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属于 应试教育 那外国探险家有哪些的属于什么教育? 都有哪些教育方式 ?

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外国人的教育是什么教育_百度知道
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外国人的教育是什么教育
  中国是应试教育,大部分西方国家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不同定义常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第三,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与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因此,素质教育可以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大体可以从以下10点表现出来: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型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从以上10点基本可以着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在教育过程上的表面性,在教育成果上的虚假性,对基础教育危害甚深,对广大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通过切实的努力动摇它、瓦解它、改造它,把它转化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能力强,多数打工补贴自身的消费需用:
一般而言,人类将越来越关怀人性的发展,能与人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 现代社会更能接纳哪一种教育结果呢、少年从小就表现出以下特点,所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活力的,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一句话,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敢想,国外的儿童,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性格倾向积极,具有创新精神,乃至大学生、“会读书”的所谓的“才”、胆大,这种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自立能力强,他们18岁开始不依靠家庭、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遇事镇定沉着、胆怯,开朗,而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全面的人:做事被动。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勤俭度日的习惯,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敢做,社会活动能力强,美国家庭教育更能培养个性张扬。一句话、生存力的“人”、少年;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学会一些推销,不太会“当家理财”。显然,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应试教育”的结果,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而中国的儿童、创造性。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学习成绩不亚于美国孩子、有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差、内容和方式。我们可从不同国教育结果的比较中略见一斑,要求人性的充分解放不同的教育目的,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社会发展的动因是人的能动性,独立生活能力差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3条回答
注重开发和引导,书呆子和高分低能教育占了主导地位。不是我们这样的照本宣科,只是更注重素质教育和实操能力也考试的
国外是素质教育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早上6点去学校下午或者晚上回来,而外国是早上9点去上学下午3点回来
我说的不是日本
而是加拿大和美国
应试教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是莫须有的——素质教育问题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探索之(一)--《文教资料》2006年35期
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是莫须有的——素质教育问题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探索之(一)
【摘要】:本文证明了素质教育二十年来之所以举步维艰的一个深刻原因:素质教育由反对之而产生并作为其对立面而得以生存发展的应试教育,其作为一种教育原来不存在,是莫须有的。作为一种教育的应试教育即具有这样两个特征的一个东西:1)它是我们称之因而是能称之为应试教育的;2)它是我们声称要加以反对并轰轰烈烈反对了约20年的。我国解放后的教育都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的,因此,我们称之因而是能称之为应试教育我们声称要加以反对并轰轰烈烈反对了约20年的这样一种教育,在解放后的我国是不存在的;这样一种教育在国外也无存在的证据。可见,我们称之为应试教育并声称要加以反对并轰轰烈烈反对了约20年的这样一种教育,是莫须有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521【正文快照】:
在反对应试教育的声浪中,素质教育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产生兴起,二十世纪90年代后半期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日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至今已轰轰烈烈搞了约二十年。据说,硕果累累。然提倡和实施所谓素质教育的人们,一如既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贵香;;[J];考试周刊;2008年27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卫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张正江;[J];教学与管理;1998年05期
康宁;[J];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杨峻,王根顺;[J];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蒋国华;[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陈云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陈锡文;[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 劳凯声;[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阳光宁;;[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于险波;[J];成人教育;1998年04期
尹向东,曾秋容;[J];成人教育;2000年07期
谭菲;郝利;;[J];中国德育;2008年04期
张兵,李力;[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钱昌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9年03期
陈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1期
苏景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8年04期
焦富民;;[J];法学家;2003年06期
梁植松;[J];广西财专学报;199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兴;[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韩延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振改;[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李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吕耀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姬振旗;[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邱琳;[D];武汉大学;2010年
杨飞云;[D];河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宋雪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罗许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覃丽君;[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何琳琳;[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聂迎娉;[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刘美玲;[D];宁波大学;2011年
曹海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王智毅;[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赵海亭;[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卫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燕国材;[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2期
康宁;[J];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陈孝彬;[J];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长春;[J];江苏高教;1996年05期
周远清;[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1期
燕国材;[J];教育科学研究;1990年02期
董奇,陶沙;[J];教育研究;1999年10期
陈孝彬;[J];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04期
高钢;[J];内蒙古教育;1998年04期
朱世和;高文元;喻让;;[J];人民教育;1987年03期
柳斌;[J];人民教育;1996年06期
柳斌;[J];人民教育;1996年09期
柳斌;[J];人民教育;199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锡亭;[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陈道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金美福;[J];东疆学刊;1999年03期
彭卫国;[J];河北学刊;2003年02期
吴道霞;[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李海秋;陈俊明;刘桂荣;;[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郭子贤;;[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汤笑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计明霞;刘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金云娣;;[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连水;袁凤辉;;[A];第五届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郑建存;;[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张健;;[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汪自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邱秋;;[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梁军能;;[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C];2006年
周训芳;;[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匡海鸥;龚联遂;梁朝友;戴启镒;杨昌明;;[A];2006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毛志强;杨德辉;;[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傅晨;薛晓琳;王天芳;;[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喻宁;[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徐冉;[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N];深圳商报;2000年
杨筱;[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N];中国电子报;2002年
翁向东;[N];市场报;2002年
王成;[N];中国企业报;2002年
张继明;[N];医药经济报;2001年
方兴东;[N];中国保险报;2000年
余玮;[N];人民政协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万斌;[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彭柏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王正斌;[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周宏芬;[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李天雪;[D];兰州大学;2007年
王运良;[D];复旦大学;2009年
章敬平;[D];苏州大学;2007年
李秀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柳成荫;[D];天津大学;2008年
杨金玉;[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杨小龙(杨晓农);[D];郑州大学;2005年
宗鸣;[D];苏州大学;2004年
黄东海;[D];武汉大学;2004年
王国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付东亮;[D];山东大学;2006年
肖渝晖;[D];四川大学;2005年
张金文;[D];郑州大学;2005年
段勃;[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王鹤;[D];天津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 介绍下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_百度知道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方式到底有什么区别? 介绍下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教育方式!!!
  一、西方教育和中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解决难点中积累验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知识的成果。回味中国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在教师一步一步指导下学习实践,那么得到结论是书本知识,结果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西方和中国教育最大差异就在于本质是否以人为本,是否从学生的本能出发,中国教育是一种“无次品生产”教育理念,是完美的教育,希望生产出的是合格产品,教育之中的学生遵循“学习是不可以犯错的”的规律,学生创新思维在学校“完美”式教育模式中被禁锢。西方教育是人文的,课堂上从小培养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和思维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教育教学作用是指引者,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亲和无拘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出现的疑问一起去图书馆或团体解决,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正确与否自己做出判断,教师没有约束学生的自主思考。人文发挥学生独立或群体思维创造力——让学生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老师提问,学生最好正确回答,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被动的缺乏密切友好和谐的沟通,造成学生思维单一想象模糊的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牢而不固。  二、中西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显著差异: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而且纯粹的应试教育又使大学成了学子们舒缓十几年寒窗苦读压力的发泄场,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三、中西学生从知识层面上的区别: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影响。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同样的读小学,如果一位中国小学生一下课就跑出教室玩,中国的老师就会把他的家长找来说这个学生不爱学习有问题,而在美国如果一个孩子下课了不知道出去玩那么老师也会把家长找来说您的孩子不知道玩有问题。美国人正是在孩子的玩耍过程中发现他的兴趣、爱好所在,才能加以引导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挖掘出天才!而中国呢?这也正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讨论很热的为什么近代以后中国很难再产生象钱学森、季羡林等等一类的大师级人物的原因之所在。  美国人自强自立,务实并注重个人能力,敢于冒险,开放和创新等,使美国的教育呈现了现在的这个样子,强列的素质教育。美国老师承认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并鼓历他们努力张杨自己的特长。美国培养的都是有真本事的人。比如,美国从1980年到现在共为他们培训出300多名亿万富翁。和数不清的诺贝尔获得者。这正应了美国的缔造者华盛顿的话:让美国人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医学。考试科目统考两门,英语,(非结业!你觉得自己英语了得 你参加美国本科生入学考吧
SAT。 方可报考!,肄业! 你还是小孩子,普通硕士。MBA MPA(在职)国内考试 需要有本科毕业证书,教育硕士,但是也有例外的) 两门加试科目,考研基本没戏。(在大学六级没过,以及自考本科毕业证书:政治,否则按同等学力报考) 或者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包括应届成人高考本科毕业生)。美国本科入学考叫做 SAT美国理工科及普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叫做GRE美国法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叫做 LSAT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叫做GMAT美国医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入学考 MCAT国内基本上分为 法律硕士说白点
啊 !!!!我也想像你一样好好发泄一下啊,我也是初三啊!!!真的好苦啊,每天压力都好大,》》》但别人不都是这样过来的么?楼主兄弟啊,我们一起受难,痛苦绝会减少一点吧!
前不久留美教育博士刘萍对中美教育作了一个比较并得出“美国初级教育不如中国”、“中国的初级教育基本功扎实”的评价(见“一个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日贴于“教育与学术”)。我认为她的看法是很片面的。作为一个教育学博士,如果她的观点广为传播,会误导许多人甚至整个教育界。本人在中国(学士和硕士)和北美(博士)都学理工科,且孩子在北美上学近十年。我想谈谈我的感觉和看法,供教育界人士或有兴趣的朋友参考。因时间匆忙,不便展开来写,这里仅讨论几个重点并以实例于以说明。
例一、尽管西方初级教育(小学和初中)比起中国来学习内容少、节奏缓,可我十多年来在北美的学校和公司里接触到的老外在业务上多数都很优秀,平庸者比例小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而且普遍敬业精神强。他们的表现一点...
应该是好学生多
但是这些好学生都不会有惊人的突出的表现
他们不会有任何学术界有任何成就
他们一生仅仅是学习别人的好学生但是要想有惊人的表现 以及 突出贡献于社会以及学术界的
都是要依靠中国的坏学生中国好学生 因为他们规矩 听话
他们不会有创新席位 也不会有幻想
只知道课本死死的知识
百无一用是书生
就是因此而形成的明言中国坏学生 因为他们敢于创新思维
只要努力把不可能为可能寻找方法
那么他们就有所成就。中国教育我认为不好,不是资源不够,而是教育理念不好。注意知识本身 不注意知识实用意义。就是说只教育书本
过于死板的教育
抵制思维教育
把更多优秀思想以及头脑人打压在萌芽中,中国人多聪明人也多。就是发明创新的科学家少之又少。但是复制学术多之又多。正...
中国教育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考生成绩被取消是应试教育的水土不服
来源:综合
作者:红网-岳乾
  近日,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官方给考生发送邮件称,将取消9月19日中国地区的所有Upper Level SSAT考试成绩。对于取消成绩的原因,SSAT中方考试管理委员会表示,中国考生在本次考试中出现了高分数考生较多的情况,让考试委员会产生了怀疑。(10月21日《京华时报》)  对于美国SSAT中方考试管理委员会的行为,我们本没有评论的必要。但这一事件涉及中国考生,所映射出的实际上是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取消考试成绩,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中国考生在本次考试中出现了高分数考生较多的情况,让考试委员会产生了怀疑。这不是首例,在此之前,就曾多次发生过中国考生参加美国方面组织的考试因成绩过高而被取消成绩的事件。  也许会有人将美国方面的行为视为歧视与偏见。在这些人看来,在长期的历练中,中国考生及以培训机构对于考试有一套独特的应对方式,利用这套应对方式,辅助适当的刻苦训练,拿高分并非难事;而美国人不理解、不懂得中国学生的这一套,所以不免对中国考生的高分表示惊诧,毫无证据地取消成绩,自然有歧视的嫌疑。  但美国方面真的不理解这一套吗?结合日常经验以及新闻媒体的梳理,我们不难得知,所谓中国考生以及考试培训机构的应对方式,无非就是押题、猜题、大量的模拟训练、反复的真题剖析、研究出题规律,总之,琢磨考试本身。美国方面并非不了解、不知道这一套流程,而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行为就等同于作弊。  想来也是。所谓考试,考查的乃是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掌握、应用与理解,如果一味地将功夫花在对考试的琢磨上、对题目的猜测上,考试的意义就必然就丧失、价值将被扭曲,久而久之,本来必要的考试异化为畸形的指挥棒,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这是其一。其二,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关注知识本身、致力于发展综合素质的人反而可能得不到高分,这既戕害了考试的公平价值,也将在整个社会中纵容劣币驱逐良币。试想,这种既侵害考试公平原则、又背离其初衷的行为,不是作弊又是什么呢?  然而,这样的景象在我们国家却是司空见惯、理所当然的,押题、猜题从来没有被人视为作弊行为,反而可称聪明之举。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应试教育的教育文化异化了教育生态,也扭曲了社会的是非观念。在其裹挟下,整个社会、整个教育体系都以考试本身为根本目的、以高分为根本导向、以技巧为用力所在,而关注考试真正价值的人越来越少,关注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应用的人越来越被边缘化。所以,中国考生成绩被取消实际上是中国式应试教育在美国遭遇的水土不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他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参照物,愈发比照出久已潜移默化于我们社会的独特性,也着重将我们因长期浸淫其中而觉理所当然的东西凸显出来,激发我们的反思。当我们社会司空见惯的这一套在美国遭遇了水土不服,我们在表示惊诧之余,恐怕更应该想一想,这两套价值观何者更契合考试的意义,何者更吻合考试应有的公平价值,以及何者更能导向、培育一种良性的教育生态、文化体系。  文/岳乾
(责任编辑:王蕊)
原标题:中国考生成绩被取消是应试教育的水土不服
&&&&&&</div
检讨抗灾路径依赖,既不在天灾中竖英雄也不忘在人祸中悲悯苍生…[]
   社论:
正是魏则西事件的存在让这个办法具备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热帖推荐
感觉他应该很凉快……[]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探险家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