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三角洲特种部队队队员身上为什么披着跟渔网一样的东西?

【报告文学】全军特种兵比武的桂冠是这样得来的!
我的图书馆
【报告文学】全军特种兵比武的桂冠是这样得来的!
从冷兵器时代的利剑宝刀,到信息时代仍在使用的军刺短刃,任岁月沧海横流改变了战争的样式和器物,刀——作为武器、作为军人身份和军队战斗精神的象征,从未改变过。
统帅甚至更喜欢用“手中的一把尖刀”,来形容他信赖的一支军队。的确,在关键时刻,尖刀一举解决了许多棘手问题。
纵观世界各国军队,美国海豹突击队、俄罗斯阿尔法别动队、英国皇家空降特勤队、以色列“野小子”……一把把尖刀寒光闪闪、寒气逼人。
尖刀!尖刀!迈向强军新征程的中国军队,呼唤更多的这样的尖刀横空出世!
▲畅饮蛇血
密林中的锋芒
南美洲某国,一片热带雨林的深处。
来自南京军区某特种部队的官兵,正在与该国军队进行反恐联训。这支南美洲军队常年与反政府武装、贩毒集团等准军事组织作战,实战经验丰富,联训也是真刀真枪,让这些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军人备受历练。
开训不久,对方便提出挑战一个高难度课目——解救人质。在高射机枪的定向火力覆盖下,中国特战队员必须在10秒钟内解救出被困于密室的人质,否则将遭到更多的预制火力打击。
这可是有生命危险的!敢不敢挑战?
中国特种兵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不缺乏血性胆气!
不一会儿,架在山头的高射机枪火舌喷吐,在半空中形成一张火力网。4名中国特种兵时而跃进时而匍匐,迅速合围密室。中士赵正一脚踹开房门,4名队员朝着房间内各个方向的钢靶果断射击。
当!当!当!当!只消8.6秒,人质解救成功!
对方并不服气,几天后,一场手枪速射较量在密林中展开。双方互派代表上阵。靶场设置9个绿靶1个红靶,每人10发子弹,射击时间20秒,谁先打中第10个红靶谁就获胜。
中方队员王家欣率先登场。一声令下,比武开始。叭!叭!叭!王家欣第十枪命中红靶时,对方才打到第八个靶。
几轮下来,中方保持24∶4领先。外方射击教员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上阵,中方这边是排长何超应战。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到两人身上,场上一片寂静。只见两人同时出枪、上膛,动作一气呵成。叭!叭!叭!20枪响过后,几乎同时命中红靶。
第一轮打了平手,第二轮谁也不敢懈怠,尤其是外方教员,他知道中国徒弟已经逼近自己的水平。密集的枪声过后,何超率先打中红靶。教员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冲何超竖起大拇指。
这批从密林深处“留学”归来的中国军人,正是出自锋芒渐露的尖刀部队!
▲秘密潜入
镇东岛锻打
2012年年底,该特种部队打算抽组优秀特种兵成立一支集训队。如果把各个连队比作尖刀,那么这支集训队就要做尖刀中的尖刀;如果把特种部队比作一把尖刀,那么集训队就要做尖刀的刀尖子。此中道理,领导未挑开,但大家心知肚明。
消息传来,特种兵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几番较量,几经筛选,谁料恰好凑齐一百单八将。大家笑言,这是好汉的再聚首。
玉出昆岗,锋从磨砺。磨刀行动从茫茫大海中一座荒凉的小岛——镇东岛开始了。
面积仅100公顷的镇东岛,被誉为东南海域一颗瑰丽的“绿宝石”。100多年前,贩运鸦片的英国商人曾觊觎过它。如今小岛景色虽美,但依旧荒无人烟。隆冬时节,凛冽的西北季风刮过岛上,草木瑟瑟,鸟儿哀鸣。
108名特种兵登上荒凉的海滩,目送登陆艇远去。眼前的海天灰蒙蒙连成一片,寒风呜咽,寒气肃杀。镇东岛会成为他们军旅生涯中一个难忘的起点吗?
没有喘息,也来不及多想,一个过程的历练马上展开。水上、水下,操舟、机降,潜水、攀岩,各个课目齐头并进。
作为蛙人组队员,中士李毅龙清晰记得陈参谋长那狡黠的一笑。说是带大家看看场地,蛙人们都没穿潜水服,只带了脚蹼来到海边。陈参谋长观察了一阵海况,转头酷酷地一笑,“赶紧准备,一分钟下水!”
“啊?” 蛙人们发出轻轻的惊叹,但立即麻利地准备开了。多年的历练使他们懂得,战争永远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发生。
人人仅着裤头下水,接近冰点的海水与赤裸的肌肤碰撞在一起,那种冰冷刺骨让人浑身寒战,牙齿直打架。李毅龙说:“我们只能拼命地用脚蹼打水,让身体快点热起来。”一下水就是两个多小时,上岸时人人脸色发青,手脚冻得快要失去知觉。
操舟组的训练亦是如此严苛。从早上7点带出,到晚上7点收兵,中间只给半小时上岸吃饭。凛冽的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划过脸庞,百公斤重的橡皮舟如一片树叶随着波涛上下起伏。赛艇运动员出身的黄恩川也有些受不住了,单腿跪着的姿势划桨,时间一长,腰困腿麻、双臂酸痛,只能机械地做动作。累到极限,操舟手们最渴望的就是听到电台里传来一声指令:“收队!”
机降组每人每天要背负百公斤重的物资从山脚爬到山顶,先是一身汗,接着冷风一吹,浑身寒彻。山顶机降和海上机降课目,要求全副武装从20米高空处机降至陆地,或从悬停的直升机上直接滑降入水,每人每天最少练五六趟。爬上、跳下、入海,衣服从干燥到潮湿再到湿透。危险和疲累包裹着大家,但没有人言苦、没有人退缩,因为特种兵们知道,镇东岛只是磨刀的第一站,谁坚持不住了,谁将被淘汰出这个光荣的集体。
▲泥潭摔打
平南岛砺刃
队伍组建两年,先后在7座岛屿驻训。座座荒芜的小岛,虽不生长五谷,却生长军人的精神,留下了特种兵们“绝对对党忠诚、绝对必胜意志、绝对高于对手的标准”精武魂魄。
平南岛无疑是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岛屿。2013年11月,集训队员们被“扔”到这座无人小岛上。他们只能携带7天的干粮和一壶水,而要面对的是一个月的野外生存、构工和战术训练。
时值冬季,平南岛上凄风冷雨交加,从队员们上岛第一天起,大雨连下4天。每个人都浑身湿透,没有一件更换的干衣。特别是劳累了一天后也无法睡个囫囵觉,单兵帐篷外下大雨,帐篷里下小雨,只能裹着雨衣躺在雨水里休息。
野外生存是必备战斗技能,特种兵们并不陌生,但这次时间跨度长,条件又特别苦。指挥员下达驻训命令,要求沿着“敌情方向”挖一条宽1.2米、深2米的战壕。平南岛上布满变质岩,土质坚硬,锹镐下去,叮当作响。大家抡了一天的镐头,磨出好几颗血泡,仍不见有多大进展。
构工和训练消耗体能大,在这又饿又渴又累的时候,断粮断水的考验如期而至。吃饭问题要解决,但训练不能停。每天出早操前和傍晚收队后,队里派人去拾海货、摘野果、挖番薯。在平南岛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队员们架起烧锅煮海水,收集蒸馏水。即便如此,饥饿和干渴还是折磨着每个人。
二十多天的构工下来,人人浑身是尘土,满手是血泡;十多天的断粮断水,大家饥肠辘辘腿脚发软,嘴唇干裂崩开道道血口子。体能和意志的大考正横亘在特种兵们面前。
“同志们,我们是兵!什么兵?钢铸铁打的特种兵!你们看,这荒凉的岛上兔子都不拉屎,为啥木麻黄偏偏长得这么茂盛?这是因为木麻黄耐盐、耐旱、耐贫瘠。我们就是要做木麻黄,在这里挺住不倒!”
部队长的一番鼓劲,让特种兵们血往上蹿,仿佛骨节里都在咯吱作响,生长着拼搏下去的力量。
干部和战士永远在一起,训在一块,累在一起,是这支部队的优良传统。部队长和战士们一起机降入海,政委参加50公里高强度战斗体能训练,参谋长和蛙人一起潜水,副参谋长和集训队员一起荒岛生存,机关干部个个都操过舟、攀过崖。在这支集训队里,队长是部队的跳伞冠军,指导员是全军特种兵比武水下课目的第一名。
政治部主任说:“我们的战斗力从何而来?干部的带头作用很关键。干部怎么带头,战士就怎么跟上!”
有铁打的干部,就有硬骨头的战士。下士马波砍灌木时不慎砍伤大拇指,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岛上就医条件不足,随行军医连麻药都没有。排长递给马波一根烟让他抽两口定定神,军医趁势就缝开了。五六针的缝合线在皮肉里穿行,马波忍着痛一声不吭,他说那时忽然就体会到了关羽刮骨疗毒的毅力是多么顽强。
11月是个特殊的季节,当这群特战队员们饿着肚子在平南岛上挖战壕的时候,座座营盘里,老兵们已经含泪摘军衔了。车站码头,到处是战友们拥抱挥别的身影。
可在远离大陆的平南岛上,大家把退伍的事忙忘了。11月30日晚点名时,队领导宣布退伍命令,刘东波等22名老兵退出现役。静静的海风吹过,轻柔的海浪拍岸,暮色笼罩了老兵们的脸庞。没有哭泣,没有拥抱,一声“解散”,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朝阳喷薄而出的时候,老兵们依旧出现在操练的队列中,挖战壕时依然是那么卖力。那时还不是班长的黄恩川说:“什么叫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我从老兵们身上看到了。”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它把队员们紧紧凝聚在一起,锻造出“应战而生、备战为业、能战为忠、胜战为荣”的队魂。
当接特种兵们回家的登陆艇渐渐出现在视野中时,标准的战壕已于数日前竣工。特种兵们脸晒黑了,人消瘦了,满脸胡子拉碴。他们向身后慢慢变成一个小黑点的平南岛挥手作别,把这块队伍成长中难忘的磨刀石永远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悬崖攀登
困难是最好的磨刀石
特种兵不是神兵,但神兵永远是特种兵的追求。
部队长告诫官兵,特种兵要靠头脑打仗,神兵不是影视片里吹出来的,是靠平时苦练加巧练磨砺出来的,困难才是我们最好的磨刀石。
任何一支队伍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败走麦城的挫折。平南岛归来,征衣未解马不释鞍,全体人员立刻转场南京,为上级首长进行汇报演示。在岛上练了多少次的远程摧毁和精确击杀课目,此时却突然变得水土不服起来,打不上也命不中,首长两次验收均不过关。一向治军严格的首长脸一黑,丢下一句“再打不好,你们就不要回去过年了!”
“神射手”杨文翔压力颇大,他是全队反坦克火箭弹打得最多最准的射手。这次来南京演示,首个出场,首发却没命中。小伙子很郁闷,不知问题出在哪里。部队长安慰大家千万别泄气,赶紧找出原因。他们请来院校专家和厂家技术人员,组织训练骨干一起查摆原因,分析风向、风速、弹药、火器等因素,终于在首长第三次验收课目时,每一发火箭弹都靶上开花。首长看后很欣慰,当场提出“七个人人会”的目标,要求展开专攻精练。
练、练、练,只有以高于实战的标准才能打赢实战!
航渡训练是让全体队员无比痛苦的一个课目。说起那滋味,下士刘珂感叹:“哎哟我去,那船舱里的味道我现在还记得。”
登陆艇出海不久就遇上了7级风浪,狂风卷起大浪扑向小艇,汪洋中的登陆艇无助地在波峰浪谷间剧烈颠簸。大家瞬间感觉不好,胃里翻江倒海,头痛欲裂,趴到桶上哇哇大吐起来,然后一个个倒在背囊上,眼睛都不敢睁一下,因为一睁眼就会天旋地转,又要呕吐。呕吐的次数是要被记录在案的,谁吐的多了,就不允许参加接下来的任务。战士们怕被记,有的拿迷彩服一蒙头,偷偷吐在塑料袋里;有的挣扎到甲板上,悄悄吐到大海里。刘珂说:“吃的饭吐了,绿的胆汁吐了,吐得没的吐了,那次航渡回来我一下瘦了8斤。”
一次次呕吐之后,队员们适应了海上眩晕。2014年与某特战部队一起进行航渡训练,对方吐得哇哇的,而他们啥事也没有。
有人说蛙人像“水鬼”,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岂知这么恐怖的“水鬼”,在水下也有过让自己恐怖的经历。
一次潜水训练,海底暗流激涌,下士李海阔和队友在潜游回岸途中,水下指北针出现紊乱,难以判定方位,迷失在能见度极低的海水中。而此时两人背负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5兆帕!要知道,5兆帕意味着他们坚持不了几分钟。此刻,他们只要浮出海面就能保证生命安全,但那也意味着目标暴露、行动失败。李海阔和队友凭着经验朝“岸边”游去。海底危机四伏,不仅有暗流、礁石,还有渔民撒下的渔网。
“不好,有渔网!”李海阔用手势示意队友停止前行,但因能见度太低,队友一头撞上了渔网,越挣扎就缠得越紧。此时,氧气不足2兆帕,李海阔示意战友冷静下来,并迅速掏出潜水刀割断渔网。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在氧气就要消耗殆尽时,两人终于爬上岸滩。
特种兵眼里没有“怕”字,越是危险越是要向虎山行。
伞降突击是特种作战最危险的课目之一,按照地形和气象条件,开伞高度不能低于训练大纲规定的临界高度。为了实现隐蔽突防、快速空降的目的,集训队经过研究论证和投放假人试验,决定把开伞高度再降低50米。这个距离被称作空中“死亡地带”,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的特种部队开展类似训练。
队员们深知,这决定生死的几秒,也许就是决定一次行动胜败的几秒。为练好着陆姿势,集训队把伞训平台由3米提高到5米,跳下次数由每天100次提高到200次。一个星期下来,队员们的膝盖肿得像馒头,上楼要扶着墙壁,睡觉要弯着膝盖,但没有一人叫苦喊累。
2013年夏天的一个早上,8时35分整,队员们开始登机。此时,天空合成风速每秒6米,地面风速接近跳伞极限风速——每秒12米。9时整,“嘀——”绿色信号灯闪亮,飞机到达预定空域和高度。
“跳!”随着放伞员口令,一个个官兵跃出机舱……碧空中,一朵朵伞花竞相绽放。十几秒后,所有队员都安全着陆,现场一片欢腾。
▲翼伞编队
经过炉火的煅烧、铁锤的锻打,尖刀在成型,锋芒已显露。
2013年6月,海南三亚。蓝天碧海间,一场全军特种兵水上课目大比武开始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受到的外来侵略多来自海上,大海带给我们丰富的资源,也带给我们痛苦的记忆。如果练就不了海上绝杀的本领,我们还可能重复昨日的痛苦。
集训队从成立那天起,就进行家仇国恨和军人使命教育,组织观看《甲午!甲午!》《南京大屠杀》《英雄儿女》《狼牙山五壮士》等影片,宿营地张贴“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打不赢毋宁死,吃败仗就跳海”等标语,让队员们更加明白当兵要干什么、吃苦是为了什么。
烈日暴晒下,来自全军的6支队伍在南海水域展开海上狙击课目竞技。先是划舟2000米,接着上登陆艇,然后使用狙击步枪射击海上600米开外的靶标。这些固定在飘浮油桶上的靶标,一直随着波浪四处晃动。
由黄恩川、李飞、任小彬等队员组成的南京军区代表队上场了。此前他们已在大海里练习了几个月,2000米划舟成绩稳定在18分钟左右。可带队的指挥员并不满意,要求大家把成绩提高到14分。这简直是不可能达到的成绩!队员们每天七八个小时地刻苦训练,累到腰酸背痛,爬到上铺都困难。不过,这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确实有效提升了成绩。比赛当天,队员们拼尽全力,用时17分多完成赛事,暂时锁定第二席。在接下来的狙击赛中,队员们再接再厉,以12个目标11中的优异成绩锁定第一。最终位列综合成绩第一!
收获建队以来第一个全军特种兵比武的桂冠,那种激动无以言表。特种兵们在沙滩上兴奋地将带队的指挥员高高抛起,扔进了大海。
2014年4月,集训队在东海海域与某特战部队对抗,取得7个项目中的5胜;11月,在军区组织的反恐专业训练比武中,10个项目获得4个集体、3个单项第一,排长蒯威带领的小组在32个小组中一骑绝尘。
紧接着,总部组织战备拉动。集训队反应迅速,提前1小时到达千里之外的集结地域,总部评价为“反应迅速,武器装备携带齐全,官兵士气昂扬”。
以尖刀的名义向祖国宣誓
日,集训队正式建连,更名为“特战一连”。
2015年春节刚过,特战一连迎来了组建以来无比崇高的荣誉。在南京军区召开的基层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特战一连获得光荣授称——“特战尖刀连”!
连长杨小兵意气风发走上颁奖台,代表全连官兵接过大红锦旗,以“特战尖刀”的名义向祖国郑重宣誓!
“我们宣誓,做习主席手中尖刀,以三个绝对的标准践行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
尖刀亮闪闪。为了开刃这一天,多少名官兵偷偷藏起了多少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战士程瑶瑶的奶奶去世、余平的父亲去世、孔令桃的母亲癌症晚期,都没能回家看上一眼;赵正和妻子成婚仅一天就立即返回部队;因为不能说任务、不能用手机,一执行任务就失联,许多官兵忍受着不被理解和失恋的痛苦;80多名官兵去年的探亲假至今一天未休……
电话里,四级军士长李凤晓5岁的儿子用稚嫩的童声责怪他,“爸爸,你为什么总不回家?”李凤晓心里泛酸,但不无骄傲地告诉儿子:“因为爸爸在为祖国执行一项光荣的任务!”
军人从不计较得到与付出。军人的荣耀是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军人的情爱也早已与祖国融为一体,洒在高山大川、万里海疆!
馆藏&20917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洲特种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