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数学题:能够找到一点,使该点到四边形的各边距离对角相等的四边形,则该四边形为________,为什么(要求充分必要)

& (2015秋o新泰市期中)四边形ABCD中,AB=8,AD=
本题难度:0.47&&题型:填空题
(2015秋o新泰市期中)四边形ABCD中,AB=8,AD=6,BC=7.5,CD=10,AC=11,BD=13.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其最小和为&&&&.
来源: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中,∠A=∠C=45°,∠ABC=105°,AB=CD=15厘米,连接对角线B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50゜,求∠B、∠C、∠D的度数.
[巧妙拼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90°,∠B=45°,AB=12厘米,DC=4厘米,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如图,四边形ABCD中,∠A和∠C都是直角,AB长为6cm,BF长为7cm,DC长为4cm,DE长为5cm,那么四边形BEDF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016o泰兴市一模)如图,四边形ABCD中,∠A=∠ABC=90°,AD=10cm,AF=30cm,E是边CD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1)求证:四边形BDFC是平行四边形;(2)若BF⊥CD,求四边形BDFC的面积.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2015秋o新泰市期中)四边形ABCD中,AB=8,AD=6,BC=7.5,CD=10,AC=11,BD=13.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其最小和为.”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要使四边形内存在一点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点就是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由此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个点O就是对角线的交点∵对角线AC=11BD=13∴其最小和为11+13=24.故答案为:24.
【考点】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2015秋o新泰市期中)四边形ABCD中,AB=8,AD=”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线段的性质
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从四边形内找一点.使该点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B.菱形.矩形.正方形C.菱形.正方形D.矩形.正方形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从四边形内找一点,使该点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B.菱形,矩形,正方形C.菱形,正方形D.矩形,正方形
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A、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具备角平分线的性质,不能找到一点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错误;B、因为矩形的对角线不具备角平分线的性质,不能找到一点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错误;C、因为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都具备角平分线的性质,其对角线的交点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正确;D、因为矩形的对角线不具备角平分线的性质,不能找到一点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错误.故选C.
科目:初中数学
7、从四边形内找一点,使该点到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B、菱形,矩形,正方形C、菱形,正方形D、矩形,正方形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新课标三维目标导学与测评  数学八年级上册
从四边形内找一点,使该点到各边距离都相等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B.菱形、矩形、正方形
C.矩形、正方形
D.菱形、正方形
科目:初中数学
从四边形内找一点,使该点到各边距离都相等的图形是
A.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B.菱形、矩形、正方形
C.矩形、正方形
D.菱形、正方形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数学教研室
A&&& B& C&&& D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当前位置:
>>>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
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凸四边形的准内点。如图1,PH=PJ ,PI=PG ,则点P就是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
(1)如图2,∠AFD与∠DEC的角平分线FP、EP 相交于点P 求证:点P是四边形ABCD 的准内点;(2)分别画出图3平行四边形和图4梯形的准内点。(作图工具不限,不写作法,但要有必要的说明)(3)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括号内填“真”或“假”。①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存在准内点。(&& & )②任意凸四边形一定只有一个准内点。(&&& &) ③若P是任意凸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则PA+PB=PC+PD或PA+PC=PB+PD。(&&&& )
题型:探究题难度:偏难来源:江苏期末题
解:(1)如图2,过点P作∵EP平分,∴同理∴P是四边形ABCD的准内点。(2)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BD的交点P1就是准内点,如图3(1)或者取平行四边形两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P1就是准内点,如图3(2)梯形两腰夹角的平分线与梯形中位线的交点P2就是准内点,如图4(3)真;真;假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主要考查你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梯形,梯形的中位线,命题,定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梯形,梯形的中位线命题,定理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结这个角的顶点和与对边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叫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由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由于三角形有三个内角,所以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角平方线定理:①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垂直于两边为最短距离。②角平分线能得到相同的两个角,都等于该角的一半。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④三角形的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为内心 ,即以此点为圆心可以在三角形内部画一个内切圆。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角平分线作法:在角AOB中,画角平分线方法一:1.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角AOB两边于点M,N。2.分别以点M,N为圆心,以大于1/2MN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3.作射线OP。则射线OP为角AOB的角平分线。当然,角平分线的作法有很多种。下面再提供一种尺规作图的方法供参考。方法二:1.在两边OA、OB上分别截取OM、OA和ON、OB,且使得OM=ON,OA=OB;2.连接AN与BM,他们相交于点P;3.作射线OP。则射线OP为角AOB的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符号“□ABCD,如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ABCD”。①平行四边形属于平面图形。②平行四边形属于四边形。③平行四边形中还包括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等。④平行四边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主要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10)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1)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图)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1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分。(14)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15)平行四边形中,一个角的顶点向他对角的两边所做的高,与这个角的两边组成的夹角相等。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的中位线:连结梯形两腰的中点的线段。& 梯形性质:①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②梯形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做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③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梯形判定: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高=(上底+下底)×高=梯形面积梯形中位线到上下底的距离相等中位线长度=(上底+下底)梯形的周长与面积: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用字母表示:a+b+c+d。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b+2c。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S=(a+b)×h。变形1:h=2s÷(a+b);变形2:a=2s÷h-b;变形3:b=2s÷h-a。另一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梯形的分类: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梯形的判定:(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命题的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受逻辑限制的演绎推导,证明为正确的结论的命题或公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定理。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相信为真但未被证明的数学叙述为猜想,当它被证明为真后便是定理。它是定理的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一个从其他定理引伸出来的数学叙述,可以不经过证明成为猜想的过程,成为定理。如上所述,定理需要某些逻辑框架,继而形成一套公理(公理系统)。同时,一个推理的过程,容许从公理中引出新定理和其他之前发现的定理。在命题逻辑中,所有已证明的叙述都称为定理。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公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分为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四种命题: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定理结构:定理一般都有一个设定——一大堆条件。然后它有结论——一个在条件下成立的数学叙述。通常写作「若条件,则结论」。用符号逻辑来写就是条件→结论。而当中的证明不视为定理的成分。逆定理:若存在某叙述为A→B,其逆叙述就是B→A。逆叙述成立的情况是A←→B,否则通常都是倒果为因,不合常理。若某叙述是定理,其成立的逆叙述就是逆定理。若某叙述和其逆叙述都为真,条件必要且充足。 若某叙述为真,其逆叙述为假,条件充足。 若某叙述为假,其逆叙述为真,条件必要。常用数学定理: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面积=边长×边长; S=a×a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棱=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c: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体积=长×宽×高 ;V=abc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 v:体积 h:高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发现相似题
与“定义:到凸四边形一组对边距离相等,到另一组对边距离也相等的点叫..”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3629148910360011382043231647129598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角相等的四边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