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什么知识乐教乐学读后感感

健康快乐成长--都昌县陶金丽学前教育工作室
当前位置:&&&
《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的读后感
上传: 黄映雪 &&&&更新时间: 7:16:21
听完卢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这份文件非常清晰地把幼儿园教师标准化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 一、第一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 主要包括4个领域内容: 1、职业的理解与认识;2、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3、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4、个人修养与行为。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面旗帜,要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以孩子为主题,尊重幼儿,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专业的幼儿园教师,要真切热爱幼儿教育这份光荣的职业,光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把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幼儿园的工作是繁琐的我们要做到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家长和孩子们。同时还要学会必要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怎样做得更好,怎样为人师表,在孩子心中树立一面旗帜。 二、第二个维度:专业知识 主要包括3个领域 1.幼儿发展知识;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3.人文科学知识。 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应有的知识,要有专业性,给孩子一杯水,我们自己要具备一桶水。要给孩子更多的知识,我们要经常给自己充电,学会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才能指导和规范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实践,在一日常规中能制定各种不同的目标,随机教育,让我们和幼儿共同发展。其次是保育教育知识,我认为幼儿园老师必须掌握一些意外的事故和危险性的自救和安全防护的基本意识。 三、第三维度是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7个领域: 1.环境的创设和利用;2.一日生活的组织和保育;3、游戏活动的技能和引导;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5.激励与评价;6.沟通与合作;7.反思与发展。 听完此次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有专业水准的幼儿教师。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读后感
http://www.jl.qdedu.net/Images/uploadfiles/28.swf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读后感
作者:吴珏B来源:发表时间: 8:44:13访问次数:671
仔细研读本书,感觉很多学习内容。通过这本书的学习使我更加明确了自主式的课堂教学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编写自学辅导提纲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个标准。在现行的学校教育条件下,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任务,故他们的学习目标大多还是由教师来制订。教师给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除了必须反映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出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处,还要尽可能的具体、明确,便于
学生对照着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对于在试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初期的初中生来讲,教师为学生编写自学辅助提纲是一种有效的做法。自学辅助提纲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回忆和应用已有知识,要遵循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顺序,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去看书学习,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其内容包括:(1)学习的基本内容和达到的标准;(2)对学习步骤和方法的提示;(3)自学练习题目。对于初中生来讲,需要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学,要求老师在一节课结束前,下发给他
们下一节课的自学提纲,引导他们在课外预先主动学习。
二、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制订了学习目标和编写自学提纲后,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提纲的要求对课本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先系统学习课本的内容,独立获取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之一。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效果呢?(1)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特别是在教学模式的形成初期,由于学生还不适应,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没有形成和发展起来,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要长一些,等到以后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给他们的时间就可以相对短些。(2)在自主式教学指导模式实施的不同阶段,教学方式要有所区分。在实施初期,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看书,教授他们研读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前,要告诉学生重点看什么,解决什么问题,把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用符号在书上勾划出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解,也便于复习时参考;等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形成自学习惯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3)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及时指导。要对学生积极表现给予强化,对那些应付学习的学生要批评、督促。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不能流于形式,随便看看书了事,必须要求他们通过自学尽可能把自己能够掌握的内容先行掌握。
三、自学检查
自学检查的目的是检验这生自学课本或自学提纲的情况,为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重点讲解做好准备。它要求涉及下列内容:(1)学生的学习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练习正确与否?(2)如果学习目标没有达到,有几种形式?(3)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原因何在?(4)差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困难在哪里?当然自学检查的有效形式是让学生做紧扣课本内容的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一般指定数名内学生板演(包括优、中、差三类)。板演的最好结果是有做对的也有做错的,这样便于大家讨论。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解题的情况,掌握反馈信息,另一方面及时辅导差生。
四、组织讨论
通过自学检查,一般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已经达到了某些学习目标,有些可能没达到,表现为有些学生把习题做对了,有些学生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不要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对练习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讨论,使学生自己纠正、解答一部分没有做对的习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一般说来,正确运用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策略才能做对练习题。因些讲出做对题的道理就是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容易做错的地方,也就是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因此说出做错的原因,也就是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这样的讨论既解决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教师重点讲解
经过自学和讨论,有些学习内容和问题已经被学生掌握或解决,而有些内容学生还没有理解或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是一种高水平的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是真正用于解惑的“精讲”。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1)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在自主式模式的指导下,学生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习与课堂讨论后,对新知识已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讲授就不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与难点讲解就可以了。(2)对于初中科学的内容来说,由于它更多的属于智慧技能的范围,讲解就以基本原理或规则为核心内容,最好结合练习题讲解,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根源。(3)理科的学习有时有极为严格的逻辑关系,即前面的内容不掌握,后继的学习就不能进行,这时候教师的讲解就必须与自学检查、讨论交叉进行。也就是说,在每一项学习内容经过自学、讨论后,如果发现学生没有理解或掌握,教师就要进行讲解,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而不能等所有内容经过自学检查和讨论后再作讲解。
六、练习巩固
如果学习目标设置得当,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和教师讲解,大多数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并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是到这一阶段,学生们不可能牢固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因此要通过系统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要注意设计好变式练习,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有时候还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使学习走向深入。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视情况给学生以个别指导,尤其要给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指导。
七、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使之系统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总结和评价能力,课堂小结可以由学生进行,教师适当补充。但在教学初期,教师要演示、指导学生对当堂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自我总结能力的增长,可以把课堂总结逐渐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小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概括本节课所学的全部内容。(2)要体现所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内在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要突出学习的重点与难点。(4)可以使用知识结构图、提纲或表格达到小结简洁、精练。
国内外教育家都赞同这样一句格言:“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能够有主见地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但只要我们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向校园外延伸,我们的学生也定会受益终生。
山东省青岛基隆路小学http://www.jl.qdedu.net/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基隆路2号 邮编:266071 电话:2&备案序号:鲁ICP备号《教什么知识》读后感
  尽管每一位都知道对孩子进行事实性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教育者并不知道除了事实性知识教育之外,其他类别的知识仍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作为教育者,“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些道理:何谓知之?何谓不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何谓英勇?何谓克制和正义?雄心与贪心、奴役与服从、放纵与自由之间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满足的标志?怎样避免和忍受痛苦?什么动力驱使人们前进?什么方法让人们不断变化?所有这些,都是对孩子的习惯和意识起决定作用的东西,只有当孩子懂得认识自己,教育才算教得其所”。
  “怎样运用我们的一切能力使对己对人最为有益,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就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为我们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惟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 面对现实的困惑与未来的挑战,我们究竟需要教给哪些知识?我们还能仅仅满足于事实性知识的传授吗?我们能否在教学实践中把上述四类知识融合起来?我想,答案就在每一个教师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的仔细体味之中。
  知识具有对个人和对社会的双重价值。对于个人,知识具有心智训练价值、自我实现价值、人格发展的价值,即增加智慧、解决问题、提升人格的价值;对于社会,知识具有生产力价值和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鉴于社会是由个人构成的,因此,提升个人素质,社会整体素质即获得提升。我的思路是,将知识的价值着眼于个人,才可能获得社会的长远、可持续的进步与文明。而那种用个人幸福和社会安宁来换取社会经济的一时繁荣的,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知识观,也必然导致一种急功近利式的课程观。
  在学校课程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涉及的主体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如果让这四类主体来规划学校课程,他们会认为什么知识最有进入课程的价值呢?我们无法根据主观猜测来列举出每个主体心目中的答案,这可能需要调查、访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已有的事实进行推论。
  学科专家可以归为“要素主义”倾向,认为知识中具有永恒的、客观的、共同不变的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这些精华传授给青年一代,使之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而这些“永恒”的“知识点”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教师可以归为“建构主义”倾向,认为学生应当学会学习,怀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美好愿景,有觉悟的教师尝试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以期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如何学习的知识被教师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家长可以归为“实用主义”倾向,认为学生习得生存技能与为人处事哲学是最为实用的,谋得一份好工作,与人和谐相处,能达成这种效果的知识就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这一群体比较难于划归哪种倾向,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所有群体中最强的。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物质富足,“新新人类”崛起,他们要的不是满脑袋死板的事实和杂乱的信息,而是能够让生命丰盈、让个性张扬、让意志自由、让身体强健、让一切变得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满足他们这些看起来相当“过分”的需求?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国家课程几乎全权由学科专家来决定。其它力量逐渐拥有了一些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权力,这些课程主要是由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学生来决定。这是一种良好的趋势。从由学科专家决定什么知识进入课程,转变为课程共同体来协商,这样的机制可以保证课程趋于合理,让具有时代气息的、具有各方面价值的知识进入课程。
  我们拒绝一种线性的、封闭的、工艺学取向的课程研究,尽力把目光从教育本身投向课程以外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投向被课程遮蔽的每一位教师和学习者的内心。这也正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解释学、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流派所关注的焦点之所在。在这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性的课程问题,不只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的、政治的问题,此时探究课程问题,就需要批判性地考察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掌握相当于生产力的知识,可以喻为是做蛋糕,掌握的知识越具有生产力,这个蛋糕做的就越大,但是,人生和社会的终极目的就是做大蛋糕吗?不,是文明、是进步、是自由、是幸福。做蛋糕是为了享用这美食,因此,在当下这个社会生产力空前发达,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社会里,站在个人幸福及全人类幸福的高度上,我们可以说,那种关于“如何分享、细细品尝这蛋糕”的知识,即增进个人自由、增进社会民主的知识是更为有价值的知识。
  我认为,成就个人幸福,以至成就人类幸福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   在线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不收取任何费用,欢迎您下次再来。
也许您也喜欢下面的内容: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没有了
&&&&&&&&&&
教学资源导航
人教版教学资源导航(一)语数英物化
人教版教学资源导航(二)政史地生
人教版教学资源导航(三)音乐美术
其他版本教案 北师大苏教版等
历史与社会
其他版本试题北师大苏教版等
其他版本课件北师大苏教版等
最新图文范文&&&&&&&&&&&&&& &&&&&&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在教育的路上觅寻到教育之“道”,每一位教师也在积极地实践并探索着。但我们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时我们的努力与我们的期望却不一样,甚至是事与愿违。“痛定思痛”,我们会找到一些原因,但如何改进,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这一直是困扰我们教师的一个看似容易、实难解决的问题。这学期,我选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有道》一书,认真阅读了每一页内容,感触颇多。
“教育”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词,我这里所说的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仅指我们特定的学校教育工作,教育一词的解释是:“教,教育;育,也是教育”二者同义强调。教,平时则有教人知识和技能之义。可见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操、品质、勇气、智慧、待人接物、礼仪外交等方面成长,而这一切的教育又都根源于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事业无比的忠诚。《教育有道》这本书通过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教师所做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一点启示、一点借鉴、一种灵感和一种信念,改变学生,改变自我。书中列举出“爱的智慧”、“教学求新”、“不经意间”、“教余思绪”、“班级之光”、“战胜自己”六个板块的许多教育小故事,来展示各位老师的“教育有道”,用他们“爱的智慧”帮助着学生,鼓励着学生。这些老师所讲述的事在我的工作中也经常碰到,如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一辈子,所以我认真地阅读,学习他们的经验,来借鉴自己的工作。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来学校上课的真正目的――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这样学生的“学”才是高效的、有价值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同样如此,我们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在道德、情操、品质、勇气、智慧、待人接物、礼仪社交等方面成长,帮助学生成才。我想这就是所谓“教育之道”能够实现的,而寻求“教育有道”便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询并积极实验着的事。我们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运用“爱的智慧”来帮助学生。
虽然有时我们的付出与我们的期望不一样,有时甚至事与愿违,但是我们还应静下心来,凝眸深思,寻找原因,思考改进办法。平日里,我们要给学生多一丝关爱,去亲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洞察学生的细微动作。他们需要什么,老师就能针对性地去解决,给予他们。多一次表扬,正面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学得开心,快乐,学得有成绩。多一份宽容,给学生一个机会,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感,因为宽容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耐心地走近他。多一些机智,要善于抓住时机,照准切入点,把握灵感,善于变化,润物细无声,方能做到“百川归海”,于“不禁意间”也能“教学求新”。 多一刻思考,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总结自己,敢于正视自己、战胜自己。这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只有找到自己的症结,敢于向自己下刀割疾,我们才会走向成功,也是“教余思绪”、“战胜自己”的初衷。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这也是“教余思绪”和“战胜自己”指点给我们的一条教师走向教育成功的必经之路。做有思想的教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首先需要我们对自己平凡的工作进行反思和审视;其次还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的教育工作的时候,不断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在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必须诚实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严肃地对待自己的错误,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更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误。为了我们心爱的事业和学生,我们要勇于剖析自己、否定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因为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成熟,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成功。
读完李镇西先生主编的《教育有道》后,心潮澎湃,不由得按着书中的“教师形象”去叩问自己的灵魂: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非常尊重我的同事,非常尊重我的领导,非常善于调动帮助我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我是不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我发现,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脸红心跳。只能说,我现在还只是一名老师。至于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必备的东西,我想我还差得很多,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还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不过还好,我还年轻,还有自己的很多梦想。
一、 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地充实自己。
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一个想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所以一名好教师应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有道是:厚积方能薄发。只有平时勤于学习,广泛读书,大量的积累才能像涓涓的溪流汇成一眼活泉,用时方能汩汩而流。我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今后应该勤奋学习,不断充电,才能满足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好教师,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二、多练笔,多思考。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你从今天开始,你就写教育日记,就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今天发生了一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今天产生了一个挫折,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把这些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五年以后将那些最精彩的东西选编出来就是最精彩的书。那些‘火花’的东西,对读者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的确,教育需要积累,教育需要沉淀,哪怕一次只写三、两百字。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地你就会发现 ,只要往电脑前一坐,浮躁了一天的心绪就会安定下来,脑中便会像放电影一样掠过生活的一个个片断,此时,笔下就会像流水一样淌过一串串的文字。花一点时间,记下花絮,让自己日后有回忆的资本,那不也是享受吗?
三、有自己的思想,营造诗意课堂。
思考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创造有思想深度的课堂,必然要在思想上进行历险,甚至成为“叛逆”。但要成为有价值的“叛逆”,还至少需要做到:一是具有现代意识,怀有理性的怀疑精神。二是来自于教师的投入。我们不要把教育教学看作一种“职业”,而应看成一种“事业”来研究,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不断地吸纳、思考、创新、反省,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打造“真我”――不是出众的外表,不是照人的丰采,不是新潮的发型,不是时髦的服饰,而是如名字一般独立的个性;达到课堂的“非我”境界――不同于日常状态,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准确、更自信的高状态中;不是一般的自然人,而是教育文化的载体;实现课堂的“无我”――作为一个向导,言语、神情、举止,全是为了传达教学目标中的知、情、意,一旦传达到位,就要遁身而去,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发掘,自己去创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使课堂充满诗意。有些人希望轰轰烈烈,希望有声有色,希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非常具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甚至称为教育家;也有些人就希望平平淡淡,安安静静。理想教师并不是一定要每个教师都有这样一种理想和追求。但是我想,如果一个社会,一所学校没有这样一些理想的教师,那一定是教育的悲哀,一所学校的悲哀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哀。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理燃烧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我愿同我们的教师们一同思索、追求理想教师的目标。
《教育有道》它告诉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觅寻教育之“道”远没有止境,需要我们一路行、一路做、一路悟……《教育有道》,让我懂得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表达需要智慧。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多的时候,它还包括尊重、期待、信任、宽容,甚至“善良的欺骗”。
更多信息请查看
【】&&&&&【】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 (昨 17:24)
& (昨 17:23)
& (昨 17:23)
& (昨 17:22)
& (昨 17:21)
& (昨 17:21)
& (昨 17:20)
& (昨 17:16)
& (昨 17:16)
& (昨 17:16)
& (昨 17:14)
& (昨 17:14)
云南各地招聘
&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会员注册
本站不参与评论,(&&点此深度交流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本站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将该文分享到: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2篇
  篇一:李政涛教育常识
    暑假里,义乌初中英语工作室的尹老师发给我们李政涛的所着的《教育常识》,说实话,起初第一眼瞟到书名的感觉是有点不屑,心想又是一本灌输理论的空洞之作。但当我翻来目录,读了序言,却有种让人很想读下去的欲望。    因为“序言”中告诉我:之所以倡导教育常识,是因为那些遍布世界的令人心痛的教育,几乎都与对常识的遗忘、对常识的违背和扭曲有着或明或暗的关联。例如,不少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教导学生认真读书,好好学习,但自己却不爱读书,不会学习,丧失了自我教育的欲望和能力。反思自己,不正是“不少老师”中的一个吗?    怀着反思教育常识的紧迫感,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就像作者说的:“我期待的读者,是能够在思考、质疑、实践中完成自我建构的读者。理想的阅读,不是‘六经注我’,而是‘我注六经’。”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尽情地品味作者的智慧。    下面对本书的感悟,略谈一二:    1、本书的编排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全书分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7章。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2、在“教育过程常识”这一章节中,作者认为是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这一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文前提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在教师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和道理,在学生那里却是一片复杂的混沌。这与简单、浮光掠影式的备课有直接关系。备课备什么?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二十几年教龄的中年教师而言,课程基本结构和课型把握一般不会有问题,而是我们是否在课堂上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了呢?是否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嫁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十分明确的理解、感觉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并且激发其探究的热情?且经历了探究的过程?    3、在“教育内容常识”这一章节中,作者认为解读教材需要三种眼光:成人眼光,教师眼光,学生眼光。反思自己今后的教学,要多运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教材。正如书中所说的:这是站在学生角度,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的思考---,为此,教师需要设想:如果“我”是学生,初次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我”是否有兴趣?“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给“我”几个理由。“我”理解这些知识的鱼塘困难和障碍在哪里?“我”该如何学习,把这些书本中的知识、老师教的知识转化为“我”的知识?联系初中的:不妨做好以下四点:首先用学生的视角捕捉语言;其次用学生的感受体验情感;再次用学生的眼光链接生活;最后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    总之,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    篇二: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而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使我想到这样一个故事:当有人问罗丹是怎样从粗陋的岩石中雕刻出的世界上着名的雕塑“巴尔扎克”时,罗丹说,他一直在岩石中,我不是从岩石中雕刻而是把他从岩石中唤醒了。教育的本质如此,管理的本质亦如此。管理有的时候需要规范,有的时候需要雕刻,但管理是发挥人的潜质的事业,人的潜质到底如何连人自己都不清楚,一旦被唤醒将是不可估量的力量。()因此,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信任、理解与尊重,管理在于发现,在于倾听,更在于唤醒。在学校这样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人是主体,我们每天看到的只是人的行动,每个人都似乎在静静地走着,安分地工作着,实际上每个人都头脑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工作的目的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利益追求更是不同,也许我们雕刻出的规则能够管得住行为。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种的发展可能。    我们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规矩,但是我们更应给学生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去体验学习中的成功,这种成功感,成就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信心,发现自我价值,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出自:链接地址:/xinde/HTML/xinde_33_247032.html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没有了
 ★读了本文的人也读了: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教乐学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