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黄赤交角变大为什么会变化?但为什么黄白交角却不变?

[转载]黄赤交角、白赤交角(月亮赤纬角)和潮汐南北震荡
黄赤交角、白赤交角(月亮赤纬角)和潮汐南北震荡
杨学祥,杨冬红 发表于
以地球为参考中心来观察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构成了天球系统。地球北极对应天球北极,地球南极对应天球南极,地球赤道对应天球赤道。太阳绕地球旋转的轨道为黄道(事实上,地球绕太阳旋转)。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为23.5度,称为黄赤交角(见图1),也称为太阳赤纬角。
&&&&&&&&&&&&&&&&&&&&&&&&&&&&&&&&&&&&&&&&&
天球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23度半(网上图)
月亮绕地球旋转的轨道为白道,白道与赤道的交角称为白赤交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月亮赤纬角。月亮赤纬角在18.6-28.5度之间变化,周期为18.6年。年月亮赤纬角为28.6度,年月亮赤纬角为18.6度(见图2)。
&&&&&&&&&&&&&&&&&&&&&
图2 月亮轨道和白赤交角(网上图)
由于太阳的引力,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海水隆起,形成潮汐高潮。当太阳在赤道面时(春分3月21-23日,秋分9月21-23日),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赤道面同一地点的潮汐,一天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汐只有东西向震荡,没有南北向震荡。
当太阳在北回归线时(夏至6月21-22日),北半球北回归线上面对太阳的海水形成高潮,南回归线的背对太阳的海水也形成高潮。当地球自转半周,高潮变低潮,低潮变高潮,产生高潮在南北半球的南北震荡,它不仅能促成南北半球大气和海洋的交流,同时也形成地球固体潮的南北震荡,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见图3)。当太阳在南回归线时(冬至12月22-23日),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由于7月3-4日为地球远日点,1月3-4日为地球近日点,所以每年11至1月(冬至附近)潮汐强度大,地震活动比较强烈。5-7月(夏至附近)也是地震的高发期。月亮赤纬角与黄赤交角一样,在每月产生两次最强烈潮汐南北震荡。两者互相增强时,就会发生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
&&&&&&&&&&&&&&&&&
太阳在北回归线时产生的潮汐南北震荡
本文引用地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黄赤交角和白赤交角导致全球潮汐南北震荡
&黄赤交角和白赤交角导致全球潮汐南北震荡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即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月亮赤纬角(亦称白赤交角)是月球绕地球公转所在的平面即白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
李宪之教授特别提出,越赤道气流是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关键原因。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变化和地球自转形成潮汐高潮在南北半球昼夜南北震荡,打破了南半球和北半球独立的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界限,形成大气和海洋的南北半球交流,是越赤道气流产生的重要原因。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也使太阳潮产生南北震荡。
计算表明,潮汐南北震荡恰恰就可以影响南北半球气流和海流的相互交换,影响赤道辐合带在赤道南北的震荡幅度。因此,月球轨道的月亮赤纬角(亦称白赤交角)和太阳轨道的黄赤交角在地球的气候变化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年(河南大旱)、年(山西大旱)、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的大气潮和海洋潮最大幅度的南北震荡可激发冷空气活动,从而增大降雨机会。
& &拉马德雷冷位相使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的干旱加剧,使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的低温冻害加剧。年的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极端冷事件频发;伴随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到来,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
& &在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因而也是未来可能的严重干旱的爆发时期。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 &我们认为,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未来十年极端干旱事件也将越来越频繁。我们必须做好预防严重干旱发生的准备。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1]。
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雾霾形成。
图1 冬至时地球自转一周太阳潮汐高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震荡两次
本文引用地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了解月食】白道、黄道及黄白夹角
45751959173192118.6
451591061811
(Ecliptic)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黄赤交角、白赤交角(月亮赤纬角)和潮汐南北震荡
黄赤交角、白赤交角(月亮赤纬角)和潮汐南北震荡
杨学祥,杨冬红 发表于
以地球为参考中心来观察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构成了天球系统。地球北极对应天球北极,地球南极对应天球南极,地球赤道对应天球赤道。太阳绕地球旋转的轨道为黄道(事实上,地球绕太阳旋转)。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为23.5度,称为黄赤交角(见图1),也称为太阳赤纬角。
&&&&&&&&&&&&&&&&&&&&&&&&&&&&&&&&&&&&&&&&&
天球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23度半(网上图)
月亮绕地球旋转的轨道为白道,白道与赤道的交角称为白赤交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月亮赤纬角。月亮赤纬角在18.6-28.5度之间变化,周期为18.6年。年月亮赤纬角为28.6度,年月亮赤纬角为18.6度(见图2)。
&&&&&&&&&&&&&&&&&&&&&
图2 月亮轨道和白赤交角(网上图)
由于太阳的引力,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海水隆起,形成潮汐高潮。当太阳在赤道面时(春分3月21-23日,秋分9月21-23日),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赤道面同一地点的潮汐,一天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汐只有东西向震荡,没有南北向震荡。
当太阳在北回归线时(夏至6月21-22日),北半球北回归线上面对太阳的海水形成高潮,南回归线的背对太阳的海水也形成高潮。当地球自转半周,高潮变低潮,低潮变高潮,产生高潮在南北半球的南北震荡,它不仅能促成南北半球大气和海洋的交流,同时也形成地球固体潮的南北震荡,激发地震和火山活动(见图3)。当太阳在南回归线时(冬至12月22-23日),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由于7月3-4日为地球远日点,1月3-4日为地球近日点,所以每年11至1月(冬至附近)潮汐强度大,地震活动比较强烈。5-7月(夏至附近)也是地震的高发期。月亮赤纬角与黄赤交角一样,在每月产生两次最强烈潮汐南北震荡。两者互相增强时,就会发生最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
&&&&&&&&&&&&&&&&&
太阳在北回归线时产生的潮汐南北震荡
本文引用地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黄赤交角变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