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爱尔兰可以学临床医学排名吗?

当前位置:>>>>>正文
你好,我目前是眼科一名住院医生,请问到澳洲我可以学习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吗?
  你好,我目前是眼科一名住院医生,请问到我可以学习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吗?有什么要求?课程是几年?出国学习的个人担保资金需要多少呢?
  你目前的本科学历可以去澳洲读关于医学的本科。
  但是澳洲的医科本科和国内的不一样的。
  进入临床专业之前必须要先上3年的science本科的课程,然后3-4年的临床医学课程,然后在医院实习.实习是带薪的。个人担保金大概在45万-60万左右。  更多资讯,请登陆网
本文共分2页
(一)360文章有大量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360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25日内与360联系。
(三) 360隶属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叁陆零教育),我们提供零中介,并助免费增送、精品课程,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留学360是全球免费留学领跑者,获得诸多,留学360将为所有学生提供,欢迎在线,提供服务。
(五)留学360-A股上市留学机构,连续8年常青藤大满贯获得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3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出国留学 "10"人留学世界名校,至少"8"人选择留学360;留学360名校录取数业内领先!留学360,教育部认证的权威留学机构,专注互联网留学9年,截止目前留学360更新海外名校录取86789枚,其中43人、 56人、43人、25人、38人、35人、290人、353人、1874人、1286人、1100人、120人、150人、227人、1241人,更多精彩案例,请登陆。
&&[] 文章生成时间为: 11:43:56
热门留学国家:
留学360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姓  名:
当前学历:
所在地区:
联系电话:
意向国家:
指定专家:
提交内容:
澳大利亚院校关注排行榜
12345678910
澳大利亚院校图库
澳大利亚推荐院校
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始建于1850年,是...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也称为莫纳什大学。世...阿德莱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简称阿大,...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英文名:The University of Newcas...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建于1964年,以拥有“T...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发...
澳大利亚专业解读
澳大利亚留学热点介绍学临床医学去外国留学,去那个国家好?费用怎么样?要什么手续?谢谢
学临床医学去外国留学,去那个国家好?费用怎么样?要什么手续?谢谢
留学对国家的选择很重要& 其中最关键条件是你的家庭的资金状况 因为资金状况能左右你的留学国家
剩下的语言成绩 最后的学历要求 都是在这个前提下来确定的 现在通过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有很多 但是不一定都是富人 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自己的现状和想要学习的专业来考虑留学国家
所有的人可能都向往去美国留学 但是高昂的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承受的起的 费用方面根据我留学的经验 当时申请美国的时候 学费和生活费第一年是35万 但是如果你能申请到奖学金 那么可能20万就足够了 如果成绩优异 拿到全额奖学金或者至少是50%以上的奖学金 也可以为家家庭减少负担 英国的学校基本上学校的学费比较统一 费用在20万左右
澳洲 加拿大 费用和英国差不太多 但是澳洲你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打工 我同学说在澳洲就读商学院 不打工很无聊 因为课程很少 所以自己节约一些 再加上打工的收入 一年花费在15万左右还是可以实现的
欧洲 法国 意大利 公立学校6万左右 但是你可以申请政府的补贴
再加上打工 实际开销大约在5万左右 但是申请难度很大 要求具备法语基础 私立院校 每年在15万左右 芬兰 德国 爱尔兰 荷兰 挪威的费用也在每年8万人民币左右 挪威
芬兰是免学费的 所以基本上开销都是生活费 另外 德国 西班牙和法国一样 也需要学习500学时的小语种韩国日本 如果去好的学校一年需要5—8万元 尤其是韩国 生活费很高 一个月少说也要3000人民币 打工的话
女生比男生有优势
俄罗斯 乌克兰 如果你就读大学本科和硕士 费用一般在5万 好的学校比如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大学
世界排名前100 那学费相对高了 一年的费用就要在10万左右&但是需要读俄语预科 或者申请英语就读
& 首先,你要想清楚想学习什么专业,基本上工薪阶层的选择一般会使欧洲国家 其中最便宜的应该就是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在俄罗斯
根据专业的不同,学费也不一样,比较贵的专业是艺术类和医学专业,俄罗斯的要求比较低,但是需要读一年的预科,如果预科不能毕业那也不能进入本科系学习,俄罗斯比较好的是俄罗斯国立大学,世界排名前100,但是学费不低!!而且国家是承认学历的,只需要在毕业后到北京去做一个国外的学历认证就可以了,很方便!
白俄罗斯是世界上留学费用最低的国家 一年的学费在2500美金左右
一年的全部费用3万足够 和国内的三本花费差不多 虽然条件不如美国 英国 但是白俄罗斯留学的性价比很高 申请简单
只需要一个月 毕业率高 费用低 不要高考成绩和语言成绩 还能学一门外语 一般专业本科是4—5年 研究生1到2年 所有学生需要在大学下设的预科系学习一年
主要是俄语 和一些大学的基本课程 这里最重要的是安全 这些条件成为这个国家的优势 我本人也在这个国家留学 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 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所以要慎重选择 最好是根据专业方向来确定优势的留学国家!!有问题可以联系我扣三六三八三三三八一
能接受本科业生直接学习临床医学的国家只有俄罗斯 乌克兰
白俄罗斯 如果是临床医学的话 基本上就是俄罗斯国立大学
谢东诺夫国立医科大学 把普罗夫国立医科大学 白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
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 因为这些国家都属于前苏联,所以在教育质量和授课方式上都比较统一 其中谢东诺夫是世界排名比较靠前的医科大学
好的专业是外科 特别是脑神经外科 巴普洛夫出色的专业是心脏内科
白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是眼科和口腔医学 费用的话& 俄罗斯 乌克兰
每年7万 学制5到6年
白俄罗斯 5万但是俄罗斯等国家需要在你进入本科之前进入预科学习一年
我也是医学院的学生 可以告诉你想要得到证书 没有中国容易
有问题可以和我聊天!! 希望能帮助你!!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
相关知识略懂社热议等待您来回答
留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去爱尔兰可以学临床医学吗?_百度知道
去爱尔兰可以学临床医学吗?
申请爱尔兰的临床医学本科,可行么?
提问者采纳
太可行,学费贵,时间长,成绩要求非常高,外加4年实习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关注今日:0 | 主题:174656
该话题已被锁定 - xucong0567 ,
16:22 如果您尚不清楚该话题被锁定的原因,请参考以及本版公告或者联系本版版主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转载】我在新加坡的日子——写给那些有远大目标的医学生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325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以下内容均为转载)
我于2001年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打算到美国医院时,一位美国的朋友告诉我一定要通过美国的医师执照考试,即USMLE, 并E –mail 给我网址及模拟试题,那时我真的觉得这个考试高不可攀,没有继续下去。那时的我没有想到,4年后当我居然会以优异的分数,step 1 92, step 2 97 通过这个考试。我只想告诉后人:任何事情对于我们这些勤奋而勇于付出的中国人来说都是可能的,只要你努力和坚持。回想过去走过的路也充满艰辛,也许只有信念在支撑着我前进的动力,今天我愿把我的经历同大家分享,希望能给那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医学生及对前途感觉茫然的年轻医生一点启示。时间:2002 年 5 月那时,我刚刚从东北的一家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的一家附属医院,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我对京城的学术气氛有着浓厚的感触,凭着一股新鲜和热情,连下夜班也会参加各处举办的继续教育。我的专业是心血管内科,很幸运的是承蒙主任的栽培,刚工作不到半年就被送到心导管室去学习冠脉。然而看到全国的最顶端的技术,接触到平时只能耳闻的精英反倒让我感到不安。原以为我一生的目标就是成为某某我崇拜名专家的博士生,开始光辉的前途。但是当看到这些博士生在残酷的竞争中贫穷的生活着的时候,我的意念开始动摇,在这种适者生存的环境中,我到底会做怎样的拼搏才能浮出水面。那时我的薪水只有2000 原每月,而最便宜的回龙观经济适用房也要2600元 每平方米,如此看来即使不吃不喝,两年下来的薪水也不过只能买到一个洗手间而已。但是我还在继续着我的博士梦,直到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新加坡健保集团招收医生,月薪4000 新元,那时我对新元没有概念,后来知道大概在两万元。正是这则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也不会相信的广告改变了我的前进路途。也许吸引我的不只是着可观的收入,而是我一直并不安分的内心。毕竟,我早在1993年就已经以高分通过托福和GRE。我在西直门的一个电话亭里拨通了所提供的号码,好在我符合所有的应征条件,以后便准备资料,笔试,面试。由于北京区域只有两人通过笔试,面试是6月份在上海的四季酒店,说实话直到面试时,我才感觉到这则消息是真实的。当同三位操新加坡奇怪的英文口音的医生谈完后,我如意料内被入取,而送走了另位北京的同仁。当天下午,所有通过面试的人员在一起开会,除了我以外其它都是上海人,对上海人我一直心有余悸,总觉得他们傲气,自私。但是没想到正是这些陌生的面孔同我一起在新加坡度过了同甘共苦的难忘的日子。以后的日子便是等待最后的通知和准备医师注册和办理签证的手续。但是事情没有那麽容易,中国的医院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尤其是向北京大学这样对出国非常敏感的地方。不会轻易出示证明办理出国手续, 除非辞职。我不得不在最后相一直有恩的主任摊派,他没有挽留,但眼神中留露出无奈和失望。我毅然决然的将在医院里辛苦工作一年所赚到的薪水20000 元全部交还给医院作为违约金。在女友的茫然和眼泪中踏上了飞往新加坡的航班。那一年我已经28岁。时间:2002 年10月14 日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后机舱中,望着机窗外的点点灯光,感觉到飞机徐徐降落到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对于第一次出国,而且面临未知前途的我来讲,无疑心情是复杂的,但是当踏入烜软的地毯,感觉到迎面扑鼻的热息,这种复杂的心情也随之烟消云散。新加坡的接待人员已等在机场外,当另外的8名上海的战友到达后,我们乘着一辆小面包车扑向这个等待着我们的国家城市---新加坡,这里是人们生活中的天堂吗?我所应聘的国家健保集团是新加坡的两大国立医疗集团之一,他所包括的医院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陈笃生医院,亚历山大医院等综合性医院,并包括国家脑科及皮肤病中心,John Hopkins 肿瘤中心等专科医院。我所要去的医院是陈笃生医院,也是一家1300 张病床的新加坡第二大医院,我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家医院在半年后会成为世界闻名的SARS医院,而我也卷入其中,有些记忆至今也未能抹去.第二天我们便被载到国立大学医院(NUH), 国内的医院我去过很多,但是当面包车穿过林荫路,载我们进入到被树木,操场环绕中的医院时,感到一种别有的清爽。这里没有国内医院挂号的长龙,也见不到医院门口叫卖的小贩,盛到眼前的使随处可见的郁金香和一尘不染的白色地板。当时的心情只可以用兴奋这两个字来形容。也开始庆幸自己的冒险。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在接受培训,主要是医疗集团的结构介绍以及心肺复苏的初级及高级培训。同时在院方的帮助下,我们也租到了房子。我的基本薪水是2550新元,半年后涨至3000,一年后涨至3500房屋补助是750元,夜班费是200-300元每晚,所以大概每月的收入是在之间(人民币), 对于当时国内收入只有2000元的我来讲,显然是收入可观了,我也很快就添置了向往已久的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经过一周的培训,除了办理必要的手续外,我们也进一步的认识了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国家,人口的70%是华人,其他主要人口包括马来人及印度人。当地主要的语言是英语和华语还有马来语及印度文,所以无论是在地铁站级医院内所有标牌都有着四种语言。我们也在这两周之内参观了新加坡最美丽的公园,圣陶沙。正当我们陶醉于对这个美丽的岛国时。一片阴影也向我们悄悄袭来,因为新加坡向来是阴晴不定的。To be continued时间:2002 年11月1日那是我在新加坡陈笃生医院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在此以前我们也得到消息,我们中的一位也就是我的新室友即将被送回国,因为它的体检乙肝血清阳性。其实我们在国内也有体检,但是至于什麽原因检查结果有所出入,我们都不得而知。 经过我们的请求,院方终于决定复查。但是最终这位朋友还是逃离不掉离开新加坡的命运。他的出国梦就这样夭折了。也许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对于某个人一个不经意的决定,但却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据说这位朋友回国后一直在家里闭门半年,半年后才出门宣布他从新加坡工作回国。因为他临出国时无论家人还是同事都对他寄以“厚望”。然而类似命运的不只是他一个,而他只是第一个。他走后我一个人住在自己租的政府组屋里。房东是个印度人,去了澳大利亚,他的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他们所信奉的神的头像。瞪着一双充满威严的眼睛,一个人住在里边,有时还真的觉得有点悚然。我有时也在想,住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如果真出了什莫以外,或者工作上出现什莫问题,又能依赖谁哪?新的工作环境让我们都感觉到压力。幸运的是我和上海的另外一位徐医生分配到心脏科,好在互相可以交流,回想起来,这种团结比孤军作战真的是有利的多。新加坡的医生和国内职位区分大概相同:从上之下分为:senior consultant , consultant, associate consultant , registra, medical officer, house officer, 各相当于国内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我的职位 medical officer,由于我在国内也是住院医师,并且年龄和这里的第三年的住院医师年龄相当所以并不感觉到自己很特别。但是很多病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是从中国大陆过来的,大概是我们独特的气质吧。据说普通病房的病人量较大,所以第一个月,科里把我们安排CCU病房,属于适应时期。和我们一起工作的是一位可爱的华人女孩子,叫志芳,她来至吉隆坡的一个富裕家庭,毕业于英国有名的爱丁堡医学院。虽然她比我们都要小,可在她面前我们有时居然显得拙手拙脚,确感羞愧,但是她也在无私的帮助和鼓励着我们。而与他相比我们的上级,同样来自于马来西亚的华人医生雷蒙却不是那末容易相处,当然最重要的是交流问题,他的带有一点澳大利亚味道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英文口音,我们根本听不懂。也许他根本就不在乎我们的存在,两周内,他从来没有正眼同我们讲过一句话,他和志芳两人在一起谈论病人病情有声有笑的时候,我和徐医生两人面面相觑。尴尬的是被人忽略的感受,但然承认的是我们确实听不懂他的口音。没办法,那一阶段我白天将耳朵竖起来听他讲话,晚上听VOA, BBC, 看英文电视台。终于在第二周的时候,我们终于能听懂雷蒙的英语了,至少一部分。正在这时,他休假三天,我和徐医生都感到高兴,感觉到他不在,我们的压力好像要少一些。但是三天后,当他回来时,我们发现,他的英语我们又听不懂了。其实,真正的困难之处又仅仅只是语言。那一段时间,真的觉得自己好象忘记了所有的医学知识。这里的Medical officer 除了和国内住院医一样的工作外,还要抽血,放置静脉留置针。而且第一次应用的静脉用药一定要有医生来给。所有的住院医生都要会气管插管,在监护病房轮转的医生也一定会独立操作中心静脉置管,血液动力学检测等。由于在国内没有抽血置管的经验,常常将病人的手扎成血肿,病人也常常抱怨。有一位倍受我们所扎深感痛苦的病人,“拒绝那两位同中国来的医生再抽他的血”。早晨,天还没有亮就起床,在等车的路上,还要翻着中英对照的药学字典,一天工作回家后往往身心疲惫,还要打开电视,学听练习英语。好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雷蒙一样对我们置之不理,有一位漂亮的林医生,和一位从英国回来的黄医生从一开始对我们就十分友好。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的 NURSING OFFICER 虽然和国内的所有护士长一样愿意多管闲事,但是对于我们可能是由于同情也十分关心,十一月的新加坡有两个国家的法定假日,分别是印度和马来人的新年,她把我们带到印度和马来护士的家中同她们一起过年,让我们体会到异国的习俗。心脏科的Consultant 多数都很忙,早上查房后一天都不会再看到他们的踪影。与我们的交流也很少。只是听到护士悄悄告诉我们,一个很Fierce , 另外一个从香港来得很sacarstic, 叫我们多加提防凶猛。就这样一个月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不停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尽快的适应,一个月后马上就要独立工作了。如果到时不能独立的话,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是不会给弱者同情的。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一个月后的普通病房的工作难度确实超出我的想象。在普通病房的第一个月确实terrible, 我们心脏科的制度是team base, 也就是说,consultant, registrar , medical officer 在一个TEAM 里。这里的consultant ,registrar
都很忙,每天查完房后还要去导管室,超声心动室,门诊。所以早上查房很快,一般是查房时记病程记录,查完房后,所有的住院病人的工作便落在住院医一个人的身上。当consultant 当班时,所有的新病人便归这个team。病床周转也很快,平均4-5 天。最多时一个medical officer 可管30-40 个病人。有时白天当班时会有6-10 个新病人入院, 6-10 个出院, 由于心脏科没有House officer, 所以护士碰到任何问题都要去传呼medical officer.我的第一天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在作什么了,只知道自己忙的一塌糊涂。我的CONSULTANT 早上在国立大学医院出门诊,下午4 点钟才回来,而他的team 里偏巧没有REGISTRAR 所以没有一个人可以请示,而那天又赶上他当班,白天就有6 个新病人住院。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是知道自己的PAGER 在一停的响,甚至没时间回电话,由于光心脏科本身就有四个病房,还有不少OVERFLOW的 CASE 在别的病区,所以自己不停的在病房间穿来穿去,中午饭也没时间吃。 当consultant 下午回来,善意的问我感觉如何,我叹了一口气说: “ I feel myself totally lost “ ,当天我11 点才回到家,才吃上当天的第一口饭。我的第二天也是如此,没有时间去吃午饭,回到家里也有10 点多了,第三天, 第四天, 终于在第五天时可以吃到午饭了,也能在8 点钟以前回家了----- 我相信我们中每个从中国过来当医生的经历都是一样的,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就在第一个月刚刚过去的时候,一个从上海过来的在国家脑神经科工作的罗医生提出辞职。也许对我前室友的离开大家还抱有同情,对于罗医生的辞职大家已经无暇顾及。就这样在他走后不久,我就搬到他的住所同另一名在普通内科工作的黄医生住在一起。这时对新加坡的医疗组成,和新加坡的医生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里作以简单介绍。 新加坡和香港一样都是英殖民地国家,所以实行的是MRCP 考试制度。MRCP 代表mebership of royal college of medicine,英国皇家医师的意思。有了MRCP 后就可以在英联邦的一些国家行医。 MRCP 分为PART1 ( 基础知识笔试), PART2 A(临床知识笔试), PART 2 B (临床知识实践考核) , 最后一步大多是在英国进行考试,并且难度很高。要求应试都有极强的查体敏锐能力及分析能力。 所以通过率只有30%左右。PART1 的有效期7年,PART 2 A 的有效期只有2 年,如果在通过PART 2 A 的两年内通不过PART2 B 的话就要重新进行考试。MRCP 是从MEDICAL OFFICER 升到RIGISTRAR 的唯一途径。MEDICAL OFFICER 的培训期限为3 年,根据所选择专业(内外科,急诊科)的不同在不同的科室及不同的医院进行轮转进行基础阶段的培训(BST basic traning) 多数住院医生在毕业后的3-5 年间通过MRCP 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AST advanced traning)及主治医师培训,相当于美国的Fellow。 培训的期限是3 年 结束后会有一个EXIT 考试, 通过后便会成为专科医师及ASSOCIATE CONSULTANT , 一年后便会升职为CONSULTANT. 所以顺利的话从MBBS (医学本科毕业)到CONSULTANT 应该是七年的时间。最早的医生在32-33 岁时即可成为CONSULTANT.这里的男孩子都要服兵役,所以多数都要耽误两年,而女孩子通过考试都比较快。 他们毕业的年龄都在24-25岁,我当时28岁相当于3-4 年的住院医,不少从外国(印度,菲律宾)来的医生,就是借这个机会通过了MRCP 考试而成为这里的REGISTRAR。确实承认,无论在国内自己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有多好,语言问题还是最大的障碍。刚开始是我们听不懂他们,但是当对他们的口音熟悉后才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也就是他们听不懂我们。 尤其是在院内或院外会诊时。会诊时除了要写会诊单(这里称blue letter), 还要请受会诊的医师电话进行联系。由于会诊时需要大量的心脏科外的医学词汇,或者你听不懂他,或者他听不懂你。有时让我们很尴尬。 一次我在给一位国大医院心外科的医生打电话,由于讲得很慢所以他听的很不耐烦,让我 “move on” 而我误以为是“hold on” 所以不再继续下去,他可能由于很忙,对我非常不客气的说了一句:Can you please find someone who can speak English? 当时感觉自己如被羞辱一般,但是我还是很礼貌的说了句 “ Sorry, I will ask my registrar to speak to you “ , 好在当时的Registrar 是那位漂亮的林医生,我才没有感到极度难堪。有一次在同一位病人家属在交谈的时候那位病人的儿子说到“DOCTOR, 你是不是觉得讲英文很辛苦,你可以华语” 也许他并不一定是出于坏心,但是这种请求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一种刺痛。在普通病房的第二个月,虽然我的Registra 是林医生,但是consultant 是那位很sarcastic 的从香港来的医生, 他是专门作介入的, 操着一口苏格兰的英语。 有一天早上他page 我,问我和林医生在哪个病房,好过来找我们一起查房make the morining round 我是说在8B,而他过了好一阵子才赶过来,我才知道他是将8B 听为8D, 他很不客气的责备我“every information you give me is wrong, I have been through the whole hospital in looking for you? You waste my whole moring” 就是这样,我对新加坡的那种新鲜感逐渐消散,随知而来的是一种压力,但是我从来没有否定过自己。院周刊的一名女孩子,让我写一点东西,作为一个新员工表达一下感想,我写到:“------ I felt pround of working in Tan Tock Seng where is so clean and beautiful. ---Language is still a problem for us. Sometime we will make others misunderstand, we need understanding from you, given time , we will definiately improve. “ 我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会很自信的在这里工作,而且那一天并不会很远。就这样,感觉每天都过的很快,很紧张,但是也很充实。因为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学习的机会。一本英文字典,一本药物手册成为每天身上必备的工具。身边的同事都注意到了我们的存在。一位打扫卫生的护理员在电梯上见到我冲我打招呼,说看到我的photo在院刋上,look very nice. 当时还真的觉得有总明星的感觉。护士们,包括一些印度和马来的护士也不再一味的追着我们完成落下的工作,也会很轻松的同我们开玩笑。 虽然有时候还要求其它的medical officer 帮忙,但是已经很少了。由于这里的中国医生只有几个,所以总是觉得自己代表的是中国人,如果受到否定简直就是对中国人的否定。但是长时间接触感觉到,虽然新加坡人有自己的优越感,但是他们并不歧视中国人,相反好多新加坡的病人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上海的发展十分关注。所以一个国家发展起来了,在国外就不会受歧视。 不光是在新加坡,我想在其它国家也是一样。时间很快,转眼间又到了圣诞节。整个Hospital装饰的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各个病房都挂着铃铛,摆放着会唱歌的圣诞老人的圣诞树。 新加坡的宗教民主,华人中的老一代多数信佛教,而年轻一代信基督或天主教,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及佛教。所以不足为奇的到处可以见到庙宇,教堂。医院中的医生信奉基督教居多,圣诞节对于他们来讲也是比较重要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公历的新年,也即将到了农历的春节。同国内一样各个科室和病房都在开着PARTY. 作为这个医院一个新的成员,我们也被邀请到平时工作的病区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所谓的PARTY 很简单,就是一些BUFFET, 护士们互相交换一下礼物。其实这里的生活真的很简单,回想起来在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在北京,每次新年的会餐都是无尽的狂欢,当然也是科主任的一个***舞台。我们心脏科的PARTY
也是很简单,只是中午时医生们,CCU 的护士们在一起聚聚,发一点小的礼物。玩一点小游戏,难得的是那一天所有的Medical officer 都在,刚好在聚会的多功能厅有一架钢琴,在我们的要求下, 一位consultant 独有兴致的为我们弹起贝多芬的名曲和中国名曲。我们几位medical officer 在钢琴前留了一张和影。但是没有想到,这张照片居然最后会成为一个永久回忆。 因为谁的不会想到在3 个月后, 另世界恐惧的SARS 竟然会从这里爆发。但是国外的东西并不是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使在新加坡也会有掩藏于华丽外表内的虚伪,在民主和公正的旗帜下,更多的是对自我利益的保护。在这里工作的这三年,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如果你问十个新加坡人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想大概会有九个人回答怕失去工作。这里医生的路途很单纯,在通过MRCP 考试,完成 REGISTRA 的培训,升上CONSULTANT 几年后,多数人都会选择离开政府医院,到PRIVATE 医院,那里的薪水是政府医院的数倍。 医院的病人有等级之分,分为AB1B2 C CLASS 4 级,只有A 及B1 CLASS有空调。而且A 级的病人往往很挑剔,而据说CONSULTANT 也可以从A CLASS 的病人中获得更高的收入。 C CLASS 是政府补贴的病人,有些病人居然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每个月都要住上一段时间。反正也是政府先还钱,所以有些病人欠政府钱多了,反到不急了,到是社会服利人员四处替他筹款还医院债务。 急诊部门也多是不加筛选就将病人收院,增加了很多病房医生的无用功。在病房里你也会看到各个部门之间滥用会诊。护士不会替医生承担任何责任,出了事上下级医生互相推责任。原则大于人情。刚刚到新加坡时并不理解这一点,以为看到的都是美的。选择当医生,就要承担:压力,成功,失败,风险,疲惫。要有敢于偿试的勇气,去面对困难的挑战。尊重他人的权力,也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要有一颗仁爱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勤奋的双脚, 考虑周全的大脑。我们的心能装下病人的疮伤,我们的眼睛会透视病人的诊断,双手去解除病人的痛苦,勤于观察病情的变化,深思熟虑,防患于未然。原则: 病人的安全胜于医生自身的利益经过二,三个月的痛苦和压力,正当我和徐医生在心脏科逐渐融入工作也找回自我的时候。我们的另外两位上海的战友,在呼吸科的杨医生和我的室友在普通内科的黄医生的日子却一天天的难过。由于他们接触的都不是他们自身的专业,再加上年龄偏大,两人在国内都是高年资的主治医生,语言关和专业关都成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尴尬原问题是由于他们都有house officer ,所有上级医生提出的问题,house officer反应的都比较快,有的时候 consultant 宁愿让house office r去汇报病历。所以长久以来他们难免显得进步并不是很快。有时,看到每天他们沉闷和紧张的脸,我的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也预感到什么事情会发生,终于在新年前,在6 个月的试用期前,杨医生有一天告诉我们,人事处通知她第二天不要来上班了。我们都为她难过,但是没有办法,人事处决定的事情是不能够改变的。在我们的请求和她自己的要求下,她在药局作了一段pharmacist assistance , 但是最终还是被辞退了。好在她的先生在新加坡,她不存在VISA 的问题。 可以后的两年间,陆续见到过她几次,由于一直没找到工作,所以几次见面时从她脸上的沧桑中都可以看到当时被辞退时的遗恨。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对自己也对其他的几位医生说过“ 今天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明天可能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都发生”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三月末,医院在新加坡的一个豪华的酒店举办了两年一度的DINNER AND DANCING,就是全院范围内的大型联谊会。印度和马来的职员都穿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华人和非律宾人也穿上了最艳丽的晚装,让人耳目一新。晚会请到了当地比较有名的印度族主持人,非常幽默诙谐。整个晚会特别显得热闹轻松。CEO 的致辞也十分的简短。当然最高兴的是大家知道能多拿到很多的bonuS . 晚会还评出了最佳服饰奖,最帅先生,最漂亮小姐奖。 平时在医院里那一张张紧张的面孔,一下子,在那天晚上都好像变了一个人。晚会和晚宴后就在狂欢的DISCO, 我和CCU 的护士们在一起,她们跳的很欢,很投入。霓虹灯下是一张张紧闭着双眼陶醉的脸。然而,中国有句俗语叫作乐极生悲,谁又能想到今日是在这里狂欢,而明日无论医院和个人都将面对一个生存和死亡的挑战。SARS 这个字眼不知不觉得就飘进了我们已经平静的生活,刚开始我并没不注意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在医院的电梯旁,一位从中国来的护士征求我的意见,她说医院要开放一个病房专门收治SARS病人,从各个病区都调出一些护士,她是被抽出到SARS 病房的护士之一,而且她说抽出来的护士多数大多数都是外国人,很少有新加坡本地人。她也生怕自己被传染上到时人在他乡无人照顾。从此我才留意电视上的一些消息,据说是SARS 在广州已经流行一段时间。可是当时我在互联网上用“ 非典型肺炎” 等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并无多少。 心里难免觉得他们新加坡人过于PANIC。 一个肺炎能多么可怕。可就在知道我的同事Hok Su 和一些CCU 的护士陆续病倒之后,这种恐慌逐渐的渗入到我们的心里。Hok Su 是我们心脏科的Medical officer 之一,他的中文名字叫天赐。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人小伙子,当年26 岁。 他来自于一个医生世家,毕业于澳洲的医学院,四个兄弟姐妺都是医生。他长得斯斯文文,戴付眼镜,一笑就会露出两个小虎牙,女孩子们都觉得他很Cute. 他很热心,在我和徐医生工作不是很熟悉的时候,他总是默默的在帮助我们。春节的时候,还邀请我们到他的家里作客。记得有一次搭他的车去参加我们那位女林医生的婚礼时,我们谈了一路,他让我在婚礼上如果见到林医生不要随便打招呼,我感到惊讶,我才知道,原来林医生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是ENT ( 耳鼻喉科) 的consultant , 他还介绍说,自己9 月份要结婚,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 她的未婚妻是新加坡有名的研究中心Astar 的研究人员, 在Dinner 与Dancing 的晚会上他把他的女朋友带过来介绍给我们认识,但是没有想到,再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是在我们医院的ICU 病房。他是最先病倒的,主要是因为为一位在CCU 患肺炎的马来女病人气管插管。陆续病倒的除了CCU 的护士以外,连徐医生,林医生也都病倒了。心脏科马上成为这场战争的先驱,虽然医院还没有正试隔离,已经可以看到consultant 在查房的时候都戴上了N95 的口罩。有一次一位consultant 问我“ Are you scared death” 我知道大家都已经开始恐慌了。虽然SARS 带来无限辛酸的回忆,但是那段时间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清闲和人与人之间感情的默契。在SARS 病房2周后,有4 天的假期,一个人躺在圣淘沙的沙滩上享受着久违的阳光和海岸。在SARS 病房里,每天都有各个公司免费送来的午餐盒饭。Consultant 也不再那么凶。午休时,一群Medical officer 在一起聊天,认识了不少新人,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居然讲一口标准的英语和华语,后来才知道她叫IVA 是印尼的华侨,在上医大读了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来到新加坡工作,她的哥哥也在SARS 病房,刚刚通过考试马上就到国大医院骨科成为Registrar。新加坡的住院医有3 年的培训,每在一个科室轮转半年,由于SARS 的关系,当年轮转的时间耽搁了一个月。 当时正好是5 月份,也是 house officer 也升为medical officer 的时候。 大家在一起聊天时,他们也谈一谈MRCP 的考试经验,当时听了心里痒痒的,也觉得自己应该考 MRCP了。MRCP 是英国皇家内科医生的简称,所有英联邦国家都承认的资格证书,相当于美国的board 考试。与之对应的是MRCS,也就是外科医生考试。但是MRCP 不被美国和澳洲承认。所有的考试信息可在 上查阅到。 MRCP 分为PART 1 , PART 2 A, PART 2 B。 PART 1 ,PART2 A 都是多选题,以前是true and false, 后来改了题型,都变为best of five。 PART 1 主要是侧重于结合临床的基础知识,PART 2a 也是更侧重临床。每年只有3 次考试,除了在英国,爱尔兰以外,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等都有考试点。对报名的主要要求是,在PART 1 考试前一定要在医院有6 个月的住院医经验。PART 1 没有时间限制,但PART 2 只能保存2 年, 也就是说在通过PART 2A 的2 年内一定要通过难度相当大的PART 2 B, 而且PART 2 B 只有3 次的考试机会。PART 1 所用的书籍除了MCQ ( 多选题集) 外,还有必要的书籍,一本是Basic Medical sciences for MRCP PART1 ( by philippa J Easterbrook) 另外一本是essential notes of MRCP 据说这本书是一位考过十次最后终于通过MRCP的人,最后整理了笔记留给后人。 On line 大多数人都申请了 。但是我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去考MRCP新加坡的雨天过后,天空也会格外的蓝。 虽然面对的有可能又是一个酷暑。 随着100 天没有SARS 可疑病例,新加坡终于宣布SARS free。 我们也终于脱下口罩,重新面对人生。 心脏科的medical officer 也都结束了轮转,都分配到了其他科室, 只有我和徐医生还留在心脏科。除了Wei song 去当兵 ( 新加坡的所有男性公民都要服二年兵役),其他大部分medical officer还留在陈笃生医院。SARS 过后,新加坡的政府在国家植物园召开了纪念大会,我们也都亲眼看到了吴作栋和李显龙。徐医生等SARS 英雄还同吴作栋等一起吃的晚饭。愈后的林医生成了SARS 特使,不但经常出现在新加坡的媒体,在为医生举办的交响乐晚会后,还亲自向新加坡的总统献上了花束。看来一场SARS 倒是让我有幸在来新加坡半年多的时间就目睹了新加坡的政坛要人。回想在国内生活的20 多 年,看到的最大的要人就是北京医科大学的校长了。在心脏科的工作也逐渐的熟悉,和英国回来的马来西亚藉的registra 黄医生也成为要好的朋友。有一次,他要在心脏科的CME ( 继续教育)上进行病例讨论,问我有没有兴趣准备。 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内容是登革热和心肌抑制,那是我第一次用英语作讲课。但是由于我在国内就擅长作幻灯片,再加上我用了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图片,大家感觉很有趣,讲课中不时的引起一些笑声和掌声,也激发了大家的讨论。讲课后,雷蒙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时的雷蒙对我们也不是横眉冷对了,他也马上到澳洲去进修一年,回来后也会成为consultant。而我们一年后又后变成什么样子?那时也是在看书,看MRCP,但是真得觉得很难,好多医学术语都很陌生。好在在网上找到一个会发音的医学字典, Encarta ,不会的词就找到发音,然后把它存起来,日后要复习。 黄医生对我讲,MRCP和USMLE 都很难,消耗时间,而且复习侧重点不同,所以一定要选择好考哪一种。当时只是觉得不会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我也感觉自己一定要在下一个posting 到general medicine,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通过考试。而在普通内科的我的室友上海的黄医生却遇到了麻烦, 这个麻烦是我们大家都想不到的! 我是在他的室友辞职回国后从那个印度人的房子搬来同黄医生一起住的。我们所租的这个房子是在新加坡最大的组屋区大巴窑的购物中心,楼下就是些步行街市场,平时在屋内都会闻到楼下榴连的味道,榴连是新加坡最有代表性的水果,它的味道很臭,起初很不习惯,但渐渐得反而觉得这个味道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黄医生则不同,只要是刚开始他不喜欢的他就不会去适应,也许这就是人个性之间的不同吧。黄医生是上海医科大学的一个附属医院的主治医师,也是硕士毕业。大概是在国内作主治医师的时间太长,可能在这里作住院医有些不习惯,也可以看到他平时的压力。他每天回来的都很晚,在电视打开后30分钟,他就会踡在沙发的一角中睡着,大概是在电视花屏后,他又会醒来,钻到自己的房间看书。据说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经常受到consultant 和registrar 的批评,尤其是一个叫Leslie 的印度医生。工作几个月后还没有安排他值班。和我们的经历一样,他也同我讲过,一次由于他为一个印度病人放置留置针,多扎了病人几针,病人很不客气的说道“you should go back to China” 。我确实能体会到他心里和身体上的疲惫。 有几次他也想打退堂鼓,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因为他也觉得这里的普通内科和国内的区别很大,可以学到一些知识。SARS 的时候,他第一次被安排值班,他很高兴,因为这表示科里的医生已经看到他的进步了。可是就在6 个月的试用期过后,当他感觉自己对工作逐渐适应的时候,当他在SARS期间为新加坡人也作出贡献的时候,他却突然告诉我,他有可能被医院开除。事情还是起于SARS 末期,那时一些病房还有可疑的病例,所以每天早上,每个病房都要派一名住院医师或registrar 向CMB ( chairman of medical board ,相当中国的医务科)汇报病例。有一天,黄医生下夜班,对病人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而他的上级医师居然派他去医务科那里去汇报病人的情况。由于好多人在场,可能有些紧张,又没有准备,所以表达很不清楚。 这时那个叫Phillips 的chairman 十分气愤。当时就下令调查黄医生,到处在问到黄医生在普通内科的表现,有一些人还在维护他,可是大多数人由于事不关已,所以只是说黄医生语言能力有限,但是对他的努力和进步也是支字不提,当然当中就包括那个叫leslie 的印度Registrar。更另他感到寒心的是他的supervisor 表面上对他还不错的一个胃肠科的consultant 居然在最后的关头,将他的评语完全降了一格。 因为在新加坡对于外国和本地医师,每6 个月都要由这个医师的supervisor 对其工作作以评定,其评定结果决定年中和年终的花红,还决定外国医师能否拿到下一年的医师注册资格。以前,黄医师所看到的评语各方面是均为fair, 少数为good ,也就是勉强能够拿到注册资格,但是经这个supervisor 一改,已经没有再被注册的可能了,也就是说,医院有理由说是因为黄医生由于没有拿到医师注册资格才被辞退,而于院方没有关系。他们让黄医生在新的评语上签字。黄医生已经预感到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找我们几个中国过来的朋到帮忙商量。当天晚上他要值班,由于怕他的心情影响工作,我们都劝他同别人换一个班。负责安排值班的一个medical officer答应了他的请求,可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居然也传到了Philips 那里,成了辞退黄医生的另一个理由。三个中国来的医生陆续被辞退,我已经再也按耐不住了,我知道今天发生要他们身上的事情,没天也会发生在我们任何人的身上,难道我们这些外国人真的没有保障吗?不要忘了在SARS 的时候都是我们这些外国的医师站在最前线,中国来的护士更是绝大多数。我要他们知道我们来到新加坡并不是为了赚你们的钱,我们也在用我们的劳动来保障新加坡人的健康。最后,我终于提笔写了一封信,发到philips 的信箱,质问院方的行为。第二天还没有消息, 但是在第三天我和徐医生,还有一位在老年科进修的中国医生都陆续接到电话,院领导将在一个周三的下午找我们这些中国医生谈话,当然除了黄医生。在那个周三的下午,我们终于见到了 Philips , 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我在电梯里曾经见过他。SARS 以后,他出了名,从老年科的主任升职到chairman . 他的照片也出现在新加坡的报纸上。在我看来,他就是那种外软内硬的典型。黄医生曾经也感慨过,玩政治,不只是中国人的专利。黄医生在我们来见philips 以前就劝我们,这一切都是他们搞的形式,既然他已经决定要辞退黄医生,就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已让自己下不来台。所谓的找我们谈话实际上就是要安抚一下我们,以免我们将事情闹大。因为在这以前,我们和黄医生已经同国健保的总部进行联系,但是谁知道他们还没有回信前,就将信转到了philips 的信箱。同我们谈话的还有一个戴眼睛的年龄偏大的女医生,她是associated chairman, 当然还有一秘书在记录会议的经过。看得出来,他们已经决定不会改变决定,但是他们也很紧张,一直在解释对黄医生的决定只是针对他个人,并不是针对所有中国人。而且决定是普通内科的综合意见。他们也一直在说服我们要了解到他们的决定是正确的。可是他们不会知道,每一个从中国出来的人,都饱含着希望,有的背景离乡,有的舍家弃业, 而他们的一个不经易的决定可能会将一个人一生的梦打碎,留下难以磨灭的裂痕。甚至对新加坡永远的创伤,他们不会知道,对于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普通的中国医生来讲,踏出国门有多么的难 ! 我现在在浏览以前的照片时还会看到我的第一个室友,在刚来新加坡时对前途充满希望的目光,和知道自己查出乙型肝炎将被遣送回国时的沮丧和无奈。脑海里也会浮现出那个载満着生活负担的杨医生,另人心酸的背影 ------- , 黄医生此时的不知所措。这些他们永远也不会了解。他们最后说了一句:we need only useful people, who can work for us. We hire you not for teaching , but for working. 我知道,黄医生必须得回国了。黄医生回国后,我又被迫搬家了。经另外一个医生介绍,我搬到了一个有个大游泳池和健身房的condominium ( 公寓) , 同另外二个菲律宾的医生住在一起。而时间过得很快,马上就要到第二个posting 的结束,我应该选择下个posting 的 科室。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普通内科,因为我知道在我熟悉工作的环境后,就应该向我的理想努力,通过考试。只有选择普通内科才会增加考试通过的机会。 徐医生问我,普通内科这样对待黄医生,你不怕吗? 我说: 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心脏科的第二个Posting 是很轻松,也在享受着新加坡的阳光和晴空。最后在那一段时间,我选择了紧张后的松弛而没有选择去复习考试。也许经过黄医生事情以后,我对考MRCP的感觉也逐渐淡漠。因为考完MRCP 后的道路并不是很宽广,以我们的背景,想到英国和其他英联邦行医基本是不可能的。 澳洲有专门的考试,也不承认MRCP的资历。所以也只有在新加坡继续当registrar。但是有一点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MRCP 确实是一个水平考试,能通过临床实践考核的那些人,都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要有扎实的临床查体本领,而且有广阔的医疗知识。不但要仅通过查体判断病人的诊断,同时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病情进行分析。考官还会问一些刁钻的问题,甚至误导你回答错误,以测试你的自信能力。 英国考试的严格也正说明他们医疗的严谨。这一点真的是国内的临床所缺少的。其实我感觉到我周围的这些registrar 的压力也是蛮大的。本地的医生往往按步就班的很本分的作医生。都是新加坡本地最聪明的人才会读医学校,而且医学院的学费很贵,大多数人由于都受有政府的助学金,所以在同政府签订6 年的合同,等6 年合同结束,也只有留在新加坡本地工作了。从马来西亚,印尼等来的华人,往往是毕业于英国和澳洲,因为外国人在新加坡发展有一些限制,他们好多人并不喜欢留在新加坡,想回国,但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很受歧视,往往是马来西亚的华人从小就要付出比马来人双倍的努力,才会同他们站在一起,所有教育的机会也都是首先留给马来人,象我的朋友心脏科的registrar那个黄医生能拿到政府奖学金到澳洲读书的人寥寥无几。他们也不喜欢英国,因为英国华人医生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据他们讲,英国是一个十分不安全的国家。我感觉到我周围的这些华人医生,他们很优秀,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他们有时并不能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被迫留到国外。是华人,但是被歧视的少数民族,想到我们国家有着辽阔的资源,有着蒸蒸日上的实力,对于我们这些人,即使最后在外边走的很累了,我们还可以自豪的选择回去,因为那里是我们的家,我也相信那里也需要我们。在心脏科一年的posting 终于结束了,我也如愿以偿的即将到普通内科。在心内科的后期,除了临床管病人外,我还学会了心脏超声 ,而且让我心慰的是最终心内科给我的评价是A (心脏科只有1-2 人获得A) ,HOD(head of department 科主任)在评语上写到“adjust well, learning fast, enthusiastic, good at computer ----- ”, 这一年给我的回忆很难在记忆中抹去,有耕耘,汗水,也有收获,有辛酸,遗憾,但也有很多以前在国内所从未经历的快乐和新奇。在十月份我也回国,结了婚,在新婚的第三天就登上了回到新加坡的飞机。虽然国内必竟是我的归宿,但那候,我也感觉对新加坡也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使在心脏科有一年的工作经历,可到普通内科刚开始还真确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有限,另外平时遇到的医学词汇生辟的也特别多。也难怪,黄医生会极不适应。在国内,象 klebsiella , pseudomonas, cyptococcus , 这些词也许只能在教课书中出现,可在这里的血培养化验单经常 出现这些bugs。 病人如果贫血一定要作anemia work up ( Iron, ferrentin, TIBC B12, Folate stool OB) , 痴呆一定要作 dementia workup ( CT head, T4TSH, folate B12 ), 发烧要作septic workup( blood ,urine culture, FBC, UFEME)退烧药过量要测定Acetaminophen level,过量还要给 acetylcysteine ----- 当时就感觉怎么自己在国内当医生这么多年,连这些基本的知识都不清楚。其实这些都是MRCP 和 USMLE 要考试的内容。在普通内科值班on call 也是个挑战,各式各样的病人都可以遇到,一般是一个medical officer 和 一个 house officer 在一个组,管8 个病房的病人,除了150 多个住院病人外,一天晚上接诊从ED( 急诊) 收进来的10 多个新病人还算是少的时候,有的时候多达20多个。所有的新病人不但要接诊(clark)写病例,还要抽血化验,作心电图,追踪化验报告。 如果住院病人出现问题,那就更惨了。House officer 经常是整晚都不会睡觉,`Medical officer 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有入院的新病人都要向当班的registrar 汇报。这里的on call 给的津贴 很多,200 –300 新币每晚,但是由于工作强度太大,大家也都希望on call 不要太频繁,可是由于人手不够,house man 一个月平均有7 个call, 而medical officer每月平均也有5-6个call。这里的house man, medical officer 也很迷信,on call 时都不吃包,说是怕给病人包住;也不能喝红色的饮料,怕碰到抢救的病人。也忌讳在on call 还没结束前说今天不忙等----- ,这些倒是和国内很像。果然不出所料,在普通内科还不出一个月,就出现了问题,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 同时也对我的同事—新加坡的医生们有了新的认识: 一些表面上友善的新加坡医生,一但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把自己保护起来,而且从来不会为同事甚至下级担责任。Melvin 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精明,也很友善的新加坡医生,大概长我一岁,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精神科的medical officer,当时很友好也很谦虚,而一个月后由于已经通过了MRCP考试,升职为老年科的registrar,在夜班on call时也成了我的上级医生。 可能是我刚到普通内科还不是很适应on call 时的工作强度,也可能是有于普通内科所收的病人过于杂乱,觉得没有头绪,所以自己还是凭以前在国内的经验来处理问题。自己在 on call 时总是因为一些小的问题而受到他的指责,说实话,由于自己在心脏科还没有受到如此待遇,心里也很不服气,我也是坚持自己对的地方。譬如,他的出发点是 on call 的medial officer 要将病人尽量诊断清楚,而我的原则是一个医生每晚要接诊20 几个病人任何事情作的得完美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保证不漏掉重要的诊断,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而细节方面应该是第二天team Dr 的任务。可巧的是连续几个call 都是和他在一起,我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事情终于到了白日化的程度。 一天从急诊入院一个急性精神错乱的印尼女佣,由于急诊给了大量的haloperidol 所以病人收入院时已经昏睡不醒,当时大概是凌晨4:30 分,当时作了神经科的查体,发现病人并没有阳性的神经科体征,所以我认为病人不需要作急诊CT,而是作了其它必要相关的检查和处理,包括toxicology 以及 iv antibiotics。 因为根据医院的规定,所有入院的病人,急诊CT 需要registrar 的同意,可能出于不忍心叫醒他的原因,我一直等到6 点钟才通知他这个病人的情况,结果,他知道后十分气愤,说我延误了病人的诊断,病人就是encephalitis ( 脑炎)。 没由得我争辩,怒气冲冲的上到病房,对我吼叫到” if the pt died , both of us will die” , 并且在病例上写到“ I was called by MO ( medical officer ) only at this hour” 我当时哑口无言,不知道他是什么逻辑,只是感觉自己似乎被推上了断头台。病人作了脑CT,腰穿,并且给了acyclovir。 所有的检验结果回报均为正常。而病人唯一的问题是因为他给了acyclovir 而引起病人一过性的肾脏损害。那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当时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对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如此胆小,而且如果一旦事情发生,首先要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到,而责备到其他人身上,包括是你的下级。但是事情没有结束,在大概半年以后,我才从一个consultant 的口中偶然听到,他居然在当时写信给CMB (chair man of medical board), 控诉我” not safe,not qualified” ,听到后,我马上到科主任那里去澄清事实,我才了解到,在一段时间内,我也被列为调查对象,但是好在我在各个consultant 中以及其他同我一起on call 的registrar 眼中还很称职,他的一面之辞没有得到证实,才避免了同黄医生一样的命运。这一切,我都蒙古在鼓里,看来江湖处处险恶,即便是在新加坡。也许是这些经历,我对留在新加坡继续当registrar 已经不感兴趣,我也就在MRCP 以及USMLE ,选择后者,因为去美国去学习培训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一直觉得可能只有那里的人可能才会更人创造力,也不会如些狭隘。USMLE- 我的另一个奋斗里程碑斗志篇有了考USMLE 的想法,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个考试绝对不同于国内的只是几个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的研究生考试。如果你觉得GRE 有所难度的话,USMLE 的难度是他的数倍。他不但考验你的医学知识,还要测定你的体能。除了复习作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外,单纯考试本身也是一个挑战, step 1 ,2 CK 都要在算机前坐7,8 个小时,而且每个section 50 道题,只有1 个小的时间,题目之长,阅读量之大是GRE所不可以比拟的。我前面曾经提过,我在上医大时,并不是一个高材生,专业课的成绩十分平常。在复习考USMLE前,我也曾想过这是否这将是我考试的阻碍。但是我从没有失去信心。因为我一直相信只要别人能作到的,我一定也能作到。我的信心多数是来自于当年在上大学时学习外语的经历,我是在大学二年级时立志要学好外语的,记得在那一年的那个冬天,当时的我英语并不突出,连看范读的文章都要查很多生词,那时我坐在阶梯教室里在想,我到底什么时候能学好外语,而经过一年的魔鬼般训练,转年的同一个时间,我已经能流利的阅读数本英文小说。记得那时候学英语的材料没有现在来源方便,我都是寻便任何渠道去寻找学习英语的资源,看遍所有的泛读材料,就会自己去买小说。作遍图书馆里的托福题,却买不起书店的书,没办法,我都是常常站在外文书店的书架前,作完一套又一套的托福题。只有一个小随身听,我就是只用两盘空磁带不断反复的在学校的听力室复习听力材料,包括从80年到92 年的托福听力,电影剪辑,小故事,几乎听便了学校里所以可以找到的资料。那时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收音机去听***,记得那时宿舍里收不到信号,所以我都是在操场上听,即使数九寒天的冬季我也不例外,就是这样,在转年的十月份,我就以630分通过了托福,而且听力是满分。考完托福我就一股作气,决心向GRE 冲刺,当时在整个长春市买不到GRE的复习资料,我就一个人只身第一次来到北京,也见到了初具雏形的新东方, 94年的北京到处都是丑陋的黄色面的。而新东方还在中关村极不起眼的小胡同里,也并不是很有名气,我在那里买了一些模拟试题,埋头花了3 个月的时间终于以2100的成绩通过了GRE。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九三年末,九四年初,我的大多数同学还在忙着四六级,不少人还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是GRE。虽然最终我并没有凭TOFEL 和GRE的成绩如愿到美国就读博士,但是这段经历却奠定了我一生拼搏的基础。所以我坚信,无论你是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还已经踏入社会的住院医,主治医生,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英文基础,只要有恒心,你都有可能通过USMLE。当你回首所走过的路的时候,往往并不光是所取得的成绩让你感到自豪,这个过程却更会让你拥有一个新的高度,去选择你的人生。当我回顾以前自己所写的日记,处处可以找到勉励我自己前进的话语,我坚信,相信你也相信 “ 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了考USMLE的决心,下一步重要的就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了。大话西游中孙悟空说到“ 如果给一个期限,那就是一万年”,可是我当年已经年近30,再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理由在十字路口彷徨。身负养家立业的责任,还要有买房生子的理想,也不允许我再象十年前那样舍弃一切的为自己的目标奋斗。为了赚钱,为了不影响工作经历,我的学习时间仅限于晚上和早起,一天疲惫的工作后当拿起USMLE 的复习书籍时我反而不知疲倦。那时我的妻子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在她刚来的几个月中我们还是同那两个菲律宾的medical officer 共租一处公寓。为了不影响她休息,我都是在露天的阳台上看书,灯光虽暗,还有月光,困睠了,虫子会将我咬清醒,一月份的天气渐凉,但是还是很喜欢每到深夜只属于我自己的游泳池,在冰冷的水中可以舒缓我一天的疲惫,迎接新的一天。就是这样业以继日, 当复习8 个月通过step 1 时,我才发现一些白发爬上了的鬓角,我已经不再轻了!是啊,如果你有这个理想,又何必不现在去努力。不要因为昂贵的考试费用而却步,5000 多元的考试费在北京,上海无非只是0.5 平方米的房子。而你对自己的知识投资却是无价的。理论上来讲USMLE 第一遍不通过可以再考第二次,但是由于考试费用昂贵,每一步大概是在700 美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在申请职位时,几乎所有的医院都要求第一次通过,所以在考试前就要有一定把握。而且由于最近申请美国的移民逐日增加,所以好的分数是非常重要的。USMLE 的分数分为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三位数大概是指回答对多少题,而2 位数是指同时参加考试的医学生有多少人在你的分数之下。99 分并不罕见,对于我们天生就会考试的中国人,一定要将99 分定为我们的目标。这样才能让欧美人, 印度人,新加坡人看到我们的实力。 但是一个误区就是,99 分决对不会意味着99% 的问题回答正确。我的经验是90 分大概正确率为70% , 而99 分正确率在80% 左右。复习时间的长短要由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通过考试的年龄越小,将来的路越宽。Work hard and Smart , 这是黄医生,那位心脏科的registrar 在知道我考试时给我的一句忠告。他那时已经要辞职,由于他是马来西亚人,即使他再优秀,工作再勤恳,陈笃生医院最终还是没有给他继续深造PTCA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给了得天独厚的新加坡人林医生。而他则自己申请到中央医院学习PTCA,是无薪水的fellow。事实就是这样,无论在什么国家,外国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歧视。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复习资料至为关键,好的书籍既要知识全面覆盖考试的内容,而且语言要简洁,便于记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习的乐趣。还没有准备考试前我就在新加坡的医学书店里买到了几本十分便宜,考USMLE 的书籍,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已经出了新的版本,但都是大同小异。其中有一本叫作First Aid 是人们传说中的红宝书,当时我只是花了新币3元。另外一本是Anatomy made it ridiculously simple , 由于解剖是我的弱项,大学三年级后一直就没有再摸过解剖的课本。大多数的内容早已还给老师。但这本书已恢谐的语言将枯燥的解剖部位同漫画及一些故事情节联系起来,也使我生平头一次对解剖发生了兴趣。其他的一些一看版面就知道会头痛的书,买来后我再也没有读过。正在这时我碰到了一位叫Amoil 的印度医生,他当时已经通过USMLE, 大概是拿到了93,92 分的成绩,我对他的成绩羡慕不已,现在他已经Wisconsin 大学附属医院里,他那时告诉我一些参考的书目,对我的帮助很大。一本好的参考书,就象一个理想的伴侣一样会让人爱不释手,选择正确的参考书籍十分重要,所以我也十分感谢那位印度医生给我的指点。因为这一段的复习使我真正的感觉到好象重新上了一遍美国的医学院。First Aid 虽然是精华,但是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到是可以在考试的最后阶段,作以突击。这本书将精粹东西提练出来,一个诀窍就是可以将每个知识点当作如同GRE红宝书的单词来记,就会应用自如。Kaplan notes 的step 1 我没有看到,而step 2我完全是依靠他,当然kaplan 不愧是美国的大老大,聘请的教师都是一流的,我相信,如果我有机会上大学里教书的话,一定会象他们那样绘声绘色,绝对不会误人子弟。但是我的经验是如果仅是用notes 而不听讲座的话,内容较枯燥。在美国形形色色的USMLE 书籍很多,都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其中包括Appleton & Lange 系列,High yield 系列,BRS系列,Lippincot’s illustrated 系列,clinical ***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 系列。我选择的书籍: Physiology, pathology: BRSPhamacology , Biochemistry : Lippincot’s illustratedMicrobiogly : Appleton & LangeBehavior Sciences: BRS or High yield Anatomy ( embryology , Histology , Neuro anatomy ) : Hi Yield , clinical Anatomy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Epidemiology : High Yield Molecule biology : High yield以上这些书籍每册我大概是用3-4 周时间完成。我感觉看完这些书籍以后对于我来讲是一个质的变化。想当年,我在医大时,就梦想到在学习业务课的同时,都会有一本好的英文医学书籍相对照,那时图书馆中只有教师阅览室可以阅读,于是我经常去那里,可是由于当时年龄看起来太小,被图书馆内的老师看出来是本科生,告诫我以后不许去那里看书,说这里的书只是给教师和研究生阅读,可是据我观察每天只有星星几个人会到这个阅览室看英文原版书籍。 可我还是坚持在那位老师不在的时候去那里看书,终于有一天,我被关在那个阅览室中一个晚上,好在是夏天,天气不是很冷,但是我很兴奋,虽然一个人有些恐惧,但还是趴在桌子上睡到天亮。后来那位教师知道后非常感动,以后再也不阻拦我到那里看书了。本科毕业后,由于阴差阳错,我被分到天津一家不是很大的医院,同我一起到那里的两个医大的校友都很沮丧,而我从一开始就认定那里是绝对不是我的终点,虽然病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医院的图书馆成了我攫取知识的宝地,没有人教,我也自己学习写综述,每碰到一个临床问题我都会到那里寻找答案,自己学习阅读脑CT 和断层解剖,学习呼吸机。到离医院很远的地方去听有关于科研课题的讲座。我现在回忆起来那里也许是我的第二个医学院。最后图书管的管理员将全院唯一的两本希氏内科学交给我手里保管,另一本在心内科的主任手中。因为她也知道,除了我们两个,全院也不会再有第三个人再看这本书。如果你是本科生,你很幸运,因为你会知道世界上最好的医学学习资料,不会让你走入误途。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在职的医生,你也应该欣喜,这些基础书籍,更会指点你作一名好的白衣卫士。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无论今天你在哪里,只要你从不停止前进! 如果说心脏科的经历是我在适应一个不同体制的过程,自己在普通内科的一年,则是自己在将知识应用于临床,在工作中摄取知识的过程。其中的大部分当然要归功于自己在工作中通过复习考试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要问我,对新加坡的住院医师如何评价,我是感觉到他们很勤奋,适应能力很快,可能是因为只有高材生才能入医学院的原因吧。他们在住院医师培训(BST basic stage training)阶段,要在不同的医院和科室进行轮转,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往往在头两周还手忙脚乱,但是在第三周已经能融入环境,并且互相相处都很融恰。由于住院医的薪水不菲,所以大家生活的还都不错,很多住院医也都是开车来上班。虽然MRCP 的考试对他们来讲很重要,但是很少有人去休长假来准备考试。其实只要努力认真工作;很多考试中的内容是在平时的临床工作,大查房和CME 中都能够学到的。 他们的工作态度都很认真,我很少能够感觉到他们在工作中偷懒,小聪明,也许大家看过“雾锁南洋”,“浮沉”这些新加坡的电视剧,可能是同新加坡的殖民地历史塑造人的个性有关。 通过我在国内的经历,我也感觉到国内的医学生参差不齐,但是我相信国内出类拔粹的人才更多,在我们当中不乏有人有出色的科研能力,出色的手技,但是这些却是新加坡人所缺少的,也正是他们的教育体制所匮乏的。七十年的出生的我们是国内改革的产物,在享受改革所赐予的机遇外,同时也体验着这种产物所带来的迷惑。我们好多人都是利用临床实习的机会去考研,考上研究生后又只是固定在一个科室。真的不知道这种体制真的能否带来一个精通科研的临床医生,一个优秀的专科医生。一位从国内来Tan Tock Seng 医院内的john Hopkins cancer center来进修的副教授说到:我感觉我们的专业领域一点都不比他们差,但是一涉及到普通内科我们真的感觉的知识贫乏。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作为一个医生,我们不光要治病,更重要的是治人。 医学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区别的医学实践和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我工作和复习考试的过程中,感受到一定要培养用西方的思维来考试。中国的医学实践是经验医学,而西方则完全是循证医学,虽然我们也在不断的向后者靠近,但是由于我们老祖宗长期的影响,我们在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凭经验去处理问题。到底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两者谁是真正的科学,我想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举一个例子,如果病人是酒精中毒,在我以前的医院他们的经验是给naloxone ( 纳络酮), 而在考试中一定要回答 Thiamine。无论前者的效果有多好,毕竟他只是经验,而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实验证实。对于脑出血的病人,我在国内急诊科时每个病人都是要给mannitol (甘露醇),但是这里只是有颅内压增高的依据才会应用,而且应用并不广泛,其中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mannitol毕竟不是一个安全的药物。所以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中如果对内容理解和临床实践有所差异,不要怀疑,因为书本上所讲的就是美国真正的临床实践。要普通内科一年的实践我对此深有理会。当然来到普通内科的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我的supervisor,说来也巧,当我还在心脏科时,有一次和同事一起打羽毛球,在球场上和一位胃肠科的consultant 打对手,那个人讲着一口流利的华语。 自从那次接触以后,他每次见我面都叫我兄弟,显得十分热情。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黄医生的supervisor ,那个最后给黄医生修改评语,最终落井下石的人就是他。而在普通内科,居然他也成为了我的supervisor。有一次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对前途有何打算,我坚定的说:我想通过USMLE ,上美国发展。他听了以后很是惊讶,认为我非常ambitious,因为他本身也是从美国的Harvard 大学医学院进修回来,他眼神中透露出的感觉大概觉得我是在痴人说梦。正是那种怀疑的眼神成了每次在我复习准备过程中,碰到困难的时的一种动力:我一定会证实自己,那一天不会太远。在普通内科最同我有缘份的就是Leslie, 也就是那个在背后讲了不少黄医生坏话的印度医生。SARS 以后,由于他在ICU病房8周的特殊贡献,那时已经升为consultant。不知什么原因他的名声并不是很好,本地的医生没有谁喜欢在他的组里工作。所以安排到他组里的都是外国人,在普通内科第七个月时,我就有幸四个月被安排到他管辖的病房。他很obsessive, 总是强迫别人照他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譬如在查房时他总是在口述,然后让下级医生帮他记录。对他的口音我还可以适应,所以被听写记病程记录时我也还算能跟的上。可有他经常说一些生辟的词汇,譬如,他不说swelling 而说Anasarca (全身水肿),他不说bruise 而说echymosis(淤斑) , 弄得我要问他几遍,最后他不耐烦了就会自己再病历上写,有一段时间,他剥夺掉了我写病历的权力,而完全交给了我的下级house officer。我可以理解那时黄医生的难处,我也同样的面临一样的窘境。但是我从来认为自己不行,他不信任,我还要去作。他有时听不懂,但我还是要自己去汇报病例,直到他听懂为止。当后来的七个月内,当我这个中国医生一次一次在他的组中出现的时候,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我当然也会明白这其中不是偶然。正是这种被特定安排的组合,使我们互相同情。后来他也放心我独立查房,独立作出决定。有一次我为一个精神病的病人作了肌酸肌酶的检查,他问我为什么,我回答说我是为了排除neuroleptic malignancy 。他看了看我说到“I am very impressed” 这段经历让我了解,文化的不同也许是产生思维方式不同的原因,但又何必只是用自己的思维去来评价另外一个的作事方式,其实每个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原则。只是由于他是外国人所以很容易另人产生偏见而已,其实他也并不可恶。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印尼华人紧急需要作CT 检查排除急腹症,他的家人都不在身边,而新加坡的规定是,如果病人小于21岁,一定需要家人签字才可以作给造影剂的扫描检查,没有人给他签字,放射科不会给作。别的consultant 也没有人愿意签字,最后Leslie 在知情同意书上签上了他自己的名字----- 在普通内科,每二周就要的一个medical officer 在全院的大查房都要作病历汇报和病历分析,由一个consultant 作为moderator。 我被分配的题目是group G streptococcus septicemia ,刚开始由于当时正在忙于考试,并没有准备太多,我的moderator 看到我的材料以后并不是很满意,甚至带有责备的口吻,并且也看出她对我并没有太多信心,因为多数时候我在普通内科还是很沉默。受到她的指正后,我也看出了这次病例讨论的重要性,于是多花了一些时间将汇报的思路重新整理,决定以带有悬念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medical officer 和house officer 有分析考虑的余地。果然在大查房那天,不单是普通内科的主任,就连我的supervisor ,以及chairman of medical board 那个Phillips 都在场,我似乎感觉到我要在沉默中爆发了,我用及其清析的思路将病人的病情一步一步的发展介绍给大家,并且总结了和标题相关的一些综述资料。在40 分钟的大查房结束时,大家给了一阵掌声,我也注意到phillips 刚开始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普通内科主任目光中的惊讶。会后很多medical officer 尤其是一些印度的同事,都纷纷夸赞我的病历汇报很精彩,甚至过了好久还有人提起。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注意到的我的自信,读到了以前从没在意的我的思维。一位印度的medical officer ,后来成了我的house mate 他对我讲过,当你被别人误解的时候不要泄气,因为大多数的人只是看到你的表面,而“only intelligent people can read you mind !”我的妻子是在那一年春节前(新加坡称华人新年)来到新加坡的,当时她还是北大医学部的博士。我们也还是同那两名菲律宾的医生共同住在一个公寓中。妻子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从国内买了很多春节的装饰物。其中有两个红色的灯笼,我们挂在了阳台外,每天下班回来后远远的就看到那两个显眼的灯笼,也会看见她在灯笼下焦急等待我回来。在异国他乡,往往有种同命相连的感觉,那时除了我和两个宿友外她也没有交流的对象。于是她就买了各式各样的菜谱,开始学作意大利菜,泰国菜,台湾菜 -----,每天晚饭前我们往往先将晚餐赞美一番,然后将作品留影记念,最后一扫而光,就这样每天的生活虽然单调,但是也不乏情趣。我们也在国立大学,中央医院等研究机构中寻找也可以作研究的机会,这样她就可以在新加坡久留一段时间。有一天我们来到了A star (新加坡一家有名的生物研究所)见到了Hock Su 生前的未婚妻Tina. ,上次见到她还是在医院为Hock Su 等SARS 烈士召开的追忆会上,同那时相比她也憔悴了不少。她在向她的同事介绍我们的时候,说我们是她老公(Hock Su)的朋友,看出来,她对Hock Su还是念念不忘。他们是在九月份预定结婚,打算结婚后两人一同回英国,而Hock Su 在 4 月份就献出了生命。据说她在送Hock Su 上路时将那枚结婚戒指亲手戴在了他的手上。我们也谈了一些Hock Su 生前的事情,他们两个都是基督教徒,她后来讲道:知道上帝把他带到天国,我才不会太伤心,不然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支撑下去。是啊,也许是上帝的偏爱,他才会走的这么早。 Tina 开车将我们送回市内,那是最后一次见到她,不久她就只身一个人去了英国的牛津大学攻博士,以后就再也没有听到她的消息,当然随着时间的消逝也很少有人会提起Hock Su,也很少有人会再想起SARS。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对楼主佩服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在海外,不容易。佩服!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请问楼主,在你那边有麻醉科的华人吗?他们的工作内容、性质、强度、待遇怎么样呢。谢过。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hhy2010 请问楼主,在你那边有麻醉科的华人吗?他们的工作内容、性质、强度、待遇怎么样呢。谢过。文章是我从人人网上转载的,目前找不到作者。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比起这样的生活,我觉得我们在国内还算幸福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爱拼才会赢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楼主的精神令人敬佩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这篇文章园里有,原题是USMLE 并非高不可攀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感觉在读小说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丁香园版主
本贴锁定相关内容交流请移步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床医学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