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花的诗、词、赋、文章、名曲、名家名曲画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求一篇历史名曲名画赏析作文,600字左右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历代荷花诗句大全(附历代名家画荷)
1、《诗经. 国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自译诗意:山上小树纵横,沼泽荷花开盛。未见美男子都,却遇轻薄狂人。2、《诗经. 国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自译诗意:在那沼泽水边,蒲草荷花并茂。那里有一美男,我将如何撒娇。长夜耿耿无眠,眼泪鼻涕双抛。(《诗经》中已有荷花出现。虽是借景,亦为历代荷花诗词滥觞。故选入。)3、《离骚》(节选)&先秦.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自译诗意: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4、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5、青阳渡& 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6、采莲曲&梁·萧纲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晚荷郭索图》 五代 黄居寀原载《烟云集绘册》。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评曰:居寀之画鹤,多得筌骨。其有佳处,亦不能决其高下。至于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7、采莲曲&梁 .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8、咏同心芙蓉诗&隋 .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9、秋池一株莲&隋.弘执恭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10、曲池荷&唐 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出水芙蓉图南宋 &吴炳故宫博物院藏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11、乐府三首&唐.孟郊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12、渌水曲&唐·李白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13、折荷有赠&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14、采莲曲&唐·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15、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太液荷风图
宋 佚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叶、花皆双钩填彩,以色彩之深浅绘出俯仰向背的关系。用笔十分精细,得院体画之精髓。16、新荷&唐.李群玉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17、北亭&唐.李群玉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18、采莲曲二首&唐·王昌龄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19、采莲子&唐 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20、莲 唐.温庭筠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枯荷鹡鴒图宋 &佚名此图原载《宋人集绘册》,见《石蕖宝笈三编》,无作者落款。21、莲叶&唐.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2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23、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24、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25、《女冠子》&唐.欧阳炯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不会频偷眼,意如何?秋宵秋月,一朵荷花初发。照前池,摇曳熏香夜,婵娟对镜时。蕊中千点泪,心里万条丝。恰似轻盈女,好风姿。&芦雁图元 何大昌26、荷叶&宋.欧阳修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2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8、红白莲&宋.杨万里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29、新荷&宋.朱淑真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自注:莲:怜,双关。30、荷花&宋.宋伯仁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枯荷鸳鸯图 元 & 张中 台北故宫博物院《枯荷鸳鸯图》用浅淡笔墨画败荷,水边坡石,石上鸳鸯双栖,构图取势简洁疏朗,水墨点染与没骨法并用,笔墨粗简,略带写意,色调淡雅,表现了张中花鸟画的典型面貌。31、东湖看荷花呈愿父&宋.宋自逊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32、荷花 宋.苏泂荷花宫样美人妆,荷叶临风翠作裳。昨夜夜凉凉似水,羡渠宛在水中央。自注:渠:她。&33、荷花&宋.王月浦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34、荷花&宋.白玉蟾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莲渚文禽图明代 周之冕南京博物院藏该图写景写物,形象生动,画面清秀,兼工带写。以没骨写叶,以粉白勾花,工笔与写意和谐统一,笔墨自然,设色淡35、四望亭观荷花&宋.姚勉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36、月下看白莲&宋.杨公远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37、西湖夏景&宋.程安仁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38、湖边&宋.崔复初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39、雨后池上&宋.刘颁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40、莲花&宋.张文潜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荷花鸳鸯图明代 & 陈红绶花鸟以劲细的线条勾勒,敷色艳丽,层次细腻,变化微妙。湖石用笔方折粗硬,衬托了描绘精细圆润的莲花、莲叶。这种对比衬托的手法是陈老莲常用的。图上自识:“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41、雨中荷花&宋.杜衍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42、咏莲&宋.杜衍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43、采莲曲&宋.何应龙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44、荷花&宋.杨万里结亭临水似舟中,夜雨潇潇乱打篷。荷叶晓看元不湿,却疑误听五更风。45、荷花&宋.释仲殊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莲石图明代 &陈洪绶荷花用双钩法钩勒,富有质感;几片荷叶与浮萍,则以泼墨写成,墨色浓淡,变化有致。湖石以折带皴兼乱柴皴,不加烘染,其阴暗处,仅勾草点苔;章法稳妥,笔调清新,含有浓郁的装饰趣味。46、画荷花二首&宋.释云岫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薰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47、采莲曲&宋.邹登龙平湖淼淼莲风清,花开映日红妆明。一双鸂鶒忽飞去,为惊花底兰桡鸣。兰桡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妩。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48、东湖荷花&宋.释文珦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暑天胜似凉天好,叶气过於花气清。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曾生。49、荷花&宋.湛道山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自怜贫病不出门,无奈心情被花恼。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50、采莲&宋.秦观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荷花鹭鸶图 明代 &魏学濂上海博物馆藏画家以泼墨写出荷叶,以重墨勾筋描络,写中带工;双钩写荷花,璎珞飘摇。白鹭近似白描,不加晕染却生动准确。整幅画清新明快,是一幅写意佳作。51、荷花&宋.董嗣杲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52、州宅堂前荷花&宋.范成大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53、荷花&宋.钱惟演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华灯连雾夕,钿合映霞朝。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凌波终未渡,疑待鹊为桥。54、江南曲&宋.张耒平湖碧玉烟波阔,芰荷风起秋香发。采莲女儿红粉新,舟中笑语隔烟闻。高系红裙袖双卷,不惜浮萍沾皓腕。争先采得隐船篷,多少相欺互相问。吴儿荡桨来何事,手指荷花示深意。郎指莲房妾折丝,莲不到头丝不止。月上潮平四散归,舟轻楫短去如飞。断肠脉脉两无语,寄情流水传相思。&55、荷花媚·荷花 宋.苏东坡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红莲图清代 &谢荪这是一帧工笔设色花卉小品,技法从宋代院体画中脱变而出。钩勒晕染,功力深厚。构思别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绘使形象格外突出鲜明。整个画面气闲神静、恬润温雅。56、采桑子&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57、渔家傲  宋.欧阳修&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昨夜萧萧疏雨坠。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莲子与人常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58、甘草子&宋·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59、望海潮&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60、词笑令(采莲)宋.秦观(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柳岸。水清浅。笑折荷花呼女伴。盈盈日照新妆面。水调空传幽怨。扁舟日暮笑声远。对此令人肠断。荷花芦草图 清代 &恽寿平南京博物院藏荷花以恽寿平特有的没骨画法绘出,色调清丽冷艳,用笔洒脱飘逸,营造出一派空潆的韵味。画幅左上自题:“此帧数年前在东池上醉后涂抹,残荷离披芦草交横,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乱纸残帙中,不知何时为书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于破瓮中也。因书老索题戏为拈笔”。61、满江红(雨后携家游西湖,荷花盛开)宋.范成大柳外轻雷,催几阵、雨丝飞急。雷雨过、半川荷气,粉融香浥。弄蕊攀条春一笑,从教水溅罗衣湿。打梁州、箫鼓浪花中,跳鱼立。山倒影,云千叠。横浩荡,舟如叶。有采菱清些,桃根双楫。忘却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闲愁入。任碧筒、十丈卷金波,长鲸吸。62、画堂春(风中荷花)宋.沈瀛荷花含笑调薰风。两情著意尤浓。水精栏槛四玲珑。照见妆容。醉里偷开盏面,晓来暗坼香风。不知何事苦匆匆。飘落残红。63、卜算子&宋.张孝祥风生杜若洲,日暮垂杨浦。行到田田乱叶边,不见凌波女。独自倚危栏,欲向荷花语。无奈荷花不应人,背立啼红雨。64、卜算子(荷花)宋.辛弃疾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65、祝英台近(荷花)宋.高观国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兰艇采香去。有人水溅红裙,相招晚醉,正月上、凉生风露。两凝伫。别后歌断云间,娇姿黯无语。魂梦西风,端的此心苦。遥想芳脸轻颦,凌波微步,镇输与、沙边鸥鹭。&66、池莲&金.完颜畴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67、鹧鸪天 .赏荷&金.蔡松年秀樾横塘十里香, 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68、莲藕花叶图&元.吴师道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69、秋初夜坐& 元.赵雍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70、竹枝词&元.丁鹤年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70、竹枝词 元.丁鹤年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荷花图清代 唐艾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用没骨法画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带胭脂,由瓣头渐入而成;荷叶以浅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让出叶脉。71、荷花&元.何中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72、后庭花&元.赵孟(兆页)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去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73、干荷叶&元.刘秉忠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寂寞秋江上。74、中吕·朝天子&元.刘时中画船,绮筵,红翠乡中宴。荷花人面两婵娟,花不如人面。锦绣千堆,繁华一片,是西湖六月天。扣舷,采莲,怕什么鸳鸯见。75、摸鱼儿&元.元好问&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知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渡,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籍卧风雨。浦上生绿烟 &清代 石涛荷塘的水面画家没有完全用空白的虚境表现,而是用湿笔淡墨富于动感的笔势略加点染,表现水波荡漾。此画上有画家自题:“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勿摇双桂楫,犹恐湿湘裙。相约采莲来,艇子打两桨。惊起白鹭鸶,飞入横塘港。……”描绘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风景。76、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 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 爱煞江南。&77、荷花&明.徐渭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78、采莲曲&明.沈野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79、浦口竹枝&明.袁凯浦上荷花生紫烟,吴姬酒肆近人船。更将荷叶包鱼蟹,老死江南不怨天。80、秋莲&明.文徵明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州。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般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荷花鸳鸯图清代 吴振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荷叶的脉络、荷花的红丝及荷柄之上的细刺都描绘得极其生动,而水波、水草、芦苇只以淡墨数笔勾染而成。笔法虚实结合,使画面呈现一种空灵润泽的感觉。81、荷 清.费丹旭&一棹西泠路,芰荷开绕塘;歌声起何处,飞出两鸳鸯。82、秋夜作&清.邵晋涵五月芰荷花,七月芰荷叶。花叶不相依,云水不相接。故人万里余,迢迢鸿雁迹。不感故人怀,怨此清秋节。83、自题画册&清.童钰缚竹编桥自一村,几间茅屋浸云根。此中便与尘凡隔,只许荷花开到门。84、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85、荷花 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荷花小鸟图清代 朱耷 上海博物馆藏荷花小鸟是朱耷(号八大山人)最擅长也最喜爱的题材。八大山人描绘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在这幅图中,与莲荷相呼应的左下面画水中露石,组合得当,右部留在画外,用笔放逸,疏秀而具生气。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86、题画墨荷&清.石涛不见峰头十丈红,别将芳思写江风;&翠翘金钿明鸾镜,疑是湘妃出水中。&87、荷花  清.李禅碧波心里露娇容,浓色何如淡色工;漫道湖光全冷露,渔灯一点透微红。88、芙 蓉&  清.郑板桥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89、生日偶吟&清.方婉仪平簟疏帘小阁晴,朝来池畔最关情。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90、莲花&清.王文治&长夏阴阴万绿棑,杖藜转过别峰来;&方塘水静无风动,一朵白莲随意开。香满蒲塘图清 &胡公寿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用笔简练,设色明丽,描写“荷钿小小半溪香,水凉风搅一池荷“的情意。先用湿笔画二丛绿色的菰蒲,白莲盛开,亭亭玉立,随风摇曳,清香远溢。荷叶穿插顾盼,富有感染力。91、莲花&清.张问陶&新雨迎秋欲满塘,绿槐风过午阴凉;水亭风日无人到,让与莲花自在香。92、莲花博士歌为吴兰雪作&清.杨芳灿鉴湖一曲云水涯,风吹万柄红荷花。放翁醉后出奇语,花为四壁船为家。满湖风露凉烟重,冉冉故人来入梦。劝翁暂领新置官,美酒百壶当月俸。明妆环立千娉婷,博士合以莲花名。诗人自古有奇福,水乡别筑芙蓉城。真灵位业依稀记,潇洒吴郎堪作替。梦倚红香四面风,扁舟棹入空明地。今年花发积水潭,接天云锦红酣酣。青山窥人出港北,白鹭导客过溪南。十刹海边携俊侣,君自高歌花起舞。角巾微垫纻衣凉,翠盖轻翻满身雨。西风瑟瑟零红愁,乘兴还续招提游。银云涌出大圆镜,琉璃万顷摇清秋。画省高间诗闲士,笑指头衔恰相似。癖嗜从教命属花,冰衿尽耐官如水。羡君倜傥才疑仙,珊瑚击碎诗狂颠。金樽翠管斗新句,澜翻舌底生青莲。梦游历历灵踪在,真见莲花似车盖。十丈曾搴太华峰,一枝稳坐耆尼界。我亦琳宫博士身,登楼常忆旧星辰。云阶月地如相访,手把芙蓉证夙因。93、残荷&现代.齐石白&山池八月污泥竭,犹有残荷几瓣红,笑语牡丹无厚福,收场还不到秋风。&94、咏荷七首&现代.高占祥一红一绿一对俏,一笑一颦一春潮,一蝶一蜂一泓水,一花一叶一池娇。玉蕊丝丝溢芳馨,仙葩瓣瓣不染尘。分明阆苑莲花座,千古诗坛说到今。一阵和风万叶翻,丹霞翠羽缀睛川。开合舒卷随天意,真美原来是自然。一品青莲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花品,官自公允民自安。溶溶日暖花如丹,剪剪风来玉臂寒。悦目赏心淡名利,诗人得句胜得官。蜂蝶无踪蝉翼收,池中零落花事休。莫叹萧疏秋已暮,尚有残荷散清幽。老茎新芽焕生机,千红万绿涨莲溪。留得玉藕悄然去,护花使者是春泥。蒲塘秋艳图 清 恽冰(女)故宫博物院藏纸本设色 纵127.7cm 横56.6cm荷花图清 刘誊荷花蝴蝶清 &郎世宁郎世宁以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描绘出独树一帜的花鸟画作品。画中仍带有西方绘画中的明暗变化,造型写实生动。此幅中的荷花蝴蝶设色艳丽,描绘极其细致逼真,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红荷图 吴昌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红荷图》似不经意,布局却很别致,仅画三张荷叶,占有画面绝大部分,因他用羊毫软笔,画荷叶、荷梗任情挥洒,奔放雄秀,湿笔有韵,枯笔有气,淡而不薄,深而不板,刚柔相济,润而不洇,笔笔有力,墨法笔滋,意境清新、静穆。二朵红荷敷薄色,质朴而惹人注目,芦苇纯以淡色出之,与荷叶深墨成对比,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气势磅礴,是真正的大写意,具有独特的格调。墨荷图王震中国美术馆藏荷花慈菇图陈师曾陈衡恪画蔬果花卉常结合写生,从吴昌硕上追陈淳、徐渭,笔下生辣强劲,有浓厚的金石气。荷花荷叶都仔细地勾了筋脉,用笔凝重,与徐渭、八大和吴昌硕、齐白石的画法都不一样,这或许是他在日本所受的博物学教育留下的痕迹吧。荷花陈半丁荷花是陈半丁喜爱表现的题材,既能展示他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也寄寓着他的人格理想。这件作品画家以深浅赭绿表现荷叶的向背,用笔挥洒自如,叶筋勾得疏密得当,以墨双勾荷花,淡设水色,以赭墨画水草,用笔虚实相间,意气相连。画家并不是单纯的摹写物象,而是在其中寄予无限的情思。露气 潘天寿清风 刘海粟谢稚柳 清远图盛夏图 李苦禅白莲图轴张大千张大千在一生中所画的荷花作品成千上万,除了在绘画风格反面存在规律外,就是在题字、用印方面也有规律。他在够花画荷作品上多钤“三十六陂秋色”、“冷香飞上诗句”等印。多题“三是鸥世界凉”、“江妃出浴”、“水殿风来暗香满”、”“塘坳闲意思池面好丰神”、“云破月来花弄影”、“媚水花开粉未干”、“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等。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墨荷图张大千纵观大千先生的国画荷花作品,早年多水墨写意,初期主要是取八大山人之“韵”,取石涛之“气”。中年受敦煌壁画之影响,兼作工笔重彩荷花,并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没骨法画荷。到了晚年将山水画的泼墨技法运用到国画画荷上。开创出他自己的独特风格。他说:'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画不好。'还说:'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早书。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张大千一再提到的水草,倒是鉴定张大千画荷作品真迹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张大千画水草要依据重心所在,用草书方法画几笔水草,凡水草无层次、无力度的,皆为赝品。张大千 泼彩描金映日图金碧风格:金碧风格是大千先生年轻时所作,张大千十八岁时到日本学习染织工艺,吸收了光琳派的金碧装饰性画风,又结合了唐朝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画法来画荷,在金笺纸上用墨线勾勒后,填染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泼墨荷花张大千 1963年泼墨风格:张大千将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重彩与宋元明清的水墨结合起来,变细笔之法为大笔泼墨,融合大小青绿、浅绛诸法,而推出泼墨泼彩法,进行水墨渍染、积染、泼染,成功地创造出重彩写意山水和重彩写意花鸟画,大千先生“泼墨泼彩”的结构,成为他独特的表现语汇,扩张了水墨表现的领域,不论在形式和意境的表现上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水殿清影张大千国画写意风格:大千先生的国画写意荷花,完全运用夸大、变形的形式来表现荷花的精神内涵,已摆脱了“自然再现”的羁束,而是一种自我主观精神的表现。五色荷花图张大千没骨风格:没骨画法创始于北宋徐崇嗣,国画花卉是以清姘艳丽为主,完全拿颜色来表现,画花瓣尽可全用颜色,也不妨先用水墨点戮,然后略施浅色,觉得更有精神些。大千先生的国画没骨法融合了石涛、八大山人、徐渭等人的笔趣,发挥了国画荷花潇洒脱俗的韵味,尤其国画荷花的造型清雅优美,叶大梗长,亭亭净植,更适于用没骨画法来描写国画荷花的性格。张大千荷花作品欣赏
馆藏&2554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古代名家画荷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国人对荷花有一种很深的情结。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周代。这时的莲纹缺乏写实感,属于较为抽象的莲纹。到了春秋中晚期,青铜器上的莲纹开始趋于写实。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一件装饰写实莲纹的代表作品。壶盖四周外侈的双层透雕莲瓣形象逼真,已经非常接近真实的莲瓣。与其相似的还有1955年安徽寿县出土的莲瓣方壶。战国陶器上的莲纹基本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风格,但莲瓣数量明显减少。东汉时期,佛教自�《却胛夜K孀欧鸾桃帐醯男似穑ㄗ魑鸾涛幕械闹匾幕笳鳎诜鸾桃帐踔辛ǖ耐及冈煨退娲杉�
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中国的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互相融合,共同推进着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南北朝时期,佛教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在各种工艺品中,莲花题材几乎无处不见。
中国画家画荷同样源远流长,宋代的画家(佚名)就画过团扇《出水芙蓉图》;元代王冕,明代石涛、八大、恽南田、陈淳,都是画荷高手,明末画家张子政则有《芙蓉鸳鸯图》;清代任伯年的《荷花鸳鸯图》,清陈书画《荷花》,也是典范之作;近当代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刘海粟、黄永玉极喜欢画荷。荷花是佛教的“八宝”之一,被赋予了崇高、庄严、神妙、清净、光明的象征,也正是契合了这些美好的寓意。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平民百姓到文人雅士都喜爱荷花了。
933-993& 五代
&晚荷郭索图
黄居寀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入宋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禄丞,委以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一时侪辈莫不敛袵。居寀与其父画格均富丽浓艳,适合宫廷需要,故黄氏在画院居于主持地位,其他画家要入画院,一时俱以黄氏画风为优劣取舍标准。淳化四年(993)出使成都府,时年六十一,在圣兴寺画有《龙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画。《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32件。传世作品有《竹石锦鸠图》册页,《山鹧棘雀图》轴,绢本,设色,纵99厘米,横53.6厘米,上方有宋赵佶题“黄居寀山鹧棘雀图”8字,横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兄居实、居宝都有画名,但英年早逝,名声不及居寀大。
&出水芙蓉图
无款,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横25.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
12世纪& 南宋
&疏荷沙鸟图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长于“捉勒”(鹰鹘之类),《画继补遗》谓其“工画捉勒,得其鸷攫及畏避之状”。亦间作山水。马臻题其《雪岸寒鸦图》诗云:“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桠摧朽铁,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心激越,妇女衣襟便佞态,始得金笼日提挈。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画迹有《牧羊图》,著录于《书画记》;《宜春苑训狮图》著录于《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晴春蝶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野菊秋鹑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40.5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鹑图》团扇相传为其所绘,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莲塘浴凫图
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重要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等。
&秋江清光图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秋江清光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57.8厘米,横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图紧扣“秋江”二字,撷取枯荷、芙蓉、芦苇等具有季节特征的折枝花草为主要题材,辅以翠鸟、家鸭,写出一派秋天的气象。荷叶用藤黄带墨点拓,表现枯的质感;芙蓉用花青点叶,淡墨写枝,花用淡墨双钩填以淡红;鸭子用破笔皴擦,毛羽蓬松。笔法秀劲,色调清淡,构图疏朗,深得秋天的神韵。
&五月莲花图
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缭襄模哂惺话愕氖闱樾院驮下筛校嗣撬涫印F涫榉ㄔ虺び谛胁荩煳某に渥粤形谝唬删退坪跹酚诨婊�
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淳的儿子。善画花卉,笔似其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作《海棠图》,二十八年作《湖山明丽图》,三十二年(1553年)作《墨笔花鸟图卷》,由此可知其生活年代。作品有《为肯山作山水图轴》,《花石图轴》。
&陈洪绶莲石图册页
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他少年是便有奇才,能诗善书,尤爱绘画。4岁时就曾作过八九尺长的《关壮(关羽)像》壁画。陈洪绶12岁是便在街市卖画。但是陈洪绶虽少负奇才,却屡试不中。陈洪绶对明末政治腐败深怀不满,明亡后他心情十分沉痛,常常纵酒狂呼。因心怀有亡国之痛,改号“悔迟”。当清军攻入浙江时,曾逼他作画,把刀搁在他的头上,他仍坚决不动笔。《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画中,几茎荷叶,或侧或正;几夺荷花,或怒放或含苞。一块形状奇古的太湖石,立在荷花叶丛中。叶的姿态多姿,花的娇艳欲滴,与石的瘦硬层叠构成鲜明对比,而有结合得十分自然。两只彩蝶,一只正从画的左上方向被莲叶遮挡了一半的一朵荷花飞去,而另一只,早已停留在花心。一动一静,互为呼应。水面上的两只鸳鸯,没有画成通常并排而卧的样子,而是左右相向。一只在石与叶的中间休息,另一只则在戏水,但是它的头侧向爱侣,眼中更像有脉脉的情意。正幅画的构图十分完美,用色也非常协调。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约1718年)诸说。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明代画家王鏊六世孙,精鉴赏,富收藏,擅画花鸟,风格工整秀丽,正如王时敏所云:“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为清初院画的名家。亦擅诗文。传世作品有《水仙柏石图》、《红杏白鸽图》、《鸳鸯白鹭图》等。
清朝女画家,字南楼,号上元弟子,晚号南楼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适海监钱纶光,以长子陈员贵诰封太淑人。善花鸟、草虫,笔力老健,风神简古,其用笔类陈道复而遒逸过之。山水人物亦擅长,间绘观音、佛像等。后居贫卖画自给。其子界、从子元、从孙载及族孙维城等皆从受画法,亦如四家之宗卫夫人。其画清内府所藏甚多,卒年77岁。
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福建临汀(福建长汀人)人,侨寓扬州。清代著名画家。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尤以人物见长,随意点染,无不佳妙。
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人,秀才,清代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秀才。他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画花卉亦有别正职。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生卒年代不详,字子晋,号匹士,江苏常州人。工画荷花,与恽寿平齐名。与恽寿平同乡,世有“唐荷花”“恽牡丹”之称。传世作品有《莲花图》《荷花图》等。
《荷花图》取荷塘一角,红荷盛开,新荷残叶映带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飘动。呈现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图用没骨法画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带胭脂,由瓣头
渐入而成;荷叶以浅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让出叶脉。
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亦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别署清河伯子,髯参军。室名银藤花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熊年青就移居上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他喜爱收藏金石书画,一生收藏了一万多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
本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号紫阳山民,别号倦鹤,室号觉非庵,出家后用虚谷名。歙县城南紫阳观人,他曾任过清军参将,后有感触而披缁人空门。他是继渐江以后,新安画坛出现的又一怪杰和书画大家。其人一生穿过儒服、戎装、官服、袈裟,最后静静睡在沪上关帝庙的画案上,乘黄鹤西归。在《中国美术辞典》里有介绍虚谷的词条,言其“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常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带,以卖画为生,自谓“闲来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伯年、高邕之、胡公寿、吴昌硕、倪墨耕等海上名家友善。他书画为全才,早年学界画,工人物写照。擅花果、禽鱼、山水、金鱼、松鼠尤为著名,书法亦精妙。他继承新安派渐江、程邃画风并上溯宋元,又受华新罗等扬州画家影响,作画笔墨老辣而奇拙。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而亦用强烈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无一带滞相,匠心独运,开具一格,海派大师吴昌硕赞其为“一拳打破去来今”。他的名作颇多,如《梅花金鱼图》、《松鹤图》、《菊图》、《葫芦图》、《蕙兰灵芝图》、《枇杷图》等,皆为世代流传的精品。
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表现形式。
&荷花鸳鸯图
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等,以字行,浙江山阴航坞山(今杭州市萧山区)人。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
&齐白石荷花蜻蜓图
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陈半丁荷花图
名年,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浙江省绍兴人。曾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荷花是陈半丁喜爱表现的题材,既能展示他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也寄寓着他的人格理想。这件作品画家以深浅赭绿表现荷叶的向背,用笔挥洒自如,叶筋勾得疏密得当,以墨双勾荷花,淡设水色,
以赭墨画水草,用笔虚实相间,意气相连。画家并不是单纯的摹写物象,而是在其中寄予无限的情思。画家于非音长于工笔花鸟,画风精工富丽,直追宋代院体,深受同期画家好评。这幅《荷花》图中荷叶肥厚,舒展大方,所以老叶虽残,却无衰败之意:荷花花朵硕大,在素静的背景衬托下清清袅袅,于绰约之中自有一股清冽之意。画中题款曰:“故都荷花向以六郎庄为胜,近则谐趣园独丰腴娇艳,静心斋独清瘦皎洁。言故都花木者所宜知也,合二者写此并记……”此画作于1941年,时北京沦陷于日寇之手已数年,了解了此一背景,此画之画意也不用尽言了。
&陈师曾荷花慈菇图
陈师曾荷花图
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陈三立(陈散原)长子,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
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和绘画风格,经历“师古”、“师自然”、“师心”的三阶段:40岁前"以古人为师",40岁至60岁之间以自然为师,60岁后以心为师。早年遍临古代大师名迹,从石涛、八大到徐渭、郭淳以至宋元诸家乃至敦煌壁画。60岁后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受西方现代绘画抽象表现主义的启发,独创泼彩画法,那种墨彩辉映的效果使他的绘画艺术在深厚的古典艺术底蕴中独具气息。
原名李英、李英杰,号励公,山东高唐人。中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浙江宁海县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名冯亚衡。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山水、人物、花鸟画家,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
原籍中国湖南省凤凰县,出生于常德县,土家族人,黄永玉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湖南省吉首大学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1946年,他和张梅溪结婚。
[ 此贴被瑶池碧落在 22:27重新编辑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家名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