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醋酸钠过饱和溶液中和强碱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一定为7.这句话对吗?

pH=3的醋酸浓度大于0.001mol/L,pH=11 NaOH溶液浓度为0.001mol/L,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不认为溶液可能是中性呢,氢氧化钠和醋酸恰好至中和,溶液中性的时候,醋酸不也是过量的?
lkdjk00011
因为醋酸是弱酸,在水里不能完全电离.所以醋酸的ph=3时浓度要大于0.001.因为醋酸是一元酸,氢氧化钠是一元碱,所以一比一是完全中和,可是醋酸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所以酸有多余.所以ph小于七
亲,我打字这么多,给采纳吧。
铅笔划线部分又该怎么理解呢?醋酸是弱电解质,似乎不能做到完全电离呢。
哦。对不住。一下子忘了。那反应是酸过量。但是ph是等于七多
因为反应形成的盐是强碱弱酸盐,会水解成弱碱性,所以如果恰好反应是溶液是碱性的
当ph相加等于14时(常温)。等体积混合就是为中性的。
对不住,太久没有看这种绕的题目了。
不懂你就问,千万要给我采纳啊。
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吗?为什么
额。比如说这个醋酸钠吧。因为醋酸是弱酸,所以醋酸跟会和水电离出来都氢离子结合形成醋酸(就是醋酸电离的逆反应,醋酸电离不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的氢离子少了。氢氧跟就多了,所以成碱性。
真是很不好意思,这么久没有采纳,其实当时已经想解决这个提问,不过因为你和楼上都回答的很好,也都同时请求采纳,所以一直未作决定。如果有网友采纳,我就选你们中的另一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句话是对的,亲醋酸是弱电解质,电解是少量的,ph=3,说明氢离子浓度不低,那么醋酸的量就要非常大最后氢氧化钠中和了电离出的氢离子,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本来要水解生成醋酸,但醋酸量特别大,抑制此反应这就是整个过程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得到好评亲,不要不看啊看了后不懂可以问我我化学还不错的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吗?为什么不一定的亲,即使是纯的盐溶液,比如硫酸氢钠硫酸氢根就是可以看做酸的,它电离...
最后氢氧化钠中和了电离出的氢离子,生成醋酸钠
醋酸钠本来要水解生成醋酸,但醋酸量特别大,抑制此反应
这就是整个过程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得到好评
亲,不要不看啊
看了后不懂可以问我
我化学还不错的
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吗?为什么
不一定的亲,即使是纯的盐溶液,比如硫酸氢钠
硫酸氢根就是可以看做酸的,它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真是很不好意思,这么久没有采纳,其实当时已经想解决这个提问,不过因为你和楼下都回答的很好,也都同时请求采纳,所以一直未作决定。如果有网友采纳,我就选你们中的另一个。
因为还剩余醋酸说明碱性物质全部被中和掉了.所以是酸性的为什么你会认为溶液中性的时候醋酸也是过量的 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我帮你看看如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是醋酸钠,那么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应该呈现碱性,不是吗?氢氧化钠和醋酸恰好至中和,溶液中性的时候,两者的摩尔质量应该是不相等的,醋酸肯定是要过量的。...
如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是醋酸钠,那么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应该呈现碱性,不是吗?氢氧化钠和醋酸恰好至中和,溶液中性的时候,两者的摩尔质量应该是不相等的,醋酸肯定是要过量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常温下,中和反应恰好进行完全时,溶液的ph一定等于7吗?
强少TA1965
不是!强酸-弱碱中和显酸性强碱-弱酸中和显碱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不一定,首先溶液中的水就不一定是中性的……其次,酸碱性强度不同的溶液互相反应后,生成物也会多少带一点酸性或碱性。例如强酸强碱盐 (一种强酸和一种强碱反应的生成物)NaCl+HCl=NaCl+H2O (溶液呈中性)强酸弱碱盐 (一种强酸和一种弱酸反应的生成物)Cu(OH)2+H2SO4=CuSO4+2H2O(溶液呈酸性)弱酸强碱盐 (一种弱酸和一种强...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5秋o仙桃校级月考)室温下,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_答案_百度高考
(2015秋o仙桃校级月考)室温下,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_答案_百度高考
化学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2015秋o仙桃校级月考)室温下,pH相差1的两种一元碱溶液A和B,分别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前两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关系:A=10B B稀释前,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大于10-7 mol/L C取等体积M点的A、B两种碱液加入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酸溶液的体积相同 D用醋酸中和A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不一定大于7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醋酸钠过饱和溶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