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用好习惯成就好人生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课时大幅度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欢迎您访问黑山教育网,本站由黑山教育局主管,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主办,是全国区县教育门户优秀网站!
本站资源库共包括中小学教学视频、教学素材、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生百科知识等18个大类共5236G教学资源,并不断更新!
把您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对挚友的无限感谢,对同事的真诚关怀,对亲人的温馨祝福,都记录在这里吧,"留言板"会为您默默传递!
您当前的位置:&>&&>&
  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的核心话题是&高效课堂&。应该说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它的探讨从未停止过。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在不断地深化,有人形象地比喻,课改逐渐进入了深水区。随之而来的是对我们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从有效教学到如今被大家广泛热议的高效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目标,新的挑战。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学习者。我们都是在学习中逐渐领会,在实践中摸索尝试,在尝试后总结反思,进而改进完善。今天借助这次教研活动,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高效课堂的一点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中的一些体会,并结合前段在听课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高效课堂的论述很多,其中有个最基本的描述,那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这个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衡量课堂是否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和谐统一,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二、对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学观念支配教学行动,决定教学效果。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构建高效课堂所带来的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意味着教师要接受新思想,实践新事物。面对这种变革,年轻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经验和理念上还没有定型,适应会容易些,年纪稍大一点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成就感强的优秀教师要发生这种角色转变,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们原本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要他们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法宝&,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况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要对教学内容教过一两次,基本上就可以了然于心,甚至可以不备课、不带教案也能上课。但是,高效课堂中学生思维开放,它要求老师必须对学情进行预设,要求老师能应对课堂随时发生的&意外&,这就迫使老师必须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备课时要有更充分的预设,要求教师必须有更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这些对老师而言是很大的挑战。
  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师对现在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让学生自学还可以,但是合作交流没有必要,展示汇报又太浪费时间,导致预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过去一节课能讲完的内容现在要二节课甚至三节课才能完成。说实话,曾经我也有过相同的体验,也提出过质疑。但是后来通过逐渐深入的学习,我的看法转变了。我觉得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教师讲得多,讲得快,完成讲授的时间短,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吗?还是学生学得好,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是高效呢?是单纯的从一节课看学生知识掌握多少?还是看一段时间、一学期、甚至一学年以后,学生的发展,或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的影响大小来看课堂是否高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在高效课堂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发生的变化是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比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总结归纳、与人合作,争辩探究的能力。比如,交流时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修养,展示时自信大方、流畅得体的表达等等。这些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莫大的益处的。可以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各个环节,学生真的是生活在一个鲜活的课堂、一个自主的课堂、一个动态的课堂,课堂真的变成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他们会在这个课堂上学会很多在&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长肉&的过程,他们自己拿食、自己吃饭、自己消化。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全面发展。这对于他们的终身发展而言是有益的。
  2、学生要改变习惯。
  教师要改掉一讲定乾坤的习惯难,而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索取的学习道路同样阻力重重。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让学生变&懒&了,他们习惯于被喂东西吃,不习惯自己去找食吃。他们一直接受的思想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这样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现在,老师少讲,学生多学、多说;老师先不讲,只是告诉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要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索取;学生要将过去钉在桌椅上的身体运动起来;学生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在同学面前将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学生要从过去的观众、看客,变成演员、当事人,要重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要克服人类最大的弱点&&&惰性&。同时,也有一些新的课堂规范让学生受到挑战。没有机会打瞌睡,因为时刻都有同学在监督;展示要站在聚焦处,面向全体同学;声音要洪亮,还要有肢体语言;板书要工整美观,&&要学生适应这些变化,改变原有的习惯,需要教师在自身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调动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走向高投入度、善于合作、善于表达的学习道路。需要教师更加耐心的指导和更加长久的坚持。
  (二)把握&三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课前&&课上&&课后)
  1、课前&&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就教师而言,我想谈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主问题的设计。就学生而言,我想谈的是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
  首先,教师备课过程中,如何进行主问题设计。
  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阅读,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心驰神往的境界。而作为阅读教学中重要组织形式的课堂提问,无疑是教师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们的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貌似整堂课都在提问,但是都是零敲碎打的问题,问题没有经过整合,问题之间缺乏内部联系,问题没有一定的纵深层次感,问题指向不明,问题与学习目标之间没有吻合&&。这样的课堂提问既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文本,更不能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这样不规范的课堂提问,严重影响课堂实效。
  课堂主问题的设计注重的就是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理解和赏析。设计到位的充满艺术的问题,能轻便有力地架构起学生的思维框架,牵动对全篇课文的品读、理解和讨论,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能建立起立体双向交流的课堂结构。同时,由于无效提问的减少,学生品读文章有了充分的时间,杜绝了对文本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弊端。
  当然,精彩的问题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深入解读的基础上的,更是能彰显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功力的。
  案例一:黑山二中张羽老师在教学《铁骑兵》一课时,以读为主线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一读(自由朗读)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的同桌听
          把文章的段落序号&一、二、三&换成三个小标题
  二读(指名朗读)为什么把它们称作&铁骑兵&
  三读(浏览课文)文章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这些悬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知识拓展    续写,要求设置悬念。(这一天,&&)
  这些问题指向明确,直指学习目标。问题一指向作品的内容、行文线索。问题二指向作品的主题。问题三指向文章的写法。知识拓展环节指向写法的应用。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逐层深入地引领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和同学的对话。
  案例二:北关校赵秀微老师在教学《鹤群》一课时,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问题,渗透学法指导,巧妙实用。
  (一)妙手丹青&&画鹤
  合作探究题: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用你的画笔为江口涣先生的这篇文章配上哪几幅图画?你会为你的这幅图画起一个怎样的名字?
  小提示:你可以这样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我们小组想为文章的第______段到第_____段内容配上一幅画,在这幅画中,我们会画上______(画面的内容),画的名字叫______。
  (二)妙笔生花&&颂鹤
  合作探究题:速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我想对鹤说,&鹤呀!你们太____,你看你们____(可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提炼概括)&&来表达你对鹤的进一步认识。
  示例:我们小组想对鹤说:&鹤呀!你们队形太美了,你看你们飞翔的队形一开始是一字形的横队,接着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之后又向右旋转变成圆形队!&
  (三)妙语连珠&&吟鹤
  合作探究题:找出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段落或语句,然后采用&品读三部曲&(吟美句、品美词、悟美意)的形式进行研读赏析。
  (四)拓展延伸&&学鹤
  合作探究题:鹤在危难时刻不离不弃,用自己的团结战胜了敌人,用自己的坚韧击败了敌人!其实,我们生活中,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例子也很多,谁来举个例子?
  赵秀微老师的这个导学设计中,几个问题指向明确。
  画鹤指向了理清&&文章思路。
  颂鹤指向了感知&&文本内容、领悟&&作品主题。(队形美&&团结战斗的美&&同伴救助不离不弃的美)由欣赏外表到品读精神,深入领会作品的主体,感受鹤群的精神。
  吟鹤指向了品析&&精彩的文本语言、掌握&&写景状物的写法。
  学鹤指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这样的教学设计真的可以说是匠心独运。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其实,不管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方式如何变换,我们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基本上还是要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思路:&诵读&&分析&&归纳&。以诵读求得整体感知,培养语感。以分析落实重点语段,拓展课堂容量,培养学生能力。以归纳夯实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分析&阶段,要逐一落实弄清四个层次的内容。
  一是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基本内容)、二是弄清&作者写作目的何在&(文章主旨)、三是弄清&作者是怎样写的&(文章结构或者说作者的行文思路以及写法特点等)、四是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掌握此类文章的行文规律及其后面隐含的人类思维的规律)。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我们可以着眼于以上几点来设计课堂研讨的主问题。
  (一)着眼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设计主问题。
  文以载道,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总是赋予他文中的事物以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或是对高尚人格的追求,或是对人性卑劣的批判,或是人生之感悟,或是揭示社会之现实。《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教师着眼于文章思想内容设计的问题,有效性在于引导学生去感悟和理解蕴含在文字深处的含义,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甚至健全学生的人格。
  比如:教学《满井游记》,可以这样设问:袁宏道局促在京城一室之内,终于在廿二日那天偕友人直奔满井,投身山水之中,他说自己像那脱笼之鹄。袁宏道为什么要将自己居住之地比作笼?又为什么选择千万鸟中的鹄来形容自己?陈涉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天鹅是有远大志向的呀,袁宏道不爱官场,那究竟爱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寻找袁宏道的人生轨迹,了解他寄情山水的人生追求。
  (二)着眼于文章文眼词句,设计主问题。
  文眼词句是文章融思想、艺术于一体的聚焦点,自然应该成为我们品读文章时&摄其精华、得其精骨&的切入点,古人云&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若能于此设计问题,对于阅读目标的达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曹刿论战》时,可以抓住文眼&远谋&设计一个主问题: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说说有哪些语句和内容分别表现了&鄙&与&远谋&?促使学生细细品读体会,继而又抛出第二个主问题:你对这一&鄙&一有&远谋&的两个人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既认识曹刿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又使学生正确评价见识短浅但又善于察纳雅言的鲁庄公。这样,两个问题架构了整个课堂教学的两大板块,并将原有的字词串讲,句子翻译,分析评价等等众多的教学环节都浓缩在两个问题之中,很好地实现了阅读目标。
  (三)着眼文章结构层次和艺术手法,设计主问题。
  文章结构层次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正是作者匠心独具的表现,教师于此处设计主问题引导阅读,其有效性体现在对于学生把握文章思路,甚至是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都大有帮助。
  4月18号参加市里的教研活动,听了锦州四中的葛微微老师讲的《阿炳在1950》一课,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专题片的一个文字稿,这篇文章内容庞杂,一课时很不易把握。可是葛老师在课堂上以《二泉映月》这个元素贯穿整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一)1950年对于阿炳而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呢?进而追问你从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指向文章的第二部分,《二泉映月》录制过程。了解阿炳高超的艺术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二)《二泉映月》的录制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了解文章最后的一部分。(三)怎样的一位阿炳创作了这样绝世的音乐?引导学生将视线追溯到1950年以前。也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一个阿炳小传。在问题的研讨中落实了文章的多角度、多层面叙事的重点。课堂以欣赏乐曲《二泉映月》引入,以回放乐曲,写下对《二泉映月》的感悟和思考导出。给听课的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那些艺术手法鲜明的文章,我们还可以结合艺术手法的特点设置问题,予以点拨。如《背影》中的细节描写,《白杨礼赞》中的象征手法,《爱莲说》中的托物言志等,我们可以立足这些艺术手法上的亮点设计主问题,以引导学生理解并在自己的作文实践中效仿。
  (四)着眼于文章语言表达,设计主问题。
  对于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美文,如果着眼于语言表达设计主问题进行教学可谓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完美结合。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我们往往会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或者让学生研读最喜欢的句子并填空:如&这是一幅_________的春草图,它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以此引导学生反复咀嚼、咬文嚼字,感悟欣赏,品读课文。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围绕语言表达设计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特色,对于学生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甚至是形成自身良好的语感都具有长远的影响。
  (五)着眼于文章文意留白,设计主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些文章,作者巧妙地借用了绘画中的留白艺术,为实现阅读教学的这一目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所谓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指的是作者不去刻意追求情节的完整和充实,而是给读者留下一定的可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由读者凭自己的经历和理解予以多元化的充实,教师可于此处巧妙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鲁迅《孔乙己》一文,借孔乙己潦倒一生的悲剧,对封建科举制度以及当时的世态炎凉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末说再也没有见过孔乙己,请从文中找出根据说明孔乙己到底有没有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带着这个问题对文中进行通读品味的过程中细细捕捉信息,教者借机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对孔乙己的细节描写,关注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打破常规的教学思路,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文章主题表达的深刻性以及文章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对比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们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问题的设计立足于文本,又回归文本,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多角度的、深层次的对话。旨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主问题设计得是否巧妙,引导是否得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当然,主问题并不能完全替代课堂上所以的提问。它是教学设计中的主干,而主干必须清晰,这样才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至于其它的枝叶很多是课堂上,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地去解决。
  其次,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
  前段时间,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篇文章,是对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的解读。其中包括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等。在学习中我发现,他们都把学生的预习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关注程度。可见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预习这个环节必须重视起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教学研究表明,预习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新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然而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从思想上对预习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到位,预习常常流于形式,效果很不理想。
  分析原因,我想导致学生不重视预习的因素固然有多种,但是我们教师对学生布置的预习任务不明确、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检测、以及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运用预习的成果等,这是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
  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是布置明确具体,可检测可评价的预习任务。我们可以在每堂课的下课前口头布置预习任务,但学生要记录在专门的预习本上,以免忘记,要求学生按要求预习。也可以课后让科代表把预习作业抄写在黑板上。我们有的学校在实行导学案教学,那么把预习任务以导学提纲的形式下发,效果会更好。不管哪一种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预习问题的设置应把握两点,一是通过预习,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积累。二是通过预习,为更好地达成新课的学习目标铺垫。
其次可以开展以预习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认清预习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如何进行预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
  最后关键要落实预习检查环节,可制作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使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登记表上一目了然,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对照检查,由课代表和老师进行抽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督促。教师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对于没按照要求去做的同学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避免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
  2、课上&&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四月初,在教育局张局长和基础教育股于股长的带领下,我们到彰武三中进行了参观学习。同行的还有黑山一中、八道壕一中、新立屯中学、绕阳河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除了自己不断探索和实践,更需要借助他山之石,从别人已有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为我们所用,这样可以选择捷径,少走弯路。
  在此,我把彰武三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大家做以简单介绍。
  彰武三中自主高效课堂模式的四个环节是&导&&学&&评&&练&
  &导&是第一环节,该环节是课堂起始阶段。导入分为教学情境创设、学习目标介绍、出示自学提纲和学习要求。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适时把要学习的新内容通过学习目标及自学提纲形式展示出来,并明确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时间控制在4分钟左右。
&学&是第二环节,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进行自主、独立地学习(解决问题),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解读以及出现的知识障碍记录下来,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明确对错,解决问题,尽量减少知识障碍。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评&是第三环节,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根据本小组情况开展组际间的交流评价,先是汇报,也可以是提出问题,大家交流评价。交流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关于答案正确与否的,思路方法的,错误分析的,规律性内容的等等。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目的是帮助学生消除自学时产生的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练&是第四环节,教师出示备课时已设计好的各类型、各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当堂做答,然后根据学生问题做答情况再引导学生学习,实现对知识的巩固、拓展和升华,对学习方法进行提炼。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从彰武学习回来后,我们有几所学校也在尝试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是刚开始学习和尝试,缺乏成熟的经验,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下面我就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和大家一起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组织形式也似乎成了高效课堂的一个标志,因为在没有找到更好的组织形式之前,它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面。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实效,这是目前我们要共同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呢?
  (1)学生合作不够主动,组内交流出现冷场,没有人说话。
  小组成员接到学习任务后,不知道先干什么,或对某一个问题无话可说。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同学课前没有充分预习,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也没有有效利用,在没有认真读书、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参与小组讨论。这种情况下他们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听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内容修正自我观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要抓预习环节。前面已经讲过。学生在进入小组讨论前,应该有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形成自己对问题的初步认识。或通过预习完成,或在课上的自主学习时间内完成,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小组讨论。再有就是要逐步完善小组建设。保证分组的科学,好、中、差搭配,尽量保持组与组的实力均衡。可以尝试在组内建立帮扶对子,以优带差。此外还可以尝试建立评价机制,比如定期组织&热心小先生&&最佳讨论奖&&最佳进步奖&&明星小组&&团结小组&等的评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2)学生层次不同,学习合作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并能发挥出更多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优等生参与自由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学习活动无关的事情,或借此机会说话唠嗑甚至打闹。学习成绩好的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成了陪衬。这样既增加了教师调控课堂的难度,又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多数时候在合作中沉默不语;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却又力不从心;有的同学基础较好,但不善于争取机会。小组分工不明或角色落实不到位,往往学习成绩好又积极主动的学生成了各小组的常任汇报员,导致出现了小组活动被一、两个积极分子垄断,而其他学生陪坐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要做的一是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比如:把不同层次的问题落实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上。汇报交流时由浅入深,从基础较弱的学生开始。二是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任小组的记录员、检查员、汇报者等,体会到每个角色的工作和责任,并从中学会理解、体谅、支持,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三是尽可能为基础较差、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失败而处于情绪低谷时,我们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开导,鼓励他们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
  (3)分组活动时间太短,学生合作不充分。
  听课时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某个问题不会了,或出现分歧了,我们有的教师常说,&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讨论讨论、给你们30秒钟讨论讨论&。什么叫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我想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在学生的合作交流很不充分,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忙喊停。致使合作研讨变成了走过场。殊不知没有充分的交流做基础,进入下一个环节照样是举步维艰。直接的表现就是讨论交流后,老师让大家发表看法的时候,很少有人回应老师的提问。
  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教师要设计合理的问题。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太简单,过易或过难都会抹煞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应该以不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不超越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为标准。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必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设计,可以事先让学生知道,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就对问题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我们在大力倡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坚定的一点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忽视,不能被弱化。
  在听课的过程中,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几种现象:有的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无所事事,看学生讨论,自己没有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有的则是做自己的事,比如看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或自己写板书,完全游离于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之外。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进程如何,进展是否顺利,是不是有的同学借机讨论别的事情呢,学生在哪些问题的学习中遇到了障碍,哪些是共性存在的问题等等,心中一无所知。对学生的学习更谈不上必要的有效的指导。还有的老师,喜欢直接参与到某一两个小组的学习中去,参与讨论,关注了点,忽视了面等等。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状况。如果小组合作顺利进行教师不要介入到讨论中,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处于无助的状态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对他们出现的问题给予恰当的指导或提示。总之,教师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巡视,宏观调控。一方面了解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状况,发现共性的问题,使下一步的教学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有的同学借此机会信口开河地乱谈,如果发现讨论不对题应及时提醒,及时制止。还要根据观察,调整掌控讨论交流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的成效。
展示汇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简单机械模仿彰武三中的模式,每组都进行板书展示,没有筛选提炼,有的根本没有必要。耽误时间。
  比如:在某校听一位老师的课,课上老师让一个学生把文章的背景写在黑板上,结果学生写了很长时间。而这个背景本身对于学生解读文章根本没有多大帮助,完全没有展示的必要。还有的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作家作品情况展示在黑板上,学生照着教材全解照抄一遍,内容繁杂,方方面面,很多东西连我们老师都不是很了解,更谈不上是需要掌握和了解的重点。诸如此种现象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那么我想说的是,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思考,哪些东西是有必要让学生展示呈现在黑板上,以加深了解的?我想脱离我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的,对于学生解读文章没有辅助作用的,不需要学生掌握的,就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那样不但对教学无益,还有可能冲淡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即使是需要呈现的重要内容,我们也要考虑好以何种方式呈现为好,而不能简单机械地、一成不变地往现有的模子里套。
  (2)小组间的评价更多地是流于形式,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有失公允。
  听课时看到的基本都是这样的情况,一组展示完之后,其它组给评价打分时,往往主观色彩浓厚,还有的学生是起哄心里,不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打分。
  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态度。当学生的打分不客观不公正的时候,不能一笑置之,那样的话下次学生不还这样做吗?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发现苗条不对时,可以进行追问,让学生谈谈他打分的理由,好要说出好的理由,不好也要说出不好的理由,这样以后的活动中学生就不会胡乱起哄。这也是借机培养学生的一种正确的对人对事的态度。
  另外对展示者的评价也不能面面俱到,细化到每一项具体内容。有的教师在让学生给展示的小组进行评价打分时,列出的条目繁多,费时费力,不易把握。比如说:说话的声音要打一项分、展示的姿态要给打分、展示的内容也要给一个打分&&要是每个组都这样一一打分的话,我觉得是时间的一个浪费。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只要根据展示者综合的表现给打一个合理的分数即可。
  另外我觉得相对于以打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我觉得教师或学生之间真诚中肯的语言评价更具有魅力,也更具有激励性。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认真倾听。而在听课中发现我们老师和学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在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表达中获得信息,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否则只能是局限于简单的&不错,很好&&先坐下吧&&再好好想想&等等。这些评价学生一听就懂,然而好在哪里学生却不明白,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评价就会麻木了。所以我们教师的评价要明确具体,要有针对性地做出评价,比如说:&你的讲解非常有逻辑性,而且声音很洪亮。&&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独特,这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你的朗读速度过快,没有将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你可以尝试通过划分节奏,标志重音的方法,再读读试试&等。教师的评价以激励性为主,但是也要注意避免一味的表扬,造成学生沾沾自喜的后果,要把优点和不足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清楚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好,还存在哪些缺陷等。
  (3)每个目标的学习任务都是按照自学、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模式进行,不但时间不够,而且让人觉得雷同乏味。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预设哪些内容是自学就能完成的,哪些问题需要合作学习,哪些问题需要展示交流。我想需要展示交流的或者是文章的精彩处,或者是学生理解的疑难处,或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而不能不分轻重,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顾此失彼,使文章重点不清,主线不明。
  (4)学生注意力只专注在本组展示的内容上,其它组展示的时候注意力分散。一堂课下来很多学生没学到多少东西。
  分组展示过程中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通常在自己组展示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积极发言。而自己组的展示一完毕,有些学生就好像完事大吉了一样,思想放松了,甚至溜号干别的事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通常需要我们老师加以提醒,和调控。提示前面引领大家学习的同学,可以提问其它组的同学,尤其是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把他们的注意力再吸引过来。此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小结,让学生对内容形成完整的认识。
  (5)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出现诸如:学生的板书不规范、姿态不自然、语言不流畅等问题。
  我们的学生真的是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很多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的时候,不敢面向老师和同学,对着黑板讲。声音很小,紧张不自然,板书书写不规范,大小不一,没有布局观念,更谈不上美感&&
  我们的学生能不能在众人面前落落大方地、自信流畅地讲话呢?一定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指导,持之以恒地朝着这个方向培养。这个过程可能要很长,有可能是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是一年两年。但是如果我们不朝着这个方向培养的话,那他们就永远不会进步,永远都是胆小、忸怩不安、没有自信的。
  还是听赵秀微老师的课时,学生的说话习惯、组织语言的能力让我很感慨。记得课前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时,赵秀微老师是这样说的:&把你预习字词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有的说&我积累了哪几个词语&,有的说&我从文中发现了很多的四字成语,我觉得很好&,有的说&我掌握了这样几个易错的字&等等。我觉得学生的这种组织语言和表达的能力,与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与老师对学生表达习惯的培养和指导更是分不开的。
  那么我们老师也不妨尝试着教给学生组织语言的方法,培养他们完整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比如说,交流评价的时候,我们告诉学生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什么理由&&对这个问题我有几点看法,首先是什么,其次是什么,我讲完了,请大家提出意见&&我认为你的朗读在哪些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在某方面还需要加强&等等。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坚持这么做,从规范我们自身的语言做起,身先士卒,坚持下来,学生是会发生变化的。
  (6)学生展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知识讲解不到位,知识点有遗漏,甚至有错误等问题,教师的点拨、补充、纠错不及时甚至没有。
  这样的问题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尤为突出。包括在彰武三中听的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听过几节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整堂课的内容基本都是学生来完成的,由于学生的文言知识有限,文言积累还不够, 他们所能讲的也就是书上全解上有的,他们的理解是很浅显的表面的东西,很多重要的文言现象,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的文言句式等,学生是讲解不出来的,即使是查了资料,也是一知半解,或者遗漏,或者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不仅是文言文的学习中存在这样的现象,现代文的教学中同样也有这种情况。
  那么在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没有深入进去的地方进行点拨,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对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对学生说错的地方及时纠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可是在这些方面我们的一些老师还做得很不够。有可能是备课不细致,有可能是倾听不认真,有可能是自己对答案也不确定,很多时候对学生出现的疏漏、错误不置可否,一带而过。导致学生认知不清,后患无穷。
  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展示汇报是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暴露出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要想改进和完善,还是需要大家在备课上更细致、在预设上考虑得更充分,在对随机问题的处理上更机智。
  教师调控语言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设计,教师的组织调控,教师的语言等等都是构成这么艺术的重要要素。而语言的艺术魅力尤其值得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丰富的艺术的调控语言,不仅能为课堂增添很多的亮色,更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指导和激励。
  寒假前在黑山二中的那次培训学习中,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的单肖天主任在讲到这个问题时,讲得非常透彻,非常具有指导性。我把它借用过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他讲到很多老师调控课堂的语言单一、贫乏。常听到的就是:&现在大家开始自学;下面各小组开始讨论;好,我们看下一个问题;同学们请坐好,谁先发言?还有哪个小组发言&等等。仔细回想,我们的老师确实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那么如何丰富我们的课堂调控语言呢?当然其前提是我们教师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讲座中,单主任列举的一些课堂调控语言的例子,可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是自学前的调控语言:
  比一比,哪个小组学得认真、学得投入。
  自学前,准备好你的学习用具了吗?
  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
  自学贵在边学边思考边演算。
  看看谁能学得透彻,明白,能够讲给别人听。
  自学时间虽然很短,但这也正是考验我们读书能力的时刻。
  当你有疑问时应该记下来,觉得重要的地方应该画下来。
  自学时是思维最紧张的时候,希望你集中精力。
  这样的调控语言,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结果,还在关注着学生学习时的态度和自学的方法。这里既有激励,又有监督,还有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是小组交流时的调控语言:
  小组交流重在互相帮助,检查、解决问题,看看:
  哪个小组学得透彻,没有掉队的。
  哪个小组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每个人都要对小组的荣誉负责,要有所贡献。
  倾听时,要看着发言者,比较他的观点与自己观点的异同。
  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别人要有耐心,说服别人要善于举例子。
  自己不会的问题要勇敢地问,学会为止。
  这样的调控语言,表达这样的信息:关注交流的目的;关注团队意识;关注合作意识;关注比较与批判的意识
  三是组际交流时的调控语言:
  发言时要吐词清楚,站姿笔直,展示出你和你们小组的精神风貌。
  你的发言是自己的观点,还是小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同意吗?
  其他同学在讨论时都发言了吗?
  小组的观点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大家都赞同,还是有过争论?
  你或他怎样说服别人同意你的观点的?
  小组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你有什么启发吗,为什么?
  小组中谁的发言最活跃?
  这些追问表达了这样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小组代表发言者和答案的正确与否,更为关注的是小组活动中每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对问题的思考、对小组讨论结果的贡献。这样一来,没有得到发言的学生在组内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他们虽没发言,但他们的思考和对小组讨论的贡献得到了教师和全班同学的关注和肯定,价值感与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同时没有主动思考或没有参与讨论的学生就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紧迫感或压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小组学习中,不再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而加入到小组的讨论活动中来。这样的追问,能够有效地控制课堂上小组学生的活动质量。
  可见,教师丰富的课堂调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甚至于对学生性情品质的形成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3、课后&&课后持续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延伸。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来一个非常有名的公式,他说教师成长就是&经验加反思&相互作用的结果。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他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对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师课后的持续性发展,其重要一点就是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是提升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等等。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最后,借用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今天的讲座:&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大地。&高效课堂如同那璀璨的星空,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脚踏实地,立足于我们的现实学情,稳步前进。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堂还没有实现高效,但是我们已经走在通往高效的路上!而终点就在前方!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