西文字体相对更具几何的特性,在方形主宰的平面设计媒体中,几何性的简洁明快的字体有的时候比信息量大、形象但结构复杂的汉字更有组合造型、编排上的优势)我认为汉字编排不容易产生动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楷体和宋体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天地,整个结构是闭合的,笔划张力的总和趋于零。 第二就是英文编排容易成”段”,因为英文每个单词都有相当的横向长度,有时一个单词就相当于中文一句话的长度,单词之间是以空格作为区分,所以英文在排版时,哪怕是一句话,也大多作为”段”来考虑编排;而这点中文就完全不同,中文的每个字占的字符空间一样,非常规整,一句话的长度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拆成”段”来处理,所以中文在排版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上比不上英文,各种限制严格得多。虽然现代设计中有大量的对汉字进行解构的实验作品和商业作品,但总体来说,还是不能大量推广,毕竟,这种实验牺牲的就是人们习惯的汉字阅读的方便性。汉字的整体编排容易成句、成行,视觉效果更接近一个个规则的几何点和条块,而英文的整体编排容易成段、成篇,视觉效果比较自由活泼,有更强的不连续的线条感,容易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总体来说汉字编排的美和西文编排所产生的美的原因和类型是不同的,只要你打开一本印刷精良的汉字古书就可以发现了。如今后者是强势文化,汉字去适应后者的美是有局限性的。 第三就是英文的篇幅普遍比相同意义的汉字的篇幅要多,在设计时,英文本身更容易成为一个设计主体,而且因为英文单词的字母数量不一样,在编排时,对齐左边那么右边都会产生自然的不规则的错落,这在汉字编排时不太可能出现的,汉字编排每个段是一个完整的”块”,很难产生这种错落感。 (应该说西文的整体编排由于其篇幅较长而具有更多的可能性,西文编排时自然产生的错落并不是西方设计师所期望的,他们在细排文字justification上花大量的时间来调整字距、词距、行距、段前距、段后距等,使得段落更趋向于几何形态)&& 第四,汉字的编排规则比英文严格复杂得多,比如段前空两字,标点不能落在行首、标点占用一个完整字符空间,竖排时必须从右向左,横排时从左向右等等,这些规则也给汉字编排提高了难度。而英文段落在编排时只能横排,只能从左向右,段前不需空格,符号只占半个字符空间,这给英文编排提供了更大更灵活的空间。这些区别在设计时都需要特别注意,不要照搬英文的排版模式来编排汉字,处理不好就会不伦不类!(汉字段前不空字似乎也是可行的了,汉字汉语本身已经被西化了多少年了,横排本身就是西化的结果,那段前的两个空格省下也无伤大雅了,还可以让段落更整齐划一,何乐不为呢。事实上,很多时候首行缩进更多带来视觉上的不和谐,反而不如不要缩进的好。当然这是细枝末节,大体上还是要遵循现有的规则)段前空两字, 标点占用一个完整字符空间这两项本来就是政令干预艺术的无知行为,我更倾向于段前空的字数根据行的长度来定,短则少空,长则多空。标点在古代作为句读本来是不占字数的,为什么要让这结构形态与汉字有天壤之别的标点占一个字的空位是我一直忧虑的问题。 那么对于汉字,究竟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原则和原理来进行编排才能使字、句、段、篇看起来美观清晰呢?本人在实践中,有一些经验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商讨,我在进行汉字编排时一般遵循的流程是:理解——分类——粗排——精确细排——校对。 一、理解: 在进行文字的编排之前,首先要理解文字的内容。我见过很多设计师只注重版式美现而不关注文字内容,文字一拿到手就开始编排,从不考虑文字在说什么,他们的原则是文字一定要服从于版式需要。这是不正确的设计方法,对于一篇文案稿,如果我们不去理解它的表述内容,就很容易本末倒置。 一个标题,究竟用什么字体?用多大字号?横排还是竖排?这些是由整体版面气质和文字表述的内容所共同决定的,而不是按我们的惯性思维理解,标题一定要大,要突出,要用粗壮的字体。 我们要深刻理解文字到底在说些什么,才能为我们选择字体字号提供依据,才能让文字的视觉感受与表述内容保持统一,才能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插图提供指导方向。当然这种理解不是表面性的理解,还是真正吃透它所表达的意思,有时一些文字的意义是指东道西的,表面上是说这件事,其实它真正想表现是却是另一个道理,这就需要设计师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应该指的是知识面和领悟能力吧。字体设计、编排可以被看作一本书整体的一部分,是一种视觉的文学/语言,是对作品内容的一种诠释和视觉体现。实际上、如果细查传世名著的字体,可以研究出很多东西来) 这是在西方也广为争议的论点,有人认为完善的阅读字体可以用在任何风格的文章,因为如果完善的阅读字体的个性一定是很弱的。然而其他字体编排的细节也左右着风格,也是十分关键 二、分类: 分类也就是把我们理解的文字段分成几个层级,并为其分配相应的占用空间和大致的视觉位置。谁是主标题,谁是广告词,谁是副标题,谁是内文,内文的组成结构是怎样的,是否需要进行视觉归纳或者是内容归纳等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为把这些文字分类成几个层级。 ?4) keb 5& �kr+$ y 第一级是最重要和突出的,比如主标题、广告词、副标题等,第二级是对第一级的辅助说明或者是次于第一级的,比如内文和某些特别需要强调的电话号码等,第**是最次要的,比如跋、通联、页码、旁注等等,一般情况下分成三个层级就足够了,但有时会有一些很专业的技术图表和技术参数类的文本编排就另当别论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模糊、大概的基本轮廓,可以让我们了解到编排对象的在版面中的功能和意义。&& 最后要做的就是为各个层级的文字内容分配视觉空间,如果有插图配合的话,应该同时考虑插图和文本的空间占用(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多设计师喜欢先把插图定位得很死,把空间都计算好了,在编排文字的时候发现文字的空间不够,这时只能到处找多余的空间把文字硬塞进去,或者牺牲文字的字号大小来妥协,最后的效果就是到处都很挤,到处都不合理,这些对于新手来说要特别注意,文本的容量和插图的容量一定要同时考虑,在有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对插图的空间进行调整,不要舍不得,整体效果永远都要比局部的效果重要)。(同意,整体效果的把握能力远高于某一个插图或者某一个文字段落,但是细节的把握往往又决定了整体效果的成败,所有细节加起来就是整体) 这里的空间分配的原则就是:每个文本元素都一定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要让它看起来本来就应该在那儿,那块空间本来就是为它而留下的,而不是让人感觉是没有地方放了硬塞在那儿的。这是一个考验设计师整体调控能力的过程,因为空间是固定不变的,而每个元素之间又是互动的,A元素的空间多一点就意味着另一个B元素的空间就会少一点,那么如何让其占用空间均衡合理,要需要从版面美感、视觉流程、表述内容、版面风格、阅读习惯等多方面去考虑,千万不要过早为它下定论,多实验几次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文本各自空间之间的互动这个概念非常形象。“多实验几次”,或者几十次)换一个说法,字体编排的基本原则是黑白平衡的游戏,能够悠游其间的便是赢家。 三、粗排: 经历了前面的过程,设计师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想,粗排的过程就是把这些构想视觉化,以形成一个基本的编排风格,这个过程仍然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是对前面提出的编排构想实践和检验的过程,主要是检验各个文本元素占用空间的情况是否合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现在已经是在做成品了,因此要随时把自已调整到做成品的状态上来,成品的实际有多大,有时在电脑上体现不出来的,要以实际的印刷经验来判断文本的大小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正常的阅读习惯)。 粗排主要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A、对于内文,如果篇幅过长,应该考虑为其分栏。 分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就是把整个篇幅平均分成几个相同容量的段块,另一种就是根据文本内容的结构,以自然段为基础进行分栏,也就是每一段分为一栏,这种分栏方式能产生比较灵活自由、错落有致的视觉风格,但不是所有的篇幅都可以这样来分,它只适合于自然段比较明显均衡,段落数量不多,各个段之间的文本容积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分栏的另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栏宽的确定,一般来说,15-25个字的栏宽视觉效果比较适舒,超长或超短都会引起阅读的不方便。(Jan Tschichold“规定”西文字体编排一行不能超过60个字母,和根据地说的15-25的实际横向距离可能差不多。但是我的分析是一、中文单字字体结构变化大、易辨认;二、如果说很多人,除了天生耳障的人士以外,的阅读习惯是把看到的文字转化成语言的发音spoken language再加以理解的话,那么阅读单音节字符文字的速度一般来讲将高于字母型语言,视觉和发音的整齐划一也使得阅读时不易产生混淆。这样说,中文字体的编排栏宽似乎可以再宽些,但这只是一个基于假设的假设,需要联合有关专业人士实验证实才可。)但也不能太宽,太宽会妨碍读者视线上下行间的转移。汉字缺少相关的research,实在可惜。&& B、字体的设置:字体的问题牵涉很广,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我也只能简短介绍一些实践过程的经验与大家共勉。首先要明白的一点就是: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也就是说字体是有生命的。许多设计师对使用字体很迷茫,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使用什么样的字体,其实这就是没有去真正关注字体性格的结果。 现在电脑上的字库五花八门,基本上我们所需要的字体在里面都能找到,但似乎选择的余地越大情况却越糟糕,各种字体出现在不应该出现的场合已是司空见惯!所以我们要学会区分各种字体的适合范围,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字体的气质与版面的气质是否吻合? 比如说楷体,楷体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字体,经过一千多年文明和无数书法大师的不断锤炼,已经非常成熟了,每一个字都经得起推敲,具有很强的文化气质,因此在做具有文化感和传统味的设计中可以使用。哪一家的楷体大有讲究。&& 宋体也是一种历经几个朝代的字体,被前人们修饰得无可挑剔,端庄秀丽,有贵族气质,还有仿宋体,刚柔结合,精致细腻,很唯美的字体。黑体是一种现代字体,刚挺稳重,有力量感,很醒目,但稍嫌笨重粗糙,但后来发展出来的等线体却非常精致耐看,很有现代小资的感觉,低调却不粗俗,且自成一派。(小资?呵呵。同意,不粗俗,但是不说低调吧,更多的是冷静、沉静、cool,但不拒人于千里之外,适用性非常广。也是本人最喜欢的字体之一。另外,我不认为黑体笨重粗糙,黑体只有被不恰当使用,才会显得笨重粗糙,正确使用的话,是非常现代有力且耐看的)不认为现今大多数的等线体非常精致耐看,大多为应时之做,黑体如果作为阅读字体来恰当运用的话,还是非常经典的。 但有些字体在设计中却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比如文鼎的新字库里面的稀奇古怪的字体,非常粗俗,层次很低,然后就是综艺体、中行书、隶书之类的电脑字体,粗糙难看,气质很差。 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几种字体是:宋体(标宋、书宋、大宋、中宋、仿宋、细仿宋)、黑体(中黑、平黑、细黑、大黑)、楷体(中楷、大楷、特楷)、等线体(中等线、细等线)、圆黑体(中圆、细圆、特圆),这些字体是一些标准的基础字体,虽然普通却很耐看,一般内文都使用这些字体。 当然,也有一些未列入进来的好字体,比如方正繁秀丽体和汉鼎的繁黑变,我就觉得非常不错。(一些汉字字体设计公司的少数字体的确很有灵气,但是没有好好继续开发扩展成一个字体集,而是一味的追求名目花样,开发很多风格迥异的不实用字体,而不是把已有的优秀字体好好挖潜,不断升级完善,以设计出功能更强大的,适用性广的优秀字体。这方面日本的字体设计、生产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韩国的不甚了解,但是似乎也有所长。)综艺和隶书并不粗糙难看,要看如何运用了。 好的字体要用好的表现方式,对于每一种字体的挑选,一定要根据版面传达的内容和气质进行对照选择,不要带有个人喜好,许多平常不用的基础字体要尝试着去用,这样能加深对字体的理解,还有就是参考好的设计作品,看他们是如何使用文字的。总是就是不要乱用,要有切实可行道理,最关键就是一定要有视觉美感。说实话,现在汉字的阅读字体的选择性真的很小,杜兄是如何认为的?(博者:的确如此,不过已经有些新的字体出现,比如方正的兰亭、博雅,虽然还不能说完美,但是无疑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可以用于正文的字体) 关于字体,还要补充一点,书法字体和手写字体是对字体过于雷同的一种好的解决方法,某些特别的版面上,使用这种很自我的字体能让版面产生灵气和个性。(书法字体不一定要少用,但要慎用,使用书法字体不是一定能给版面带来灵气的)阅读字体千万不要自我,除非这是纪念该字体设计师的传记。 C、字号大小的确定。粗排过程中,每个层级的文本字号应该基本确定,这对于形象画册、书籍装帧设计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种多页的设计物需要在文字上有统一的视觉风格,每个层级的文本元素应该在不同的版面上保持相同或统一的视觉性格。字号的大小确定需要有三个依据: 一是各个层级元素之间的对比关系,a应该比b大多少,c应该比b小多少,应该要把各个层级之间的轻重关系体现出来。 二是版面整体比例关系,也就是让文字突出但不唐突,弱化但要可见。(让文字突出而不唐突,弱化但要可见,总结的极好,只是很多时候,文字不应弱化,而应强化,要放在更突出而丝毫不唐突的位置) 三是成品的视觉效果,这是最重要的,比如一段内文,在报纸广告上可能8号至10号就足够了,但在海报招贴上,因为阅读距离的不同,可能需要24号字以上才能看清楚,而在形象画册上,6号至8号字都能看得很清楚,10号字都已经感觉偏大了一点。&& 所以根据不同的成品媒介考虑不同的字号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依赖电脑屏幕的显示效果做为最终依据,要经常培养对字号大小的敏感程度,在一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眼里,8号字和9号字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它们代表着完全不同的表现力。(不同字体、同一字体的不同粗体、不同字号、甚至不同的字母间距、字间距、行距、段前段后距、不同颜色、不同的背景色、不同的媒介,只要居其一,其表现力和最终传达的信息就可能大不相同) 总之一点,字号的大小是一种固定物理尺度,在设计中不能以单纯的感性观察作为确定依据,而要同时加入理性经验和成品概念来作为参考的依据。 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字体的不同也可能对字号大小的造成视觉偏差,一般来说,字符的占用比较满的字体(如黑体)在同等字号情况下看起来偏大,反之(如楷体)则偏小,这些在不同字体混排时经常出现,需要对其进行视觉修正,一般可以加入正负0.1-0.2的修正值就可以解决。(就像字体设计一样,很多时候要根据人的视错觉来决定字号、字距、行距等等,不能固守常规。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丰富的经验,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在编排时,字号的大小级数不能出现太多(除非你在刻意创造某些特殊视觉效果而需要进行混排),最好每个层级只使用一种字号大小,对于同一层级的不同隶属关系的文本,可以用字体进行区分,否则字号级数过多,将造成整个版面的杂乱无章。一般来说,第一层级的字号大小与第二层级的大小区别要比较大,而第二层级与第三层级的字号大小差距应该要小一点,这样可以清晰地体现出各个层级之间的区别。(关于第一第二层级的大小区别要大于下面层级之间区别的观点,这也是非常珍贵的实践得来的经验,可能来自人的错觉,有关心理学)说的极是,也许是符合黄金分割率吧 差距一比差距二接近 D、字距和行距的再设计:这个问题是很多设计师都忽略的问题,所以要在这里重点说一说。为什么说”字距和行距的再设计”而不是”字距和行距的调整”,因为这里面的变化如同中国古代的八卦阵,复杂多变,不同的字距和行距设定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风格,已经可以说成是一种”再设计”。(字距和行距绝对是一种设计,David Carson就是靠不规则字距行距设计起家的,当然他的设计是另一种设计,和根据地讨论的不甚相同)这里不适宜把字体设计本身作为创作元素的设计来混淆讨论。 看到过很多设计师在进行文字编排时,直接使用电脑默认的字距和行距进行排版,花了大量精力在字体和字号大小或者段落形状上做文章,却完全忽略或者不重视字距和行距的再设计,以至于最后总是不得要领,结果不尽人意。 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的占位空间完全一样,所以编排中非常容易出现呆板、沉闷、粗糙的视觉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就是字距和行距的调整。如何让一段文字看起来精致、清晰可辨?不单单是字号大小的问题,而是每一个字、每一行字、每一段文本、每一篇章的上下左右的空间间隔距离是否合理。(随便调整一两个参数,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视觉、阅读体验,这就是文字设计的奇妙之处)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s一书中有更量化的阐述,更具操作性。 一般来说,字距的确定是由字体结构来决定的,因为每种字体对字符的占用空间是不一样的,比如楷体,结构比较自由灵活,对字符四边的占用率比较小,所以它所要求的”字距”也相对较小,字距太宽的话视觉效果就会散,阅读起来很吃力。而黑体和宋体则对四边的空间利用率很高,字符很满,因此它所需要的字距空间就比楷体要稍微大一点,才能让阅读者感觉舒适(非常有用) 在正常情况下,电脑的默认字距都偏宽,应该适当把字距调小一点。(倒没有觉得,很多时候我甚至会把文字适当排宽一些,以求“通气”) 而行距的设计,则最能体现一个文字篇章的气质,汉字的行距设定一定要比字距大(除非你纯粹在追求一种特殊效果),行距最小应该在字高的50%以上才会看起来舒适,才能让”行”的感觉出来。 单个汉字在设计中是一个个”点”,汉字的编排就是把这些点连成我们需要的线、面、形体,让它为设计服务,至于是让它成为点还是线或者是面,就完全由字距和行距所决定,有时我们在做一些比较大气的版面时,为了寻求一种视觉张力,会把文字行距处理超常地宽或窄,以加强每行字在设计版面中的作用力,充当”节奏线” 的概念。有时也可以夸张字距,让字距超常地宽,让文字在设计中起到”点”的作用。 W^r&B; 总之,或严谨传统,或反叛突破,字距和行距的再设计可以为版面提供更加灵活、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诸位多多试验就能体会其中奥妙。有一点需要补充的,不要牺牲可阅读性作为代价! E、对齐:汉字编排中的”对齐”是让人头痛的事情,有时为了让一个标点符号避开行首行尾,就要对整个段落进行大调整。对齐主要是指头尾对齐、段落对齐,一般来说,一段文字要想让它看来整齐划一,最好让标点不要在行头和行尾出现,这样可以保持文字段的完整性,当然调整起来是很吃力的,但就我的经验来说,有时候我为了对齐一行字,甚至会把所有的文字都打散了来重新进行微调。 因为电脑的自动对齐命令是基于一种相同的定位数值,而不能考虑到不同字体和字号之间的视觉偏差,设计师就需要对这些视觉偏差进行修正。设计师要具有这种严谨的编排习惯,对每一个元素都要斤斤计较,要做到分毫不差,才能有完美的作品产生。(很多设计缺的就是斤斤计较、精益求精,而字体编排很多时候就是基于经验和规则之上的字斟句酌,锱铢必较)Indesign CS有支持中文排版的插件,可以自动控制标点不排头 F、气口的设置:汉字的编排不像英文,英文有上标下标,有单词之间的空隔,所以排列起来感觉很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汉字每个字之间都太规则,所以排列起来沉闷无趣,要打破这种局面,就要学会设置气口。 所谓气口,就是能让大篇幅文本透气的空间,让阅读者有喘气的机会。一般来说,汉字编排中气口的设置在段前段后进行,气口的基本特征就是比正常的行距要大、与文字篇幅外围的大面积留白相连接、具有与空气对流相同原理的空白视觉通道。 气口的设置根据设计的具体需要进行设置,篇幅小的时候一个气口就足够了,篇幅大而复杂时,则需要设置多个气口,尤其是抽象、枯燥的技术型文本块,由于层级关系复杂,更需要针对不同层级设计不同的气口,这样能缓和阅读的紧张感,让文本块看起来有节奏感和趣味性。 要注意的是,气口的设置一定要在自然段或自然章节的前后进行,不要勉强拆分一个完整段来设置气口,这样会破坏文本本身的完整性。(气口这个概念简直是惊艳,把文字编排看作物品的陈列摆放,把空间看成空气,规则简单松散但却涵盖宽广、定义精准,让人不由联想起中国传统的书法的布局规则,非常有意思,值得好好研究、发展。)气口指的是某一段与段之间的空距吗?(博者:我的理解是段与段之间的空间,这包括由段距和首尾行空出的空间,如有标题,则由此而产生的空间应该也被计入) G、文本块的趣味性:汉字编排是很严谨的工作,但有时太严谨就会呆板,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文本块的趣味性,当然现在的电脑技术有很多的特殊效果可供我们选择的,比如首字下沉、文本阴影、文本绕图、任意形状的文本框等这些效果,就能让枯燥的文本块产生很好的趣味性。(趣味性可以少谈些吧,一般的文字编排强调节奏韵律,就像音乐一样,在听起来呆板的重复节奏中变奏,把文字看成音符来演绎。在某种程度上,设计和音乐其背后深层蕴涵的一些东西是相同的。加强整体布局、节奏、韵律的把握,能够抵消局部的呆板,甚至一个整体“呆板”的设计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就“灵动”了。扯远了,不过对于海量文字编排主要还是抓大局,先定下一个节奏,即基本网格,然后再考虑加入变化/变奏)呵呵,还是用气韵生动来代替趣味性吧。 但作为设计师来说,不能一味依赖电脑提供的程序化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独立创造一些有趣的编排效果,以体现设计的某种特别意图。(“有趣的编排效果”须基于一种已经实现的视觉节奏上的有所保留的变异,对较大量不带调侃或戏谑等特殊意味的文字的编排须慎用,否则可能带来纷乱。在这里,我默认作者讨论的也是大量的语气中性的文字编排) 比如让自然段之间有意识的错开、设置特殊的文本块的摆放角度、增加其它的可视化的效果、让文字同时具有图像的效果、颠覆传统的编排习惯等等,在设计的领域里,只有你敢想敢做,就一定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但不管何种趣味性的效果,最多同时使用两个,用得越多情况反而会越糟糕,要有把握的分寸,时时刻刻都要关注版面的整体美感,不要图一时之快而破坏整个版面,造成杂乱无章的结果。做这种变化时,决不是率性而为的,一切效果要在自己控制中,决不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版面的风格是严谨的还是动态的,要取决于文章的风格。 H、文本块的外围留空:文本块处理好了,放在哪儿?怎么放?这就牵涉到”外围留空”的问题。 所谓”外围留空”,就是文本块或篇章本身之外的周围需要一定缓冲空间,以利于阅读轻松愉悦,就象是城市的的一栋漂亮的建筑,如果周围不足一米的地方就是其它乱七八糟的建筑,那么这栋建筑将会魅力尽失,而如果它的周围有大片草地,它的魅力才能完整地展现出来。(这个比喻妙极,的确如此,落黑布白,这就是文字设计的精髓,两者同样重要,大多数时候,我们不乏落黑的胆量,但缺少的是布白的能力。这个比喻也说明了不同设计学科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还说明了设计从来就是不能只考虑被设计主体本身,必须思考设计在其特定的环境中的效果) 文字编排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经过严谨编排的文本块的四周全是挤得满满的图片、色块,那么这个文本块的美感就很难体现出来了,所以,在文本块的编排时,一定要在外围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根据我的设计经验,一般比较舒适合理的留空,大致比例是:如果是从左向右阅读的文本块,那么它的左边边界到相邻元素之间的距离至少要保证3个以上完整字符的安全距离才能透气;如果左边相邻的是纸的边界,则一般需要6个字符以上的安全距离才能缓冲,否则就会有太”冲”和太”危险”的感觉。 文本块的顶部与其它相邻元素的空间也就应该保持至少3个字符的安全距离,而且越多越好。文本块的右边和下边对空间的需求相对较小,一般保持1个字符以上的安全距离就可以了。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数值,许多情况下这些规则是可以被打破的,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多进行这种视觉实验,多揣摩好的设计作品的文本外围留空是怎样的,提高自已对这方面的认识,以后就会慢慢掌握留空的方法。(这个量化似乎没有说服力,文字和其他元素相邻的空间完全决定于特定的情况)关于如何量化的考虑,也可以参考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四、精确细排: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须的,汉字编排是很讲究精确计算的,严谨完美的编排一定来自于精确的计算,这点在日本的设计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日本文字的编排规则与汉字一样)。这个计算过程就是精确化、清晰化的过程。要计算什么呢?(这里好像没有说到位,也可能作者需要另写一篇,专题讨论如何精确化、量化文字编排,具体是哪些方面及其操作方法等,结合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来详细阐述) 在成品的习惯阅读距离内字的大小字号是否已经合理,各部分比例是否恰到好处,文本篇章在整个版面中是否和谐,各个层级的文字是否清晰明了,分栏的栏数和栏宽是否合理,各元素之间的距离是否安全得体,该对齐的部分是否已经分毫不差,字距行距看起来是否舒适,是否已经考虑过印刷成品裁切出血位后的距离,是否有需要进行视觉修正的部分,每个文本块的位置是否能完全确定下来等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经过复杂周密的调整和计算,有些需要通过我们的眼睛进行判断,有些需要借助经验,有些需要校验数值,所以这个过程马虎不行,尤其对于文本量非常大的设计项目,一个地方出错,可能牵涉到所有的版面都需要调整。 五、校对: 虽然这是一个很老土的话题,但是对于商业设计这种讲究效率的行业来说,是必须要坚持的,因为有时我们无意间漏掉的几个字、几句话都可能对你已经精确编排好的版面造成极大影响,可能会浪费你很多的宝贵时间去重新调整,因此,还是校对一下心里踏实些,免得以后重复许多无用功。(这个概念可不老土,它考验的是设计师的耐心、责任心和知识面,这些东西都是必须的,对我们现在的很多设计师尤其重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字体设计书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