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物理,可是老师在黑板不给力啊,上课瞪老师在黑板的时间比看黑板的时间多。怎么办?

【智慧家长】孩子做事没时间观、爱拖拉?看这两位老师的时间管理法从小抓(中西合璧)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孩子却宁可做不完也要“磨洋工”呢?除了各人专注力的差别以外,说到底就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
时间管理,听起来像是成功人士才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任何良好的习惯,都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时间管理能力也不例外。
其实孩子比大人更需要进行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因为当你变成大人后,事情只会更多,等到那时再从零开始学时间管理,恐怕会非常吃力,而且年纪越大,坏习惯的顽固性就越强。
前不久,一个美国妈妈给我们安利过一本专门写给小读者看的时间管理书籍——《See You Later, Procrastinator》(拖延症再见)。
很多道理跟一些写给大人看的时间管理书籍是相通的。
这本书中讨论的不只是时间管理的问题,比如:如何保持房间整洁。今天我们就只重点来看一下时间管理方面的内容。
先上一张小绿看完书中讨论时间管理的内容后,做的读书笔记图吧!
Motivation|激励
对于所有拖延症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迈出第一步。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开始一个任务呢?除了懒惰以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完美主义在作祟。
有的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完美,以至于如果没有把握能把一件事做得尽善尽美,我们就不想要开始。然而一件事情拖得越久,你能够把它做得完美的可能性就越低,那么你就更不愿意开始。这样的恶性循环,是很多小朋友还有大朋友犯拖延症的一个原因。
所以每次要开始一个任务前,take a chill pill,冷静一下放轻松。不要想这个任务要多久才能做完,怎么样才能做得完美。对自己说:我先来做一会儿,20分钟、10分钟,哪怕是5分钟都行!
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而不是等到你觉得“完美地准备好了”以后才开始。降低心目中的标准,不要一开始就奔着完美去,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慢慢靠近这个目标。
如果孩子不是因为太过追求完美而迟迟无法开始任务,要怎么样才能说动他们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来点精神喊话pep talk鼓舞士气了!引导孩子回忆某一次成功的经历,可以是球场上绝地大反击的一次补射,可以是玩游戏刷新纪录,或者是成功挑战了一个新的尝试……
让孩子口头描述一下当时的那种喜悦与满足,趁机点题问孩子:成功的感觉是不是特别棒?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这样点拨他们:如果我们把任务清单上的一件事情做完了,也会感受到相同的满足和喜悦。当你觉得无法开始,或者虽然开始了但是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回想一下这种喜悦与满足。
打完了鸡血,确保了开始任务的积极性,还需要让孩子自主选择一些合理的奖励作为完成一个任务的犒劳。一般我们会把奖励分为两类:一个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为了劳逸结合的阶段性奖励,另一个是在完成任务后的事后性奖励。
阶段性奖励可以很随意,甚至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奖励。可以是一个5分钟的休息时间,可以是和爸妈的一个击掌或者拥抱。熟悉番茄工作法的朋友们都知道,番茄工作法就是【工作25分钟+5分钟奖励时间】的模式。但是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专注学习25分钟可能还是太久了,可以酌情缩短这个时间,增加休息次数。
事后性奖励则必须是能让孩子心动的,最好由他们自己来选择,但也不能坐地起价。可以先给孩子一些你能接受的选项。
下面这些选项,家长们可以作为参考来看看:
?? 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哪怕已经看了很多遍)
?? 给你喜爱的体育活动置办新装备(e.g. 新球衣、球鞋)
?? 和家人外出游玩(e.g. 公园、博物馆)
?? 去朋友家玩(尤其是那些平常不容易见到的朋友)
?? 获得一些在家里的特权(e.g. 在床上吃早餐)
?? 让妈妈做一顿饭全是你喜欢吃的菜
Reminder|提醒备忘
谁都有健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应该从对琐事的记忆中解放出来,更多地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怕忘记自己该做的事情、该交的作业?两种方法来帮助你提醒自己:视觉提醒(visual reminder)和计划簿(planner)。
视觉提醒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都是一些我们最熟悉的土办法。比如在手掌上写你必须记得要做的事情,因为你肯定会看到你的手。
如果做这件事情的地点是固定的,你还可以在做事地点贴便签条来提醒自己。比如在冰箱上贴便签条提醒自己睡前喝牛奶,那么你每次经过冰箱都会看到这个提醒。
为什么推荐这些土办法给孩子呢?因为它们直观、简单,便于实施。
Planner计划簿对我们大读者来说肯定不陌生了,很多人在工作还有生活中都会使用到计划簿。最常见的是周计划簿(weekly planner),以周为单位,记录每天要做的事情,并且做周小结。
但值得注意的是,计划簿是为了方便你分配并且组织各项活动时间的,不是用来浪费你的时间的。日子是过给自己看的,计划簿做得好不好看并不是很重要,所以跳出这个迷思,才能更好的把计划簿运用起来!
告诉孩子,像这样简单记录一下就行了,不需要其他过多的装饰。如果任务完成后确实有空闲时间,孩子可以装饰自己的计划簿,作为一个兴趣爱好。
写周计划的时候,我喜欢用铅笔。因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些事先做好的安排总是会因为实际情况而再做微调,这时候用铅笔写上去的计划就很容易修改。而且计划便于修改也有利于降低我们的压力值,设想一下,如果你的计划是设计得漂漂亮亮很难修改的,万一实际情况没有按照计划那样发生,是不是让人觉得很沮丧?
除了纸质的planner,现在有很多手机/平板应用也有这样的功能。推荐给大家一款专门针对孩子设计的planner应用:kids week planner。
这款应用比较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应用里已经内置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会出现的事件:吃饭、洗澡、上学、玩游戏,直接点击相应的图标,拖拽到你想要的日期就行,点击事件还会有萌萌的音效。
除了这些常规事件,孩子还可以通过添加照片或者文本的方式,创建属于自己的特别事件,并添加到周历当中。这款应用能帮助孩子安排自己的一周,并学习日常规律的作息。
Priority|优先顺序
长长的任务清单,是先开始做最难的任务,还是先开始做最简单的任务呢?
先开始做最难的任务,那么剩下的任务都会显得很轻松。先做最简单的任务,就容易展开工作,很快尝到收获的喜悦。所以答案显而易见:不管是最难的任务还是最简单的任务,just do it!
现在就开始,无论选择谁,都是成功的一半。
Break it down|大事化小繁化简
当某一项任务非常耗时复杂,想要一鼓作气把它做完往往不现实。这时候就需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或者几个步骤。每次只着眼于其中一个任务或者步骤,专心去完成。
举个例子,美国小学的Black History Month(美国非裔历史学习月),高年级的学生总免不了要做相关的研究/读书报告。
假如有一个大任务是做一个关于马丁·路德·金的报告,那么首先我们可以先把这个大任务分解成: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设计海报/ppt—练习报告演讲内容,这样四个分级任务。
如果这样分完还是觉得分级任务依然很庞大,可以再继续分解成更小的任务/步骤,直到任务细分到你有信心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See You Later, Procrastinator》讲述少儿时间管理之外,平时在家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时,家长们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1、以身作则
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如果你自己能成为一个有良好时间管理概念的父母,那么你的孩子也会耳濡目染。
2、判断需求和欲求
孩子处理不好各类事情之间的轻重缓急,是因为他们还不会分辨什么是自己的需求(what I need)?什么是自己的欲求(what I want)?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试着将自己如何区分生活中的需求与欲求讲给孩子听:“我也想看一会儿电视(欲求),但是我得先把碗洗了(需求),因为如果等会儿再洗,污垢就会很难清洁。”
等到孩子大一点了,甚至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来判断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求。随便讲一个事物,让孩子说说这个事物对于他来说是需求还是欲求。比如吃午饭是需求,吃冰激凌就是欲求。当孩子判断某样事物是欲求时,试着让孩子想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样事物会变成需求。例如前面提到的冰激凌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需求呢?
3、帮助孩子建立日常规律
规律的生活节奏让孩子有安全感,他们喜欢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机会去公园玩,什么时候可以看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这样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值得期待的小幸福。
对于比较大的孩子,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生活作息表。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就需要依靠一些视觉上的提醒。你们可以在网上搜索kids routine chart,会找到许多有意思的方法哦!
▲ 用晾衣架来表示任务是否完成的门挂式任务清单。
▲ 用磁铁做开关的任务清单。
▲ 巧用尼龙贴的任务清单。
4、教孩子要有时间观念
每隔半小时到一小时,孩子需要自我检查、总结一下,现在这个任务进展得如何,效率是否过关。
对于还不会读时间的小朋友,可以在钟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时间段,来教授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任务这一概念。
5、排除干扰因素
影响孩子学习效率的干扰因素分为两种:内在干扰和外在干扰。
外在干扰指的是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声音嘈杂、房间凌乱没有地方学习、光线不够充足等等。
内在干扰指的是引起孩子效率低下的自身因素。例如孩子无法延迟满足——做作业做到一半想看绘本,就立刻跑去看绘本了。排除内在干扰比排除外在干扰难得多,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巩固。
在这里想再次给各位大读者、小读者安利一下番茄工作法。我本身也是个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人(强烈怀疑自己有ADHD),常常一件事情做了一半就跑去做别的事情。但是通过番茄工作法的训练,半途而废的情况改善了很多。
不过要怎么做的呢?
首先番茄工作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一个番茄钟(通常是25分钟)的时间内,只专注做同一件事。如果期间开了小差,想要去做别的事情,则视为一次中断。
每次中断出现时,记录下来中断的原因,每一个番茄钟结束后,统计一下中断次数,并分析一下原因,以此自诫,争取下次做得更好。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我在番茄钟工作时间内的中断次数也慢慢减少了。
希望这些方法对你,对孩子都有用哦!
那么,除了以上教给孩子的时间管理外,在针对孩子时间管理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原则呢?
原则一:学会舍弃
“处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把这句话的思想用在时间管理上,也可以说:“利用好时间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不要试图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 中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很多人被弄得手忙脚乱。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面前总放着一大堆书,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书,认真阅读,而不是同时拿起十几本书随意浏览——这是一种最浪费时间的学习方法。只有读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来阅读。
那么,该选择哪一本呢?
答案很简单:最重要的那本。对第二重要的那本,坚决不看。当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变成了最重要的了。 确保自己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确保了自己的时间一直在被高效地利用。如果你今天计划做五张试卷,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各一张。那么,请先做你觉得最需要提高的那门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张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来砸到脑袋,到医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这一张试卷对你的分数提高仍然是极有帮助的。
原则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讲,计划应该定得适度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的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原则三: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安排时间
“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人能两次度过同一个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是很独特的,在每一个小时里面,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发生变化。上课的时间和在家自习的时间,显然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24个小时进行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内容,然后就管这叫“时间计划”。
我们必须学会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时间相契合。 面对那些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就要安排时间比较长、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来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做题。因为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达到练习的效果。
原则四:注意适当的休息
孩子们要想把时间利用好,除了要挤时间学习外,还要学习挤时间休息。有很多同学在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就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得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 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最重要的原则:学会执行
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就跟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既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 总之,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孩子做事没时间观、爱拖拉?看这两位老师的时间管理法从小抓(中西合璧)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在黑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